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田东江
新冠疫情暴发初期,邻国蒙古向我国捐赠3万只羊,献给湖北人民、武汉人民。湖北省委、省政府决定,本省救治定点医院一线医务工作者之外,全国各地援鄂医疗队以及防控中因公殉职人员的家属共同分享这份温暖和感动。不久前,954箱“暖羊”陆续抵达广东。
羊,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动物。从前,无论是帝王、诸侯祭祀社稷时的太牢,还是卿大夫祭祀宗庙时的少劳,所用牲畜都离不开羊,前者是牛、羊、豕三牲齐备。《诗·小雅·无羊》有“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谁谓尔无牛?九十其犉”,讲的就是统治者牛羊之多,同时也可见需求之大。
祭祀之外,羊还有别种功能。如《左传·宣公十二年》载,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表示投降。李贻德《辑述》云:“肉袒牵羊示臣服者,古礼有之。”且举《史记·宋微子世家》为例:“周武王伐纣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至于羊在投降仪式中起到什么作用,要就教方家了。
又如由羊来牵引的羊车,可不是一般运输工具。《晋书·后妃传上》载,晋武帝司马炎“多内宠,平吴之后复纳孙皓宫人数千,自此掖庭殆将万人,而并宠者甚众”。看花了眼,司马炎便“常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便宴寝”。宫女们为了得幸,“乃取竹叶插户,以盐汁洒地,而引帝车”。《南史·后妃传上》亦有此类记载,说孝武帝潘淑妃“本以貌进,始未见赏”,因为“帝好乘羊车经诸房”,她便“每庄饰褰帷以候,并密令左右以咸水洒地。帝每至户,羊辄舐地不去”。孝武帝不知她做了手脚,还感动了:“羊乃为汝徘徊,况于人乎。”后来,羊车降临乃表示宫人得宠,不见羊车则表示宫怨。金王若虚《宫女围棋图》诗有“尽日羊车不见过,春来雨露向谁多”,说的就是这层意思。
在蒙古国草原上,直到现在,养羊大抵主要还是放牧。该国2005年拍摄的电影《小黄狗的窝》,正以纪实手法展示了一家五口“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在其他地方,放羊或者放牛,往往是小孩子的事,所谓牧儿、牧童。《汉书·刘向传》载,刘向谏言成帝薄葬,举了秦始皇陵的例子,说项羽把地上的宫室营宇一把火给烧了,地下墓室也给那些寻宝的挖得七七八八,“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臧椁”。刘向说,秦始皇那么豪奢的陵墓,“数年之间,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岂不哀哉!”牧竖之焚,因成意外灾难之喻。
这个牧儿没有留下姓名,故事是否刘向杜撰也未可知,今人认为秦始皇陵没有被盗,只是发掘时机尚未成熟。成年牧羊人中,史上最有名的或推汉朝苏武与唐传奇中的小龙女,概“苏武牧羊”与“柳毅传书”,从前家喻户晓。小龙女出自李朝威《柳毅传》,说应举下第的柳毅郁郁归乡,“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遂往告别”。这一绕,见到一个十分亮丽的妇人,“牧羊于道畔”,搭话乃知,那是落魄于此的“洞庭龙君小女”,于是为之传递家信,最后与之成婚并升仙。苏武则是真实人物,《汉书》本传载,其陷居延19年,“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全然“威武不能屈”的民族英雄形象。
不过,“牧羊儿”有时也是见识浅陋的代名词。《新五代史·唐太祖家人传》载,朱温代唐后,袭封晋王的李存勖以拥唐为名,与后梁作战。一时间,“晋兵屡败,太祖(存勖建立后唐)忧窘,不知所为”。大将李存信等“劝太祖亡入北边,收兵以图再举,太祖然之”。可是,李存勖“入以语夫人”,夫人不屑,骂曰:“存信,代北牧羊儿耳,安足与计成败邪!”这般这般分析一通,“太祖大悟而止”。李存信当然没有放过羊,李太轻蔑之而已。
蒙古赠羊到达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援鄂医疗队员捐出若干与全院员工分享,院方更请来凭借“新兴南粤全羊宴”获得第十三届中国厨师节的大厨卢镜泉,现场烹饪三道羊肉菜肴,上下莫不喜气洋洋。羊肉历来属于美味佳肴。战国时便有羊羹,《战国策·中山策》载:“中山君飨都士大夫,司马子期在焉。羊羹不遍,司马子期怒而走于楚,说楚王伐中山,中山君亡。”看,这口好东西没吃到,后果多严重。《南史·毛脩之传》亦载:“脩之尝为羊羹荐魏尚书,尚书以为绝味,献之太武,大悦。以为太官令,被宠,遂为尚书、光禄大夫,封南郡公。”再看,羊羹得做好,能加官进爵。而吃羊肉的实例,更俯拾皆是。《新唐书·安禄山传》提到“张守珪节度幽州,禄山盗羊而获”,张守珪差点儿把他给杀了。安禄山偷羊,想来正是垂涎羊肉。《池北偶谈》收录一则宋时谚:“苏文熟,啖羊肉。”说殿帅姚某“每得坡公手帖,辄换得羊肉数斤”,某天又来,东坡声明“今日断屠”,没有提笔。又,宋相杜衍“为相清俭,非会客不食羊肉”。
清朝美食家袁枚对羊肉同样青睐有加,其《随园食单》中有“羊头”“羊蹄”“羊羹”“羊肚羹”“红煨羊肉”“炒羊肉丝”“烧羊肉”等种种做法,也提到了卢大厨得奖的全羊宴,说那是“屠龙之技,家厨难学。一盘一碗,虽全是羊肉,而味各不同才好”。即便抛开美食的因素,蒙古国的真诚和热情,也足令我们感动。
作者系南方日报高级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