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爱
主演:张柏芝 , 吴建豪 , 倪景阳 , 徐志贤 , 张双利 , 田岷 , 范春霞 , 黄烁文 , 侯雪龙 , 冯若绮
简介:这个月,一个久违的类型重出江湖——歌舞片。 张一白的《燃野少年的天空》。 " 再老的一点,你可能会想到《高兴》。 " 但华语歌舞片里,永远绕不过去的一部,还是它。 想要探索前路。 却成为最后的巅峰: 如果·爱 " 陈可辛导演北上后第一部电影。 却成为他最后一部爱情电影。 回顾整个华语电影的二十年来路。 《如果·爱》身上留下的脚印,又早已踏出了歌舞类型的范畴: 香港电影人的北上,合拍片的浪潮,崛起于合拍巨制的大陆女演员们…… 记得去年,《如果爱》又火了一次。 源于一段老视频被网友扒出: 一段拍摄间隙时的花絮。 金城武用烟,给周迅点烟花。 拿着烟花的周迅,在结冰的河面手舞足蹈,开心得像个小女孩,眼里仿佛有星星。 " " 十六年过去。 连当时的过期糖,都比现在的好嗑。 " 关于《如果·爱》,可以聊的太多。 戏里戏外。 它是一曲注解“逝去”,最美丽动人的歌谣。 01 戏里 孙纳(周迅 饰)与林见东(金城武 饰)的故事,始于1995年的冬天。 一个,是只身来北京漂泊的乡下姑娘。 做着出人头地,成为大明星的美梦,过着挨饿受冻、无家可归的日子。 " 一个,是来到北京学习导演的香港小伙。 原本一腔壮志,却不得不面对没有天分,被迫退学的现实。 两个人,相识于最落魄的岁月。 林见东坐在公交车上,正准备回学校退学。 孙纳穿着一身红色的棉袄,一路追逐着公交车,叫着他的名字。 " △ 根据他们坐的951路车,网友推理他们是住在酒仙桥一带 到站他要下车,可孙纳紧紧挽住他的胳膊,将他留在了北京。 " 北京大雪纷飞的寒冷冬季,老旧的工厂地下室。 同是天涯沦落人,他们互相取暖。 孙纳和林见东蹬着三轮车,她嘴里唱着那首齐秦的《外面的世界》。 在很久很久以前 你拥有我 我拥有你 在很久很久以前 你离开我 去远空翱翔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 这一幕,让sir想起陈可辛的《甜蜜蜜》。 异乡香港的街头,李翘坐在黎小军的自行车后座,“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 " 如果只看爱情故事,《如果·爱》和《甜蜜蜜》有一个何其相似的伊始。 都是出身小小的地方,到大大的世界里去漂泊。 只是,香港换成了北京。 如果《甜蜜蜜》里,张曼玉扮演的李翘,坚韧而现实。 那么《如果·爱》里,周迅的孙纳,则是一个加强版的李翘。 她永远打不死。 " 她总是择利而为。 为了自己的目标,一次又一次抛弃相依为命的林见东。 一个寒冷的早晨,她留下一捆钱和一盒录音带,头也不回地永远离开。 录音带里她对林见东说: 最爱你的人,永远是你自己。 " 2005年,两人分别十年后,终于重逢。 此时,他们都已从曾经的沦落人,成为风光无限的大明星。 这十年。 孙纳不断寻找导演依傍,最后遇到聂文(张学友 饰),成为他的伴侣,和每一部戏的专属女主。 林见东落魄回到香港,不是做导演的料,却凭借一副好皮囊,意外成了当红演员。 他们那段过去,已经被掩藏在皑皑大雪里,无人知晓。 一部歌舞电影,《毋忘我》。 二人被选定为男女主,导演聂文亲自出演男二。 开机新闻发布会上,三人鼎立而坐。 " 林见东越过聂文,想要从孙纳的眼里,找到他们那段曾经的剪影。 她却一眼也不看他。 " 面对媒体,她微笑得体,游刃有余。 “我不认识他。” " 戏中孙纳饰演的马戏团女郎,失去了回忆,忘记了林见东饰演的旧情人。 他们相见了。 但是否还能相认,重归于好? " 你发现了。 陈可辛设计了一个戏中戏。 用绚丽的歌舞,充满艺术探索的镜头剪辑与叙事结构。 电影里的回忆、现实、以及戏中戏,开始交错纵横。 02 戏外 现在来看,不管是戏里还是戏外,《如果·爱》都是先锋的。 它是一场时代浪潮中的先行者。 2003年,香港与内地签署《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开启了两地的合拍片时代。 陈可辛,是最先一批北上的香港导演。 他用这部《如果爱》,叩响了内地电影市场的大门。 在《如果·爱》里,孙纳与林见东的再度相遇,就源于两地电影合作大潮的时代背景。 香港电影业持续衰落,资本北上,人才北上。 曾志伟客串的,就是一位来自香港的制作人。 " 他来大陆投资聂文,让他拍歌舞片,拍爱情片,用香港演员。 " " 2005年,内地的商业电影才刚刚起步。 不少类型都是都是未知的,需要探索开拓的领域,那时候的中国电影人们,都格外敢于突破。 陈可辛,要用《如果·爱》填补国产歌舞片的空白。 用他自己的话说:为什么华语商业大片只能是动作和武侠? 于是,他大胆选择了歌舞。 " 如今来看,《如果·爱》的阵容实在梦幻。 当时内地最红的四小花旦之一周迅,红遍亚洲的男神金城武,香港歌神张学友,还有因为《大长今》爆火的韩国演员池珍熙。 联手亚洲,放眼世界。 豪华阵容背后,是交融的初期,电影人们体现出的宽广的国际视野。 《如果·爱》是商业的,同时又饱含着陈可辛的艺术野心。 歌舞片难拍。 不管是对导演的调度,演员的歌舞表演,剪辑的节奏……都是巨大的考验。 好莱坞歌舞片有着成熟的类型工业基础,许多优秀的歌舞片导演,还都有过百老汇经历。 比如执导《雨中曲》的吉恩·凯利,执导《芝加哥》的罗伯特·马歇尔。 " 令人佩服的是。 第一次在中国拍歌舞的陈可辛,完成得竟然很漂亮。 巧妙的叙事设计。 一些现在看来都非常惊艳的视听语言。 " " 在那一届的金马金像奖上,《如果·爱》成为大热门。 它让陈可辛拿到了金马奖最佳导演,也让周迅一次获得了金马和金像两个影后。 " " 当年,陈可辛谈到为什么用周迅。 周迅让我想起《甜蜜蜜》里的张曼玉。张曼玉是那种没有被文化地域限制的演员,你需要她在哪儿,她就可以在哪儿。她可以在巴黎,可以在纽约,可以在伦敦。我发现内地具备这样特质的演员特别少,有的演员演古装戏很漂亮,你一旦让她演时装戏那味道就不对了。周迅未必是最好的演员,可她身上具备张曼玉这种特质。 巧合的是。 戏里的孙纳与戏外周迅的某些人生轨迹,竟也有着相似的重叠。 当年的四小花旦里,与章子怡的大导开路,赵薇的一夕爆红不同。 周迅和孙纳一样。 没上过电影学院,当年怀揣着梦想,成为北漂大军中的一员。 《如果·爱》里,孙纳曾经在三里屯的酒吧表演歌舞。 " 这经历,和周迅简直一模一样。 最初周迅也在北京西坝河驻场,唱三首大概赚150。 最豪华的阵容,最合适的人选,只为了给“首部华语歌舞片”打响头炮。 但效果,却有些尴尬。 8000万的成本,仅在内地收获3000万票房。 《如果·爱》或许用一腔热情,证明了中国真的不是适合歌舞片生根的土壤。 陈可辛的歌舞片计划就此打住。 也对爱情片封了笔。 它像是一场凄美至极的告别。 只是当时,我们都把它看成了“平平无奇”。 03 逝去 陈可辛曾说,《如果·爱》是他对爱情表达得最彻底的作品,是他的自豪之作。 多年以后再看,才发现他早已在片中,写下了自己封笔的宣言。 那是在电影一开始,张学友和曾志伟对戏中戏《毋忘我》的讨论。 一段看上去喜剧式的闲笔,特别容易被忽略。 小雨应该不是真的爱张扬 张扬回来找小雨也不是因为爱她 班主跟小雨也谈不上什么爱情 " " " 曾志伟扮演的人制片人听完很急,逼着他改剧本,必须让这三个人是真的相爱。 观众都爱看爱情片 " 聂文撂下一句: 爱情片有什么好拍的 " 什么意思? 那种观众都爱看的美好爱情故事,陈可辛拍腻了。 其实最擅长拍爱情片的陈可辛,本质却是最怀疑爱情的: 其实到了一定的年龄你就会发现,爱情是没有那么理想化的,爱情是承受不起时间的,碰到利益的时候它一定会输,这就是《如果·爱》的命题。 但也正是因为他怀疑爱情,所以他才能拍出爱情里那些最真实的,我们不愿面对的遗憾和不伟大。 聂文口中,《毋忘我》里或许没有爱情的小雨、张扬和班主。 对应到扮演他们的孙纳、林见东和聂文身上。 你会发现,陈可辛丢给观众的那些暧昧的命题。 孙纳是真的爱林见东吗? 那种漂泊异乡落魄之时的相拥取暖,是各取所需,还是爱情呢? 这份“爱”,在利益,在梦想,在个人的欲望面前。 孙纳一次次抛开,再选择性遗忘。 它经不起考验。 " 这十年,林见东对于孙纳念念不忘。 是他太爱吗?一直爱吗? 或者,只是因为他放不下,不甘心? 所以,他拼命把孙纳拉回过去,并且让她也尝试被抛弃的滋味。 " " 至于孙纳和聂文之间,或许更难以称得上是真爱。 如同聂文自己说的: “那时候,你需要个导演,我需要一个伴侣。” “在一起这么多年,大家都要多了。” " 《如果·爱》的英文片名,是perhaps love。 perhaps,表示或许,不确定。 三人之间或许是爱,也或许不是。 早在《甜蜜蜜》里,陈可辛就有类似的思考。 他说:李翘和黎小军之间,其实有的只是缘分。 最后那场十年后,两人在美国的重逢,无疑是一个理想化的糖衣。 " 那时候,有对于市场和观众意愿的考量。 多年后陈可辛再提起那一幕,他坦言再有一次机会,不会让他们重逢。 " 甚至在他心里,他们就算重逢了,也不一定会在一起: 黎明和张曼玉兜兜转转多年,没在一起总有原因,不是电影里的很多障碍。真的能在一起,早就在一起了。但观众总希望那回头一笑,等于他们在一起,其实他们说不定喝杯咖啡就走了。 所以你看到,在《如果·爱》里。 最后,没有谁和谁在一起,都成了孤身一人。 陈可辛或许残忍。 他坚信,最爱你的人永远是自己。 但你却总是会从他那些名为“如果”的爱情里,看到最动人的,真情的部分。 这份真情,是《甜蜜蜜》里,李翘对黎小军说的:我想每天睁开眼都看到你。 " 是《如果·爱》里,孙纳在外面的世界被撞得头破血流后,和林见东在结冰的河面紧紧相拥。 " 是聂文忘记了自己最初想要拍的那个,最简单的爱情故事,但孙纳一直替他记得。 " " " " " " 这份真情或许会在现实面前节节溃败。 也或许转瞬即逝。 但真情之所以珍贵动人,正是因为它脆弱地挣扎在龃龉里。 多年以后。 陈可辛的妻子吴君如,在节目上与周迅对谈。 说陈可辛曾对她说,是周迅给了孙纳他设想之外的生命。 那个陈可辛跟我说 明明叫周迅 演一个坏一点的女人 但是 又变成另外一个化学作用 " 陈可辛最开始觉得,孙纳应该是一个特别冷酷绝情的女人。 周迅却演出了一种绝情与深情拉扯的悲凉和宿命感。 她把孙纳仅存的那一点真情,演得格外伟大。 从某种意义上讲。 是周迅那设想之外的表演,帮助陈可辛完成了对于爱情,最彻底的表达。 陈可辛为什么不再拍爱情了? 也许,是他拍完了。 也许,是爱情没得拍了。 在《如果·爱》之后,是《投名状》《武侠》的新武侠尝试。 再之后是《中国合伙人》《夺冠》等中国当代的共同记忆。 陈可辛的电影,从来不是那种孤芳自赏的电影。 他永远顽固地要追上时代的步伐。 去摸准当下,最大众、最强烈的那条脉搏。 " " 与爱情的分道扬镳,就成为了必然。 “爱情”,曾经是电影中一个重要的类型。 但你看现在,多久没出现过一部让人争相走进电影院的爱情片了? 华语票房的前十: 民族、国家、科幻、改命…… " △ 截自猫眼电影专业版 更加宏大而嘹亮的主题,才能攫取住这代年轻人的注意力。 对爱情的渴望或许没有消失。 只是这种渴望的载体改变了。 它不再是一首荡气回肠、莫测诡谲的长歌。 而是一个个三观无暇的理想模板,是碎片而短暂、一次性的糖。 比起万劫不复地投入一段爱情。 我们已经习惯了在刚尝到甜头的地方就折返,甚至只在爱情的界线外远远地观看。 你想要避免不可预测地撞上痛苦,撞上遗憾。 那事实上,也就取消了爱情。 于是爱情片,逐渐沦为了一种空洞的姿态,成了我们对现实爱情失望和胆怯的遮掩。 放眼虚假的美好里。 真情已无立锥之地。 如今再看《如果·爱》,sir总是会一直想到“逝去”。 戏里戏外。 十六年过去。 动人的真情已逝。 时代的潮水落尽。 电影最后,选择性遗忘过去的孙纳,找回了自己的记忆。 并答应林见东,永远不忘记1995年的北京。 " 聂文拍完这部《毋忘我》,经历了离别,却意外想起了那部自己最初想拍的,被遗忘了很久的爱情电影。 " 那或许也是陈可辛最后的温柔。 当一切都逝去。 还有记忆,还有旧日的歌声,还有留下的电影。 "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m就是凶手
简介:这个月,一个久违的类型重出江湖——歌舞片。 张一白的《燃野少年的天空》。 " 再老的一点,你可能会想到《高兴》。 " 但华语歌舞片里,永远绕不过去的一部,还是它。 想要探索前路。 却成为最后的巅峰: 如果·爱 " 陈可辛导演北上后第一部电影。 却成为他最后一部爱情电影。 回顾整个华语电影的二十年来路。 《如果·爱》身上留下的脚印,又早已踏出了歌舞类型的范畴: 香港电影人的北上,合拍片的浪潮,崛起于合拍巨制的大陆女演员们…… 记得去年,《如果爱》又火了一次。 源于一段老视频被网友扒出: 一段拍摄间隙时的花絮。 金城武用烟,给周迅点烟花。 拿着烟花的周迅,在结冰的河面手舞足蹈,开心得像个小女孩,眼里仿佛有星星。 " " 十六年过去。 连当时的过期糖,都比现在的好嗑。 " 关于《如果·爱》,可以聊的太多。 戏里戏外。 它是一曲注解“逝去”,最美丽动人的歌谣。 01 戏里 孙纳(周迅 饰)与林见东(金城武 饰)的故事,始于1995年的冬天。 一个,是只身来北京漂泊的乡下姑娘。 做着出人头地,成为大明星的美梦,过着挨饿受冻、无家可归的日子。 " 一个,是来到北京学习导演的香港小伙。 原本一腔壮志,却不得不面对没有天分,被迫退学的现实。 两个人,相识于最落魄的岁月。 林见东坐在公交车上,正准备回学校退学。 孙纳穿着一身红色的棉袄,一路追逐着公交车,叫着他的名字。 " △ 根据他们坐的951路车,网友推理他们是住在酒仙桥一带 到站他要下车,可孙纳紧紧挽住他的胳膊,将他留在了北京。 " 北京大雪纷飞的寒冷冬季,老旧的工厂地下室。 同是天涯沦落人,他们互相取暖。 孙纳和林见东蹬着三轮车,她嘴里唱着那首齐秦的《外面的世界》。 在很久很久以前 你拥有我 我拥有你 在很久很久以前 你离开我 去远空翱翔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 这一幕,让sir想起陈可辛的《甜蜜蜜》。 异乡香港的街头,李翘坐在黎小军的自行车后座,“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 " 如果只看爱情故事,《如果·爱》和《甜蜜蜜》有一个何其相似的伊始。 都是出身小小的地方,到大大的世界里去漂泊。 只是,香港换成了北京。 如果《甜蜜蜜》里,张曼玉扮演的李翘,坚韧而现实。 那么《如果·爱》里,周迅的孙纳,则是一个加强版的李翘。 她永远打不死。 " 她总是择利而为。 为了自己的目标,一次又一次抛弃相依为命的林见东。 一个寒冷的早晨,她留下一捆钱和一盒录音带,头也不回地永远离开。 录音带里她对林见东说: 最爱你的人,永远是你自己。 " 2005年,两人分别十年后,终于重逢。 此时,他们都已从曾经的沦落人,成为风光无限的大明星。 这十年。 孙纳不断寻找导演依傍,最后遇到聂文(张学友 饰),成为他的伴侣,和每一部戏的专属女主。 林见东落魄回到香港,不是做导演的料,却凭借一副好皮囊,意外成了当红演员。 他们那段过去,已经被掩藏在皑皑大雪里,无人知晓。 一部歌舞电影,《毋忘我》。 二人被选定为男女主,导演聂文亲自出演男二。 开机新闻发布会上,三人鼎立而坐。 " 林见东越过聂文,想要从孙纳的眼里,找到他们那段曾经的剪影。 她却一眼也不看他。 " 面对媒体,她微笑得体,游刃有余。 “我不认识他。” " 戏中孙纳饰演的马戏团女郎,失去了回忆,忘记了林见东饰演的旧情人。 他们相见了。 但是否还能相认,重归于好? " 你发现了。 陈可辛设计了一个戏中戏。 用绚丽的歌舞,充满艺术探索的镜头剪辑与叙事结构。 电影里的回忆、现实、以及戏中戏,开始交错纵横。 02 戏外 现在来看,不管是戏里还是戏外,《如果·爱》都是先锋的。 它是一场时代浪潮中的先行者。 2003年,香港与内地签署《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开启了两地的合拍片时代。 陈可辛,是最先一批北上的香港导演。 他用这部《如果爱》,叩响了内地电影市场的大门。 在《如果·爱》里,孙纳与林见东的再度相遇,就源于两地电影合作大潮的时代背景。 香港电影业持续衰落,资本北上,人才北上。 曾志伟客串的,就是一位来自香港的制作人。 " 他来大陆投资聂文,让他拍歌舞片,拍爱情片,用香港演员。 " " 2005年,内地的商业电影才刚刚起步。 不少类型都是都是未知的,需要探索开拓的领域,那时候的中国电影人们,都格外敢于突破。 陈可辛,要用《如果·爱》填补国产歌舞片的空白。 用他自己的话说:为什么华语商业大片只能是动作和武侠? 于是,他大胆选择了歌舞。 " 如今来看,《如果·爱》的阵容实在梦幻。 当时内地最红的四小花旦之一周迅,红遍亚洲的男神金城武,香港歌神张学友,还有因为《大长今》爆火的韩国演员池珍熙。 联手亚洲,放眼世界。 豪华阵容背后,是交融的初期,电影人们体现出的宽广的国际视野。 《如果·爱》是商业的,同时又饱含着陈可辛的艺术野心。 歌舞片难拍。 不管是对导演的调度,演员的歌舞表演,剪辑的节奏……都是巨大的考验。 好莱坞歌舞片有着成熟的类型工业基础,许多优秀的歌舞片导演,还都有过百老汇经历。 比如执导《雨中曲》的吉恩·凯利,执导《芝加哥》的罗伯特·马歇尔。 " 令人佩服的是。 第一次在中国拍歌舞的陈可辛,完成得竟然很漂亮。 巧妙的叙事设计。 一些现在看来都非常惊艳的视听语言。 " " 在那一届的金马金像奖上,《如果·爱》成为大热门。 它让陈可辛拿到了金马奖最佳导演,也让周迅一次获得了金马和金像两个影后。 " " 当年,陈可辛谈到为什么用周迅。 周迅让我想起《甜蜜蜜》里的张曼玉。张曼玉是那种没有被文化地域限制的演员,你需要她在哪儿,她就可以在哪儿。她可以在巴黎,可以在纽约,可以在伦敦。我发现内地具备这样特质的演员特别少,有的演员演古装戏很漂亮,你一旦让她演时装戏那味道就不对了。周迅未必是最好的演员,可她身上具备张曼玉这种特质。 巧合的是。 戏里的孙纳与戏外周迅的某些人生轨迹,竟也有着相似的重叠。 当年的四小花旦里,与章子怡的大导开路,赵薇的一夕爆红不同。 周迅和孙纳一样。 没上过电影学院,当年怀揣着梦想,成为北漂大军中的一员。 《如果·爱》里,孙纳曾经在三里屯的酒吧表演歌舞。 " 这经历,和周迅简直一模一样。 最初周迅也在北京西坝河驻场,唱三首大概赚150。 最豪华的阵容,最合适的人选,只为了给“首部华语歌舞片”打响头炮。 但效果,却有些尴尬。 8000万的成本,仅在内地收获3000万票房。 《如果·爱》或许用一腔热情,证明了中国真的不是适合歌舞片生根的土壤。 陈可辛的歌舞片计划就此打住。 也对爱情片封了笔。 它像是一场凄美至极的告别。 只是当时,我们都把它看成了“平平无奇”。 03 逝去 陈可辛曾说,《如果·爱》是他对爱情表达得最彻底的作品,是他的自豪之作。 多年以后再看,才发现他早已在片中,写下了自己封笔的宣言。 那是在电影一开始,张学友和曾志伟对戏中戏《毋忘我》的讨论。 一段看上去喜剧式的闲笔,特别容易被忽略。 小雨应该不是真的爱张扬 张扬回来找小雨也不是因为爱她 班主跟小雨也谈不上什么爱情 " " " 曾志伟扮演的人制片人听完很急,逼着他改剧本,必须让这三个人是真的相爱。 观众都爱看爱情片 " 聂文撂下一句: 爱情片有什么好拍的 " 什么意思? 那种观众都爱看的美好爱情故事,陈可辛拍腻了。 其实最擅长拍爱情片的陈可辛,本质却是最怀疑爱情的: 其实到了一定的年龄你就会发现,爱情是没有那么理想化的,爱情是承受不起时间的,碰到利益的时候它一定会输,这就是《如果·爱》的命题。 但也正是因为他怀疑爱情,所以他才能拍出爱情里那些最真实的,我们不愿面对的遗憾和不伟大。 聂文口中,《毋忘我》里或许没有爱情的小雨、张扬和班主。 对应到扮演他们的孙纳、林见东和聂文身上。 你会发现,陈可辛丢给观众的那些暧昧的命题。 孙纳是真的爱林见东吗? 那种漂泊异乡落魄之时的相拥取暖,是各取所需,还是爱情呢? 这份“爱”,在利益,在梦想,在个人的欲望面前。 孙纳一次次抛开,再选择性遗忘。 它经不起考验。 " 这十年,林见东对于孙纳念念不忘。 是他太爱吗?一直爱吗? 或者,只是因为他放不下,不甘心? 所以,他拼命把孙纳拉回过去,并且让她也尝试被抛弃的滋味。 " " 至于孙纳和聂文之间,或许更难以称得上是真爱。 如同聂文自己说的: “那时候,你需要个导演,我需要一个伴侣。” “在一起这么多年,大家都要多了。” " 《如果·爱》的英文片名,是perhaps love。 perhaps,表示或许,不确定。 三人之间或许是爱,也或许不是。 早在《甜蜜蜜》里,陈可辛就有类似的思考。 他说:李翘和黎小军之间,其实有的只是缘分。 最后那场十年后,两人在美国的重逢,无疑是一个理想化的糖衣。 " 那时候,有对于市场和观众意愿的考量。 多年后陈可辛再提起那一幕,他坦言再有一次机会,不会让他们重逢。 " 甚至在他心里,他们就算重逢了,也不一定会在一起: 黎明和张曼玉兜兜转转多年,没在一起总有原因,不是电影里的很多障碍。真的能在一起,早就在一起了。但观众总希望那回头一笑,等于他们在一起,其实他们说不定喝杯咖啡就走了。 所以你看到,在《如果·爱》里。 最后,没有谁和谁在一起,都成了孤身一人。 陈可辛或许残忍。 他坚信,最爱你的人永远是自己。 但你却总是会从他那些名为“如果”的爱情里,看到最动人的,真情的部分。 这份真情,是《甜蜜蜜》里,李翘对黎小军说的:我想每天睁开眼都看到你。 " 是《如果·爱》里,孙纳在外面的世界被撞得头破血流后,和林见东在结冰的河面紧紧相拥。 " 是聂文忘记了自己最初想要拍的那个,最简单的爱情故事,但孙纳一直替他记得。 " " " " " " 这份真情或许会在现实面前节节溃败。 也或许转瞬即逝。 但真情之所以珍贵动人,正是因为它脆弱地挣扎在龃龉里。 多年以后。 陈可辛的妻子吴君如,在节目上与周迅对谈。 说陈可辛曾对她说,是周迅给了孙纳他设想之外的生命。 那个陈可辛跟我说 明明叫周迅 演一个坏一点的女人 但是 又变成另外一个化学作用 " 陈可辛最开始觉得,孙纳应该是一个特别冷酷绝情的女人。 周迅却演出了一种绝情与深情拉扯的悲凉和宿命感。 她把孙纳仅存的那一点真情,演得格外伟大。 从某种意义上讲。 是周迅那设想之外的表演,帮助陈可辛完成了对于爱情,最彻底的表达。 陈可辛为什么不再拍爱情了? 也许,是他拍完了。 也许,是爱情没得拍了。 在《如果·爱》之后,是《投名状》《武侠》的新武侠尝试。 再之后是《中国合伙人》《夺冠》等中国当代的共同记忆。 陈可辛的电影,从来不是那种孤芳自赏的电影。 他永远顽固地要追上时代的步伐。 去摸准当下,最大众、最强烈的那条脉搏。 " " 与爱情的分道扬镳,就成为了必然。 “爱情”,曾经是电影中一个重要的类型。 但你看现在,多久没出现过一部让人争相走进电影院的爱情片了? 华语票房的前十: 民族、国家、科幻、改命…… " △ 截自猫眼电影专业版 更加宏大而嘹亮的主题,才能攫取住这代年轻人的注意力。 对爱情的渴望或许没有消失。 只是这种渴望的载体改变了。 它不再是一首荡气回肠、莫测诡谲的长歌。 而是一个个三观无暇的理想模板,是碎片而短暂、一次性的糖。 比起万劫不复地投入一段爱情。 我们已经习惯了在刚尝到甜头的地方就折返,甚至只在爱情的界线外远远地观看。 你想要避免不可预测地撞上痛苦,撞上遗憾。 那事实上,也就取消了爱情。 于是爱情片,逐渐沦为了一种空洞的姿态,成了我们对现实爱情失望和胆怯的遮掩。 放眼虚假的美好里。 真情已无立锥之地。 如今再看《如果·爱》,sir总是会一直想到“逝去”。 戏里戏外。 十六年过去。 动人的真情已逝。 时代的潮水落尽。 电影最后,选择性遗忘过去的孙纳,找回了自己的记忆。 并答应林见东,永远不忘记1995年的北京。 " 聂文拍完这部《毋忘我》,经历了离别,却意外想起了那部自己最初想拍的,被遗忘了很久的爱情电影。 " 那或许也是陈可辛最后的温柔。 当一切都逝去。 还有记忆,还有旧日的歌声,还有留下的电影。 "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m就是凶手
张柏芝 , 吴建豪 , 倪景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