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之行

状态: HD中字

主演: 朱迪·戴维斯 维克多·班纳杰 佩吉·阿什克罗福特 詹姆斯·福克斯 亚历克·吉尼斯 奈杰尔·哈弗斯 迈克尔·卡尔佛 萨伊德·杰弗瑞 

导演: 大卫·里恩

语言: 英语

首播: 1984(英国)

更新: 2024-04-12 13:05

类型: 国产剧

非凡线路

  • HD中字
  • 剧情简介


    "

    今天为你解读的是《印度之行》,这本书的中文版大约28万字,我会用 26 分钟时间。为你讲解书中精髓:在阶级压迫、种族歧视和文化差异共存的情况下,两个民族之间不可能有真正的友谊。

    知更鸟什么坏事都不做,只是衷心的唱歌给我们听,这就是为什么说杀死一只知更鸟就是罪恶。——哈珀·李《杀死一只知更鸟》

    我之所以选择美国女作家哈珀·李《杀死一只知更鸟》中的名句来开始这本书的讲解,是因为福斯特的这部《印度之行》与哈珀·李的这本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们都是以种族之间的突发事件作为冲突,来展开讨论是什么激化民族之间的深层矛盾。

    从书中突发事件上来讲,《杀死一只知更鸟》描述的是一名美国殖民女性诬陷黑人对其强暴,而这部《印度之行》里是一名英国殖民女性诬陷印度医生阿齐兹。这两个看似相同的题材,所表现内容的角度却是不同的。《杀死一只知更鸟》是以对抗种族歧视的律师,用勇敢地守护真理的行为,来抨击当时美国社会的黑暗与腐朽。而这部《印度之行》,却是着重描述了两个国家之间文化差异带来的隔阂与矛盾。

    我们在阅读这本《印度之行》时,必须先了解一下印度,印度曾经是个饱经磨难的地方,从17世纪,在英国、荷兰、法国这些殖民霸权侵占的潮流下,对这里的土地和居民进行了疯狂的掠夺。自1757年英国征服印度开始,到1947年印度独立,印度经历了近二百多年的英国殖民统治。

    但是,在印度有一样情感很奇妙,就是虽然他们经历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也一直不断地发生对英国的反抗斗争,但印度却并没有像其它国家面对侵略者一样,产生对这个国家入骨的憎恨。究其原因,是因为印度在历史上一直处于四分五裂的局面,英国殖民者的侵入,反倒成就了印度国土的统一。除此之外印度也在英国殖民者的影响下,打破了封建统治的进程,及早地进入了现代文明社会。

    在这种历史遗留的状态下,让福斯特目睹了英国殖民统治阶级在印度的傲慢跋扈,深深为人类之间的种族歧视而厌恶,于是写下了他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印度之行》,通过阿黛拉小姐和印度医生阿齐兹发生的误解引发的冲突,反映了对殖民统治的反感与对受压迫民族的同情。

    福斯特在1960年为桑塔·拉玛·劳的戏剧版所写的附注上表明,自己在一九一三年开始创作这部小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打断了它的创作进程,小说直到一九二四年才出版。福斯特认为他所描写的印度在政治上已经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在社会形态上也有极大的变化。但是他觉得在书中描写出的人和人性并没有发生什么改变。福斯特在附录中透露,小说的标题取自沃尔特·惠特曼的一首诗,除此之外他还努力想表现整个宇宙背景之下的人类困境,这些都在第三章“神庙”做出了一些描述。

    福斯特是一位有忧患意识的同性恋作家,他的作品几乎都是反映了英国中上层阶级的精神贫困,他笔下的主人公,也都试图通过挣脱社会与习俗的约束来求得个人解放。这与他本人一直向往的自由、平等与人道的精神有关。在二战时期,福斯特也是英国人中难得的、用清醒的头脑对待法西斯的扩张,劝导大众不要轻信希特勒的诺言,不要为自身的和平而冷眼旁观其他民族受欺凌的警示者。

    《印度之行》这部小说在出版后,曾引起有关政治和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巨大反响,甚至有的评论家指出是这本书促使了印度的独立。虽然福斯特一再声明这本书无关政治,而是关于一个人类更加持久家园的追求。但是这本书从内容和表现方式上,真实描写了在英国殖民统治下的印度民众,与英国贵族之间交流的隔阂。究其原因,是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和冲突,让这两个阶级无法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好了,介绍完这本书的基本情况和作者概况,那么下面我就为你来详细讲述书中内容。

    第一个重点是:清真寺里相遇知己,却成为灾难的开端

    第二个重点是:“石窟”象征着幽闭、黑暗、恐惧和混乱

    第三个重点是:审判闹剧扼杀了两个民族融合的梦想

    好,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重点内容:清真寺里相遇知己,却成为灾难的开端

    《印度之行》在第一章的第一句话:除了二十英里外的马拉巴尔石窟之外,昌德拉布尔城实在是乏善可陈。福斯特的小说中很多事件发生的都很突然,但是只要你仔细点儿读的话,就会发现福斯特最开始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从书中将要发生“侮辱事件”的石窟,到恒河边上脏乱泥泞的印度贫民区。透露出一个贫富差距事实和原因。西方人根深蒂固以自我为中心的优越意识,与印度本土人民饱受贫困、压抑的环境和人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预示着两者的冲突终将在遥远的石窟内被引发出来。

    紧接着,乐观的印度医生阿齐兹骑着自行车生气勃勃地出场了,作者福斯特在这里用了一连串的肢体语言描述,让他乐观善良的形象跃然纸上。正因为他这种纯真的性格,才在众人对英国统治者傲慢无礼而且贪财受贿的议论中,毫不避讳地说出想把英国人统统关到门外的想法。

    同一时间,在英国殖民者豪华的俱乐部中,英国绅士、太太们也正在用更加蔑视的语言讨论这些贫贱的印度人。

    天色已晚,印度医生阿齐兹带着一肚子的愤怒,在夜色中走到清真寺休息。他刚刚得到英国卡伦德少校的召唤,只好千辛万苦地赶到这里,却发现被上校放了鸽子,还平白无故地受到上校家仆人的奚落,甚至,两个英国贵妇抢走他租的马车,连句感谢的话都不屑说。

    无奈之下,他只能步行回家。在清真寺惬意的月光下,一位英国老妇人的出现让他积压的怒火爆发出来,深知清真教徒严规戒律的阿齐兹,清真寺是不允许外人穿鞋进入的。但是结果出人意料,老妇人并没有穿鞋,这不仅让阿齐兹十分尴尬。

    这位英国老妇人的宽容和善解人意让阿齐兹羞愧不已。在两人的交谈中,阿齐兹惊讶地发现,这位英国法官希思洛普的母亲莫尔夫人,竟然是那么地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这和其他英国贵族的傲慢无礼完全不同,不禁心中涌起极大的好感。渐渐放开心扉,像对亲人一样无所不谈。

    他不仅说了英国少校的苛刻,还说了少校夫人抢走他的马车,越来越激动地发表起自己的意见,完全忘记了他面对的同样是一位英国人。阿齐兹之所以这么激动,一部分是因为他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更主要的是终于有人能对他受到的不公平待遇表示同情。

    莫尔夫人是一个开明睿智的老人,也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她信守着基督徒博爱的宗旨。因此,在面对阿齐兹的宣泄,她满怀着上帝的仁慈之心,包容这个异国小伙子的满腹牢骚。

    但是,当她回到英国的领地,面对不能进入的阿齐兹,再去英国俱乐部面对那些高谈阔论的英国人时,一种信仰上的危机出现了,两个极端的现实,让莫尔太太感到对英国制度的失望。

    “我想看看真实的印度”,说话的阿黛拉·奎斯蒂德,是莫尔太太的未来儿媳。在英国优越的生活下,阿黛拉有着纯朴、率真的性格,这时的阿黛拉还没想到自己即将陷入与世隔绝并充满偏见的英印社会的对立当中。

    她这个让人嗤之以鼻的要求,却得到英国学校校长菲尔丁的赞同,菲尔丁喜欢和印度的民众打成一片。当他听说莫尔太太和阿齐兹的巧遇,更想极力促成此事。在他的安排下,阿齐兹和莫尔太太与阿黛拉举办了一次小小的聚会。

    这个聚会中还有一个印度婆罗门教老师戈德博尔教授,这位教授在这本书里既像一个卑躬屈膝的小丑,又像是一个神秘的得道高僧,更像是一位隐藏的政治型先知。

    阿齐兹在受宠若惊的兴奋中,邀请英国客人到家做客,随即又心生悔意。这时两个阶级的差别明显地表现出来,印度居所的肮脏,岂能是英国贵族所能踏入的地方?所以阿齐兹转移话题,再次邀请客人去游览著名的马拉巴尔石窟。

    但是,阿齐兹回家后,仍然觉得不妥,想装病躲过这个承诺,在菲尔丁的鼓励下才重拾信心。

    这是两个国家,两个阶级,两个文化能够融合的契机吗?在这种状态下,每个人在这场旅行中,又都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好了,上面为你讲述的就是第一个重点内容:清真寺里相遇知己,却成为灾难的开端。说完这个,咱们接下来说第二个要点:“石窟”象征着幽闭、黑暗、恐惧和混乱

    《印度之行》的名字取决于美国惠特曼的同名诗歌,但是相对于惠特曼笔下东西方融合的浪漫情怀,福斯特笔下尽是讽刺,一次失败之旅,阿齐兹做了什么样的努力?让他在面对阿黛拉小姐的指控和莫尔太太的离开,而对英国人彻底绝望呢?


    阿齐兹为完成自己的承诺,唯恐自己表现得有失体面,从一开始就费尽心思地完成这件史无前例的远游。首先,他向卡伦德少校硬着头皮请半天假,结果大费周折,不但请菲尔丁求情,还挨了一顿夹枪带棒的辱骂才勉强得到恩准。

    他大到安排整个行程,小到午餐一片牛肉的摆放,为这次旅行的每一个细节周密计划。然而麻烦一个又一个接踵而至,仿佛连印度的神灵也在尽力阻止他的行为。

    为了在旅途中添加一点乐趣,他通过伯哈德老爷借来一头大象。为了借到这头大象,他从免费为一个夫人修马车开始,经过五、六层的关系才求到伯哈德老爷,即便如此,这也让阿齐兹倍感骄傲。

    他的朋友们虽然认为他把自己和英国女士们混在一起,实在不是明智之举,但还是竭力帮助他完成心愿,并提醒他要采取一切防范措施,切不可迟到误时。为了这个缘由,阿齐兹头天夜里干脆就住在了火车站。

    虽然阿齐兹的计划安排得十分周密,但在出发的前一刻出现了问题。作为陪同的菲尔丁校长和戈德博尔教授没能赶上已经启动的火车。剩下的一切事物都需要阿齐兹独立完成,这让阿齐兹心慌意乱,手足无措。

    正因为菲尔丁校长和戈德博尔教授的迟到,为即将发生的石窟事件做了推手。但是戈德博尔教授在事件发生前后,却表现出一个无所谓态度,仿佛这件事是必须发生的。印度民众也会因为这件事,真正意识到与英国殖民者的隔阂,必须通过反抗才能消除的阶级压迫。

    阿齐兹还没意识到将要降临的大麻烦,仍然用殷勤的态度接待莫尔太太和阿黛拉小姐。当他们骑着大象和当地百姓组成的队伍浩浩荡荡来到石窟时,发现这里实在没有什么优美的景色,只是在一座光秃秃的大山中有几十个大大小小的石洞。

    这些马拉巴尔的耆那教石窟,在印度拥有比佛教更悠久的历史。但缺少戈德博尔教授讲解,没人能理解到其中的奥秘,何况莫尔太太和阿黛拉小姐是西方人物,对此更是一无所知。所以,当他们走到石洞里后,立刻感觉到,这里阴暗潮湿像下水道一样的味道,让人感到无比压抑。尤其当马拉巴石窟回声“隆隆”响起的时候,更让莫尔太太十分惊恐。

    文明和宗教生活的不同,让莫尔太太感到石窟内拥挤混乱的人群,不同的宗教理解,在神秘的洞窟回声中引起她内心思维的混乱。这些异域的文化信仰,正在用难以描述的方式,摧毁她能够控制的思想,驱赶她对上帝的虔诚。浓缩着人生虚无之感的石洞回声,使她陷入了信仰危机,所以,在进入第一个石窟后,她立即选择了退却。

    阿黛拉小姐是个很传统的英国人,同时又有西方人的坦率,她的单纯和好奇,让她对古老的印度文明充满了向往,她渴望了解这个神秘的国度、深层次的文化与"有趣"的人民。所以她的内心很想接近阿齐兹,从他身上开始了解印度、了解印度人民的行为。

    因为初到印度,她的言行成为与俱乐部中成员截然不同的态度。也正因为如此,她还与未婚夫闹了矛盾,一度确认他们之间没有爱情,就算是结合,也无非只是婚姻而已。当她与导游和阿齐兹上山,独自和阿齐兹交谈的时候,无意中伤及了阿齐兹的自尊,那是对他信仰的一种英国式的侮辱。

    此时,对此一无所知的阿黛拉独自进入了石窟,她用一半的心思在暗想“这种观光游览真让人厌烦”,另一半心思继续在考虑婚姻问题。然后,没有人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作者福斯特剪掉了这本书中最重要的一个镜头,让以后的故事发展越发扑朔迷离。阿黛拉在进入石洞后不久仓惶逃出,并随之控告了阿齐兹对她强暴的罪名。

    平静后的阿齐兹发现阿黛拉小姐的失踪惊慌失措,到处寻找,发现阿黛拉坐着德雷克小姐的车匆匆离去,不由得心中惶恐不安。下山后遇到姗姗来迟的菲尔丁,菲尔丁只好用他惯有的绅士态度安慰慌乱的阿齐兹。

    当一行人垂头丧气的回到城市,火车站上已经布满了警察,他们是来逮捕阿齐兹的,罪名就是他在石窟里侵犯了阿黛拉小姐。阿齐兹哀鸣着,他幻想美好的翅膀断了。他为这次倾家荡产的远行悲哀,也为一直虚妄得到的友谊悲哀。

    菲尔丁震惊之余,一路为阿齐兹奔波讨回公道。但他遇到的是根深蒂固的英国殖民法制,这时,所有的英国人都行动起来,势必要将这个印度贱民阿齐兹置于死地。他们义愤填膺地聚在一起,商量如何用法律,惩戒这个意图闯进英国人圈子的印度医生。

    与此同时,印度民众也自发组织起来,为受到虚妄之灾的阿齐兹展开游行和罢工,亲眼看见阿齐兹如何费尽心血的朋友,更是紧锣密鼓地建起自己的法律团队,时刻准备在英国的法庭上维护自己民族的尊严。英国殖民统治者和印度平民之间,旷日持久的阶级矛盾被激发出来,事态一触即发。

    将要发生的法庭之战,究竟谁能取得胜利。是占据决定权的英国殖民者,还是势力弱小的印度律师团队?这个决定权的关键,掌握在莫尔太太和阿黛拉的证词上,那么她们是怎么做的呢?好了,以上就是本书第二个重点,下面来为你说说最后一个重点:审判闹剧扼杀了两个民族融合的梦想

    石窟之行让印度医生阿齐兹受冤入狱,能给与他清白的只有来自英国的两名女士,莫尔太太和阿黛拉小姐。究竟阿黛拉小姐在石窟中经历了什么,让她疯狂地指认阿齐兹对她实施了侮辱,现在无人知晓。阿齐兹唯一的指望,就是他一直敬仰的莫尔太太能够为他说上几句公道话。

    但是,莫尔太太在此时却选择了逃避。在和儿子请她为阿黛拉作证发生一番争辩后,莫尔太太再也无法忍受,也不敢相信自己国家人民的冷酷无情,对心中仍在迷茫的阿黛拉也同样充满了厌恶。她做出了自己的决定,绝不会帮英国人诬陷阿齐兹。莫尔太太带着洞悉一切的冷漠,抛弃了应付的责任离开了印度。

    阿黛拉此时也处在内心的煎熬中,在石窟里发生的事情,连她自己也不确定是不是真的发生过。石窟幽暗、封闭的环境诱发她内心的恐惧,想到在英国俱乐部中听到对印度平民卑劣的评价,加上这次远行菲尔丁的失约,让她和莫尔太太孤独地成为众多印度平民中的异类,更增加了她心中的忐忑,在洞窟中让人压抑的回声,瞬间击破了她心中的理智,让她产生幻觉。

    但是,随着回到驻地,幻觉在慢慢消退,理智让她不断重新审视自己。如果这些只是一种幻觉,那么她到底对这位热情的印度医生阿齐兹,做出了什么样不可原谅的诬告。只是,现在因为她自己的缘故,已经触发了英国和印度的对立,已经变得身不由己。究竟是维护自己国家的荣誉,还是尊崇本性的道德,让阿黛拉小姐痛苦万分。

    法庭上,英国人骄横地占据了法庭绝大部分席位,他们目中无人地喧嚣、恐吓和嘲笑这些印度贱民,甚至集体搬着椅子挤到法庭审判席上,公开为阿黛拉站脚助威,这场闹剧式的行为,加上原告律师独断专行的陈述,引起法庭上印度律师团队激烈反对。

    在混乱的法庭上,阿黛拉发现自己头脑中造成恐惧的回音消失了,她又回到了枯燥乏味的现实世界当中,清晰的回忆起所有真相。她不惜背叛英国的名誉,面对阿齐兹发出了自己的赎罪和忏悔,她以坚决而又平淡的语气说:“阿齐兹医生从来就没跟我进过那个山洞。所有的起诉,我一概撤回。”

    代表着英国法律正义的法庭,他们高于一切的统治在这里彻底坍塌。印度平民们对英国贵族的嘲笑声、怒骂声此起彼伏,他们尖叫着,咒骂着,相互亲吻着,动情地哭泣着。英国人只好在大获全胜的印度平民中,灰溜溜地回到他们的领地。一种新的反抗精神正在四处流传,印度平民对待两百年来的压迫,在这场审判后形成转机。

    在这场英国完败的审判后,菲尔丁校长和阿黛拉小姐,因为他们的背叛国家的行为,造成英国统治者丧失尊严,已经被视为大英帝国的敌人。同时,他们也发现以阿齐兹为代表的印度人,并没有因为他们的真话和帮助,而把他们视为朋友,同样对他们产生排斥心理。他们似乎感觉到自己跟阿齐兹之间,已经存在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

    菲尔丁和阿黛拉成为被所有人孤立的人。阿黛拉的处境不容乐观,但她从不抱怨,她认为这是自己愚蠢行为的应得的惩罚。

    不久,莫尔太太死于回家途中。

    菲尔丁希望阿齐兹取消向诬告者阿黛拉索要巨额赔偿,此时的阿齐兹已经因为打击,变得冷漠无情。因为在这个事件中,他已经被强行摆到一个高不可及的位置,他成为印度平民眼中的对抗压迫阶级的英雄,成为印度人的一种象征。

    这场事件,成为印度和英国殖民统治分裂的转折点,也成为印度人民最终追求独立的导火线。越来越多有名望的人士都响亮地提出和睦相处的主张,随之产生了相互谅解的真诚愿望。印度散乱的政治团体开始凝聚,不断积蓄着更大的力量。

    阿齐兹最终做出了选择,逃离了英属统治的地区,跟随戈德博尔教授生活在一个偏僻的地方。这是一个纯粹属于印度的乡村,村民们虔诚地信仰着自己的宗教,从不遭受外来的思想侵扰,他每天陪伴着自己的孩子,不用听从任何人的差遣和侮辱,这里俨然成了阿齐兹心中的桃花源。

    但是,这种疗伤会平复他内心受到的创伤吗?阿齐兹听到一个消息,菲尔丁结婚了,他的妻子是阿黛拉。这个消息让阿齐兹还未愈合的创口再次撕裂,他曾信任的朋友不仅和自己的仇人结婚,还利用了自己的善良,让自己主动取消了对阿黛拉的两万卢布的索赔。

    倾尽全力,费尽钱财的石窟之行换来无妄的牢狱之灾,一时心软换回的也是欺骗,还有什么能比英国人更虚伪恶毒。阿齐兹在见到菲尔丁后故意摆出一副痞赖的样子,嬉笑怒骂,极尽讽刺,让菲尔丁感到十分恼火,直到他介绍自己的妻子时,才让阿齐兹大吃一惊。原来菲尔丁的妻子并不是冤枉他的阿黛拉,而是莫尔太太同样叫阿黛拉的女儿。

    菲尔丁这次就是带着莫尔太太的女儿和儿子,来找阿齐兹尽释前嫌的。当阿齐兹半信半疑地带着同样喜爱印度文化的几个人,冒着危险划船去观看印度宗教仪式时,结果几个人全都掉落水中。在那场滑稽的撞船事故之后,已经再也没有胡闹和怨愤了,他们俩相逢一笑,重新回到当初莫逆之交的老关系中。

    解开心结的阿齐兹让菲尔丁转交曾经的仇人阿黛拉一封信,坦率地承认她当初的行为是何等磊落,何等勇敢。现在,所有的怨恨在几个人之间全部烟消云散。但是他们都明白,这只是私人间的和解,两个国家之间的隔阂和仇恨还在发酵。

    阿齐兹纵马跑上山顶大声说出印度人的心声:我们的头上为什么要被加上这么多的苦难?我们原本责怪你们,现在我们责怪我们自己,我们变得更聪明了。在英国陷入麻烦之前我们会一声不吭,可是到了下一次欧洲战争,我们的时候就到了。

    《印度之行》到这里结束了最后一章,作者福斯特虽然一再强调他的这部小说无关政治。但是,从真实的历史背景中,英国在印度的统治的确是在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后,实力被大大削弱,他们在印度的控制变得越来越艰难,英国统治了两百年的印度,最终分裂成以印度教为主的印度,与以伊斯兰教为主的巴基斯坦。

    1947年6月,英国公布了把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地的“蒙巴顿方案”。同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实现独立。1950年1月26日宣布成立印度共和国,但仍为英联邦成员国。而福斯特这本《印度之行》发表在1924年,刚好在印度独立之前的一个节点,两次世界大战的中间,所以这本书无论作者是以什么意图来创作的,但它的确成为印度历史上的一个谏言。

    好了,说到这里,我们今天聊的内容就差不多了,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我们所说的要点。

    首先我们讲到的是“起因”,印度在英国殖民者的统治下,两个阶级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印度医生阿齐兹在与英国老妇人莫尔太太的交往中,唤起对人类友谊的美好愿望,并在双方的阻挠中,促成了一次与莫尔太太和阿黛拉小姐的远行。而这次远行却成为阿齐兹难以释怀的噩梦。

    其次,我们讲到的是“冲突”,阿齐兹为这次“石窟”之行费尽心血,却在最后关头莫名其妙地被阿黛拉告上法庭。因为这场诬告使印度和英国两个阶级的对立,让原本紧张的关系更加恶化,也使阿齐兹和阿黛拉等人都陷入了精神上的困境。

    最后,我们讲到的是“谅解”,阿黛拉小姐在法庭上认清了现实,冒着背叛英国的罪名,勇敢地撤销了控诉。但是,这场事件却对双方都造成了深深打击。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几个人终于尽释前嫌,在私人的领域达到和解。但是在印度和英国之间,却没能认清现实,不可避免地走上分裂的历史进程。



    国产剧印度之行全集高清观看由4m影院整理于网络,并免费提供印度之行高清剧照,印度之行百度云在线播放等资源,在线播放有酷播,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爱奇艺视频等多种在线播放模式,在播放不流畅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切换播放源。如果你喜欢这部片子,可以分享给你的亲朋好友一起免费观看。4m影院收集各类经典电影,是电影爱好者不二的网站选择!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