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拉多 西拉的到来

状态: HD中字

主演: LuisFelipeCortés AdrianaAcosta DuniaAlexandra/UrieldelToro AnaGonzález 

导演: RenePereyra

语言: 西班牙语

首播: 2012(墨西哥)

更新: 2024-04-12 12:51

类型: 国产剧

非凡线路

  • HD中字
  • 剧情简介


    "

    第四章农业革命(1943.png?1979)

    1、战后初期的意大利农业

    经历了二战的意大利农业,满目疮痍。其生产能力下降到了战前的60%。占地约7.7万公顷的1.35亿株葡萄、橄榄树和其他果树被毁或被破坏。另外还有6.7万公顷的森林和栗树林、数量巨大的农村建筑物、牛棚马厩、肥料池、粮库和货仓遭毁或被破坏;8.2万公里的水道、80多万台农用机械和农用工具遭到毁坏。性畜存栏数大幅度下降,战争结束时只相当于战前的75%,共损失了60万头牛,38.9万头猪,14.2万匹马和100多万只羊。在战争中,化肥和抗寄生虫药严重缺乏,劳动力严重不足。人们清楚地记得,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人们被强制种植某些作物,不得不减少其他作物的种植面积。到1945年,小麦仍是优先发展的作物,政府不仅鼓励农民种植小麦,而且还要求农民必须储备小麦。但是,1945年的小麦产量与战前相比大大下降。1933-1938年,小麦年均产量大约为7250万公担,而1945.png?1946年度,不到6100万公担;1946.png?1947年度,由于气候原因,产量持续下降,大约只有4700万公担。1947.png?1948年度,由于把义务储备制度改为向政府粮库上缴固定份额的办法,产量开始回升,达6150万公担,与1945年相当。每公顷的产量为13公担,而战前是14.8公担。1947年尽管重建工作已经开始,但农业仍面临着巨大困难。这年9月政府采取了信贷紧缩政策,使农业流动资金十分匮乏。因此,农用拖拉机和农用机械的购买量大幅度减少(估计减少25.png?30%)。由于燃料成本高,农用拖拉机和机械设备利用率也不高。另外,化肥的使用和每日出工也减少了,因为战后磷酸盐和硝酸盐的产量远远低于战前1935.png?1939年的水平,供应受到限制。

    战争结束后,美援开始推动意大利农业转向高效益作物生产。因此,1945.png?1948年蔬菜、豆子、水果和经济作物的产量和牡畜的存栏数都有增加。从1948年起政府给予农业更大的支持。2月份,磷酸盐和硝酸盐放开销售;4月份,对专业农业生产者提供了使用燃料的优惠政策,取消了化肥1%的附加税;采取措施方便农业生产者申请贷款;9月份与美国签订了一系列协议,向当时由盟军占领着的德国出口水果、蔬菜、麻纤维、种子和丹宁汁等,总金额为5600万美元;作为交换,从德国进口制成品。这使意大利的农业生产面积得以扩大。1948年马歇尔计划实施后,进一步推动了意大利农业的发展。马歇尔计划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加强农业,其中包括发展其他作物的生产经营,增加非谷物作物的种植,这不仅是为了解决意大利的食品短缺,显然也是为了增加国民收入。马歇尔计划实施之初,马歇尔计划驻意代表团农业部门的负责人哈里·麦克斯兰德在《评论》杂志上发表文章预测,到1952年马歇尔计划结束之时,意大利可达到农业的自给自足。达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因为意大利几乎一半人口的就业和收入来自土地,而2800万公顷的耕地中,有37%是山地,42%为丘陵地带,只有21%是平原。另外,分布在平原上的耕地生产效率也不高,只有完成必不可少的灌溉工程、土地改良和技术改造之后,才能实现高效生产。然而,在应改良的约1000万公顷耕地中,只有13%完成了改良,而土地改良所需要的公共工程,竣工的只占27%,已经开工的只有35%。另外,尽管政府采取了措施,美国也以各种形式提供援助,但由于意大利本土曾是作战地区,农业生产中的抽水系统、运河系统和道路系统均遭破坏,因此不少土地在改良后又重新被水淹没。

    最让麦克斯兰德震惊的是,意大利对土地的管理非常糟糕。他说,“我看到农民试图在多岩石的丘陵上掘取他们的生活必须品,但在大片大片的土地上没有看到一头性畜在耕作”。制止对土地继续进行掠夺式的利用,更合理地组织和利用国土资源对意大利来说已经迫在眉睫。因此,他认为,意大利议会做出的决策意义重大。议会决定,1948.png?1949年间,拨出700亿里拉的资金(占马歇尔计划对意援助的26%)支持农业发展。其中400亿用来改良250万公顷的土地和对50万公顷土地进行水利建设。这项工程可以保证大约15万人就业,并使农业生产增长30%。整个计划不仅仅局限在南方,还包括改良波河、阿尔诺河以及中部和北部其他河流流域的土地。但南方是最贫穷的地区,它需要更多的关照,因此政府决定把整个计划资金的几乎一半投在南方,特别是投给从未进行过土地改良和水利工程的地区,以及虐疾流行的地区。@在卡皮塔纳塔已有10万公顷的土地开始进行改造。麦克斯兰德说:“我察看了计划修建的每条堤坝、每条道路、每条沟渠和每条运河,还察看了每公顷应该开发的土地。”这表明,美国政府密切关注着意大利农业的改造和现代化建设,并通过各种途径给予支持。例如,2000吨杂交小麦种子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给广大农民,这个品种的种子能使产量提高50%。另一个品种的杂交小麦正从美国运来,将能提高各地的单位面积产量。意大利技术人员致力于学习美国发展农业的新技术,了解发放农业信贷的新方式和改进畜牧业生产的新方法等等。

    2.农业机械化

    机械化不足,是意大利农业相对落后的表现之一。1945年实际上只有5.2万台拖拉机,其中60%是外国产品,6万台固定发动机和100多台谷物联合收割机。大部分是两次世界大战间从国外进口的。这一问题已不只一次被提出,但一直没有得到解决。1949年,在勒佐-艾米里亚大区举行的一次专题研讨会得出的结论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还很遥远。但是,这次研讨会对当年在采购拖拉机和其他农业机械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949年上半年总共购买了相当于1948年下半年两倍的拖拉机(分别为1084台和645台),可见发展势头之猛。1949年1、2月份购置拖拉机113台,而6月份猛增到489台。1949年上半年购买的拖拉机比1948年全年的数量还多。

    购买的拖拉机大部分是国产货,其中2/3是菲亚特公司和兰迪尼公司的产品。在短短的几年中,意大利生产的拖拉机赢得了很大的声誉,出口大大超过了进口。出口的主要对象国是法国和南美国家。

    菲亚特和农业机械组织联合会签订的一项协议,对拖拉机的普及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这个联合会还和生产化肥、农药的工厂签订了一系列的协议。这些协议包括减价和其他一些优惠待遇。通过农业生产者协会和农业合作社,联合会积极推动农业机械化。完成这项任务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机械化的普及必定产生失业,所以这项工作在很多地区都遇到了阻力。

    为了防止机械化带来过多的失业,在波河平原甚至对使用收割机械(包括收割机、联合收割机和割草机)采取了限制措施(尽管是临时性措施)。但是,在布里亚大区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该大区采用机器生产后有助于创造新的劳动岗位。意大利的农业机械化遇到的困难使有些人认为,将来要在意大利普遍推广最先进的农业机器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不可能像美国那样普遍使用玉米收割机、水果收割机、挖土豆和甜菜机等机械,因此也就不鼓励意大利工业部门生产此类机械。一个特别最需要强调的事实是,到1947年底,意大利农村的拖拉机拥有量为47786台,1948.png?1949年间总共购买了2070台。但这些拖拉机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北部地区,特别是威内托、伦巴底、艾米利亚、托斯卡纳和拉齐奥大区。购买拖拉机的情况也反映了南方的落后。据统计,从阿布鲁佐到西西里岛、撒丁岛,每1000公顷耕地只有1台拖拉机,而意大利的其他地区,除了利古里亚和特兰蒂诺大区外,耕地和拖拉机的比例为500:1,不少地区,如威内托、伦巴底和皮蒙特大区,甚至达到100:1。增加南部地区的拖拉机拥有量,也是马歇尔计划的目标之一。计划在南部农业区至少增加1万台拖拉机。当时预测这一目标不难达到,因为在英国类似的计划已经实现,在法国,1945.png?1949年间,通过不同形式的援助进口了4.4万台拖拉机。

    3.布里亚大区平原的改造

    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有一个很突出的事例(前面已经提到过),就是布里亚大区塔沃利耶雷平原的改造。到19世纪中叶,这片广阔的土地有36万公顷的平地,是仅次于波河平原的第二大平原。另外在亚平宁山麓还有10万公顷的耕地与牧场,中间夹杂着2.5万公顷的沼泽地。在佛贾周围也有一块面积较大的平原,由于河水泛滥而经常被淹,收成受到损失,同时还影响到了牧场。

    几个世纪以来,农民和牧民的冲突一直不断,他们都想多占有土地。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农产品价格的提高冲突进一步激化,农业用地比畜牧业用地更趋紧张。19世纪初和20世纪初,都曾试图对土地进行改良,但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1933年初建立了卡皮塔纳塔土壤改良和土地改造联营组织,开始了土地改良工程(2月13日第215号法律),但由于政界和军界的矛盾加剧,再加上战争的爆发和战争的破坏,使这场工程大受掣肘。战争结束后,不仅联营组织重新启动,布里亚大区、卢卡尼亚和莫利塞大区等地区专门从事农业改革的单位也一起加入了该行动。战后采取的统一行动,使这片广袤土地的改良工程得以重新进行,并最终取得了成功。

    4.土地改革

    毫无疑问,布里亚大区的塔沃利耶雷平原改造后,将实行集约型和专业化生产。这项工作一旦完成,受益的将不仅仅是当地的居民,整个国家的农业状况也将得到改善。启动意大利土地改革的法律基本上有两个。第一个是1950年5月12日的第230号法律,它制定了开发西拉高原和沿海土地的法律规范;第二个是1950年10月12日的第841号法律,也称为“临时法律”,它制定了征收、改良、改进和分配农民土地的法律规范。

    为了打破大庄园、大地产和它们实行的粗放耕作(这种粗放耕作主要分布在落后的南方,但在意大利中部和北部的某些地区也存在),按照新的法律规定,要调整土地所有权,把征收的土地进行改造后分配给农民。这些工作由土地改革机关执行。为了鼓励私人资本参与改革,法律规定,地主如果按照计划和土改机关的要求,对自己应征收土地的1/3实施改良工程,那么就可以少征收他的土地。除了上述法律规范,还应提及的是1952年7月25日的第191号法律。尽管这一法律主要是针对山区居民,但它也属于农业改革和鼓励小农业主的总计划中的一部分。

    改革涉及850万公顷的土地,征收的土地有80万公顷,其中大部分分布在布里亚大区、卢卡尼亚和莫利塞大区(18.94万公顷),其次是托斯卡纳和拉齐奥交界的马莱玛地区(17.75万公顷)以及西西里大区(14万公顷)。其他没收的土地涉及西拉开发工程(7.48万公顷),撒丁岛(4.74万公顷)和波河三角洲(4.42万公顷)等。

    根据法律,征收的土地应该分给农民,在30年内,农民付清土地款后就成为土地的所有者。分配的土地价格相当于征收土地和改良土地的成本。农场的大小根据自然地貌不同而异,但它必须能够养活一个农民家庭。1956年6月30日,已经分配出54.6万公顷的土地,受益者达10.2万人。预计到工程结束时,得到土地的农民将有13万人左右。他们将取代3000名被征收土地的地主而成为新的土地所有者。需要补充的是,有180万公顷的土地转让给了自耕农,还有大约2万公顷的土地由小农场主基金会收购,然后再分配给自耕农。另外还有62万公顷的土地,1948年陆续归于新的所有者。土地所有者的人数大大增加。土地改革工作耗资巨大,但最后似乎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农民尽管有了土地,但他们想离开它,而不是留在那里。

    5.逃离土地

    毫无疑问,意大利农业正在经历着改革的过程。与战前相比,谷物耕地尤其是种植小麦的耕地面积减少了6%,但由于众多改良措施的实施,包括农业机械化以及肥料和农药的大量使用,使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了。1936.png?1939年,年均每公顷产量14.8公担,1955年增加到19.6公担。因此,1951年之后小麦的产量经常大大地超过战前的最高水平。同时,种植蔬菜、水果、橄榄和经济作物(甜菜、烟草等)、发展畜牧的土地面积增加了。意大利农业向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以便更好地适应工业发展的需要。尽管正在进行的改革成效显著,但与所做的努力相比,农业收入增长幅度并不大,同农业生产者的期望值相比还有差距。大中型农场不断取得进步,正以工业化的方式发展,但是越来越明显的是,无法保证农业生产者像城市居民一样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因此,数年来农民离开土地而流入城市的趋势有增无减。

    农村向城市移民,比城市向国外移民要出现得晚。战后几年中,城市人口向国外移民的增长趋势不容忽视。由于城市中工业和服务业发生危机,工人、手工业者和机械技工成为移向国外的第一批移民。随着重建工作的深入,这种移民形式停止了而另一种形式的移民现象开始了,这就是农村向城市的移民。1956年初,朱塞佩·梅迪奇指出,尽管农业已不再是国民收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了,但它在整个国民收人中仍占有重要影响。因此,必须继续关注这个部门,坚持农业现代化道路。梅迪奇认为,问题不在于农业人口的减少,这种减少不应让人害怕,而应受到鼓励,因为农业现代化可以使很多人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关键的问题是如何保证以土地为生的农民有更好的生活条件,有更吸引人的前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意大利农业在机械化道路上已经取得了不容置疑的进步(拖拉机的数量在1948.png?1956年间增加了2倍),现在的问题是,既要考虑技术,又要考虑经济效益;要对市场需求及时做出反应,就得寻求技术,要从资本主义以前的田园式耕作过渡到资本主义的合理经营,尤其要加强而不是排斥饲养业。

    6年后的1962年,在马里奥·班迪尼的文章中可以看到,农村的总体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前些年的农业改革使后些年出现了高速发展。这些变化不仅涉及到农业生产模式,还涉及到劳动关系、农场规模和耕作制度。他认为,这是我国农业前所未有的一次大变革。以前,我国农业发生过两次大变革:第一次是在18世纪末,马费奥·潘塔莱奥尼称这次变革为土地所有权的返还;第二次发生在19世纪下半叶,这是因受到北美农业竞争而发生的耕作方式的根本性革新。这两次变革在短短的时间内使农业发生了明显变化。

    与其他国家如英国、比利时、荷兰、法国、德国和瑞典等国相比,意大利改革带来的这些深刻变化还是来得太晚了。和其他国家一样,意大利的农业现代化也带动了工业和相应的服务业的发展,农村人口开始涌向城市。这种移民现象发生在自战后以来的25年中,其中最后10年的节奏最快。农业从业人员明显减少,其比重大致从49%下降到了27%。最先离开农村的是青年人,尤其是工业中心附近的农村青年。这里所指的青年人不单单是农民,其中也包括工人、挤奶工和机械工等,这些人比没有任何技能的劳动者更早地离开了农村,涌向活跃、富饶的工业区,如伦巴底大区南部。意大利中部的农民,由于分成农业制度发生危机,也纷纷涌向城市。接着,移民运动开始吸引边远地区的农民以及没有什么技术专长的各阶层人士。同威内托大区的情况一样,南方人除向大洋彼岸、阿尔卑斯山以北移民之外,也大量涌入了意大利的工业三角区(热那亚一都灵-米兰)。此外,卡拉布里亚地区的人移向了利古里亚,西西里人移向了意大利中部,撒丁岛牧羊人移向了亚平宁山脉等等。还有一批人移到了已改良的地区和南部水利状况较好的地区,如卡塔尼亚平原、梅塔蓬蒂诺地区、亚得里亚海沿岸和第勒尼安海沿岸。

    南方,特别是南方农村地区,劳动力大量流失,比北方要严重得多。只有上个世纪末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发生过类似的移民运动。1962年的人口普查清楚地显示了人口流失的情况,南方在1952至1962年间,登记在册的新生儿约有300万但流失的居民却超过250万。

    北方和南方一样,劳动力也在不停的外流。在中部和北部,由于缺乏劳动力,某些作物的种植不得不减少。在高度专业化的地区(如皮蒙特和托斯卡纳的葡萄专业化种植区),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在很多情况下,葡萄种植离开了丘陵,来到可以使用机械的地方。班迪尼先生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几年前,在传统的水稻种植区,如诺瓦拉和维尔切利地区,每年大约有16万当地和来自外省的妇女,花50天的时间从事稻谷脱粒工作,到1962年,参加的人数只剩了4万。当然,种植面积也相应缩小了:从1959年的30.5万公顷下降到了1962年的21万公顷。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烟草种植地区,如翁布里亚地区等。无论是在中部和北部,还是在南部,有一些地区,特别是靠近工业中心和交通便利的地区,农业发展很快。但是,也有一些地区,如南方的内地和托斯卡纳和艾米利亚交界的山区,生产在逐步地明显下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瓦解大庄园固然必要,但农业改革后如何在小农场的基础上发展农业却成了问题,因为这些小农场往往由零七八碎的小块土地组成。不能不承认,只有中型农场(如波河平原上的中型农场)才能站得住脚并不断发展;如果这些农场由专业人士直接经营,实行机械化,并有信贷的支持,那么它们肯定能取得成功。对小农场来说,要拯救自己只有参加合作社,在许多地区,如第勒尼安沿海、爱奥尼亚沿海、佛贾平原、撒丁岛上的奥里斯塔诺平原和努拉平原、坎帕尼亚沿海平地等地区就是如此,特别是在土壤改良或兴建灌溉工程的地区,组织合作社更为必要。另外,机械化也得到了发展。1956.png?1962年间,农用拖拉机从15万台发展到了30万台。特别在加人欧洲共同体以后,人们越来越具有了这样的信念:必须把农业转移到工业化生产方式上来,也就是说,农业生产者要抛开自己是土地所有者的思维方式,而以商人的方式去思考,使自己的生产结构和服务符合市场需求。在通常情况下,商人都是这样做的。

    6.北方和南方的城市化

    在这次工业革命中(意大利北部地区是主角),源源不断来自南方的移民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朱塞佩·迪纳尔第指出,1951.png?1962年,中部和北部的工业部门只能从本地市场上招到所需劳动力的18%,其余的主要来自南方。没有这种支持,意大利中部和北部很难取得上述成果。工业的发展加速了城市化,这在意大利的中部和北部表现得非常明显。南方也发生了同样的情况。不管是在中部和北部(弗留利一威尼斯·朱利亚大区除外),还是在南方和两大岛屿上,各省省会人口增长率均高于11%,增长率最高的在30%左右,有的甚至超过30%,例如在皮蒙特、拉齐奥、巴西利卡塔和撒丁岛的各个省会。伦巴底、特兰蒂诺、艾米利亚一罗马涅、阿布鲁佐和莫利塞、坎帕尼亚、布里亚、卡拉布里亚和西西里的各个省会,人口增长率也在16%.png?22%之间。3在随后的几年中,这种现象更明显。在居民超过10万的城市中,人口增长率(6.7%)大约是整个国家人口增长率(2.2%)的3倍。罗马人口增长率大约为19%,帕尔马10.5%,里米尼8.2%,都灵和普拉托7.8%,米兰4.4%,佛罗伦萨4%巴里3.4%。有4个都市人口超过了百万:罗马接近250万,米兰超过了150万,那不勒斯超过了120万,都灵超过了110万城市化增长的人口中,只有28%是本市自然增长人口,剩下的72%是移民运动的产物。从亚平宁山脉到平原城市,从南方到北方,因为大部分的工作机会来自人口最稠密的中心城市,所以人口便从农村涌向了城市,从小城市涌向了人口较多的大城市。

    总之,农村-城市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场异乎寻常的革命从本质上改变了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无论是在北方还是在南方,农业的重要性下降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北方从23.8%下降到13.1%,南方从43.4%下降到了31.9%。

    工业和第三产业得到了加强。据统计,中部和北部地区取得的成绩尤为明显:工业已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54%,第三产业占32%。在南方,第三产业超过36%,而工业则不到33%。这样,在历史上,农业第一次已不再是主导产业(南方也是如此)。1952.png?1963年,农业在整个就业人口中的比重从53%下降到37.4%,而工业则从23.6%上升到了29%。另一项显著的成绩是,南方的失业率下降了。首次觅职者的人口比例从21%下降到了14%。还有一项成绩是,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提高了。消费增长起初是建立在非常传统基础上的,由于南方起点低,对食品和耐用消费品(家用电器和交通工具)需求的增长速度南方超过了北方。在这个过程中,劳动力和资本这两个基本的生产要素出现了逆向流动:劳动力从南方流向北方,资本则从北方流向南方。生产要素的这种自由流动在南方和北方都引起了变革。迪纳尔第认为,只有经历漫长的时间,才有可能拉平意大利南北方在经济和社会上的差距。无论如何,由于周期波动的存在,经济发展只能曲折前进。但是,绝不能因此而减少国家的干预。

    7.60年代末的农业状况

    由于劳动力外流和实现农业机械化,农业劳动成本明显上升:农业生产者的工资和生活水平与其他经济部门的劳动者趋于均等,农业劳动者缴纳的社会保障金明显增加。事实上,一方面按照分成农业制度维持旧的生活模式已经不可能;另一方面,由于实行混合耕作制,山丘上的林木种植不适合机械操作,成本越来越高。土地地势的高低成了测量地价的一把尺子:位于丘陵地带的土地,因为耕作成本相对较高而变得不太受欢迎,即使是富饶和高效的山丘土地,也都有可能被放弃,或变成森林和草场。与此同时,农业在经济中进一步失去其重要性。初级农林产品1951.png?1952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9.7%,19581959年下降到了17.2%,1965.png?1966年只占13.4%。尽管从总体上看,除森林以外,产量都有了明显的增加,当然小麦、橄榄和蔬菜的产量也增加了(南方比北方增加得快),但农业贸易收支持续出现逆差。1966年除了饮料、蔬菜和水果,意大利进口的农产品总值已经超过小麦、玉米、黑麦、大麦、燕麦以及肉类食品、鸡蛋、牛奶的出口值,逆差大约是4400亿里拉,其中3130亿来自肉类(包括活畜禽和冷冻肉)的进口,尽管当时国内的饲养业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要想使养殖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必须在某些地区建立合适的饲养结构。人们逐渐意识到,意大利农业无法满足自身的需求,因此,必须集中发展最适合意大利土壤和气候特点的生产项目。另外,还必须推进生产体系、农业结构和贸易组织的现代化。

    实际上,农业在现代化过程中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经过短期停滞后,农业现代化进程越来越快,整个60年代,年均增长率达10%。拖拉机从1964年的377107台增加到1967年的509234台,其中23%是外国产品。农用发动机也有了大幅度增加,到1967年底,蒸汽机达1384440台,总功率为27128931马力。拖拉机总功率为18891554马力,占全部农机总功率的70%。推动农业现代化的一个巨大努力是对农业的巨大投资。除了自筹资金,大量的资金来自信贷机构。根据意大利银行提供的数据,贷给农民的资金1966年底达10580亿里拉,大约是1951年贷款总量的13倍。最值得一提的是用于土地改良的5450亿里拉的赠款。更使人感兴趣的是,根据1965年5月26日的第590号法律,可以向农场主提供为期40年、利率仅为1%的贷款,帮助他们建立高效大农场。这说明,公众奥论开始认识到,在土地改革时期建立小农场实在是一个错误。此项法律可以使农场主营建比以前大3至10倍的农场。这虽然是第一步,尽管是有限的一步,但已经向农场的重组迈进,因为在至少是中等规模的农场,才能进一步提高农业技术,降低生产成本。由于小规模农场数量巨大,所以进行这项工作有一定的难度。与这项法律主导思想几乎一致的是,由政府操作进行的1964.png?1969年的五年计划。通过这项计划,把农业从业人员的收入从占其他经济部门从业人员收人的47%提高到53%。根据法律和法规要求,应按生产部门或地区建立协会,并对所有感兴趣的个人和社团开放。31964年7月,意大利合作社总联合会、农业总联合会、全国自耕农联合会、农业联营组织联盟也纷纷提出类似目标,但直到1967年,只有水果蔬菜部门建立了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组织和运作的协会。1967年底,意大利合作社共计7887家,其中1232家分布在南方,1461家分布在两大岛屿,分布最密集的是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大约有2000家)、伦巴底大区(681家)、威内托大区(719家)。同时,农业劳动力还在进一步流失。1959年农业劳动力为684.7万人,其中男劳力占66%,女劳力占34%;1967年农业劳动力总数下降到455.6万人,其中男劳力占70%,女劳力占30%。在8年的时间里,劳动力流失了229.1万人,占农业就业人口的33%。当时预计到1980年农业在全国就业人口中的比重可能下降到15%。劳动力的流失不仅发生在南方,几乎覆盖了整个意大利,但是南方的经济和人口指数继续显示出落后的状况。1967年阿布鲁佐和莫利塞地区有44%的劳动力从事农业活动,布里亚、巴西利卡塔地区的情况也类似(42%),西西里岛和撒丁岛的情况似乎好一点,为。32%,坎帕尼亚地区为29%,伦巴底大区为18%,拉齐奥大区为15%,皮蒙特、利古里亚和瓦莱达奥斯塔大区为17%。中部和北部农业在就业人口中的比重平均为18%,与法国的情况类似。意大利南方的农业劳动力比重为36%,这表明农业占优势仍是南方经济的特点。

    1970年4月,农业劳动力减少到375.5万人,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了47.8万人次,减少的人口大部分转入了第三产业。这使农业占劳动力总数的比重下降到了19.5%。尽管与以前相比已有大幅度下降,但比重仍显很高。如果考虑到其他生产部门与农业部门收入的差别,更感到这是一个问题。

    8.曼舒尔特计划和意大利农业的净产值

    1970年,曼舒尔特计划以新的面目被重新提了出来,引起了欧共体的关注。这项计划的目标是,使欧洲农业效率更高,更具竞争性。为此,建议放弃那些不能进行先进农业生产的土地。正如科拉多·巴尔贝里斯在其文章中所写的,如果这项计划得到实施,那么意大利将失去110万个农场,大约400万公顷的土地。但是,由于这项计划规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它的实施又会让当事人产生自觉而非被迫地放弃土地的念头。但实施起来会有难度,所以需要大约10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当时意大利农业仍处在变革之中,其中谷物产量和蔬菜水果的产量都增加了,但在农业可销售产值中的比重,蔬菜水果生产已超过了谷物。不论是谷物还是蔬菜水果,都面临着价格的下跌。值得一提的是,从50年代初开始,农场的支出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总费用和改进农场的费用在生产成本中的百分比越来越高,这必然要求土地提供更多的产品。如果再考虑到农业贸易条件恶化造成的损失和因劳动力流失而造成的人工费用的提高,其困难状况更是不言自明,因为尽管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快于工业部门,但农业净产值并未提高。另外,还有一重要情况,那就是意大利食品进出口贸易收支的恶化,主要是因为肉类和牡畜饲料的进口大量增加。毫无疑问,由于近15年来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大量的劳动力离开了农村,年人均肉类消费从16公斤增加至35公斤。为此,意大利超过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鲜肉和活畜进口国。事实上,意大利农业由于在作物和生产技术上进行了改进,现代化农业本身的成本也提高了。因此,国家不应当发放生产补贴,而应当对农业生产者给予补贴,因为还存在着非常贫困的农民(这是1950年农业改革的后遗症)当然,这里说的不是小额补贴。1969年,国家发放的补贴达1万亿里拉,相当于农业部门净产值的1/4。

    事实表明,在意大利的农业结构下,成千上万的小规模农场继续存在着,他们的产值很高,但净产值有限。因此,巴迪奥里主张开展广泛的合作运动。1968年底,登记注册的合作社4256家,但合作社的实际数目远远超过这个数,因为没有登记注册的多达11491家。不可否认,这些合作社只覆盖了农业生产部门的一小部分,但已经发挥了有效作用。这些合作社还参与了农业的改造,如建立葡萄收购与制酒合作社、榨油合作社、仓储合作社等。它们通过发挥自身优势,还可以很好地完成其他任务,特别是在服务业方面,如向小农场主提供高效率的拖拉机、谷物联合收割机,提供市场技术信息,提供高质量的品牌等。也可以提供最实用的服务,如帮助提高土地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帮助落实曼舒尔特计划。

    9.农业结构的现代化和农业服务系统

    意大利农业结构现代化的缓慢进程在国外、在整个欧洲都引起了反响。1972年,欧共体通过了第159、160、161号指导方针,其目的是推进农业结构现代化和职业教育,以实现农业发展。但是,意大利议会直到1975年上半年才把这3个指导方针纳人意大利法律体系。

    欧共体认为意大利在这个问题上的拖延是共同农业政策未能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工业部门与农业部门之间、各个地区的农业部门之间以及农业部门内部各个行业之间收人差别进一步扩大的原因。农机用户协会主席伦佐·弗兰佐在《评论》上撰文谈到了这个问题。他强调指出,在战后各项重建计划中,都明白无误地谈到了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结构改革中的重要作用,而且所取得的成绩也证明了这一点。1952年,意大利仅有97913台农用机械,其中包括80907台拖拉机,14120台淘汰的军车,2886台退役的运输车;1975年中期,仅拖拉机一项就增加到了798824台,还有27267台联合收割机,375264台割草机,210487台旋转式耕耘机,65343台农用机动车,79055台其他机械和298555台农业机械。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这些机器设备在各个大区分布比较均匀,而1952年这些机械只集中分布在波河平原各大区。农业机械化取得的这些成功与国家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1963年通过一项政府法令,授权农机用户协会向农机用户发放燃油补贴。我们看一下1974年的情况就会发现,国家给予的补贴并非小数:1974年购买燃料油15053672公担,用户共计付费1250亿里拉,国家补贴1300亿里拉。这是一份给农业的无偿礼物。

    农业机械化不仅使大批农民离开了土地,同时也减轻了体力劳动的强度(青年农民憎恶这种体力劳动)。由于农机成本不断增加,农机的功能和用途越来越多,因此,单个农民购买配套齐全的农业机械已不可能,这就必须扩大农场的规模,或组建合作社。小农场,特别是1950年土地改革产生的小农场,不适合使用农业机械。要进一步实行农业机械化,就必须采用最先进的技术,为此,首先要求扩大农场规模,压缩农场数目,并建立起能为各种农业生产活动提供技术服务的支持体系。弗兰佐指出,1975年意大利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发展很不够,而在欧共体其他国家,农业服务体系能够提供技术、经济、融资、贸易、管理和财务方面的各种服务,以保证农场进行有效经营。弗兰佐写道,要弥补这些不足,需要各大区(包括特别大区)政府的关心。1972年各个大区政府已开始运行。

    10.饲养业的危机和复苏

    前面已经提到意大利国内肉类供求失衡、缺口越来越大的情况。1951年肉类供求基本持平,奶制品的供求也基本持平。1973年,这两类产品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已十分突出,只有家禽饲养业(包括肉和蛋)大体能满足对其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因此,1973年肉类贸易出现赤字,达16000亿里拉。其结果不仅引起物价上涨(特别是零售物价上涨),而且已成为一个严重的政治经济问题。

    造成和不断恶化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意大利饲养者协会主席卡洛·维尼诺对牛、羊肉的情况进行了分析,他指出,至1973年底,肉类需求增加的主要是牛肉、小牛肉和鸡肉。直到1970年底,对猪肉需求的增加是缓慢的,当然,加工过的肉类除外。维尼诺把这种消费行为归咎于贫穷。直到战后初期,由于贫穷,大部分人很少消费牛肉、小牛肉和鸡肉,而猪肉消费的增长则持续了较长的时间。对猪肉的消费主要是鲜肉和各种猪肉肠,这种传统的消费方式对肉类加工和贸易产生了深刻影响,使制肠业很发达。由于50年代和60年代经济的迅速发展,肉类的消费也迅速增长,其速度甚至超过了收入的增长。同时,肉类价格也相应上涨。维尼诺指出,如果考虑到年人均肉类的消费从1951年的7公斤一下子上涨到1973年的26公斤多,那么很显然,意大利的饲养业条件再好,也无法满足消费需求如此迅猛的增长。

    家禽饲养业情况则不同。虽然此类产品的人均消费从1951年的2.5公斤上升到了1973年的17.3公斤,但由于该行业在技术上取得了巨大进步,企业数量增加,生产效率提高,所以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奶制品的需求也存在供求不平衡现象。1951.png?1973年,需求每年以2%的速度递增,但并没有给予奶牛饲养业很大的刺激,更何况,该行业在1962、1968和1973年还经历了三次危机,产量没有明显的增加。阻碍饲养业发展的另一个原因是消费者对小牛肉的偏爱(更喜欢食用小牛肉而不是牛肉)这样每年要屠宰大约100万头小牛,从而降低了生产。还有,对鲜猪肉消费的偏见也限制了饲养业的发展。这种偏见虽已开始消除,但国内的猪肉生产难以一下子满足消费的增长,结果不得不增加猪肉的进口。1973年大约进口了20万吨猪肉,再加上牛肉和小牛肉的进口,贸易逆差很大。

    1961年以后牛的饲养在下降,从1961年的580万头下降到了1973年的380万头,小牛的产量也相应下降。简言之,不用于生产奶的母牛被机器代替,不再耕田,专门用来生产小牛,这类牛从160万头下降到80万头;专门用于生产牛奶的母牛从350万头下降到300万头。

    为了应付肉类需求的增加,同时也因为受到活畜出口国政策的鼓励,意大利的饲养者开始进口育肥动物,结果反而损害了本国饲养业的发展。1973年活畜出口国内遭到石油危机的冲击,认为出口完全发育的牲畜更合算。意大利因进口下降而增加了对国内牲畜的屠宰,就这样损失了大量用于繁殖的牲畜。

    说到进口的增长,有必要指出,当时全世界的饲养业正处在迅速发展的时期。1971.png?1974年,欧共体国家和许多其他国家,由于受到牛肉和小牛肉价格上涨的刺激,大幅度提高了此类性畜的饲养。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此类牲畜增长了大约2500万头,其中美国增长了1500万头,西欧增长了700万头。拉美国家由于牲畜数目增长超过了饲料供应能力,不得不宰杀大量的牲畜,结果引起肉价下跌。1973年石油冲击之后,许多国家当年就采取了紧缩措施,而意大利直到第二年才采取紧缩措施。这样,肉类出口国因肉价进一步降低,其出口产品更具竞争力。1973年,许多国家货币贬值,使其肉类需求下降,而意大利这年的肉类需求反而上升。

    美元的贬值和1974年采取的浮动汇率,使肉类进口越来越合算。但是,意大利终于爆发了通货膨胀,饲养业成本猛升,再加上饲养业多年来积累的一些问题,便酿成了一场“戏剧性的危机”,1973.png?1974年性畜存栏数下降了60万头。

    现在来看一下奶制品部门。欧共体为了防止黄油过剩采取了限制生产的措施,使奶制品价格在1972.png?1974年间持续上涨,从而刺激了欧共体许多国家的牛奶生产。在这段时间内,产量增加了5000万公担。但另一方面,1973年的石油危机使消费菱缩,单是品质一流的艾米利亚干酪需求下降这一项就对国内奶制品市场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仅在1974年一年中,艾米利亚一罗马涅大区的奶牛就减少了5万头。结果奶制品进出口贸易逆差上升,从1973年的3000亿里拉上升到1974年的4000亿里拉。

    养猪业也同样出现菱缩。1974年夏天,每公斤猪肉的价格下降到了400里拉,使该行业所有饲养者发财的美梦破灭。危机同时也打击了家禽饲养。总而言之,饲养业的危机严重而广泛,衰退似乎不可避免。1974.png?1975年,由于欧共体出面干预,避免了这次衰退,而意大利政府没有进行干预,哪怕是力度极小的干预。

    欧共体采取的第一项措施是禁止从共同体以外的国家进口活牛、小牛和活畜。这一措施使非欧共体肉类出口国1974年的肉价暴跌了40%。第二项措施是,为了减轻市场的压力,由欧共体各国政府出面购买10%的肉产品:1974年购买了大约500万公担肉类(其中大部分后来卖给了前苏联)。当时意大利里拉对欧洲计账单位贬值37%,使意大利大大受益:抑制了肉类进口,使饲养农场得以逃生。为了促进母牛饲养、避免它们在未成熟前遭到屠杀,共同体规定,只要母牛饲养够12个月,繁殖和饲养母牛的农场主就可以得到补贴;同时对母牛活畜运输开征增值税。

    奶制品的危机也在缓和。政府购买了大约20万公担的艾米利亚干酪,大大减轻了奶制品市场的压力;1975年7月8日还颁布了第306号法律,给奶制品生产者协会提供各种优惠。1975年底,养猪部门危机也基本得到缓解。1974年和1975年上半年猪的存栏头数下降,造成了猪肉供应减少(意大利和欧洲其他国家均如此),需求超过供给,价格上扬,从而重新启动了养猪业。家禽饲养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况,1975年产量得以稳定。0总体上讲,1973年的危机改变了嗜好猪肉的消费习惯。人们认识到,奶制品的消费仍然不多,这制约着奶牛饲养和牛肉生产的进一步扩大。有必要指出,根据1975年7月8日第306号法律,南方开发银行将制订一个“南方肉类集约化生产专门计划”以推动南方饲养业的发展。

    国产剧科拉多 西拉的到来全集高清观看由4m影院整理于网络,并免费提供科拉多 西拉的到来高清剧照,科拉多 西拉的到来百度云在线播放等资源,在线播放有酷播,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爱奇艺视频等多种在线播放模式,在播放不流畅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切换播放源。如果你喜欢这部片子,可以分享给你的亲朋好友一起免费观看。4m影院收集各类经典电影,是电影爱好者不二的网站选择!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