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雨

最新好看的“王秋雨”的搜索结果推荐

全13期

再见爱人第一季

主演:李维嘉,胡彦斌,郭采洁,孙怡,黄执中,千喆,沈奕斐,章呈赫,郭柯宇,魏巍,佟晨洁,王秋雨,朱雅琼,倪萍,杨迪,大王,付笛声,任静
简介:作者 / 苏苏 谁敢信,离婚综艺竟然比恋爱综艺还好嗑。 今天收官的婚姻纪实观察真人秀《再见爱人》中,章鱼cp以一段高糖满分的“亲亲抱抱举高高2.0版”,收获了观众连串的唏嘘和祝福。而在节目开始前,他们还是为了“社会时钟”闪婚,十年无沟通,各自孤单没有爱情的“意难平”。 节目中,从“郭柯,未来你一定要过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到“有一点动心”再到“是否在某时某刻某分某秒想过复(婚)了”,作为其中一对嘉宾,他们频频牵动观众心弦。 " 另外两对嘉宾也展现了婚姻样态的丰富性。在两人关系中深陷19年,欲寻求娜拉出走式自我实现的“超女”朱雅琼和务实派不解风情的编剧老王、初代超模佟晨洁和为爱扎根上海的演员kk,三对夫妻覆盖了已离、冷静期、想离三种不同的婚姻状态,也各自因为不同的情感难题引发社交媒体上的阵阵讨论。 自7月底开播以来,《再见爱人》屡上热搜,豆瓣从开分8.5上升到8.8最后稳定在8.7分,作为三季度当之无愧的口碑综艺和市场黑马,一档离婚综艺“泪点密集”“比恋爱节目精彩太多”,除了市场空白的“红利”,本身一定有和观众更深层次的连接。 这种连接是什么?《再见爱人》凭何小众突围? 从“how to win”到“how to love” 细究三对嘉宾的矛盾点,大概都是爱而不得和自我实现受阻的难题。 郭柯宇&章贺,结婚十年,火速闪婚,却宣称没有爱情。节目初期他们否定彼此,也否定十年婚姻的意义。只是,当少年得意的影后婚后落寞居家,或许,在她忍不住抽泣的嘴角背后,应该有对婚后自我实现未遂的不甘和不满。 " 章贺虽在事业上有所进步,却总忍不住要在这段情感关系里画一个问号,当初选择的婚姻,真就如此不堪? 但节目里他们半开玩笑的真真假假,互相试探,不自觉的肢体接触,不会“没有爱情”这么简单。就看他们是否足够诚实面对自己的内心。 其他两对也有关于自我实现的焦虑和纠结。“跟他在一起之后,并没有越变越好”——06“超女”朱雅琼能从音乐导师巫启贤的肯定中找到和发现自我,但认识老王的19年,也是自我逐渐丧失的19年,婚姻里没有肯定和掌声,这趟《再见爱人》之旅,是她的找寻自我、独立行走之旅。 " 超模佟晨洁早熟早慧,独立清醒,是三位女嘉宾中自我认同感最盛的一位,但她也深陷是否生孩子的女性困境中,在丈夫和两位母亲的“高压”下,她还有犹豫。 主持人kk从长沙当地小有名气的主持人为爱奔赴上海,成为不知名小演员,事业变换跑道,常常靠喝酒和应酬抵御一些外力的高压,他希望有个孩子能在世界留下更多印记。 " 《再见爱人》最真实的地方,或许就是把人在感情问题前的挣扎反复、犹豫、拧巴纠结表现得淋漓尽致。但他们无一例外都在找寻自我,外在表现就是关于自尊的拉扯。 郭柯宇&章贺之所以能冷战十年,因为这两个人都绷着一股子莫名其妙的劲,仿佛但凡谁表现出多爱对方一点谁就输了,转折点在于认识到“其实付出情感是需要很大勇气的,我愿意在未来的日子里试一试”,最后“口是心非”的两人卸下心墙,也对彼此展露真心。 “大女人”佟晨洁愿意次次主动低头,节目观察嘉宾一语中的——“确实是,她太惯着他了”“但这就是爱呀”。纠缠19年,“被pua”的朱雅琼和王秋雨也愿意达成一致共识:放手吧——爱与分别并不相悖。 从“how to win”到“how to love”,爱实在是一道复杂难解的题,婚姻更是。而良性的亲密关系,是互相成全,彼此成长。 " 尤其在当下时代更追求自我个性的成全,有想法,有追求,有焦虑,都关乎自我。现实的流行论调是:不婚不育保平安。不同于上一代的父辈,结婚出于更好生存和发展的需求,在当下,每个人都有更多选择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两个人还愿意在一起,某方面来说需要更多包容,更多吸引,以及更大程度的爱。 正如结尾做最后选择时,郭柯宇没有看章贺是否下车,那都是来自她自己的决定。从心墙高筑到卸下心防,她把过去所有放到一边,勇敢面对自己——这18天倒不如说是一次自我探究之旅。 《再见爱人》的镜像呈现 事实上,婚姻并不包治百病,离婚也许是百病的后果。婚姻问题,某种程度来说也是个人的问题。只是通过婚姻这面镜子,照出了本身既往存在的问题种种。 节目中观察嘉宾也表示,郭柯宇和章贺前期在讨论过往十年的时候,从来没有肯定过对方,也没有肯定过自己,但婚姻本来就是两个人的事情,一方输了绝不可能另一方赢。但这次两人下车,都是一次双方的互相的肯定,未来怎么样,不知道,当下这一刻,看到了对方,肯定了对方,这是两个人双方特别需要支撑的力量。 " 章鱼cp的“亲亲抱抱举高高2.0版”引发无数热泪 当下,观众在国内各式各异的综艺夹击之下,已经罹患“冲突”疲劳,他们需要的不是矛盾和冲突本身,而是需要找到和发掘问题背后的本质和解决方法。 探究节目方法论,在“娱理”对节目主创的采访中显示,一天的行程结束后,《再见爱人》会让所有人填写一张卡片,问他们今天是否还想离婚。节目组也曾讨论过需不需要章贺、郭柯宇每天也填一张卡,表明“今天是否想和好”,制片人刘乐否了这个想法,她认为不可以这样去打扰章贺和郭柯宇的情绪,让他们产生参加节目是为了和好的心理暗示。 不以劝和为目的,正是节目以真实动人的能量。《再见爱人》用更加纪实性的方式讲述三对夫妻各自的婚姻故事,在旅行中展露婚姻出现问题的原因,或许还有一些当初两人相爱的原因,而观众透过演播室情感专家和观察嘉宾的观察分析,也能够真正感受到婚姻的责任与意义,进而思索反思自己的人生情感议题。 " " 从“开始”到“结束”,王秋雨和朱雅琼的告别 好的节目,往往有让观众投射在自己身上思考的能力。 把婚姻的伤口在镜头前撕开给人看,这不是节目的意图和初心。而观众看完节目,也不断变换视角反思自己的亲密关系,从节目里获得对婚姻生活的现实认知,而不仅仅从偶像剧里获取关于婚姻的想象,这就是《再见爱人》带给观众的治愈和力量。 总导演涂涵希望,观众看完节目后,能有“结婚的冲动和离婚的勇气”。 可以说,为观众持续输出观点,保持情感连接,随机捕捉生动细节和瞬间,《再见爱人》做到了真诚呈现。 " 而爱是一场不存在终点的练习赛,人生除了离合之外,也还有更多情感的可能。 今天的收官中,三对爱人都作出了直面内心的选择,大结局分了、和了又怎样?关系是流动的,人生还有好长的路要走。但也许,《再见爱人》教给我们最可靠的情感观是,爱是婚姻最结实的基础,而好的婚姻也是需要历经风雨的,只有跨过差异的鸿沟,才能到达幸福的彼岸。 愿我们都有为爱走下去的勇气,即便分别也能做到体面。
李维嘉,胡彦斌,郭采洁,孙怡,黄执..
已完结

精武飞鸿

主演:何润东,郭品超,王绘春,郝蕾,陈西贝,王庆祥,刘容嘉,徐麒雯,钱柏渝,秦焰,刘卫华,边缘,刘威,曾昂,童唯佳,张鹰,谢加起,程五,张炳琪,任希鸿,信鹏,杨树,许敬义
简介:南北两大宗师霍元甲和黄飞鸿继承人翟枫(何润东)、闫应元(郭品超)由于霍元甲之死,在种种阴差阳错的情况下踏入了一个惊天的大阴谋中,两人在错综复杂的情势推动下惊心动魂地接踵精武飞鸿结局精武飞鸿下部下载 精武飞鸿在线播放 精武飞鸿bt下载精武飞鸿剧照而来。为了找出真凶还自己清白,他们忍辱负重在逃...
何润东,郭品超,王绘春,郝蕾,陈西..
HD国语

拉尔复仇记

主演:颜丙燕 / 李修贤 / 黄子洋 / 陈铁 / 刘虹利
简介:女警小凤是缉毒队的队长,在一次行动中,抓获了一批正在进行交易的毒贩,但毒贩们十分警惕,把毒品藏到了隐蔽的地方,警方在现场没有找到任何犯罪证据。经过一夜的审讯,仍没有进展,由于证据不足,只好释放他们。    小凤十分气愤,求助于父亲帮忙。小凤的父亲陈峰是一名优秀的警队驯犬师,在这些警犬中有一只叫拉尔的警犬与众不同,拉尔曾经协助警方破获了很多案件,是警队的英雄人物,在破案中它聪明、机警、勇猛深受大家的喜爱。    小凤想请父亲帮忙让拉尔协助破案。拉尔果然名不虚传,到了犯罪现场拉尔很快的在一个隐蔽的地方嗅到了毒品的味道,成功的协助警方破获了此案,毒贩们也受到了应有的制裁,拉尔成为了缉毒队的大英雄。    亚洲第一毒枭季权,因多次大量走私毒品名震东南亚一带。警方多年来一直在对他进行调查,但他的行踪神秘,警方始终没有抓到他。最近季权手下在贩毒活动中,多次受到缉毒队的围剿,并在警队驯犬师陈峰和他的爱犬拉尔的协助下,破获了许多的大案。季权的损失惨重,几乎全军覆没。    为了报复警方,气愤的季权决定亲自出马,击毙了陈峰和拉尔。陈峰壮烈牺牲,拉尔在及时的抢救下保住了生命,但他的嗅觉失灵了,光荣退役。失去父亲的小凤悲痛万分,他后悔让父亲和拉尔介入到他的工作中,他决心一定要抓到季权为父亲报仇。小凤化悲痛为力量,更加努力的工作。    拉尔是条通人性的警犬,主人的死去使它非常难过。为了给主人报仇,拉尔跟踪到了这些贩毒人的住所,埋伏在那里,监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最后在拉尔的帮助下,警方成功的抓到了大毒枭季权。而拉尔在与敌人的勇敢搏斗中不幸牺牲。    本片导演王秋雨,曾在央视播出的大型历史古装电视剧《荆轲传奇》中担任编剧,还曾导演过青春偶像电视剧《星梦恋人》。    本片男主角李修贤,在华人影视界享有盛名,以警察形象深入人心。当年他与周润发联合出演的电影《喋血双雄》已经成为华语影视剧中的经典。李修贤首部内地电视剧《义盖云天》连创多项纪录,创下近两年来国产剧海外版权的最高卖价。周星驰在他导演的影片《霹雳先锋》出任男主角,成为周星驰“无厘头”风格的重要一环。    本片女主角颜丙燕,从北京歌舞团的舞蹈队跳槽涉足影视圈。她凭《红十字方队》中的肖红这一可爱和极富时代感的角色,荣获了十六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女配角奖。
颜丙燕 / 李修贤 / 黄子洋 /..
HD国语|粤语

这个警察不用枪

主演:樊少皇,成奎安,骆达华,袁洁仪,陈少鹏,盛湘鹏
简介:这个警察有点狠,制服罪犯不用枪而用嘴。他命令劫匪快点把抢来的绯闻吐出来,劫匪不情愿的拨了一个,可他嫌太少靓仔,无奈只能奉上啵啵大拳套,最后再附赠一个。警察这才由心一生,心满意足的放他离开。 原来这是2046年的未来世界,所有交易都是用吻来支付。美女兴高采烈买个鸡蛋饼,只需支付3个吻,滋滋滋交易完成。停车费一个吻,觉得流浪歌手唱的好,拨一下完成打赏。就连在餐厅吃饭和朋友aa时,也只需各自在服务员脸上拨一下即可。 " 遇到大方舍得给小费的主,一个舌吻肯定是跑不掉的。最开心的还要属员工发薪日,工资以稳来结算。老板只需在月底给每个员工拨上一嘴即可完事。遇到业绩特别好的员工,大方地多给他拨上一嘴就行。而且在这个世界,人人都可以住上千万豪宅。面对这套十几个小目标的别墅,年轻夫妇也可以轻松拿下,只是有点费老婆的嘴。 " 但是想想以后的幸福生活,丈夫还是欣慰的笑了。即使在这么欢乐的世界,仍然有不法分子想走捷径。购物时这个靓女多布了老板一下。正当老板准备退还一个飞吻时,一个黑帽劫匪跳了出来,一把抢走飞吻迅速离开。可没走两步,就被执勤的佛伯勒一拳打倒在地,于是就出现了开头的名场面。 如果你也来到了用吻支付的世界,你会第一时间用它去买什么?
樊少皇,成奎安,骆达华,袁洁仪,陈..
高清

这个警察不用枪

主演:樊少皇,成奎安,骆达华,袁洁仪
简介:据《纽约邮报》15日报道,纽约警方表示,该市皇后区一名7岁男孩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背着一支上膛的手枪去上学。当时是周六,他前往学校参加一个活动,结果打开书包发现有一把枪,随后向老师报告。 "男孩的学校 图源:美媒 警察称,这是一支装有9发9毫米子弹的格洛克19式手枪,学校安全人员迅速将枪没收,并通知纽约警方。警察前往这名男孩的家里,搜出另外3支已登记的枪支。 "男孩的学校 图源:美媒 男孩36岁的父亲雷纳·阿纳姆称,他前一天去了射击场,回来后把枪放在了“错误”的背包里。法庭记录显示,他曾被控有伤害儿童的行为。未能安全存放枪支,法庭将其视作一起“家庭暴力案件”。警方已对阿纳姆发出临时限制令,他在交保释金后被释放。 "资料图 图源:美媒 另据福克斯新闻网此前报道,去年12月,美国圣路易斯市一所小学的一名二年级学生将一支上膛的手枪带到学校操场。当局表示,这名学生在父母床下一个锁着的盒子里发现了这把枪,并计划带到学校炫耀。学校随后通知警方,该事件已报告给家庭服务部。 (编辑:zlq)
樊少皇,成奎安,骆达华,袁洁仪
2021-10-22期

再见爱人 沉浸版

主演:李维嘉,胡彦斌,郭采洁,孙怡,黄执中,千喆,沈奕斐,章贺,郭柯宇,魏巍,佟晨洁,王秋雨,朱雅琼
简介:" 《再见爱人》豆瓣评分页面。 在钱钟书的《围城》中,人物赵辛楣曾发表过一番针对婚姻与旅行的“宏论”:在他看来,结婚以后的蜜月旅行完全是次序颠倒,“应该先旅行一个月,一个月的车马劳顿,风尘仆仆以后,双方还没有彼此看破,彼此厌恶,没有翻脸吵嘴”,方有望实现一桩靠谱的婚约。倘若婚前旅行有此重要意义,那么,当一段婚姻走向解体,昔日的伴侣即将分道扬镳,一次共同的旅行又将意味着什么?如果婚前旅行堪称婚约的试金石,一场“失婚”过后的旅行又能否成为婚姻关系的显影剂,为曾经的爱人们找到渐行渐远、终至歧途的症结?近期由芒果tv推出的婚姻纪实观察真人秀《再见爱人》便尝试呈现出这样一场别样的旅程。 作为婚姻观察类综艺,《再见爱人》自播出以来引发了居高不下的关注度与话题性:每期节目所涉及的现象与议题屡屡登上微博热搜榜,情感、心理、娱乐等各类公众号也纷纷以嘉宾们的表现为案例做出跟进式推送。而在豆瓣等平台,这档“离婚综艺”的评分也普遍高出了近期以甜蜜爱情、幸福婚姻及和谐亲子关系为主要展现内容的真人秀综艺。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如文化研究学者们所指认的那样,流行文化的生存要义在于对公众需求、期待视野的积极迎合与主动创造,从而其本身也有可能成为透视时代精神文化特质与症候的窗口。在这个意义上,《再见爱人》的题材选择、呈现手法及其热播现象本身或许便从某一侧面较为深致地传递着时下都市中青年群体对亲密关系的诸种想象与困惑、多样的渴望,以及重重的忧虑。 “亲密关系”的理解与呈现 作为社会性动物,人无法脱离社会关系网络单独存在,而构成这些网络的种种人际关系常具备流动性特征。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层面的变迁无不影响着各类人际关系模式的存在状态及变化轨迹,更左右着具体时空情境中个体和群体面对、处理这些关系时的心理、方法与姿态。具体到婚姻场域,“亲密关系”的形成演变愈发成为决定现代婚姻形态走向的核心要素。 在心理学家罗兰·米勒看来,亲密关系因具备了解(knowledge)、关心(care)、相互依赖性(interdependence)、相互一致性(mutuality)、信任(trust)以及承诺(commitment)六种成分而区别于一般的人际关系。它往往发生在朋友与爱人之间。相比之下,后者的关系或许更具持久性,也由于婚姻的缔结带有了某种契约意味。米勒认为在现代社会,正是亲密关系为个体提供着“有意义且持久的社会支持网络”。与此同时,同所有其他人际关系模式一样,不断变化发展的文化是规范亲密关系的社会标准。 观察亲密关系在时空及文化氛围中的改变亦是《再见爱人》在较为宏阔的视野中寻求的立足点。第一期开篇,节目即以剪裁新闻报道及采访的形式呈现出中国社会近年结婚率、离婚率的变化趋势,以及“离婚冷静期”等新政策的实施为人们婚恋观带来的影响。比起婚姻外在形式的转变,更值得仔细捕捉的或许是人们在这一过程中诸种复杂暧昧的心态,以及不断产生的疑惑。比如,我们对“另一半”的爱慕与渴望是否仅仅是用以掩盖自恋的假象?婚姻关系的建立对于爱情究竟构成了促进还是消耗?所谓“永恒”的承诺是否越来越虚妄?我们能否通过一段良好亲密关系的建立变成“更好的自己”?反之,在关系中经受的压力与挫败,又是否会对个体的自信心与安全感构成摧毁性打击? " 《再见爱人》剧照。 《再见爱人》聚焦于三组已然分离或有此意愿的夫妻。第一组夫妇章贺郭柯宇,有过十年婚姻生活并育有一子,离婚后友好相处,再见面时的种种交流亦时时流露出几分温情默契,而他们却声称这段婚姻“没有爱情”,两人都从未进入过对方的世界。第二组夫妇魏巍(kk)佟晨洁,彼此都坚信爱意尚存,甚至屡屡在“离婚节目”中高调示爱,却因为“喝酒”与“生孩子”产生的分歧争端萌生分离的念头。第三组夫妇王秋雨朱雅琼,相识十九年分分合合,有着颇具传奇浪漫色彩的经历,然而也几乎贡献了节目中最令人“窒息”的几次争吵,虽已处于“冷静期”,双方的情感状态却似乎并不冷静。 可以看出,三组夫妇都是带着上述种种困惑走到了婚姻的歧途。而在这段十五天的集体旅行中,他们的关系几经变化,时而矛盾丛生,时而温馨愉悦。冲突刚刚有所缓和的夫妇或许在下一场景就再度进入“战时状态”,早已宣布爱情枯竭的前任夫妻又忽而在某些瞬间体验到“再次来电”的感觉。如此跌宕起伏、充满“悬念”与“反转”的情节无疑引发了观众们持续追踪的兴味。 " 《再见爱人》剧照。从左至右分别为:魏巍(kk)佟晨洁、章贺郭柯宇、朱雅琼王秋雨夫妇。 而这类综艺节目要获得较高的收视率,最终需要的或许是相反相成的两要素:制造“真实”的感觉与“乌托邦”式的滤镜。 简而言之,比起频繁“撒糖”的甜宠恋爱类综艺与影视剧,以及“狗血”情节迭出的家庭伦理剧及婚姻调解类节目,《再见爱人》将目光投向了日常生活中似乎更为常见的冲突、妥协与分异。这类矛盾的暴露,以及存在问题的婚姻状态本身或许更带给多数人以真实感,也能够引发更为广泛的共鸣。比如在节目中,王秋雨夫妇开车时围绕认路、导航、手机、东西放回原处、“坐车的人到底要不要说话”等问题所爆发的争吵便被许多观众直呼真实,感叹“这不就是我们家的日常吗”。而魏巍夫妇在宾馆内相对无言,各自玩手机的场景仿佛也是许多家庭日常状态的现实写照。 有时,并非突如其来的打击,而是日复一日的不满、淡漠、失望与无力的积累,如流尘一般逐渐遮盖了缔结婚姻的高光时刻那个华丽唯美的印象与倾心交付的渴望,也消耗着亲密关系中的信任、理解与热情。部分观众在观看节目后宣布加入“恐婚”一族,却也有不少人声称看到这样的婚姻状态反而对进入婚姻多了一份释然之心,仿佛已经为不可避免的“不美好”打上了预防针。当然,仅凭一档节目无法决定每一个个体对婚姻的“接受”或“拒绝”,那样一份释然与勇气,大约是源于对“人类悲欢并不相通”这一“相通性”的自嘲式体认,或是对那句代代相传的老话——“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的再度确证。 然而,比起现实世界中烦俗琐碎的家长里短、更为残酷的痛感与“真相”、不幸福的婚姻给当事人带去的种种伤害耗损,“旅行”这一情境设置及游艺环节却为破碎的婚姻加上了审美的浪漫滤镜。在相对脱离了日常琐事的“真空”环境内,在摄像机所呈现的明秀山水间,“一地鸡毛”的感觉几乎从镜头里消失,渐行渐远的爱人们也似乎都收获了属于他们的“唯美时刻”。无论是“我爱你”还是“谢谢你”,又或是从来“不懂浪漫”的人在峭壁上采下来送给爱人的几朵花草,都被镜头特意捕捉、放大,塑造为一个个充满着情感与审美浓度的瞬间。有了“真实感”作底色,些许唯美的成分才更易被观众们接受与珍视,而凭借滤镜的美化,亲密关系乃至日常生活中种种不和谐不愉快的因素也能以相对柔和的形式穿插呈现。 在嘉宾团的旅行之外,室内“观察团”的设置也为观众们提供着各种观视他人以及自我情感生活的渠道。在由已婚未婚的主持人、演员、辩手与学者等角色所组成的观察团中,感性的宣泄、理性的分析、“吃瓜”的心态与指向自身的思索都在一定程度上分享并代表着屏幕之外观众们的感觉与心理,并在“沉浸”体验的同时,提供了某种间离性的观看角度。通过这些视角,我们看到了诸多情感的起伏变化、亲密关系为个体带来的愉悦与痛苦,以及有关“爱”的种种“悖论”与“多重奏”。 " 《再见爱人》中设置的观察室成员。 我们为何关注“告别”? “没有爱情怎么了,有爱情又能怎样。有爱情,就能好好地道别吗?”在夜晚谈心的环节,郭柯宇的这番质问令许多观众倍感唏嘘。若干年前,一部《来自星星的你》让大家记住了“告别要趁早”。而正如篇名所示,《再见爱人》同样以“告别”为核心主题。某种程度上,这场旅行便是一次或许还不算太晚的“告别之旅”。而“告别”的关键词也触及着许多观众内心深处的困惑与忧伤——所谓“有别必怨,有怨必盈”(江淹《别赋》)。在如此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下,在聚散离合愈发变成寻常事的时空中,在焦虑感、犹疑感乃至冷淡感都仿佛与日剧增的各类人际关系模式里,我们究竟还能否“好好地告别”?更进一步需要追问的是,我们究竟要与什么告别?是曾经的爱人,还是自己倾心付出、用心经营却终将成为过去时的一段情感与岁月,抑或是某些不愿面对、难以理清的心结? 《再见爱人》所给出的答案是,这些或许都包含在“告别”的要义中。在这场本身题为“再见”的行旅过程里,节目还特意设置了一系列有着告别意味的环节。有时,“告别”似乎以“开始”的面貌出现,比如朱雅琼的婚礼。穿着婚纱的她选择拿着计时器与爱人拥抱,当约定的时间已到,她不无怅然地宣布“这次由我来推开你”——这样的告别所照映的不只是那个没有仪式的开始,更是婚姻生活中曾经的忽视与伤痕。有时,特殊的告别场合能引发久已陌生的“情动时刻”。当恐高的章贺在天台上对着前妻喊出“之前的十年感谢你,未来的日子一定要过成你喜欢的样子”时,内心丰富细腻而以节制情感为信条的郭柯宇流露出难以抑制的惊讶与感动。又有时,告别意味着双方“最后一次”合作完成同一项任务。在歌舞晚会的环节,三组夫妇分别合作表演了节目,也制造了旅行中为数不多的“宾客尽欢”的场景。这里不仅有行动的配合,更有精神的默契。而这些或许正是在“告别”之前的生活中有所缺失的部分。 " 《再见爱人》剧照。 在这些仪式性的告别展演中,三组嘉宾也为观众呈现出告别之际的种种复杂心态。有歉意,有感激,也有微小的“报复”与着意的弥补,有遗憾中的圆满,或许还有欲说还休的不舍与对彼此未来的祝愿和期待。种种行为及其背后的心理与情感逻辑也可能引发层次复杂的共鸣。我们往往以邂逅相遇为标志看待人生的种种节点,但其实,相逢与别离乃是一体之两面,从另一个角度观之,也正是一次次离别构成了生命的底色。如将《红楼梦》中宝玉“性情只愿常聚,生怕一时散了添悲”视为一种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人生态度,则黛玉“天性喜散不喜聚”,以致并不赏花却去葬花,也未尝不是在参悟了别离的常态后生成的一种略带感伤姿态的“告别美学”。 在一定的仪式与情境下,告别或许可以产生别样的美感,但值得再度深思的是,告别之后又能怎样。有些遗憾也许可以弥补,有些伤痛或许被时间治愈,有些心结也许在一个“好好告别”的过程里得到些许纾解,又或许还将纠缠延续。然而,在与世界的最后一次告别来临之前,生活都将继续。 在《题记》中,鲁迅提到将自己的杂文整理成集的做法亦可视为对自己之“过去”的致意——所谓“造成一座小小的新坟,一面是埋葬,一面也是留恋”,也正是一种告别的方式。而“告别”不仅意味着清理、回顾与纪念,更意味着直面、决断与成长。前者指向过去,尚可用种种形式加以呈现,后者则牵引出未来的向度,它们或许更加难以被赋形,却往往是离别所带给我们的更为深切的影响。这注定是一个漫长而充满纠结、迷茫与痛感的过程,也已然超出了任何综艺节目的记录范围,却终归要延伸进每个人的人生。在这个意义上,或许一个“好好的告别”,的确可以成为一服生长的催化剂,一个终点里的起点。 “价值”的认知与错位, “关系”的审视与重建 在一次围绕家务劳动展开的闲谈中,魏巍认为自己将做饭的机会让给妻子是给了妻子表达爱意的机会,也给了她价值感。这一观点让包括倪萍与大部分观察员在内的旁观者大呼诧异,多数观众的反应也与嘉宾们如出一辙。姑且不论魏巍的观念及态度,他的这番言论实则引出了节目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即人们怎样在婚姻与亲密关系中寻求价值感。与“价值”的找寻、失落、冲突、调和相关的各类话题也成为了这档节目的热议点乃至引发争议的对象。 在王秋雨朱雅琼的婚姻中,王秋雨习惯以批评式教育对伴侣进行价值观灌输,他认为自己的初衷是多告诉年轻的妻子一些“真相”,以指导她做得更好,其后果却是不断打压着妻子刚刚建立起的信心,甚至让她怀疑自身的一切价值。在决定分离后,朱雅琼以近乎决绝的姿态追求着“自我价值”的再确认,也在途中遭遇着各种情绪的波折。再如章贺质问前妻为何在婚姻中对自己缺乏肯定,郭柯宇则反问人为什么一定要在别人的肯定中寻求自我价值。当提及婚育给曾经灿烂的演艺生涯带来滑坡的经历时,郭柯宇也难以掩饰自己的辛酸惆怅,也许这并不是“后悔”,只是在多重价值追求遭遇冲突时对被舍弃一方的伤感与无奈。另一面,在夫妇们彼此的问题空间之外,忽然驾临的长辈们“催婚催生”的“套路”乃至“劝和不劝离”的姿态也为一段段亲密关系引入了更为复杂缠绕的价值维度。可以看出在处理价值分歧层面,《再见爱人》力图秉持客观而全面的视野。在情节进行过程中,甚至在大大小小的矛盾冲突爆发之时,似乎没有一种价值观念被直接全部冠以“不可理喻”的定论。相反,嘉宾与观察员们试图从各个角度呈现每种价值观念的生成存在缘由及其在碰撞中的演变。 在这里,人们对婚姻以及其他方面人生价值认知的同步与错位或可归因为性别视角的分歧、代际观念的差异,以及个体成长经历所形成的种种积习,不同层面的需求度、脆弱点,乃至不同程度的偏见或盲区。而这些价值的碰撞与融合,也成为左右婚姻及亲密关系走向的重要元素。 " 《孤独传》,作者: [英]费伊·邦德·艾伯蒂,译者: 张畅,版本: 译林出版社 2021年5月 现代人对价值的多元化理解亦可从观众们多样的立场与评价中见出一二。“表示三观真的不一样”、“要找一个灵魂伴侣好难”,类似的评论充斥着微博、豆瓣等各大舆论空间。其实,价值的获得、错位与失落并不仅仅涉及“三观”的异同,更要落实为在具体的关系模式进展及多种行为实践中的沟通、摩擦与调适。从认知、理解再到行动,每个环节都不可缺失。可惜的是,就这档节目所呈现的内容及其观视效果来看,在价值追求的各个领域,人们往往容易走向的是拒绝理解或无法做出改变的自我封闭的牢笼。 在近乎每一次愈演愈烈的争吵中,我们仿佛都能看到这样两个(或多个)个体:各执己见而又无法清晰表达,表达而又不被理解,从争执走向失语,从“听我的没错”的强迫转为“说了你也不懂”的放弃,终止于不计后果的情绪宣泄,或是陷入了“唯我独尊”而“无人理解”的个人主义的极境与绝境。 在这个意义上,对“灵魂伴侣”的寻求,是否也有可能成为一种揽镜自照式的自我确认与自我感动呢?如费伊·邦德·艾伯蒂在《孤独传:一种现代情感的历史》中所反思的那样:“假如仅有一个‘另一半’让你去寻找,那么浪漫之爱无非就是一种个人主义经验而已”。或许,我们在亲密关系中所要寻找的,并非“自己的另一半”,而是另一个独立的个体,彼此具备着分歧、隔膜,以及走近与理解的可能。正像阿兰·巴迪欧在《爱的多重奏》中所畅想的那样,真正的爱意味着尝试进入“他者的存在”,超越自身、超越自恋,意味着“从某一刻开始,从差异的观点来体验生活、体验世界”。 " 《爱的多重奏》,作者: [法国] 阿兰·巴迪欧;译者: 邓刚;版本: 六点图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9月 而从另一角度看,观众们的“代入感”与“沉浸式体验”亦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这档节目的初衷。《再见爱人》以“探索与治愈”为关键词,也是针对参与嘉宾、现场观察员与所有观众进行的一次自我“情感教育”。总体而言,它提供了一个“以人为鉴”、通过观察他人婚姻状态与问题进行自我观照的途径。所谓“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也许,“幸福”与“不幸”都有千百种样貌。而在笼罩着“离婚阴影”的节目里,与其说种种“不幸福”的家庭与婚姻形态对观众们的现实生活构成了“警钟”与“贴士”,不如说它们的呈现恰恰使得我们日常无暇思索的情感经历乃至种种难以言说的情绪具备了一个整理、玩味与释放的契机。我们从他人的经验中辨识出自己,也就仿佛获得了些许抚慰与理解。 与节目组的设计构成契合的是,观众们也往往带着“玻璃渣里找糖吃”的心态观看嘉宾们的情感历程。所谓“玻璃渣”,乃是日常生活琐事与烦恼中逐渐积累起来的诸般倦怠、委屈与怨念。这些玻璃的“划痕”或许并不都是那么沉重,却也仍可能是真实而持久的存在,逐步蛀蚀着亲密关系赖以形成的情感基石。但是,残酷与伤痕毕竟也只是生活之一面,并且是多数人倾向回避的面向。所以,哪怕在那些不那么“美好”的关系中,我们也总是极力挖掘、寻觅甚至创造着那些“甜味”的瞬间。它不仅仅生成于浪漫的仪式与艺术化的定格,更有可能隐匿在平常生活的细节肌理之中。观众们也通过他们日常起居中的摩擦、冲突、沟通与和好,不断捕捉着这些“再见”的爱人们在相处过程中流露出的对彼此的熟悉、宽容、体贴、温柔与默契。这一点“糖分”,大约也可以满足人们对亲密关系的些许想象和期待。 在情感满足之外,这类节目还指向着当代人对情感或亲密关系的重新思考与定位,以及对高质量人际关系的不懈追求。在这个过程里,疑惑也许终将多于答案。我们或许永远不能肯定,感情自有其逻辑道理可循,还是需要把一切托付给缘分与命运。而时下更为具体的困惑也许还包括:“长久”是否仍是亲密关系特别是婚姻的最高追求?如果是,该如何坚守“不分离”的承诺、维持一段绵长的关系与情感?这其间出现的裂痕又该怎样看待?如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长久”将可能不再作为衡量婚姻成功美好与否的唯一甚至主要标准,我们又该追求什么?对于爱人、亲人或朋友的“陪伴”究竟应该具备怎样的理想形式?什么才是真正有效而并非止步于自我感动的情感付出? 在诸多疑惑与遗憾之外,我们所看到的更是现代人对能够提供“理解”、“支持”、“温暖”与“关怀”等正向能量的情感状态、以及能够让这些情感生根生长的各种人际关系模式的努力探寻与建构。或许,唯有这些情感与关系的存在能够帮助我们摆脱对“孤独”的恐惧,将一个个“我”编织进以“我们”为称谓的共同体当中。 宇宙间的个体或可离散,而流动的爱意则永不止息。它需要我们用整个生命去学习、实践,赋予它每一段具体的形式。在这里,我们或许可以持续叩问,“再见,爱人”能否通向“再见(建)爱人”呢? 本文参考资料: [美]罗兰·米勒《亲密关系》(第六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 [英]费伊·邦德·艾伯蒂《孤独传:一种现代情感的历史》,译林出版社,2021 [法]阿兰·巴迪欧《爱的多重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 | 孙慈姗 编辑 | 走走 校对 | 杨许丽
李维嘉,胡彦斌,郭采洁,孙怡,黄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