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雪

最新好看的“习雪”的搜索结果推荐

已完结

山河月明

主演:成毅,冯绍峰,陈宝国,张丰毅,何晟铭,颖儿,雨婷儿,王姬,陈奕丞,习雪,张芷溪,黄羿,姚橹,王绘春,陈喆伦,王庆祥,王劲松,杜源,张光北,王辉,毕彦君,杨明娜
简介:最近热播的明朝历史剧《山河月明》大火,剧中除了陈宝国、张丰毅这些老戏骨外饰演的朱元璋、徐达外,还出现一些活泼可爱的“小家伙”,例如童年时代的朱允炆、朱柏等。剧中,朱元璋的长孙朱雄英也有登场,不过他的镜头似乎比弟弟朱允炆要少。 " 在历史上,朱雄英是一个存在感不强的皇孙,他是朱标的嫡长子,但因为中途夭折,因此失去了继承皇位的机会。 有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朱雄英”这个名字中不仅不含“允”字辈,更没有“火”字旁,他似乎有些特殊。实际上,朱雄英的确很特殊,他不仅仅错过了皇位,他人生中错过的东西还有太多。 本文,笔者不讨论剧情,希望通过史料和分析,让大家了解朱元璋最特殊的孙子、大明朝的虞王——朱雄英。 一、年龄虽小,但后台够硬 关于朱雄英,笔者想先从元朝末年的一段往事讲起。 元朝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四月,朱元璋率领红巾军渡江,在经过和县的时候,从田间突然跃出一名大汉,这大汉点名要加入朱元璋的队伍。朱元璋原本以为大汉是因为饿肚子没饭吃才要参加义军的,因此表现得十分冷淡。 " 一个月后,朱元璋把将士们的家眷留在和州陈迪家中,然后带领众将渡江攻打采石,上述那位名大汉一马当先,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这大汉就是后世如雷贯耳的“常十万”——常遇春。 正在朱元璋和常遇春等人在前线拼杀的时候,留在和州的家眷们也没有闲着,朱元璋的妻子马氏和常遇春的妻子蓝氏都挺着大肚子,其他家眷就调侃她们:若你们生下一儿一女,就结为亲家吧。 " 不久后,马氏生下一子,取名朱标,朱元璋在前线得到消息后大喜,还在石头上刻下“到此山者,不患无嗣”八个字。而常遇春的妻子蓝氏,果真生了一个女儿,后世不知此女闺名,暂且叫她常氏。 这段娃娃亲的故事并不是我杜撰的,因为若干年后,在常氏的墓志铭上明确写道: 上以义兵伐群雄定天下,开平忠武王常遇春实为开国元勋,女曰某,与储皇同年,爰自襁褓,即结姻好之约。 意思是,朱标和常氏同年,两人自襁褓时期,就已经有了婚姻之约。 "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正式登基,建立大明。同日,朱元璋册封马氏为皇后。另外,朱元璋还规定大明朝“居嫡长者必正储位”,这就奠定了明朝的嫡长子继承制。 所以,朱元璋的长子朱标被册封为太子,这一年,太子朱标13岁。 次年,常遇春在北征归来的途中,病逝于柳河川。朱元璋悲痛万分,在常遇春大丧之期重提当年的婚约。洪武四年,常遇春丧期一过,朱元璋便命礼部下旨,册封常遇春长女常氏为太子妃,并为二人完婚。 " 因为太子妃常氏的父亲常遇春已经去世,她的弟弟常茂年纪尚幼,所以,当时代替常家迎接礼部官员的正是常氏的舅舅蓝玉。 根据现有的资料显示,太子妃常氏的品行十分优秀,在东宫之中也很得朱标宠爱,马皇后对这位长媳也十分看重。《东宫妃常氏圹志》记载: 东宫元妃,勤俭孝敬,不以贵富骄,盈妇德之懿,诚天下之表仪也。 三年后,19岁的常氏生下一子,这是朱标的嫡长子,也是朱元璋孙子辈中第一个孩子。朱元璋当时非常激动,亲自到东宫,为长孙取名为朱雄英。 " 实际上,一个多月前,朱元璋的宠妃郭惠妃刚为朱元璋生下一位皇子(十三皇子朱桂),但朱元璋看孙子总比儿子顺眼得多。 早在朱雄英出生之前,朱元璋便命礼部编纂了《明皇祖训》,其中明确规定: “皇太子嫡长子为皇太孙,次嫡子并庶子年十岁皆封郡王,授以镀金银册、银印。” 当时朱元璋规定,明朝皇太子的诸位儿子成年后都可享受郡王爵位,皇太子的嫡长子成年后可封为“皇太孙”。 也就是说,从朱雄英刚出生起,他就已经被默认为朱标未来的继承人了。这也是朱元璋格外重视朱雄英的原因。 综上所述,朱雄英生于洪武七年,他虽然仅仅是一个婴儿,但后台已经足够硬:爷爷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父亲是明朝第一任太子朱标。外公是明朝最凶悍的将领常遇春。另外,他还有一位在后期大放异彩的舅姥爷(舅外祖父)蓝玉。 " 按照理想状态,如果他顺利长大,他将会是大明朝的第三代主人。这就是朱雄英,一个万众期待的婴儿。只是,让人痛心的是,这样一位被寄予厚望的皇长孙,竟然只活了8岁。 二、虽是皇孙,但视如皇子 做女子不易,做古代的女子更为不易,常氏虽然贵为太子妃,但她也要生儿育女。根据《东宫妃常氏圹志》记载,太子妃常氏在生下朱雄英后,又连续生下两女一子。洪武十一年,太子妃在生下第二子朱允熥后,气血衰弱,一个月后薨逝。 朱雄英生于洪武七年十月,朱允熥生于洪武十一年十一月。也就是说,在4年的时间里,太子妃常氏连续生下4个孩子。连续的生育导致的休养不足,或许是她去世的真正原因。 " 常氏去世时,太子朱标已有朱雄英、朱允炆、朱允熥三子。其中,次子朱允炆是侧妃吕氏所生。 当年,礼部奏请说“东宫之坤位不可无主”,而侧妃吕氏又生育皇孙有功,因此,朱元璋便下旨将太子侧妃吕氏扶正,成为朱标的第二任太子妃。这样一来,朱允炆的身份从庶子也就变成了嫡子。 朱雄英在第二任太子妃吕氏的照料下,又生活了4年。在这4年里,朱标请名儒为朱雄英启蒙,对朱雄英的教育极为严苛,朱雄英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成为了一名敦厚勤奋的皇孙。 " 然而,明朝洪武十五年五月,意外来临了,皇长孙朱雄英突发疾病,不治身亡。 他的去世,让朱标和朱元璋都非常伤心,朱标恳请厚葬朱雄英,朱元璋下旨宣称“皇嫡长孙视为皇子”,最终以皇子之礼下葬,追封虞王。《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记载: 上感悼辍朝,葬钟山,臣皆素服,徒步送葬,追封虞王,谥曰怀。 意思是,朱雄英被葬在了钟山,朱元璋为其辍朝,命诸臣徒步为皇长孙送葬。辍朝、封王、徒步送葬,朱雄英的葬礼规格,足以说明他的地位。 " 朱雄英去世时,年仅8岁,如果他没有夭折,他必然会成为大明朝的第一位皇太孙,如果他没有夭折,他极有可能会代替朱允炆成为明朝的第二位皇帝。但是,历史没有如果,朱雄英错过了皇位。事实上,他错过的,远不止皇位这么简单,因为他太特殊了。 三、虽有名字,但不太合群 很多人都知道,大明皇族子孙的名字都有“金木水火土”做偏旁,而且还有严格的辈分规定。就拿朱标的儿子们来说,朱允炆、朱允熥、朱允熞、朱允熙,他们名字的最后一个字都带“火”,而中间也有个“允”字辈,而朱雄英的名字里既不含“允”字辈,又不含“火”字旁,他似乎显得有些“不合群”,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 (笔者注:古代汉字的四点底是“火”的变体,例如煎、熬、蒸、煮等都是如此,所以朱允熙、朱高煦等名字实际上都是从“火”)。 这个问题要从上文提到的《皇明祖训》说起。《皇明祖训》编纂于洪武六年,它最初的名字叫《祖训录》,洪武八年和洪武九年,朱元璋通过两次修订,将它改名为《皇明祖训》,其中,就规定了朱元璋后代的取名规则。 首先,朱元璋制定了一个世系表,每个儿子拥有一个分支,每个分支有20个字,代表从明朝第三代宗室子弟的辈分。还规定如果后期字数不够再由朝廷统一延续。例如,太子朱标这一支系的辈分是: 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 燕王朱棣的支系是: 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促,简靖迪先猷。 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朱允熥等,都是“允”字辈;朱允炆的儿子朱文奎、朱文圭则是“文”字辈。朱棣的儿子朱高炽、朱高燧等,都是“高”字辈,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朱瞻墡则是“瞻”字辈。 朱雄英的名字中之所以不带“允”字,是因为他出生得早。 《皇明祖训》虽然编纂于洪武六年,但在洪武八年、洪武九年经过两次大修,也就是在洪武八年,朱元璋才把“世系表”定下来,朱雄英出生于洪武七年,他出生时,“世系表”还未诞生,所以他未能按照“世系表”来取名。 对比之下,朱元璋的第二位孙子朱济熺(朱棡长子,出生于洪武八年)和第三位孙子朱允炆(朱标次子,出生于洪武十年)则是严格按照“世系表”来取名的。 " 其次,朱元璋还规定子孙后代取名按照“五行相生”的顺序来取名,即,名字的最后一个字要按照“木火土金水”的顺序来选字。例如,朱标这一辈从“木”,朱允炆这一辈从“火”。因为按照道家五行的说法,“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笔者曾看过一个资料,说朱雄英名字的最后一个字本来应该是“煐”,应该是《明实录》误把“煐”字写成了“英”字,要不然和“五行相生”对不上。 笔者认为,这有些牵强了,因为朱雄英取名字的时候,《皇明祖训》还没有这个规定。试想,如果大明朝连皇长孙的名字都能写错,那也太笑话了。所以,他本就叫朱雄英,这就是他的特殊之处。 " 所以,作为朱元璋的长孙,朱雄英错过的,可不只是一个皇位,他还错过了“皇明祖训”中的皇族取名规则,没有这个规则,让朱雄英的名字显得非常突兀。 四、朱雄英的后记 朱元璋确立了明朝“居嫡长者必正储位”的规定,可是,皇长孙朱雄英去世了,皇长子朱标也去世了,这让朱元璋有些措手不及。 为了把皇位留给长房一脉,朱元璋决定立朱标的次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没想到的是,朱允炆登基后急迫地削藩,最终逼反朱棣,让皇位易主,大明朝的皇位因此从长房转移到四房一脉。 " 朱元璋的传位计划,就像他制定的《皇明祖训》一样,太过理想化。岂不知,人生无常,何况皇家。 朱雄英之殇,是个意外,但是,峥嵘岁月就是由无数个意外构成的。与其规划好“子孙万代”为王,不如把每一代子孙治国理政的教育规划好,以民为本,以社稷为本,施仁政、务正业,如此,王朝才能长兴,《皇明祖训》才能用得上。
成毅,冯绍峰,陈宝国,张丰毅,何晟..
已完结

儿女的战争

主演:咏梅,陈刚,曹翠芬,姚橹,郭虹,胡坤,习雪,胡琨,马精武,李芯逸,刘汉强,赵芮,文俊辉,赵玲琪,谢宇朦,夏宗佑,沈慧芬,冯进高,陈菲菲,陈荣深,袁兴哲,欧阳鼎诺,叶
简介:" 《战争之王》的续集将要开拍 1905电影网讯由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战争之王》是一部经典电影,有着众多的粉丝。日前,据外媒报道称,该片将会拍摄一部续集。不同于前作只有凯奇所饰演的尤里这一个军火商,在续集中,他的儿子也将加入到贩卖军火的行列中。 据了解,前作的导演安德鲁·尼科尔将继续执导、编剧本片,片名为《战争的王们》,计划2024年秋开拍。讲述凯奇饰演的军火贩子尤里发现自己有个儿子——比尔·斯卡斯加德饰演的安顿,他重蹈父亲的覆辙,创办了一支雇佣军团,在中东参与美国的军事冲突。从故事的梗概中不难看出,在本片中,安德鲁·尼科尔将会继续对战争、商业等元素抽丝剥茧。 《战争之王》于2005年上映,主角尤里的家族生意原本是开饭馆。但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令他踏入了军火生意的大门,从此开始了贩卖武器的“职业生涯”。随着生意越做越大,不顺心的事情也随之而来:出现了生意上的死对头和一名老是盯着他的国际警察;弟弟染上毒瘾,并在一单生意交易中丧了命,而且,尽管他在竭力维护自己在家庭里的正义形象,但却掩盖不了真相。尤里开始反省自己生意的正义性,拷问自己的良心。目前,该续集暂无上映消息。
咏梅,陈刚,曹翠芬,姚橹,郭虹,胡..
全46集

我的仨妈俩爸

主演:徐百卉,何明翰,李健,杨玥,高丽雯,习雪,丁宇佳
简介:原创 人物作者 人物 2021-12-20 11:39 " 这是《人物》「母女对话」系列专栏的第一期。 美国作家黛伯拉?泰南曾说过,母女关系是世界上爱最深也是责任最重的关系。母女是最关心彼此、更是最会批评彼此的人。母亲与女儿之间,都能在彼此身上得到极大的抚慰及痛苦。一对母女的对话方式,往往好过或糟过任何人——而这两种极端值可能同时存在。 本期对话的主人公,是一位年轻的记者诗雅,和她的妈妈李音女士。 如果让诗雅做一道填空题,我的妈妈,是一位什么样的妈妈?她的回答可能是,我的妈妈,是一个把自己放在第一位的妈妈。 李音女士的确是一位有些特别的妈妈。她自由地长大,是初中班上第一个穿牛仔裤的女孩。她很少纠结,所有的决定都可以很快做出。在成为妈妈之后,她也没有被母职绑架,而是继续过自己想过的人生,尽管这也让女儿诗雅经历一个孤独的、充满遗憾的成长之路。当我们问她最想问女儿什么问题时,她发来的答案也非常特别——「我立马想问的是,在她心中,觉得我美吗?」 这样的妈妈实在少见,毕竟妈妈这个词总是和「奉献」联系在一起。母女关系,好像除了奉献与被奉献,控制与被控制,缺少更多的可能性。 因此,我们决定拍摄与记录这对母女的故事,一个年轻时一心想着出去闯、并没有如传统般履行母职的妈妈,和一个留守在家,独自度过了6年成长时光的女儿,通过她们的讲述,我们希望探讨——在越来越多人开始讨论和反思母职的当下,一个妈妈应该付出多少才算称职? 文|罗芊 编辑|金石 图片|尹夕远 (除特殊标注外) 视频|樊梦悦 张健 女儿:诗雅 24岁,记者 1 现在,大家经常讨论「母职」这个词,在这一点上,我的妈妈其实是个很特别的人,因为她似乎并没有被母职绑架,我很小的时候就能感受到,在我妈的价值排序里,可能她是把自己放在第一位的。 我很小的时候,爸妈就去石家庄做生意了,我有记忆的时候,就在外婆怀里找我妈。 整个幼儿园阶段,她都不在我身边。那时,我对她印象最深的一个画面是,有一天,她突然回来,站在我们班级门口接我,我有点认不出来,我知道她是我妈,但我又觉得好陌生,都不太敢喊妈妈。而且她穿得很奇怪,穿一条破洞牛仔裤,那时候我们小县城,还没有人会穿破洞牛仔裤,我那时候才幼儿园中班吧,第一次看到破洞牛仔裤,觉得怎么会有人(穿成这样),她是被我外婆打了吗? 到现在都记得她那天那条破洞牛仔裤的样子,记得那天阳光落在她身上,她出现在门口。因为以前都是别的小朋友有爸爸妈妈来接,我没有。但是突然那一天,我妈突然出现在教室门口,虽然一半是不敢认,但另外一半还挺开心的。 后来上一年级,我成绩特别差,我妈就觉得,可能还是需要她自己回来教,才回到我身边。 生活总是会出现很多其他的妈妈,让我知道,一个传统意义上所谓的「好妈妈」该是什么样。比如说我同桌,她的妈妈每天会给她装好水果带来学校,她一到学校上学,打开自己的书包,拿出两个保鲜盒,妈妈洗好的草莓,妈妈切好的水果,然后就给大家分享。 我从来没有那样的时候。我妈别说切水果,她早上都不太可能起得来。我好像小学二年级就自己坐公交车上下学。所以切水果这种细节会让我很羡慕别人,也会让我以为,妈妈就应该给我准备好水果。当然,现在看来这对妈妈来说也是不公平的,但我那个时候真的这么认为。 小学毕业,懵懵懂懂的时候,爸妈告诉我说,他们要去外地开超市,说的时候我没有实际的感受,直到有一天我爸妈真的走了,那天早晨起来,我看到我妈给我写了一封信,长长的三页,放在客厅那里,看到那些话我就哭了,我第一次感受到他们真的要离开我。我一觉醒过来,就只剩下那封信了,然后你要去接受一个现实,他们不在你身边,可能还是很长一段时间。 我初中就开始一个人住,在一栋七层的楼里,一个人住。虽然我们家隔壁那一栋住着舅舅、舅妈,还有外公外婆,有照应,但晚上就自己一个人睡在家里。灯泡坏了,会自己换,有时候漏水了,换灯泡的时候不小心还有点触电,幸好不是很严重。 我们基本上每天都会打电话,就聊今天做了什么,今天学校里发生了什么,跟妈妈分享你的生活,可能因为太小,一个人在家,她是唯一的窗口,所以接起电话都会说个不停。 我不会直接问她,你为什么把我一个人放在家里,我只会一直问她,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她经常爽约,可能说下个月,然后下个月到了,又下个月。「下个月」,真的是我听到最多的回答。 她每次回来之后,过不了多久又要走,我没有挽留过,每次到时间,放学回来她就不在了,也没什么挽留不挽留的。你会习惯,她是一个要走的人,就不会再多挽留,只能期待她下次回来。 "童年的诗雅和妈妈李音 受访者供图 2 妈妈不在身边,一方面真的很自由,另外一方面怎么说呢,那段时间初中很容易写作文要写亲情,写妈妈,但是我没有什么故事可以写,然后就在那里编,我记得有一次写跟妈妈走在雪地里发生的事情,其实没有,都是我编的。 还有一次,老师讲到留守儿童的话题,讲有些父母为了出去赚钱,就把孩子放在家里,其实我们老师那个时候肯定知道我的情况,我感觉她在看我,就像在专门对我说一样,那时候,会觉得很不舒服,现在还记得那个目光。语文老师对我一直很好,但是那一刻,我觉得很难受,特别难受。 包括很多时候,跟其他家长接触的时候,他们知道我一个人在家,都会露出很惊讶的表情,然后就会觉得,天哪,不能把小孩一个人放在家里,那一刻很刺痛我。 所以我就知道,哦,原来其他妈妈都觉得应该要在小孩子边上照顾她,但我妈没有。在我慢慢长大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细节让我觉得,我妈好像跟别人的妈妈不太一样,那些妈妈会天然地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甚至认为孩子比自己重要,但我妈不是这样的。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会认为她可能没有像其他妈妈那样爱自己的孩子。 我跟老师吵架,然后被赶出教室,她那些时刻没有在我身边。包括家长会,我有很多的家长会都是我外公外婆或舅舅舅妈去参加的,尤其是你看今天,家长鸡娃鸡得那么厉害,但是我妈都没有主动提出要去参加我的家长会。 他们开超市的时候,每次过年,就是超市最忙的时候,过年那一周可以赚到一整年房租,所以他们也不会回家,我就去外婆家吃个年夜饭,然后晚上还是要回到自己的房间去睡觉,一个人去捱那个漫漫长夜,那个时候也会怀疑,他们真的爱我吗? 还有,我妈好像对我也没有什么要求,我看别的父母都对自己的子女有很大的期望,希望他们考到怎么样的分数,怎么样的大学,我妈从来不会跟我提这种要求。我高一的时候,我们年级一共602人,我考597名,她也没有怪我,我让她去开家长会,她去问班主任,要考多少名才能到一本线,我班主任都笑了。 但我也能感受到她的内心也是有愧疚的。我记得初中一个假期,我去合肥找妈妈,再次谈起来他们不在我身边这件事情,那天就躺在床上聊这个。我问了她一些话,她就嗯一声,听着就快睡着的感觉,但她默默从背后抱住了我,我会觉得,那个时候她是觉得对不起我的。 高三那年,他们决定回来陪我高考,我挺开心的,但也会特别不习惯身边突然出现一个人管你。印象中,整个高三,我经常跟父母吵架,也不一定为了学习,可能为了很细小的事情,可能今天被子没有好好叠,衣柜门没有关上,可能地上有头发,就很细小的事情。 因为我已经习惯自己一个人的生活,他们回来,好像把两个家庭突然并在一起。那时候的我们亦敌亦友,真的跟敌人一样在那里吵架。我印象很深,经常第二天早上到学校,我都会跟我同桌说,昨晚又跟我妈吵架,有一天,我同桌抬起头跟我说,你怎么天天跟你妈吵架,那时候我才发现,哦,原来我跟我妈老在吵架。 所以从那时候我就觉得,跟妈妈有距离的相处,可能对我们这对母女来说是更好的一种模式吧。 "图源视频截图 3 我初高中的时候,家里条件挺好的,穿的衣服也都还挺好,上千块的衣服鞋子,所以后来大学毕业决定要出国这件事,我天然地以为他们还有钱,当我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他们也没有反对,我就出国念书了。我是在到了韩国之后,每个月向他们要生活费的时候,他们说,下个星期给你,那一刻,我才知道,家里的生意出了状况,他们过去赚的钱都赔进去了,还欠了很多债。 但他们不愿意跟我分享家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也从来不会坐下来认真告诉我,我是通过他们的一些表现来判断的。比如说,他们经常不在家里,家里会出现一些文件袋,他们可能忙于出去见律师,然后问我手机怎么录音。 我们家不是说一夜之间完全一无所有,其实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从我高三开始,直到我留学结束,一开始还能借一点钱周转,到去年去申请破产,就真的没有挽回的余地了。 我留学的最后那个学期,我爸妈是真的没有钱了,我也开始自己写稿赚稿费——小时候我问我妈为什么不在我身边,她给我的理由是家里需要赚钱,当时我不理解,但我现在更理解我妈妈了,会深刻感受到可能有时候,赚钱是应该要摆在第一位的。 关于我觉得我妈妈把自己放在第一位,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例证是,每年除夕,吃过年夜饭之后,她都会去找她的朋友聚会,这一点让我和我爸都很不解,除夕夜,难道不应该是家人聚在一起守岁吗?但那个时候,我妈会觉得自己的朋友更重要。 她真的是一个对朋友很好的人,每次她最好的朋友从北京回浙江老家,她每天都会去找她玩,陪她,我甚至觉得,对她来说,朋友比家人都重要。当然,她的朋友对她也很好,她们之间的友谊,很像那部韩剧,《我亲爱的朋友们》。 今年,也是她最好的朋友提出在北京开一家饭团店,让我妈妈过来帮忙打理,对于我妈妈来说,也有了一份固定的收入。 她刚来北京的时候,我们都住在那个阿姨家,住了一个月。我们两个人住同一个房间,每人一张1米2的床,中间就隔一条小道,一盏灯。我妈妈六七点就起床去饭团店,我睡得迷迷糊糊的,她就出门了,她晚上八点多才回来,那时候我通常在写稿,但是她十点就睡了。我妈会打呼,她睡在我身边,我觉得写稿写不下去,我会把她叫醒。我说打呼了,注意一下,她就又睡着,又打呼,我又把她叫醒。 后来觉得有点对不起她。因为她早上那么早起,但是因为我觉得她打扰到我,我要把她叫醒。她也会觉得自己打扰到我了,我也觉得有影响到她,所以我就提出搬出去一个人住。 刚开始,她并不赞成我搬出来,她会觉得,我来北京跟你不是还有互相照应吗,你如果不跟我一块住的话,就失去这个意义了。这句话她没有直接说,是我问她,你来北京会不会有这个因素,她说对啊,我就是这么想的,我才知道,她来北京其实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 我现在在北京的定福庄,她在北京亦庄,相隔大概20公里,我觉得这样就可以。虽然我们不常见面,但我的确会更安心一些,就感觉在这么大一个北京,会有一条退路,有这种感觉。 "母女两人在李音工作的饭团店 4 前段时间,有一天,我妈妈突然跟我说,我感觉你正在越走越远,离我越来越远。很平常的一天,突然就发这样一个微信的消息,虽然事实的确如此,但是她突然讲那句话,我还是有点触动到。 我不记得我有没有跟她讲过,有一次跟妈妈吵架的时候,我把初中时她写给我的那封信撕了,撕了之后又后悔了,又把它们贴回去。之前我妈妈写给我的那些信,我都放在一个小盒子里,我妈妈也会,有一个小盒子,里面放着我给她写的一些信,小学的时候,做了一个可爱的小猪头,我妈属猪,然后在上面写节日快乐那种,她都放着,在她的小盒子里。 但现在,我的小盒子里已经没有她的信了,都是我跟别的朋友的信了,就好像人生是这样子的,以前小盒子里,你会觉得妈妈是你的全部,放着妈妈给你的信。但是长大了,你会遇到很多人,你的小盒子里塞的信也更多了,属于妈妈的就不知道被我丢到哪里去了。 我还记得一件事,是我大学要去韩国留学的时候,我们家人对这种分别已经很习惯了。刚好那时候妈妈朋友的女儿去美国留学,妈妈的朋友跟她说,送到机场的时候还流泪了,哭了,我妈就想,怎么能哭呢?送我的那天,她后来跟我回忆,送别的时候,我头也不回地就奔着免税店去了,一点都不挂念,当时就是这样子,没有挂念,真的满心满眼就是未来的生活。 关于我们之间的关系,我也接受了,有一种母女的形态,就像我们这样子,可能彼此一直错过。 当然会有遗憾。我妈妈其实是一个特别受小孩欢迎的人,别人家的小孩都跟她玩得特别好。在北京,她朋友的两个女儿都跟她关系很好,我妈会跟我分享她们发生了什么好笑的事情,她们经历了什么,这种时候,我甚至会有点吃醋,我想的是,其实我也有很多这样的时刻,但是你错过了。 我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我越长大,反而会越会撒娇,会特别厚着脸皮问妈妈,你是不是真的爱我之类的。可能很少母女会这样,但我会把这种话直接问出来。我感觉我可能需要一个语言上的肯定,就是让她再告诉我,她是爱我的。 现在,我不太会问她,爱不爱我,但会告诉她,妈妈,我好爱你,有事没事来一句。有时候可能我太黏了,她说好了好了,行了行了,知道了。 其实,现在想想,尽管我妈妈缺席了我的很多成长,她看上去并没有很好地履行所谓的母职,但她对我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我第一次看刘小样文章,会觉得特别不理解,一位女性想要出走,为什么这么难?因为在我的世界里,一个妈妈,或者说一个女性,不是想走就走吗?有什么会牵绊住你吗?可能正因为我妈妈是一个这么大大咧咧的人,她从来就是想走就走,一脚就迈出去了。 我想,我可能也是这样的人。自己决定去韩国读书,回来后执意要来北京做自己想做的工作。我会对往后做很多设想,有一个很经常出现的设想是,可能某一天,我攒够了钱,就离开北京,也不回老家,可能会去任何一个地方,甚至可能会离开中国,任意选一个地方生活。 现在,我遇到很多事情,都会跟我妈妈说,因为她很豁达,是一个可以很快做出决定的人,好像什么事儿对她来说都不是事儿。她常常对我说,不要纠结,凡事都有利也有弊,你不会得到所有的好处,总要有所失去或承担,尽管家里已经破产了,但她还是一直鼓励我,告诉我没事,一切都会好的。 饭团店经营得不太好,她们准备把它关掉,可能对别人来说,这会是一个打击,但我妈妈不会这么认为,她做出这个决定后就跑来跟我说,店关掉之后要让我陪她去故宫,还叮嘱我要带上相机,给她拍好看的照片。 所以到底什么样才是一个好的妈妈,好像没有标准答案。我也不知道,一个妈妈应该付出多少才算称职? 在现在这个时间点去看的话,我其实好像已经接受妈妈把她的自我价值放在第一位。我并不觉得这是错的,我觉得每个妈妈都可以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她叫李音,她并不是因为是我妈妈才叫李音,她先是李音,再是我妈妈。我也会觉得,我没有必要去绑架她为我的人生做什么。 也有人问过我,如果可以选择,我还会不会选择她做我的妈妈,我的回答是——会,当然,这个「会」不会答得那么快。但我还是会选择她,正因为她是这样的一个妈妈,我很早就学会了独立,也没有变成一个畏畏缩缩的人。也正是她让我明白了,她可以有她的人生,我也可以有我自己的人生。 " 妈妈:李音 50岁,饭团店店主 1 我是很自由长大的那种女孩。我在家排行第二,是家里唯一的女孩,有一个哥哥,一个弟弟。我爸爸很喜欢女儿,所以很宠我,从小到大他几乎都没骂过我。 我妈妈和我爸爸都是工人,我爸爸是一个有知识的人,他喜欢画画,喜欢写毛笔字、钢笔字。 小时候,爸爸妈妈光忙着工作,在厂里上班,也没时间管我们。现在回忆童年,记忆里都是玩,也不知道玩什么,大概就是去田里、去小沟里抓鱼。后来住到河边,又去河边游泳,一个夏天晒得乌漆麻黑。我妈妈是一个风风火火的人,嗓门很大,我们的性格很像,她对我也是放养,那时候,我想不回来睡觉,就跟妈妈说一下,就可以在同学家睡,她也不会来找我。 我从小胆子就很大。小学周末放假,我每周都要到同学家去玩,那个同学家离我家有五里路,白天五里路走过去,玩到晚上天黑了,我又一个人走回来。 那时候我们每天中午还可以回家午睡,我也不睡,约几个同学出去玩,到山上去摘野草莓,我站在小土包上,往脚下一看,居然是一个坟,那个坟还是破的,有一个洞,能看到棺材板,但我站在那里一点都不怕,天生就不怕。 学习方面,考试如果成绩不好,我爸也从来不会说「才考这么一点」,不会的。他就说,下次努力,再考多10分。就一模一样的话,我后来也跟我女儿这么说。 高中毕业后,我先是去了一个机械厂,先是操作车床,做零件,后来又做制图。那时候我就觉得自己特别聪明(笑),因为要三班倒嘛,我是12点多上班,别人干到天亮,我一两个小时就把任务全部完成,就可以回家了。 干了几年,我觉得枯燥,不想和数字打交道,又去棉纺厂和服装厂做了几个月,流水线工作也很枯燥,我总是呆不住,不安分。那时候特别时兴出去做生意,到全国各地省会的大商场里租柜台,卖衣服,我就跟着朋友一起去了石家庄。 做生意比在工厂有意思多了。在石家庄站柜台卖保暖内衣,在那个商场里,我的销售业绩是最好的,从来不跟顾客闹矛盾,对所有人态度都很好,后来很多顾客过来,都点名要找我买东西。我还在石家庄认识了我老公,我们两个在石家庄待了十来年。 那段时间,只要赚了点钱,我就说,走,我们逛商场去。我还记得自己第一次看上一个包,漆皮的,1000多块,在当时真的很贵了,但我真的很喜欢,钱不够怎么办,我就慢慢存,有一天终于买到了,心情真的特别兴奋,好像得到了珍宝一样。 我挺爱美的,初中的时候,我就是班里第一个穿牛仔裤的,引领班里的潮流。我女儿读幼儿园的时候,有一次我从石家庄回来看她,穿了一条好像是从大腿一直破到裤脚的很破的牛仔裤,我穿得很时尚嘛,夏天时候,白t配个破洞牛仔裤,就去接她了,她都不敢认我。 我就是这样,想穿什么就穿什么。有一次夏天我们去银行办事,我穿了件吊带,我老公说去银行办事情还穿着个吊带,但我就不理他,就这样穿,他也没办法。 那时候我们的生活就是,在外面埋头挣钱,回家纯粹地玩。因为是卖保暖内衣,所以每年夏天我们都会回家两三个月,回去就是天天玩,几个好朋友一起打牌、聊天,到处玩。即便是后来有了孩子,做了妈妈,我的生活好像也没改变太多。 "李音和童年的诗雅 受访者供图 2 我女儿20个月的时候,我就回到石家庄去做生意了。 上小学之前,她一直是我妈妈带。我妈妈带她带得很好,每次见面,她又胖了,但不认识我,每次看见我,都要认好久,我就把她抱起来,她也不哭,也不说话,就一直看着我,哦,好像这个是妈妈。 那时候,也有人告诉过我,当妈妈的,一定要多陪伴孩子,你在外面挣多少钱,都比不上把女儿带好,不要老想着赚钱。但我那时候年轻,就想着自己要干出一番事业,闯出点什么,她们讲我也没听。 女儿上一年级之后,我回家陪了她几年。因为那时候学拼音,我爸教不了,我拼音比较好,就想着回来教教她。 我女儿读小学的时候,一年级二年级都是倒数的。小学一年级,她数学考68分,我也不会骂她,第二次考了78分,我说这一下子进步10分,真不错。她就很高兴,屁颠屁颠就走了。 语文我还可以辅导辅导她,但数学过了三年级,有的题我就教不了了。我就跟女儿说,你数学不要找我了,我也教不了了,她就真的不来找我,就自己想办法,自己思考。 我的确没有那么紧张她的学习,我就想,整天考六七十分,好像也不是读书的料,如果是这样,你逼她也没用。结果她自己倒是挺争气的,三年级以后就好了。 回去带她这几年,我也不会像其他妈妈那样,早上给切好水果,准备好饭,不会,早餐都是外面买的。每天早上,都是她叫我起来。她会自己起来把衣服穿好,头发自己梳好,然后过来叫我,「妈妈我都弄好了,你可以起来了」。我动作很快的,唰一下5分钟就把衣服穿好了,骑电瓶车送她去读书,再顺路买点早餐,她就坐在电瓶车上吃。 有时候天气不好,我就给她拿两块钱坐公交车,公交车站就在我家楼下,直接到学校门口,就有一趟这么好的公交车。我在窗户上看到她上车了,就又回去睡了。我发现每次坐公交,她都回来得特别晚,因为挤不上去,个子小嘛,一下就被同学挤掉了,就只好等下一趟,然后又等下一趟。我就安慰她,没事,你晚一点,等他们走了,就坐空的公交车回来。 其实诗雅小时候很难带,她是很难搞的那种小孩,事儿真的特别多,有的时候我都烦死她了。穿衣服,里面的和外面的袖口不齐就不行的,头发掉下来一缕也不行的……那个时候她每天都很早起床的,结果到了学校,都是倒数第一个第二个,就在家搞这个(头发)。 有时候我真的很生气,但我也不发火,因为发火也没用,我就不发火,就在旁边看她在那里弄,然后问她弄好了没有,可以去上学了吗。然后我们每天都是倒数第一个第二个踩着点去学校的。但到了三年级之后,她就好很多了,好像那个时期就过去了。 我对我女儿的教育,和我妈妈对我的教育一样,放养,凡事都让她自己去试、去体会,这样之后再出问题,她自己就知道要怎么处理了,毕竟迟早有一天,她都要自己面对。 她自己一个人去上学,丢三落四的,钥匙也丢了,小灵通也丢了,我也不会帮她收拾,她的东西从来都是她自己收拾,多丢几次她自己就记住了。 女儿小学毕业的暑假,我和她爸爸出去合肥开超市。决定得很仓促,因为那个店是从别人那里转手过来的,对方给的时间很紧张,我们走得很仓促,前一天买完票回家,女儿还在睡觉,我又不能把她叫醒,就留了一封信,第二天,天没亮我就走了。 那时候她12岁,一个人住一幢7层的房子,吃饭去隔壁我哥哥家吃。她也不怕,我就觉得很奇怪,这一点她可能随我,从小胆子很大。 我记得很清楚,有一次打电话,她跟我说,灯泡坏了,她自己换上去的,还能亮。结果过了一年,我回家了,那个灯泡是能亮,但是是斜的,一个角插进去,一个角没插进去。 那段时间,我们每天都会打电话,我还会给她写信,告诉她要注意什么。初中的时候,我写信告诉她,月经来了以后要注意什么事情,卫生巾放哪里,我还告诉了她避孕套放哪里。这一点我记得很清楚。我专门请教了妇产科的同学,这个方面到底要不要跟她直白地说,对方说一定要跟她明说,要不然的话,懵懵懂懂的时候会出事情。所以我会告诉她,不能和男生干嘛干嘛,但也准备了避孕套放在抽屉里面,我说,实在那个的话,你要注意要保护好自己。这一点我其实也不好意思开口,所以就把它都写在信里。 初三那年,她的成绩很不稳定,考过全年级70多名,这成绩上重点高中是没问题的,但有时候又考到200多名,离考试只有一个月了,还考过300多名。我心里想,多半是考不上了,那就花点钱自费一下。钱我都准备好了,结果她偏偏就考上了,一分都不多,一分也没有少,压着分数线考上了,后来,那些钱我就吃吃喝喝花掉了。(笑) " 3 诗雅高三那年,我老公说要回家,要陪女儿高考,我们就把超市转出去了。但回去后没多久,我们就遇到了一些生意上的状况,赔了很多钱,还背了几百万的债。 其实一开始我也想不通。有那种特别痛苦的时候,都自己偷偷地躲着哭。我从来不会在别人面前哭,也不会在我老公面前哭,那时,我会一个人自己躲着哭。但即便再烦心、再想不通,我还是可以每天睡8小时。我睡眠很好,这点我自己都佩服自己,我太厉害了,不管发生多大的事,晚上还能睡得着。 我自己用了一两年的时间来消化这件事,毕竟是付出了那么多代价赚来的钱,但最终还是要想得开,虽然钱没了,但我们的身体还算健康,这其实是最重要的,没有钱还可以从头再来,没有身体的话,再多的钱你都没用。现在我们身体都还好,什么都还来得及。 一开始,这些事我也没跟我妈妈讲,我怕他们担心,后来事情过了几年,我才跟他们说。刚开始这是个事故,过了几年,就好像在说别人的故事一样。唯一有点遗憾的是,我们那时被这件事搞得焦头烂额,没有太多的时间管女儿,她的高考也受了一些影响,没有考好,只上了一个二本。 好在她自己很争气,也很上进,大学毕业后提出还想读研究生,去韩国读。那时候家里的状况真的不太好,但我还是觉得一定要让她去读。刚开始的时候还好,最难的是她毕业那一年,因为疫情,我们都在家里没法出去工作,我每天都在想,这个月的生活费怎么解决。实在没办法的时候,我就跟我妈说,妈,我要啃老了,我妈就把钱转来。 想想过去,20年前,我就买2000块钱的牛仔裤,但现在居然为了女儿的生活费发愁,我老是开玩笑,我说我50岁了还啃老,想到这些,我心里也很不好受,真的不好受。 我女儿小时候总说,我们光想着在外面挣钱,都不管她,把她扔到家里。这些话我听了后也挺心酸的,我们出去赚钱,也是为了给她创造更好的生活。她工作后好像更能体谅我们一些了,不久前我跟她聊到了钱,她现在自己很辛苦地挣钱,也觉得,钱很重要。 最困难的时候,我最好的朋友帮了我很多。她是我高中同学,那时候我们两家是隔壁,她有自行车,不会骑,我没自行车,但我会骑,她就每天把自行车推出来,我就骑车带上她,一来二去,我们两个就很好。 我们的友谊维持了很多年。两个人都很忙的时候,一年到头也不怎么联系,就各自生活,但再联系的时候,还是和过去一样亲近,我们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她结婚后和老公来北京创业,每次回浙江,只要我在,我肯定要每天都去找她的,包括除夕夜。吃过年夜饭之后,我就会去她家找她。我女儿和老公总是说我,除夕夜为什么总是出去,不在自己家里守岁,但对我来说,这个朋友也是很重要的。 作为朋友,她非常了解我。我女儿在韩国读书的最后一年,她知道我经济上有一些困难,完全不用我开口,她就会看出来,然后噌一下就把钱给打过来,我们之间什么都不用多说,她就是这样,总是雪中送炭。 我女儿有时候会抱怨我跟朋友在一起的时间比跟她在一起都多,年轻的时候,我就总想着朋友,喜欢出去聚会什么的,那时候可能也是贪玩,但后来,特别是生活中出了那么多状况,有时候真的感觉喘不过气,很窒息,所以跟朋友在一起也是一种放松,朋友真的很重要。 " 4 今年,我这位朋友想在北京开一家饭团店,让我过来帮她打理,跟我说「来吧来吧」,换个环境,换种生活方式。 在北京,我就免费住在她家里,然后白天去饭团店工作。我还跟她开玩笑说,我最不喜欢油烟,最不喜欢做饭,但现在必须天天在这里做饭,这可能就是上天的一种安排吧。但在北京,我每天心情很好的,家里很多事情我都把它扔掉,每天都很平静,烦心事我都不去想。 其实我决定来北京,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多陪陪我女儿。她刚好今年毕业回国,我原本挺想让她回家的,生活得安稳一些,但她说不,她要出去闯。我其实很理解,我自己年轻时候,一心想飞到外面去,她这点和我很像,我就说去吧去吧,年轻的时候,谁都这样。 但她初到一个城市,可能会遇到一些不适应,可能会很焦虑,正好我也有机会来,那我就想,我们一起来北漂,但这些,我并没有告诉她。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都住在我朋友家,但很快,她就搬去和同事一起住了。我到现在都喜欢跟朋友在一起,她也应该和她的朋友在一起。所以我们两个人现在离得也挺远的,她很忙,也没有那么多时间来看我,但是我觉得好像很近一样。我们两个都在北京,想起来就是,啊,都在北京,就觉得这个距离又拉近了很多。 我女儿精神上其实挺像我的。她从小到大,有什么事也都愿意跟我沟通,因为无论什么事情发生,我一般都不去指责她,因为指责没什么用,你会跟她分析利弊,我总是告诉她,世界上绝大多数事都是有利弊的,不可能所有的利都是你的,你总要承担弊的那一面,那你怎么选择呢,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 这些年回想过去,我觉得作为妈妈,我对她最亏欠的是陪伴她的时间太少。前段时间,我弟弟的儿子特别皮,我弟弟很生气的时候就对他儿子说了一句,该让你也尝尝父母不在身边,没人管的那个滋味。我一听这话,就呆在那里,他这个话,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我就会想我女儿,一直给她陪伴时间这么少,在一起时间真的太少了,也弥补不了了,因为接下去的日子就更少了,不可能在一起了。所以这可能是一生的遗憾吧,没法弥补了。想想年轻那时候,真的是第一次当妈妈不知道。 长大后,女儿经常会说,妈妈抱抱,我说这么大了,还要妈妈抱抱,有时候我都好像觉得不好意思。但想想也是的,从小都没怎么抱她,我说好。来北京之前,我在家都是跟她睡在一起的。这么大了,还能睡在一起,我觉得也挺幸福的。其实很多女孩,这么大了,跟母亲睡的,好像很少了,我觉得也很欣慰,我还能跟她在一起睡。 我今年50岁了,感觉人生就转来转去,一不小心又回到原点。但我也没什么可抱怨的。前几天跟我朋友聊天她还在说,很多时候她也很羡慕我,因为我的家人真的给了我很多关心和爱。 我爸爸一直都很宠我,有一次他在我家,我拧一个瓶盖没拧开,我爸就抢过来帮我拧,我还发了朋友圈,说我爸都七十多岁了还把我当小孩,帮我开瓶子,还不知道谁的力气大。 我哥对我也很好的,我们相差两岁,从小一起玩大的。我和我哥和嫂子都很融洽,诗雅有什么心事也喜欢跟我嫂子说。 我现在不是在北京吗,我哥就帮我照顾家里的花,他每天都给我打电话的,跟我讲,有很多花苞开了,哪盆花长了很多虫,他每天就给我重复这些,汇报花的情况,有的时候我都嫌烦,我朋友就开玩笑,哪有哥哥每天给妹妹打电话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情人。 这就是我常说的那句话,凡事总有好坏,你不可能获得所有的好,但也不可能都是坏的。 这几个月,饭团店的生意不是很好,我和朋友商量了一下,我们也打算不做了,做完这个月我就准备回老家了。虽说老家的那栋楼要被银行拍卖了,但我也觉得没什么,再大的房子,你睡得不都还是那一张床。 目前我们回家还有住的地方,如果真的没有的话,我们租个房子其实也挺好的。 我喜欢养花,以前在家的时候,我自己会去山上去采花,春天,三四月份,我和朋友拿着锄头和编织袋到深山里去,下山的时候,衣服从腰到脚踝全部都是湿的。我家里种了好多兰花,还有乒乓球菊。我哥那天给我拍视频看,说我的乒乓菊开得特别好,过一段时间,洋水仙也要开花,等我回家过年的时候,就有花看了。我哥还说,他去年给我分的那几株兰花,都出花苞了,开得比他自己的还好。 所以,我觉得现在这样的日子也没什么,也很开心。未来的生活蓝图我都想好了,再奋斗几年,我们或许还可以买一套房子,去离我们县城不远的地方,车程半个小时以内的乡下,买一个老房子,把它装修得漂亮一点,带个院子,种花喝茶。 对于女儿,我其实没什么特别的期待,唯一一点就是希望她生活得平稳一些,不要像我们,有这么多的起起落落,我希望她平安就好。她现在很独立,也很上进,我很以她为傲的,这也让我更相信了那句话,就是说小孩子迟早都是栋梁,有的早开花,有的晚成材,每个人都有她自己的特点。现在就是这样,她有她的生活,我也要好好过我的生活。 " " 点击观看 诗雅和李音的「母女对话」 视频加载中...
徐百卉,何明翰,李健,杨玥,高丽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