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纳莱伊湾
主演:吉田羊,佐野玲於,村上虹郎,佐藤魁,
简介:不久前,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 美国诗人路易斯·格丽克凭借朴素又极具诗意的文字,摘得桂冠。 她被誉为狄金森、摩尔、毕肖普之后,最杰出的美国女诗人。 " 而与此同时,「村上春树继续陪跑文学奖」又双叒上了热搜。 不愧是文学圈顶流。 " 说起村上春树,2006年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至今,已经连续15次落选。 有人分析,他的作品太通俗,太热门,所以拿不了奖; 也有人说,诺奖本来就很少颁给亚洲作家,历史上一共只有4位。 无论如何,一年一度的热议,足以证明村上的分量。 而在「陪跑」之外,他有着怎样的精彩人生? 村上和电影,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渊源?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位「顶流」作家—— 村上春树 " " 作家,是村上春树最为人熟知的一面。 他还有一个身份,是影迷。 两者之间,其实有着很深的渊源。 读高中的时候,村上就常常去神户的艺术电影院看法国新浪潮电影。 最喜欢的导演,是让-吕克·戈达尔。 " 戈达尔等新浪潮导演,把电影玩成了当代艺术,令村上心驰神往。 这份热爱,也促使他考入了早稻田大学文学部的戏剧系。 " 村上的大学生涯,见证了日本战后繁荣的60年代。 电影产业高速发展,一年就能生产出500多部电影。 新浪潮异军突起,《切腹》《怪谈》等等前卫之作蜚声国际。 "《怪谈》 此时的村上,保持着每年不低于200部的阅片量。 由于看片渠道有限,还时常把一部电影翻来覆去看上很多遍。 就连本该回乡的除夕之夜,都是在电影院度过的,一口气连看六部,从晚上看到天亮。 还在校刊上发表影评,毕业论文写的都是《美国电影中的旅行系谱》。 真称得上是硬核影迷了。 他坦言,如果不是性格不擅长与人打交道,或许会成为一名编剧。 " 村上的大学读了7年,可以说是「不务正业」。 吹笛子、看电影,还不顾家人反对,休学和高桥阳子结了婚,开起了爵士酒吧。 酒吧以他们的宠物猫命名,叫「peter cat」。 " 但到这时,他都从未有过当作家的念头。 直到29岁那年,他在看棒球比赛时,突然冒出了一个想法: 我要写小说。 于是,他回到酒吧后厨,每天熬到凌晨三四点,写出了《且听风吟》。 一个让人怅然若失的孤独故事。 一切都将一去杳然,任何人都无法将其捕获。我们便是这样活着。 处女作,便入围了日本最知名的文学奖——芥川奖。 村上春树,正式出道为小说家。 此后作为专职作家的40多年里,他写出10多部长篇小说,30多部短篇小说,以及大量报告文学、旅行文学、随笔等等。 作品被翻译成几十种语言在30多个国家发行。 " 投身文学的村上,仍爱电影。 这在他的写作里,留下了很深的烙印。 《寻羊冒险记》中的海豚宾馆,《列克星敦的幽灵》中的幽灵晚会。 都让人想起库布里克的经典恐怖片《闪灵》。 " 他还酷爱让笔下的角色看电影,让电影成为一个重要的叙事线索。 《挪威的森林》就辟出一大段,描写「我」和绿子去电影院看色情片,生动有情趣。 电影,可以说是村上春树小说世界的一串密码。 懂的人,自然会被这份情怀打动。 " 村上春树在日本是国民级的明星作家。 据说每六个日本人中,就有一个读过他的书。 但和村上的高产、高热度比起来,改编电影的数量则显得很少了。 " 为什么说,村上是「最难翻拍的作家」?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钟爱「留白」。 村上的小说往往故事性不强,很难拍成剧情向长片。 人物大量的内心独白,改成台词则太生硬,舍弃又会影响剧情的推进。 太多抽象的意象,如《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里独角兽的记忆,《奇鸟行状录》里的井等等。 一旦转化为清晰具体的影像,难免失去原有的意境韵味,折损想象的空间。 " 归根到底,想翻拍村上春树,首先要搞清楚作品真正的魅力在哪。 不是剧情,甚至,也不是文字。 而是那种虚无的,孤独的,疏离的氛围。 很多翻拍都找错了重点,所以难逃扑街的命运。 80年代初,《且听风吟》被搬上大银幕,导演是村上春树的学弟,大森一树。 " 为了拿下改编权,他向村上承诺,剧本将完全忠于原著。 不过,出师不利,反响惨淡。 电影将原著的四个故事打散重组,但最终效果,却是让剧情看起来支离破碎、云里雾里。 " 同时,过分执着于还原原著,就导致了字幕和旁白的滥用。 男主角无聊的碎碎念,看得观众莫名其妙、昏昏欲睡。 " 在村上的小说里,《挪威的森林》是改编呼声最高的一部。 终于,2010年,电影千呼万唤始出来。 松山研一、菊地凛子、水原希子,全明星阵容。 导演陈英雄,电影节宠儿、金狮奖得主。 然而,救不了在及格边缘试探的口碑。 " 陈英雄对作品的内涵领悟得并不到位,为增加戏剧性做出改动,失去了原作的灵魂。 小说讲述了三个年轻男女,渡边、直子、绿子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内核是对性、爱、自我与生死的探讨。 死已不再是生的对立。死早已存在于我的体内,任你一再努力,你还是无法忘掉的。 但电影却把重点放到了「三角恋」上,落入俗套。 " 原作中的直子,始终是沉静克制的形象,与绿子代表着「静」与「动」两种状态。 整个故事里,她最激烈的反应,也不过是沉默无言地流泪。 然而,在电影里却很神经质,经常歇斯底里地大叫,与村上所塑造的直子相去甚远。 " 小说本身的特质,使得电影的改编大有学问。 一要取舍得当,二要拍出氛围。 这两样拿捏好了,便是能够留名影史的佳作。 比如很多人心目中的神作—— 《燃烧》。 和《挪威的森林》恰恰相反,这部改编自很少被提及的村上早期短篇《烧仓房》。 本身只有8000多个字,一般导演可不敢挑战。 艺高人胆大的李沧东,果然不负众望。 " 他对原著做了大量的扩写,改编。 男主角钟秀的家庭背景,原作并未交代。 而电影里增加了入狱的狂躁症父亲,离家出走又回来借钱的母亲。 原生家庭的不幸,使钟秀的心理和行为更加有说服力。 " 原著写到男主发现女主消失,便结束了。 而影片将故事进一步延伸,让钟秀拼命去寻找惠美,找遍了所有可能的地方,最后杀死了ben。 这个结局,让人恍惚闪回到李沧东的《绿鱼》《薄荷糖》。 厚积薄发的愤怒,在短暂的释放后,化为沉默的呐喊。 " 电影的高光时刻,无疑是惠美那段长达三分钟的夕阳裸舞。 原著当中,她吸了大麻便沉沉睡去。 而电影里的她,脱掉上衣,对着绝美的夕阳起舞,顿时有了诗意。 用做梦的状态,抵抗无力的现实,堪称神来之笔。 " 《燃烧》兼有村上的淡漠疏离,和李沧东的绵里藏针。 不愧是里程碑式的一次改编。 说到这,鱼叔还想提之前推荐过的《哈纳莱伊湾》。 在日本本土改编的电影里,它难得拍出了「村上味」。 海鸟、涛声、人群,热闹非凡。 但身处其中的女人,刚刚经历丧子之痛,无所适从,忧郁迷茫。 吉田羊,活生生就是村上笔下的典型人物。 " 日本名导市川准的《东尼泷谷》,也获得了不错的口碑。 秘诀同样在于,拍出了淡淡的忧伤,深刻的孤独。 " " 对这些改编电影,村上春树几乎没有发表过自己的看法。 他为人低调,甚至极少在公开场合抛头露面。 2018年,村上时隔37年首次在日本举行记者会。 为的不是宣传新书,而是向母校早稻田大学捐出自己的文稿、著作、藏书,以及2万多张唱片。 " 除了阅读和写作之外,跑步、听爵士乐就是他最大的爱好。 为了保证写作的质量和速度,他养成了一套极其自律的生活方式。 戒烟戒酒,练习长跑,每天10公里。 这一跑,就是30年。 截至目前,他已经跑完了30多场马拉松,没再抽过烟。 要知道,他曾经可是一天能抽60根烟的大烟枪。 " 在散文集《当我在谈论跑步时我在谈论什么》里,他记录下自己的写作方法: 每天早上4点左右,准时坐在电脑前开始写作,时长大概在4到5个小时。 每天只写4000字,用400字的方格纸写满10页,绝不少写,也不多写。 在固定的时间段内,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这一点值得借鉴。 " 写作目标完成后,他会运动几小时,给大脑充分的放松,再去看书,听音乐,买菜做饭。 然后早睡早起,开始新的一天。 这样的生活方式,在很多人看来是自律到了有些变态的地步。 但村上也有和年轻人一样的小趣味,会上网冲浪。 还建了一个网站,专门用来和读者互动。 聊音乐,聊食物,聊星座,甚至还解答感情问题。 后来,有人将这其中的有趣内容集结成书,便有了之后的《村上朝日堂》系列。 " 对于被调侃的「万年陪跑」一事,他并不在意。 跑马拉松也没拿到过名次和奖励,但依然跑了30年。 因为他所追求的,从来就不是名利。 而是那份平静自足的内心。 选择自己理想的生活,并全情投入。 坚守热爱的事业,初心不变。 喜爱村上的人们,也不必感到太遗憾。 他的地位和意义,早已不需要奖项来认可。
简介:不久前,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 美国诗人路易斯·格丽克凭借朴素又极具诗意的文字,摘得桂冠。 她被誉为狄金森、摩尔、毕肖普之后,最杰出的美国女诗人。 " 而与此同时,「村上春树继续陪跑文学奖」又双叒上了热搜。 不愧是文学圈顶流。 " 说起村上春树,2006年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至今,已经连续15次落选。 有人分析,他的作品太通俗,太热门,所以拿不了奖; 也有人说,诺奖本来就很少颁给亚洲作家,历史上一共只有4位。 无论如何,一年一度的热议,足以证明村上的分量。 而在「陪跑」之外,他有着怎样的精彩人生? 村上和电影,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渊源?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位「顶流」作家—— 村上春树 " " 作家,是村上春树最为人熟知的一面。 他还有一个身份,是影迷。 两者之间,其实有着很深的渊源。 读高中的时候,村上就常常去神户的艺术电影院看法国新浪潮电影。 最喜欢的导演,是让-吕克·戈达尔。 " 戈达尔等新浪潮导演,把电影玩成了当代艺术,令村上心驰神往。 这份热爱,也促使他考入了早稻田大学文学部的戏剧系。 " 村上的大学生涯,见证了日本战后繁荣的60年代。 电影产业高速发展,一年就能生产出500多部电影。 新浪潮异军突起,《切腹》《怪谈》等等前卫之作蜚声国际。 "《怪谈》 此时的村上,保持着每年不低于200部的阅片量。 由于看片渠道有限,还时常把一部电影翻来覆去看上很多遍。 就连本该回乡的除夕之夜,都是在电影院度过的,一口气连看六部,从晚上看到天亮。 还在校刊上发表影评,毕业论文写的都是《美国电影中的旅行系谱》。 真称得上是硬核影迷了。 他坦言,如果不是性格不擅长与人打交道,或许会成为一名编剧。 " 村上的大学读了7年,可以说是「不务正业」。 吹笛子、看电影,还不顾家人反对,休学和高桥阳子结了婚,开起了爵士酒吧。 酒吧以他们的宠物猫命名,叫「peter cat」。 " 但到这时,他都从未有过当作家的念头。 直到29岁那年,他在看棒球比赛时,突然冒出了一个想法: 我要写小说。 于是,他回到酒吧后厨,每天熬到凌晨三四点,写出了《且听风吟》。 一个让人怅然若失的孤独故事。 一切都将一去杳然,任何人都无法将其捕获。我们便是这样活着。 处女作,便入围了日本最知名的文学奖——芥川奖。 村上春树,正式出道为小说家。 此后作为专职作家的40多年里,他写出10多部长篇小说,30多部短篇小说,以及大量报告文学、旅行文学、随笔等等。 作品被翻译成几十种语言在30多个国家发行。 " 投身文学的村上,仍爱电影。 这在他的写作里,留下了很深的烙印。 《寻羊冒险记》中的海豚宾馆,《列克星敦的幽灵》中的幽灵晚会。 都让人想起库布里克的经典恐怖片《闪灵》。 " 他还酷爱让笔下的角色看电影,让电影成为一个重要的叙事线索。 《挪威的森林》就辟出一大段,描写「我」和绿子去电影院看色情片,生动有情趣。 电影,可以说是村上春树小说世界的一串密码。 懂的人,自然会被这份情怀打动。 " 村上春树在日本是国民级的明星作家。 据说每六个日本人中,就有一个读过他的书。 但和村上的高产、高热度比起来,改编电影的数量则显得很少了。 " 为什么说,村上是「最难翻拍的作家」?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钟爱「留白」。 村上的小说往往故事性不强,很难拍成剧情向长片。 人物大量的内心独白,改成台词则太生硬,舍弃又会影响剧情的推进。 太多抽象的意象,如《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里独角兽的记忆,《奇鸟行状录》里的井等等。 一旦转化为清晰具体的影像,难免失去原有的意境韵味,折损想象的空间。 " 归根到底,想翻拍村上春树,首先要搞清楚作品真正的魅力在哪。 不是剧情,甚至,也不是文字。 而是那种虚无的,孤独的,疏离的氛围。 很多翻拍都找错了重点,所以难逃扑街的命运。 80年代初,《且听风吟》被搬上大银幕,导演是村上春树的学弟,大森一树。 " 为了拿下改编权,他向村上承诺,剧本将完全忠于原著。 不过,出师不利,反响惨淡。 电影将原著的四个故事打散重组,但最终效果,却是让剧情看起来支离破碎、云里雾里。 " 同时,过分执着于还原原著,就导致了字幕和旁白的滥用。 男主角无聊的碎碎念,看得观众莫名其妙、昏昏欲睡。 " 在村上的小说里,《挪威的森林》是改编呼声最高的一部。 终于,2010年,电影千呼万唤始出来。 松山研一、菊地凛子、水原希子,全明星阵容。 导演陈英雄,电影节宠儿、金狮奖得主。 然而,救不了在及格边缘试探的口碑。 " 陈英雄对作品的内涵领悟得并不到位,为增加戏剧性做出改动,失去了原作的灵魂。 小说讲述了三个年轻男女,渡边、直子、绿子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内核是对性、爱、自我与生死的探讨。 死已不再是生的对立。死早已存在于我的体内,任你一再努力,你还是无法忘掉的。 但电影却把重点放到了「三角恋」上,落入俗套。 " 原作中的直子,始终是沉静克制的形象,与绿子代表着「静」与「动」两种状态。 整个故事里,她最激烈的反应,也不过是沉默无言地流泪。 然而,在电影里却很神经质,经常歇斯底里地大叫,与村上所塑造的直子相去甚远。 " 小说本身的特质,使得电影的改编大有学问。 一要取舍得当,二要拍出氛围。 这两样拿捏好了,便是能够留名影史的佳作。 比如很多人心目中的神作—— 《燃烧》。 和《挪威的森林》恰恰相反,这部改编自很少被提及的村上早期短篇《烧仓房》。 本身只有8000多个字,一般导演可不敢挑战。 艺高人胆大的李沧东,果然不负众望。 " 他对原著做了大量的扩写,改编。 男主角钟秀的家庭背景,原作并未交代。 而电影里增加了入狱的狂躁症父亲,离家出走又回来借钱的母亲。 原生家庭的不幸,使钟秀的心理和行为更加有说服力。 " 原著写到男主发现女主消失,便结束了。 而影片将故事进一步延伸,让钟秀拼命去寻找惠美,找遍了所有可能的地方,最后杀死了ben。 这个结局,让人恍惚闪回到李沧东的《绿鱼》《薄荷糖》。 厚积薄发的愤怒,在短暂的释放后,化为沉默的呐喊。 " 电影的高光时刻,无疑是惠美那段长达三分钟的夕阳裸舞。 原著当中,她吸了大麻便沉沉睡去。 而电影里的她,脱掉上衣,对着绝美的夕阳起舞,顿时有了诗意。 用做梦的状态,抵抗无力的现实,堪称神来之笔。 " 《燃烧》兼有村上的淡漠疏离,和李沧东的绵里藏针。 不愧是里程碑式的一次改编。 说到这,鱼叔还想提之前推荐过的《哈纳莱伊湾》。 在日本本土改编的电影里,它难得拍出了「村上味」。 海鸟、涛声、人群,热闹非凡。 但身处其中的女人,刚刚经历丧子之痛,无所适从,忧郁迷茫。 吉田羊,活生生就是村上笔下的典型人物。 " 日本名导市川准的《东尼泷谷》,也获得了不错的口碑。 秘诀同样在于,拍出了淡淡的忧伤,深刻的孤独。 " " 对这些改编电影,村上春树几乎没有发表过自己的看法。 他为人低调,甚至极少在公开场合抛头露面。 2018年,村上时隔37年首次在日本举行记者会。 为的不是宣传新书,而是向母校早稻田大学捐出自己的文稿、著作、藏书,以及2万多张唱片。 " 除了阅读和写作之外,跑步、听爵士乐就是他最大的爱好。 为了保证写作的质量和速度,他养成了一套极其自律的生活方式。 戒烟戒酒,练习长跑,每天10公里。 这一跑,就是30年。 截至目前,他已经跑完了30多场马拉松,没再抽过烟。 要知道,他曾经可是一天能抽60根烟的大烟枪。 " 在散文集《当我在谈论跑步时我在谈论什么》里,他记录下自己的写作方法: 每天早上4点左右,准时坐在电脑前开始写作,时长大概在4到5个小时。 每天只写4000字,用400字的方格纸写满10页,绝不少写,也不多写。 在固定的时间段内,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这一点值得借鉴。 " 写作目标完成后,他会运动几小时,给大脑充分的放松,再去看书,听音乐,买菜做饭。 然后早睡早起,开始新的一天。 这样的生活方式,在很多人看来是自律到了有些变态的地步。 但村上也有和年轻人一样的小趣味,会上网冲浪。 还建了一个网站,专门用来和读者互动。 聊音乐,聊食物,聊星座,甚至还解答感情问题。 后来,有人将这其中的有趣内容集结成书,便有了之后的《村上朝日堂》系列。 " 对于被调侃的「万年陪跑」一事,他并不在意。 跑马拉松也没拿到过名次和奖励,但依然跑了30年。 因为他所追求的,从来就不是名利。 而是那份平静自足的内心。 选择自己理想的生活,并全情投入。 坚守热爱的事业,初心不变。 喜爱村上的人们,也不必感到太遗憾。 他的地位和意义,早已不需要奖项来认可。
吉田羊,佐野玲於,村上虹郎,佐藤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