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1950年底,在党中央的邀请下,云南省三十二个少数民族头人组成了阵容强大的民族观礼团,前往首都北京参加了1950年10月1日的新中国成立一周年庆典。这趟彪炳史册的旅程,开启了新中国民族关系的新篇章。

在庆典上,新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在云南少数民族代表们的心中逐渐清晰起来,从遥远的西南边疆走到祖国的心脏,再通过亲身与领袖面对面交谈,代表们的心底对新政权有了认同。

西盟县班箐山寨的佤族头人拉勐参加庆典后返回普洱,和48位各民族代表、共产党军代表分别用傣文、拉祜拼音文和汉文签名为证,刻石为记,树立起了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的“民族团结誓词碑”。从此,云南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迈出了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关键一步。


拉勐的外孙岩克姆,从小在誓词碑精神的影响下,践行着守护民族团结的事业。2019年国庆,岩克姆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西盟县的代表,受邀到北京天安门参观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阅兵仪式。他和素未谋面的外公完成了一场时空两端的相聚,一起见证了“一心一德跟党走”的铮铮誓言。

传承不仅发生在佤山,也发生在傣乡。1950年9月,召存信作为少数民族上层人士,与拉勐一起受邀到北京观礼国庆一周年庆典,从此他决心带领傣族人民一心跟着共产党走,跟着毛主席走。
召存信回到云南后,第一个在“民族团结誓词”上签了名字。西双版纳建州后,担任首任州长的召存信,立刻带领全州人民投入到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以实际行动助推民族团结开花结果。


召存信一心向党,一心为民的精神,也深深影响着他的孙女赵珍。1992年,一直在外打拼的赵珍,选择回乡创业。在赵珍的建议下,村民们因地制宜开发出了具有茶文化特色的新业态,探索出了茶旅融合的经济发展新支点。随后,赵珍又带领着村民一起发展了坚果、咖啡、傣族织锦、民宿等特色产业,成为了村里名副其实的致富带头人。


中央访问团的下派和少数民族代表的上请,这场党中央与民族地区的双向奔赴,不仅让各民族之间的血脉联系更加密切,也让云南的少数民族冲破了群山的阻碍,打通了发展的脉络。在七十多年间,云南各级党委政府始终紧跟中央步伐,围绕民族团结这条生命线,创造性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民族工作。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中央访问团访问云南后不久,阿佤山区的班老部落就向党中央送去了象牙、银器等珍贵礼物,表达了少数民族心向祖国的赤子之心。毛泽东主席深受感动,特别安排中央办公厅给班老头人写信,表明新中国是各族人民友爱合作的大家庭,鼓励阿佤人民和各兄弟民族一起走向繁荣和富裕的道路。

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沧源县班洪乡芒库村老支书俄松与沧源佤族自治县边境村的其余9名老支书,一起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了阿佤人民的幸福生活。两个月后,习近平总书记给他们回了信,习近平总书记勉励老支书们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领乡亲们维护好民族团结,建设好美丽家园,守护好神圣国土。


70多年来,云南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相知相亲相惜,交往交流交融,携手建立起了一个个美丽、宜居的家园,实现了一步千年的历史跨越,让彩云之南成为了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幸福之地。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圆中国梦,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云南各族人民将扎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各民族大团结的磅礴伟力,团结奋斗,真抓实干,奋勇向前,满怀信心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云南篇章。

纪录片《踏遍青山人未老》
——记中央访问团到云南
下集《一心向党》
今晚21:44播出
云南卫视 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