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1)
电影《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中,洪金宝饰演天下第一高手张三丰,在影片中,玄冥二老曾对张三丰说“威震天下的张三丰,不过是个貌不惊人的胖子”。
说得好像既是张三丰,又是洪金宝。
成龙在影坛一直被人叫做“大哥”,洪金宝更加了不得,他叫“大哥大”。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了解,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洪金宝曾是搅动香港电影格局的关键人物,他曾经创立了嘉宝、宝祥、宝禾、德宝四家电影公司,在邵氏、嘉禾、新艺城“三国争霸”阶段左右互搏,打出了自己的一番天地。
不夸张地说,那年头洪金宝跺一跺脚,香港影坛也会震三震。
(2)
洪金宝非常怀念以前,也就是港片曾经的那个黄金时代。
洪金宝觉得,以前那个时代,传统、纯真、朴实、厚道。做人、演戏、练功夫、拍电影,凭的都是真本事。你要成功、成名,可以,没有背景、没有靠山,也可以,你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挣到这一切,就好像他和成龙、元彪在中国戏曲学院的时候一样,小时候洪金宝不爱念书,贪玩好动,还喜欢打架,9岁就主动要求去戏曲学院学武练功,一开始是因为好奇,去了之后才知道学校要每天七点起床,七点半开始练功,白天晚上不间断,一个劲儿练习拿顶等各种动作,平时还要洗碗打扫,不止辛苦,还经常被师父打,洪金宝去了一个礼拜就后悔得不得了,但他后来回忆,还是觉得功夫就应该这样,稳扎稳打,要有基础,要有时间的累积。
12岁的时候,洪金宝和元奎、成龙等人组成“七小福”,到夜总会表演杂技、翻跟头等。那时候他是大师兄,学东西很快,常常要代师父教师弟们功夫,师弟们学得不好,他也会和师父一样打他们,因为教不好师父就会打洪金宝。
14岁,洪金宝离开戏曲学院开始在电影圈混武行,因为长得高,做武行动作又漂亮,从武行开始慢慢做龙套、演配角,然后做武术指导,70年代洪金宝开始跟随大导演胡金铨拍电影,每天拍完戏就和胡金铨一起吃饭,再到胡金铨家里彻夜长谈,交流对电影的感觉和武术的看法,当时洪金宝精力充沛,能和胡金铨谈到早上五点,然后回家洗个澡七点又到片场开工。洪金宝后来回忆“那时候对电影满腔热爱,电影圈里每一个岗位的工作我都能胜任”。
1973年,洪金宝在拍电影《五雷轰顶》,恰好李小龙到片场探班导演罗炽,洪金宝就对李小龙说“你是不是真的很厉害啊”,当时洪金宝比较崇拜李小龙,但李小龙却误会洪金宝以为他在怀疑自己的实力,于是对洪金宝说“是又怎么样,你是不是想比划一下”,洪金宝下不来台,只好点头,两个人准备就位后,洪金宝的腿才抬起一半,李小龙的腿已经架到了洪金宝的脸上,后来洪金宝和李小龙成为了好友,李小龙还经常回来看洪金宝拍戏,把自己的武术概念、兵器、套路怎么打和洪金宝交流探讨。
(3)
再之后,洪金宝创立洪家班,1980年自编自导自演的《鬼打鬼》成为香港僵尸片的开山之作,还获得当年的票房冠军。整个80年代,几乎都是洪金宝的全盛时期,他先后凭借《提防小手》和《七小福》两次获得金像奖影帝。《鬼打鬼》之后,《福星高照》、《夏日福星》打破香港年度票房记录,成为年度票房双冠军,风头一时无两。
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洪金宝逐渐退居二线,此时港片开始江河日下,进入新世纪,港片已然成为残阳夕照。谈及香港动作电影的没落,洪金宝觉得,一方面是缺乏好故事,另一方面电影的质量也越来越低,以前拍一场打戏要一个月,现在拍一部电影才用一个周。再就是动作片极度缺钱,再加上过分依赖特效,获奖的都是文艺片,又没有年轻的龙虎武师继承衣钵,对此,洪金宝也觉得无可奈何。
洪金宝坦言自己和成龙的电影理念不一样,成龙比较崇尚个人英雄主义,他则更喜欢捧新人演群戏,洪金宝认为拍电影一定要有思想和诚意,要创造香港武打片的另一个高峰,就必须把观众对武侠片、功夫片的兴趣转移回来,最关键的,是要有真功夫,但现在有真功夫的新人,太少了。
谈及“老”这个话题,洪金宝也是相当坦然,他不愿意退休,他希望自己能活到一百五十岁,有人如果要问“洪金宝你最近干什么”,他就虎形、龙拳、飞腿的跟人一通比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