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失在火中的记忆

状态: 正片

主演: 哈莉·贝瑞 大卫·杜楚尼 连姆·詹姆斯 本尼西奥·德尔·托罗 杰西卡·麦丽奥德 罗宾·薇格特 

导演: 苏珊娜·比尔

语言: 英语

首播: 2007(美国)

更新: 2024-04-01 18:57

类型: 剧情片

7.3

剧情简介

"

以西南联大为创作背景的

青春励志革命历史剧《战火中的青春》

将于4月23日起每晚7点30分

在江苏卫视幸福剧场播出


"

图源:“江苏卫视”微信公众号


据介绍,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腾讯影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润禾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出品的39集电视剧《战火中的青春》,由黄建新担任艺术总监,王鹏、高翊浚执导,王鹤棣、周也、叶祖新、胡连馨领衔主演,该剧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背景,讲述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一群热血青年辗转大半个中国,不畏枪林弹雨,不惧艰难困苦,坚定科学救国的信念,历经重重考验,在炮火硝烟中传承文化血脉,在艰苦环境中追寻救国之道的故事。

























《战火中的青春》以时间为轴,讲述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在民族危亡之际,一群手无寸铁的师生擎起了科学救国的大旗,他们南迁成立西南联大,保住高等教育的薪火。该剧将镜头对准这样一群年轻的知识分子,全景式呈现了“西南联大”从南迁至北归8年办学的风雨历程。该剧不仅生动还原了梅贻琦、闻一多、冯友兰等学界巨匠,同时也构建了程嘉树、林华珺、叶润名等一批青年学生的角色,最大程度实现了艺术创作和历史的有机融合。


近年来,历史题材影视作品深受年轻观众喜爱。《战火中的青春》以三校学子的热血青春和艰苦奋斗为切入口,在创作上坚持快节奏、强情节的风格,在情感上寻找年轻群体的共鸣。该剧启用王鹤棣、周也两位95后青年演员担纲领衔主演,王鹤棣饰演清华大学物理系学生程嘉树,周也饰演北京大学中文系学生林华珺。西南联大的办学史,不仅是程嘉树、林华珺的个人成长史,更是千千万万有志青年与国家命运血脉相连、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读书的历史见证。


本着为文化抗战立传、为知识分子立像、为青春理想立赞、为民族精神立碑的原则,《战火中的青春》进行了精心创作打磨,主创团队多次走访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联大博物馆,并在腾冲滇西抗战纪念馆等地采访调研。剧组还在云南昆明1∶1重建了学校的教室和校舍,并辗转北京、湖州、常州多地取景,只为真实还原西南联大学子艰苦卓绝的求学岁月。


抗战期间西南联大师生

演绎了一段教书救国、读书报国的光荣历史

西南联大的发展历程

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

跟随小布一起来看

??


国难当头,苦旅新生

校运与国运紧紧相连。正如西南联大的命运,转折于国难当头之时,诞生于抗战烽火之中。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军隆隆的枪炮声打断了校园里琅琅的读书声。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沦陷,南开大学在日军轰炸下几乎成为废墟。


1937年11月1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湖南组建的长沙临时大学正式开课。不久,战火逼近长沙,1938年2月,长沙临时大学分三路西迁昆明,于1938年4月更名为西南联合大学。


"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门 资料图

这一路的艰辛与笃定,走过的人最为刻骨铭心。


面对日军纠缠,“维新四公子”之一的陈三立以死明志,其子陈寅恪强忍悲痛,毅然放弃治疗眼疾,携带家人随校南迁,自此右眼失明,7年后双目失明。


赵忠尧冒着生命危险把50毫克镭护送到长沙,再从长沙一路小心翼翼带到昆明。日夜守护,风餐露宿,连个安稳觉都不敢睡。


闻一多所在的“湘黔滇旅行团”由两百多名师生组成,历时68天,行程3500里。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在迢迢长路中播撒下爱国求知的种子。


经过这段苦旅迁徙,三所学府终于以联合办学的方式重获新生,从此开启了以知识分子为主体,以教书救国、读书报国为主要方式的文化救亡与抗争。


正如英勇将士在抗战前线浴血奋战,西南联大的师生在另一个战场挽救中华民族于危难之中。


他们相信,敌人摧残了艺术城,破坏了象牙塔,却毁灭不了几千年来的文化种子。


他们在战火中赓续中华民族的文脉,保留中华文明的火种,在风雨飘摇的年代点燃中国人的爱国情、强国志。



刚毅坚卓,不负韶华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重道义、勇担当。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有的甚至献出宝贵生命,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事迹。


这在西南联大人身上得到了印证。


"

西南联大博物馆入口竖立着该校校训“刚毅坚卓” 人民网记者赵晶 摄


物质世界的匮乏与精神世界的富足,成就了西南联大独有的精神气质,“刚毅坚卓”的校训,集中体现了联大师生的品格与风骨。


食堂清汤寡水,女生一边咬着萝卜一边讨论诗歌小说;教学设备不齐,老师便就地取材进行科学实验;图书馆座位不够,几条街的茶棚都坐满自习的学生;昆明物价上涨,有人中途辍学谋生,稍有积蓄便继续返校复学。


随着战争规模不断扩大,原本相对安全的西南边陲也随时面临日军轰炸的威胁。西南联大为此更改上课时间,在日军飞机到达前讲完上午的课,等飞机离开再继续下午的课。


危险时刻存在,“跑警报”已成家常便饭,即便如此,西南联大的师生们书照读、学问照做。


因为他们始终怀揣报国救国的热忱之心,抗战要胜利,国家要富强,勤奋就是一种救国,知识就是一种引领;因为他们不畏风雨,敢于斗争,以苦中作乐的精神驱散战争和贫困带来的阴霾。



造就辉煌,光耀中华

西南联大只有8年多历史,却成为教育史上的一座高峰,离不开其中的先锋、英雄和脊梁。


西南联大的辉煌,体现在教书救国的学者身上。严酷的战争并没有削弱教授们研究学问的热情。华罗庚在牛圈的楼棚里写出了《堆垒素数论》;金岳霖在轰炸中遗失70万字的手稿,凭借记忆重新撰写《知识论》;朱自清在一个个漫漫长夜因饥饿而无法入睡,仍写出了《经典常谈》等著作……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西南联大教师投身科学探索和学术研究,他们的成果成为日后各个学科发展的奠基之作。


西南联大的辉煌,体现在读书报国的学子身上。西南联大累计招生8000多人,培养出大量的学术大师、兴国英才和治国栋梁,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建立了不朽功勋。从西南联大走出的少年们,日后在不同领域取得杰出成就,亲身参与并见证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然而,不少学生却未能看到这一天的到来,他们投笔从戎,前赴后继走向战场,把青春定格在烈士永垂不朽的英名中。


西南联大的辉煌,还体现在浴火重生的精神财富上。这种团结一致英勇无畏的意志品质,这种“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的家国情怀,这种在炮火威胁下不屈不挠的斗争胆魄,这种在困难环境中潜心钻研的坚强信念,这种在民族大义前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也将是激励中华儿女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精神力量。


历经艰辛,才会愈显勇毅;历经苦难,更能成就辉煌。

撰文:侯婷婷

部分内容整合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马正麟







剧情片遗失在火中的记忆全集高清观看由4m影院整理于网络,并免费提供遗失在火中的记忆高清剧照,遗失在火中的记忆百度云在线播放等资源,在线播放有酷播,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爱奇艺视频等多种在线播放模式,在播放不流畅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切换播放源。如果你喜欢这部片子,可以分享给你的亲朋好友一起免费观看。4m影院收集各类经典电影,是电影爱好者不二的网站选择!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