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k影院
  • 首页
  • 电影
    • 动作片
    • 爱情片
    • 科幻片
    • 恐怖片
    • 战争片
    • 喜剧片
    • 纪录片
    • 剧情片
  • 电视剧
    • 国产剧
    • 华语剧
    • 欧美剧
    • 韩剧
    • 台湾剧
    • 日剧
    • 泰剧
  • 综艺
  • 动漫
  • 留言
播放记录
中国骑兵

中国骑兵 豆瓣评分:6.6

更新至30集
  • 分类:国产剧
  • 导演:宁海强
  • 地区:大陆
  • 年份:2012
  • 语言:
  • 更新:2024-04-01 19:29
报错 收藏
  • 中国骑兵是由王雷,李健,马苏主演的一部国产剧。 " 中国是世界上较早拥有骑兵的国家之一,骑兵也是一个相当古老的兵种,在战场上可以利用其速度上的优.. 更多

中国骑兵剧情介绍

最后的骑兵部队"

中国是世界上较早拥有骑兵的国家之一,骑兵也是一个相当古老的兵种,在战场上可以利用其速度上的优势快速机动、包围、冲击。但继1960年美国军队与世界各国陆续撤销骑兵这一建制后,骑兵开始在兵种舞台上渐渐消失了。

最后的骑兵部队"

解放战争时期,骑兵部队最多时编制有12个师。上世纪80十年代,在“百万大裁军”中,骑兵作为一个兵种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一支支现代化的机械化部队。现在,全军仅象征性地保留了两个骑兵营和几个骑兵连。

最后的骑兵部队"

现在的骑兵部队主要担负驻地执勤巡逻、抢险救灾等任务。

最后的骑兵部队"

骑兵具有快速、机动、灵活、勇猛的特点,擅长战役侦察、远距离奔袭、运动防御、追歼敌人。骑兵相比步兵,不但能徒步作战,还擅长马上射击和劈刺。但这些优势在现代武器前早已没落。

最后的骑兵部队"

骑兵所采用65式骑兵军刀是在1965年初定型,刀体上镀了一层铬,1965年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骑兵军种就正式的被裁撤,因此65式骑兵军刀是中国第一种,也是最后一种制式骑兵军刀。

最后的骑兵部队"

(让战马躺下后射击)

最后的骑兵部队"

1954年骑兵部队最后一次参加阅兵。虽然骑兵的时代早已过去,但骑兵精神永存!

最后的骑兵部队"

《中国骑兵》 真实的故事真实看

最后的骑兵部队"

这是王外马甲(黄晓峰)的原著改编的,故事中刘春雷、胡彦明、崔秉志、邓永耀、李树茂、曾玉良、韩永正等等都是真实的人物,在八路军抗战牺牲团以上干部的名单中,网上就可以搜到一些故事中提到的人物。当年读马甲同志的文章,非常喜欢,喜欢的非常。网络文学《冀鲁豫平原上的哥萨克骑兵》我看了三遍,改编成《中国骑兵》后我看了四遍。当年就认为这样的好故事,一定会有人拍成电视剧,如今终于上映了。如何能错过这个机会!!目前网上更新到第七集,已经看了两遍,呵呵。没办法,我是骑兵迷。

最后的骑兵部队"

不等30几集看完,现在就开始写影评了,尽管观感不完整,逐集来评不可能,那就分阶段来吧,这里先来前七集的:

观感第一:八路军129师骑兵团是不是都配备钢盔不知道,可能这是编剧导演根据当年的史实而配的道具,记得原著写的是骑兵小伙刘春雷头戴四片瓦、斜跨大战刀,肩扛汉阳造....好像是这么说的,不再找原著把原话搬上来。另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每人都配个围脖,不知骑兵的围脖都有哪些使用好处?团长有时穿着那套苏联哥萨克的军服,显得很臃肿,不好看,呵呵呵。

最后的骑兵部队"

最后的骑兵部队"

观感之二:电视剧改编成功的地方也恰是我不喜欢的地方,什么地方呢?就是把马甲原著中刘春雷、胡彦明、小罗成的关系用一个亲属加未来女婿紧密连接起来,这样的好处是故事的脉络完整,矛盾冲突更加突出,更有利于叙述情节,尤其加进来娟子和胡彦明的爱情,刘春雷父母为他买了个童养媳,这是原著中没有的。艺术允许编撰,但在看过原著的我看来,属于不真实了,尽管情节更好看了,但失去了真实性,真实的故事只有真实性才是她的魅力所在。

观感之三:八路军打六离会那场戏,拍的太假,假的不能再假了,不知导演怎么想的,我这里请导演反思一下,这样处理可好?尤其介绍八路军几个连不同师承的骑兵冲锋特点,不能在这个时候介绍,如果换成后来打程道和的冲锋场景,或歼灭汉奸孙殿英王牌时可能比这个时候好,另外就算此时介绍也行,但场面实在太狭小,没有骑兵冲锋的气势和集群效应,场景选的不好。

观感之四:樟树镇伏击战拍的太差劲,我认为这个战斗不能随意改编,本来打的很英勇,被导演拍反了,老兵打的一般,新兵守马桩时的遭遇战到打的很是好看,这不瞎扯呢吗?一点都没有原著更生动好看,还有就是此仗是为避免骑兵团被裁撤而打的,这基本是违背史实的瞎编,裁撤是41、42年最艰难的时候决定的,此时的冀中平原还是养得起骑兵的,尤其骑兵的贡献没有交代足,原著写了,骑兵上交的缴获物资是最多的,乐的刘伯承师长都合不拢嘴,这里的改编感觉失败。

最后的骑兵部队"

观感之五:有一点导演和我想到一块了,就是这样的故事适合拍成战争背景下的军旅生活片,强调骑兵的日常生活、如何选兵、如何练兵、如何养马、如何行军,如何生活,等等等,就像《我的团长我的团》那样,适当冗长一些,生活化。因为骑兵的生活学问迥异于其它兵种,是我们大家陌生的,通过这个细化描写,影片才更有特点,感觉这些导演都有所表述,比原著更丰富了一些。比如再加一些新兵看老兵训练的镜头,尤其看老兵马刀对联等,可能效果更好。

观感第六:原著就有轻松幽默的特点,电视剧更是发挥了这个特点,这是我认为拍的最好的地方,但却牺牲了刘春雷的色相,呵呵,原著中的大刘嘴不怎么贫,到了电视剧中油嘴滑舌、刀子一样不饶人,可能这也是影视作品的短处,有些东西不说话根本表现不出来,不像看书,可以文字介绍。

最后的骑兵部队"

观感之七:战斗场景可能不怎么样,感觉导演编剧等可能都是长期拍战争片的,有拍摄经验,不见得有作战经验。可能更多的战斗还没有出现,我这里现在说为时太早了,只看一个蹩脚的樟树镇伏击战不能说明问题。

最后的骑兵部队"

观感之八:对演员的评价,感觉王雷演刘春雷,的确很像,李建的胡彦明同样不错,唯一不好的是感觉其他骑兵配角,瘦小枯干的居多,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影视中陈再道司令员还跨过北方人个子就是高大,都是当兵的好材料。可怎么就刘春雷、胡彦明两个够标准?其他配角演员也应该选几个好的,这样才更像真实的骑兵团嘛。难道是帅哥请不起了?到部队里选有的是。

最后的骑兵部队"

另外,演韩永正的演员也不错,外表很冷酷、有点愣,比真实的韩永正冷酷,真实的我看过王外马甲博客发布照片,里面是当年骑兵团四个连长,记得有韩永正、张启旺。还有,团长政委看着年龄太大,50岁以上了,要知道当年的共产党军队,大概只有朱德是50岁的,其余人等,差不多都在40以下。至于马苏同志演的娟子,说实话,我是冲骑兵来的,这种改编虚构的角色一点都不感兴趣,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可能有人觉得没有美女参与没有爱情的故事没有吸引力,但本人喜欢的是骑兵,所以不能以个人好恶来评价,总之觉得可有可无。

总之,感觉剧本改编的有好于原著的地方,也有不如原著的地方。总之比预先想象的要好多了。

最后的骑兵部队"

8、9集接着看

这两集看完了,感觉特不爽,请导演好好感受感受,我是个人意见,难免主观,但请重视一下:

第一、对骑兵在战场上的使用有问题。现代战争,不论日军还是八路军,骑兵的使用都是有条件的,不可能是双方象骑士一样在互相寻找对决。该剧就是这样演的,事实上八路军骑兵只有在41年大突围时和日本骑兵遭遇战,其他的时候都是各打各的。40年以前的冀中大平原,基本上是八路军的天下,日军只占有城市和主要交通线。所以日军骑兵给八路军下套引诱的环境和条件就不具备,八路军在广袤的农村眼线夺得很,所以第八集中韩永正险些中了日军骑兵的埋伏,那是不可能的,历史上也没有这样的事情。所以这个战斗基本是瞎编,影视艺术编撰可以,但违背历史常识就不和逻辑。属于瞎编。你看原著基本就没有这样的镜头,原作者虽然没上过战场,但写东西基本遵照史实,所以在这些大背景、大环境上基本没有错误。电视剧这样编撰跌眼镜啦。

最后的骑兵部队"

再有就是40年以前八路军正规军还没有化整为零打游击,连长发现敌情就自作主张发起战斗这是不可能的,属于擅自调动部队。

第二、看原著我都看明白了,骑兵的攻势优势在于速度,集群冲锋、冲击力大。可该剧第八集中的骑兵对决就像古代战场互相对砍,战马互相缠绕着,这是不懂骑兵作战原则的镜头,尤其前面韩永正和六离会打斗的镜头,也是这样,战马几乎是站在原地和围上来的六离会种搏斗,原著都写了,这样骑兵是很吃亏的,骑兵只有在高速冲锋时,马快刀急才能发挥优势。可该剧还是这样演,是为了好看吗?我看一点都不好看,一点都没有骑兵的气势滂沱的感觉,大概编剧没有看懂骑兵作战吗?纵观原著,就没有描写过这样的镜头,原著中倒是有这样的描写,骑兵冲进村子,指挥员都是及时提醒大家不要钻胡同追击敌人,而是沿街冲出去,再冲回来,冲乱敌人的有效组织,这才是骑兵作战。没弄明白骑兵作战特点就拍片,这不扯呢?

最后的骑兵部队"

第三、日军也来个裁撤骑兵,理由和八路军的一样。感觉这是赵括一样纸上谈兵的思维,连发火器和大炮的问世,的确使骑兵成了夕阳兵种,各国都在裁撤之列,但不能机械的用来僵化的执行,事实上当年的日军和八路军都没有僵化的执行,可该剧拿这个做理由,可能目的是为了体现骑兵的不容易,但却犯了僵化的病。保留小部分骑兵还是有它的价值的,事实上中国的骑兵直到50年代还在使用。正像片中八路军骑兵团长讲的,中国没有西方发达的公路,乡间小路长途奔袭、打援预警、追击扩大战果,骑兵还是有价值的。该剧把史实演反过来了,日本的骑兵已经改成了步骑兵,即骑马的步兵,八路军的也是,是游击战的需要才使八路军曾玉良团长把步骑兵改成了轻骑兵,即能下马大战,也能骑马冲锋。所以,史实上不是骑兵改成步骑兵,而是将步骑兵改成轻骑兵。这样才更加适合了长途奔袭和游击战争。如果没有这种骑马步兵改成轻骑兵的改革,41年冲出重围、以后歼灭汉奸孙殿英的王牌、刀劈汉奸程道河等战斗就没有那么干脆了。该剧这个基本问题的误读和瞎编,估计后来的场景可能很糟糕。

咱改变能不能按照史实逻辑来编,能不能不按照自己的逻辑来编,唬不住真正喜爱骑兵的人的。你这电视剧看似符合逻辑了,其实不合逻辑。

第四,有些镜头太假,假到没有逻辑,更别说符合。胡彦明被日军追击,误撞娟子卧房,被娟子救了,开头娟子的房间好像一小土屋,后来日军搜索时又换成了地主大院大房间,骗傻子也没这么骗的,再说胡彦明走了后在高粱地遇到刘春雷,两人说话又被小罗成抓住,刚要受辱,娟子和嫂子(小罗成夫人)赶到又救了他们,这个镜头安排的就感觉象今天的夜市偶遇。须知那是个日本人还在外边搜索的时候,两个女人是何道理又跑到高粱地里去的?时巧遇吗?还是事先知道小罗成要报复?总之这里交代不清,这样的镜头就是瞎编,那个战火动乱年代,有姑娘小媳妇深更半夜敢钻高粱地的?我不知道安排这样的镜头意义在哪?除了给胡彦明和娟子的爱情加点作料,没有任何意义。我们看的是骑兵抗战的故事,为了旁支末节加这样的镜头,太没意思了,当年是什么环境一点都不考虑,就瞎编。

再有就是刘春柳遛马碰到女兵洗澡,简直笑死我了,也气死我了,那是集中大平原啊,村庄密级,人口密级,不是大山老林,随便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姑娘就脱衣服洗澡!再说还是一个人,旁边连个女伴都没有,还大胆的唱歌,想招惹别人都来看吗?胡编到这个程度,真没法说了。

转自:铁血论坛

  • 播放列表
  • 1080
  • 西瓜影音
排序
  • 第1集
  • 第2集
  • 第3集
  • 第4集
  • 第5集
  • 第6集
  • 第7集
  • 第8集
  • 第9集
  • 第10集
  • 第11集
  • 第12集
  • 第13集
  • 第14集
  • 第15集
  • 第16集
  • 第17集
  • 第18集
  • 第19集
  • 第20集
  • 第21集
  • 第22集
  • 第23集
  • 第24集
  • 第25集
  • 第26集
  • 第27集
  • 第28集
  • 第29集
  • 第30集
  • 需安装西瓜影音播放器 排序
  • 第1集
  • 第2集
  • 第3集
  • 第4集
  • 第5集
  • 第6集
  • 第7集
  • 第8集
  • 第9集
  • 第10集
  • 第11集
  • 第12集
  • 第13集
  • 第14集
  • 第15集
  • 第16集
  • 第17集
  • 第18集
  • 第19集
  • 第20集
  • 第21集
  • 第22集
  • 第23集
  • 第24集
  • 第25集
  • 第26集
  • 第27集
  • 第28集
  • 第29集
  • 第30集
  • 剧情介绍

    最后的骑兵部队"

    中国是世界上较早拥有骑兵的国家之一,骑兵也是一个相当古老的兵种,在战场上可以利用其速度上的优势快速机动、包围、冲击。但继1960年美国军队与世界各国陆续撤销骑兵这一建制后,骑兵开始在兵种舞台上渐渐消失了。

    最后的骑兵部队"

    解放战争时期,骑兵部队最多时编制有12个师。上世纪80十年代,在“百万大裁军”中,骑兵作为一个兵种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一支支现代化的机械化部队。现在,全军仅象征性地保留了两个骑兵营和几个骑兵连。

    最后的骑兵部队"

    现在的骑兵部队主要担负驻地执勤巡逻、抢险救灾等任务。

    最后的骑兵部队"

    骑兵具有快速、机动、灵活、勇猛的特点,擅长战役侦察、远距离奔袭、运动防御、追歼敌人。骑兵相比步兵,不但能徒步作战,还擅长马上射击和劈刺。但这些优势在现代武器前早已没落。

    最后的骑兵部队"

    骑兵所采用65式骑兵军刀是在1965年初定型,刀体上镀了一层铬,1965年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骑兵军种就正式的被裁撤,因此65式骑兵军刀是中国第一种,也是最后一种制式骑兵军刀。

    最后的骑兵部队"

    (让战马躺下后射击)

    最后的骑兵部队"

    1954年骑兵部队最后一次参加阅兵。虽然骑兵的时代早已过去,但骑兵精神永存!

    最后的骑兵部队"

    《中国骑兵》 真实的故事真实看

    最后的骑兵部队"

    这是王外马甲(黄晓峰)的原著改编的,故事中刘春雷、胡彦明、崔秉志、邓永耀、李树茂、曾玉良、韩永正等等都是真实的人物,在八路军抗战牺牲团以上干部的名单中,网上就可以搜到一些故事中提到的人物。当年读马甲同志的文章,非常喜欢,喜欢的非常。网络文学《冀鲁豫平原上的哥萨克骑兵》我看了三遍,改编成《中国骑兵》后我看了四遍。当年就认为这样的好故事,一定会有人拍成电视剧,如今终于上映了。如何能错过这个机会!!目前网上更新到第七集,已经看了两遍,呵呵。没办法,我是骑兵迷。

    最后的骑兵部队"

    不等30几集看完,现在就开始写影评了,尽管观感不完整,逐集来评不可能,那就分阶段来吧,这里先来前七集的:

    观感第一:八路军129师骑兵团是不是都配备钢盔不知道,可能这是编剧导演根据当年的史实而配的道具,记得原著写的是骑兵小伙刘春雷头戴四片瓦、斜跨大战刀,肩扛汉阳造....好像是这么说的,不再找原著把原话搬上来。另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每人都配个围脖,不知骑兵的围脖都有哪些使用好处?团长有时穿着那套苏联哥萨克的军服,显得很臃肿,不好看,呵呵呵。

    最后的骑兵部队"

    最后的骑兵部队"

    观感之二:电视剧改编成功的地方也恰是我不喜欢的地方,什么地方呢?就是把马甲原著中刘春雷、胡彦明、小罗成的关系用一个亲属加未来女婿紧密连接起来,这样的好处是故事的脉络完整,矛盾冲突更加突出,更有利于叙述情节,尤其加进来娟子和胡彦明的爱情,刘春雷父母为他买了个童养媳,这是原著中没有的。艺术允许编撰,但在看过原著的我看来,属于不真实了,尽管情节更好看了,但失去了真实性,真实的故事只有真实性才是她的魅力所在。

    观感之三:八路军打六离会那场戏,拍的太假,假的不能再假了,不知导演怎么想的,我这里请导演反思一下,这样处理可好?尤其介绍八路军几个连不同师承的骑兵冲锋特点,不能在这个时候介绍,如果换成后来打程道和的冲锋场景,或歼灭汉奸孙殿英王牌时可能比这个时候好,另外就算此时介绍也行,但场面实在太狭小,没有骑兵冲锋的气势和集群效应,场景选的不好。

    观感之四:樟树镇伏击战拍的太差劲,我认为这个战斗不能随意改编,本来打的很英勇,被导演拍反了,老兵打的一般,新兵守马桩时的遭遇战到打的很是好看,这不瞎扯呢吗?一点都没有原著更生动好看,还有就是此仗是为避免骑兵团被裁撤而打的,这基本是违背史实的瞎编,裁撤是41、42年最艰难的时候决定的,此时的冀中平原还是养得起骑兵的,尤其骑兵的贡献没有交代足,原著写了,骑兵上交的缴获物资是最多的,乐的刘伯承师长都合不拢嘴,这里的改编感觉失败。

    最后的骑兵部队"

    观感之五:有一点导演和我想到一块了,就是这样的故事适合拍成战争背景下的军旅生活片,强调骑兵的日常生活、如何选兵、如何练兵、如何养马、如何行军,如何生活,等等等,就像《我的团长我的团》那样,适当冗长一些,生活化。因为骑兵的生活学问迥异于其它兵种,是我们大家陌生的,通过这个细化描写,影片才更有特点,感觉这些导演都有所表述,比原著更丰富了一些。比如再加一些新兵看老兵训练的镜头,尤其看老兵马刀对联等,可能效果更好。

    观感第六:原著就有轻松幽默的特点,电视剧更是发挥了这个特点,这是我认为拍的最好的地方,但却牺牲了刘春雷的色相,呵呵,原著中的大刘嘴不怎么贫,到了电视剧中油嘴滑舌、刀子一样不饶人,可能这也是影视作品的短处,有些东西不说话根本表现不出来,不像看书,可以文字介绍。

    最后的骑兵部队"

    观感之七:战斗场景可能不怎么样,感觉导演编剧等可能都是长期拍战争片的,有拍摄经验,不见得有作战经验。可能更多的战斗还没有出现,我这里现在说为时太早了,只看一个蹩脚的樟树镇伏击战不能说明问题。

    最后的骑兵部队"

    观感之八:对演员的评价,感觉王雷演刘春雷,的确很像,李建的胡彦明同样不错,唯一不好的是感觉其他骑兵配角,瘦小枯干的居多,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影视中陈再道司令员还跨过北方人个子就是高大,都是当兵的好材料。可怎么就刘春雷、胡彦明两个够标准?其他配角演员也应该选几个好的,这样才更像真实的骑兵团嘛。难道是帅哥请不起了?到部队里选有的是。

    最后的骑兵部队"

    另外,演韩永正的演员也不错,外表很冷酷、有点愣,比真实的韩永正冷酷,真实的我看过王外马甲博客发布照片,里面是当年骑兵团四个连长,记得有韩永正、张启旺。还有,团长政委看着年龄太大,50岁以上了,要知道当年的共产党军队,大概只有朱德是50岁的,其余人等,差不多都在40以下。至于马苏同志演的娟子,说实话,我是冲骑兵来的,这种改编虚构的角色一点都不感兴趣,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可能有人觉得没有美女参与没有爱情的故事没有吸引力,但本人喜欢的是骑兵,所以不能以个人好恶来评价,总之觉得可有可无。

    总之,感觉剧本改编的有好于原著的地方,也有不如原著的地方。总之比预先想象的要好多了。

    最后的骑兵部队"

    8、9集接着看

    这两集看完了,感觉特不爽,请导演好好感受感受,我是个人意见,难免主观,但请重视一下:

    第一、对骑兵在战场上的使用有问题。现代战争,不论日军还是八路军,骑兵的使用都是有条件的,不可能是双方象骑士一样在互相寻找对决。该剧就是这样演的,事实上八路军骑兵只有在41年大突围时和日本骑兵遭遇战,其他的时候都是各打各的。40年以前的冀中大平原,基本上是八路军的天下,日军只占有城市和主要交通线。所以日军骑兵给八路军下套引诱的环境和条件就不具备,八路军在广袤的农村眼线夺得很,所以第八集中韩永正险些中了日军骑兵的埋伏,那是不可能的,历史上也没有这样的事情。所以这个战斗基本是瞎编,影视艺术编撰可以,但违背历史常识就不和逻辑。属于瞎编。你看原著基本就没有这样的镜头,原作者虽然没上过战场,但写东西基本遵照史实,所以在这些大背景、大环境上基本没有错误。电视剧这样编撰跌眼镜啦。

    最后的骑兵部队"

    再有就是40年以前八路军正规军还没有化整为零打游击,连长发现敌情就自作主张发起战斗这是不可能的,属于擅自调动部队。

    第二、看原著我都看明白了,骑兵的攻势优势在于速度,集群冲锋、冲击力大。可该剧第八集中的骑兵对决就像古代战场互相对砍,战马互相缠绕着,这是不懂骑兵作战原则的镜头,尤其前面韩永正和六离会打斗的镜头,也是这样,战马几乎是站在原地和围上来的六离会种搏斗,原著都写了,这样骑兵是很吃亏的,骑兵只有在高速冲锋时,马快刀急才能发挥优势。可该剧还是这样演,是为了好看吗?我看一点都不好看,一点都没有骑兵的气势滂沱的感觉,大概编剧没有看懂骑兵作战吗?纵观原著,就没有描写过这样的镜头,原著中倒是有这样的描写,骑兵冲进村子,指挥员都是及时提醒大家不要钻胡同追击敌人,而是沿街冲出去,再冲回来,冲乱敌人的有效组织,这才是骑兵作战。没弄明白骑兵作战特点就拍片,这不扯呢?

    最后的骑兵部队"

    第三、日军也来个裁撤骑兵,理由和八路军的一样。感觉这是赵括一样纸上谈兵的思维,连发火器和大炮的问世,的确使骑兵成了夕阳兵种,各国都在裁撤之列,但不能机械的用来僵化的执行,事实上当年的日军和八路军都没有僵化的执行,可该剧拿这个做理由,可能目的是为了体现骑兵的不容易,但却犯了僵化的病。保留小部分骑兵还是有它的价值的,事实上中国的骑兵直到50年代还在使用。正像片中八路军骑兵团长讲的,中国没有西方发达的公路,乡间小路长途奔袭、打援预警、追击扩大战果,骑兵还是有价值的。该剧把史实演反过来了,日本的骑兵已经改成了步骑兵,即骑马的步兵,八路军的也是,是游击战的需要才使八路军曾玉良团长把步骑兵改成了轻骑兵,即能下马大战,也能骑马冲锋。所以,史实上不是骑兵改成步骑兵,而是将步骑兵改成轻骑兵。这样才更加适合了长途奔袭和游击战争。如果没有这种骑马步兵改成轻骑兵的改革,41年冲出重围、以后歼灭汉奸孙殿英的王牌、刀劈汉奸程道河等战斗就没有那么干脆了。该剧这个基本问题的误读和瞎编,估计后来的场景可能很糟糕。

    咱改变能不能按照史实逻辑来编,能不能不按照自己的逻辑来编,唬不住真正喜爱骑兵的人的。你这电视剧看似符合逻辑了,其实不合逻辑。

    第四,有些镜头太假,假到没有逻辑,更别说符合。胡彦明被日军追击,误撞娟子卧房,被娟子救了,开头娟子的房间好像一小土屋,后来日军搜索时又换成了地主大院大房间,骗傻子也没这么骗的,再说胡彦明走了后在高粱地遇到刘春雷,两人说话又被小罗成抓住,刚要受辱,娟子和嫂子(小罗成夫人)赶到又救了他们,这个镜头安排的就感觉象今天的夜市偶遇。须知那是个日本人还在外边搜索的时候,两个女人是何道理又跑到高粱地里去的?时巧遇吗?还是事先知道小罗成要报复?总之这里交代不清,这样的镜头就是瞎编,那个战火动乱年代,有姑娘小媳妇深更半夜敢钻高粱地的?我不知道安排这样的镜头意义在哪?除了给胡彦明和娟子的爱情加点作料,没有任何意义。我们看的是骑兵抗战的故事,为了旁支末节加这样的镜头,太没意思了,当年是什么环境一点都不考虑,就瞎编。

    再有就是刘春柳遛马碰到女兵洗澡,简直笑死我了,也气死我了,那是集中大平原啊,村庄密级,人口密级,不是大山老林,随便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姑娘就脱衣服洗澡!再说还是一个人,旁边连个女伴都没有,还大胆的唱歌,想招惹别人都来看吗?胡编到这个程度,真没法说了。

    转自:铁血论坛

    猜你喜欢
    许我耀眼 0分 2025
    许我耀眼
    赵露思,陈伟霆,万鹏,唐晓天,管梓净,钟雅婷,王伊瑶,许亚军,温峥嵘,范世錡,冯晖,刘敏
    闯关东2 7.2分 2009
    闯关东2
    王茜华,苗圃,董璇,濮存昕,张桐,刘佩琦,王馥荔,李玉刚,车永莉,于洋,涂们,英格玛,木村荣,郑昊,金桂斌,谢园,金巧巧,哈斯高娃,刘波
    献鱼 5.5分 2025
    献鱼
    陈飞宇,王影璐,王奕婷,高寒,吴宇恒,王雅佳,保剑锋,何中华,曾黎,漆培鑫,赵顺然,陈姝君,黄海冰,刘萌萌,马雅舒,李欣泽,陈博豪,郑合惠子
    琅琊榜 9.4分 2015
    琅琊榜
    胡歌,刘涛,王凯,陈龙
    悬崖2012 8.5分 2012
    悬崖2012
    张嘉益,宋佳,程煜,李洪涛,咏梅,姬他,孙浩,徐程,林源,林龙麒,马丽
    刘墉追案 5.4分 2021
    刘墉追案
    何冰,白冰,李乃文,王鹤润,路宏,曹征,黄海冰,王羽铮
    我的团长我的团 9.6分 2009
    我的团长我的团
    段奕宏,张译,张国强
    入青云 0分 2025
    入青云
    侯明昊,卢昱晓,余承恩,鹤男,全伊伦,朱丽岚,潘珺雅,胡耘豪,林江国,邓孝慈,鹿骐,于垚
    影片评论
    评论加载中...
    热播排行
    1火影忍者 9.1分
    2父子 6.9分
    3伊藤润二惊选集 7.7分
    4太平洋战争 9分
    5第一滴血5:最后的血 7.6分
    6创造101 5.9分
    7植物学家的中国女孩 6.5分
    8传奇故事 8.4分
    9天师撞邪 7.9分
    10大秦帝国之纵横 9.3分
    11明明是个碍事配角、却被王子给宠爱了 5.6分
    12毒魔复仇 7.1分
    13爸爸去哪儿第三季 8.6分
    14李卫当官2 7.2分
    15名侦探柯南 8分

    Copyright © 2023-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 首页
    • 会员
    • 留言
    • 顶部
    创造101   传奇故事   奔跑吧第四季   爸爸去哪儿第三季   暴君的厨师   天师撞邪   足球小将1983   1/2的魔法   伍六七之暗影宿命   乌云之上   喜羊羊与灰太狼(..   爱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