验尸官第四季

状态: 更新至09集

主演: 赛琳达·斯万 Roger Cross Ehren Kassam 

导演: Ruba Nadda

语言: 英语

首播: 2022(加拿大)

更新: 2024-04-01 11:18

类型: 欧美剧

剧情简介

坐尸,◆1.古代祭祀時以臣下或晚輩象徵死者神靈,代死者受祭,稱為“尸”。○[殷]代之尸坐於堂上受祭,稱為“坐尸”。○《禮記?郊特牲》:“坐尸於堂。”○[鄭玄]注:“尸來,升席,自北方坐於主北焉。”○《公羊傳?宣公八年》“猶繹,萬入,去籥”[漢][何休]注:“祭必有尸者,節神也。禮,天子以卿為尸,諸侯以大夫為尸,卿大夫以下以孫為尸。○[夏]立尸,[殷]坐尸,[周]旅酬六尸。”◆2.猶坐享。○《陳書?宗元饒傳》:“爵由恩被,官以私加,無德無功,坐尸榮貴。”

祖狀之尸(祖状之尸),◆古代傳說中的人物名。○《山海經?大荒南經》:“有人方齒虎尾,名曰[祖狀之尸]。”

走肉行尸,◆比喻徒具形骸,沒有靈魂的人。○[清][華偉生]《開國奇冤?謀擢》:“儘熱衷瞞神嚇鬼,扮花面走肉行尸。”○[郭沫若]《論節奏》:“在尋常人看來,甚麼東西都是死的,連活着的東西都是死的,因為他自己只是一個走肉行尸。”

走骨行尸,◆同“走肉行尸”。◆[元][楊暹]《劉行首》第一摺:“莫怪我叮嚀切切,走骨行尸,貪財戀色,枉消年月。”

轉尸(转尸,◆亦作“轉屍”。◆棄置屍體。謂無安葬之地。○《韓詩外傳》卷三:“生不乏用,死不轉尸。”○《淮南子?主術訓》:“是故生無乏用,死無轉尸。”○[高誘]注:“轉,棄也。”○《漢書?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朽骨孤於墓,苗裔流於道,生為愍隸,死為轉屍。”○[顏師古]注引[應劭]曰:“死不能葬,故屍流轉在溝壑之中。”○《宋書?索虜傳論》:“強者為轉屍,弱者為繫虜,自[江][淮]至于[清][濟],戶口數十萬,自免湖澤者,百不一焉。”


祝尸,◆供奉神像,祭祀禱祝,表示崇拜敬仰。○[明][宋濂]《許文正公衡》:“無德弗報,四海祝尸。”

正尸,◆古代的一種喪事儀式。人君死後,把屍體移到北窗下,頭朝南。○《禮記?喪大記》:“既正尸,子坐於東方;卿大夫父兄子姓,立于東方。”○[鄭玄]注:“正尸者,謂遷尸牖下,南首也。”

灶尸,◆古代祭灶時作灶神替身的人。○《朱子語類》卷九十:“問:‘灶尸?’曰:‘想是以庖人為之。’”

輿尸(舆尸,◆亦作“輿屍”。◆以車運屍。○《易?師》:“師或輿尸,大無功也。”○[漢][揚雄]《法言?淵騫》:“鼓之以道德,征之以仁義,輿尸血刃,皆所不為也。”○[唐][陳子昂]《國殤文》:“頓金鼓之雄威,淪輿尸之敗業。”○[清][陳廷敬]《平滇雅?湘東》:“彼寇輿屍,晝匿宵奔。”


用尸,◆“尸”是神像。古代祭祀時,用臣下或死者的晚輩代死者受祭,象徵死者神靈,稱為“用尸”。○《禮記?曾子問》:“[孔子]曰:‘祭成喪者必有尸。尸必以孫,孫幼則使人抱之。’”[孔穎達]疏:“以成人之喪威儀具備,必須有尸以象神之威儀也。”○《公羊傳?宣公八年》“猶繹,萬入,去籥”[漢][何休]注:“祭必有尸者,節神也。禮,天子以卿為尸,諸侯以大夫為尸,卿大夫以下以孫為尸。”○[清][梁章鉅]《退庵隨筆?家禮一》:“古人祭用尸,今無此禮,然禮意則不可不知。”

迎尸,◆1.古代祭禮之一。上古祭祀時,立尸以代死者受祭。尸由臣下或死者晚輩充任。“迎尸”指迎接象徵死者神靈而受祭的人。○《儀禮?士虞禮》:“祝迎尸。”○[鄭玄]注:“尸,主也。孝子之祭不見親之形象。心無所繫,立尸而主意焉。”○[清][姚鼐]《題汾州太守墓廬圖》詩:“自從[秦][漢]來,閟宮禮銷鑠。厭祭不迎尸,同堂廢特禴。”○[魯迅]《熱風?隨感錄五十四》:“[中國]社會上的狀態,簡直是將幾十世紀縮在一時;自油松片以至電燈,自獨輪車以至飛機……自迎尸拜蛇以至美育代宗教,都摩肩挨背的存在。”◆2.謂接回屍體。○《資治通鑒?漢武帝建元六年》:“迎尸千里之外,裹骸骨而歸。”

遺尸(遗尸,◆亦作“遺屍”。◆遺體;屍體。○[明][陶宗儀]《輟耕錄?夫婦入道》:“[守素]遂亦束髮簪冠,着道士服,奉夫遺屍,二十年跡不下山。”○《檮杌閑評》第三六回:“發出遺屍,家人代他沐浴更衣;拾得遺書,知是他臨終之言,為他珍重收藏。”○[康有為]《大同書》甲部第五章:“覓遺尸於鳥鳶口下,得破鏡於權貴家中。”


豔尸(艳尸),◆指年輕女人的屍體。○[魯迅]《准風月談?幫閑法發隱》:“死的是女人呢,那就更好了,名之曰‘艷尸’,或介紹她的日記。”

驗尸官(验尸官),◆舊時官府中負責檢驗屍體的小吏。○[宋][張耒]《記异》:“[楊]([楊克勤])問之[太清]宮人,與驗尸官不異。”亦省作“驗官”。○[清][黃六鴻]《福惠全書?刑名?檢肉尸》:“驗官吏人等情願甘罪無辭,保結是實。”◆补证条目■负责检验尸体的官吏。○钱弘道《英美法讲座》:“该法也对教会财产的保护,对司法行政长官、验尸官和监督官的公众选举自由,通行税的征收等问题做了规定。”○《文汇报》2006.7.23:“伯杰斯拥有王室验尸官头衔,负责调查王室成员的死因,但日常工作是当英格兰萨里郡的验尸官。”

驗尸(验尸,◆亦作“驗屍”。◆檢驗人的屍體,追究死亡的原因和過程。○[清][蒲松齡]《寒森曲》第四回:“官府的意思,是指望你幾兩銀子,說驗尸是個拿法。”○[清][許秋垞]《聞見异辭?龍圖斷獄》:“二役取起屍首,回衙報命。比[龍圖]驗屍,面色如生。”○[郭澄清]《大刀記》第十一章:“經過察看現場和驗尸,縣令終於作出了判決:‘尼姑之死,乃是天意。’”◆12911亦作“驗屍”。检验人的尸体,追究死亡的原因和过程。○宋洪迈《夷坚乙志·张文规》:“文規雪冤獄,活十人……明年夏四月癸卯,以驗屍感疾。”

獻尸(献尸),◆古代祭禮中向尸者進獻祭品。尸,祭禮中代表死者受祭的人。○《儀禮?特牲饋食禮》:“主婦洗爵于房,酌亞獻尸,尸拜受,主婦北面拜送。”○《禮記?祭義》:“君獻尸。”

五尸,◆道教謂藏於五臟中的五種邪魅。○《雲笈七籤》卷八二:“消除三鬼,滌蕩五神。五神一曰五尸……五尸:青尸、赤戶、黃尸、白尸、黑尸。神祝曰:三尸、五尸,俱入黃泉,吾升清天保長生。”

脫尸(脱尸),◆靈魂脫離屍體,死亡的婉辭。○[明][范濂]《雲間據目抄》卷五:“住持沐浴端服袈裟。留偈別僧侶,趺坐脫尸。遠近士宦,自[陸宗伯]以下,靡不與祭。”

碎尸萬段(碎尸万段,◆見“碎屍萬段”。


碎骨粉尸,◆比喻把事物徹底打碎、摧毀。○《詩刊》1978年第3期:“八十年前腐朽的[中國],用濃黑的幕布迎接了您,哪知道迎來的是這樣一位巨人,他將揮起鐵拳把舊世界打個碎骨粉尸。”

素餐尸位,◆即尸位素飧。謂居位食祿而不做事。○[漢][王符]《潛夫論?思賢》:“又不得治民效能,以報百姓,虛食重祿,素餐尸位。”○[元][辛文房]《唐才子傳?王轂》:“於時宦進,俱素餐尸位、賣降恐後之徒。”○[明][朱鼎]《玉鏡臺記?新亭流涕》:“焦思苦心當自勵,敢素餐尸位。”○[清][昭槤]《嘯亭雜錄?錢南園》:“今諸臣皆素餐尸位,致使豺狼遍野而上不知,安用諫官為哉?”參見“素餐”◆补证条目■即尸位素飡。谓居位食禄而不做事。○陶行知《办公原则》:“事治则不然,善治其事者留,不善治其事者去,善事为尚,人情次之,既无素餐尸位之职,亦无人存事举、人亡事息之弊。”

尸祝,◆1.古代祭祀時對神主掌祝的人;主祭人。○《莊子?逍遙游》:“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郭象]注:“庖人尸祝,各安其所。”○[成玄英]疏:“尸者,太廟之神主也;祝者,則今太常太祝是也;執祭版對尸而祝之,故謂之尸祝也。”○《晉書?嵇康傳》:“恐足下羞庖人之獨割,引尸祝以自助,故為足下陳其可否。”○[清][龔自珍]《六經正名》:“《爾雅》者,釋《詩》《書》之書,所釋又《詩》《書》之膚末,乃使之與《詩》《書》抗,是尸祝輿儓之鬼,配食昊天上帝也。”◆2.祭祀。○[明][宋濂]《題傅氏誥敕後》:“﹝[金昌年]﹞嘗浚[慈湖],溉田千頃,民至今尸祝之。”○[明][歸有光]《吳山圖記》:“異時吾民將擇勝於巖巒之間,尸祝於浮屠[老子]之宮也固宜。”○[清][蒲松齡]《聊齋志异?褚遂良》:“娘子何人?祈告姓氏,以便尸祝。”◆3.崇拜。○[清][錢謙益]《趙敘州六十序》:“﹝[趙君]﹞中蜚語,掛冠以歸,[蜀]人迄今尸祝之。”○[梁啟超]《<法國革命史論>跋》:“此彼輩所日日謳歌尸祝者也。”○[魯迅]《墳?科學史教篇》:“不知意之所在,將如[天竺]造說之人,聊弄術以入新學,抑誠尸祝往時,視為全能而不可越也?”

尸注,◆見“尸疰”。

尸逐,◆[匈奴]官名尸逐骨都侯的省稱。○[漢][班固]《封燕然山銘》:“斬溫禺以釁鼓,血尸逐以染鍔。”

尸職(尸职),◆猶尸位,失職。○[宋][周煇]《清波雜志》卷十一:“臣之尸職,無所逃誅。”

尸宅,◆指軀殼,肉體。○[南朝][梁][陶弘景]《周氏冥通記》卷二:“我嘗學道於[嵩]南八十餘年,蒙得神芝服之而化。雖得神涉仙階而尸宅無寄,今猶在[嵩]南石室中。”

尸葬,◆葬埋尸體。○[康有為]《大同書》辛部第十四章:“有私產則有田宅、工業、商貨之爭訟多焉,有尸葬則有墓地之獄焉。”

尸鄉翁(尸乡翁),◆指[祝雞翁]。○[唐][杜甫]《催宗文樹雞柵》詩:“未似[尸鄉]翁,拘留蓋阡陌。”參見“尸鄉”。

尸鄉(尸乡),◆古地名。又名[西亳]。在今[河南][偃師縣]西南之[新蔡鎮]。○[田橫]不願稱臣於[漢],自刎於此。事見《史記?田儋列傳》。○[漢][劉向]《列仙傳?祝雞翁》:“[祝雞翁]者,[洛]人也。居[尸鄉]北山下,養雞百餘年,雞有千餘頭,皆立名字……欲引呼名,即依呼而至。”後借指隱者之所居。○[清][錢謙益]《蔚村溫如陳翁八十壽序》:“[蔚村]荒寒寂寞,蓬蒿不剪,翁誅茅卜居,以是為[尸鄉][畏壘]。”

尸襲(尸袭),◆替代。○《商君書?賞刑》:“周官之人,知而訐之上者,自免於罪,無貴賤,尸襲其官長之官爵、田祿。”

尸位素餐,◆謂居位食祿而不盡職。○《漢書?朱雲傳》:“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孔子]所謂‘鄙夫不可與事君’,‘苟患失之,亡所不至’者也。”○[顏師古]注:“尸位者,不舉其事,但主其位而已。素餐者,德不稱官,空當食祿。”○[三國][魏][曹植]《矯志》詩:“芳樹雖香,難以餌魚,尸位素餐,難以成居。”○[明][梁辰魚]《浣紗記?擒嚭》:“你這尸位素餐的老賊!”[鄒韜奮]《辦事上需要的幾個條件》:“除了尸位素餐的官吏,坐領乾薪的蠹蟲及游手好閑的紈褲子弟外,大概都不能和辦事絕緣。”

尸位,◆謂居位而無所作為。○《書?五子之歌》:“[太康]尸位以逸豫,滅厥德,黎民咸貳。”○[漢][王充]《論衡?量知》:“無道藝之業,不曉政治,默坐朝廷,不能言事,故曰尸位。”○[清][龍啟瑞]《何雨人家傳》:“夫議君者,曰越職行事……今君死,而尸位者存焉,顧無人以越職議君。”○[孫中山]《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邇者[曹錕]以非法行賄,尸位[北京]。”

尸玩,◆尸位素餐,玩忽職守。

尸頭(尸头,◆佛像旁邊專記人罪愆的神。○[唐][段成式]《酉陽雜俎?貝編》:“[魏][李騫]、[崔劼]至[梁][同泰寺],主客[王克]、舍人[賀季友]及三僧迎門引接。至浮圖中,佛傍有執板筆者,僧謂[騫]曰:‘此是尸頭,專記人罪。’[騫]曰:‘便是僧之[董狐]。’”


尸體(尸体,◆人或動物死後的軀體。○[巴金]《海的夢》:“我找不着那個孩子的尸體。”○[魏巍]《東方》第三部第五章:“接着[小羅]跑回來報告,說村外發現了兩具[朝鮮]人民的尸體。”◆补证条目■人或动物死后的躯体。○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五:“漢桓帝馮貴人病亡,靈帝時,有盜賊發冢……羣賊共奸通之……後竇太后家被誅,欲以馮貴人配食。下邳陳公達議:‘以貴人雖是先帝所幸,尸體穢污,不宜配至尊。’”

尸素,◆1.謂居位食祿而不盡職。常用作自謙之詞。○[三國][魏][鍾繇]《上漢獻帝自劾書》:“尸素重祿,曠職廢任。”○[唐][白居易]《讓絹狀》:“臣食國家厚祿,居陛下清官,每月俸錢,尚慚尸素,無名之貨,豈合苟求。”○[宋][岳飛]《奏辭開府札子》:“每懷尸素之憂,未效毫分之報。”○[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一:“彼保傅令僕備位尸素,不克分君父之憂,因當引為己咎。”◆2.指居位食祿不盡職的人。○《陳書?後主紀》:“政刑日紊,尸素盈朝,耽荒為長夜之飲。”○[林紓]《答某公書》:“豈忍割棄可戀之日,冒沾尸素之祿,以遽遠老母!”參見“尸位素餐”。

尸首(屍首),◆屍體。○[元][楊顯之]《酷寒亭》第一摺:“他如今尸首停在床榻。”○[老舍]《茶館》第三幕:“我才十七,就常想還不如死了呢!死了落個整尸首。”

尸事,◆指古代大夫的祭禮。○《公羊傳?昭公十五年》:“大夫聞大夫之喪,尸事畢而往。”○[何休]注:“賓尸事畢而往也。”

尸身,◆尸體。○[蕭三]《禮物》詩:“看,在尸身的一個衣袋裏,有從筆記本扯下來的小紙一張。”○[冰心]《寄小讀者》二二:“這一天[康璧]從田間歸來,看見他妻和子的尸身,縱橫的倒在帳篷的內外。”

尸山血海(屍山血海),◆形容殺人之多。○《三國志平話》卷中:“兩壁相併,把[長安]變為尸山血海。”○《西游記》第七五回:“人筋纏在樹上,乾燋晃亮如銀。真個是尸山血海,果然腥臭難聞。”○[郭沫若]《孔雀膽》第四幕:“東西南北四大營已殺成了一片尸山血海。”

尸喪(尸丧),◆i1.尸體;遺體。○[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永寧寺》:“臣從[太原王]來朝陛下,何忽今日枉致無理?臣欲還[晉陽],不忍空去,願得[太原王]尸喪,生死無恨。”◆2.主持喪事。[唐][黃滔]《祭先外舅》:“孀妻捧奠,出女尸喪,嗣男而杳杳江嶺,鄙子而明明肺腸。”◆ii尸體失落。○[晉][干寶]《搜神記》卷十一:“縣長[趙祉]遣[泥和]拜檄謁[巴郡]太守。以十月乘船,於城湍墮水死,尸喪不得。”

尸親(尸亲,◆命案中死者的親屬。○《紅樓夢》第八六回:“獨是這裏的人很刁,尸親見證都不依。”○[魯迅]《吶喊?白光》:“但鄰居懶得去看,也並無尸親認領,於是經縣委員相驗之後,便由地保抬埋了。”


尸寢(尸寝),◆如尸體般躺臥。○[宋][曾敏行]《獨醒雜志》卷九:“通夕張燈尸寢以俟。”○[明][郎瑛]《七修類稿?詩文二?景隆八發》:“或箕踞於前楹,或尸寢於後廚。”

尸竊(尸窃),◆猶尸位。○[宋][歐陽修]《與王懿洛公書》:“某尸竊於此,思逃罪戾,未知其所。”

尸啟(尸启),◆謂臨終進諫。○《晉書?裴秀傳》:“臣昔雖屢言,未有成旨;今既疾篤不起,謹重尸啟。”

尸皮子,◆見“尸皮”。

尸皮,◆亦作“尸皮子”。◆詈詞。指衣服。○[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摺:“你穿的這尸皮,不是我做的。我扯碎你的。”○《儒林外史》第四回:“而今弄兩件尸皮子穿起來,聽見說做了夫人,好不體面!”

尸盟,◆主持盟會。○《左傳?襄公二十七年》:“[叔向]謂[趙孟]曰:‘諸侯歸[晉]之德只,非歸其尸盟也。子務德,無爭先!且諸侯盟,小國固必有尸盟者。’”[杜預]注:“尸,主也。”○《周禮?天官?玉府》“若合諸侯”[漢][鄭玄]注:“珠槃以盛牛耳,尸盟者執之。”

尸昧,◆尸位而昏昧。○《宋書?王弘傳》:“若知而不糾,則情法斯撓;如其不知,則尸昧已甚。”

尸羅(尸罗),◆梵語的音譯。義譯為戒、善戒、善行等。謂精進持戒,防止身、口、意作噁。○《大智度論》卷十三:“好行善道,不自放逸,是名尸羅。”○《世說新語?文學》:“[殷中軍]被廢[東陽]”[南朝][梁][劉孝標]注:“波羅密,此言到彼岸也。○《經》云:到者有六焉……四曰尸羅,尸羅者,精進也。”○[隋][慧遠]《大乘義章》卷一:“言尸羅者,此名清涼,亦名為戒。三業炎非,焚燒行人;事等如熱,戒能防息,故名清涼。清涼之名,正翻彼也。以能防禁故,名為戒。”

尸祿素餐(尸禄素餐),◆謂空食俸祿而不盡其職,無所事事。○[漢][劉向]《說苑?至公》:“久踐高位,妨群賢路,尸祿素飧,貪欲無猒。”○《後漢書?五行志一》:“宰相多非其人,尸祿素餐,莫能據正持重。”○[宋][王禹偁]《讓西京留守表》之二:“非不眷戀明代,蓋憂逼近死期,述度德量力之心,減尸祿素餐之咎。”亦省作“尸祿”。○《尚書大傳》卷四:“尸祿之士猶可驕也,正身之士去貴而為賤,去富而為貧。”○[唐][韋嗣立]《偶游龍門呈諸大僚》詩:“短才叨重寄,尸祿愧妨賢。”○[宋][李昉]《禁林春直》詩:“豈合此身居此地,妨賢尸祿自知非。”○[清][李賡蕓]《炳燭編?本兵》:“本兵之地,豈容尸祿養疾?”

尸祿(尸禄),◆見“尸祿素餐”。

尸靈(尸灵,◆屍體,遺體。○《西游記》第五七回:“你先看着師父的尸靈,等我把馬……賣幾兩銀子,買口棺木來,把師父埋了。”○《綴白裘?淤泥河?屈辱》:“只為二王相凌虐,猛拼馬革裹尸靈。”○《何典》第三回:“等個好時辰,把尸靈撳在破棺材里。”


尸利素餐,◆同“尸位素餐”。《孔叢子?論勢》:“尸利素餐,吾罪深矣。”○《資治通鑒?周赧王五十六年》:“言不當於主,居人之官,食人之祿,是尸利素餐,吾罪深矣。”

尸利,◆謂居位受祿而無所作為。○《禮記?表記》:“近而不諫,則尸利也。”○[孔穎達]疏:“若親近於君而不諫,則似如尸之受利祿也。”

尸蠟(尸蜡),◆一種特殊的尸體現象。尸體埋在不通風的潮濕地方或停留水中,三個月後,皮下脂肪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脂肪酸和蛋白質分解產物中的氨結合,形成脂肪酸銨,再和水中的鈣、鎂等結合,形成不溶於水的灰白色蠟狀物質,使埋葬多年的尸體不乾枯腐朽。

尸居餘氣(尸居余气,◆形容人即將死亡。亦以謂人暮氣沉沉,無所作為。○《晉書?宣帝紀》:“[司馬公]尸居餘氣,形神已離,不足慮。”亦省作“尸居”。○[宋][王禹偁]《讓西京留守表》之一:“顧殘年而氣若尸居,聽成命而魄疑天奪,微軀殞越,舉族憂虞。”○《太平廣記》卷十九引《神仙拾遺》:“[天綱]目之良久曰:‘五神奔散,尸居旦夕耳。’”[劉澤湘]《過西山辟支生墓》詩:“血食縱然餒[若敖],尸居莫厭同[楊素]。”◆补证条目■形容人即将死亡。亦以谓人暮气沉沉,无所作为。○唐杜光庭《虬髯客传》:“靖曰:‘楊司空權重京師,如何?’曰:‘彼尸居餘氣,不足畏也。’”○清吴乔《围炉诗话》卷四:“明人之詩乃時文之尸居餘氣,專爲應酬而學詩,學成亦不過爲人事之用。”

尸居,◆1.謂安居而無為。○《莊子?天運》:“然則人固有尸居而龍見,雷聲而淵默,發動如天地者乎?”[成玄英]疏:“言至人其處也若死尸之安居。”○[晉][葛洪]《抱樸子?博喻》:“是以君子恭己,不恤乎莫與;至人尸居,心遺乎毀譽。”○《新五代史?一行傳?張薦明》:“道也者,妙萬物而為言,得其極者,尸居衽席之間可以治天下也。”◆2.指居位而不盡職。○[宋][歐陽修]《送韓子華》詩:“諫垣尸居職業廢,朝事汲汲勞精神。”○[清][包世臣]《<東海記>傳奇敘》:“然亦安知其非逆料尸居者之聽必不聰,而不忍以純白之身,見辱伍伯,為此自承耶!”◆3.見“尸居餘氣”。

尸鳩(尸鸠),◆即鳲鳩。鳥名。○《山海經?西山經》:“又西百七十里曰[南山],上多丹粟,[丹水]出焉,北流注於[渭],獸多猛豹,鳥多尸鳩。”○[漢][王符]《潛夫論?交際》:“所謂平者,內懷尸鳩之恩,外執砥矢之心。”○《後漢書?袁紹傳》:“惟陛下垂《尸鳩》之平,絕邪諂之論,無令愚臣結恨三泉。”○[李賢]注:“《詩?國風》曰:‘尸鳩在桑,其子七兮;叔人君子,其儀一兮。’[毛萇]注曰:‘尸鳩之養其子,旦從上下,暮從下上,平均如一。言善人君子執義亦如此。’”按,今本《詩?曹風?鳲鳩》作“鳲鳩”。參見“鳲鳩”。

尸解(屍解),◆謂道徒遺其形骸而仙去。○[漢][王充]《論衡?道虛》:“所謂尸解者,何等也?謂身死精神去乎,謂身不死得免去皮膚也……如謂不死免去皮膚乎,諸學道死者骨肉俱在,與恒死之尸無以異也。”○《晉書?葛洪傳》:“而[洪]坐至日中,兀然若睡而卒……視其顏色如生,體亦柔軟,舉尸入棺,甚輕,如空衣,世以為尸解得仙云。”○[唐][施肩吾]《謝自然升仙》詩:“分明得道[謝自然],古來漫說尸解仙。”○《花月痕》第四八回:“生死者人之常事,就像那草木春榮秋落一般,成仙的尸解,成佛的坐化,總是一死。”

尸諫(尸谏,◆陳屍以諫。後泛指以死諫君。○《韓詩外傳》卷七:“[衛]大夫[史魚]病且死,謂其子曰:‘我數言[蘧伯玉]之賢而不能進,[彌子瑕]不肖而不能退。為人臣生不能進賢而退不肖,死不當治喪正堂,殯我於室足矣。’[衛]君問其故,子以父言聞,君造然召[蘧伯玉]而貴之,而退[彌子瑕],從殯於正堂,成禮而後去。生以身諫,死以尸諫,可謂直矣。”○[宋][文天祥]《瑞州三賢堂記》:“[楊公]當權奸用事,屢召不起,報國丹心,竟以憂死,凜然古人尸諫之風。”○[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一:“公退,草疏置之懷,閉閣自縊,冀以尸諫迴天聽也。”


尸祭,◆主祭。○[清][曾國藩]《劉母譚孺人墓志銘》:“魚菽尸祭,蠲饎必躬。”

尸官,◆猶尸位。○《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許皇后》:“蒙過誤之寵,居非命所當託,洿穢不修,曠職尸官,數逆至法,踰越制度,當伏放流之誅,不足以塞責。”○《後漢書?梁統梁冀等傳論》:“雖輿粟盈門,何救阻飢之厄;永言終制,未解尸官之尤。”○[李賢]注:“尸官,猶尸祿。”

尸骨(屍骨),◆死者的遺骨。○[蕭三]《蔣軍士兵歌》:“活時穿不暖,吃不飽,死了尸骨滿地拋。”

尸格(屍格),◆驗屍單格。也稱驗狀、屍單。○《古今小說?蔣興哥重會珍珠衫》:“若不見貼骨傷痕,兇手怎肯伏罪?沒有尸格,如何申得上司過?”○《紅樓夢》第八六回:“知縣查對尸格相符,早知書吏改輕,也不駁詰。”

尸奪(尸夺),◆謂病重脫形如尸。○《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此兩絡脈絕,故死不治,所以加寒熱者,言其人尸奪。尸奪者,形獘;形獘者,不當關灸鑱石及飲毒藥也。”

尸次,◆古代祭祀時,尸所居的更衣帳。○《周禮?天官?掌次》:“凡祭祀,張其旅幕,張尸次。”○[鄭玄]注引[鄭司農]曰:“尸次,祭祀之尸所居更衣帳。”○[賈公彥]疏:“諸祭皆有尸,尸尊,故別張尸次……[司農]云:更衣帳者,未祭則常服,至祭所乃更去常服,服祭服也,故言更衣。”

尸寵(尸宠),◆謂臣見君非而不諫,徒被寵幸。○[漢][荀悅]《申鑒?雜言上》:“人臣有三罪,一曰導非,二曰阿失,三曰尸寵。以非引上謂之導,從上之非謂之阿,見非不言謂之尸。”

尸蟲(尸虫),◆1.滋生在腐爛尸體上的蟲。○《史記?齊太公世家》:“[桓公]尸在床上六十七日,尸蟲出於戶。”○[聞一多]《死水?靜夜》詩:“讓這一團血肉也去喂着尸蟲。”◆2.道家謂人體內有尸蟲,伺人失誤,凡庚申日向上帝進讒以求饗。○[宋][梅堯臣]《和元之述夢》:“吾聞有尸蟲,伺惡多相尚。”○[清][褚人穫]《堅瓠五集?三尸》:“道家言人身有尸蟲三,謂之三彭。”參閱《雲笈七籤》卷十三。

尸臣,◆1.主事之臣。○《漢書?郊祀志下》:“王命尸臣:‘官此[栒邑],賜爾旂鸞黼黻琱戈。’”[顏師古]注:“尸臣,主事之臣也。”○[宋][司馬光]《侍讀王學士輓辭》之一:“貳負纍囚象,尸臣古瑑蹤。”◆2.猶尸位之臣。指居位而無所作為的臣子。○[漢][荀悅]《申鑒?雜言上》:“以非引上謂之導,從上之非謂之阿,見非不言謂之尸。導臣誅,阿臣刑,尸臣絀。”

尸車(尸车),◆載屍柩的車子。

三尸五鬼,◆比喻奸佞之臣。○《續資治通鑒?宋仁宗慶曆三年》:“諫官[歐陽修]奏事[延和殿],面論[淑]([李淑])姦邪,退又上言:‘[淑]朋附[呂夷簡],在三尸五鬼之數,望早與一外任差遣。’”

三尸神,◆見“三尸”。

三尸,◆道家稱在人體內作祟的神有三,叫“三尸”或“三尸神”,每於庚申日向天帝呈奏人的過惡。○《漢武帝內傳》:“三尸狡亂,玄白失時。”○[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玉格》:“三尸一日三朝:上尸[青姑],伐人眼;中尸[白姑],伐人五臟;下尸血姑,伐人胃命。”○《金瓶梅詞話》第七五回:“這[春梅]不聽便罷,聽了三尸神暴跳,五臟氣沖天。”○[清]《談徵?事部?三尸神》:“修真家言身中有三尸神,常以庚申日將本人罪過奏聞上帝,減其祿命。上尸名[彭倨],次名[彭質],下名[彭矯]。每遇庚申日,徹夜不臥,守之至曉,則三尸不得上奏。余想此身本空洞洞地,安得有三尸在內?蓋彭字之義,字書一訓作近,而倨傲之性,質見之性、矯戾之性,人人有之……其所謂守庚申者,正欲人斷除此三種性情,方可入道也。”

戎宣王尸,◆傳說為[犬戎]神名。○《山海經?大荒北經》:“大荒之中……有赤獸,馬狀無首,名曰[戎宣王尸]。”○[郭璞]注:“[犬戎]之神名也。”

起尸(起屍),◆亦作“起屍”。◆1.使死人復活。○[南朝][梁][何遜]《七召》:“今欲導足下以衛生之秘術,怡神之妙道,譬愈我於沉痾,若起尸於仙草。”參見“起死”。2.起出屍首。○《初刻拍案驚奇》卷四:“又發牌捕衙在[紅花場]起尸。”○《醒世恒言?張淑兒巧智脫楊生》:“押赴後園,起屍相驗。”◆3.為搬動屍首。○《二刻拍案驚奇》卷六:“到得明日下棺之時,動手起尸,兩個尸骸仍舊多是側眠着。”

女尸,◆1.古代神話傳說中帝女之屍。◆2.泛指女人的屍體。○[清][蒲松齡]《聊齋志异?鴉頭》:“及視女尸,已化為狐。”◆3.古代祭祀時,代表女性死者受祭的活人。○[清][夏炘]《學禮管釋?釋祭有不立尸者》:“古者祭祀必有尸,祭先自虞始,所謂男,男尸;女,女尸。”

逆尸,◆猶迎屍。古代祭祀儀式之一。○《周禮?春官?大祝》:“凡大禋祀、肆享、祭示……隋釁,逆牲,逆尸,令鐘鼓,右亦如之。”

名尸,◆名譽之主。謂囿於名譽。○《莊子?應帝王》:“無為名尸,無為謀府。”○[成玄英]疏:“尸,主也。身尚忘遺,名將安寄?故無復為名譽之主也。”○《淮南子?詮言訓》:“聖人不為名尸,不為謀府。”

馬革盛尸(马革盛尸),◆見“馬革裹屍”。

流尸(流屍),◆亦作“流屍”。◆在流水中漂浮的屍體。○[唐][韓愈]《歸彭城》詩:“去歲[東郡]水,生民為流屍。”○[明][唐順之]《瘞河壖枯骨志》:“自癸卯至乙巳,東南薦飢,流尸順河而下,多于河中之船。”

枯尸,◆乾枯的屍骨。○《後漢書?郅惲傳》:“昔[文王]不忍露白骨……將軍如何不師法[文王],而犯逆天地之禁,多傷人害物,虐及枯尸,取罪神明。”

咀尸,◆商量;商议。○《敦煌变文集·燕子赋》:“雀兒被禁數日,求守獄子脱枷,獄子再三不肯。雀兒美語咀尸:‘官不容針,私可容車,叩頭與脱到晚衙,不相苦死相邀勒,送飯人來定有釵。’”

荊尸(荆尸),◆[春秋]時[楚]軍陣法名。○《左傳?莊公四年》:“正月,[楚武王]荊尸,授師孑焉,以伐[隨]。”○[杜預]注:“尸,陳也。○[荊]亦[楚]也,更為[楚]陳兵之法。”○[孔穎達]疏:“[楚]本小國,地狹民少,雖時復出師,未自為法式。今始言荊尸,使後人用之。”○《左傳?宣公十二年》:“荊尸而舉。”○[杜預]注:“[楚武王]始更為此陳法,遂以為名。”○[南朝][梁元帝]《玄覽賦》:“擬都護之戊己,模荊尸之甲裳。”

檢尸,◆见“檢屍”。

積尸(积尸,◆亦作“積屍”。◆1.屍體堆積。○《漢書?梅福傳》:“於是積尸暴骨,快心[胡][越],故[淮南王][安]緣間而起。”◆2.星名。○《晉書?天文志中》:“熒惑入輿鬼,犯積尸。”○《周書?武帝紀上》:“太白入輿鬼,犯積尸。”○《隋書?煬帝紀下》:“秋七月壬子,熒惑守積屍。”


皇尸,◆對君尸的敬稱。古代祭祀時代表死者受祭的人稱“尸”。○《詩?小雅?楚茨》:“神具醉止,皇尸載起。”○[朱熹]集傳:“皇尸者,尊稱之也。”○《禮記?祭統》:“率其群臣,以樂皇尸。”○[鄭玄]注:“皇,君也;言君尸之尊者。”○《樂府詩集?郊廟歌辭十二?周宗廟樂舞辭》:“儼皇尸,列虞賓。”○[清][龔自珍]《<懷寧王氏族譜>序》:“古者祭禮,嘏傳皇尸之命。”

橫尸(横尸),◆猶陳屍。○[清][吳偉業]《思陵長公主輓詩》:“啑血彤闈地,橫尸紫篽汪。”

行尸走肉(行屍走肉),◆1.比喻徒具形骸,庸碌無為,毫無生氣的人。○[晉][王嘉]《拾遺記?後漢》:“﹝[任末]﹞臨終誡曰:‘夫人好學,雖死若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清][王夫之]《讀通鑒論?漢成帝六》:“[張禹]之初,與[王根]異也,猶有生人之氣也;慮及子孫而行尸走肉,遂禍人之宗社,冒萬世之羞。”○[李六如]《六十年的變遷》第二卷第七章:“‘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難道你我就沒有責任嗎?都像你這樣,那[中國]四萬萬人,就等於四萬萬行尸走肉啦。”◆2.比喻精神貧乏,徒有形體的反動分子。○[峻青]《不盡巨濤滾滾來》:“任何貌似強大的侵略者,都只不過是一群徒有其表的行尸走肉而已。”○[郭澄清]《大刀記》第五章:“那個出賣靈魂者,只能做為一個行尸走肉繼續存在於世而已!”亦作“行尸走骨”、“行屍走肉”。○《雲笈七籤》卷六十:“雖位極人臣,皆行尸走骨矣。”○[清][昭槤]《嘯亭續錄?劉文恪》:“此等行屍走肉,亦復想啗我金耶?”

行尸走骨,◆見“行尸走肉”。

行尸(行屍),◆亦作“行屍”。◆1.指徒具形骸,雖生猶死的人。○《漢書?王莽傳下》:“[莽]召問群臣禽賊方略。皆曰:‘此天囚行尸,命在漏刻。’”[宋][歐陽修]《辭宣徽使判太原札子》:“殊不知臣心志已衰,精神並耗,雖未伏枕,實一行尸。”○[黎元洪]《檄山東文》:“乳臭黃口,則委之以兵權;行屍白髮,則寄之以政柄。”○[朱自清]《贈a.s.》詩:“你將為春雷一震,讓行尸們驚醒!”◆2.病名。○[漢][張仲景]《傷寒論?平脈法》:“脈病人不病,名曰行尸。”○《醫宗金鑒?張仲景<金匱要略?治尸厥方>》“尸厥脈動而無氣”注:“形如不病,人有氣而脈動失常,名曰行尸。”

公尸,◆古代天子祭祀,代被祭者的神靈而受祭的活人。由於以卿為尸,故稱公尸。○《詩?大雅?既醉》:“令終有俶,公尸嘉告。”○[毛]傳:“公尸,天子以卿,言諸侯也。”○[孔穎達]疏:“天子以卿,謂以卿為尸也。卿而謂之公者,言此卿之尊比下土諸侯也。諸侯稱公,故亦謂卿為公也。”○《樂府詩集?郊廟歌辭十一?唐昭德皇后廟樂章》:“公尸既起,享禮載終。”

覆尸(覆屍),◆見“覆屍”。

伏尸(伏屍),◆亦作“伏屍”。◆1.謂殺人致死。○《莊子?則陽》:“﹝[觸氏]、[蠻氏]﹞相與爭地而戰,伏尸數萬。”○《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古之人君,一怒必伏尸流血。”○[柳亞子]《<二十世紀大舞臺>發刊詞》:“炸丸匕首,購我自由,左手把民賊之袂,右手揕其胸,伏尸數十,流血五步。”◆2.屍體倒地。猶言死亡。○[晉][潘岳]《關中詩》:“好爵既靡,顯戮亦從。不見[竇林],伏尸[漢]邦?”[王闓運]《武提督碑》:“勇者伏尸,怯者兇懼。”◆3.倒在地上的屍體。指死者。○[前蜀][杜光庭]《行軍僕射醮宅詞》:“其有伏尸故氣,金土邪精,滯爽遊魂,幽靈暗魄,各乘善力。”◆4.伏在屍體上。○《戰國策?燕策》:“太子聞之,馳往伏屍而哭,極哀。”○《後漢書?李固傳》:“﹝[質帝]﹞語未絕而崩,[固]伏尸號哭。”

焚尸揚灰(焚尸扬灰),◆見“焚骨揚灰”。

飛尸(飞尸),◆神名。○[漢][王充]《論衡?解除》:“[飛尸]流凶,安敢妄集。”○[清][王符]《潛夫論?巫列》:“[土公]、[飛尸]、[咎魅]、[北君]、[銜聚]、[當路]、[直符]七神。”

貳尸(贰尸),◆謂祭祀時居於賓客之位,充當主祭的副手。○《尚書大傳》卷一下:“維十有五祀,祀者貳尸。○[舜]為賓客,而[禹]為主人。樂正進贊曰:‘尚考太室之義,[唐]為[虞]賓,至今衍於四海,成[禹]之變,垂於萬世之後。’”

遁尸,◆中醫學病名。流注的一種。○[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七?忍冬》:“五種尸注……遁尸者,附肉入骨,攻鑿血脈,每發不可見死尸,聞哀哭便作也。”參見“流注”。

大模尸樣(大模尸样),◆同“大模大樣”。◆《廿載繁華夢》第十四回:“[廣東]妓女全不懂些禮數,只知是自高自傲……就是下乘煙花地獄變相的,都裝腔兒,擺着架子,大模尸樣,十問九不應的了。”

傳尸(传尸,◆亦作“傳屍”。◆1.猶轉屍。謂死無葬所。○《逸周書?大聚》:“揖其民力,相更為師;因其土宜,以為民資。則生無乏用,死無傳尸。”○[孔晁]注:“傳於溝壑。”◆2.中醫稱肺結核症。舊題[漢][華佗]《華氏中藏經》有《傳尸論》篇。○[唐][張鷟]《朝野僉載》卷二:“女患傳屍瘦病,恐妾厭禱之。”


黜尸,◆猶黜殯。


賓尸(宾尸),◆[周]代貴族在祭祀祖先的次日,為了酬謝尸(代表死者受祭的人)的辛勞,設酒食請尸來吃,叫做賓尸。一說為祭祀名,指卿大夫於祭祀的次日再祭。○《詩?周頌?絲衣序》:“《絲衣》,繹、賓尸也。”○[鄭玄]箋:“繹,又祭也。天子諸侯曰繹,以祭之明日;卿大夫曰賓尸,與祭同日。”○[孔穎達]疏:“謂[周公]、[成王]太平之時,祭宗廟之明日,又設祭事以尋繹昨日之祭,謂之為繹,以賓事所祭之尸,行之得禮。”○[清][方苞]《又書<清廟詩>後》:“至[周]則前期卜日,卜尸,散齋七日,致齋三日,使日祭一廟祭之,明日繹而賓尸。”

鞭尸(鞭屍),◆亦作“鞭屍”。◆《史記?伍子胥列傳》:“及[吳]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屍,鞭之三百,然後已。”後遂以“鞭屍”謂對有深仇大恨的人泄憤的典實。○[唐][元稹]《楚歌》之三:“豈料奔[吳]士,鞭屍[郢]市門。”○[清][顧炎武]《子胥鞭平王之尸辨》:“而《季布傳》亦言:‘此[伍子胥]所以鞭[平王]之墓也,’蓋止于鞭墓,而傳者甚之以為鞭尸,使後代之人,蔑棄人倫,讎對枯骨。”參見“鞭墓”。

暴尸(暴屍),◆亦作“暴屍”。◆暴露屍骸。○[漢][桓寬]《鹽鐵論?論勇》:“﹝[聶政]﹞功成求得,退自刑於朝,暴尸於市。”○《後漢書?五行志一》:“[固]([李固])是日幽斃于獄,暴屍道路。”○[陳登科][肖馬]《破壁記》第十章:“這個小流氓和老流氓一道去見閻王,暴尸黃沙了。”

欧美剧验尸官第四季全集高清观看由4m影院整理于网络,并免费提供验尸官第四季高清剧照,验尸官第四季百度云在线播放等资源,在线播放有酷播,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爱奇艺视频等多种在线播放模式,在播放不流畅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切换播放源。如果你喜欢这部片子,可以分享给你的亲朋好友一起免费观看。4m影院收集各类经典电影,是电影爱好者不二的网站选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