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的诱惑

状态: 高清

主演: 陈俊文 由立平 邱箫婵 李璟 修革 

导演: 陈明新

语言: 汉语普通

首播: 2015(中国大陆)

更新: 2022-11-21 15:51

类型: 剧情片

4.1

PPTV视频

  • 高清
  • 剧情简介

    高端 纯粹 唯真 创新

    云南凤庆,世界四大原生态茶种之乡"

    邮箱 投稿

    审阅 空城

    古茶山上(六章)

    文/许文舟

    云南凤庆,世界四大原生态茶种之乡"

    第一章 易武老街

    古老的秤具,把易武老街的三个时代过磅。茶叶,是一封诏书,唤来贵胄之家,高车肥马。多少剂量的回甘,才能勾兑生活的苦?群山之上,云垂穹低。

    已撒下商号的千帐灯火,只留被马蹄安放的石头,每一块都垫着历史的荒寒。站得再高,仍看不见易武老街历史的幅面,满眼现代建筑,以及一望无际的灰土。脚手架,是茶树给出的胆量,临街的商铺,有茶叶分期的支付。

    不能走出深山的只有古茶树,每一棵都能在杯盏与人世劈面相逢。最牢的碑立在口中,多少纪的寒冷,都不会让茶香窒息。有人怀念嘉庆、道光年间的马帮,以万担计的茶叶,让这条老街格外兴奋。

    老街接纳了纷纭的乡音,许多人,在茶的滋养中先壮够胆量,再隐姓埋名。一条存世的茶马古道,垫着几代人的脊梁。梵呗千偈,留不住天堂变成废墟;茶香万重,喝不尽牵挂与感动。一枚府印,给贡茶颁布通关文牒,然而还是没能度,一条老街曾经的瘦削与无助。

    有了各自门牌,邻里之间仍然有血亲的气息。被一片叶子遣散的贫穷,还能在老街看见影子。

    第二章 攸乐山上

    相传,这粒茶籽是孔明的遗种。山环水抱,适宜任何想扎根的种子。那些没跟上队伍的伤员,靠几粒茶籽活成每一个寨子的祖父。1729年同知府印,统统将与茶相同命运的人,划为良农。

    烧荒、伐木、盖房,逃亡,便有与一棵茶树相同的苦难。宽过手掌的叶子像是神舟,刚好能度多舛的命途。沿着一条河流逆行,便是攸乐山茶神的居所,那些日日流过肺腑的茶水,既可以安顿现实,也可以奉祀未来。

    山上的基诺族人,生活千姿百态,却都有一片茶叶相同的肌理。基诺族女作家米娜,就是茶叶供她上完大学,又是茶叶把她唤回故乡。站在米娜家的阳台,便看见孔明山了,山上有茶,所有从山上流下来的水,都有天然的回甘。

    每年,基诺族人都要择吉日给孔明请安。采茶,一千双手翩若惊鸿;斗茶,数万颗心被茶香俘虏。那时候的人,懂得感恩。不用春风提醒,他们祭祀茶祖后,才能让茶叶下树。

    我在山上住过数日,每喝一盏,群山都要陪我失眠。

    第三章 路过革登

    茶王倒下,群山怒得青筋暴突。整个八角树寨,许多一定年纪的古茶都等着加冕。春茶一季可产干茶一担的茶王,有明确的死因,欲望,让茶王的死直接明了。

    路边有长期或临时的茶室,我曾经在那里与新收的茶叶一起避雨。老树劈为茶桌,常有喜欢或不喜欢茶的人围坐。一片茶叶在杯中还阳,味里泛青。沸腾的水中,我又看见马哥头的长女,眼神迷离唇语暧昧。

    那个叫牛打滚的地方,立起了许多现代建筑。一杯茶的铺垫,就有人抢下明年春茶的头单生意。一片茶,可以让历史沉淀,也可以让现实沸腾。茶农巍某家小坐,我又重新梳理,生活与一座茶山的关系。

    形迹可疑的茶马古道,早已被荒乱的步履带进了历史。故事里血浓水清,传说中总有杀戮。业已走远的虎啸,像渐行渐远的落弟举子。喝茶,不用行屈膝礼,但要心存感恩。内敛的茶水,有萍水相逢的行脚。据说,革登茶可解心的岑寂,可纳山的吞吐。许多人驻扎革登,守着尚未出世的叶子。

    茶价见涨,一些茶籽纷纷破土……

    第四章 倚邦老街

    还能在杯中,喝到川音广味。那些明朝末年流落此地的外省人,总是把一片茶叶留作户口簿,与燕子学习筑巢或定居。

    现实只有残砖断瓦,总还可以理出一条老街的秤平斗满。屋后杀青,门前泡茶,一口大铁锅,还支在倚邦的每一户茶农的门口。像是冶铁,实际是炙烤日子本该有的温度。人们把火的温度与掌心包裹的茶籽,栽下族谱与姓氏。权杖和府印,曹当斋都还给了历史,仰仗石头,得以看见倚邦老街的身高体长。有些秘密,就是雷劈,也撬不开石狮子的尊口了。

    沿途,我靠流传民间的线索,是要找曹家的茶罐,煮一壶倚邦的群山,再把一盏纪年的茶水,献给让曹当斋安心的妹妹。就是这个川人,经纶变妙计,斩狼烟除匪患,再把茶市摆成公平。曹府,早已只剩一条瘸腿的石狮子迎来送往。

    从思茅至倚邦的古道,已被衰草削成细细的线索,断断续续,就是倚邦渐行渐远的路书。有人织布缝衣,有人开馆授课,一片叶子浸水,就能还原雍正年间的世态。

    曼松贡茶的老茶树,前胸和后背都悬挂着一些企业的牌子。曹墓,那些碑刻乱作一团,后人的指路牌,指给我一个异乡人的归落。再长的墓志,也不会有他栽种的茶让人深思。

    第五章 瓦竜村的茶友许永刚

    关帝庙废墟碑文,我读之前有人认真清洗过,才露出瓦竜,那些爬满古茶树的山脊。就要过年,许永刚忙着新居动土。月光兑酒,三弦醒茶,他想与山水扯上亲戚关系。

    许永刚家的茶,已经到了远方,我们还在杯香前,说一条古道被历史埋汰的事情。炒茶的铁锅尚有余温,茶山已静了下来。一片茶叶,也得有所准备,汲纳地气,还需要,像群山一样睡眠。

    放眼,就看见许永刚家的茶园。那是一个家庭可以随时兑付的活期,它让土墙长成砖柱,茅屋变成洋房。一桌子菜肴,我只喜欢凉拌的茶叶,素炒的木瓜,还是漾荡着鲜花的汤水。

    那条刚被理出头绪的古道,吞吐过朝代更迭的马蹄,还是瘦得像一根绳子。没入衰草的棋盘,有山与水的对弈。夭亡的桃花,像瓦竜村的泪珠。

    多想顺着往北的古道一直走,一片茶叶是瓦竜历史的尽头。

    第六章 曼撒

    空山,因为古茶树,成为唐代的“利润城”。利润的厚薄,刚好可以让曼撒炊烟按时升起。春风回溯,那些马帮转身去了道观年间,马哥头们忙着按揭购房,添儿置女。

    有人给茶神回帖,招募雨水。闲下来的丫鬟,学习点茶、礼佛。商号正准备把最好的春茶运抵皇宫。砍一刀无名无姓的泉水,任何人都是品茗的高人,都能品出一片叶子的玄机。香息浸淫肺腑,茶魂漫卷灵肉。

    一棵,两棵,三棵。历史遗存它们的站位。一叶,两叶,三叶。它们丰盈着锅碗瓢盆。那么多山,你肯定无法叫出它们的名字,有茶下树的地方,驻扎一个寨子的灵魂。

    一片茶叶,从这里启程,随便随一截古道,都有马哥头们的孤独与兴奋。瑞贡天朝的木牌,悬挂在贡茶有功人家。梵唱千声,远不及马哥头一声吆喝。我在单方里的曼撒,正是这片茶除疫止寒,又能让人吃上油盐与饱饭。

    有茶喝着,一个下午都不会跑题。此刻,曼撒茶山是一年中最静的时候。商人们跟着一片叶子,被风吹走。我们在山里胡乱地走了一整天,第一片放进嘴里的茶叶,才渐渐泛起回

    凤庆历史上的名茶

    顺宁(现凤庆,下同),古称庆甸,系蒲蛮聚居之地。根据刘学信民间考察论证,蒲蛮族人是最先发现和利用茶的祖先。如此说来,顺宁至少有一千多年的种茶历史,其间诞生过许多名茶。这些茶没有驰名遐迩,却是一代代茶农生产劳动创造的精品,回过头,就成了顺宁茶叶发展的一处处高地。

    玉皇阁茶是顺宁最早的名茶。玉皇阁,现已无法墈察它的旧貌了,已变成县人民政府招待所,若不对茶有所研究,无法想象在这个不起眼的山头,在明朝末年出产过大名鼎鼎的玉皇阁茶。明朝时,玉皇阁是一座重楼叠阁、飞檐相啄、结构紧凑、玲珑别致的传统木结构大屋顶建筑。玉皇阁主阁为重檐二层阁楼,气势雄伟,犹如大鹏展翅,凌空欲飞,因内铸玉帝像,因而称之为玉皇阁。在玉皇阁周围均种有茶,尤其在它正西方的凤山,是有名的凤山茶。清.张弘《滇南新语》,“茶产顺宁府玉皇阁一旗一枪,色莹碧,不殊杭之龙井,唯香过烈”。清,王昶《滇行目录》称“顺宁茶甘香溢齿。云南茶以此为最”。玉皇阁茶最出名的是一款叫“凤山雀舌”的春茶。凤山雀舌茶,因形状小巧似雀舌而得名。其香气独特浓郁,是以嫩芽焙制的上等芽茶。与当时的“凤山春蕊”、“明前春尖”号称顺宁三大茗品,是当地达官贵族喜欢的茶品,一些大富人家还会为品饮“凤山雀舌”宴请宾朋。凤山雀舌一茶难求,普通人望而却步的同时,爱茶之人却依然竟相角逐。几百年之后的今天,人们对凤山雀舌念念不忘,总是以现代人的口味来揣度,啜英咀华,追根溯源。凤山雀舌好喝,有许多讲究。采摘时间必须是每年清明节前的春季茶芽;采摘标准为“九不采”,即:雨天不采,偏瘦不采,单芽不采,风伤不采,虫伤不采,开口芽不采,空心芽不采,病芽不采,过长过短芽不采。玉皇阁茶的标准,就是好茶的标准,这个标准,从明末到清初,基本没变。

    太平寺茶是顺宁在明朝的名茶,与玉皇阁茶齐名。《滇海虞衡志》载:“顺宁太平茶,细润似碧螺春,能经三瀹,尤有味也。”清代《滇行日录》等也都溯及凤庆茶叶。据《滇南新语》记载,早在明代,凤庆就能用手工制造出太平茶,其色、香、味可与龙井茶相媲美。明崇祯十二年(1639)八月初六,大旅行家徐霞客(徐宏祖)从右甸(今昌宁)到顺宁,在凤庆龙泉寺食宿二日。在此期间,龙泉寺的住持曾以龙泉水沏太平寺茶招待徐霞客。顺宁历史上有三座叫太平寺的寺庙,一是现位于洛党镇太平寺村的太平寺,该寺遗址上已建成太平寺小学,除了一棵明代的梅子,就只有《顺宁府(县)》五部志中的只言片语的记载了。第二处在鲁史镇犀牛渡口,清道光七年(1827)村人杨润膏倡建,光绪九年(1883)罗寿清、李春芳等重修。同治年间设学馆,后为犀牛完小。方圆十里范围都没有产过茶。第三处是位于凤山镇等上办事处的太平寺村的太平寺。明永历二年(1648),洪鉴和尚建太平寺。《顺宁府志》“顺宁杂著”记述:“楚僧洪鉴来此,……建立禅院,名太平寺,……其岩谷间,偶产有茶,名太平茶,味薄而微香,较普茶稍细,色亦清,邻郡多购,觅者,每岁所产只数十斤,不可多得。”寺早已毁坏,改革开放后又有善心人士复建,当然规模早不如旧寺。徐霞客喝到的太平寺茶经考察出自凤山等上村太平寺,该寺周边现在还有先民们栽种下的古茶树。

    云南凤庆,世界四大原生态茶种之乡"

    玉皇阁茶与太平寺茶,可以说各擅胜场,难分轩轾。玉皇阁茶重“嫩”,强调好茶需采单芽,也许是受到宋徽宗《大观茶论》的影响,“凡芽如雀舌谷粒者为斗品”,认为越嫩的芽越是上品。太平寺茶讲究的是味,多采摘一芽二叶制做,寺僧认为,茶最终还是要喝的,味道才是茶应该拥有的东西。

    若不是徐霞客,顺宁的太华茶恐怕早在历史中销声匿迹。1639年8月14日,徐霞客在顺宁考察6日后,经青树、红塘、三沟水到了高枧槽(今凤庆马庄村)。时已黄昏,他走近一草屋,叫开了竹门。草屋内走出一老翁,年过七旬仍红光满面,鹤发童颜,精神抖擞,热情地将徐霞客迎入家中安排食宿。当晚徐霞客在火塘边与老者聊天,得知老人姓梅。当梅姓老人听说徐霞客是从江苏远道而来,马上煎出有名的太华茶招待贵客。当晚客人在日记中写道:“过一村,已黄昏,又下二里,而宿于高枧槽,店主人梅姓,颇能慰客,特煎太华茶饮予。” 太华茶的滋味已无从考究,好客的梅姓老人拿得出手招待远方来客的茶,一定不会差到哪里去。有人读罢徐霞客游记,幡然醒悟,能让大旅行家赞不绝口的太华茶,尽管隔着广袤的光阴,依旧可以发扬光大。于是便开始研发此款产品。有人循着徐霞客的足迹,找到了梅姓老人生活的高枧槽,一个普通的小村落,竟成了无数茶人朝圣之地。

    滇红茶于1939年在云南凤庆首先试制成功。1938年,东南各省茶区接近战区,产制不易,中茶公司遵奉部命,积极开发西南茶区,以维持华茶在国际上现有市场,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三月八日正式成立顺宁茶厂(今凤庆滇红集团),筹建与试制同时并进。滇红茶的诞生与一个叫冯绍裘的茶人有直接关系,这个当年不过二十来岁的湖南人小伙子,肩起了研制滇红茶的重担,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便试制出滇红茶来,并且在香港上市。从上世纪40年代起当地生产的“滇红”就出口英美等国,产品包括滇红功夫茶、滇红碎茶等,曾先后荣获国家质量银质奖、中国名茶、国家外事礼茶等荣誉称号。作为已经有80年历史的滇红茶几经风雨,凤庆茶厂也于上个世纪90年代进行改制,滇红茶作为滇红集团的主打产品,依旧是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

    茶香在历史中荡漾,虽然有的名茶不过是一种追忆,但确实是这些茶,还原了一个地方茶叶发展的明晰历史。创制这些名茶的人好多已经与这块土地抵足长眠,有人还活在世上。感谢一片叶子,经受了世人的盘剥与蒸煮,留下了时光的真味,也留下一个地方与一片叶子耳鬓厮磨的依恋。

    云南凤庆,世界四大原生态茶种之乡"

    凤庆历史上,两个倡导种茶的知县

    当下,滇西凤庆县已成为名符其实的著名的“滇红”之乡,是全国十大产茶县之一,全县累计建成茶园27.1万亩,高优生态茶园8.4万亩,投产面积22万亩,茶叶产量达1.5万吨的滇红工夫茶、滇绿茶使凤庆声誉四海。然而,不论发展到什么程度,端量凤庆种茶历史长河,两位知县的功劳永远无法抹去。

    一位是琦璘,满洲镶红旗人。先在澄江任知府,后调顺宁(现为凤庆,下同)任知县。到任后,他发现顺宁种茶历史悠久,明朝时期,顺宁茶叶就有著名的“太平寺茶”、“玉皇阁茶”。每年清明节前后茶叶大发,每家每户都会支锅炒青,摊晒,制成晒青茶,既满足自己的饮用,同时也是贴补家用的经济来源。清明节令前后十天为春茶高峰期,全县茶市集中在县城,来自下关、丽江、保山等地的商贩在此收购,形成了一年一度的春茶会。当然,茶市的发展也成为当地税收的一个重要来源与支撑。1911年到1923年,云南茶税由各县的商业脱局征收,顺宁每百斤(旧制秤,下同)征银0.60元,另外厘金2.10元。之后顺宁茶税归缅宁茶税局管理,设专号专司收缴茶税,每百斤茶征半开1.20元,于茶商运出产地境时一次核征。如果茶价上涨,税赋翻番。丰盈的税源是一个知府得以运转的保证,所以琦璘到顺宁第一件事便是号召种茶。

    琦璘号召种茶,并不是一呼百应,当时也是阻力重重,毕竟当时顺宁连年旱灾,吃饭问题严重。这里面一个叫陈维寅的人起了关键作用。陈维寅,字晓峰,清廪生,也就是一名由公家给以膳食的生员。此人刚正不阿,有魄力,当然最大的魄力是家底殷实,在当地算是个有善心之人,造桥修路兴学捐资都有他的字头。陈维寅创办的华丰公司,主要业务就是茶叶贸易,由于茶原料不足,始终处于亏损状态。当时的政府曾给他颁发过“中计为公”、“老成典型”等匾额。琦璘找到陈维寅时,陈也正想着去找琦璘谈事,带什么见面礼是陈维寅想了又想的,最后确定给琦璘带几斤明前春茶。一杯春茶,计上心头。考虑到顺宁所种之茶品种单一、产量不高,琦璘便与陈维寅各捐银50两,委派实业团长甘自东、木正明到双江勐库学习种茶,归时购回大叶茶籽1500克,开地育苗分植,先由凤山试办,3年后开采,效果显著。陈维寅算是琦璘倡导种茶的先行者,可惜,查遍顺宁府(县)五部志,也就在琦璘简介中的一个名字,好在凤庆世代的茶农,记得有个姓陈的书生既做茶老板也当茶农。

    琦璘倡种茶之后,此后凤庆茶叶大兴。可以说,正是琦璘对茶树不遗余力地推广,才奠定了凤庆作为云南产茶大县的基础,一个新兴的茶业大县的雏形在上世纪初已经形成。民国三十五年(1946),顺宁县长张问德在其撰写的《前顺宁府琦公璘殉难记》中这样写到:“清末,满洲人琦璘,知府事。到官,勤政爱民,有声。倡种茶,先由凤山试办,既效,户户种,遂成山山茶,劂后愈推愈广,几成全县之山皆茶,此公之惠,于今不忘。”

    张汉皋,字寿彭,湖南醴陵人,风姿郁美,年少得意,才华为时人称颂。按他的才情,本该成为高山流水之谊的琴诗知音,却为仕途所诱,成为清代举人。清光绪三十四年至宣统三年(1908 -1911 )任宾川知州。张汉皋在宾川做了些实事。其中最主要的是响应清政府严禁烟毒的号召,在宾川种植婴粟面积较大的情形下,他既同时进行禁种与禁吸。禁种后老百姓生活怎么办,当时清政府也考虑不到这一层面,张汉皋根据宾川的土质、气候条件,提倡种棉,一来可以自给自足,二来以此抵制当时大量进口的缅甸棉花、英国洋纱。到任后的第二年,张汉皋捐出薪俸银400 两,派人到四川购回川棉花籽种,分发各地棉农大量推广,使宾川棉业成为云南省主要产棉区。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张汉皋也不例外,因为心高气傲,在宾川时因此也得罪了不少人。他不分场合爱说宾川无人,结果还真有人与他较上劲来。宾川举人李荫华就当场与张汉皋发生口角。按说张汉皋在宾川干得好好的,应该提拔为更重要的官员才是符合逻辑,但他最终还是离开宾川,于1911年9月26日,就任远比宾川蛮荒的顺宁知府。

    张汉皋抵达顺宁城,当地的乡佬富绅们早已等候在接官亭给他接风。张知县想不到的是,席间竟然无酒。一位年过百岁的老人亲自披挂上阵,给他泡“百抖茶”,水涨茶喷,茶香须臾弥漫席间。端起茶碗,张知县感慨万千,这茶香怎么与故乡醴陵会有如此接近的回甘与醇酽呢?是的,张知县的故乡湖南醴陵也种茶,小时候,他就在茶园里玩耍,目睹父亲做茶的情形。想不到,他会从一个茶乡出发,辗转千里再到另一个茶乡。

    与琦璘所见略同,张汉皋认为,顺宁最适合发展茶叶,除了可搭上古马古道的便车,更重要的是顺宁的气候土壤等因素皆适合种茶。顺宁种茶历史虽然久,但管理滞后,加上缺粮等原因,导致许多已经开采的茶园大面种毁茶改种粮食。张汉皋自陶腰包添购茶籽,并分发到各乡继续种植推广,其间还派专人前往双江、耿马四排山等茶区采购茶籽,在凤山等地试种。几年后茶农获利甚丰,极大地调动了顺宁人种植茶叶的积极性,许多乡民竞相连片开山种植,继而推广于各区,顺宁的茶叶种植由原来农民少许种植园埂边,开始转向以官商豪绅为主投资雇工开辟荒山成片大面积发展,到了民国20年,顺宁的茶叶面积已发展到3万亩,茶叶产量达到1250吨,涌现出了一批如“永昌祥”、“福春和|等极具有实力的商号。一百多年过去,在凤山镇的红木村、大寺乡的回龙村等地,还有张知县栽下的成片茶树。

    云南凤庆,世界四大原生态茶种之乡"

    有资料记载:琦磷出生于一个优渥的家庭,本来父母坚决不同意他从政为官,但执拗的琦磷坚信自己得仕不算还能得志。张汉皋出生于湖南醴陵,家境一般。后来,二人竟成为顺宁茶叶发展的双壁。然而,这两位与凤庆茶叶有关的知县结局大相径庭。宣统三年( 1911) 重九,云南宣告起义,琦磷于农历九月十二日接省电后,即于十四日召集官绅,开会于自治公所,当众宣布“ 赞成反正,愿将府印交出,望官绅商民共保治安”。会议一致推举杨元昌护府印、杨丕焕护县印,西佛昌护厘金印,并组织安民局、财政局、军务局,电呈省军政府核示。九月十五日电报不通,未得省复示。琦磷捐助重金犒劳军士,全城百姓秩序井然。不料,曾被琦磷缉拿治罪的哥老会头目谭占标乘机报复,谣言诬说琦磷积金累累,勾结哨兵滕久名、曾镜良等人,率领所部防军,里应外合,于九月十六日蜂拥入城,攻占府、县衙门及厘金局。琦磷越西城逃避,绕道东山寺旁躲藏,被贪图赏金的许超告密被捕,被谭用手枪击杀于警察局照壁脚,尸体被地方民众收殓葬于东山寺前。九月二十日才接省军政府复电:“ 滇省举义反正,琦府首先赞同,实属难得,应照汉人优待……”一切翩然揭晓,琦磷已死两日。

    岁晚人老,张汉皋总算是挨到了告老还乡的年纪。临行,许多官绅都来送行,在接官亭依依告别,张汉皋将前夜所写的《留别蒲门父老》的诗拿出来,声情并茂地朗诵给送行者,在场的无不动容。与一般官员留别诗平庸、陈腐不同,用顺宁文人杨香池先生的话说叫“如饮甘泉醴酪”。

    “收回祖国四千年,劫后余生亦黯然。自笑一麾还出守,个中端有宦魔缠……小住蒲门意自如,又逢春送柳眉舒。从今一别潇湘去,看见秋鸿便寄书”。

    张汉皋顺着来时的茶马古道,回到湖南老家,当他接过家乡父老给他奉上的醴陵茶,一定会想起一个叫顺宁的茶乡。但他一定预料不到,历史翻过了新的一页,在他工作生活过的顺宁,仍然在依托一棵茶树发展。

    云南凤庆,世界四大原生态茶种之乡"

    许文舟简介:男、1964年10月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摄协会员、临沧市作协理事,出版散文集《在城里遥望故乡》、《高原之上》、散文诗集《云南大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写作,现已在《诗刊》、《诗选刊》、《散文》、等报刊发表作品100多万字。有作品入选《读者》(乡土版)、《读者》(原创版)、《青年文摘》,并正式选编入《大学语文》、中学生课外阅读教材,小学六年级语文教辅、中学生八年级《字词句篇》等。先后荣获过第十八届、第二十一届“孙犁散文奖”、《云南日报》文学奖等奖项。)

    北极星新文学原创作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上条#

    剧情片临沧的诱惑全集高清观看由4m影院整理于网络,并免费提供临沧的诱惑高清剧照,临沧的诱惑百度云在线播放等资源,在线播放有酷播,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爱奇艺视频等多种在线播放模式,在播放不流畅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切换播放源。如果你喜欢这部片子,可以分享给你的亲朋好友一起免费观看。4m影院收集各类经典电影,是电影爱好者不二的网站选择!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