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丽希缇
主演:Véro Tshanda Beya Mputu,Gaetan Claudia,Papi Mpaka,Nadine Ndebo,Elbas Manuana,Diplome Amekindra,Célestin Mokono
简介: 2018年11月7日,美国一个 85 岁的高龄奶奶摔倒了,断了 3 条肋骨。 全美年轻人都很捉急。 因为这个老奶奶,如今是十分流行的文化符号,你在网上可以看到她 p 成的各种经典角色; " " 头像印在 t 恤、美甲和马克杯上,甚至纹上身... " snl 不厌其烦地模仿她。 " 这位老奶奶有着锦鲤附体般地命硬和工作狂属性。 首先,她至今都还在工作,摔断肋骨的时候正在办公; 其次,早在 7 年前,她 79 岁的时候也摔断过 2 根肋骨,同时还做了心脏手术,不就之后又接着工作; 更牛的是,1999 年,她被诊断为直肠癌,经过手术和化疗后痊愈;10 年后,又患上胰腺癌,但手术后也就休息了三个星期,照,样,回,到,办,公,室。 这位宇宙级强大的奶奶,名叫鲁斯·贝德·金斯伯格(ruth bader ginsburg),人称「臭名昭著的 rbg」(notorious r.b.g.)—— 《鲁斯·巴德·金斯伯格》 rbg " notorious r.b.g.这个外号,其实来源于一个名叫 notorious b.i.g.的说唱歌手。 " 在美国人民心里,金斯伯格可是很街头,很嘻哈的。 r.b.g.是美国历史上第二位最高法院的女性大法官,具有震撼人心的生命力,敢于直言的犀利作风,和坚定的自由派立场。 " 大法官是个什么级别呢? 美国政府有经典的三权分立:立法权(国会)、行政权(总统极其下属官僚)和司法权(法院)。 而司法权里,美国最高法院的作为最顶级的机构,由 9 名大法官领导,实行终身制。 除非这 9 名大法官真的违法失职,否则就会一直当到死。 就算川普想撵人都没有办法。 这叫「权力的制衡」。 所以今年 85 岁的r.b.g.依然活跃在司法领域,她自己不愿退休,一直在发挥政治影响,并意外成为年轻人群热爱的「网红」。 她甚至曾经公开在社交媒体上 diss 竞选的川普是个「骗子」,但是作为大法官,这样发言是很不妥当的,法官需要保持中立客观不带偏见的立场。 " 于是她道歉,人气反而更高。 " 当然,她并不是靠「敢说」而火起来的,而是年轻人们蓦然回首,猛然发现如今的美国很多重要的平权法律背后,其实都站着这个名叫 r.b.g 的女人。 2018 年是 r.b.g 大年,除了咱们这次要讨论的纪录片之外,年底上映的《以性为本》剧情片中,《万物理论》里演霍金妻子的菲丽希缇·琼斯饰演了 r.b.g 本人。 " " 也引发了不小震动。 所以跟着这部纪录片,咱们来看看这位老太太到底是个什么样的魔性人物? 首先,超人一般的毅力。 年轻时,她是个安静,害羞的姑娘,公认的「美人胚子」。 " 17 岁考入康奈尔大学,在那里认识了后来的丈夫马丁·金斯伯格,毕业即结婚,很快就有了第一个宝宝。 " 宝宝 14 个月时,她决定去哈佛读研究生,500 人的班级里,她是仅存的 9 名女性学生之一。 但就在这段时间里,她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丈夫马丁患上癌症。 于是 r.b.g 当时每天连轴转:跟老公一起抗癌,照顾 2 岁幼儿,在法学院上课,还帮老公完成学业。 她自述,当时每天「大概只能睡 2 个小时」。 " 她一生都保持了这种高强度的工作状态。 儿女回忆小时候半夜起床,会看到母亲在餐桌上工作的身影。 她常常工作到凌晨四五点,小睡寥寥几小时,第二天照样早起去上班。 到周末就睡个昏天黑地,把工作日缺的觉全补回来。 " 如今她 85 岁了,一周三次去健身房举哑铃,一口气做 20 个俯卧撑。 " 第二,不知足。 r.b.g 给我最为震撼的,是她成功上升到富裕阶层,但一次又一次跳出来,进入更为广阔的天地。 抗癌成功的马丁后来成为了一名十分出色(很能赚钱)的税务律师。 按一般人想法,r.b.g 苦尽甘来又有一个很爱自己又富有的丈夫,之后就在家享清福就行了,且 1950 年代很流行受过高等教育的女生在家做全职太太。 r.b.g 还是希望做律师。 但就是这样的顶配教育和能力,毕业后她居然找,不,到,工,作。 因为当时全纽约没有一家律所,有雇佣女律师的先例。 你根本没得玩。 " 于是她转向学术圈。1963 年开始,她在罗格斯大学任教,并获得终身教授的席位。 其实家庭事业双丰收的 r.b.g,有一万个理由抱持这种想法: 「什么,你跟我说女性受到歧视过得不好? 没有啊,你看我不就过得很好。 所以你们这些动不动就上街游行的女人,还不是自己不肯努力,说是男权社会怎么我就爬上来了呢?」 她没这么想。 70 年代开始,她开设了一门「性别与法律」的课程,也就是从那时候,她开始处理有关性别歧视的案件。 " 1970 年的法律有这些今天看起来匪夷所思的条款: 1、大部分州的雇主可以怀孕为由,合法地解雇孕妇; 2、银行可要求女性在申请信贷时提供丈夫的共同签名; 3、有 12 个州的法律规定,丈夫不可因强奸妻子而被起诉。 " (1、3 条正是我们面临的现实啊) 当时有了一波女性觉醒的浪潮,人们上街游行情绪激愤地表达抗议,但 r.b.g 不属于这种轰轰烈烈的类型。 她在自己擅长的法律领域里,静静出一份力。 在当时的美国,所有种族歧视的条例都被视为「违宪」,但性别歧视却没有这样的高度。 也就是说上述 3 条的条款,如果要推翻,就需要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上诉到最高法院,费时费力。 但她不着急,一步一步来。 经她手的著名案件有: 女空军案—— 一名女性空军军官,发现自己的男性同僚结婚后便能获得住房津贴,而她也结婚了,却无法享受这一补助。 于是她一路上诉到最高法院,判定州的法律条例违宪。 " vmi 案—— 弗吉尼亚州有一个和西点军校齐名的弗吉尼亚军事学院 (virginia military institute, 简称 vmi),建校以来从来不招女生。 理由是: vmi 实行高强度的「施压式教育」,而男女具有「基于性别的不同」,这种高压环境不适宜女性。 一些女性在身体上完全满足 vmi 的入学标准,并不能够因此剥夺她们的入学机会,判定违宪。 " 在她上诉之最高法院的6个案件中,她打赢了5个。 三、一直致力于「男女平权」,而不是「女性特权」。 她始终抱持的一个观点是:不仅女性,男性也是性别歧视的受害者。 史蒂夫的妻子在诞下儿子几个小时后,突然去世,他成为了一个全心照顾新生儿的单亲爸爸。 于是他去当地社保局,想要申请单亲家庭的保障金补助。 " 但工作人员告诉他「这份保障金只有母亲才能领取」。 这是男性被歧视的案件。 于是 r.b.g 帮他打官司,并赢得了胜利。 r.b.g 回忆说道,史蒂夫的案例充分说明了「基于性别的歧视,是如何伤害了每一个人」。 当然,能一路高升到大法官的位置,除了 r.b.g 自己的努力之外,也离不开丈夫马丁的支持。 " 这对夫妻相恋 56 年,保持了持久而深刻的关系。 马丁自己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税务律师,但由于 r.b.g 的工作地点时有变动,马丁会跟着她走。 " 丈夫外向幽默的性格,恰好弥补了她的严肃内敛。 在她竞选大法官的过程中,正是少不了马丁运用各种人际关系帮助宣传和造势。 " (克林顿总统提名 r.b.g 为大法官) 两人伉俪情深,共同对抗病魔,养育家庭,并为公共事业奔走,令人羡慕。 这世界上,厉害的人物层出不穷。 崇拜一个纯粹优秀的精致利己主义者,是慕强,不过是信奉简单的弱肉强食的逻辑罢了。 反之,我更愿意将那些本身能力优秀,却又为改善社会而踏实努力的人,当做人生偶像。 放心,我并不是在攻击「利己」。 r.b.g 平权事业的肇始之因,也是源于她自身各种糟心的经历。 (上大学时,仅仅因为女性身份而不能进入资料馆) " 不过她在「利己」、争取改善自身个体命运的同时,有着更为宏大的视角,试图去修正造成种种不公平的深层的社会体制。 r.b.g 在家庭和事业上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最令我惊叹的是她始终保持优雅平和,永不熄灭内心的火炬。 小时候,母亲教育她「be a lady and be independent」(做一个淑女并保持独立),不要让无畏的愤怒等情绪占据你的心灵,对爱情抱有希望,同时学会独立生活。 " (这个建议,也适用于咱们今天中国的女孩子) 她奉行一道准则:赢得一场辩论的方式,并不在于大喊大叫,因为这往往只会使人们产生厌恶,而无助于收获认同。 " 她曾在一次与哈佛学生的交流会上,给年轻女士们建议: 「为你在乎的事情而战,但也要懂得引导他人和你一起去实践它」(fight for the things that you care about, but do it in a way that will lead others to join you)。 " 有些时候,人们逼不得已孤独地愤怒地去战斗,但更多的情况下,我们有更为灵活的方式。 社会变革,条条大路通罗马。 一时不顺,也不必放弃。 因为社会中真正持久而深刻的改变,都是一步一步实现的。 "
简介: 2018年11月7日,美国一个 85 岁的高龄奶奶摔倒了,断了 3 条肋骨。 全美年轻人都很捉急。 因为这个老奶奶,如今是十分流行的文化符号,你在网上可以看到她 p 成的各种经典角色; " " 头像印在 t 恤、美甲和马克杯上,甚至纹上身... " snl 不厌其烦地模仿她。 " 这位老奶奶有着锦鲤附体般地命硬和工作狂属性。 首先,她至今都还在工作,摔断肋骨的时候正在办公; 其次,早在 7 年前,她 79 岁的时候也摔断过 2 根肋骨,同时还做了心脏手术,不就之后又接着工作; 更牛的是,1999 年,她被诊断为直肠癌,经过手术和化疗后痊愈;10 年后,又患上胰腺癌,但手术后也就休息了三个星期,照,样,回,到,办,公,室。 这位宇宙级强大的奶奶,名叫鲁斯·贝德·金斯伯格(ruth bader ginsburg),人称「臭名昭著的 rbg」(notorious r.b.g.)—— 《鲁斯·巴德·金斯伯格》 rbg " notorious r.b.g.这个外号,其实来源于一个名叫 notorious b.i.g.的说唱歌手。 " 在美国人民心里,金斯伯格可是很街头,很嘻哈的。 r.b.g.是美国历史上第二位最高法院的女性大法官,具有震撼人心的生命力,敢于直言的犀利作风,和坚定的自由派立场。 " 大法官是个什么级别呢? 美国政府有经典的三权分立:立法权(国会)、行政权(总统极其下属官僚)和司法权(法院)。 而司法权里,美国最高法院的作为最顶级的机构,由 9 名大法官领导,实行终身制。 除非这 9 名大法官真的违法失职,否则就会一直当到死。 就算川普想撵人都没有办法。 这叫「权力的制衡」。 所以今年 85 岁的r.b.g.依然活跃在司法领域,她自己不愿退休,一直在发挥政治影响,并意外成为年轻人群热爱的「网红」。 她甚至曾经公开在社交媒体上 diss 竞选的川普是个「骗子」,但是作为大法官,这样发言是很不妥当的,法官需要保持中立客观不带偏见的立场。 " 于是她道歉,人气反而更高。 " 当然,她并不是靠「敢说」而火起来的,而是年轻人们蓦然回首,猛然发现如今的美国很多重要的平权法律背后,其实都站着这个名叫 r.b.g 的女人。 2018 年是 r.b.g 大年,除了咱们这次要讨论的纪录片之外,年底上映的《以性为本》剧情片中,《万物理论》里演霍金妻子的菲丽希缇·琼斯饰演了 r.b.g 本人。 " " 也引发了不小震动。 所以跟着这部纪录片,咱们来看看这位老太太到底是个什么样的魔性人物? 首先,超人一般的毅力。 年轻时,她是个安静,害羞的姑娘,公认的「美人胚子」。 " 17 岁考入康奈尔大学,在那里认识了后来的丈夫马丁·金斯伯格,毕业即结婚,很快就有了第一个宝宝。 " 宝宝 14 个月时,她决定去哈佛读研究生,500 人的班级里,她是仅存的 9 名女性学生之一。 但就在这段时间里,她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丈夫马丁患上癌症。 于是 r.b.g 当时每天连轴转:跟老公一起抗癌,照顾 2 岁幼儿,在法学院上课,还帮老公完成学业。 她自述,当时每天「大概只能睡 2 个小时」。 " 她一生都保持了这种高强度的工作状态。 儿女回忆小时候半夜起床,会看到母亲在餐桌上工作的身影。 她常常工作到凌晨四五点,小睡寥寥几小时,第二天照样早起去上班。 到周末就睡个昏天黑地,把工作日缺的觉全补回来。 " 如今她 85 岁了,一周三次去健身房举哑铃,一口气做 20 个俯卧撑。 " 第二,不知足。 r.b.g 给我最为震撼的,是她成功上升到富裕阶层,但一次又一次跳出来,进入更为广阔的天地。 抗癌成功的马丁后来成为了一名十分出色(很能赚钱)的税务律师。 按一般人想法,r.b.g 苦尽甘来又有一个很爱自己又富有的丈夫,之后就在家享清福就行了,且 1950 年代很流行受过高等教育的女生在家做全职太太。 r.b.g 还是希望做律师。 但就是这样的顶配教育和能力,毕业后她居然找,不,到,工,作。 因为当时全纽约没有一家律所,有雇佣女律师的先例。 你根本没得玩。 " 于是她转向学术圈。1963 年开始,她在罗格斯大学任教,并获得终身教授的席位。 其实家庭事业双丰收的 r.b.g,有一万个理由抱持这种想法: 「什么,你跟我说女性受到歧视过得不好? 没有啊,你看我不就过得很好。 所以你们这些动不动就上街游行的女人,还不是自己不肯努力,说是男权社会怎么我就爬上来了呢?」 她没这么想。 70 年代开始,她开设了一门「性别与法律」的课程,也就是从那时候,她开始处理有关性别歧视的案件。 " 1970 年的法律有这些今天看起来匪夷所思的条款: 1、大部分州的雇主可以怀孕为由,合法地解雇孕妇; 2、银行可要求女性在申请信贷时提供丈夫的共同签名; 3、有 12 个州的法律规定,丈夫不可因强奸妻子而被起诉。 " (1、3 条正是我们面临的现实啊) 当时有了一波女性觉醒的浪潮,人们上街游行情绪激愤地表达抗议,但 r.b.g 不属于这种轰轰烈烈的类型。 她在自己擅长的法律领域里,静静出一份力。 在当时的美国,所有种族歧视的条例都被视为「违宪」,但性别歧视却没有这样的高度。 也就是说上述 3 条的条款,如果要推翻,就需要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上诉到最高法院,费时费力。 但她不着急,一步一步来。 经她手的著名案件有: 女空军案—— 一名女性空军军官,发现自己的男性同僚结婚后便能获得住房津贴,而她也结婚了,却无法享受这一补助。 于是她一路上诉到最高法院,判定州的法律条例违宪。 " vmi 案—— 弗吉尼亚州有一个和西点军校齐名的弗吉尼亚军事学院 (virginia military institute, 简称 vmi),建校以来从来不招女生。 理由是: vmi 实行高强度的「施压式教育」,而男女具有「基于性别的不同」,这种高压环境不适宜女性。 一些女性在身体上完全满足 vmi 的入学标准,并不能够因此剥夺她们的入学机会,判定违宪。 " 在她上诉之最高法院的6个案件中,她打赢了5个。 三、一直致力于「男女平权」,而不是「女性特权」。 她始终抱持的一个观点是:不仅女性,男性也是性别歧视的受害者。 史蒂夫的妻子在诞下儿子几个小时后,突然去世,他成为了一个全心照顾新生儿的单亲爸爸。 于是他去当地社保局,想要申请单亲家庭的保障金补助。 " 但工作人员告诉他「这份保障金只有母亲才能领取」。 这是男性被歧视的案件。 于是 r.b.g 帮他打官司,并赢得了胜利。 r.b.g 回忆说道,史蒂夫的案例充分说明了「基于性别的歧视,是如何伤害了每一个人」。 当然,能一路高升到大法官的位置,除了 r.b.g 自己的努力之外,也离不开丈夫马丁的支持。 " 这对夫妻相恋 56 年,保持了持久而深刻的关系。 马丁自己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税务律师,但由于 r.b.g 的工作地点时有变动,马丁会跟着她走。 " 丈夫外向幽默的性格,恰好弥补了她的严肃内敛。 在她竞选大法官的过程中,正是少不了马丁运用各种人际关系帮助宣传和造势。 " (克林顿总统提名 r.b.g 为大法官) 两人伉俪情深,共同对抗病魔,养育家庭,并为公共事业奔走,令人羡慕。 这世界上,厉害的人物层出不穷。 崇拜一个纯粹优秀的精致利己主义者,是慕强,不过是信奉简单的弱肉强食的逻辑罢了。 反之,我更愿意将那些本身能力优秀,却又为改善社会而踏实努力的人,当做人生偶像。 放心,我并不是在攻击「利己」。 r.b.g 平权事业的肇始之因,也是源于她自身各种糟心的经历。 (上大学时,仅仅因为女性身份而不能进入资料馆) " 不过她在「利己」、争取改善自身个体命运的同时,有着更为宏大的视角,试图去修正造成种种不公平的深层的社会体制。 r.b.g 在家庭和事业上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最令我惊叹的是她始终保持优雅平和,永不熄灭内心的火炬。 小时候,母亲教育她「be a lady and be independent」(做一个淑女并保持独立),不要让无畏的愤怒等情绪占据你的心灵,对爱情抱有希望,同时学会独立生活。 " (这个建议,也适用于咱们今天中国的女孩子) 她奉行一道准则:赢得一场辩论的方式,并不在于大喊大叫,因为这往往只会使人们产生厌恶,而无助于收获认同。 " 她曾在一次与哈佛学生的交流会上,给年轻女士们建议: 「为你在乎的事情而战,但也要懂得引导他人和你一起去实践它」(fight for the things that you care about, but do it in a way that will lead others to join you)。 " 有些时候,人们逼不得已孤独地愤怒地去战斗,但更多的情况下,我们有更为灵活的方式。 社会变革,条条大路通罗马。 一时不顺,也不必放弃。 因为社会中真正持久而深刻的改变,都是一步一步实现的。 "
Véro Tshanda Be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