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k影院
  • 首页
  • 电影
    • 动作片
    • 爱情片
    • 科幻片
    • 恐怖片
    • 战争片
    • 喜剧片
    • 纪录片
    • 剧情片
  • 电视剧
    • 国产剧
    • 华语剧
    • 欧美剧
    • 韩剧
    • 台湾剧
    • 日剧
    • 泰剧
  • 综艺
  • 动漫
  • 留言
播放记录
纽约丽人

纽约丽人 豆瓣评分:0

已完结
  • 分类:国产剧
  • 导演:都晓
  • 地区:大陆
  • 年份:2000
  • 语言:国语
  • 更新:2024-06-20 02:38
报错 收藏
  • 纽约丽人是由瞿颖,赵越,方青卓,张子健,刘奕君主演的一部国产剧。" 都晓有一个同样牛的父亲—作家都现民。但这两牛人都不看好对方,甚至,他们整整3年没说过一句话,都.. 更多

纽约丽人剧情介绍

"

都晓有一个同样牛的父亲—作家都现民。但这两牛人都不看好对方,甚至,他们整整3年没说过一句话,都晓8年没回过一次家……直到有一天蓦然回首,都晓才顿悟,他所有的辉煌与荣光,都是因为翻越了父亲这座山,站在了父亲的肩膀上。

日前,都晓接受记者采访时,用独特的视角解读他所经历和领悟的父子关系。他说:“很多父亲会和孩子对峙、对抗,甚至彼此仇视。父亲一方面期望孩子传承、超越自己,另一方面出于雄性的本能又害怕被打败,父子关系通常就在这种矛盾中磨砺、成长,直至终于相互理解、接受……但愿我的故事,能让更多人早日读懂自己的父亲。”

两个孩子的对峙:散淡的父亲,冒险的儿子

小时候,父亲在我心里就是一座高高的山,让我仰望。可很快我发现,我要走出去看世界,必须翻过这座山。父亲自觉或不自觉地用他的成就、喜恶来衡量我,也就转而成了我最大的阻碍。

我1965年出生,家里有四兄妹,我是老大。父亲在河南省洛阳市文化馆做编剧,写的《太白清宫》拿过全省戏曲汇演一等奖。那时候剧团几乎每天都在排他的戏。

但事业风声水起的父亲其实是个很孩子气的人,喜欢自由、闲适的生活。

和父亲的性格截然不同,我很小就喜欢瞎折腾。读初中时,我就开始偷偷摸摸地抽烟。父亲知道后非常生气,用一种从未有过的严肃口吻训斥我说:“以后不准这样。”父亲的话反而让我很有成就感,不久后的一天,我又用一把火钳把头发烫成了小波浪卷。父亲发现后再次变了脸,让我快点理掉。过了几天,父亲问:“你怎么还没理?”说着便拿着剪刀向我走过来,我急了,劈手把剪刀夺过来,“啪”地扔到了窗外。结果第二天我放学时,父亲直接堵在校门口,把我领到了理发店。我还是倔着不肯就范,要冲出去。这下他终于怒了,一把将我按在椅子上说:“你再动?再动我打你。”

因为我的叛逆,父亲渐渐不怎么看好我,总赌气似的对母亲抱怨:“这孩子太浮躁、不稳重,将来不闯祸,不拖累家里就好。”父亲越这么说,我越不服气,总想显得与众不同,让他认同我。高二时父亲生病住院了,我在医院陪他,为了给父亲解闷,也为了卖弄,我想了一句诗“春风抚慰大地绿”,我说,你觉得怎么样?父亲说,什么抚慰?抚慰什么?我说,抚慰就是安慰的意思。父亲从鼻子里哼了一声,翻身睡了。

父亲对我的轻视,让我很受打击。我心里想,你不就是会写东西吗?我也要好好写,将来超过你。我明白要当作家的话,必须要先考上大学。我很努力地读书,高考时平时成绩不怎么样的我,居然超过了一本线28分。我很骄傲地去问父亲我该报什么学校,父亲不屑一顾地说:“你自己选吧。”结果因为没经验,我被录取到了中国传媒大学。后来看到分数比我低的一个同学都上了北大中文系,我心里那个憋屈啊,觉得要是父亲指点一下自己,人生也许就完全不同了。可是父亲不这样看,他还是觉得以我的性格,说不定哪天就会出事,所以读什么学校根本不重要。

父亲越这样,我越憋着口气要做好,好到让他没法再轻视我。抱着这种心理,大学4年我更加用功,暑假看书时家里蚊子多,我就拎一桶水,把双脚泡在里面,十几天下来腿都泡肿了。

"

毕业后我顺利地分配到了河南电视台,成了一名记者。上班第一年,我就跟着团队去拍摄黄河漂流。这种漂流很危险,有3个队友就在我眼皮底下,从船上摔下去死掉了。但我还是坚持下来,足足跟拍了半个月。这个报道后来得了全国好新闻奖。这样的奖当时很难拿,台里两三年才能拿一个,可想而知多么轰动。可我把这个消息告诉父亲时,父亲的第一反应仍然是:“你真不知死活,漂流这么危险的事,你也敢做!”

我对父亲彻底寒心了,之后整整3年,我没和他再说一句话。

一对仇人的战争:儿子向前,父亲向后

但我还真被父亲说中了。

1990年,单位重用表现突出的我,让我去拍电视剧。没想到片子拍出来后,领导觉得调子太灰暗,在职工大会上公开批评我思想不积极。我一夜间成了反面教材,从天堂掉进了地狱。

尽管这时我和父亲仍处于冷战,他还是很快知道了这件事,打电话给我说:“你怎么能这样做事?”我说你别管我。他说我再不管你,你就真得进监狱。他语气里甚至有些得意,就像小孩子赢了一次石头剪刀布。

父亲的态度让我难以忍受,也特别不甘心。没有剧本可写,采访也不多,我就自己写起了小说。

之后,《福建文学》刊发了我的小说《买卖场》。文章是用我奶奶及奶奶的父母做原型写的,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一天上午,我正在家休息,敲门声“咚咚”响了,居然是久未谋面的父亲。他说他开会经过郑州,顺路来看看我,说着目光就落到我书桌的一堆杂志上。“父亲一定是知道我写小说出名了,觉得我很争气,这么多年的辛苦总算没白费。”我一边美滋滋地想,一边把那堆杂志递到他手里。他翻了几下,欲言又止。我们一起去吃午饭,因为下午我要上班,吃完饭我就跟他说:“老爹,我先走了。”这时他望望我,下了很大决心似的说:“这个小说创作啊,我最反对的,就是卖家丑。”原来父亲认为我不该写家族里的那些事,认为这是靠不正当的方式博眼球,是很危险的做法,所以专程来教训我。

在父亲心里我永远是一个危险分子!他永远在用对待敌人般的挑剔、轻视,乃至仇视的目光审视我。从这时候起,我放弃了让他认同我的念头,也不再愿意回家了。

不久,我拍的电视剧《太阳暖融融》获得了当年的电影电视剧飞天奖,紧接着我又拍了《颍河故事》,又获得了飞天奖,以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我变成了全国有名的大红人。而这时候,随着戏曲的没落,父亲的名声也不再那么响亮。两相比较,父亲的失落可想而知,他不愿意对我说一句肯定的话,就像小孩子不愿意向对手低头一样。但私底下他还是以我为骄傲的,1997年,我拍摄的《红旗渠》获得了飞天奖及“五个一”工程奖后,他还亲自在报纸上写了一篇评论文章。

他对我的认同还体现在开始不断地托我为老家人办事。那些老家人都在跑贷款,搞投资,他就不断地要求我去银行找人,而那时正是我工作最忙碌的时候,哪有时间管这些。他觉得我找借口,不讲亲情,我们不断地为了类似的事争吵,我也继续不回家。

父亲在我心里不再是那座高高的山,我觉得无论从事业上还是从做人的方式来看,他都老了,糊涂了,成了阻拦我的最大拖累。但父亲并不知道我的想法。

有一次,一个远房亲戚托他跑贷款,给父亲带了一大包自产的红薯、粉条,又每天在家里帮着母亲做家务。父亲深受感动,拼了老命地天天催我。我只好找到一个副行长,给他贷了27万。这笔钱当时可是个天文数字,不料,这人投资开的工厂因为污染严重,被当地人告到法院,厂子被关闭了。他自己也得了绝症,很快撒手人寰。这样一来,贷款便成了坏账,弄得我那位朋友没法交差,被撤职了。

我的内疚和自责,可想而知。

“有这样的爹吗?害得我都没法做人了!”这件事成了我心里迈不过的坎儿。不久后父亲生日,母亲多次打电话让我回去,我都没有回家。直到两年后父亲被派到青海工作,母亲也随行,我送弟妹去青海看他们,这才算回了一次家。而到这时,我已有整整8年没有踏进家门一步。

2003年,父亲退休了。本来他可以直接回北京安享晚年,但他却回了老家,在原来的宅基地修了一栋全村最豪华的楼房。而那时候,我和父亲恰恰相反,一心要往外走,要去更高更远的天空。我开始把视角拓展得更远,导演了《纽约丽人》等多部以国外为生活背景的电视剧。一段时间下来,全球的绝大部分国家,除了正在打仗的几个国家,我几乎都跑遍了。

我们相互觉得对方的生活方式不可理喻。父亲说我:“你怎么老是跑来跑去?都多大的人了还不安分。”我说父亲:“你在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修那么大房子干吗?说不定几个月后你就住不下去了。”

事实证明还是我说对了,不到一年,父亲就离开了老家。因为在那里,他每天闲来无事就在村子里转,巴望着有人陪他聊天。可现在的人生存压力多大啊,都要忙着讨生活,谁有闲情陪他?

但我们的关系并未就此缓和,反而一下子就到了风口浪尖。因为这时候发生了一件大事:我辞职了。在别人眼里,我正是年富力强、前途无限时。可我不愿人生就这样一天天重复从前,想抓住最后的机会自己创业,领略另一个世界的风景。

所有人都觉得我疯了,父亲更是完全无法接受我的做法。他愤怒地说:“你要不回去上班,就不是我儿子。”

两代人的领悟:共同逐梦的人生才精彩

我当然还是没回去上班。2004年底,我开始当独立制片人。2007年,我投资拍摄的古装电视剧《少林寺传奇第一部:乱世英雄》获得全国13个地方电视台收视冠军,并在20多家海外电视台播出。

为此,我付出的辛苦是难以想象的。有一次我在飞机上吃着盒饭,突然胸口一阵发闷,紧接着咳出一大口鲜血。下飞机后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我本来就有支气管扩张,又体力透支免疫力下降,导致细菌感染咳血,让我最好住院休养一段时间。可我哪有时间啊,让医生开了点药就继续奔波。

因为吃不消这样的高速作战,团队里不断有人退出。2009年3月的一天,我正在紧张拍摄《少林寺传奇》第二部时,突然接到父亲的电话。他不等我开口,劈头盖脸就是一通数落:“你每天都瞎整些啥?再这样弄,有你孤家寡人的时候。”原来,有人向他告状,说我很难伺候,因为我经常变主意,今天拍明天改,简直都要被我整成神经病了。我说:“这不是跟你写小说一样嘛,写一段觉得不好,又推翻了重写。”但父亲像没有听到我的解释,仍然顺着自己的思路发挥:“你这不是故意折腾人吗?做人要厚道,你以前做人就有问题……”我觉得父亲完全是无理取闹,没等他说完便把电话挂了。

没想到第二天下午,父亲竟出现在了我面前。不过他看着我,好半天只憋出一句话:“别人受不了,我看你自己也受不了,你也要注意身体。”我从父亲背后的镜子里看了看,才发现自己不知什么时候变得又黑又瘦,满脸胡子拉碴、眼眶深陷,与以前那个敦实的柱子般的汉子判若两人。父亲说完就走了,我却一直站在原地。我已经做好了迎接暴风骤雨的准备,他这样从未有过的温情让我无措。我第一次觉得,他对我也许并没有那么坏,只是我们之间有误会而已。

2012年11月的一天,我在北京办事,顺路去父母家里。母亲开门后,我看到父亲坐在客厅里,电视屏幕上正播着我的《少林寺传奇》。见到我,他手忙脚乱地去摁遥控器,大约是想换台以便掩饰什么。但因为是用碟片播的,他的手指又因为年纪大了总发抖,一下子换不过来。他只好摊摊手,带着点自嘲望着我,神色有尴尬,也有无奈。就是这一瞬,我强烈地感觉,父亲彻底老了,我已经翻越了他这座山。他在为有我这样的儿子而自豪,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充满了被超越的挫败和苦恼。

也就是这一瞬,往事电光火石般被照亮,他其实一直是爱我的,不然不会这样时刻关注我。他的放任也好、苛责也好、冷淡也好,都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为我铺路;他可能有很多不对或不当,我们可能还是会争吵、敌对,但他在我生命中永远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呆立半晌,我用从未有过的温和的声音说道:“老爹,我拍得不好的地方,您多指点。”“好,好!”父亲连声说,声音一下子响亮起来。

不久之后我去非洲拍片。在卢旺达的一个部落,我和摄影师在一个当地导游的带领下走着走着,突然跳出一大群土著,手里拿着刀、叉等武器,将我们团团围住,嘴里不停地呐喊着。导游紧张得脸都白了,声音也一直发抖,不停地向他们解释什么。原来,这些土著准备把我们抓去把皮剥掉做人皮鼓。因为他们认为用人皮做的鼓敲得最响,而且用人皮做鼓在当地是不违法的。直到听导游说我们来自中国,而且是拍电视的“大人物”,他们才终于放下了武器。

死里逃生出来,回到酒店我还满身冷汗。我拿出手机,下意识地拨了一个号码,接通,那头竟是父亲。我以为我会打给妻子或者母亲,但在这样特别的时刻我竟然会第一个打给父亲。原来,不仅父亲是爱我的,我也是爱他的,不然,我为什么会第一个电话打给他?我的骨子里流着的是他的血,我的创作来自他的传承,连我的倔强、偏激其实都与他息息相关。不管我有多少年不和他说话,多少年不回家,那份血脉相连的亲情,从来就没有真正隔断过。

"

为了更好地表达对父亲的爱,我决定请他给我写个剧本。这样一来他可以打发时间,二来也算是让他发挥余热。父亲高兴极了,很快就加班加点把本子弄了出来。让我头大的是,由于父亲没什么写电视剧本的经验,作品并不是很合适。怎么办呢?我挑了一个周末专门回家,趁着他心情好的时候,字斟句酌地建议他把本子改一改。尽管我措辞非常委婉,他还是一听就火了,很不服气地说:“怎么拍不了?我觉得肯定行。”他又托了一个朋友给我做工作,就是不肯改。他不改,我也没法强制他,但也不敢拍,剧本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让我大跌眼镜的是,2013年6月的一天,我在香港国际机场候机,突然看到书架上有一本看上去很大气的书,书名叫《弄权者》,顺手拿过来一翻,竟然看到署着“都现民”三个字。父亲什么时候又写书了?而且看样子还卖得挺火!我赶紧打电话给父亲,他又告诉我一个好消息:“好几家影视公司都在联系我,这部小说马上就要拍成连续剧了。”言语间透着孩子般的快乐和得意。“您真是宝刀未老啊!”我由衷地说。我感到自己对父亲的认识也在不断刷新,他远比我想象的聪明得多,也坚强得多,而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年纪,只要有足够的毅力和勇气,人生总会有很多精彩。

如今,父亲的《弄权者》在拍摄中,他又在动手写作另一部电视剧《小米加步枪》。用他的话说:“以前是儿子跟着我赶,如今是我跟着儿子赶,一家人嘛,谁也不能太落后。”

我们仍然是对手是敌人,我们见面还是会吵架。只是我们彼此更理解对方了,更愿意为对方着想了。每次吵完后,我在出门前都会说:“老爹,我刚刚态度不好,您别放在心上。”父亲就会爽朗地笑着说:“自己儿子我哪会那么小气。”说完,他的脸上闪过如同小学生比赛胜利后的小兴奋。我不禁在心底暗暗发笑:老爹,放心吧,你始终是赢家!

我很庆幸,在多年之后终于读懂了父爱,能不留遗憾地用心陪伴他,和父亲更默契地生活。


  • 播放列表
  • 1080
  • 非凡线路
排序
  • 第1集
  • 第2集
  • 第3集
  • 第4集
  • 第5集
  • 第6集
  • 第7集
  • 第8集
  • 第9集
  • 第10集
  • 第11集
  • 第12集
  • 第13集
  • 第14集
  • 第15集
  • 第16集
  • 第17集
  • 第18集
  • 第19集
  • 第20集
  • 无需安装任何插件,即可快速播放 排序
  • 第01集
  • 第02集
  • 第03集
  • 第04集
  • 第05集
  • 第06集
  • 第07集
  • 第08集
  • 第09集
  • 第10集
  • 第11集
  • 第12集
  • 第13集
  • 第14集
  • 第15集
  • 第16集
  • 第17集
  • 第18集
  • 第19集
  • 第20集
  • 剧情介绍

    "

    都晓有一个同样牛的父亲—作家都现民。但这两牛人都不看好对方,甚至,他们整整3年没说过一句话,都晓8年没回过一次家……直到有一天蓦然回首,都晓才顿悟,他所有的辉煌与荣光,都是因为翻越了父亲这座山,站在了父亲的肩膀上。

    日前,都晓接受记者采访时,用独特的视角解读他所经历和领悟的父子关系。他说:“很多父亲会和孩子对峙、对抗,甚至彼此仇视。父亲一方面期望孩子传承、超越自己,另一方面出于雄性的本能又害怕被打败,父子关系通常就在这种矛盾中磨砺、成长,直至终于相互理解、接受……但愿我的故事,能让更多人早日读懂自己的父亲。”

    两个孩子的对峙:散淡的父亲,冒险的儿子

    小时候,父亲在我心里就是一座高高的山,让我仰望。可很快我发现,我要走出去看世界,必须翻过这座山。父亲自觉或不自觉地用他的成就、喜恶来衡量我,也就转而成了我最大的阻碍。

    我1965年出生,家里有四兄妹,我是老大。父亲在河南省洛阳市文化馆做编剧,写的《太白清宫》拿过全省戏曲汇演一等奖。那时候剧团几乎每天都在排他的戏。

    但事业风声水起的父亲其实是个很孩子气的人,喜欢自由、闲适的生活。

    和父亲的性格截然不同,我很小就喜欢瞎折腾。读初中时,我就开始偷偷摸摸地抽烟。父亲知道后非常生气,用一种从未有过的严肃口吻训斥我说:“以后不准这样。”父亲的话反而让我很有成就感,不久后的一天,我又用一把火钳把头发烫成了小波浪卷。父亲发现后再次变了脸,让我快点理掉。过了几天,父亲问:“你怎么还没理?”说着便拿着剪刀向我走过来,我急了,劈手把剪刀夺过来,“啪”地扔到了窗外。结果第二天我放学时,父亲直接堵在校门口,把我领到了理发店。我还是倔着不肯就范,要冲出去。这下他终于怒了,一把将我按在椅子上说:“你再动?再动我打你。”

    因为我的叛逆,父亲渐渐不怎么看好我,总赌气似的对母亲抱怨:“这孩子太浮躁、不稳重,将来不闯祸,不拖累家里就好。”父亲越这么说,我越不服气,总想显得与众不同,让他认同我。高二时父亲生病住院了,我在医院陪他,为了给父亲解闷,也为了卖弄,我想了一句诗“春风抚慰大地绿”,我说,你觉得怎么样?父亲说,什么抚慰?抚慰什么?我说,抚慰就是安慰的意思。父亲从鼻子里哼了一声,翻身睡了。

    父亲对我的轻视,让我很受打击。我心里想,你不就是会写东西吗?我也要好好写,将来超过你。我明白要当作家的话,必须要先考上大学。我很努力地读书,高考时平时成绩不怎么样的我,居然超过了一本线28分。我很骄傲地去问父亲我该报什么学校,父亲不屑一顾地说:“你自己选吧。”结果因为没经验,我被录取到了中国传媒大学。后来看到分数比我低的一个同学都上了北大中文系,我心里那个憋屈啊,觉得要是父亲指点一下自己,人生也许就完全不同了。可是父亲不这样看,他还是觉得以我的性格,说不定哪天就会出事,所以读什么学校根本不重要。

    父亲越这样,我越憋着口气要做好,好到让他没法再轻视我。抱着这种心理,大学4年我更加用功,暑假看书时家里蚊子多,我就拎一桶水,把双脚泡在里面,十几天下来腿都泡肿了。

    "

    毕业后我顺利地分配到了河南电视台,成了一名记者。上班第一年,我就跟着团队去拍摄黄河漂流。这种漂流很危险,有3个队友就在我眼皮底下,从船上摔下去死掉了。但我还是坚持下来,足足跟拍了半个月。这个报道后来得了全国好新闻奖。这样的奖当时很难拿,台里两三年才能拿一个,可想而知多么轰动。可我把这个消息告诉父亲时,父亲的第一反应仍然是:“你真不知死活,漂流这么危险的事,你也敢做!”

    我对父亲彻底寒心了,之后整整3年,我没和他再说一句话。

    一对仇人的战争:儿子向前,父亲向后

    但我还真被父亲说中了。

    1990年,单位重用表现突出的我,让我去拍电视剧。没想到片子拍出来后,领导觉得调子太灰暗,在职工大会上公开批评我思想不积极。我一夜间成了反面教材,从天堂掉进了地狱。

    尽管这时我和父亲仍处于冷战,他还是很快知道了这件事,打电话给我说:“你怎么能这样做事?”我说你别管我。他说我再不管你,你就真得进监狱。他语气里甚至有些得意,就像小孩子赢了一次石头剪刀布。

    父亲的态度让我难以忍受,也特别不甘心。没有剧本可写,采访也不多,我就自己写起了小说。

    之后,《福建文学》刊发了我的小说《买卖场》。文章是用我奶奶及奶奶的父母做原型写的,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一天上午,我正在家休息,敲门声“咚咚”响了,居然是久未谋面的父亲。他说他开会经过郑州,顺路来看看我,说着目光就落到我书桌的一堆杂志上。“父亲一定是知道我写小说出名了,觉得我很争气,这么多年的辛苦总算没白费。”我一边美滋滋地想,一边把那堆杂志递到他手里。他翻了几下,欲言又止。我们一起去吃午饭,因为下午我要上班,吃完饭我就跟他说:“老爹,我先走了。”这时他望望我,下了很大决心似的说:“这个小说创作啊,我最反对的,就是卖家丑。”原来父亲认为我不该写家族里的那些事,认为这是靠不正当的方式博眼球,是很危险的做法,所以专程来教训我。

    在父亲心里我永远是一个危险分子!他永远在用对待敌人般的挑剔、轻视,乃至仇视的目光审视我。从这时候起,我放弃了让他认同我的念头,也不再愿意回家了。

    不久,我拍的电视剧《太阳暖融融》获得了当年的电影电视剧飞天奖,紧接着我又拍了《颍河故事》,又获得了飞天奖,以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我变成了全国有名的大红人。而这时候,随着戏曲的没落,父亲的名声也不再那么响亮。两相比较,父亲的失落可想而知,他不愿意对我说一句肯定的话,就像小孩子不愿意向对手低头一样。但私底下他还是以我为骄傲的,1997年,我拍摄的《红旗渠》获得了飞天奖及“五个一”工程奖后,他还亲自在报纸上写了一篇评论文章。

    他对我的认同还体现在开始不断地托我为老家人办事。那些老家人都在跑贷款,搞投资,他就不断地要求我去银行找人,而那时正是我工作最忙碌的时候,哪有时间管这些。他觉得我找借口,不讲亲情,我们不断地为了类似的事争吵,我也继续不回家。

    父亲在我心里不再是那座高高的山,我觉得无论从事业上还是从做人的方式来看,他都老了,糊涂了,成了阻拦我的最大拖累。但父亲并不知道我的想法。

    有一次,一个远房亲戚托他跑贷款,给父亲带了一大包自产的红薯、粉条,又每天在家里帮着母亲做家务。父亲深受感动,拼了老命地天天催我。我只好找到一个副行长,给他贷了27万。这笔钱当时可是个天文数字,不料,这人投资开的工厂因为污染严重,被当地人告到法院,厂子被关闭了。他自己也得了绝症,很快撒手人寰。这样一来,贷款便成了坏账,弄得我那位朋友没法交差,被撤职了。

    我的内疚和自责,可想而知。

    “有这样的爹吗?害得我都没法做人了!”这件事成了我心里迈不过的坎儿。不久后父亲生日,母亲多次打电话让我回去,我都没有回家。直到两年后父亲被派到青海工作,母亲也随行,我送弟妹去青海看他们,这才算回了一次家。而到这时,我已有整整8年没有踏进家门一步。

    2003年,父亲退休了。本来他可以直接回北京安享晚年,但他却回了老家,在原来的宅基地修了一栋全村最豪华的楼房。而那时候,我和父亲恰恰相反,一心要往外走,要去更高更远的天空。我开始把视角拓展得更远,导演了《纽约丽人》等多部以国外为生活背景的电视剧。一段时间下来,全球的绝大部分国家,除了正在打仗的几个国家,我几乎都跑遍了。

    我们相互觉得对方的生活方式不可理喻。父亲说我:“你怎么老是跑来跑去?都多大的人了还不安分。”我说父亲:“你在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修那么大房子干吗?说不定几个月后你就住不下去了。”

    事实证明还是我说对了,不到一年,父亲就离开了老家。因为在那里,他每天闲来无事就在村子里转,巴望着有人陪他聊天。可现在的人生存压力多大啊,都要忙着讨生活,谁有闲情陪他?

    但我们的关系并未就此缓和,反而一下子就到了风口浪尖。因为这时候发生了一件大事:我辞职了。在别人眼里,我正是年富力强、前途无限时。可我不愿人生就这样一天天重复从前,想抓住最后的机会自己创业,领略另一个世界的风景。

    所有人都觉得我疯了,父亲更是完全无法接受我的做法。他愤怒地说:“你要不回去上班,就不是我儿子。”

    两代人的领悟:共同逐梦的人生才精彩

    我当然还是没回去上班。2004年底,我开始当独立制片人。2007年,我投资拍摄的古装电视剧《少林寺传奇第一部:乱世英雄》获得全国13个地方电视台收视冠军,并在20多家海外电视台播出。

    为此,我付出的辛苦是难以想象的。有一次我在飞机上吃着盒饭,突然胸口一阵发闷,紧接着咳出一大口鲜血。下飞机后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我本来就有支气管扩张,又体力透支免疫力下降,导致细菌感染咳血,让我最好住院休养一段时间。可我哪有时间啊,让医生开了点药就继续奔波。

    因为吃不消这样的高速作战,团队里不断有人退出。2009年3月的一天,我正在紧张拍摄《少林寺传奇》第二部时,突然接到父亲的电话。他不等我开口,劈头盖脸就是一通数落:“你每天都瞎整些啥?再这样弄,有你孤家寡人的时候。”原来,有人向他告状,说我很难伺候,因为我经常变主意,今天拍明天改,简直都要被我整成神经病了。我说:“这不是跟你写小说一样嘛,写一段觉得不好,又推翻了重写。”但父亲像没有听到我的解释,仍然顺着自己的思路发挥:“你这不是故意折腾人吗?做人要厚道,你以前做人就有问题……”我觉得父亲完全是无理取闹,没等他说完便把电话挂了。

    没想到第二天下午,父亲竟出现在了我面前。不过他看着我,好半天只憋出一句话:“别人受不了,我看你自己也受不了,你也要注意身体。”我从父亲背后的镜子里看了看,才发现自己不知什么时候变得又黑又瘦,满脸胡子拉碴、眼眶深陷,与以前那个敦实的柱子般的汉子判若两人。父亲说完就走了,我却一直站在原地。我已经做好了迎接暴风骤雨的准备,他这样从未有过的温情让我无措。我第一次觉得,他对我也许并没有那么坏,只是我们之间有误会而已。

    2012年11月的一天,我在北京办事,顺路去父母家里。母亲开门后,我看到父亲坐在客厅里,电视屏幕上正播着我的《少林寺传奇》。见到我,他手忙脚乱地去摁遥控器,大约是想换台以便掩饰什么。但因为是用碟片播的,他的手指又因为年纪大了总发抖,一下子换不过来。他只好摊摊手,带着点自嘲望着我,神色有尴尬,也有无奈。就是这一瞬,我强烈地感觉,父亲彻底老了,我已经翻越了他这座山。他在为有我这样的儿子而自豪,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充满了被超越的挫败和苦恼。

    也就是这一瞬,往事电光火石般被照亮,他其实一直是爱我的,不然不会这样时刻关注我。他的放任也好、苛责也好、冷淡也好,都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为我铺路;他可能有很多不对或不当,我们可能还是会争吵、敌对,但他在我生命中永远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呆立半晌,我用从未有过的温和的声音说道:“老爹,我拍得不好的地方,您多指点。”“好,好!”父亲连声说,声音一下子响亮起来。

    不久之后我去非洲拍片。在卢旺达的一个部落,我和摄影师在一个当地导游的带领下走着走着,突然跳出一大群土著,手里拿着刀、叉等武器,将我们团团围住,嘴里不停地呐喊着。导游紧张得脸都白了,声音也一直发抖,不停地向他们解释什么。原来,这些土著准备把我们抓去把皮剥掉做人皮鼓。因为他们认为用人皮做的鼓敲得最响,而且用人皮做鼓在当地是不违法的。直到听导游说我们来自中国,而且是拍电视的“大人物”,他们才终于放下了武器。

    死里逃生出来,回到酒店我还满身冷汗。我拿出手机,下意识地拨了一个号码,接通,那头竟是父亲。我以为我会打给妻子或者母亲,但在这样特别的时刻我竟然会第一个打给父亲。原来,不仅父亲是爱我的,我也是爱他的,不然,我为什么会第一个电话打给他?我的骨子里流着的是他的血,我的创作来自他的传承,连我的倔强、偏激其实都与他息息相关。不管我有多少年不和他说话,多少年不回家,那份血脉相连的亲情,从来就没有真正隔断过。

    "

    为了更好地表达对父亲的爱,我决定请他给我写个剧本。这样一来他可以打发时间,二来也算是让他发挥余热。父亲高兴极了,很快就加班加点把本子弄了出来。让我头大的是,由于父亲没什么写电视剧本的经验,作品并不是很合适。怎么办呢?我挑了一个周末专门回家,趁着他心情好的时候,字斟句酌地建议他把本子改一改。尽管我措辞非常委婉,他还是一听就火了,很不服气地说:“怎么拍不了?我觉得肯定行。”他又托了一个朋友给我做工作,就是不肯改。他不改,我也没法强制他,但也不敢拍,剧本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让我大跌眼镜的是,2013年6月的一天,我在香港国际机场候机,突然看到书架上有一本看上去很大气的书,书名叫《弄权者》,顺手拿过来一翻,竟然看到署着“都现民”三个字。父亲什么时候又写书了?而且看样子还卖得挺火!我赶紧打电话给父亲,他又告诉我一个好消息:“好几家影视公司都在联系我,这部小说马上就要拍成连续剧了。”言语间透着孩子般的快乐和得意。“您真是宝刀未老啊!”我由衷地说。我感到自己对父亲的认识也在不断刷新,他远比我想象的聪明得多,也坚强得多,而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年纪,只要有足够的毅力和勇气,人生总会有很多精彩。

    如今,父亲的《弄权者》在拍摄中,他又在动手写作另一部电视剧《小米加步枪》。用他的话说:“以前是儿子跟着我赶,如今是我跟着儿子赶,一家人嘛,谁也不能太落后。”

    我们仍然是对手是敌人,我们见面还是会吵架。只是我们彼此更理解对方了,更愿意为对方着想了。每次吵完后,我在出门前都会说:“老爹,我刚刚态度不好,您别放在心上。”父亲就会爽朗地笑着说:“自己儿子我哪会那么小气。”说完,他的脸上闪过如同小学生比赛胜利后的小兴奋。我不禁在心底暗暗发笑:老爹,放心吧,你始终是赢家!

    我很庆幸,在多年之后终于读懂了父爱,能不留遗憾地用心陪伴他,和父亲更默契地生活。


    猜你喜欢
    许我耀眼 0分 2025
    许我耀眼
    赵露思,陈伟霆,万鹏,唐晓天,管梓净,钟雅婷,王伊瑶,许亚军,温峥嵘,范世錡,冯晖,刘敏
    闯关东2 7.2分 2009
    闯关东2
    王茜华,苗圃,董璇,濮存昕,张桐,刘佩琦,王馥荔,李玉刚,车永莉,于洋,涂们,英格玛,木村荣,郑昊,金桂斌,谢园,金巧巧,哈斯高娃,刘波
    献鱼 5.5分 2025
    献鱼
    陈飞宇,王影璐,王奕婷,高寒,吴宇恒,王雅佳,保剑锋,何中华,曾黎,漆培鑫,赵顺然,陈姝君,黄海冰,刘萌萌,马雅舒,李欣泽,陈博豪,郑合惠子
    琅琊榜 9.4分 2015
    琅琊榜
    胡歌,刘涛,王凯,陈龙
    悬崖2012 8.5分 2012
    悬崖2012
    张嘉益,宋佳,程煜,李洪涛,咏梅,姬他,孙浩,徐程,林源,林龙麒,马丽
    刘墉追案 5.4分 2021
    刘墉追案
    何冰,白冰,李乃文,王鹤润,路宏,曹征,黄海冰,王羽铮
    我的团长我的团 9.6分 2009
    我的团长我的团
    段奕宏,张译,张国强
    入青云 0分 2025
    入青云
    侯明昊,卢昱晓,余承恩,鹤男,全伊伦,朱丽岚,潘珺雅,胡耘豪,林江国,邓孝慈,鹿骐,于垚
    影片评论
    评论加载中...
    热播排行
    1父子 6.9分
    2伊藤润二惊选集 7.7分
    3太平洋战争 9分
    4第一滴血5:最后的血 7.6分
    5创造101 5.9分
    6植物学家的中国女孩 6.5分
    7传奇故事 8.4分
    8天师撞邪 7.9分
    9大秦帝国之纵横 9.3分
    10明明是个碍事配角、却被王子给宠爱了 5.6分
    11毒魔复仇 7.1分
    12爸爸去哪儿第三季 8.6分
    13李卫当官2 7.2分
    14名侦探柯南 8分
    15奔跑吧第四季 6.2分

    Copyright © 2023-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 首页
    • 会员
    • 留言
    • 顶部
    创造101   传奇故事   奔跑吧第四季   爸爸去哪儿第三季   暴君的厨师   天师撞邪   足球小将1983   1/2的魔法   伍六七之暗影宿命   乌云之上   喜羊羊与灰太狼(..   爱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