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户衣吹

最新好看的“木户衣吹”的搜索结果推荐

已完结

我家浴室的状况

主演:岛崎信长,梅原裕一郎,铃木达央,津田健次郎,花江夏树,木户衣吹,川原庆久
简介:长久以来,龙己(岛崎信长 配音)都过着独自一人的生活,表面看来,龙己性格冷淡不近人情,但实际上,他十分擅长料理家务,并且拥有一颗柔软的心灵。从某一日开始,龙己再也不是一个人了,而多出来的那一个“陪伴者”,竟然是寄宿在他家浴缸里的人鱼若狭(梅原裕一郎 配音)。 悲观又近视的贝壳真木(津田健次郎 配音)、不请自来的水母三国(花江夏树 配音)、心灵手巧的章鱼鹰巢(铃木达央 配音)、表里不一的鲨鱼安贺里,自从龙己出现后,这些稀奇古怪的海洋生物亦开始接二连三的出现在龙己的生活中。而在此过程中,龙己和若狭的关系似乎变得越来越亲近起来。
岛崎信长,梅原裕一郎,铃木达央,津..
HD中字

与你徒然

主演:福田爱依,都塚寧々,木户衣吹,ましのみ,五十岚裕美,秦佐和子
简介: " 《徒然草》最大的价值可以说是在于他的趣味性,卷中虽有理知的议论,但决不是干燥冷酷的,如道学家的常态,根底里含有一种温润的情绪,随处想用了趣味去观察社会万物,所以即在教训的文字上也富于诗的分子,我们读过去,时时觉得六百年前老法师的话有如昨日朋友的对谈,是很愉快的事。 ——周作人 " 《徒然草》 [日]吉田兼好 著 王以铸 译 ★“日本三大随笔”之一,日本隐士文学的代表,影响日本人的审美倾向与生活态度的经典之作 ★川端康成、夏目漱石、是枝裕和等日本名家受其影响,周作人、席慕蓉、郁达夫等中国名家为之着迷 ★传达独特的自然观、艺术观、人生观、伦理观、无常观。不虚饰,不做作,让人敞开胸怀,尽情去品味生活的真情趣 ★绝妙的小品文,趣味横生,我国知名翻译家王以铸作注,更易阅读 ★制作精美,封面采用烫透+烫银工艺,书口3面印刷晕染效果,三十余幅彩色古画插图,典雅美观 " 《徒然草》与《枕草子》《方丈记》被称为“日本三大随笔”。作者吉田兼好在《徒然草》中,文笔超妙而不空疏,风趣而不油滑,呈现出冷静与洒脱、淡而不俗的诙谐与机智,在日本文学史上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 "" 01 一部展现情感与智慧的杰作 让你领略到日本文学的精髓 流露真实情感,以独特形式的自白来表达内心思想,自然、生动、真实、朴素、深刻,不虚饰,不做作,让人敞开胸怀,尽情去品味生活的真情趣。 人生观 人生而始终劳心于顺逆两境,唯苦乐故耳,乐者爱好之事,人求之无已时。人之所乐欲者,一为名;名有二种,行迹与才艺之名是也。二为色欲。三为食欲。 自然观 樱花盛开期或谓自冬至起百五十日,或谓时正后七日,然若谓立春起七十五日,大体可无误也。 无常观 若无常野露水不消,鸟部山云烟常住,而人生于世亦得不老不死,则万物之情趣安在?世间万物无常,唯此方为妙事耳! 财富观 身死而留财,智者不为。蓄不佳之物不足为训,执着于佳物则不可恃。大量占有益为苦事。有口称“余必欲得之”,而死后复争之者,丑恶殊甚! 伦理观 以不朽之盛名永垂后世,人之所愿也。然位高身贵之人未必皆忠贞正直之士。亦有愚劣之人生于名门,又逢时会而跻高位,甚乃穷奢极欲者。 艺术观 神乐者,高雅而又富于情趣之物也。概言之,器乐以笛与筚篥为佳,而常欲欣赏者则琵琶与和是也。 《徒然草》在日本,为古文学中最普遍传诵之书,比之四子书在中国,有过之无不及……它的文调的谐和有致,还是余事,思路的清明,见地的周到,也真不愧为一部足以代表东方固有思想的哲学书。 ——郁达夫 02 一部小小的百科全书 一幅描摹日本南北朝时期的 文学长卷 实录世间万态,凡所应有,无不尽有,表现作者对人事细致的观察和积极风趣的态度。 " 典章制度 举行让位仪式之际,须将剑、玺、内侍所移交于新皇,此事思之深感无限凄凉。 食讫,将食后狼藉之膳台径推入御帘之中而退。女官见之皆曰:“何不洁若是!是何人所食者?”唯上皇闻之反复感叹曰:“此精于典章制度者之所为,甚可感也!” 逸闻趣事 柳原之边有僧,号强盗法印。以屡遇强盗故,乃有此名也。 应长之际,闻有自伊势之国携化鬼之女上京者。其时约二十日间,自京师赴白川者日日四出望鬼。 自然与人事的知识 有草名豨莶者,凡为蝮蛇噬伤之人,捣碎此草敷之立愈。此方宜知之也。 何谓善?至人无智、无德、无功、无名。 人或问法然上人:“念佛时常有睡意,是行不坚定,如之何可除此障耶?”答曰:“请于醒时念佛可也。”此言何等可感! 对人的世俗心理的 描述与分析 身陷名利之羁绊,终生劳人草草,何大不智也! 书法拙劣者无所顾虑而放笔作书,可嘉也。自称书法不佳而倩人代笔,则造作可厌矣。 兼好法师那样淡然而又冷静地描绘着他其实热烈的生活在其中的世界,美因为无常显得更美,万事因为皆难前定才能显得真实不乱。 ——席慕蓉 03 绝妙的小品文,趣味横生 新增注释,更易理解 全书共243段,每一段都可以说是发于其不得不发,止于其不得不止。 短小精悍,见解广博,极为好读和耐读。 我国知名翻译家、出版家王以铸作注释,让文本清晰易读。 " 04 装帧典雅考究,制作精美 32开本精装,封面烫印+烫银工艺,带飘带,书口3面印刷晕染效果,内含一枚书签。 """ 三十余幅彩色古画插图,四色印刷,典雅美观。 """ 《徒然草》 [日]吉田兼好 著 王以铸 译 作者简介 吉田兼好,日本南北朝时代的诗人、随笔家。他精通儒、佛、老庄之学,是日本有名的歌人。《徒然草》是他的代表作品。 译者简介 王以铸,通晓古希腊语、拉丁语、英语、日语等,是我国知名翻译家、出版家。译有[古希腊]希罗多德《历史》,[日]吉田兼好《徒然草》等。 内容简介 《徒然草》与《枕草子》《方丈记》被称为“日本三大随笔”。书名依日文原意为“无聊赖”,也可译为“排忧遣闷录”。全书共243段,每一段都可以说是发于其不得不发,止于其不得不止。吉田兼好在本书中,无论是记载典章制度、逸闻趣事、自然与人事的知识,还是对人的世俗心理的描述与分析,都表现了他对人生的各种表现和周边事物的深入细致的观察和积极、风趣的态度。
福田爱依,都塚寧々,木户衣吹,まし..
全13集

如果折断她的旗

主演:逢坂良太木户衣吹茅野爱衣阿澄佳奈花泽香菜暂无
简介:王维十七岁已经名动长安,我十九岁才第一次读到他的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那时还没有喝过酒,也不知道阳关在哪里,但心底却暗暗滋生了“西出阳关走一遭”的梦想。 随着年龄渐渐长大,尝过酒的滋味,走过家乡以外更多地方,这个梦想也渐渐清晰。也开始陆陆续续做了许多功课:唐诗中渭城的地点,查阅到了;阳关的地址和图片也搜集到了;唐代西出阳关的路线,也大致搞得七七八八了。但几次筹划,都未成行。一次已经出发上路,又因故中断。 阳关以西的地方我倒是去过不少,新疆、青海、西藏都去过,也去过几次敦煌,但没有去敦煌附近的阳关。因为我要留下“阳关”,留待从渭城开始一路西行再见它。 2021年春天,我终于从西安出发 ,踏上西出阳关之路。我们特别到当年的渭城,煞有介事地折柳告别长安,登车西行。 古时候走出阳关,有两条线路,一条是走凤翔、陇州、秦州、渭州、临州、兰州、凉州,再往西走甘州、肃州、瓜州、沙州,西出阳关。另一条是走邠州、泾州、原州、会州、凉州,再往西走甘州、肃州、瓜州、沙州,西出阳关。 我选择的路线是邠州、泾州、原州、会州、凉州、甘州、肃州、瓜州、沙州、阳关。因为王维当年出使塞上凉州,就走的这条路线。 初春天气,乍暖还寒,杨柳枝头,鹅黄嫩绿,路旁的各类野花摇曳闪过。我们坐着汽车,奔驰在高速路上,想象当年的王维“单车欲问边”是个什么速度?看到的风景是否也如此这般?那个被王维送别的元二,是坐车还是骑马?田陌上曾经的古道,可有他们朦胧的身影? 两个多小时,我们到达邠州 。现在这里是陕西彬州市。最早这里是古代的豳(bin)国,《诗经·豳风》就是记载周人在这里开拓生活的故事。由于“豳”和“幽”字形相近,容易混淆,唐开元十三年,也就是公元725年,改为邠州。1961年改为彬县,2018年改为彬州市。 汉唐建都长安时,邠州为军事战略要地,邠州·萧关道是古丝绸之路的主要干道,军事作用突出。 邠州有两个唐代的遗存古迹,一个是大佛寺,在现在的彬州市;一个是昭仁寺,在现在的长武县。两者都是唐太宗李世民所创建。也都和一场大的战争有关。 唐太宗李世民还是秦王时,领兵在这一带打败盘踞陇东地区的割据势力薛举父子,扫除了唐王朝的心腹大患。为了超度阵亡将士亡灵,李世民于武德元年,修建大佛寺。贞观二年,已是唐太宗的李世民,诏令在此为自己打败的薛举建立昭仁寺,让死者往生,为生者祈福。 大佛寺依山而建,佛窟众多,主窟里的大佛至今保存完好。高20米的大佛,威仪堂堂,金装闪闪,据说是依据唐太宗李世民的象貌塑造。 离开邠州,一路向西,路上看到梨花朵朵,想起清代的谭嗣同去甘肃看望父亲经过这里时,所写一首诗:棠梨树下鸟呼风,桃李蹊边白复红。一百里间春似海,孤城掩映万花中。 下午我们到达甘肃的泾川县,也就是古代的泾州。 细细的春雨中,我们在当地朋友引领下看古城遗址、听历史故事。秦始皇到平凉王母娘娘诞生地“回中宫”巡行,经过这座城;汉武帝十一次到“回中宫”巡行,多次经过泾州城;隋文帝分舍利给泾州大兴国寺;武则天在泾州城内建大云寺。宋真宗、元世祖、元成宗、明孝宗都为泾州城内的水泉寺颁圣旨、敕赐碑文。在泾州任职的历代名臣武将如王茂元、范仲淹、滕子京的官府都设在泾州城内。 我问起王维在此有无历史遗迹或者传说,当地人说只知道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婚礼在泾州城内举行,还写了千古名诗《安定城楼》: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当晚,我们夜宿平凉,吃了据说最正宗的“牛肉面”。大铁锅炖肉,大笊篱捞肉,大碗吃面,大块吃肉,满头冒汗,满嘴流油,人人都似梁山好汉般吃相彪悍。 平凉市历史悠久,境内有许多古代的遗迹。平凉人自己说,他们这里吹过的风都是文化 ,踩过的地全是历史。平凉的崆峒山是中华道教第一山、平凉的古成纪是人文始祖伏羲氏诞生地、平凉的回中宫是天下王母第一宫、平凉的古灵台是神州祭灵第一台、平凉的莲花台是秦皇祭天第一坛。 出平凉一路狂奔,沿途都是春耕景象,西北的旷野,次第展现于眼前。如今在高速路上奔跑,尚有地老天荒、寂寞难耐之感,可见当年王维、元二他们的单车西行,又是何其艰难。 宁夏固原,也就是唐代的原州,我们到达时,已是艳阳高照的午后。在六盘山下,我们找到了遗址上新建的萧关。 古代关中地区有四大雄关,“东函关、南武关、西散关、北萧关”。因萧关位于丝绸之路东段北道上,所以唐代又称这段丝绸之路为“萧关道”。萧关也被称为“北出长安第一关”。 爬上重修的萧关关楼、甬道、瞭望塔,确实能感受到此地控制要道、震慑四方的绝佳位置。曾有人描述说“萧关是一种地名,萧关是一种形态,萧关是一种情节,萧关是一个变数,萧关是一个随着朝代的变化和防御对象的变化而变化的战争防御带”。 关楼的墙壁上刻画有王维的《使至塞上》,还有王昌龄、岑参等人的诗歌。我们在此逗留磐桓很久,畅想当年王维一路跋涉到此,“萧关逢候骑”,那是一种什么心情?苍凉中的欣喜?还是孤独中的温暖?当晚是否就投诉在萧关的驿站?那首《使至塞上》是否就像毕宝魁教授说的,写于萧关驿站的夜里? 唐代时的会州,就是现在白银的靖远、景泰一带,辖境大约就是靖远、景泰、会宁及宁夏海原等县域。从萧关西行我们夜宿景泰,找当地文化馆的人员聊天。他们说这里当年是西戎、匈奴、吐蕃交替控制,西汉时才纳入中原版图,一直是胡汉杂居之地,也是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河西走廊东端门户。 县文化馆的专家陪我们到离景泰县城不远的索桥古渡遗址。这是古丝绸之路北线的一个重要黄河渡口。渡口横跨景泰和靖远两县,始建于汉唐。唐代往返西域,大多要从此过河。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就是在景泰一带遇到匈奴人的骑兵被捕获,押送单于。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就是从索桥古渡过黄河前往乌孙、大宛、康居、大夏等地。据专家黄兆宏考察,当年霍去病大军西征也是从这里渡过黄河,发起河西大战,打败匈奴,将河西地区纳入中原版图。 我问当地文化馆同志,王维当年出使凉州路过这里,有无记载?他们说没有记载,也没有遗迹,连传说也没有。 在索桥渡一个高20多米的台地上,有明代遗存的索桥堡遗址,残垣断壁中还能辨认出院落、店铺、门楼等。城外残存有“将军柱”台基、瞭望哨所、庙宇、旗墩、烽燧等遗址。 索桥古渡黄河下游300米处,是明代长城的起始之处,残存的明长城隐约可见。黄河、长城、古渡在此融为一体,也使黄河文化、丝路文化、长城文化在此交汇。 离开会州,我们往凉州奔去。途经宁夏中卫的沙坡头,看到茫茫沙漠,看到弯弯黄河,也看到王维捻须持笔、凝望远方的雕塑。许多游客簇拥着王维的塑像合影,有好事者在旁大喊,用手握着王维的笔,你就会成为伟大诗人。 此地人都自豪地说:王维当年出使塞上路过这里,受眼前景色触发,才写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因为只有在沙坡头这个地方,既能看到沙漠,又可以看到黄河。 其实王维当年路过沙坡头,极有可能看到这种景色,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综合一路所见景色,加以艺术概括提炼而成,并非就是此地亲眼所见的实景。 第四天我们到达武威,也就是唐代的凉州。。这里是当年河西节度使所在,也是王维代表皇帝宣慰军功的地点。王维留在河西节度使府任判官一年,足迹遍布河西节度使管辖的凉州、甘州、肃州、瓜州、沙州,写下了大量的边塞诗。 我们进城就直接前去武威市博物馆看历史文物。武威历史悠久,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戎、崔、月氏、乌孙等北方民族聚族而居。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击败匈奴,为彰显“武功军威”而命名此地为“武威”。汉唐之际,凉州是仅次于长安的最大古城,也是古代中原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著名的凉州词、西凉乐、西凉伎都曾在这里形成和发展。这里还一度成为我国北方佛教中心。 可惜王维出使此地的文物记载、历史遗迹,几乎没有。询问当地文化界人士,有没有专门研究或者熟悉王维在凉州这一段历史的人,他们只是摇头。问询唐代的河西节度府遗址在哪里?也没有准确地方。当地人津津乐道的是“马踏飞燕”、西夏碑、天梯山石窟等。我们到重建的武威城楼留驻片刻,畅想当年王维伴随崔希逸在凉州城外查访军情、指挥作战的情景;猜想他当年考察民情、熟悉风俗,写下“野老才三户,边村少四邻。婆娑依里社,箫鼓赛田神。洒酒浇刍狗,焚香拜木人。女巫纷屡舞,罗袜自生尘”的场景。 离开武威的那天早上,当地朋友特别带我去吃本地独有的早餐“三套车”。起初我还以为是俄罗斯西餐早点,到了才知道就是“喝茶吃面吃肉”。原来做面条的、做卤猪肉的、卖黑茶的,各自“术业专攻”,然后组合成套餐,统一收钱,统一服务,然后分账。一般是卖黑茶的提供场地,招揽顾客,卖面条、卖肉的,顾客点来,慢慢坐吃坐喝。吃饭期间,我问熬煮黑茶的店老板,为什么不自己一下子把面条、卤肉都做了?他说,生意还是讲究合作,避免同业竞争,各有专长,各有回头客,合作分账,互利共赢,这样省心、舒心。 从武威出发往张掖,一路可见莽莽苍苍的祁连山,山头上白雪皑皑,与瓦蓝的天空相接,分不清是白云还是积雪。一路上,看到许多汉长城遗址、明长城遗址,尤其是金昌一带,夯土铸就的长城在戈壁大漠绵延不绝,使人仿佛穿越到汉唐。汉长城遗址,主要是壕沟,断断续续大约五十几公里,偶有烽燧,高大约五米多,黄沙土夯筑,覆斗形状,在荒无人烟的旷野,很扎眼地威武着。连绵八十公里的明长城更是蔚为壮观,撑城、女儿墙、墩院、旗墩、烽燧等形制几乎完整保存。 最初兴奋地不断停车拍摄,后来看到的长征越来越多、越来越完整,我们只好坐在车上一路边看、边沉思、边感慨。王维早年写的《燕支行》,正面描写宏大激烈的战争场面,就发生在这里的山丹县一带,“画戟雕戈白日寒,连旗大旆黄尘没。叠鼓遥翻瀚海波,鸣笳乱动天山月。麒麟锦带佩吴钩,飒沓青骊跃紫骝。拔剑已断天骄臂,归鞍共饮月支头。汉兵大呼一当百,虏骑相看哭且愁”,这慷慨悲壮、杀声震天的诗句,仿佛复活在苍茫辽阔的长城内外,车窗外狂风怒号,好似战鼓声混合着马蹄声。 张掖古称甘州,早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就是内地与西域通使和商贸的中介。唐代时,河西一带国际贸易地位达到高峰,甘州成为商品贸易的集散地和文化交流的汇聚点。隋代大业五年(公元609年),隋炀帝亲自西巡张掖,在此会见西域27国的国王和使者,展现大国外交风范。唐代唐玄宗的代表作《霓裳羽衣舞曲》,就是根据甘州的《波罗门佛曲》改编创作。《甘州破》《甘州子》《八声甘州》《甘州曲》等词牌、曲牌流传到长安,成为唐代教坊大曲,领一时风骚。 王维的《出塞作》“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写的就是当年甘州居延的一场大战役。 今天的酒泉市,就是唐代的肃州。这一代夏朝至战国为西戎地。秦代至汉初先后为乌孙,月氏,匈奴地。西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始建郡立县。 酒泉因“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唐高祖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改为肃州。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进攻匈奴,在河西地区先后设立了酒泉郡、武威郡、张掖郡、敦煌郡,同时,修建了阳关、玉门关。史称“列四郡,据两关”。王维那首脍炙人口的“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就写的是这里当年战争场面。 从西安出发,兜兜转转,七天行程3000多公里,我们一路过萧关、嘉峪关、玉门关,终于到达此行的目的地阳关。 阳关,位于敦煌西南七十公里南湖乡“古董滩”上,如今已是一个热闹的景区。我们赶到时,只见热辣辣的太阳,炙烤着乌泱泱的游人,古时“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荒凉、凄婉,在此荡然无存。昔日的阳关城仅存一座汉代烽燧遗址,耸立在墩墩山上。登上墩墩山,近距离观察风雕雨饰的烽燧,能隐隐感受到远古的苍凉雄奇。在此放眼四望,只见周边流沙茫茫,一道道错落起伏的沙丘从东到西自然排列。沙梁之间,为砾石平地。景区新建的关楼旁,矗立着高大的王维塑像,他手握酒樽似乎正在吟诵那千古名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史料记载,阳关,因坐落在玉门关之南而取名阳关,始建于汉元封四年(前107年)左右,自汉至唐,一直是汉王朝防御西北游牧民族入侵的重要关隘,也是丝绸之路上中原通往西域及中亚等地的重要门户,历代王朝都是派强将、携重兵把守。尤其是阳关在古代水源充足,是戈壁沙漠中一块硕大的绿洲盆地,出阳关通西域,入阳关到中原,这里是最佳选择。 站在王维塑像前,我回望夕阳下的阳关烽燧,不觉眼睛有些潮热,古往今来多少将士曾在这里戍守征战;多少商贾、僧侣、使臣、游客从这里验证出关;又有多少文人骚客翘首阳关,写下不朽诗篇。王维当年送别的那个出使安西的元二,是否从此出关?是否顺利到达安西?据说高僧玄奘从印度取经回国,就是东入阳关返回长安的。 那个元二是否也从安西由此返回中原?他和王维再次把酒言欢了吗? 望着王维塑像,我问敦煌当地人,王维来过阳关吗?她们笑答,真没有来过。那为什么单单塑造了他的塑像?答曰:因为大家都是因为他那首诗才知道阳关,他可以说是阳关的最佳代言人。 诚哉斯言。 来源: 光明网
逢坂良太木户衣吹茅野爱衣阿澄佳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