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议小姐
主演:帕特里西亚·玛佐,凯瑟琳·海格尔
简介: 播放 暂停 进入全屏 退出全屏 00:00 00:00 重播 请刷新试试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李大钊用共产主义点燃了“青春中华”的理想。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用自己的铁肩,铸就了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历程。 " 当毛泽东的堂妹毛泽建抱着一个不满周岁的婴儿亲个没完的时候,毛泽建丈夫陈芬的姐姐,坐在一旁,泪如雨下。毛泽建以为她长久的哭泣,是因为自己不肯屈服、行将赴死,其实这里有另一个秘密。 " 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死难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多人。革命暂时处于低潮。危难时刻,无数共产党人挺身而出,铁肩担当。 " 自小订了娃娃亲的郑凤翠,有一只首饰盒。1988年,85岁的郑凤翠离世的时候,家人才发现她在首饰盒里藏了60粒杏仁儿。这一年,正是她的丈夫王尔琢逝世60周年。 " 1927年,南昌起义失败后,部队只剩下留在三河坝进行阻击战的余部,连日作战,仅存800余人,一无补给,二无援兵。危急关头,时任团参谋长的王尔琢响应朱德的号召,坚定地留了下来。与大胡子王尔琢一同选择留下来的800人当中,走出了朱德、陈毅等多位共和国将帅。他们以必死之决心,肩负起胜利的希望。 " 1950年,王进喜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六年后,他率领的钻井队从“豆腐队”变成了“钢铁钻井队”,他也获得了“钻井闯将”的称号。然而,这位“闯将”却在1959年蹲在北京街头痛哭失声。 就在那一年,中国东北发现世界级大油田。第二年,东北松辽石油大会战打响。王进喜带领1205钻井队从一个叫萨尔图的火车站下车,来到一块荒凉的土地。他要把自己石油报国的全部梦想在这块土地上变为现实。 " 在铁人精神的感召下,新中国建设者们奋发图强,锻造出一个个令世界震惊的中国奇迹,激励和鼓舞着亿万人民奋发向上,全中国掀起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潮。 " 1978年,61岁的袁庚踏上香港的土地。此时的香港,高楼林立。 这个历经沧桑、在一般人眼中应该“退休”、“享福”的共产党员,再一次披挂上阵。 " 来自陕西的19岁新娘殷玉珍站在毛乌素沙地的一个“地窨子”前,大哭起来。这个泥草糊的“地窨子”是她的婚房,在这个荒漠深处、几乎看不到生机的地方,她将度过一生。 " 殷玉珍没有在沙里度过一生,不是因为离开,而是因为昔日的不毛之地,如今已成为片片良田、果园和丰美的草场。富起来的殷玉珍并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她的带动下,周边农牧民掀起了造林治沙的热潮。 " 当殷玉珍正在进行近乎疯狂的治沙行动时,自小就喜欢火车的山东姑娘梁建英,迎来她的大学时代。 谁都不曾想到,这个在上世纪90年代初要挤50多个小时火车回家过年的女大学生,早早就下定决心,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扛起重担,改变这一切。 " 最寡淡的寻常,如果用生命的尺子去丈量,就能品出最浓烈的热爱。 攸关生死的那个春天之前,和之后,蔡桃英都是一名护士。不同的是,她穿越了人生中至暗的时刻。新冠病毒向武汉人民扑来,挡在最前面的,就是蔡桃英这样冲在一线的共产党员。 " 那时的金银潭医院是武汉接诊新冠肺炎患者最多的医院之一。大多数医护人员并不知道,疯狂工作的张定宇努力想跑赢的,是自己不多的、能自如活动的时间。 " 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带领中国人民不断筑就民族复兴的“同心圆”。 " 曾经存在于李大钊梦想中的“青春中华”正大踏步地奔向未来,一同前行的人中,数不清似曾相识的脸孔。他们曾历尽苦难,正在砥砺前行,必将续写辉煌。 " 监制:孙承斌 刘刚 策划:李柯勇 李忠发 制片人:孙志平 执行制片人:张平锋 李杰 编导:李姝莛 剪辑:吴昊 主摄像:吴鲁 范军威 摄像组:白斌 余国庆 马姝瑞 曹力 王斯班 李小波 何山 覃广华 李思佳 邹俭朴 学术顾问:金民卿 罗平汉 封丽霞 赖德胜 视觉:夏勇 解说:王帅龙 书法:黄秋原 特别感谢 中共中央党校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摄制 新华社音视频部
简介: 播放 暂停 进入全屏 退出全屏 00:00 00:00 重播 请刷新试试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李大钊用共产主义点燃了“青春中华”的理想。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用自己的铁肩,铸就了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历程。 " 当毛泽东的堂妹毛泽建抱着一个不满周岁的婴儿亲个没完的时候,毛泽建丈夫陈芬的姐姐,坐在一旁,泪如雨下。毛泽建以为她长久的哭泣,是因为自己不肯屈服、行将赴死,其实这里有另一个秘密。 " 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死难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多人。革命暂时处于低潮。危难时刻,无数共产党人挺身而出,铁肩担当。 " 自小订了娃娃亲的郑凤翠,有一只首饰盒。1988年,85岁的郑凤翠离世的时候,家人才发现她在首饰盒里藏了60粒杏仁儿。这一年,正是她的丈夫王尔琢逝世60周年。 " 1927年,南昌起义失败后,部队只剩下留在三河坝进行阻击战的余部,连日作战,仅存800余人,一无补给,二无援兵。危急关头,时任团参谋长的王尔琢响应朱德的号召,坚定地留了下来。与大胡子王尔琢一同选择留下来的800人当中,走出了朱德、陈毅等多位共和国将帅。他们以必死之决心,肩负起胜利的希望。 " 1950年,王进喜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六年后,他率领的钻井队从“豆腐队”变成了“钢铁钻井队”,他也获得了“钻井闯将”的称号。然而,这位“闯将”却在1959年蹲在北京街头痛哭失声。 就在那一年,中国东北发现世界级大油田。第二年,东北松辽石油大会战打响。王进喜带领1205钻井队从一个叫萨尔图的火车站下车,来到一块荒凉的土地。他要把自己石油报国的全部梦想在这块土地上变为现实。 " 在铁人精神的感召下,新中国建设者们奋发图强,锻造出一个个令世界震惊的中国奇迹,激励和鼓舞着亿万人民奋发向上,全中国掀起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潮。 " 1978年,61岁的袁庚踏上香港的土地。此时的香港,高楼林立。 这个历经沧桑、在一般人眼中应该“退休”、“享福”的共产党员,再一次披挂上阵。 " 来自陕西的19岁新娘殷玉珍站在毛乌素沙地的一个“地窨子”前,大哭起来。这个泥草糊的“地窨子”是她的婚房,在这个荒漠深处、几乎看不到生机的地方,她将度过一生。 " 殷玉珍没有在沙里度过一生,不是因为离开,而是因为昔日的不毛之地,如今已成为片片良田、果园和丰美的草场。富起来的殷玉珍并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她的带动下,周边农牧民掀起了造林治沙的热潮。 " 当殷玉珍正在进行近乎疯狂的治沙行动时,自小就喜欢火车的山东姑娘梁建英,迎来她的大学时代。 谁都不曾想到,这个在上世纪90年代初要挤50多个小时火车回家过年的女大学生,早早就下定决心,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扛起重担,改变这一切。 " 最寡淡的寻常,如果用生命的尺子去丈量,就能品出最浓烈的热爱。 攸关生死的那个春天之前,和之后,蔡桃英都是一名护士。不同的是,她穿越了人生中至暗的时刻。新冠病毒向武汉人民扑来,挡在最前面的,就是蔡桃英这样冲在一线的共产党员。 " 那时的金银潭医院是武汉接诊新冠肺炎患者最多的医院之一。大多数医护人员并不知道,疯狂工作的张定宇努力想跑赢的,是自己不多的、能自如活动的时间。 " 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带领中国人民不断筑就民族复兴的“同心圆”。 " 曾经存在于李大钊梦想中的“青春中华”正大踏步地奔向未来,一同前行的人中,数不清似曾相识的脸孔。他们曾历尽苦难,正在砥砺前行,必将续写辉煌。 " 监制:孙承斌 刘刚 策划:李柯勇 李忠发 制片人:孙志平 执行制片人:张平锋 李杰 编导:李姝莛 剪辑:吴昊 主摄像:吴鲁 范军威 摄像组:白斌 余国庆 马姝瑞 曹力 王斯班 李小波 何山 覃广华 李思佳 邹俭朴 学术顾问:金民卿 罗平汉 封丽霞 赖德胜 视觉:夏勇 解说:王帅龙 书法:黄秋原 特别感谢 中共中央党校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摄制 新华社音视频部
帕特里西亚·玛佐,凯瑟琳·海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