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k影院
  • 首页
  • 电影
    • 动作片
    • 爱情片
    • 科幻片
    • 恐怖片
    • 战争片
    • 喜剧片
    • 纪录片
    • 剧情片
  • 电视剧
    • 国产剧
    • 华语剧
    • 欧美剧
    • 韩剧
    • 台湾剧
    • 日剧
    • 泰剧
  • 综艺
  • 动漫
  • 留言
播放记录
金属计划 第一季

金属计划 第一季 豆瓣评分:0

8期全
  • 分类:综艺
  • 导演:内详
  • 地区:大陆
  • 年份:2019
  • 语言:国语
  • 更新:2022-05-15 11:55
报错 收藏
  • 金属计划 第一季是由内详主演的一部综艺。" 标准引领,是一个国家步入高质量发展、参与高质量竞争的重要标志 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 更多

金属计划 第一季剧情介绍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 | 标准化引领高质量发展"

标准引领,是一个国家步入高质量发展、参与高质量竞争的重要标志

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这明确了中国标准化工作的新方位

到2025年,我国标准化发展将实现四个转变:标准供给由政府主导向政府与市场并重转变,标准运用由产业与贸易为主向经济社会全域转变,标准化工作由国内驱动向国内国际相互促进转变,标准化发展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我国已发布国家标准4万余项、行业标准7.6万余项、地方标准5.3万余项,5000多家社会团体公布了3万余项团体标准,自我声明公开企业标准184万余项。国家标准中,农业标准占比达到11.4%,工业标准占比达79.7%,服务业和社会事业占比达到8.9%,服务领域标准占比正在不断提升

当前,围绕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我国标准研制已经嵌入科技研发全过程,加强重要标准攻关,为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供标准支撑

实施标准化助力重点产业稳链、新产业领航、碳达峰碳中和等7项重大工程,开展乡村振兴、社会治理、养老和家政等5项标准化专项行动,加强关键技术领域标准研制应用,以标准的迭代升级引领高质量发展

健全政府颁布标准采信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的机制,建立标准版权、标准交易、标准融资增信、标准创新型企业等一系列新制度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赵文君

标准,是国际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伴随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标准,在全球创新版图和产业布局深度调整中成为关键要素;标准化,在便利经贸往来、支撑产业发展、促进科技进步、规范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

步入新发展阶段,高标准将助力高技术创新,有效提升中国经济的发展潜力和竞争力。从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视角观察,标准引领更是一个国家步入高质量发展、参与高质量竞争的重要标志。

“标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习近平主席在给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大会开幕式的贺信中指出,标准已成为世界“通用语言”。世界需要标准协同发展,标准促进世界互联互通。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十三五”期间,标准化作为重要内容纳入了国家、地方各类重大战略、专项规划,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凸显。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从各领域发展的角度对标准化工作作出了部署。2021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是指导中国标准化中长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我国标准化事业发展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纲要”提出,到2025年,我国标准化发展将实现四个转变:标准供给由政府主导向政府与市场并重转变,标准运用由产业与贸易为主向经济社会全域转变,标准化工作由国内驱动向国内国际相互促进转变,标准化发展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 | 标准化引领高质量发展"

这意味着,标准化发展将更加有效推动国家综合竞争力提升,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 | 标准化引领高质量发展"瞭望·治国理政纪事 | 标准化引领高质量发展"瞭望·治国理政纪事 | 标准化引领高质量发展"瞭望·治国理政纪事 | 标准化引领高质量发展"瞭望·治国理政纪事 | 标准化引领高质量发展"瞭望·治国理政纪事 | 标准化引领高质量发展"

有效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

习近平主席指出,标准助推创新发展,标准引领时代进步。

从中国古代的“车同轨、书同文”,到现代工业规模化生产,都是标准化的生动实践。

从全球来看,美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电信联盟(itu)等国际标准化机构普遍制定了实施标准化战略规划,以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强化标准化在促进科技创新、产业升级、贸易往来等方面技术的支撑作用。

基于标准应用的广泛性,当技术与标准相结合,技术再创新、再发展便有了无限可能。当前,围绕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我国标准研制已经嵌入科技研发全过程,加强重要标准攻关,为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供标准支撑。

2020年3月,首个由我国牵头制定的北斗国际标准——《海上导航与无线电通信设备及系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第5部分:北斗接收设备性能要求、测试方法与要求的测试结果》(iec61108-5:2020)由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正式发布。

这一国际标准为世界各国在船上应用北斗设备提供了技术依据,进一步激发了相关设备制造商投入北斗导航设备设计、生产的活力,形成了技术创新、形成标准、到技术再创新的良性循环。

我国在研制完全自主、领先国际的“华龙一号”第三代核电技术过程中,开展“华龙一号”国家重大工程标准化示范项目,推动标准研制与工程建设、科技创新全过程紧密衔接,将相关技术创新成果及时转化为标准,制修订国际标准5项、国家标准27项、行业标准217项、企业标准140余项,建立起一套涉及2000多项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华龙一号”标准需求项目表,完善了现有核电标准体系,为“华龙一号”及三代核电技术产业化和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海洋工程装备领域,通过实施钻井平台建造质量要求等相关国家标准,实现平台一次报验合格率提高11%,单台设计和建造成本降低5%,单台节约成本1000多万美元。

在加强工业基础、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重点领域标准体系建设方面,我国发布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化发展规划》,开展物联网基础共性标准研究,推进特高压输电重大工程标准化示范,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电网、新材料等领域陆续发布了一批重要标准,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发布实施了1000多项国家标准。

目前,市场监管总局正在按照“纲要”要求,编制“纲要”落实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十四五”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标准体系建设规划》,研究起草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与标准化互动支撑、促进团体标准规范优质发展等相关意见,还将陆续出台《国家标准管理办法》《企业标准化促进办法》等相关法规制度,持续优化标准化治理结构、提升标准化治理效能、增强标准国际化水平,加快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助力高技术创新,促进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 | 标准化引领高质量发展"

标准助力五大发展

中国将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以标准助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此次印发的“纲要”注意充分发挥标准在引领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将新发展理念贯穿在标准化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

在创新发展方面,要求更好发挥标准作为战略性创新资源作用,以标准搭建创新成果与产业、市场之间的桥梁。在协调发展方面,需要健全统一、协同、高效的标准化工作机制,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绿色发展方面,要求构建覆盖广泛、技术领先的生态文明标准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开放发展方面,要求推动规则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促进国际经贸往来和产业合作。在共享发展方面,需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碳达峰、碳中和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标准,则是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技术支撑。

“十三五”期间,我国全面实施常规燃煤发电机组、氧化铝、铁合金等15项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实现了年节能量7700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8亿吨;全面实施房间空调、平板电视等26项强制性能效标准,实现了年节电量49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90万吨。

在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方面,标准充分发挥出联通与支撑作用。一方面,围绕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补足标准短板,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标准有效衔接;另一方面,围绕培育完善内需体系,不断升级更新产品和服务标准。

标准,引领和倒逼传统产业升级,促进新兴产业提质。

近年来,我国先后发布首批14项5g行业标准,300余项高端装备、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船舶等领域国家标准,研制铜、铝、钢、塑料等再生原材料标准。

再如,自1984年以来已先后修订5次的《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动洗衣机》(gb/t4288)国家标准,带动我国洗衣机行业整体质量水平持续提升。《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实施以来,我国服装、家用电器等重要消费领域的国际标准转化率已超过90%。

在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领域,我国陆续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等标准体系建设文件,发布实施一批强制性国家标准,建立中国智能汽车标准体系,促进电动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民生领域标准的提升,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有力支撑。

比如2015年制定发布的《美丽乡村建设指南》(gb/t32000-2015)国家标准,对村容维护、环境绿化、厕所改造等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提出了标准要求。以浙江安吉为例,全面推广实施该标准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覆盖率均达100%,农村垃圾分类已覆盖安吉县所有行政村,惠及农户11.8万户。

标准引领治理现代化

标准化是一种经过实践证明,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手段,对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纲要”鲜明提出,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这明确了中国标准化工作的新方位。

——在政府行政管理标准化方面,把标准化理念和方法融入政府治理之中,通过标准规范行政行为、政务服务,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流程规范,改善发展环境。

近年来,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多部门探索将标准化应用到行政审批服务领域,开展了101个国家级行政审批服务相关标准化试点,组织制定了《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工作指南》等7项国家标准和120项相关地方标准,起到了规范审批行为、简化办事环节、优化服务流程、树立服务形象的作用。

比如,济南市政府12345热线运用标准化简化、统一、选优等基本原理,梳理归纳各类政府服务事类,优化再造相关政务流程,有效提高了为民办事效率。热线开通至今,日均为民服务量从最初的1000余件增长到3万余件,日均通话时长1500余小时,年增长率为21%。

济南市在实践基础上,牵头起草了我国首个政府热线服务规范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也将济南市12345热线作为行政服务领域典型案例,在第36届国际标准化组织全体大会上对中国所作的贡献表示感谢。

——在公共服务标准化方面,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强化标准有效支撑。

上海地铁以“标准化+”智慧地铁为重点,打造“生产智慧化、服务智慧化、管理智慧化”的标准赋能智慧地铁新模式,并输出至全国25个城市。目前,上海地铁乘车二维码,已与长三角区域以及北京、广州、重庆等15座城市轨交互联互通。

——在社会治理标准化方面,把标准化的理念和方法融入社会治理,实现社会风险的精准研判、社会需求的精准回应、社会矛盾的精准调控,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疫情防控时期,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快速制定了个人健康信息码3项国家标准,规范防疫健康信息数据,建立健康码互认机制,为人员流动创造了条件,促进了防疫力量的整体协同配合,成为标准化助力社会治理数字化的成功实践。

发挥标准化发展战略价值

目前,我国已经实现了标准由政府一元供给向政府与市场二元供给的历史性转变。

据市场监管总局统计,我国已发布国家标准4万余项、行业标准7.6万余项、地方标准5.3万余项,5000多家社会团体公布了3万余项团体标准,自我声明公开企业标准184万余项。国家标准中,农业标准占比达到11.4%,工业标准占比达79.7%,服务业和社会事业标准占比达到8.9%,服务领域标准占比正在不断提升。

同时,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国标准化还存在标准有效供给不足、标准实施应用不充分、标准国际化水平还不高等问题。立足新发展阶段,我国标准化工作要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各个层面,逐步释放“标准化+”效应。

未来,从住房、物业服务,到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乃至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领域,我国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推进完善标准化建设。在促进高质量发展,支撑高技术创新,助力高效能治理,加快高水平开放,保障高品质生活等诸多方面,凸显出标准化发展的战略价值。

展望2035年,“纲要”设定了未来标准化发展目标:结构优化、先进合理、国际兼容的标准体系更加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管理体制更加完善;市场驱动、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开放融合的标准化工作格局全面形成。这些目标的提出,既考虑了我国标准化工作现实基础和国家发展重大需求,同时也兼顾了国际标准化发展环境和趋势。

改革创新是标准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同志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纲要”提出推动标准化发展改革创新的一系列举措,推动标准化更好地发挥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质量效益和生态效益。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一方面,大力拓展市场主体标准化空间。加快建设协调统一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同步推进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改革,进一步优化政府颁布标准和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的二元结构,可以大幅提升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的比重。另一方面,充分释放市场主体标准化活力,健全政府颁布标准采信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的机制,同时也建立标准版权、标准交易、标准融资增信、标准创新型企业等一系列新制度,实施团体标准培优计划和企业标准领跑以及对标达标行动等一系列措施。

——推动全域标准化深入发展。一方面,拓展标准化工作的广度,推动标准化全面融入到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绿色发展、城乡建设、社会建设,从而能够实现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社会事业等各个领域标准的全覆盖,建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另一方面,强化标准化工作的深度,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来实施标准化助力重点产业稳链、新产业领航、碳达峰碳中和等7项重大工程。同时,开展乡村振兴、社会治理、养老和家政等5项标准化专项行动,加强关键技术领域标准研制应用,以标准的迭代升级引领高质量发展。

——加强标准全生命周期管理。在标准制定上优化制定的流程、平台和工具,健全企业和消费者等相关方能够参与的标准制定机制。完善认证认可、政府采购、招投标等应用先进标准的机制。依据标准来开展有关宏观调控、市场准入、质量监管等工作。健全标准制定实施的全流程追溯、监督和纠错机制,鼓励社会公众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监督,还要开展团体标准的良好行为评价,实施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

——拓展标准化国际视野。在“引进来”方面,推动标准的制度型开放,积极采用国际标准,保障外商投资企业能够依法参与中国标准制定,支持国际性专业标准组织来中国落驻。在“走出去”方面,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推出中国标准多语种版本,支持企业、社会团体、科研机构等参与各类国际性专业标准组织。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产学研联动的国际标准化工作机制,这是“纲要”提出的国际标准化工作的新工作机制。促进政策、规则、标准的联通,推进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体系兼容。

——提升标准化工作质量效益。强化标准化研究机构、国家级质量标准实验室和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将标准化纳入到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中,要构建起多层次从业人员的培养、培训体系,提升标准化人才队伍素质。完善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体系,健全跨领域工作机制,建设国家数字标准馆和标准化公共服务平台,大力发展机器可读标准、开源标准,推动标准化工作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加强标准与质量基础设施的融合发展,集约一体化地为经济社会服务。大力发展标准化服务业,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活动,提升全社会标准化意识。■

  • 播放列表
  • 优酷视频
无需安装任何插件,即可快速播放 排序
  • 第1期
  • 第2期
  • 第3期
  • 第4期
  • 第5期
  • 第6期
  • 第7期
  • 第8期
  • 第9期
  • 第10期
  • 第11期
  • 第12期
  • 剧情介绍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 | 标准化引领高质量发展"

    标准引领,是一个国家步入高质量发展、参与高质量竞争的重要标志

    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这明确了中国标准化工作的新方位

    到2025年,我国标准化发展将实现四个转变:标准供给由政府主导向政府与市场并重转变,标准运用由产业与贸易为主向经济社会全域转变,标准化工作由国内驱动向国内国际相互促进转变,标准化发展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我国已发布国家标准4万余项、行业标准7.6万余项、地方标准5.3万余项,5000多家社会团体公布了3万余项团体标准,自我声明公开企业标准184万余项。国家标准中,农业标准占比达到11.4%,工业标准占比达79.7%,服务业和社会事业占比达到8.9%,服务领域标准占比正在不断提升

    当前,围绕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我国标准研制已经嵌入科技研发全过程,加强重要标准攻关,为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供标准支撑

    实施标准化助力重点产业稳链、新产业领航、碳达峰碳中和等7项重大工程,开展乡村振兴、社会治理、养老和家政等5项标准化专项行动,加强关键技术领域标准研制应用,以标准的迭代升级引领高质量发展

    健全政府颁布标准采信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的机制,建立标准版权、标准交易、标准融资增信、标准创新型企业等一系列新制度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赵文君

    标准,是国际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伴随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标准,在全球创新版图和产业布局深度调整中成为关键要素;标准化,在便利经贸往来、支撑产业发展、促进科技进步、规范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

    步入新发展阶段,高标准将助力高技术创新,有效提升中国经济的发展潜力和竞争力。从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视角观察,标准引领更是一个国家步入高质量发展、参与高质量竞争的重要标志。

    “标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习近平主席在给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大会开幕式的贺信中指出,标准已成为世界“通用语言”。世界需要标准协同发展,标准促进世界互联互通。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十三五”期间,标准化作为重要内容纳入了国家、地方各类重大战略、专项规划,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凸显。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从各领域发展的角度对标准化工作作出了部署。2021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是指导中国标准化中长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我国标准化事业发展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纲要”提出,到2025年,我国标准化发展将实现四个转变:标准供给由政府主导向政府与市场并重转变,标准运用由产业与贸易为主向经济社会全域转变,标准化工作由国内驱动向国内国际相互促进转变,标准化发展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 | 标准化引领高质量发展"

    这意味着,标准化发展将更加有效推动国家综合竞争力提升,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 | 标准化引领高质量发展"瞭望·治国理政纪事 | 标准化引领高质量发展"瞭望·治国理政纪事 | 标准化引领高质量发展"瞭望·治国理政纪事 | 标准化引领高质量发展"瞭望·治国理政纪事 | 标准化引领高质量发展"瞭望·治国理政纪事 | 标准化引领高质量发展"

    有效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

    习近平主席指出,标准助推创新发展,标准引领时代进步。

    从中国古代的“车同轨、书同文”,到现代工业规模化生产,都是标准化的生动实践。

    从全球来看,美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电信联盟(itu)等国际标准化机构普遍制定了实施标准化战略规划,以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强化标准化在促进科技创新、产业升级、贸易往来等方面技术的支撑作用。

    基于标准应用的广泛性,当技术与标准相结合,技术再创新、再发展便有了无限可能。当前,围绕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我国标准研制已经嵌入科技研发全过程,加强重要标准攻关,为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供标准支撑。

    2020年3月,首个由我国牵头制定的北斗国际标准——《海上导航与无线电通信设备及系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第5部分:北斗接收设备性能要求、测试方法与要求的测试结果》(iec61108-5:2020)由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正式发布。

    这一国际标准为世界各国在船上应用北斗设备提供了技术依据,进一步激发了相关设备制造商投入北斗导航设备设计、生产的活力,形成了技术创新、形成标准、到技术再创新的良性循环。

    我国在研制完全自主、领先国际的“华龙一号”第三代核电技术过程中,开展“华龙一号”国家重大工程标准化示范项目,推动标准研制与工程建设、科技创新全过程紧密衔接,将相关技术创新成果及时转化为标准,制修订国际标准5项、国家标准27项、行业标准217项、企业标准140余项,建立起一套涉及2000多项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华龙一号”标准需求项目表,完善了现有核电标准体系,为“华龙一号”及三代核电技术产业化和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海洋工程装备领域,通过实施钻井平台建造质量要求等相关国家标准,实现平台一次报验合格率提高11%,单台设计和建造成本降低5%,单台节约成本1000多万美元。

    在加强工业基础、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重点领域标准体系建设方面,我国发布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化发展规划》,开展物联网基础共性标准研究,推进特高压输电重大工程标准化示范,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电网、新材料等领域陆续发布了一批重要标准,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发布实施了1000多项国家标准。

    目前,市场监管总局正在按照“纲要”要求,编制“纲要”落实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十四五”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标准体系建设规划》,研究起草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与标准化互动支撑、促进团体标准规范优质发展等相关意见,还将陆续出台《国家标准管理办法》《企业标准化促进办法》等相关法规制度,持续优化标准化治理结构、提升标准化治理效能、增强标准国际化水平,加快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助力高技术创新,促进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 | 标准化引领高质量发展"

    标准助力五大发展

    中国将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以标准助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此次印发的“纲要”注意充分发挥标准在引领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将新发展理念贯穿在标准化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

    在创新发展方面,要求更好发挥标准作为战略性创新资源作用,以标准搭建创新成果与产业、市场之间的桥梁。在协调发展方面,需要健全统一、协同、高效的标准化工作机制,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绿色发展方面,要求构建覆盖广泛、技术领先的生态文明标准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开放发展方面,要求推动规则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促进国际经贸往来和产业合作。在共享发展方面,需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碳达峰、碳中和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标准,则是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技术支撑。

    “十三五”期间,我国全面实施常规燃煤发电机组、氧化铝、铁合金等15项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实现了年节能量7700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8亿吨;全面实施房间空调、平板电视等26项强制性能效标准,实现了年节电量49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90万吨。

    在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方面,标准充分发挥出联通与支撑作用。一方面,围绕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补足标准短板,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标准有效衔接;另一方面,围绕培育完善内需体系,不断升级更新产品和服务标准。

    标准,引领和倒逼传统产业升级,促进新兴产业提质。

    近年来,我国先后发布首批14项5g行业标准,300余项高端装备、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船舶等领域国家标准,研制铜、铝、钢、塑料等再生原材料标准。

    再如,自1984年以来已先后修订5次的《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动洗衣机》(gb/t4288)国家标准,带动我国洗衣机行业整体质量水平持续提升。《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实施以来,我国服装、家用电器等重要消费领域的国际标准转化率已超过90%。

    在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领域,我国陆续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等标准体系建设文件,发布实施一批强制性国家标准,建立中国智能汽车标准体系,促进电动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民生领域标准的提升,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有力支撑。

    比如2015年制定发布的《美丽乡村建设指南》(gb/t32000-2015)国家标准,对村容维护、环境绿化、厕所改造等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提出了标准要求。以浙江安吉为例,全面推广实施该标准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覆盖率均达100%,农村垃圾分类已覆盖安吉县所有行政村,惠及农户11.8万户。

    标准引领治理现代化

    标准化是一种经过实践证明,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手段,对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纲要”鲜明提出,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这明确了中国标准化工作的新方位。

    ——在政府行政管理标准化方面,把标准化理念和方法融入政府治理之中,通过标准规范行政行为、政务服务,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流程规范,改善发展环境。

    近年来,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多部门探索将标准化应用到行政审批服务领域,开展了101个国家级行政审批服务相关标准化试点,组织制定了《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工作指南》等7项国家标准和120项相关地方标准,起到了规范审批行为、简化办事环节、优化服务流程、树立服务形象的作用。

    比如,济南市政府12345热线运用标准化简化、统一、选优等基本原理,梳理归纳各类政府服务事类,优化再造相关政务流程,有效提高了为民办事效率。热线开通至今,日均为民服务量从最初的1000余件增长到3万余件,日均通话时长1500余小时,年增长率为21%。

    济南市在实践基础上,牵头起草了我国首个政府热线服务规范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也将济南市12345热线作为行政服务领域典型案例,在第36届国际标准化组织全体大会上对中国所作的贡献表示感谢。

    ——在公共服务标准化方面,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强化标准有效支撑。

    上海地铁以“标准化+”智慧地铁为重点,打造“生产智慧化、服务智慧化、管理智慧化”的标准赋能智慧地铁新模式,并输出至全国25个城市。目前,上海地铁乘车二维码,已与长三角区域以及北京、广州、重庆等15座城市轨交互联互通。

    ——在社会治理标准化方面,把标准化的理念和方法融入社会治理,实现社会风险的精准研判、社会需求的精准回应、社会矛盾的精准调控,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疫情防控时期,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快速制定了个人健康信息码3项国家标准,规范防疫健康信息数据,建立健康码互认机制,为人员流动创造了条件,促进了防疫力量的整体协同配合,成为标准化助力社会治理数字化的成功实践。

    发挥标准化发展战略价值

    目前,我国已经实现了标准由政府一元供给向政府与市场二元供给的历史性转变。

    据市场监管总局统计,我国已发布国家标准4万余项、行业标准7.6万余项、地方标准5.3万余项,5000多家社会团体公布了3万余项团体标准,自我声明公开企业标准184万余项。国家标准中,农业标准占比达到11.4%,工业标准占比达79.7%,服务业和社会事业标准占比达到8.9%,服务领域标准占比正在不断提升。

    同时,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国标准化还存在标准有效供给不足、标准实施应用不充分、标准国际化水平还不高等问题。立足新发展阶段,我国标准化工作要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各个层面,逐步释放“标准化+”效应。

    未来,从住房、物业服务,到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乃至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领域,我国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推进完善标准化建设。在促进高质量发展,支撑高技术创新,助力高效能治理,加快高水平开放,保障高品质生活等诸多方面,凸显出标准化发展的战略价值。

    展望2035年,“纲要”设定了未来标准化发展目标:结构优化、先进合理、国际兼容的标准体系更加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管理体制更加完善;市场驱动、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开放融合的标准化工作格局全面形成。这些目标的提出,既考虑了我国标准化工作现实基础和国家发展重大需求,同时也兼顾了国际标准化发展环境和趋势。

    改革创新是标准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同志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纲要”提出推动标准化发展改革创新的一系列举措,推动标准化更好地发挥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质量效益和生态效益。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一方面,大力拓展市场主体标准化空间。加快建设协调统一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同步推进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改革,进一步优化政府颁布标准和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的二元结构,可以大幅提升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的比重。另一方面,充分释放市场主体标准化活力,健全政府颁布标准采信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的机制,同时也建立标准版权、标准交易、标准融资增信、标准创新型企业等一系列新制度,实施团体标准培优计划和企业标准领跑以及对标达标行动等一系列措施。

    ——推动全域标准化深入发展。一方面,拓展标准化工作的广度,推动标准化全面融入到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绿色发展、城乡建设、社会建设,从而能够实现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社会事业等各个领域标准的全覆盖,建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另一方面,强化标准化工作的深度,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来实施标准化助力重点产业稳链、新产业领航、碳达峰碳中和等7项重大工程。同时,开展乡村振兴、社会治理、养老和家政等5项标准化专项行动,加强关键技术领域标准研制应用,以标准的迭代升级引领高质量发展。

    ——加强标准全生命周期管理。在标准制定上优化制定的流程、平台和工具,健全企业和消费者等相关方能够参与的标准制定机制。完善认证认可、政府采购、招投标等应用先进标准的机制。依据标准来开展有关宏观调控、市场准入、质量监管等工作。健全标准制定实施的全流程追溯、监督和纠错机制,鼓励社会公众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监督,还要开展团体标准的良好行为评价,实施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

    ——拓展标准化国际视野。在“引进来”方面,推动标准的制度型开放,积极采用国际标准,保障外商投资企业能够依法参与中国标准制定,支持国际性专业标准组织来中国落驻。在“走出去”方面,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推出中国标准多语种版本,支持企业、社会团体、科研机构等参与各类国际性专业标准组织。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产学研联动的国际标准化工作机制,这是“纲要”提出的国际标准化工作的新工作机制。促进政策、规则、标准的联通,推进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体系兼容。

    ——提升标准化工作质量效益。强化标准化研究机构、国家级质量标准实验室和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将标准化纳入到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中,要构建起多层次从业人员的培养、培训体系,提升标准化人才队伍素质。完善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体系,健全跨领域工作机制,建设国家数字标准馆和标准化公共服务平台,大力发展机器可读标准、开源标准,推动标准化工作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加强标准与质量基础设施的融合发展,集约一体化地为经济社会服务。大力发展标准化服务业,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活动,提升全社会标准化意识。■

    猜你喜欢
    创造101 5.9分 2018
    创造101
    黄子韬 , 陈嘉桦 , 张杰 , 胡彦斌 , 罗志祥 , 王一博 , Abby , 王玥 , 陈芳语 , Cindy , 陈怡凡 , 陈意涵 , 陈盈燕 , 陈语嫣 , 杜金雨 , 段奥娟 , Dora , 范薇 , 傅菁
    奔跑吧第四季 6.2分 2020
    奔跑吧第四季
    杨颖,李晨,郑恺,蔡徐坤,沙溢,郭麒麟
    爸爸去哪儿第三季 8.6分 2015
    爸爸去哪儿第三季
    刘烨,刘诺一,胡军,胡皓康,夏克立,夏天,邹市明,邹明轩,林永健,林大竣,王宝强,王子珊,刘霓娜,邹明皓,李锐,黄嘉千,周冬齐,安娜伊思·马田,冉莹颖,马蓉,苑
    奔跑吧第四季 6.2分 2020
    奔跑吧第四季
    杨颖 , 李晨 , 郑恺 , 黄旭熙 , 蔡徐坤 , 沙溢 , 郭麒麟
    下一站传奇 4.4分 2018
    下一站传奇
    吴亦凡,陈伟霆,宋茜,邓紫棋,周笔畅,胡海泉
    小明星大跟班 7.2分 2016
    小明星大跟班
    吴宗宪,吴姗儒
    抖包袱大会 0分 2023
    抖包袱大会
    郎昊辰 张九林 王霄颐 陈九品 樊霄堂 张霄帅 徐筱竹 肖霄月 张霄雷 常霄鲲 王洋 赵鹏 张浩森 姬生虎 郭浩远
    这就是中国 0分 2019
    这就是中国
    张维为,
    影片评论
    评论加载中...
    热播排行
    1父子 6.9分
    2伊藤润二惊选集 7.7分
    3太平洋战争 9分
    4第一滴血5:最后的血 7.6分
    5创造101 5.9分
    6植物学家的中国女孩 6.5分
    7传奇故事 8.4分
    8天师撞邪 7.9分
    9大秦帝国之纵横 9.3分
    10明明是个碍事配角、却被王子给宠爱了 5.6分
    11毒魔复仇 7.1分
    12爸爸去哪儿第三季 8.6分
    13李卫当官2 7.2分
    14名侦探柯南 8分
    15奔跑吧第四季 6.2分

    Copyright © 2023-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 首页
    • 会员
    • 留言
    • 顶部
    创造101   传奇故事   奔跑吧第四季   爸爸去哪儿第三季   暴君的厨师   天师撞邪   足球小将1983   1/2的魔法   伍六七之暗影宿命   乌云之上   喜羊羊与灰太狼(..   爱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