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琳

最新好看的“小李琳”的搜索结果推荐

全35集

水上游击队

主演:于小伟,白冰,小李琳,穆佳男,李佳璘,王力,白红标,王鑫,李玉龙,三浦研一,金珈,程久溶,蒲冰墨,王沥,王卓,逯长恩,于又川,董博图,刘胜利,张沛然,康琳浠,邓钢
简介:2020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日,为了胜利的一刻,中国军民浴血奋战14年。与琼崖纵队、八路军、新四军并称“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的东江纵队,是众多抗战队伍中的一支。这支华南抗日劲旅转战东江两岸,深入港九敌后,积极配合全国抗日战场和盟军对日反攻作战。作为“广东人民抗战的一面旗帜”,东江纵队有着归国华侨及港澳同胞多、知识分子多、妇女多的显著特点。而利用广东漫长的海岸线开展海上对日作战也是东江纵队的一大创举。 众多华侨回国参加东江纵队 由于广东的海外华侨众多,东江纵队的抗战也得到了海外华侨的大力支持,除了捐款捐物,不少华侨子弟和港澳爱国青年先后回来参加游击队。 深圳市东江纵队粤赣湘边纵队研究会会长李建国在接受“重走东纵抗战路”采访团采访时表示,东纵人员结构具有鲜明特点,归国华侨及港澳同胞多、知识分子多、妇女多。“不论何种出身,人人真的是为了信仰,为了理想,纷纷争先上前,抛洒青春热血,以血肉之躯抵挡侵略者的枪炮。” 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在《坚持华南战场抗战的一面旗帜》中回忆:我们保护商旅安全,得到广大群众、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的拥护和支持。广大华侨和港澳同胞不仅从精神上、财力物力上大力支持我们,而且把儿女送回来,参加游击队。 据曾生回忆,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东江纵队前身,笔者注)的经济来源,全部靠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支援。1939年初,海外华侨经宋庆龄转给游击队的捐款一次就达港币20万元。华侨子弟和港澳爱国青年先后回来参加游击队的达1000人以上,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东江纵队政治部主任杨康华在《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奋战八年》中指出,据不完全统计,八年奋战中我军牺牲指战员共2500多人,其中不少是爱国归侨和港澳同胞。 1944年5月,日军远道奔袭东莞县梅塘,暹罗(泰国)华侨、独立中队政委钟若潮(李中)率部抗击敌人于梅塘的高地马山,从拂晓坚持到下午,直到附近我军赶到进行合围,才使敌人大败溃逃。此次战斗中,钟若潮壮烈牺牲。此时,离他新婚刚刚3日。 在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里陈列烈士照片的展板上,有一张照片格外引人注目。照片上的烈士李淑桓被誉为“革命母亲”。出生于广东鹤山县古劳维墩乡的李淑桓,年轻时接受了民主进步思想。曾在广州、香港开办女子私塾。抗日战争爆发后,积极参加香港的抗日救亡活动,在送长子去延安参加抗日斗争后,又先后送6个子女参加东江抗日游击队,其中,3个儿子壮烈牺牲。 1941年春节过后,李淑桓来到东莞大岭山抗日根据地,部队安排她在大岭山对面的大塘村,以教书作掩护做秘密交通情报工作。1941年10月6日,国民党顽军进攻大岭山,她不幸被捕,壮烈牺牲。时年47岁。 海上游击队击毁日军多艘大船 广东海岸线漫长,开展海上对日作战是东江纵队的另一大贡献。 《东江纵队志》中详细记载了1943年7月6日海上游击队进行的马鞭岛海上战斗:1943年,日军为遏止游击队进入大亚湾向稔平半岛发展,收编了红海湾龟灵岛一群海匪。1943年6月中旬,海匪从红海湾窜到大亚湾,锚泊在马鞭岛前400米海域。他们白天四处游荡,把整个大亚湾封锁起来,敲诈勒索大亚湾渔民和过往船只,严重威胁部队在大亚湾的活动及海上交通线安全。曾生接受群众要求,命令独立中队歼灭匪徒。 7月6日晚,海上游击队3艘风帆小木船伪装成渔船,趁夜色接近敌船,对准敌船投掷手榴弹。经过40多分钟激战,全歼伪军3艘武装船。这场马鞭岛海上战斗被誉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海战的范例”,为游击队控制大亚湾海上通道、挺进稔平半岛开辟根据地创造了条件。 东江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作尧在《东纵战旗》一文中也回忆了当年海上作战的情形。根据文中记载,敌人因广九线被我军切断,开辟了两条海上运输线,因此,我军也相应在大鹏半岛两侧成立了两支海上游击队。两个中队刚成立时,都只有20多人,最初是挑选一些渔民出身的战士组织起来的。那些朝夕出没在风浪中的渔民,在茫茫大海中,凭着看多少叶风帆,便可辨认出哪是渔船,哪是“捞家”(即土匪)船,哪是汉奸、日军的船。“有了这样的群众基础,我们就像多了一双‘千里眼’。”王作尧在文中称。 据王作尧回忆,在上世纪40年代初期,海上只有敌船是机动的,普通渔民多用单桅帆船。这种船比较小,像个半月形,航行时,扯满帆,船就侧向一边,尾巴翘得老高,呈“之”字形行驶。渔民们把它叫作“槽仔”。“槽仔”灵活,目标小,速度快,不管是顺风还是逆风都能使用。这样的小船就成了海上队的“战艇”。 海上队的装备也很差,用的大多是英军从九龙溃逃时留下来的陆上武器装备,就连渔民使用的鱼炮也是海上队的主要武器之一。 清晨,太阳从海面上露出半个脑袋,战士们便与渔民一道出海。远处,忽然出现了陌生的船只,富有经验的渔民报告说是敌船,于是,海上队的“槽仔”便赶在其他渔船的前面,缓缓地向敌船驶去。 日军看见了渔船,总想捞点便宜,大声叱喝让渔船向他们靠拢。“槽仔”不声不响地鼓满风帆,向敌船驶去。100米,50米,30米,20米,突然,“打!”一声令下,冲锋枪的子弹、手榴弹、鱼炮便像刮风似的扫向敌船,毫无准备的敌人在浓烟中倒下去了,敌船就像喝醉了酒似的摇摇欲坠,成了海上队的俘虏。 用这样的装备和战术,海上队击毁过日伪军、海匪的机帆船和大木船十多艘。在香港到菲律宾的那条航道上还截获过日军3艘运输船。 百变刘黑仔让敌人闻风丧胆 日军侵占香港期间,香港、九龙曾活跃着一支威震港九、使日寇汉奸闻风丧胆的短枪队,这就是由刘黑仔率领的广东抗日游击队港九大队短枪队。 刘黑仔,原名刘锦进,1919年生,广东省宝安县人。1939年上半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地下工作,发展教育和团结民众。1941年担任短枪队副队长,保卫民众,为民除害。因为他身体结实,皮肤较黑,人们便亲切地称他为“刘黑仔”。 他的枪术让汉奸、日军闻风丧胆,而行踪不定,“七十二变”又让汉奸和日军谈虎色变,心惊肉跳。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侵略军随即占领香港。短枪队直面日军“扫荡”,在九龙半岛一带进行游击活动,主动打击敌人。刘黑仔还研究出“满天神佛”的战术,将“处处都看见刘黑仔,天天都看见刘黑仔“的假情报散播出去,将敌人搞得身疲力尽,最后杀个措手不及,插入敌人“心脏”。 刘黑仔带领短枪队忽东忽西、时隐时现、神出鬼没地袭击日本军营,摸掉日军岗哨;在观音山坳巧计引诱六名密探躲进山洞,用手榴弹把他们炸死;化装成日军小部队,活捉日军高级特务东条正之;扮成敌探,驾着缴获东条正之的汽车前往汉奸特务队长肖九如举办的豪门宴,在肖九如大言不惭宣告活捉刘黑仔赏5000元后击毙了他;乔装打扮,扮成便衣潜入汉奸聚会,一举擒拿三个汉奸。 1944年2月,日军出动一个团的兵力,对港九大队游击基地西贡、沙田地区进行“扫荡”,妄图将港九大队主力一网打尽。刘黑仔率领短枪队潜入九龙市区,撒传单、贴标语,袭击日军巡逻艇,炸毁日军军火库,还袭击了日军的战略要地启德机场,使日军主力被迫撤回九龙,粉碎了敌人的“扫荡”。 1944年秋,刘黑仔奉命回到东江抗日根据地,参加东江军政干校学习。12月,东江纵队组成西北支队和北江支队,刘黑仔任西北支队参谋兼短枪队队长,他们开辟了以清远县大罗山文洞为中心的抗日基地,成立粤北指挥部。中秋节那天,刘黑仔所在的西北支队在龙头山消灭敌人一个班的兵力,随后胜利完成掩护撤退和保护电台、发电机的工作。 1946年4月,刘黑仔牺牲在广东与江西交界的界址圩,年仅27岁。 不论何种出身,人人真的是为了信仰,为了理想,纷纷争先上前,抛洒青春热血,以血肉之躯抵挡侵略者的枪炮。 ——深圳市东江纵队粤赣湘边纵队研究会会长 李建国 有了群众基础,我们就像多了一双“千里眼”。 ——东江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作尧 采写:南都记者 吴璇 实习生 何雅诗
于小伟,白冰,小李琳,穆佳男,李佳..
35集全

水上游击队

主演:于小伟,白冰,小李琳,穆佳男,三浦研一,金珈,程久溶,蒲冰墨
简介:(观察者网讯) “九一八”88周年前夕,香港唯一一个国家级抗战遗址乌蛟腾抗日烈士纪念碑遭破坏。17日,该纪念碑被发现有多处地方被涂污,喷上“反送中”、“反送中列(烈)士”等黑色字眼。 此事激发了许多引发内地和香港人民强烈愤慨。香港“东网”报道称,17日晚间有爱国爱港市民连夜赶往纪念碑处,清理被暴徒涂污的痕迹。 共青团中央17日发布文章介绍了这座纪念碑背后的故事。 " 香港市民连夜修复纪念碑 图源:香港“东网”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攻香港,英国殖民者旋即投降,香港人民进入日据时期。 港督向日军投降以后,东江游击队便进入香港地区。从1941年开始,乌蛟腾成为东江游击队在香港最重要的基地。游击队员以客家人的身份与乌蛟腾村村民建立关系,建立了农民常备队和抗日自卫队,帮助村民打击土匪;港九大队海上游击队配合大亚湾的游击队,在大鹏湾黄竹角击败日军的海上挺进队,乌蛟腾村民也参加其活动;肃清“汉奸”,活捉汉奸林通译在乌蛟腾被村民公审处决;进行滋扰日军的工作。炸毁亚皆老街第四号铁路桥、九龙宪兵总部附近的第十二号和深圳附近的草埔铁桥,乌蛟腾村民也参加其中活动。 由于乌蛟腾村民常与游击队联络,引起了日军的怀疑。1942年9月25日,趁着中秋节家人团聚的时刻,派数百名军兵包围乌蛟腾地区,以捕捉正在庆祝节日的游击队员。日军逐户搜查,并捉了村长李源培和李世藩,拷问游击队队员下落。当时两位村长被日军严刑拷打、不断灌水,并以军马踏腹,仍不愿把游击队的情况供出。李世藩在审问中牺牲。 抗战时期,乌蛟腾村先后有40位青少年挥别故里,义无反顾地参加游击队,先后有9位抗日志士为国为香港壮烈牺牲。 他们的名字是:李世藩、李宪新、李天生、李志宏、李官盛、李伟文、王官保、王志英、李源培等。 " 乌蛟腾抗日烈士纪念碑碑文 图自广东老区网 1951年10月,抗日战争胜利后,村民自发为烈士筹建了一座纪念碑,并于1985年重修。2009年12月,由特区政府出资,纪念碑迁于现址重建。 2015年8月,在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10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中,位于香港新界沙头角乌蛟腾村的乌蛟腾抗日英烈纪念碑成为香港唯一、也是首次上榜的地点。 9月17日,这处纪念碑被发现有多处地方被涂污,喷上“反送中”、“反送中列(烈)士”等字眼。《大公报》称,发现纪念碑被涂污的是获中央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年逾八旬的东江纵队港九大队老战士林珍。这也是纪念碑自2010年揭幕以来首次遭蓄意破坏。 17日晚间,多个香港市民群体不约而同地连夜赶到乌蛟腾抗日烈士纪念碑,清理被暴徒涂污的痕迹。 "" 遭到破坏的乌蛟腾抗日烈士纪念碑 图自香港橙新闻 香港“东网”报道称,菁英会副秘书长暨社会民生研究会主任高松杰也与数位朋友到场清洁,把涂鸦抹掉。他表示,自己想在9月18日之前把纪念碑清理好。 抗日英烈纪念碑被涂污,引发内地和香港人民强烈谴责。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陈勇痛斥,涂污抗日英烈纪念碑的恶行人神共愤,侮辱英烈是对历史的无知、对恩人前辈的背叛,是禽兽不如的劣行,与当年侵略者与汉奸所为一样,定会受到历史的审判、人民的唾弃。 民建联立法会议员陈克勤指出,破坏纪念碑是野蛮、泯灭良知的行为,这种表达诉求的方式绝不能接受。工联会立法会议员陆颂雄认为,狂徒侮辱民族英雄、抗日烈士,反映其卑劣本质。 不少香港网友也在网上声讨破坏纪念碑的行为,有网友表示,“先烈在天上看到你们这样,心都寒了”“看到只会令我们更团结,更爱国爱港”,还有网民讽刺狂徒“又写错字”,把“烈士”错写为“列士”。
于小伟,白冰,小李琳,穆佳男,三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