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1SE张颜齐

最新好看的“R1SE张颜齐”的搜索结果推荐

更新至20210521期

我们,破晓之前

主演:R1SE周震南,R1SE翟潇闻,R1SE焉栩嘉,R1SE张颜齐,R1SE何洛洛,R1SE姚琛,R1SE夏之光,R1SE任豪,R1SE赵磊,R1SE刘也,R1SE赵让,彭楚粤,张远,李鑫一,李昀锐,王志文,吴天任,肖凯
简介:作者|毛丽娜 编辑|李春晖 “大家好,我们是r-1-s-e,r1se。”还是熟悉的开场白,只是这一次带着些许伤感。成团两年,甘苦自知, 两年前,11个少年在《创造营2019》脱颖而出,组成这支名为“r1se”的队伍。两年后成团期将满,毕业曲《goodbye my old friends》发布,11个少年全体黑西装亮相。r1se统一更换头像,全员挥手注视前方。前方有什么,没人知道。 " 回首r1se成团这两年,不仅是属于11个男孩以及粉丝的一场限时冲刺赛,也是内娱男团高速发展的两年。内娱男团能不能在不师日韩、不仿欧美的情况下,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r1se交出了自己的高考答卷。 736天,做到掷地有声了吗 2019年6月8日,r1se出道,开始了为期两年的活动。彼时的内娱男团尚在起步阶段,应该如何运营一支限定男团、个人solo与团体活动应该如何取舍侧重,没人能给出标准答案,一切只能在摸索中前进。 犹记r1se成团伊始,才走出星光岛的11名男孩面对粉丝和媒体的包围尚有些青涩。也正是这11个还带着羞涩的男孩,以ep《就要掷地有声的炸裂》,毫不掩饰地宣告了对未来的企图心与态度。 " 不想做昙花一现的话题性组合,希望外界听到r1se的声音,用掷地有声的作品给予听众炸裂的感觉。在成团见面会上,当媒体提问为什么会用这么长的标题作首张ep名时,r1se成员如是解释。 彼时的他们,对一路见证着他们走向成团宝座的观众而言是熟悉的。但对于整个音乐市场来说,则是陌生的。“他们真的能够做到‘炸裂’二字吗?”成团见面会现场,祝福之余还有怀疑与审视。而在余下的两年时间里,r1se确实用行动打破了“成团即巅峰、出道即解散”的魔咒。 “限定团的热歌大概只有主题曲那一首吧。”这是不少路人对于限定团作品传唱情况的真实反馈。r1se的热歌却绝不止主题曲《喊出我的名字》。 " 虽然成团期内遭遇疫情,但在为期两年的限定期内,r1se的成绩却的确担得起“亮眼”两个字。在音乐方面,r1se两年内共发行4张ep,总计发布53首音乐作品。 作为限定团体,r1se的音乐作品不仅做到了量多,而且质优。从qq音乐刚出炉的选秀团体10w+收藏排行榜来看,前十位热歌中r1se占据7席。《you》《荣耀的战场》《谁都别吝啬》等多首歌曲入榜,最高排名仅次于火箭少女101,是名至实归的男团第一。 从销售数据来看,首张ep《就要掷地有声的炸裂》,在多平台累计销量超307.39万,并引来隔壁霓虹国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及关注。这张ep至今仍旧保持着内娱男团数字专辑销量top1的记录;第三张团专《曜为名》,则拿下2020年华语乐坛史上数字专辑销量最高的艺人团体记录。 " 不止音乐,在两年的活动期,r1se成员们在创作、舞台、演出、综艺、剧集等多方面发展,都留下了可圈可点的实绩。 如在主打不同代际、风格的音乐团体battle的竞演类节目《炙热的我们》中,r1se以新生代音乐人的视角,对经典金曲、友团热歌、童年儿歌等不同风格歌曲,进行解构、重组及再演绎,带来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舞台表演。其中《黑猫警长》《you》《中国话》等舞台,至今仍时不时被作为“舞台范本”。 " 当年出道时,被粉丝调侃为“壶人”的r1se们,那时的关注度更多局限于特定圈层。两年来,他们是如何做到走出圈层、跃居top男团的?这个问题,更值得关注与探究。 始于热梗,陷于现场 “壮士出行,岂能无酒,我们以水代酒。”两年前成团夜导师胡彦斌为选手们打气的话,竟成为“壶”的起源。r1se为何诨号“壶人”,一度成为知乎、豆瓣、微博等平台的热门问题。不少人因为“壶人”这个梗而去关注r1se,继而真香入了坑。 必须承认,音乐的载体与形式正在发生剧变。于路人而言,认识一个团的途径往往不是一首歌,某些时候某个独具魔性的梗,也在无形之中为团体打开声量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功效。不得不承认,最初r1se在路人中认知度的提高,与不少在网络上流传的全员憨憨片段、壶妹不遗余力但又不招人烦的欢快安利有关。 " 但玩梗只能吸引到一时关注,真香现场才能抓住原本只是来看热闹的路人。曾经内娱长期处于被动接受韩团、日团单向输入的状态,大众在赞赏韩团实力的同时,也期许着内娱偶像团体的崛起。“我坚信,我们一定会开创新的男团标准。”成团之夜上,周震南对着镜头如是说。 新的男团标准,除了过硬的音乐作品外,当然也离不开出色的舞台表现。 " r1se的舞台是一大吸粉利器。“ r1se不是人均铁憨憨喜剧人吗?怎么在台上完全变了个模样?”在《炙热的我们》以及r1se出演的团综中,类似评论不少。高完成度的舞台、不输韩团的唱跳能力,使得真香现场频现,吸引路人入坑。 在r1se告别限定演唱会现场上,一开场连续奉上三首又唱又跳的舞曲却气息不乱,让人再次看到了r1se的实力。11个人整齐划一的刀群舞以及流畅的走位,则再度成为热议焦点:“r1se的舞台永远是十二的底气”。 " 开创新标准的同时,少年们并没有忘记在成团见面会上所说过的话——“希望为乐坛带来不一样的东西”。即便抛开销售数据,r1se作品对音乐的思考、对融合的探索也不容忽视。 r1se出道后的三张音乐作品,又被称为“炸裂三部曲”。三张作品概念从“出发”“征程”到“爆发”不断升级,而成员的参与度也不仅局限于演绎歌曲,而是从词曲创作、概念包装、舞蹈编排等一路深度参与。 在hip-hop中加入京剧元素的《角儿无大小》、编曲融合了埙、笛子、编钟、古筝、琵琶等中国传统乐器的《zoom》、以侗族文化及音乐为创作蓝本的《声声不息》……r1se在两年时间里,一直致力于用流行的方式去演绎传统之美。 除了实力以外,团魂亦是r1se对粉丝的致命吸引力,也是其在内娱团中几乎独树一帜的地方。相较于通常团体,r1se的现场应援颇为异类:没有五花八门的个人应援色及灯牌,只有属于11个少年与“十二”共同创造的那片破晓海。 " “没有人比r1se更爱r1se。”因为对团体的爱,所以r1se从出道开始, 就一直在以自己的力量引导并守护着团魂。 r1se首次演唱会的中控灯牌想法是所有团员一起提出来的。因为成员们的正向引导,从成团之夜至今,成员及粉丝之间已经达成了共识——“r1se这个团真正的c位永远是团体”。破晓海也好、成员与粉丝之间的依次报数也罢,这些特有的仪式感,加强了“团”的概念,也孕育出这支粉丝与爱豆并肩作战、一起成长的队伍。 限定团亦是长跑,耐力强者胜 从2018年选秀元年至今,经历了多档节目轮番洗礼的观众逐渐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内娱男团并不缺优质人才,对自身特色的挖掘不足才是最大绊脚石。 提及日团,我们会立刻想到花美男、杰尼斯少年等关键词。而说到韩国男团,唱跳能力、刀群舞等名词便会浮现于脑海中。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说到内娱男团,很难让人联想到相对应的词汇。 有人将这一现象概括为:“面目模糊的内娱男团”。换言之,在确保扎实业务能力的基础上,以中国文化视角挖出真正特色、做出团体的辨识度,是当下男团急需思考的问题。如果说“讲好中国故事”是中国影视的任务,那么中国男团当然也需要。 " r1se成团的两年也是中国男团高速发展的两年。如今市场在变迁、大众诉求在变化,大众对“团”的要求也在变化,r1se从出道后一直保持top位置,与团队的“耐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耐力”,一方面指实力耐得住检验。在寻求与探索音乐作品的更多可能性的同时,不因行业内昙花一现的病毒性传播而改变自身步调,以真诚的作品及高完成度的舞台说话,才能满足并留住粉丝。 另一方面指团魂耐得住考验。成员不因个人曝光的多寡而产生嫌隙,珍惜“r1se”这个整体,粉丝才能更加团结,为整个团队的良性发展而努力。 " 正是因为这股“耐力”,r1se在音乐作品方面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他们将流行文化与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属于r1se的“中国味道”。 同时r1se也没有忘记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去唤醒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好奇心。在团综《十一少年的秋天》中,镜头并没有局限于成员之间的日常相处、嬉笑打闹,而是以“破壁”的方式,将r1se代表的青年流行文化与京剧、侗族大歌、围棋等传统文化连接在一起。在“安利”传统文化的同时,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也形成了r1se独特的辨识度。 一个优秀的团体,不是只依靠成员与粉丝的努力就能获得成功的,对团队的运营是成功的关键一环。r1se的“耐力”不仅体现在团队本身,也体现在了运营模式之上。 " 都说内娱缺乏舞台,但r1se成团两年留下的经典舞台其实并不少,这也与成熟的运营理念分不开。没有打歌舞台,可以通过致敬经典、客串助力等方式来创造舞台。除了大众熟悉的刀群舞以外,编舞团队也在尝试许多属于r1se、属于内娱男团的全新舞蹈。 去年星光大赏,周震南正式回归,编舞团队设计了这样一个场景:周震南躺在成员背上,仿佛在酣睡,其他成员通过舞蹈动作来唤醒他。这种编舞设计,与强调整齐划一、炸裂舞台的韩舞不同,寓情于舞、以舞叙事,更像是传统舞蹈的意蕴,也更有中国味道。 " 限定团粉丝天然缺乏团魂,就有大小团综、纪录片、见面会等不同形式来强调并塑造团魂。团魂不是喊口号,而是成员之间相处模式的真实反馈。不难发现,在团综中制作团队没有刻意通过画外音、花字等方式强调团魂,而是真实记录着11个男孩,一起旅行、一起做饭、甚至是吵吵闹闹的瞬间。 在毕业团综《我们,破晓之前》,周震南也提到有时候会遇到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但因为是和兄弟一起,所以自己愿意去做。“无需过多修饰,这就是兄弟之间相处的模样”。而当少年们在山上、在海边不约而同勾勒出闪电形状的时候,r1se就已经成为他们刻在心底的名字。 " " 可以说,r1se是目前内娱限定团中,合体时间最长、成员发展最全面、释出物料最多的一个团体。三个“最”的背后,有成员自身努力之功、有星粉之间团魂凝聚之劳,也有成熟运营模式的保驾护航。r1se的故事即将迎来大结局,但他们的摸索和成绩为内娱男团的运营建立了新的标准和模版。 对于少年人,六月是一个离别的季节。凤凰花开,各奔西东。“我能养活自己吗”“我们还会在一起吗”“该去追求轰轰烈烈还是岁月静好”,或许所有毕业生心头的问题,也萦绕在即将奔入人海的r1se心中。江湖再见,请别忘了那个夏天的少年。 "
R1SE周震南,R1SE翟潇闻,R..
更新至2021-01-29期

五哈和他们的朋友

主演:黄渤,王勉,邓超,陈赫,鹿晗,王晨艺,R1SE张颜齐,田雨,陶虹,张歆艺,陈铭,邓紫棋,张雨剑,若风,杨凯程,小爱,禹景曦,梁超,R1SE周震南,周震南,雷佳音,虞书欣,董子
简介:8月24日,重庆日报制作的短视频《我就休息这一下 马上就好了》在重庆日报抖音号上收获844.6万+阅读量、3.4万条评论,视频号上收获528.5万+阅读量、上万条评论,微博号上收获142万+阅读量、500多条评论。 视频主角是参与重庆北碚山火救援的越野摩托车志愿者。这些“90后”驰骋在陡峭山路上,个个都已筋疲力尽、浑身泥土,但他们却倔强地说:“我就休息这一下,马上就好了。” 连日来,一幕幕志愿者参与山火扑救的动人画面触动了无数人的泪点,网民纷纷为志愿者点赞,为这座城市的坚韧顽强和不屈不挠点赞。 是志愿者,也是扑火英雄 8月以来,极端高温天气下,重庆已发生森林火灾18起,山火肆虐,险象环生。 迎战!迎战! 各方志愿力量迅速行动起来。 “灭山火,我请战!”8月22日上午9点,36岁的大渡口区新山村街道综合执法大队队员、退役军人涂亮跟随大渡口区志愿队伍驰援巴南界石。 “我们的任务是从山腰向山顶砍出一条隔离带,和后山开辟的隔离带汇合,阻止火势蔓延。”尽管有汶川大地震、贵州森林火灾等救灾经验,现场情况仍让志愿者们感到困难重重。 “山上杂草丛生,完全没有路,身后是四五百米的悬崖峭壁,我们只能一步一步用脚和工具开辟出道路。”涂亮说,此外,山上的植物一米多高,牢固且带刺,到达山上大家的腿上、手上、肚子上都有被割破的伤口。 从22日上午9点到24日下午5点,涂亮只睡了两次,每次两三个小时。他说:“非常累,但是睡不深沉,救火必须争分夺秒,一刻都耽搁不得。” 因为要和“火魔”抢时间,高温加上大量体力消耗,涂亮和志愿者们大都中暑了两三次。中暑之后头晕、反胃,待在安全地带休息好之后他们又立马再进去灭火。“轻伤不下火线,我们没有一个人退缩。” 也是在巴南界石山火救援现场,8月22日晚,合川区蓝天救援队队员杨航不慎在设置隔离带、保证供电的应急抢救任务中,被负荷过重弹出的电锯链条割伤了右手手腕,顿时血流如注。经过现场医疗队员紧急止血包扎后,杨航被送往医院接受手术。 “你们的报道不会被我爸妈看到吧?”电话中,杨航的声音虚弱但乐观。这位来自湖北恩施的26岁小伙子是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的教师,从上山扑火到受伤手术,他把父母瞒得死死的。一来怕父母担心,二来他还想伤愈后继续参与救援任务。 在北碚山火救援中,许多人都对一道红色身影印象深刻,他是北碚(人防)山城雪豹应急救援青年突击队队长彭刚。 从8月22日接到救援任务,彭刚就第一时间穿着一身红色队服来到扑火现场。当天,他带领30余名突击队员对上山的生命通道进行全力疏导,保障后续物资和灭火专业人员能够顺利赶赴前线。 三天时间内,灭火志愿者来了一批又一批,但这道红色身影始终战斗在救援一线。 是志愿者,也是转运员 8月22日,在北碚歇马靠近山顶的灭火总指挥部,55名由朝阳街道“朝阳大妈”志愿者组成的“娘子军”,将灭火后勤工作安排得妥妥帖帖。 “21日晚发生山火,我们22日凌晨4点接到灭火支援通知,4点30分83人就集结到位,其中女性55人,我们都是‘朝阳大妈’志愿者。”志愿者之一、北碚区朝阳街道文化服务中心主任凌泽莲介绍,“朝阳大妈”是街道的志愿服务品牌,不分男女老少,都有一副热心肠。 一到指挥部,凌泽莲和女同胞们就发挥平时料理家务的女性优势,将散乱堆积的各类物资分门别类。牛奶、功能饮料、矿泉水、药品、毛巾……她们将十来个种类码放整齐,又分拣米饭、馒头、鸡蛋、熟食等,打包转运到附近农家乐阴凉处保存,有冰箱尽量放进冰箱。 到饭点了,她们打包饭菜,将八个、十个盒饭抱在胸前,跨上摩托车,沿着崎岖山路,往消防员、志愿者奋战的山岭上送去。 由于道路陡峭难行,女队员江昶与摩托车志愿者一起摔倒。“还好盒饭没洒”,江昶顾不得手、脚的剧痛,清点盒饭、继续上车。 当日,朝阳街道这支“娘子军”总计送饭上山500余份。平时穿高跟鞋、说话轻柔的女性,个个战成了“女汉子”。 在北碚、巴南,不少市民组成摩托车队运送物资。北碚区退休职工、志愿者蒋珂在歇马镇新民村物资接收点目睹了紧张有序的物资运输场面——年轻的摩托车手一到,从背上甩下一个特大号背包。等候在旁的志愿者们各自往背包里装东西,水、手套、口罩、灭火器、砍刀、草帽……一个个都在喊着“快点装、快点装”。装好了,车手丢下一句“我走了”,“突突突”往山上冲去。那阵仗,俨然是在上战场,去和山火拼杀! “有一个骑手娃娃,从摩托车上跌跌撞撞摔下来后立马吐了。我们赶紧拦下一辆送物资的小车,请司机把他送去山下医院。看样子,他比我的孩子年龄还小,真是不容易。”蒋珂仍为那个“骑手娃娃”揪心。 32岁的唐子轩是一位退役军人,8月22日,他看到山火现场需要摩托车运送物资的消息,便驾着代步的踏板摩托车前往巴南界石现场,还自备了食物、水和防暑物品。 “路上起码有几百辆摩托车不停往返,各行各业的人都有,大家从物资集中地装物资往起火的山脚跑,卸下物资再回去继续拉。”当日,唐子轩跑了近10趟,晚上收工时衣服裤子都湿透了。 是志愿者,也是你我他 灾害面前,没有旁观者。 山下,爱心企业、普通市民踊跃参与,提供食物、手电筒、藿香正气液等前线急需的物资。 “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不?”“我们也想尽一份力!”……8月21日晚6点起,巴南界石山火发生不久,巴南区志愿服务联合会副会长、巴南区壹家人志愿者协会会长杨军就不断接到志愿者来电和微信。他干脆建了一个微信群,4个小时火速集结220多名志愿者。 在协会组织下,22日,近50名志愿者上山砍隔离带;23日,20多名志愿者参与筹集物资;24日,50多名骑手志愿者运送物资、人员。 “好些人没轮上,不甘心啊,不断追问我‘啥时候能上场’。”杨军说,大家热情之高,超出了他的想象。 还是21日晚,巴南区龙洲湾街道龙海社区党委书记李自玲在社区群发出“物资征集号召”,居民们一传十、十传百。“社区办公楼外面一会就来了好多志愿者,感觉全世界的物资都向我们涌来!”当晚,李自玲和志愿者接收物资到次日凌晨2点。 22日凌晨1点,见现场还有近百人,李自玲举着扩音器喊,“请大家回去休息,党员留下来”。话音刚落,广场上的青壮年齐刷刷举手喊道:“我们是党员”“我们先上”! 这一幕被现场市民拍下来上传到网络,引来无数点赞致敬。 “那一刻现场的气氛很震撼,让人热血澎湃。”南岸区市民周先生就是其中一员。他说,那天晚上他正和朋友聚餐,刷微信朋友圈看到巴南区发生火灾,几个年轻人一拍即合决定前往支援。“重庆人民血脉相依,想去尽一份力,能帮就帮一下。” 在北碚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爱心物资接收点,有一位志愿者的电话没有间断过,她叫郝婉秋,27岁,预备党员,怀孕5个月的准妈妈。从新闻中了解到歇马街道虎头村突发山火时,她主动请战被安排到物资接收点接收物资。 “哎呀,不用记我的名字,我只是想为一线的救援人员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郝婉秋说,这是几天来600多个电话中,她听到最多的一句。 8月24日,北碚区四个诊所联合在微信朋友圈公布地址和电话,免费为在灭火中受轻伤的朋友治疗。 此次行动发起人、北碚姜太湖诊所所长朱丹说:“有什么比人的生命更重要呢?他们是逆行者,负重前行,为英雄疗伤,我们光荣!” 尽己所能,慷慨解囊。 这是这几天,许许多多不能上“战场”的重庆人共同的选择。 你我他,人人都是志愿者,每个人都在努力,让这场救援更有序,更有力,也更有温度。 互联网上,无数网友时刻关切着山火扑救的进展,纷纷留言表达对救援人员、志愿者的敬意和感谢。 一位网友感慨:平常,大家生活稀稀松松,时有计较,偶有争吵。没想到,当灾难来临,大家是如此的豪爽,不计得失,不计生死,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车出车、有物捐物、送饭送水……人人都成了平民英雄。 北碚一线 理发店老板闭店三天上山支援 8月23日深夜11点,北碚区人和水库旁的坝子上,灯火通明,人声鼎沸,更胜白天。 “准备进山!” 随着重庆822救援队队长黄平一声呼喊,20多名队员戴好头灯,整理好装备,准备进山。 他们的任务是跟随在消防和武警队伍后方,作为后备力量,扑灭小火和余火。当天晚上,有52名队员上山支援。 这是27岁的田愿林在这里的第三天,他是重庆822救援队的一员,平日里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在北碚区经营着一家名叫小时代的理发小店。 “今天估计要通宵了。”田愿林说,山火燃起来的这三天里,他几乎每天都在山上,只有23日上午理发店开了半天门,“坐在店里又觉得身上不舒服,觉得自己是‘逃兵’,于是下午又上来帮忙了。” 刚刚放下盒饭的队友小王,在旅游行业工作,当天晚上下班后没来得及吃饭,匆匆与队友汇合后上山。 重庆822救援队是一支民间救援队伍,由现役军人、退伍军人和社会力量共同构成,平日里他们主要在北碚活动,有需要时,也会四处支援。此前,田愿林曾跟随救援队前往贵州参加救援。 巴南一线 “这点伤不算什么,火不灭我不下山” 8月24日午后,巴南区界石镇新玉村,气温超过40℃。 扑完几处复燃的山火后,巴南区应急局森林灭火队队长朱剑波和队友们脱下厚重的防护服,抓紧时间在树荫下休息。连日奋战,大伙都非常疲惫。 “朱队长,你手臂上的纱布掉了,血又出来,你还是到医院去看哈哦。” “不用、不用,掉了干活还方便点,纱布裹着碍事。”在队员龚刚玲的提醒下,朱剑波发现前两天受伤时包扎的纱布不知何时已经脱落,汗水浸入伤口,手臂竟已疼得有些发麻。 朱剑波47岁,参加森林救火工作10年。 8月21日晚,巴南区界石镇新玉村发生山火,朱剑波带队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22日晚,朱剑波在灭火时突然脚下打滑,身体失去平衡扑倒在地。 “就觉得两只手臂都被扯了一下,也不觉得疼。”朱剑波起身继续扑火,“磕磕碰碰、摔跤都是常事,不用太在意。” 直到一处山火扑灭,朱剑波和队友们坐下来休息时,才发觉两只手臂已疼得失去知觉。“脱衣服的时候,脱到两只手小臂的时候我就不敢往下扯了,感觉衣服和手臂粘一块了,一拉就钻心地疼。” 在队友的帮助下,朱剑波一点一点地脱下衣服,这才发现两只手臂都被扯掉了一大块皮肉,每一处伤口都近10厘米长、3厘米宽,“血流出来干了,就和衣服粘在一起了。” 队员们都劝他赶紧下山治疗。朱剑波却笑着说,“干我们这行,哪能不受伤。这点伤不算什么,火不灭我不下山。” 经过简单包扎后,朱剑波再一次带着队友扑向火场。 三天三夜的时间里,带伤奋战的朱剑波和队友们每天只休息三四个小时却从不言退。“穿上这身制服,就是责任与担当,守护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我们应急人的职责。” 铜梁一线 15双黢黑的脚杆 8月23日午后,铜梁区永嘉镇圣水村山腰,山火渐弱,连日奋战灭火一线的人们抓紧时间休息。刚刚开辟出来的防火隔离带上到处是疲惫不堪的人群,或小坐休息,或席地而躺打个盹。 其中,有一支由永嘉镇高龙村15名村民组成的支援队,每个人古铜色的脸上汗珠未干,挽起的裤脚下烟熏火燎之后黢黑的脚杆,让人触目惊心。 “20号圣水这里发生山火,镇里就号召大家过来支援,21号我们就自愿报名过来了。”今年53岁的蔡礼贵是高龙村妇女主任,也是这支支援队的队长,“每天早上四点半我们从村里出发,五点过就能到山上。” 尽管15个人几乎都年过半百,但常年的劳作练就了他们良好的体力。除了一线灭火,他们几乎什么重活累活都干。 “送水送物资、背消防水带、砍隔离带,啥子事我们都能做。”山高坡陡,常人空手上山都累得气喘吁吁,74岁的叶敬华却能扛着重物上上下下。“我是老党员,又当过兵,这点活还是没问题。” “明火没了,灰底下还藏着火星,风一吹就燃起来了。”蔡礼贵告诉记者,过火后的林子里不仅烟雾弥漫呛得人睁不开眼睛,厚厚的灰烬下还有很多木头在缓慢燃烧。“林子里温度能达到70℃,走在里面身上汗如雨下,很容易脱水。” 巡查过程中,如果遇到死灰复燃,他们就用铁扫帚或橡胶扫帚灭火。“复燃的地方多,我们就要来来回回查看,鞋子上全都是厚厚一层灰。”蔡礼贵说。 不仅仅是鞋子上满是灰烬,虽然穿着长裤,但在过火后的林子里来来回回巡查,灰烬已将每个人脚踝至膝盖部分的脚杆全部熏得黢黑,犹如山林间过火后的树干。 8月23日夜里10点,在圣水村一处民房外稍作歇息的队员们依旧不敢放松。“这几天每天都是晚上12点才下山回家,不晓得今晚上还会不会有事情。” 来源: 重庆晚报
黄渤,王勉,邓超,陈赫,鹿晗,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