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恩仇记

状态: BD高清中字

主演: 温兆伦 吴廷烨 谷峰 成奎安 

导演: 邓荣汞

语言: 粤语

首播: 1994(中国香港)

更新: 2022-11-13 16:26

类型: 国产剧

7.4

剧情简介

原广东巨星影业公司老板邓建国不是明星,但在事业红火时一度经常出现在娱乐圈各类颁奖仪式上,抢尽了娱乐明星的风头,曾被媒体称为“影视大鳄”。后来因为盲目转行做白酒、用人不当,再加上沿用做影视的思路做白酒等各种原因,导致从成功的巅峰滑向了失败的深渊,成为一条“影视小泥鳅”,虽然不肯承认也不愿面对失败,但是直到今天仍无重新崛起的迹象。

本文作者朱哥亮(原名朱应召)曾任邓建国的宣传专员,全面了解其成功与失败的过程和内幕——以下,就是对这段亲历的详细记述……

为“影视大鳄”打工的日子"邓建国事业巅峰时的照片

成功篇:擅于炒作,电影放映员变身“影视大鳄”

电影放映员立志拍电影

邓建国是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人,天生具有经商的才能,脑子里装满了各种精灵古怪的主意。1977年,18岁的他参加工作到了抚州林场,在林场里做了两年通讯员、五年电影放映员。虽然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电影放映员算得上是受人敬重的职业,但邓建国却从来没有满足过,拿破仑说的“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对邓建国影响很大,他告诉自己:“不想拍电影的放映员不是好放映员!”因此,他经常一边放电影一边琢磨,要是啥时我能拍出一部老百姓喜欢看的电影就好了!

然而,化蝶还需先破茧,更何况拍电影呢——那时候,所有的一切离他都非常遥远,不仅仅是距离,更多的是心理上的遥远——对当时的邓建国来说,电影演员与导演跟自己就像是两个世界的人一样,怎样才能接近他们使自己溶入这个神秘而神圣的圈子呢?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1984年,邓建国从林场辞职,开始了艰难的跋涉。他先是在抚州办了一个信息部,开始从事信息经营,但因为在信封上印了“先生、小姐”的字样而被当作宣扬资产阶级思想,受到了有关部门的调查与警告,无法在抚州立足,只好到九江办了一个信息中心,并说服《中国农村经营报》在九江成立信息站,自任站长。

1987年,为求更大的发展,邓建国到海南做起了《海南科技报》主管广告业务的副总编,但在某些人的挤兑下,没做多久就被抢掉了饭碗,后来,凭着自己出色的能力,邓建国又出任了《海南影视周报》的社长,但遗憾的是该报不久便因种种原因停刊了……

初出江湖的邓建国简直是处处背运,一气之下,就到珠海承包了一家广告公司的摄像部,本想藉此挣点钱实现自己拍电影的理想,却没想到生意很差,苦心经营一年多,不仅没有赚到钱,还几乎令他赔掉了老底。

但是,一连串的失败与打击并没有令邓建国气馁,相反,还激起了他内心的豪气——在珠海没有找到发展的机会, 1990年年底,邓建国又带着仅余的1000元钱,告别珠海来到广州。

经人介绍,邓建国认识了广东音像教材出版社的社长李人立。李人立对这个敢闯敢拼的年轻人非常欣赏,当时刚刚兴起承包热,在李人立的支持下,邓建国以先承包后交费的方式承包了该社的一个部门,开始为广州的企业制作广告性质的专题片,好歹算是在广州立住了脚。

1993年,小有积蓄并积累了一些经验之后,邓建国又在广州王氏影业公司和白天鹅音像出版社各承包了一个部门,生意开始有了起色。1994年,经朋友介绍,邓建国认识了珠江电影制片厂的总经理黄勇,并挂靠黄勇旗下成立了一个“明星工作室”。对电影制作与发行均还一无所知的他隐约觉得,自己一步步接近了梦想,因此,心中想要拍部电影的念头更加不可抑制了。

1995年,邓建国拿自己做生意赚来的15万元资金,大着胆子拍了他一生中的第一部作品——《广州故事》,满怀希望地以为会博个满堂红,谁知成绩平平赚不回来投资不说,还被媒体评上了当年度最差的十大电影之一,这对邓建国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但他并没有气馁,认真总结了失败的经验和教训之后,就又风风火火地把精力投入到了下一部作品版权的洽谈当中。

为“影视大鳄”打工的日子"邓建国投拍的第一部电影《广州故事》

为“影视大鳄”打工的日子"邓建国投拍的《广州故事》原著小说

邓建国和别人不同的地方就是,亏了钱之后就不去念叨、心疼那些钱,因为他清楚,念叨是念不回来的,不如把那些钱当做是交了学费、是花钱换了机会——钱没有了可以再赚,可机会没有了,能够再来吗?

在这个意义上来说,邓建国的举动正是对“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至理名言的深刻诠释,因此也注定他日后的成功并不是偶然——一个在失败的打击下能够迅速振作起来重整旗鼓的人,有什么理由不相信他会在日后的努力中获得成功呢?

通过炒作宣传,50万搏回1000万

1996年,经人介绍,邓建国接到了30集(后实拍为27集)电视连续剧《广州教父》的剧本,这部剧讲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在黑白两道混得风生水起、与上海杜月笙齐名的广州大亨金城的人生故事,全面展现了动荡年代里,一个男人追求权利、金钱与情爱的真实历程。邓建国觉得这是一个很有市场前景的剧,就决心投拍它。但是,当时帐面上才有50万元资金,用区区50万元拍这样一部近30集的大制作,是根本不可能的。

邓建国明白,这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抓住了,也许就会一飞冲天,从此走上高速发展的道路;但是,如果没有把握好或者失败了,自己便会因此一文不名、负债累累,甚至可能会从此一蹶不振,这实在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思来想去,最终邓建国决定不管有多么艰难,担多大的风险,都要全力以赴去做它——邓建国觉得,放弃这个机会的话,固然可以避免失败的风险,但同时也扼杀了成功的可能,以后自己会抱憾终生;但如果抓住这个机会,不问结局如何,自己都可以没有遗憾了——毕竟努力过、尝试过,当机会敲门时,自己没有任它溜走,更没有犹豫与迟疑。

但是,账面上的钱不够却是一个铁一般的、无论下什么样的决心都不可能改变的事实。创业之初的邓建国不得不面对这个残酷的事实。他寝食难安,日夜思索,最后想到了借鸡生蛋这个世界船王包玉刚赖以发迹的好办法,于是,就在《南方日报》、《粤港信息日报》上刊登了两个整版的广告,全面介绍这部剧的剧情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以及可以预见的广告回报率,一方面宣传该剧,另一方面为自己寻找合作伙伴。他深信,凭着这些,是会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投资商的兴趣的。

打广告花了20多万元,邓建国的账面上只剩下20多万了,他心里不禁紧张起来——万一没人投资的话,这部戏就只能这样“黄”了,自己失去的就不仅仅是这几十万“家底”,还会包括这个可能给自己人生与事业带来无限转机的机会。因此他决定,无论多么艰难,也不管风险有多么大,不到最后关头就绝不放弃——赢,就赢到顶;输,就输到底!

为“影视大鳄”打工的日子"当年邓建国投拍的《广州教父》

凭着这种过人的胆量,邓建国没有丝毫犹豫与退缩,打了广告之后迅速举办了开机仪式。为示隆重也为了引起更多的关注,他花3万多元请了两三千人来参加开机仪式,果然取得了不同凡响的效果——开机式当天就收到了两家单位共计90多万元的投资,同时更通过媒体对开机式的报道大大热了一把,令邓建国大大松了一口气。这些钱虽然远远不够完成全剧的拍摄工作,但至少可以保证《广州教父》能够顺利开拍、不会胎死腹中了。

对邓建国来说,这就是胜利,就是成功——只要能开拍并引起关注,就能想办法筹到钱追加投资,就能保证让这部剧出现在观众的面前。

果如邓建国所料,开拍没几天,受报道的影响,视市场前景为生命的广告商意识到了这部电视剧蕴藏着巨大商机,纷纷找上门来做贴片广告,为邓建国“送”来了2000多万元的广告费。有了这些钱,邓建国再也不用担心后继资金跟不上了——用这笔钱,他顺顺利利地拍完了片子,卖给了电视台。

因为这部剧故事内容真实,情节曲折生动,再加上导演得力、演员也配合得好,所以拍得非常成功,各电视台纷纷以黄金时段强档推出,得到了观众广泛的认可与喜爱。邓建国因此净赚了1000多万元——创业路上第一次赚钱,就玩了一个漂亮的“空手道”,用50万搏回了1000万,同时也为以后创建巨星影业公司掘到了宝贵的第一桶金。

炒作升级,请当红明星来打工,欲做中国影业大哥大

邓建国无论在什么场合,都喜欢宣传自己的农民出身,但他身上却没有那种传统农民小富即安的保守思想,想的更多的是如何在有钱后再创业,把“蛋糕”做精、做美、做大、做“好吃”。邓建国没有忘记自己走出家门闯荡时的初衷——拍出好看的影视作品,实现自己的梦想。

因此,有了钱,他立即按照自己心中的构想,注册了广东巨星影业有限公司,开始了新一轮的打拼。

当时全世界的影视市场都处于低迷状态,不少国际性的大公司都纷纷倒闭或转行,就在邓建国成立巨星公司的那一年,同在广州的一间由香港方面投资过亿、有着“影视业航空母舰”之称的城市传播中心刚刚破产倒闭。

在这样的市场大环境下进入影视圈,无疑是需要勇气的。邓建国知道,自古以来都是光荣与梦想同在,机遇与风险并存,任何时候都不可能有稳赚不赔的生意,想安逸就不能体味到搏击风浪的舒适与惬意,想发展就得不断地用新法、出新招,墨守成规的经营方法是不可能取得更大的发展的。

因此,公司成立之初,邓建国就又来了一个震动华人娱乐圈的大动作——举行了大规模与两岸三地优秀艺员签约的仪式,顺利签下了演艺圈大名鼎鼎的“96中国影帝”张国立及其妻子邓婕,百花奖影后郭柯宇、珠海国际电影节影后任莹、台湾影坛巨星胡慧中、中国著名音乐人朱德荣、童星朱豆豆以及香港著名导演曾丽珍,还有汤镇宗、汤镇业、舒淇、温兆伦、任达华等十多位港台明星。

因为是内地影视公司首次与港台艺员签约,而且是如此大规模地签约港台艺员、请港台明星到内地“打工”,不言而喻,这件事在娱乐圈里引起了地震般的轰动——那段时间,邓建国和他的巨星公司签约港台十多位明星的消息几乎占据了所有媒乐媒体的头版头条,巨星影业公司一夜成名的同时,邓建国也成了媒体争相约访的焦点人物。

其实,没有人知道,当时的邓建国根本没有那么大的实力来同时签下这么多明星,他只是耍了一个极为“狡猾”的花招——先预付明星一部分定金,然后利用明星们带来的轰动效应为自己赚钱,最后再用赚到的钱付清欠明星们余额……

凭着对影视市场准确的洞察、精明的构想、憨厚的笑容,邓建国硬是在没有足够资金的情况下“摆平”了这些明星大腕。

签了这么多明星之后,邓建国迅速带领着巨星公司,步入了自己影视生涯中的“高速公路”——当年度,邓建国便投拍了《珠江恩仇记》、《广州教父》、《鸦片战争演义》等多部影视作品,为巨星公司带来了总共1.1亿元的广告营业额,“狠狠”地赚了一把,甚至有人以“南有巨星,北有紫金城”来形容巨星公司在中国影视界的超然地位。

在张国立的严格要求和把关下,对影视并不懂行的邓建国完全放手给张国立,从而拍出了轰动一时的《康熙微服私访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后来又请其他人拍了《东方母亲》、《反贪风暴》等作品之后,邓建国把目光盯在了歌坛天后王菲的身上,通过接洽,与之签订了两场演唱会的合同。

然而这次,邓建国没有想到,自己会遭遇出道以来最大的滑铁卢——由于演唱会举办时正是学生们的考试时间,地点又远在与广州毗邻的南海,交通不便利、没有地域吸引力,再加上事先成本核算时对市场太过乐观,票价定得过高等各方面的原因,最终导致天后魅力也未能挽救票房的惨败,为这两场演唱会投入了700多万元资金的邓建国因此损失了400多万元。

这件事给邓建国的教训非常深刻,使他意识到了市场的残酷,也明白了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什么都在行。在没有经过充分了解与论证的时候,不要贸然去做,不然的话,代价必然是昂贵的,教训必然是惨痛的。因此,他开始收心敛性,认真经营自己的巨星公司,争取成为影视业的大哥大。

虽然亏了400多万,但邓建国却觉得这学费交得值,它使自己在鲜花、微笑和掌声的包围中收获了一份清醒,从而最终确定了发展的方向还是——搞影视!

为“影视大鳄”打工的日子"邓建国一度被称为影视大鳄

邓建国在影视制作与经营方面有着常人难及的洞察力和敏锐性,并且有着其他人不曾做到的炒作本领。他出品的每一部电视剧都因为炒用而倍受市场关注,从而带来了丰厚的收益。尤其是张国立领衔主演并任监制的《康熙微服私访记》,不仅在内地热播,创下41点的高收视率,在香港、台湾等地区播放时更是成为同时段剧集收视率的第一名,取得如此骄人成绩,当然令出品人邓建国开心不已。

从1995年初入道时票房惨败的《广州故事》到现在,邓建国一共投拍了28部(约700集)电视剧、9部电影,不仅多产,而且叫座。除了电影因为种种方面、包括大环境的原因大部分都赔钱外,在一个时期,电视剧几乎是拍一部火一部。但是,尽管如此,邓建国还是受到了一些来自影视专家和理论家的批评,有些媒体也撰文说他是个文化混混,甚至抨击他拍的作品是“恶俗的文化垃圾”。对此,邓建国承认自己的某些作品在品位方面谈不上高雅,但那至多只能说是低俗,而不应因此说它们恶俗,跟风流不下流是一样的道理。

邓建国没有太高的文化,甚至经常用“赚钱”和“赔钱”来评定自己的影视作品——他认为,拍老百姓爱看的影视剧,自己就能赚钱;反之,就只能赔钱。但是,邓建国并不是像外界盛传的那样丝毫不学无术,对艺术完全漠不关心——2000年的一天,看完根据老舍作品改编的《我这一辈子》剧本之后,邓建国立即决定要拍这部片子。

为此,他以50万元的高价买下了这个剧本,并且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去拍摄它,擅长炒作的邓建国在剧本紧张修改期间就放出风声说要请冯小刚做导演、请葛优演男主角,此事迅速引起媒体的兴趣并争相进行了报道,结果戏还没开拍,就已红得发紫。后来虽然他放风说要请的人并没有与他合作,仍然是和老搭档张国立合作,但是剧的名声已经传出去了,在当年6月举行的电视节上卖给4个大片区的电视台,收到了高达1300万元的“预付款”。

拍竣后,这部制作精美的剧成了邓建国所有作品中最满意的一部。2002年开春过后,中央电视台《聊天》节目播出了著名主持人倪萍对邓建国和作家姜汤的访谈节目《活宝邓建国》,从主流媒体的角度对邓建国现象进行了一番剖析,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邓建国在影视界取得的成就。

对邓建国,娱乐圈人士一直持有不同看法,社会各界对他也褒贬不一, 认为他以一个“外行”的身份闯进影视业并获得成功,有着方方面面的原因,其中最引人注目也最引人争议的一点是他在炒作上下的功夫。但不管怎样,靠着这些,邓建国确确实实在影视界曾经拥有过自己的一席之地。

纵观他的创业史,我们不得不承认,除了机遇和炒作等其他方面的原因,他的成功与他本身的努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是分不开的——试想,作为没上过一天影视院校、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电影放映员,换成别人的话,会不会敢冒险涉足影视业?就算有这种冒险精神,拍第一部电影失利之后,会不会敢接着再来第二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邓建国的成功有一部分原因是他敢闯敢干敢拼命的结果!

日本NHK电视台曾对邓建国进行专题报道、到他江西老家采访过他的家人,面对镜头,他年过花甲的老父亲说过这样一句话:“这个孩子,就是胆大、心细、思路广,比他的兄弟们敢闯敢干!”

真是知子莫若父,一句话道出邓建国成功的真谛——因为胆大,邓建国才冒险进入了影视业;因为心细,邓建国才能在跌倒的同时发现机会,并敢于抓住它,以一个外行的身份,带领着自己的公司在外人视为歧途、无人敢轻易涉足的影视路上拍出了多部剧集,最终成为“影视大鳄”的。

为“影视大鳄”打工的日子"邓建国在影视界取得成功之后,犯了许多老板经常犯的毛病

然而,邓建国在影视界取得成功之后,却犯了许多老板经常犯的毛病,没有坚持自己的特长搞影视!而是刚愎自用、盲目扩张,于2002年9月转行去做白酒、开酒楼,结果因为用人不当、轻产品重自己(一味炒作自己)等各方面的原因,导致他迅速走上了溃败之路,从一个成功者转变成为了失败者!

虽然他的成功对我们不无启发,然而,却没有任何人(包括他自己)能够再通过复制他原来成功的经验取得成功,而他的失败,则对所有人(包括邓建国)——企业老板、创业者乃至普通读者都不无启迪!

失败篇:复制成功, “影视大鳄”变成“影视泥鳅”

2010年1月21日《时代周报》报道,邓建国因为欠兴业银行345万元贷款(包括本息)逾期603天无力归还,其在广州番禺占地四十余亩的别墅群被法院判决拍卖还债;早在2009年4月29日,凤凰网报道了一条关于“前影视大鳄”邓建国的消息,当记者问及下一部电视剧《邻里相亲》的筹拍工作时,邓建国表示,自己现在已经不是“影视大鳄”了,而只是“影视小泥鳅”,不能拍大制作只能拍小戏,目前在一家文化公司的全力支持下,筹拍一部投资约400万元的20集电视连续剧……

在这之前的2008年底,八十后作家张一一曾在博客撰文,称邓建国已经资不抵债,负债达1.6亿元之巨,连吃顿几元钱的早餐都得记帐。虽然邓建国极力否认经营出现困难,并扬言要告张一一诽谤,但却没有真正起诉;不久前,邓建国在接受采访的时候,面对镜头,亲口承认了自己负债额是一千多万元……

不管负债1.6亿元也好,负债一千多万元也罢,总之,他负债已是不争的事实。曾经有着“影视大鳄”、“中国影视风云人物”之称的邓建国,资产曾经达到数亿元之多,是如何成为负债的“影视小泥鳅”的呢?

在2002年“金盆洗手”高调退出娱乐圈、全身心进军白酒业的炒作下,邓建国一头跳进酒缸当起了酒商,信誓旦旦说要用在酒业赚的钱回来搞娱乐事业。可因为炒作过头而又不擅经营,他雄心勃勃经营的赤水河酒不仅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还反而因此兵败如山倒的传闻倒一度被传得沸沸扬扬……这些,可以说是他失败的导火索之一……

“活宝”要炒,“傻帽”也要炒

邓建国在影视业取得的成功,很大一定程度而言是得益于他的炒作——不管民众如何看待他,他就是不厌其烦地在媒体上亮相,从而既扬了名,又节约了广告费用,哪怕为此得到骂名也在所不惜。在进入新的行业做白酒之后,面对“不懂白酒是否能做好白酒”的质疑,他洋洋自得地表示:“自己进入影视业时也不懂影视,但照样取得了巨大成功。因此,不懂不仅不是劣势,还是优势——因为不懂才不会为陈规旧俗所累……”因此,他仍然采用经营影视的方法进行炒作,希望能够复制自己过往的成功,却遭到了惨败。

由于邓建国的炒作离不开媒体的报道,因此,他对媒体的工作人员一向是比较重视的。在没有进入邓建国的巨星影业公司以前,我在广州一家娱乐报社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我得以采访了邓建国。那次他非常配合,采访很顺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采访结束后,他表示公司非常需要一个专门宣传他的人才,如果我愿意,希望我能到他的公司工作,专门负责他个人的宣传。

我觉得他在影视方面有不凡的成就,而且求才若渴,跟着这样的老板干有前途,就答应了他。

2002年9月1日,我来到邓建国的公司上班。当时,距邓建国“金盆洗手”进军酒业还不足一个月。我被安排协助宣传部的同事们进行了巨星公司与有关部门协办的“阳光健康电视明星评选活动”。那段时间,我们每天都要写出大量有关评选的稿件,发往全国各地的媒体,利用公司与媒体的关系,进行大量的宣传炒作。

那次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举办颁奖晚会,晚会过后,公司宣传部就开始了其他的工作。我由于负责邓建国个人宣传的,所以,就开始关注邓建国的动向。但是,他整天神龙见首不见尾,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不在公司出现一次,很少能与他进行沟通与交流,更无法了解他的动向。我觉得这样工作无法开展,就去找邓建国。邓建国说,你每天都向我打电话,询问我的动向写成报道进行宣传。

为“影视大鳄”打工的日子"《中国活宝邓建国》图书

那时候,作家姜汤为邓建国写了一本传记《中国活宝邓建国》。书出版后,公司所有的人都认为这本书是揭邓建国老底,甚至部分内容有丑化之嫌,但是,邓建国却非常喜欢,不仅逢人就送,还要求宣传部向全国几百个记者每人赠送一本,通过各种渠道大肆宣传。另外,每个月联系20家媒体进行连载。

这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从来没听说过全国所有的媒体都连载同一本书的!但是,邓建国这样要求,大家虽然认为这本书流传越广,对邓建国的影响就越不好,但还是不得不人手一部电话,与报社进行联系、沟通。尽管如此,最终公司宣传部也没有完成每月20家媒体连载的任务。幸好邓建国很少出现在公司,与他打交道的机会不多,否则 ,大家真不知道如何面对他。

一天,我正在写一篇稿件,邓建国突然打来电话,说你赶紧写篇稿件,说张铁林骂我是中国“傻冒”。我问是怎么回事,他说张铁林是英国籍的演员,英文水平很高。不久前邓建国向张铁林送了一本《中国活宝邓建国》,张铁林看到封面上有“chinese nuts deng jian guo”的字样,就说英语里没有“活宝”一个词,“nuts”是傻冒的意思——你哪是中国活宝,是中国傻冒呀!

由于张铁林是名人,所以,邓建国觉得这个事情可以炒作,媒体一定会进行报道,所以就让我写稿件。我听了哭笑不得,心想出名也要搞清人家是夸你还是骂你呀——说你是傻冒你还乐颠颠地进行宣传。真是够呛!

为“影视大鳄”打工的日子"当年媒体炒作“中国活宝”成“中国傻冒”的新闻

和张铁林一样因演皇帝出名的张国立,一度与邓建国合作过好几部电视剧,但他非常反感邓建国这样乱拉名人进行自我炒作的做法,多次直斥邓建国有“炒作依赖症”。邓建国同样拿这事进行大肆炒作。

书出版后不久,张国立到广州参加一场活动,邓建国也去了现场,带了几箱书送人。为了拉上张国立的名字进行炒作,他特意安排我在现场问张国立对这本书有什么看法,说不管他有什么看法,我们都能写文章报道。不料,张国立一听说起这件事,就斩钉截铁地说,关于他的事我不发表任何意见。

手法五花八门,炒作突出个人

邓建国经营赤水河酒时,同样热衷于炒作,而且把炒作个人放在了重于产品宣传的位置。所有的宣传方案都重点强调“赤水河酒是邓建国打造的”,却很少提及这种酒有什么特色、和其他酒有什么不同。

为了更好地炒作自己,邓建国亲自担任产品形象代言人,让公司专门招聘的一个两米多高、患有巨人症的同事和他一起拍广告,并拉着巨人到处进行宣传,利用自己的名人效应和巨人的轰动效应进行炒作推广。

这样做固然既节约了资金,又提高了邓建国在媒体上露面的机会、满足了他炒作自己的愿望。但是一方面邓建国在社会上虽然有名,却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人物,社会上对他的看法有褒有贬,并不统一,自己担任形象代言人不利于产品的推广;另一方面巨人行动不便,给人的感觉并不健康,虽然身高可以吸引人,但吸引的都是看热闹的人,对酒的销售没有任何益处。

因此,邓建国和巨人走了许多地方进行宣传、炒作,收效却很一般。即使有媒体因为巨人的轰动效应而进行报道,但更多的焦点是集中在了巨人造成的轰动效应上,比如堵塞交通、路人侧目一类。偶有媒体对邓建国进行专访,也更多的是报道他与影视有关的话题,由于媒体不能也不愿意为产品做免费广告的原则,所以,不管邓建国对着记者讲了多少酒的话题,最终见报顶多只是提上一句“邓建国和巨人来为xxx酒做宣传时,记者赶赴现场进行了采访”之类的话,对酒都是一笔带过。

再加上邓建国广告投放有限,广告创意又以宣传邓建国个人为主、酒被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上,冲击力与感染力都不强,所以,邓建国除了在前期利用他的名人效应吸引了一些酒商,后来,随着酒商销售的不利,招商工作变得越来越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邓建国不是反思自己的做法,反而加大了炒作的步伐。2002年底的一天,邓建国在报纸上看到广东南海有一个叫李彩容的女寿星过118岁的生日,就亲自去登门拜访,表示要请李老太太当赤水河女人酒的形象代言人。事实上,赤水河女人酒根本没有生产、更没有面市。但是,邓建国的炒作思想已经“超前”到了为一种没有面世的产品进行炒作——在交纳了一笔不菲的“形象代言费”以后,他在广东召开了新闻发布会,随后又请老太太坐飞机到北京登长城进行炒作。

结果,炒作费用花了几十万,公司上下忙了好长一段时间,换来了数百家媒体对此事件的报道。但是,报道中的主角永远都是那个叫李彩容的老寿星,关于赤水河女人酒,顶多只是顺带提上几句——即使产品因此出名又有什么用呢——要知道,这还只是一种没有生产、也不曾问世的产品,而不是已经生产出来、准备整装上市场的产品!

一次,我奉命和巨人一起,陪邓建国到东北招商。结果发现,那次招商会上,举行过授牌仪式之后,就成了邓建国的签名送书专场:他带了500多本《中国活宝邓建国》现场派送,虽然像明星一样出尽了风头,但算起来仅书款就亏损了一笔钱,再加上本是招商会,现在变成了送书会和他个人的宣传会。所以,我觉得他这样做实在是有点对不起代理商。

第二天,邓建国又请了当地的媒体记者,和姜汤一起去参加一个慈善活动。这个活动是为当地一个患病的少年签名义卖《中国活宝邓建国》一书,所售款项全部捐给少年。这次活动,邓建国本想藉此炒作一把,不料,那次义卖很不成功——来看热闹的人虽多,掏钱购书的人却非常少。书价一降再降,最后甚至象征性地掏钱就给书,才算迎来了活动的“高潮”。

但是,这样的“高潮”虽然热闹,却换不回几个善款。眼看着义卖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邓建国在姜汤的建议下,捐出了身上的几千元钱,才算完成了这次慈善与炒作结合的活动。

结果,邓建国此次招商之行,几乎变成了他个人的社会活动之行,连酒商都颇有不满,认为其只顾炒作,忽略了生意。因此,对酒的前途充满了担忧。

为“影视大鳄”打工的日子"邓建国公司的内部集资决定

事实上,他们的担心不是多余,邓建国只顾个人炒作的恶果很快便显现了出来:由于缺乏正确的营销策略,酒的销路一直不畅。这种情况下,邓建国与职业经理人华红兵之间开始出现分歧。随后,华红兵离开了邓建国。邓建国则另招了一个叫袁新春的经理人,继续经营赤水河酒。

那段时间,邓建国对产品根据档次重新进行了定位,定价分别达到了398元、258元、168元和88元。酒的价位提高了,但是,在经营上,他仍然不肯提高档次,坚持以炒作代替广告传播。为了节省费用,他打广告招聘了几十名下岗工人,每人配一部单车,上面插个小旗,上面写着“喝赤水河酒,品尝成功滋味”的广告语,到处游走宣传。

事实上,下岗工人的形象,与赤水河酒“成功者”的目标消费群风马牛不相及。用下岗工人踩着单车的形式到大街上进行宣传,固然能引得路人侧目,但是,其中会有多少算得上是能喝得起数百元一瓶的酒、“品尝成功滋味”的消费者呢?因此,这次行动同样失败了。

后来,邓建国又成立了一个赤水河艺术团,自己亲自带队到处进行表演宣传、炒作赤水河酒,但每次表演都是围满了看热闹的人,看完热闹就曲终人散。即使卖出一些酒,也只是很小销量。因为靠这种方式销售,毕竟只能小打小闹,吸引有限的一些人群——也就是爱看热闹的围观者。众所周知,这种类型的人很少有成功者,而大多是闲人之流——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事业成功、可以在喝酒时“品尝成功滋味”的企业家、大老板会在街头围着一个不入流的小剧团看热闹,更不能想象他们会看完热闹掏几百块钱买瓶酒回去。

因此,这种活动也没起到多少实际的效果。事后,邓建国又制定了“八大营销法宝”——买酒送裸体写真、举办万人长跑、举办演唱会买门票送酒……等等等等。

结果最终,所谓的八大营销法宝因为不具操作性,没一个得以实现——虽然有些以健康为卖点的饮料企业举办过类似的万人长跑活动,但人家一人发一瓶饮料,一是成本低,二是可以在运动出汗后立即品尝,更显出饮料的口感和解渴功效。而白酒呢,总不能在长跑出了一身汗、口干舌燥之际,每人发一瓶白酒喝吧?更何况一瓶酒售价几百元,其码洋远非二三元的饮料所能比拟,邓建国不可能这么大手笔地给人发酒;至于裸体写真之流,则更是可笑——如果想看写真,到书店几十元即可买来一本,犯得着通过买酒来曲线看写真吗?就算美其名曰酒色兼收又能如何?!

因此,这些计划中的炒作全都没有实现,但是公司员工为此却做了许多准备工作,浪费了大量的资源。事实上,即使实现了,效果也不会好到哪去——因为这些都是华而不实的炒作,和产品、产品的质量与品质以及消费者的接受度八竿子打不着。

由于一直炒作,而且没有炒到点子上,所以酒的销售一直是不如人意。尽管如此,邓建国却丝毫没有停下自我炒作的步伐,他时而成了“中国改革之星”,时而任某省“旅游形象大使”,时而又成了某电视台“年薪百万”的主持人,首期节目要请一个因与某导演爆出性丑闻、并以录音带要挟导演要求上戏而闻名的女演员谈娱乐圈的“潜规则”,甚至还和某市政府合作举办了一场新闻发布会,带了大批记者前去,信誓旦旦说要到当地去拍一个叫《崖山天子情》的剧集,还说要拍一部自传电影,让艺术团团长——一个东北二人转演员演自己;后来甚至干脆闹起了“出家”,跑到南京一座寺庙剃了光头,信誓旦旦说要皈依佛门……

事实上,邓建国的自传电影从来就没有筹备过剧本,更没有开机的打算;《崖山天子情》的新闻发布会过后,也再没有提起过;在成为某省旅游形象大使的第二天,该省旅游局就发布严正声明,说只是请他去参加一个旅游论坛,并没有封他当形象大使;而那个还在筹备中的节目,也因为邓建国约性丑闻主角的炒作引来骂声一片,被当地主管部门紧急叫停,结果节目还没录播就胎死腹中了……

邓建国在炒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公司形势却越来越不乐观——因为炒作花费了公司大量的资金,却没有起到广告的效果,同时,他对客户的承诺也大部分没有实现,导致客户纷纷离他而去,公司经营难以为继,甚至到了对员工集体降薪并要求大家集资帮公司度过难关的地步。经理人换了一任又一任,谁也扭转不了局面,最终的结局只能是走人。

这种情况下,邓建国对员工自然更加不会大方——对员工除了不发加班费、集体降薪30%以外,还该转正的不转正、该加薪的不加薪,连事先约好的业务提成与奖金都不发放,甚至到了对员工集体降薪并要求大家集资帮公司度过难关的地步。结果,大批员工纷纷离去,业务部甚至发生了同一天集体辞职的事情。这种情况下,我也因为一笔他不兑现、而且也不肯承认,只愿意发一张“做好本职工作”的奖状了事的奖金,离开了邓建国。

为“影视大鳄”打工的日子"邓建国亲手颁发的奖状,企图用奖状代替奖金

炒煳了自己,炒滥了品牌

离开之后,由于希望邓建国能在严酷的现实面前认识到错误,迷途知返,所以,我把自己为他打工以来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写成一篇文章《“活宝”邓建国,我再也不愿为你打工了》,发表在当时非常有影响的知音报刊集团子刊《打工》杂志上,通过详实的事例,提醒他要改变以往只炒作自己、不关心员工权益和客户利益的作法。

为“影视大鳄”打工的日子"《打工》杂志发表的《邓建国,我再也不愿为你打工了》

然而,这篇文章不仅没能让邓建国认识到错误,起到督促他改正错误的应有效果,还引起他的勃然大怒。他让人打电话给我,说要起诉我侵犯了他的名誉权。我说我所写到的每一件事,每一个字都保证是真实的,而且有充足的证据,随便他起诉吧。也许是因为我有证据之类的话震慑住了他的原因,后来他没有真正起诉我,此事不了了之。我也不再对他能有所改变而抱有希望,心说随便他继续折腾下去吧。

没多久,媒体上就爆出了邓建国因为经营不善,要把公司卖给张国立的传闻;接着又传出不是卖给张国立,是卖给广东一家教育集团;随后,又传出了邓建国去南京某寺庙出家的消息,邓建国则极力“辟谣”,说没有那回事。可过了没几天,媒体就公布了他剃度和身穿袈裟的照片,还有一个类似出家证明的证件……

不少人都质疑这又是他自己进行的炒作,因为如果是真心向佛,怎么可能让记者去跟着拍这样的照片进行报道,而且是全程拍摄,并把“出家证”给记者拿去拍照?

而邓建国却大喊冤枉,说自己只是潜心向佛,所以前来修行云云。结果,仅仅过了一个月左右,“潜心向佛”的邓建国就离开了寺庙,重新回到了“滚滚红尘”中,接受采访时说自己要去读清华大学的emba,又说要办农民影视基地、到香港大学开炒作系,请张艺谋当顾问,还说准备投拍南京寺庙里大师写的反映抗日的电影……

这些在媒体面前信誓旦旦、也被媒体白纸黑字刊登出来的誓言,最终却一个也没有实现,只是为世人留下了一个又一个言而无信的例证,让人越发怀疑他的话到底有几分可信。

过了没多久,邓建国又以“金盆洗头”的形式宣布正式复出娱乐圈(当初是以“金盆洗手”的形式退出娱乐圈转行白酒的),并向媒体报料说自己签了韩国小天后张娜拉一年合约,其间张娜拉要为自己的公司拍电视剧、合作举办演唱会、接拍广告等等。结果张娜拉的经纪人很快就在媒体上辟谣说没那事;过几天邓建国又说是和张娜拉的父亲签的,并出示了与张娜拉的合影……

最终经过几轮辟谣与反辟谣的争辩,确认是真的签了合约,但不是一年都签给了邓建国的巨星公司,只是签了相关剧目、演唱会和广告的合同,张娜拉仍然是自由的,有接拍其他剧集和参与其他活动的权利,而不是像邓建国说的那样签了一年合约。因为通俗意义上的签了一年合约,指的是一年内都要为该公司服务,不得参与其他的活动。

一位与邓建国签过约的女演员在《打工》杂志上撰文讲述过邓建国为她策划的一次炒作:先把她炒作成变性美女,说她为了打进演艺圈,做了变性手术,从一个男人变成了女人;然后由邓建国召开新闻发布会,说公司在招聘广告角色,选中了她;然后让她在无意中透露出自己是变性人。这样,一定能引起媒体关注,名声大震。等炒作成功之后,再说这是一个谣言,并让她起诉邓建国,最终达成和解,向外界宣布邓建国将和其结婚……

最终,因为各方面的原因,这个炒作没能实施,该演员也并没有得到邓建国在与她签的合同中承诺的拍戏机会,而且因为与邓建国签了合约而失去了许多其他的机会。当希望与邓建国解除合约时,却又一直找不到他,导致自己错失其他机会,甚至一度维持生活都成了问题……她非常后悔与邓建国签约,因此通过媒体进行报料,提醒和自己一样有影视梦的年轻女孩吸取自己的教训。

了解到这些内幕以后,给人的感觉真如吞了一只绿头苍蝇:难道,炒作就是造假与欺骗的代名词?难道,不炒作就推不出好的作品和产品?

为“影视大鳄”打工的日子"《打工》杂志刊发的《好险!邓建国要把我炒作成“变性美女”》一文

时间进入2009年,已从“影视大鳄”变成“影视泥鳅”的邓建国更是搞起了“全国海选老婆”,数月后又承认海选老婆 “有点冲动”,导致“很多人联系不到他,联系到了又没有安排见面”;之后又通过婚姻介绍所征婚,吸引了上千名和他儿子差不多大小的80后女孩来应征,虽然刚开始征婚,连明确的目标还未产生,就又信口开河地说“6个月后可能会举行婚礼”等等……炒得是花样百出、不亦乐乎。

然而,随着人们(尤其是媒体)对他炒作的了解加深,他的炒作越来越不好使了,不管他做什么,人们的第一反映就是:又是炒作,真是无聊。因此,换回来的只是人们的反感和厌恶,再也没有了原先的新鲜、好奇和关注。

炒作,这个邓建国在影视业赖以成功的“至高法宝”,在成就了他之后,又毁掉了他。这恰恰验证了这样一个真理:成功不可复制,即使是本人,想照原样复制自己过去的成功也不可能!

回头看邓建国的赤水河酒,虽然邓建国费尽心机进行炒作,又是“洗手”又是“洗头”的,但最终的结局仍然差强人意:赤水河酒不仅没有成为他所期望的名酒,反而在市场上销声匿迹了,只是在中国白酒史上留下了一个经典败例——邓建国一味照搬自己经营影视的经验,通过炒作自己的名声来卖酒,却忽略了影视和白酒完全是两码事。影视作品通过炒作提高知名度,让更多人知道,“消费者”因为不需要为此支付一分钱,只是使用遥控器换个频道找这个作品看而已,因此炒作取得了成功;然而,白酒却动辄售价几十元、几百元一瓶,根本不可能有人冲着这酒是他邓建国卖的,就会在不明产品质量、品牌支持不足的情况下去掏腰包为之卖单——能喝得起几百元一瓶酒的成功者,会去选择茅台、五粮液等公认的大品牌,喝不起这么贵酒的普通消费者,就算是知道这是邓建国卖的酒又如何,总不能砸锅卖铁去买他的酒喝吧?

邓建国在卖白酒的道路上错误地照搬经营影视的经验,更错误地高估了自己,以为自己是名人,消费者就会买自己的帐。用句赵本山在小品中的话来说那就是:“什么名人?就是一个人名!”因此,他炒来炒去炒煳了自己,也炒滥了一个原本大有希望的品牌,更把他自己从一个亿万身家的“影视大鳄”炒成了一条“影视泥鳅”!

邓建国希望复制成功而导致失败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希望他能从中吸取教训,早日认识到时代不同了,光靠简单照搬以前的成功经验进行炒作、不踏踏实实地做事是不行的,只有脚踏实地地工作,才有可能再次取得成功,重新找回往日的辉煌!

也希望那些不顾情况差异,盲目准备复制别人成功经历的企业老板、创业者认识到成功不可复制的道理,结合自身优势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不要只知一味踩着人家的脚印走——毕竟,很多时候,别人沿着一条路走过去摘到了成功的果实,并不代表你走过去也能采到丰硕的果实,相反,等你踩着他们的脚印走过去时,留给你的可能只有老树枯藤、甚至毒蛇蚊虫,让你一不小心就从创业者变成失败者!

国产剧珠江恩仇记全集高清观看由4m影院整理于网络,并免费提供珠江恩仇记高清剧照,珠江恩仇记百度云在线播放等资源,在线播放有酷播,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爱奇艺视频等多种在线播放模式,在播放不流畅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切换播放源。如果你喜欢这部片子,可以分享给你的亲朋好友一起免费观看。4m影院收集各类经典电影,是电影爱好者不二的网站选择!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