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2024
主演:成龙,张艺兴,古力娜扎,李治廷,李晨,彭小苒,窦骁,郑业成,马元,吕良伟,金巧巧,马艳丽,艾尔番·艾则孜,贾冰,金喜善,唐季礼,降央卓玛,阿兰
简介:很久没有看到过这样一部电影。 让我在120分钟里体验了如坐针毡、度日如年的感觉。 看完电影,我有点恍惚地走出影院,甚至怀疑: 今夕是何年。 到底是谁给了它点映的勇气? 关于它,有些话我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传说》(2024) " 1 本片是2005年《神话》的续集。 《传说》立项的时候,名字直接用的就是《神话2》。 当年《神话》能火出圈,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剧情,融合古今穿越、盗墓、奇幻和成龙标志性的动作元素。 女主角,是当年正值颜值巅峰、风靡亚洲的金喜善。 " 还有那首脍炙人口,传唱度极高的电影主题曲。 让《神话》这部电影,被不少网友奉为经典,称这是成龙为数不多被低估的电影之一。 时隔19年,成龙和唐季礼决定把ip续上,就已经让我有种“没活硬整”的感觉了。 看之前说实话我都不敢抱太大的期待,但没想到成片竟然如此糊弄。 本片相较于19年前的《神话》属于全方位倒退。 先说特效。 完全不像是一部砸了上亿,上映于2024年的电影。 绿幕抠图痕迹比比皆是,完全经不起细看。 " cg水平甚至还不如19年的《神话》,这是我没有想到的。 我都想问,这钱都花哪去了? 哦,对了,据说ai成龙花了三千万,但这却成了全片最大的一个槽点。 由于这个cg技术着实落后,看的时候产生了很强的恐怖谷效应,有非常令人不适的违和感,导致ai成龙部分非常出戏。 ai成龙和其他演员在一起的时候,明显感觉都不在一个图层。 " 而偏偏ai成龙部分的剧情占比,十分之大。 好莱坞电影也有不少用过ai换脸技术。 《美队3》里年轻时候的唐尼,《夺宝奇兵5》里年轻时期的哈里森福特。 " " 这俩你比不过也就算了。 但你连2010年迪士尼的《创·战纪》那十几分钟年轻版的杰夫·布里奇斯都比不过,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 抛去ai成龙的戏份,真正成龙出演的时间少之又少。 这对于一部成龙主演的电影,算不算是欺诈? 你要说这部电影没砸钱吧,冷兵器互搏的动作戏和骑兵战争的大场面又非常的多,满屏幕都是男人和马。 " 但你说它砸钱了吧,第三幕那个古墓探险的场景又非常寒酸,就六根冰柱子杵在那里。穷得像一部网大。 " 除了特效,还有陈旧的审美。 史诗感拍的像旅游景点现场表演,饱和度超高的80年代风格的挂历滤镜。 " 尤其是最后的彩蛋部分,简直是让人两眼一黑。 结局还不如只停留在金喜善出场的那一幕(虽然这一幕也特别假就是了)。 2 特效全面拉胯,剧情更是让人昏昏欲睡。 19年前的《神话》为什么好看,主要在于悬念感的铺垫。 当时的观众在看之前,并不知道古代蒙毅和玉漱那条故事线,和现代考古寻宝这套故事线,彼此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 现代线和古代线在第三幕高潮部分交汇,给人意想不到的展开,是《神话》剧本的核心魅力。 19年后,《传说》无脑照搬这个创作模版,导致悬念感尽失。 因为观众早就知道了主创们想干嘛。 除了古代和现代的角色长得都一样外,两条时间线的关联性十分薄弱,相互之间也不存在什么因果关系。 并不能形成跟前作一样有始有终的完整故事。 更像是为了凑时长,强行把这两时间线放在一起。 而且这两条故事线都写得太无聊了,除了“儿女情长”之外,什么都没有。 《神话》中的感情线能打动人的原因在于: 身不由己的两个人惺惺相惜,在完成使命的路上变成了一对亡命鸳鸯。这使得这段感情变得尤为可贵。 " " 到了《传说》,古代线被主创简单粗暴地写出了“三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剧本。 张艺兴和李治廷喜欢古力娜扎,但古力娜扎偏偏喜欢ai换脸的成龙。 " 什么年代了,还搞这种兄弟战友三角恋。 我甚至怀疑,成龙就是为了和女主角谈恋爱,但实际年龄又不允许,才会想出ai换脸这一招。 技术能让一个演员在银幕上变年轻,不代表观众在心理上就能接受演员可以继续演二三十岁会有的那种爱情。 反正我看的时候,满脑子还是70岁成龙的样子。他和古力娜扎同框,我也get不到所谓的爱情。 比起古代线,现代线的爱情戏,更是灾难。 彭小然演了一个超级恋爱脑,单恋张艺兴犯花痴。 " 光腿冰川探险,理由是他觉得我这样好看,反正大腿上也没器官。 真的会有人觉得这个梗好笑吗? 不会吧,不会吧。 彭小苒这个角色人设,再次体现港圈主创对于女性角色肤浅且刻板的认知。 在他们眼里,女性角色从来都是电影里的调味剂,花瓶,一切都是围着男性角色转。 《传说》把各种俗套狗血的桥段都用上了,还是没能打动得了观众。 3 在这样的剧本下,所有演员无论如何努力演出,都是无济于事。 ai成龙从头到尾,你看不到任何情绪变化,因为都是同一个表情。 同样的,绝大部分时间跟他演对手戏的古力娜扎也是如此。 " 感觉喜怒哀乐都是一种模式,瞪大眼睛,面无表情,悲痛欲绝,都只停留在字面上。还不如她在《真·三国无双》里演的貂蝉。 " 李治廷演的匈奴反派,主打一个邪魅狂狷。 感觉是想努力演出《新警察故事》里阿祖的feel,但他的那个妆容,又跟《西游降魔》里的空虚公子很像。 " 看他我感受不到反派该有的压迫力,我只是觉得好笑。 至于张艺兴,这种憨厚直男的角色,真的看腻了。加上客串的李晨,使得在看现代戏部分,一度产生我到底是在看《极限挑战》还是《跑男》的错觉。 " " 更令人无法接受的,成龙招牌功夫在这部戏里,可看度几乎为性。 19年的《神话》,成龙还是处于当打之年。 很多动作能亲身上阵,大部分实拍的千军万马大场面也足够震撼,和金喜善谈恋爱的戏也看起来比较舒服。 如今成龙70岁了,《传说》古代线的戏,几乎全是绿幕和替身。 就最后古墓探险部分,成龙才稍微意思一下给你露两手,但已经很明显感到他的力不从心。 看他被李治廷暴揍,比看《无名》里梁朝伟被王一博暴揍还要让人心疼。 " 不得不承认,那个曾经多次化不可能为可能的男人,那个我们从小看到大的银幕传奇,真的老了。 成长站着就能把钱挣了日子,回不去了。 时代要抛弃一个人,连招呼都不打一声。 end 年轻时候的成龙,面对多高的楼,都是义无反顾的“跳、跳、跳”。 到了《急先锋》,他已经开始自嘲“那边有楼梯,ok,太好了!” 一个不能忽略的事实,近些年成龙主演的电影,票房和口碑几乎全扑。 我以为龙叔会就此收手,体面隐退,让观众对他的印象,停留在他职业生涯的最巅峰时刻。 但没想到,成龙仗着自己的老本够厚,开始疯狂霍霍自己的经典ip。 看了下成龙未来六年的片单,不由得惊出一身冷汗。 " 《红番区》续集、《尖峰时刻》续集、《新警察故事》续集、《十二生肖》续集…… 我都不敢想,这些续集的成片,会是一个怎样的品质。 成龙要打成什么样,才能对得起曾经支持他的观众? 奥斯卡终身成就奖除了表彰大哥以前的辛苦和贡献,潜台词也是劝他别再拍了,想打就打给自己看,别为难现在的观众了。 江湖已经不是那个江湖了。 《喋血双雄》里的台词,特别适合作为这篇文章的结尾: “这个世界变了,我和你不再适合这个江湖,因為我们太念旧了。” " 送给成龙,也送给我曾经热爱过的香港电影。 #头条首发大赛#
简介:很久没有看到过这样一部电影。 让我在120分钟里体验了如坐针毡、度日如年的感觉。 看完电影,我有点恍惚地走出影院,甚至怀疑: 今夕是何年。 到底是谁给了它点映的勇气? 关于它,有些话我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传说》(2024) " 1 本片是2005年《神话》的续集。 《传说》立项的时候,名字直接用的就是《神话2》。 当年《神话》能火出圈,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剧情,融合古今穿越、盗墓、奇幻和成龙标志性的动作元素。 女主角,是当年正值颜值巅峰、风靡亚洲的金喜善。 " 还有那首脍炙人口,传唱度极高的电影主题曲。 让《神话》这部电影,被不少网友奉为经典,称这是成龙为数不多被低估的电影之一。 时隔19年,成龙和唐季礼决定把ip续上,就已经让我有种“没活硬整”的感觉了。 看之前说实话我都不敢抱太大的期待,但没想到成片竟然如此糊弄。 本片相较于19年前的《神话》属于全方位倒退。 先说特效。 完全不像是一部砸了上亿,上映于2024年的电影。 绿幕抠图痕迹比比皆是,完全经不起细看。 " cg水平甚至还不如19年的《神话》,这是我没有想到的。 我都想问,这钱都花哪去了? 哦,对了,据说ai成龙花了三千万,但这却成了全片最大的一个槽点。 由于这个cg技术着实落后,看的时候产生了很强的恐怖谷效应,有非常令人不适的违和感,导致ai成龙部分非常出戏。 ai成龙和其他演员在一起的时候,明显感觉都不在一个图层。 " 而偏偏ai成龙部分的剧情占比,十分之大。 好莱坞电影也有不少用过ai换脸技术。 《美队3》里年轻时候的唐尼,《夺宝奇兵5》里年轻时期的哈里森福特。 " " 这俩你比不过也就算了。 但你连2010年迪士尼的《创·战纪》那十几分钟年轻版的杰夫·布里奇斯都比不过,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 抛去ai成龙的戏份,真正成龙出演的时间少之又少。 这对于一部成龙主演的电影,算不算是欺诈? 你要说这部电影没砸钱吧,冷兵器互搏的动作戏和骑兵战争的大场面又非常的多,满屏幕都是男人和马。 " 但你说它砸钱了吧,第三幕那个古墓探险的场景又非常寒酸,就六根冰柱子杵在那里。穷得像一部网大。 " 除了特效,还有陈旧的审美。 史诗感拍的像旅游景点现场表演,饱和度超高的80年代风格的挂历滤镜。 " 尤其是最后的彩蛋部分,简直是让人两眼一黑。 结局还不如只停留在金喜善出场的那一幕(虽然这一幕也特别假就是了)。 2 特效全面拉胯,剧情更是让人昏昏欲睡。 19年前的《神话》为什么好看,主要在于悬念感的铺垫。 当时的观众在看之前,并不知道古代蒙毅和玉漱那条故事线,和现代考古寻宝这套故事线,彼此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 现代线和古代线在第三幕高潮部分交汇,给人意想不到的展开,是《神话》剧本的核心魅力。 19年后,《传说》无脑照搬这个创作模版,导致悬念感尽失。 因为观众早就知道了主创们想干嘛。 除了古代和现代的角色长得都一样外,两条时间线的关联性十分薄弱,相互之间也不存在什么因果关系。 并不能形成跟前作一样有始有终的完整故事。 更像是为了凑时长,强行把这两时间线放在一起。 而且这两条故事线都写得太无聊了,除了“儿女情长”之外,什么都没有。 《神话》中的感情线能打动人的原因在于: 身不由己的两个人惺惺相惜,在完成使命的路上变成了一对亡命鸳鸯。这使得这段感情变得尤为可贵。 " " 到了《传说》,古代线被主创简单粗暴地写出了“三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剧本。 张艺兴和李治廷喜欢古力娜扎,但古力娜扎偏偏喜欢ai换脸的成龙。 " 什么年代了,还搞这种兄弟战友三角恋。 我甚至怀疑,成龙就是为了和女主角谈恋爱,但实际年龄又不允许,才会想出ai换脸这一招。 技术能让一个演员在银幕上变年轻,不代表观众在心理上就能接受演员可以继续演二三十岁会有的那种爱情。 反正我看的时候,满脑子还是70岁成龙的样子。他和古力娜扎同框,我也get不到所谓的爱情。 比起古代线,现代线的爱情戏,更是灾难。 彭小然演了一个超级恋爱脑,单恋张艺兴犯花痴。 " 光腿冰川探险,理由是他觉得我这样好看,反正大腿上也没器官。 真的会有人觉得这个梗好笑吗? 不会吧,不会吧。 彭小苒这个角色人设,再次体现港圈主创对于女性角色肤浅且刻板的认知。 在他们眼里,女性角色从来都是电影里的调味剂,花瓶,一切都是围着男性角色转。 《传说》把各种俗套狗血的桥段都用上了,还是没能打动得了观众。 3 在这样的剧本下,所有演员无论如何努力演出,都是无济于事。 ai成龙从头到尾,你看不到任何情绪变化,因为都是同一个表情。 同样的,绝大部分时间跟他演对手戏的古力娜扎也是如此。 " 感觉喜怒哀乐都是一种模式,瞪大眼睛,面无表情,悲痛欲绝,都只停留在字面上。还不如她在《真·三国无双》里演的貂蝉。 " 李治廷演的匈奴反派,主打一个邪魅狂狷。 感觉是想努力演出《新警察故事》里阿祖的feel,但他的那个妆容,又跟《西游降魔》里的空虚公子很像。 " 看他我感受不到反派该有的压迫力,我只是觉得好笑。 至于张艺兴,这种憨厚直男的角色,真的看腻了。加上客串的李晨,使得在看现代戏部分,一度产生我到底是在看《极限挑战》还是《跑男》的错觉。 " " 更令人无法接受的,成龙招牌功夫在这部戏里,可看度几乎为性。 19年的《神话》,成龙还是处于当打之年。 很多动作能亲身上阵,大部分实拍的千军万马大场面也足够震撼,和金喜善谈恋爱的戏也看起来比较舒服。 如今成龙70岁了,《传说》古代线的戏,几乎全是绿幕和替身。 就最后古墓探险部分,成龙才稍微意思一下给你露两手,但已经很明显感到他的力不从心。 看他被李治廷暴揍,比看《无名》里梁朝伟被王一博暴揍还要让人心疼。 " 不得不承认,那个曾经多次化不可能为可能的男人,那个我们从小看到大的银幕传奇,真的老了。 成长站着就能把钱挣了日子,回不去了。 时代要抛弃一个人,连招呼都不打一声。 end 年轻时候的成龙,面对多高的楼,都是义无反顾的“跳、跳、跳”。 到了《急先锋》,他已经开始自嘲“那边有楼梯,ok,太好了!” 一个不能忽略的事实,近些年成龙主演的电影,票房和口碑几乎全扑。 我以为龙叔会就此收手,体面隐退,让观众对他的印象,停留在他职业生涯的最巅峰时刻。 但没想到,成龙仗着自己的老本够厚,开始疯狂霍霍自己的经典ip。 看了下成龙未来六年的片单,不由得惊出一身冷汗。 " 《红番区》续集、《尖峰时刻》续集、《新警察故事》续集、《十二生肖》续集…… 我都不敢想,这些续集的成片,会是一个怎样的品质。 成龙要打成什么样,才能对得起曾经支持他的观众? 奥斯卡终身成就奖除了表彰大哥以前的辛苦和贡献,潜台词也是劝他别再拍了,想打就打给自己看,别为难现在的观众了。 江湖已经不是那个江湖了。 《喋血双雄》里的台词,特别适合作为这篇文章的结尾: “这个世界变了,我和你不再适合这个江湖,因為我们太念旧了。” " 送给成龙,也送给我曾经热爱过的香港电影。 #头条首发大赛#
成龙,张艺兴,古力娜扎,李治廷,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