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暑期创作大赛#又一部现实题材作品《学爸》登陆录大银幕,话说今年现实题材的国产片真的挺多的,讲电信诈骗的《孤注一掷》,讲家暴问题的《我经过风暴》,以及《八角笼中》和《消失的她》也都算是现实题材。

《学爸》讲述一个父亲为了孩子幼升小的事情,不惜散尽家财四处求人,想尽各种办法只为进一所名牌小学。故事紧扣现如今的教育问题,探讨教育恐慌。

俗话说: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现在的绝大数孩子们都被开启了学富五车模式,学习不仅得优秀还得超前才行。什么琴棋书画、编程奥数英语班、游泳健身普拉提,你不仅得会,还得会很多样才行。
但偏偏咱们主角雷大力的儿子雷小米却什么特长也没有,除了子承父业,习得一手好按摩技巧,人体经络穴位熟记于心,可这些对升学没用呀!

没能搞定入学名额,又在户口搭档的“激励”下,雷大力开启了鸡娃模式,各种培训班、辅导班全部安排,最夸张的是为了出其不意,让雷小米学编钟。
有人说“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实际上片中的鸡娃模式还是有点低于生活了,我看到过小朋友在周末假期有着从早到晚的学习计划,除去睡觉吃饭,就只有学习。

假期里家长带着孩子奔波于各种培训班之间,更有甚者周内放学后还有培训班要去。小小的肩膀上总挂着巨大且沉重的书包,麻木的学着一个又一个新能力。或许原本喜欢的爱好,也在这重压之下变得厌恶。
悄无声息中,四处都会有各种声音传来,“从小学奥数,才能赢在起跑线。”,“别人家孩子都在学,到时候就你家孩子不会。”等等等等。是呀!谁都不甘于人后,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

让我觉得最扯淡的就是还有什么少儿编程课,感觉再扯下去,少儿高数课都得出来了,那让大学生们该怎么办?

我有听过一些家长说,“别人家娃都报学习班了,我家的不报就感觉落后了。”还有说“我能给他报的都报了,图个安心,至少我是尽力了。”各种声音让一些家长学会鸡娃。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为人父母最大的期许,于是曾经自己办不到的办得到的都希望孩子可以办到。最顶尖的学校进不去,那也要去个好一点的,反正不能去差一些的。

为了一个好学校,想尽办法。就如雷大力一样,找关系、买学位房、给孩子报辅导班、各种鸡娃,倾家荡产四处求人,只要能去一个好学校。哪怕这个学校已经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哪怕进这个学校要说自己没了,都可以!

其实我有时候在想,现在的那些好学校,他们招收着成绩最好的那一群人,就有了最好的升学率,再继续招成绩最好的拿下最好的升学率。他们有着最好的生源,那必然有着最好的成绩。似乎很多人都觉得孩子进了这个学校,哪怕成绩再差都会走向成功,但那些高升学率真的完全是学校的功劳吗?真的必须削尖脑袋进这个学校,才是正确的吗?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孩子们的压力越来越大,家长们也陷入焦虑之中,鸡娃成了常态!是谁带起了这风潮,是家长、是培训班、是学校还是这个社会?

如果以后我的孩子要用小小的肩膀扛起比身体还要庞大的书包,辗转于各种培训班之间,一年365天几乎无休。稚嫩的脸上布满愁云,学习着本不属于他这个年纪学习的东西,那我宁愿他不出生。这样比上班还要辛苦呀。
如果让我不休假式的上班,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外就是工作,那我可能会觉得人生毫无意义,或许我的身体也扛不住。

或许在电影里,雷大力脱离了鸡娃模式,雷小米在本应该取得小学里快乐学习开心成长,但现实中却依旧鸡娃不止。
《学爸》将家长为了孩子能进一所好学校经历的所有都很好的展现了出来,是既好笑又痛心,当我们处在上帝视角看待这件事情时,会感觉那么荒诞,但这荒诞却时刻发生在我们身边。
所以,到底是谁在鸡娃?又是谁导致的鸡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