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兰达·梦露

最新好看的“友兰达·梦露”的搜索结果推荐

HD中字

登堂入室

主演:法布莱斯·鲁奇尼,恩斯特·吴默埃,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艾玛纽尔·塞尼耶,德尼·梅诺谢,巴斯蒂安·乌盖托,让-弗朗索瓦·巴尔梅,友兰达·梦露
简介: 《登堂入室》碎碎念观影指南 综合指数:☆☆☆☆ 作为剧情片,思考的哲学理论尤为深刻 剧情指数:☆☆☆ 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幕是什么,令人惊艳 演技指数:☆☆☆☆ 两个男人,一台戏了 颜值指数:☆☆☆ 碎碎念不多做评价哈 " 剧情介绍 法国高校文学老师吉尔曼(法布莱斯·鲁奇尼饰)给学生布置了一篇周记,要求他们如实记录周末的见闻。在众多乏味的作业中吉尔曼意外发现16岁少年克劳德(恩斯特·吴默埃饰)的文章异常精彩。 " 克劳德是一个安静的观察者,习 惯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他的作业是关于偷窥--讲述他如何潜入朋友家中、窥探对方一家生活的故事。吉尔曼被字里行间深深吸引,熄灭已久的文学激情亦被点燃。他不但决定单独辅导才华横溢的克劳德、鼓励他放手创作,还与妻子珍娜(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饰)一同分享克劳德的作文。 " 然而成年人在阅读过程中竟渐渐忘记了虚构和现实的边界,更懵然不知自己的居室早已房门大开。 " 碎碎念: 登堂入室,好电影有个好名字。 关于真实与幻想的创作,充满了对人性的探讨,窥探欲以及不断突破底线的刺激,一点一点地蚕食掉两个人的人生。 将想象付诸于实践,进而在实践中继续想象,一步一步,登堂入室,踏入深渊。 " 其实看完觉得男主很可怜,因为他的生活是那么的无聊与不堪,所以选择去介入他人的人生,在改变他人人生轨迹的同时,找到自己的乐趣。又或者是价值。 " 对于片中的老师,一个理想的现实主义者,拥有自嘲的局外者姿态,没有成为小说家,当了自己不太喜欢的老师职业,听着啰嗦重复的教条。在阅读学生的作品中迸发出源源灵感,遇见另一个自己。 " 电影的叙事手法很特别,就像看到平静的湖水下面翻滚着波涛。事情就是那样一点一点发生了,看似平常无比,可是每一个小小的改变,都引起了蝴蝶效应,使事态超出控制范围,使结局出人意表。但回过头来看,却又显得那么自然而然。 " 最后的结局,男主和老师坐在长板凳上看着对面的屋子,屋子的窗户展现了人生百态,在外面的人永远不知道里面的人的故事,唯有登堂入室,才能编写出完美的故事。如今的他们,一无所有。 " 总觉得,这是两个边缘人,试图冲破自己的格局,写一首悲壮的情诗。
法布莱斯·鲁奇尼,恩斯特·吴默埃,..
HD中字

真爱满行囊

主演:斯特凡纳·弗雷斯,玛丽亚·德·梅黛洛,友兰达·梦露,本杰明·莱蒙,阿尔芭·贝露琪
简介:相信许多人的童年里不只有天真浪漫,还有更多成长的烦恼与阵痛。"寂寞的、不被理解的心是不分年龄不分国界的。"千万不要被影片名骗了噢,欧洲电影很擅长从小孩的视角去讲述爱与善良,甚至一些非常深刻的话题。 " 故事的女主人公贝蒂敏感、怕黑、怕孤独,但生活似乎熟知她的恐惧,和父母亲一起住在精神病疗养院旁边的阴森大房子,加之父母亲感情破裂,姐姐也快乐的前往远方的城市上学,贝蒂一个人生活在孤独中。 " 直到与从精神病疗养院逃出来的伊凡相遇,他的出现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贝蒂的世界。可是贝蒂的父亲是精神医师,但她的善良促使她没有将伊凡交给父亲,而是偷偷的给伊凡安了个家,在那个狭小且破旧的杂物间里。但是伊凡还是给了贝蒂一个傻傻的笑容,干净、温暖,那一瞬间,贝蒂被这个笑容深深打动了。 贝蒂偷来父亲的毛衣给伊凡,每天按时给他送来食物,下雨时还讲笑话给他听。贝蒂把她的梦想、开心、烦恼都分享给伊凡,他一直静静地听,从未与贝蒂有过任何语言交流,却能感觉到他们在相互依靠着。 " 贝蒂一直小心翼翼地保护这个单纯的大男孩,他们成为了亲密无间的好朋友,共同守护着一个秘密。可是那个杂物间终究不是安全的,父亲自以为关心女儿,清空了杂物间,想为她建造一间游戏房,却不了解她真正的想法,于是贝蒂和伊凡带上了史尼克离家出走了。 " 故事的结局是无厘头的,伊凡如王子般救起落下屋顶的贝蒂,贝蒂也和父母坦白需要他们的理解。贝蒂的全名是伊丽莎白,但是没有一个人这么称呼过她。她只能对唯一的伙伴伊凡,说:请叫我伊丽莎白。 " 电影确实是有夸大的成分,但是相信有许多孩子都有这样确确实实的痛苦时光,父母无法了解孩子的内心,无法了解到他们被生活中的小黑影所影响,从而留下深深的伤痕。我觉得他们像两只受伤的小兽,彼此舔舐着对方身上的伤,而伤害他们的,便是这黑暗的世俗。 " 《真爱满行囊》是一个孩子的世界,一个安静的作品。 90分钟的电影忧伤而治愈,我奇迹般的感到共鸣。 有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有的人却要用一生去弥补童年。 祝所有孤独敏感却善良的人,都可以找到和自己相濡以沫的同伴。
斯特凡纳·弗雷斯,玛丽亚·德·梅黛..
BD中字

再一次初恋

主演:马修·阿马立克,让-皮埃尔·利奥德,友兰达·梦露,诺埃米·洛夫斯基,德尼·波达利德斯,萨米尔·盖丝米,文森特·拉科斯特,安娜·阿尔瓦罗,米歇尔·维耶尔莫
简介: 谨以此书献给年少时的喜欢:你是人民的守护者,我是你的避风港,最好的爱情,是永远站在你的身边,与你并肩作战。——原著《军装下的绕指柔》 《爱上特种兵》正是改编自原著小说《军装下的绕指柔》,它讲述了医生和特种兵的爱情故事。 可以看出来,目前国内的影视剧题材一直在创新,拍摄出了很多优秀作品,比如最近吴昊主演的《猎狼者》,职业非常冷门。 " 把小说搬进了银幕上,让我们更加直观地接触这个特殊的行业,以及与其相关的感人故事。 那么,接下来将结合原著小说,为大家提前揭秘男主角之一的卓然的大结局。 他和夏初之间的爱恨情仇究竟源自哪里,且听我慢慢道来。 卓然的初恋 卓然(原著中叫裴俞)的真名叫做简辛阙,他用卓然这个名字生活了五年。 简辛阙曾经有个初恋,本以为可以永远在一起,却在无意间给初恋带来了杀身之祸。 " 简辛阙成为特种兵之后,失去了选择权,所以,在面对任务时,只有执行或者妥协。 五年前的特大行动,造成了梁牧泽的很多兄弟牺牲了,这是难以释怀的沉痛灾难。 简辛阙长相酷似裴氏集团的孙子,所以组织让他成为卧底潜入裴氏集团,等到时机成熟“一锅端”。 他在接受任务那一刻,就意味着恋情的结束,所以这五年来,他总在夜晚中无数次想起初恋的样子。 "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再一次遇见初恋,他本以为可以忍住不去找她,可是最后还是没有忍住,他站在初恋楼下,迟迟没上去。 他的举动引起了裴氏集团的注意,本来就对简辛阙的身份有所怀疑,于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身份,要亲手杀掉初恋女友。 这样的做法很残忍,但对于简辛阙来说,牺牲一人可以保护他身后的团队,值得。 他之所以会对夏初一见钟情,是因为夏初长得太像初恋女友了,情不自禁想要接近。 " 简辛阙也是一个很让人心疼的人,他失去了挚爱,留下了一辈子悔恨和遗憾。 夏初知道卓然只是一个假身份,听完简辛阙的故事,她理解了他的所作所为。 简辛阙很坚强,可在爱情面前,不自觉地卑微,逐渐失去自控能力。 卓然的信念 抛开卓然的真名和感情故事,他是一名优秀的特种兵。 他坚守信念这么多年,在敌人队伍中潜伏,受过侮辱、遭受怀疑,身背巨大压力,是一位经历浮沉的真汉子,在看过原著小说后,还是挺欣赏卓然这个人。 不卑不亢,光荣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 卓然的结局 卓然的结局很圆满,顺利完成任务,回归部队,重新的开始新生活。 只不过为了完成任务,他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卓然对夏初的感情带有“颜色”,在夏初的身上有怀念,准确来说,卓然喜欢的不是夏初,只把她当成初恋的替身,发泄了仅有的感情。 无论是原著还是电视剧,其走向都颇为励志,更在他们身上学会了珍惜眼前人。
马修·阿马立克,让-皮埃尔·利奥德..
BD超清中字

中国之旅

主演:友兰达·梦露,屈菁菁,林栋甫,Ling Zi Liu,Qing Dong,Yilin Yang,安德烈·维尔姆斯,Chenwei Li,Geneviève Casile,Camille Japy,Sophie Chen,Stéphane Aubert,Thomas Lempire
简介:来源:《大河报》2009年6月4日a13版 记者孟冉文 " "   接待过安东尼奥尼的马雍喜通过网络视频看当年的影像 "   《中国》中在林县拍下的场景 " 文革“反华”影片:安东尼奥尼《中国》(上、中、下)   1972年5月,一个名叫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的意大利电影导演受中国政府邀请,用22天时间跨越北京、林县(今林州市)、苏州、南京和上海,拍成纪录片《中国》。然而,这部片子在中国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批判运动。   而今,人们已经用更为淡然的目光看待这部片子,并对其记录的37年前的生活影像充满兴趣。2004年11月25日,《中国》出现在北京电影学院举办的一个纪念安东尼奥尼的影展上,这是这部纪录片第一次在中国放映。   当年,安东尼奥尼在林县待了4天。在那些短暂的时光里,安东尼奥尼镜头下的老百姓是怎样的状态?镜头之外,外国艺术大师和中国老百姓又碰撞出了怎样的“火花”?今天,我们追溯37年前的时光,“重放”安东尼奥尼的非常河南之旅……     “我要他别拍衣着破烂的孩子”   当一个身着浅蓝色中山装,手持暖瓶的男子出现在电脑屏幕上,马雍喜忍不住用手指画:“这个人是我,正在大队部开会,我倒水喝呢!”这段反映村干部日常工作状态的视频,源于1972年5月拍摄的一部电影纪录片。拍摄地点在当时的林县大菜园村大队部,时年35岁的马雍喜,任大菜园村党支部书记。   今年5月25日,通过网络视频,马雍喜老人第一次看到“年轻的自己”。   这部流传于当下网络的纪录片片段,是意大利著名导演安东尼奥尼拍摄的,马雍喜还记得这个导演“大个子,卷曲黄头发,不爱说话,对啥事都好奇”。   1972年5月29日上午9点多,马雍喜和几个村干部正商讨麦收。“会还没开,安东尼奥尼就在县领导的陪同下来到大队部。随行有个外国女人,20岁左右,抹着口红,洋气得很。”马雍喜回忆。   事实上,那个年轻女人是时年60岁的安东尼奥尼的助手恩丽卡,后来成为安东尼奥尼的夫人。2004年,恩丽卡在接受中国纪录片导演刘海平访谈时说:“1972年5月,安东尼奥尼邀请我去中国。我们去了一个小县城河南林县……中国是我们的蜜月旅行,去中国之后,我们住在了一起。我那时年轻、漂亮、花枝招展……”   会议开了10多分钟,安东尼奥尼全程拍摄。随后,马雍喜带领摄制组到村小学,安东尼奥尼拍了教室、操场等。看见一个小孩衣着破烂,他似乎很感兴趣。马雍喜通过翻译告诉导演:“这代表不了中国农村孩子的面貌,拍了也不要播。”安东尼奥尼答应“不会放出来”。马雍喜说,后来他听说那个场景在意大利播出了,我国驻意大利大使看到后很生气,但他现在通过网络视频看的片段中,没有那个孩子的影像。   出了学校,安东尼奥尼在街上随机拍了老人挑水、小孩游戏、年轻人上工干活等场景。然而在一户农家,马雍喜却和安东尼奥尼发生了冲突……   要求村民“演吵架戏”被拒   按照事先安排,马雍喜走访村民石永岐家,和石家商量购买收割机的事儿。安东尼奥尼带着摄制组跟拍,镜头收录石家的厅堂、卧室、被褥和农具。听说石永岐夫妇和他们的儿媳一起居住,关系融洽,导演向马雍喜提出了一个要求。“他说,能不能设计一个场景,让石家儿媳跟公婆吵架,他想看看这个家庭发生矛盾时,村干部是咋调解的。”马雍喜无法接受安东尼奥尼的要求,当场拒绝,并表示:“一家人本来很和睦,为啥要他们发生矛盾?我们不能为了配合你做一场戏给你拍,那样不真实,不能这样拍。”   马雍喜的态度,打消了安东尼奥尼的“作秀”念头。后来,在这个约10分钟的片段中,《中国》如是表达安东尼奥尼的观点:“这里的农村家庭成员和谐相处,虽然村大队甚至有批准离婚的权力,但这里的人很少离婚,因为夫妻很少吵架……由于中国人的贞节和谨慎,使人几乎觉察不到他们的感情和痛苦。”   从石家出来,安东尼奥尼走到村子东面三四百米的地方,默默拍了几座坟墓和墓碑,之后离开了大菜园村。   “他在村里待了3个多小时,很少说话。”马雍喜说,那时大菜园被定为外国人接待点,原因是距县城近,房舍、道路、公共设施等都是当时全县农村建设最好的,村干部和群众代表还专门接受过如何接待外国人的培训学习。“按要求,村里分开放区和非开放区,外国人只能去开放区参观。但是安东尼奥尼经常不听安排,到处拍。”马雍喜说,“我们虽然紧张,却不好过分阻拦。”   县里接待他的规格相当高   1972年5月中旬,林县第四招待所(下称四所)所长田永昌接到林县县委宣传部通知,让他做好迎接7名意大利记者的准备。田永昌立即着手安排,在招待所南楼二楼腾出4个房间。   “县里说的意大利记者,其实就是安东尼奥尼和他的摄影组。”田永昌透露,当年5月,四所共接待了7批外国人,安东尼奥尼是其中的一批。当月的安排,田在日记中这样记录:“4~7日,十六个国家常驻北京记者26人;9~11日,新西兰1人;20~22日,菲律宾12人;22~23日,日本记者3人;26~29日,印尼、日本、苏丹、坦桑尼亚共7人;28~31日,意大利7人;30~31日,阿尔巴尼亚田径队26人……”   关于安东尼奥尼的行程安排,根据相关档案记载,1972年5月13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安东尼奥尼一行到达北京;北京、河南林县、苏州、南京、上海成为中国官方同意安东尼奥尼拍摄的5个地方;当年5月28日,安东尼奥尼从北京来到林县。   “安东尼奥尼是28日上午11点多到四所的,单独住在208房间,他的女助理住在别处,其他5人分住3个房间。”田永昌说,208房间内铺有地毯,有两个床铺、一台14英寸电视机、一个风扇,有电话但不能打长途,卫生间有马桶和洗脸池,全天有热水。“住宿条件在当时是最好的。”他说,虽然没有调警察或解放军保护安东尼奥尼的安全,但他的行程由时任县委宣传部部长的郭新太陪同,规格是比较高的,“一般外国客人来访,县领导是不出面的”。在餐饮上,早上供应从安阳运来的咖啡、牛奶,中午和晚上吃中餐。“他不挑食,也没有提出格要求,对我们的安排很满意。”田说。   在田永昌的记忆里,安东尼奥尼对看到的东西都非常感兴趣,晚上经常回来很晚。在林县4天里,他没有过多去拍摄红旗渠,而是让更多的镜头对准农村。“他离开大菜园村后去了任村和北小庄村,常常‘不守规矩’到非开放区。”田永昌说,安东尼奥尼不仅拍农村庙会,还专门拍毛驴拉磨,陪同的县领导抱怨:“我们有电磨他不拍,咋光拍吓人的东西?”   1972年5月31日,安东尼奥尼离开林县。站在四所南楼已改成215号房的原208房间内,田永昌念叨着“电灯还是以前的,洗脸池没变”。那一刻,老人的神情充满了对往事的怀念。   想做“1972年中国的见证人”   安东尼奥尼在中国待了22天,消耗3万米长胶片,最后制作成一部时长220分钟的大型纪录片《中国》。1973年1月,《中国》首映式在意大利举行,产生巨大轰动,受到西方的追捧。然而,令安东尼奥尼没有料到的是,《中国》遭到了来自中国的猛烈批判。   1974年1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认为“《中国》大拍特拍中国落后的一面。该片中,闻名中外的红旗渠一掠而过,既看不到‘人造天河’的雄姿,也看不到林县河山重新安排后的兴旺景象。银幕上不厌其烦地呈现出来的是零落的田地、孤独的老人、疲乏的牲口、破陋的房舍……”   “县里来村上调查过,看安东尼奥尼还留下哪些‘罪证’。”马雍喜回忆,当时他心想,“老安”居然是反动派呢,幸亏没跟他有过多联系,但随着来村里的外宾日益增多,县里也没顾上再追究。据资料记载,批判安东尼奥尼的活动持续了将近一年,来自全国各条战线的文章结集出版,达12万字。据《新世纪周刊》报道,1979年1月25日,外交部向中共中央提交了一个报告,当年2月19日,国务院转发了外交部的报告,《中国》风波才算宣告结束。   “现在看来,安东尼奥尼并非有意那样做,他完全是反映自然状态。”田永昌讲了一件事:在红旗渠附近的北小庄,房子都是石头垒的,安东尼奥尼打算在那里拍,村里觉得不好看,派人连夜用石灰把墙全部涂成白的了。第二天安东尼奥尼一看,说:“我不能拍了,我们不想改变什么,我们想成为1972年中国的见证人。”   对于中国,他“尊重然后热爱”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对那场针对《中国》和他本人的批判,安东尼奥尼反应“非常沮丧”。他在晚年说,当时中国某些官员对片子的评价过于苛刻,言辞有些激烈,他不可理解。   回到意大利后,安东尼奥尼再也没有来到中国。2007年7月30日,安东尼奥尼去世。   2008年1月24日,《东方早报》刊发《安东尼奥尼与〈中国〉:曾被误解和批判的纪录片》一文。文中写道,根据原外交部工作人员郁泉锡回忆,上世纪80年代初,他在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正好我们文化部长到意大利去参加一个中国电影的回顾展,就利用这个机会,向安东尼奥尼本人表示我们的歉意,而且亲自登门拜访。安东尼奥尼当时也表示可以接受,态度相当友好”。   2004年11月,安东尼奥尼电影回顾展在北京电影学院举行,《中国》在北京首次播映。安东尼奥尼因身体原因不能前来,其好友、影展策划人卡罗·迪卡罗带来了他的问候,“《中国》能在北京放映,给了我巨大的满足,让我感到了彻底的安心”。   晚年的安东尼奥尼结识了中国纪录片导演刘海平夫妇。近日,身在罗马的刘海平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当他拿出儿时在林县的照片时,安东尼奥尼抱着刘海平大哭。安东尼奥尼说,林县是他到过的地方,这份中国情结在他心里一存就是35年。他对河南的印象是:“那是中国土地最肥沃的省份之一,坐火车去那里时可以看到美丽的农村。林县和北方城市封闭式的院落生活不同,林县的生活是露天的,有点像我们的南方。就我个人而言,坐在一块石头上,与身旁的人聊天,周围是一大群在玩耍的孩子,这比关在一个房间里有趣。林县有一种地方性的、略微老旧的氛围,让人舒服……”   刘海平透露,2007年10月,当他和夫人带着他们拍摄的《中国已远——安东尼奥尼与中国》纪录片赴意大利,把作品交给恩丽卡时,安东尼奥尼已去世3个月。“第二天,恩丽卡在电话中说她看了纪录片后很喜欢,当晚梦见了中国。”刘海平说。   “我也想念安东尼奥尼,他是个不错的老头。”马雍喜望着网络视频上的种种场景,说他想告诉长眠的安东尼奥尼,大菜园村变化非常大:1972年时全村人均收入100元,上世纪80年代初人均收入200多元,2007年达到了6000多元。现在,村里家家是楼房,有近百辆小轿车。   “对于中国,我尊重,然后热爱。”1973年1月,在罗马举行的《中国》首映式上,安东尼奥尼这样表达他对中国的感情。尽管此后的岁月横生磨难,幸运的是,这一趟非常河南之旅,已留存在安东尼奥尼拍摄的影像中,成为他对中国永久的见证。
友兰达·梦露,屈菁菁,林栋甫,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