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袭地道战

状态: HD国语

主演: 刘林城 邵芸 刘亚津 雪村 

导演: 项秋良

语言: 汉语普通

首播: 2020(中国大陆)

更新: 2024-04-12 13:17

类型: 战争片

5.6

非凡线路

  • HD国语
  • 剧情简介

    "

      1960年
    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
    黑白片 74分钟
    对应历史:
    1950年11月24~26日
    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
    奇袭武陵桥

    我们先前介绍《地雷战》、《地道战》这两部经典的国产战争片时,都曾提到他们是“军教片”。军事教育片,也称军事科学教育片,以电影这种生动直观的形式,帮助辅导军队、军事院校、民兵组织从事训练、教学,也能向一般观众普及军事科学知识。这其中,观赏性最强的是军教故事片,首创于两部影片——《奇袭武陵桥》和《奇袭》。前者拍摄于1958年,是首部以故事片形式拍摄的军教片。由于该片大获成功,随即被翻拍成更像故事片、能向普通大众放映的《奇袭》。

    影片一开始,就是志愿军某部连长方勇,带着两名战士进行夜间侦察。他们悄悄来到敌人布设的铁丝网前,挂上一根拉绳,然后退回、拉动。铁丝网、木桩上固定的照明弹被引爆。这是敌人常用的简易警报装置,他们立刻用机枪向这一带射击。方勇他们根据火光,记录下敌人的火力点位置。
    回到指挥部后,方连长向五号首长汇报:根据这一次对107高地的侦察,敌人的火力部署没什么新的变化。他感觉,拿下107高地肯定没问题。不料五号首长告诉他,107太小了,这次部队有更大目标。正面敌人刚刚增加了两个师的兵力,准备向志愿军进攻,我军指挥部决心把这两个师全部吃掉!
    真实的历史上,奇袭武陵桥的战斗发生在第二次战役中。虽然我志愿军入朝后,在第一次战役里重创美军、南朝鲜军,彻底粉碎了敌人在感恩节前占领全朝鲜的计划,但美国还没有完全判明我国的参战意图,以及志愿军的兵力,美军还准备发动“最后的攻势”呢。志愿军则计划顺势在东西两线,诱敌深入、各个击破。西线的目标之一,就是由第38军、42军,歼灭德川地区的南朝鲜军第7、第8师,打开战役突破口。

    "

      五号首长告诉方勇,指挥部决定由他带一个排,组成一支精干的小分队,插入敌后,务必在第二天晚上10点炸毁康平桥。这样能切断敌人退路,阻止南面的敌人增援,使主力部队干净、彻底地消灭敌人。五号首长还嘱咐方勇:敌人最近加强了警戒;不要使敌人发现我们的意图,尽快地插到桥头;当地游击队会配合小分队行动。
    当年38军侦察科副科长张魁印、113师侦察科长周文礼,就奉命组织一支先遣队,在战役发起前的11月24日秘密插入敌后,26日8点前炸毁武陵桥,配合主力部队歼灭德川地区的南朝鲜军第7师。先遣队一共有323人,比影片中的小分队人多。他们由38军军部侦察连、113师侦察连和2个工兵排组成,还有13名朝鲜同志、医务人员、英语翻译。除了必要的轻武器,他们携带了一部电台,600千克炸药。
    方勇立刻赶回连里,准备传达命令。此时连里正开联欢会,演到了小品《抓舌头》。一班长戴着假鼻子扮演美国兵,喝酒吃肠抓小鸟,然后被两位侦察兵活捉,大伙被逗得前仰后合。方连长传达了首长的命令,并答应大家,完成任务后让一班长再演两个给大家看。

    "

      当时众多有关抗美援朝的影片中,几乎都会出现一两段在前线文艺表演的桥段。而且除了文工团的表演,大多还有普通战士们表演节目的情节。这也很符合当时我军的实际状况。
    天将擦黑,方勇带着小分队出发了。除了必要的轻武器,有的战士还扛着炸药箱。

    "

      根据预定计划,小分队的穿插路线是:先通过阵地前的开阔地,越过107高地,然后连夜渡过银川江,跨过7号公路,进入凤仙岭,白天就在这座山林里隐蔽、准备。
    到达开阔地后,一班长带人潜行到铁丝网下,避开探照灯,用剪线钳在铁丝网上开出一个口。随着侦察兵模拟鸟叫、发回信号,小分队成员们迅速跟上,穿过了这第一道障碍。
    靠近敌人的布雷区时,一班长发现雷区密度突然增加。虽然已开始排除,但这会让小分队耽误一个小时。方勇正发愁,看到一队敌人巡逻兵路过。他立刻让一位侦察兵跟踪敌人,用小白旗标出路线。在这个“向导”的带领下,小分队顺利穿过雷区。

    "

      历史上,38军首长非常重视这次奇袭行动,因为能否成功炸桥,阻敌南逃北援,直接关系到作战决心和部署。小分队还要报告沿途的敌情、地形,为主力部队进军提供必要情报。
    拐过一个山沟,就能穿过107高地。但小分队行进到此,发现敌人不仅用铁丝网拦住沟口,还不停地用机枪向这里扫射。原来这是敌人的值班机枪,通过不断的射击威慑偷袭者。小分队必须搞掉它,但又不能惊动其他敌人。于是一班长带人匍匐过去,绕到敌人机枪阵地侧面,翻进战壕。一个掩体内,有敌人睡觉,还有一个值班的敌人在喝酒、玩牌。一班长派出一人监视掩体后,自己和另外一名战士,悄悄摸到机枪手的身后。枪声停止,掩体里的敌人正感到奇怪,起身准备查看,机枪声再次响起。这是一班长他们在往别处射击。小分队迅速通过沟口,然后方勇让报务员李江向指挥所报告:我们按时通过了107高地。
    小分队穿过敌人阵地,多少都会留下痕迹。为了不暴露,事先已制定了完备计划。五号首长得到报告后,立刻让炮兵部队向107高地和九川里两个方向发炮。听着身后隆隆的炮声, 一班长告诉战友们:“这是炮兵团,给咱们搞清洁卫生呢!”

    "

      真实战斗中,先遣队为了通过前沿阵地,研究了三种方案:走大道,走山路,强攻。最后施行的方案,其实是三合一的。前沿阵地的两山之间有一条山中小路,直通敌方阵地。于是在24日晚10点,先由339团在正面佯装强攻,吸引敌人的注意力。先遣队则利用炮火提供的微弱亮光,判定地形和道路,很快就沿小道插进敌人前沿,随后奔向浦洞。在大兵团的运动战中,这样的空隙经常存在。第二次战役时,美军还根本没意识到志愿军的作战意图和规模,因此还想着向鸭绿江进军。志愿军则因势利导,要包围歼灭敌人。因此双方前沿还不像第五次战役后那样绵延成片。佯攻行动,很好地掩护了先遣队穿插前沿阵地。
    穿过前沿阵地后,先遣队曾放弃山间小道,沿山谷大道行进。当时南朝鲜军的两个师,在松山里、浦洞、新坪里方向是接合部,间隙较多。如果走山间小道,有可能走错、耽误时间,更大问题是万一被敌人看到,立刻会引起怀疑。而走大道,就利用了敌人的错觉和大意。先遣队途经浦洞时,就几乎是在敌人的眼皮底下行军。公路两侧敌人的营房,传来的谈笑声都听得清清楚楚。先遣队还曾迎面碰上几辆敌人的军车。
    历史上,敌人对先遣队的穿插行动没有重视。影片中则不太一样。

    "

      107高地的敌人在炮火下乱作一团。美军指挥官接到两处阵地同时受到炮火袭击的报告后,奇怪共军是什么意思。随后他又接到报告:20分钟前,发现一个可疑的电台信号,但地点还没查清楚。美军指挥官认为共军善于声东击西,于是命令各部队加强警戒,派出摩托车巡逻队搜索。
    其实当时美军对志愿军普遍缺乏了解,而且狂妄自大,对志愿军灵活的指挥方式几乎没有任何概念。
    小分队成功闯过第一关后,还要在天亮前闯过银川江和7号公路。他们泅水过江时,突然看到一串灯光顺着公路靠近。

    "

      方勇率小分队迅速上岸,在岸边隐蔽。这是敌人一个运输炮弹的车队,而且在附近停下了,一些南朝鲜士兵下车,开始生火、打水、吃东西。原来他们队长,一个左眼下长颗大黑痣的家伙,打算天亮了再继续赶路。难道小分队要一直被敌人压在江边?
    方勇想到一个办法:让一班长像演出时那样装扮成美军,他则扮成南朝鲜军官。“我们是北八军五师的。你们哪个是当官的?在这干什么呢?你没长眼吗?快走!”

    "

      面对一串盛气凌人的呵斥,狡猾的敌人黑痣队长既不敢还嘴,又有点怀疑。他想借打火机点烟的机会看看美军“大哥”,却被对方拿着手电直接晃在眼上,没能得逞。
    车队离开后,小分队穿过公路,进入了凤仙岭。白天,大家在树林里休息,准备枪械、炸药包。方勇则带着一班长、唐虎,扮成南朝鲜官兵前往金石洞,准备和一位朝鲜阿妈妮接头,进而联系上当地的朝鲜游击队。以前有一次方勇进行侦察任务时,不幸负了重伤,被敌兵追捕,是那位阿妈妮牺牲自己的小儿子掩护了他,并悉心照料,直到他伤愈归队。这次,美军把金石洞一带列为了禁区,派出伪军烧毁村民们的房子,要把老百姓全都赶往桥南。阿妈妮要等待志愿军,继续留在房屋废墟附近。结果三个伪军看到她,起了疑心,准备把阿妈妮抓回去审问。方勇他们及时赶到,俘虏敌人并夺下一张通行证。

    "

      阿妈妮带着方勇三人见到了朴金玉,一位女游击队员。方勇告诉她,小分队必须在今天晚上把康平桥炸掉,可是现在对大桥的详细情况,还很不熟悉,要马上实地侦察一下。朴金玉告诉他们,根据游击队掌握的情况看,最近敌人的戒备加严了,要想在白天接近桥头,恐怕很困难。不过朴金玉对通往康平桥的每一条小路都很熟悉,带着他们来到距离大桥较近的一个山头,观察桥梁状况。阿妈妮则去联系金队长,告诉他马上集合游击队,准备执行任务。

    "

      历史上的先遣队奇袭武陵桥时,曾得到当地朝鲜群众的大力帮助。比如在一开始选择突破口时,浦洞的群众提供了敌人接合部的情况,帮助部队找出穿插缝隙。先遣队行进到后仙游峰地区时,有一位朝鲜老人给他们带路,保障部队准确、按时到达了武陵里地区。夺取武陵桥后,先遣队还打了一场阻击战,战斗中的重伤员当时就安置到当地群众的家中治疗,直到伤愈后才归队。
    康平桥上,敌人的卡车、吉普车来来往往。桥头设置有碉堡、岗哨,哨兵们对于过往车辆人员,都会仔细查看证件。方勇通过望远镜观察后,让朴金玉回凤仙岭找小分队的一排长,带着队员们开始行动,利用黄昏接近江边。方勇三个,则还要到大桥近前,侦察一下桥的细部结构。
    当时要想确保摧毁一座大桥,空军大规模轰炸都不容易,因为炸弹要准确命中桥墩,才能让大桥坍塌。小部队偷袭炸桥,受炸药重量限制,也必须是针对核心桥墩爆破,才能实现目标。因此了解桥梁的细部结构特征,确实有必要。不过在真实历史上,并不需要侦察兵这样冒险接近桥梁。因为先遣队奇袭武陵桥时,是把守桥敌军都消灭,完全控制了桥梁。那时再根据桥梁情况确定爆破点,也来得及。影片这段如此处理,是为了在后面增加战斗故事桥段,提高影片情节的曲折性、观赏性。
    方勇三人穿过灌木、峭壁,从山上来到公路附近。敌人在路边筑有碉堡,戒备很严。方勇看出他们就算是能走到桥上,也没办法停留,必须想别的办法。看着来来往往的车队,方勇想到了——夺车靠近,然后假装抛锚,伺机观察。于是他们装成伤兵在公路上行走,看能否弄到合适的车辆。
    路边一辆抛锚的中吉普,成了目标。车上小兵拒绝他们搭顺风车的请求,对断胳膊断腿的“战友”毫无同情心。不过他也挺有道理,因为“上头有规定”,军队里这样做确实容易有隐患。于是一班长和敌人的司机套近乎。

    "

      先是三下两下,就帮对方修好发动机,又送上一盒香烟。于是敌司机向车厢后迷糊睡觉的队长请示,把这几个伤兵捎上算了。方勇从车厢缝一看:真不巧,居然是昨晚那个大黑痣队长!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一班长还借口腿伤,坐到了副驾驶座上。
    行车途中,黑痣队长对曾有过一面之缘的方勇产生了怀疑:“你们是哪部分的?”“第三联队的。”“好像在哪见过?”方勇机智地回答说:“是啊,你给我们送过炮弹哪。”“嗯?”“怎么,上尉,你忘了?”黑痣队长虽然将信将疑,但还是放松了警惕,继续躺下睡觉。一班长悄悄抽出匕首,准备夺车。这时后面追上来一队巡逻的摩托车,方勇立刻出声提醒:“嗬,摩托队好威风啊!”等摩托车队超车而去后,一班长看好路边有片树林,立刻伸手在敌人司机面前一指:“你看!”然后一刀把司机捅下车,夺过方向盘,开车冲进树林。方勇、唐虎也立刻着手控制车辆里的敌人。黑痣队长趁对方只有两人,一骨碌滚下车就跑,被一班长追上开枪击中,滚落到山下。

    "

      方勇三人拆下车厢两侧的护板,重新开车上路,来到康平桥头。美国兵上来正准备检查,一班长拿着桶向河边走去,方勇则揭开车头的冷却水箱盖。缓缓冒出的蒸汽表明,水箱开锅,发动机过热了。
    唐虎装着修车,方勇拿着罐头、酒等食物,招呼两个美国兵,引开他们的注意力。一班长则在江边打水、洗脸,借机观察桥墩。他还抛了块石头,试探水深。

    "

      影片中的康平桥是一座公路桥,规模不算很大。历史上的武陵桥,则是一座并行的铁路和公路桥。
    不料黑痣队长没有当即被击毙,苏醒后开枪示警。正在巡逻的摩托车队闻声过去,找到了奄奄一息的黑痣队长,不过他只断断续续地说出“中吉普…共军…”,就咽了气。

    "

      于是美军指挥部得到报告:第30团巡逻队长在9号公路上发现共军,打死他们的运输队长,抢走了中吉普。美军指挥官立刻命令:所有公路都封锁起来,把来往的中吉普全部扣留,严格检查。美军岗哨接到电话时,方勇他们已侦察完毕,正要驾车离开。岗哨看着不听命令离开的中吉普,立刻鸣枪示警。方勇他们驾车沿着公路行驶到一个岔路口时,看到前面有敌人的摩托车队驶来,于是转上另一条路。山路上,双方展开了一场追车战。

    "

      武陵桥横跨在后仙游峰西边的一条山沟河口上,沟口就是奔流南下的大同江。公路穿过大桥,沿着大同江的东岸蜿蜒。桥梁附近的大同江西岸,都是悬崖,因此武陵桥是从德川前往南川的咽喉。影片里这段盘山公路的场景,倒是很符合历史上的地形环境特点。
    虽然一班长把油门踩到底,唐虎、方勇二人也打坏了追击的三辆摩托车,但中吉普还是甩不掉追兵。于是方勇命令俩人下车,自己开车引开敌人。最后路到了尽头,中吉普冲下山崖。敌人巡逻队队长看着燃烧的残骸:“哼,我看你还跑不跑。走!”他狞笑着转身回去,去美国老板那报告、领赏。

    "

      我们的主角当然不可能是这样的结局。敌人离开后,方勇就从悬崖下爬上来,返回了小分队。
    真实的奇袭过程中,虽然也有惊险的战斗,但和影片中的情形并不一样。有一次是在暮滩里,军部侦察连一班长郭兴运带一名战士打前站,想进一个农舍找个老乡问问情况。没想到屋里有股敌人正在生火做饭。郭兴运先敌开火,以猛烈的火力把敌人堵在屋内。他光荣牺牲,但为战友们围歼敌人创造了条件。先遣队在路上与敌人进行过三次战斗。但他们终以前进为主、歼敌为辅,目标是尽快插到武陵桥。因此对于沿路的敌人,是能不惊动就不惊动,不得以惊动后,就干净利落地全歼。这次战斗中抓获的两名俘虏交代,前方的暮滩里发电场大坝上有敌人的碉堡。如果强行通过,就容易暴露、贻误战机。于是先遣队往向东登上杨柳峰,绕开了这处敌人。
    另外,影片考虑到时长,对整个奇袭过程做了一些简化。比如影片中是出发后第二天夜里就炸桥。历史上先遣队则是走了两个夜晚一个白天,兼程行军120里。25日下午和夜间的行军,先遣队有段路程还是在既无道路又无向导的情况下,靠副支队长周文礼带路。他以丰富的经验,依靠地图、地形判定方位,带着队伍时而走山腰,时而走山梁,行进数十里没有走错。进到后仙游峰,又是依靠一位朝鲜老乡作向导,带领他们到达武陵里。至此已到11月26日凌晨4点半,距上级规定的炸桥时间还有三个半小时。


    虽然得知“三个共军和中吉普全掉在悬崖下摔碎了”,美军指挥官还是有不少疑惑:“就三个人?他们到康平桥去干什么?一定有支部队。”“游击队?”“不,共军可能有更大的行动,所以打我康平桥的主意。没有大桥,我们的增援部队上不来,就一切都完了。赶快派出部队,加强守备,一定要保住康平桥!”于是敌人连夜派出卡车,运送增援部队前往康平桥。

    "

      此时阿妈妮已经带着金队长和游击队与小分队会和,并承担下阻敌援军的任务。他们赶在敌人前面占领阵地,居高临下一通猛打。
    美军指挥官得知增援部队中途遭袭后,知道再派部队已经晚了,急忙发布命令:赶快通知桥南部队,增援桥头;通知桥头守卫部队,进入战斗准备!

    "

      历史上,敌人虽然在武陵桥头筑有碉堡、营房,布置了铁丝网、岗哨,但守军只有百十人,不像影片中那么重视。因为这里已是南朝鲜军两个师的后方,远离前线。敌人根本没想到志愿军能穿插到自己身后这么远。先遣队到达武陵里后,马上用电台向军部汇报了沿途的敌情。敌人后方确实空虚,这也对38军下定决心、确定作战计划,起了重要作用。
    方勇把小分队分成了爆破组、掩护组。一班长带着爆破组涉水来到桥墩下,搭人梯攀上桥墩,放置炸药包。

    "

      影片从军服看,是春秋两季。而在11月份,当地江面已开始封冻。当时先遣队携带有软梯,但武陵桥的桥墩有5米左右高,软梯不够长。为了抢时间,战士们就搭人梯上去,在桥墩上安放了160千克炸药。
    爆破组搭人梯时,桥头岗楼的哨兵正好接电话。影片在这一段频繁切换镜头,交替呈现先遣队和敌人的行动,增加了情节的紧张感。哨兵接完电话后,拉响了警报,打开探照灯,对着大桥、江面照来看去。
    “桥下有人!”敌人机枪开始疯狂地向桥下扫射,几位战士负伤,人梯倒了下来。一班长赶紧让爆破组保护好炸药,撤离桥墩。掩护组集中火力压制敌人的碉堡、机枪。探照灯是最大的威胁,方勇让唐虎去搞掉它,朴金玉自告奋勇地去帮忙。唐虎剪开铁丝网,在朴金玉的射击掩护下匍匐前进,但不幸被机枪打中。朴金玉接过他手中的剪线钳,匍匐上前剪断了电缆。

    "

      探照灯熄灭后,敌人再怎么乱喊“探照灯”,桥墩下也是漆黑一片。一班长带着爆炸组再次攀上桥墩,终于安放好足够的炸药包。拉响导火索,一班长纵身跃下桥墩。

    "

      此时桥南增援的敌人车队也开近。头两辆刚上桥,“轰”的一声,桥梁载着一些敌人和汽车,一起飞上夜空!敌人南逃的路被彻底切断了。

    "

      历史上,先遣队不是在夜间,而是凌晨6点左右开始攻占武陵桥。而且当时敌军刚刚起床,正在洗漱,结果大部分被我军消灭在营房,只有少数人逃入山中。先遣队随即在桥南高地和桥北公路旁的有利地形,建立起阻击阵地。因此在桥墩安放炸药,是在相对安全的条件下。
    大约6时50分,桥南开来5辆满载弹药的卡车。先遣队等它们刚上桥时炸毁了桥梁,并击毁剩下的卡车。这时离预定的最后炸桥时间,还有一个小时。

    随着“喀秋莎”火箭炮齐射,火光映红了天空,敌人阵地在爆炸声中土崩瓦解。我志愿军战士们在坦克引导下,向敌人发起强大攻势,很快就攻占一个个山头,敌兵纷纷溃逃或投降。

    "

      五号首长命令先头部队直插桥头,与小分队会和。公路上到处是损坏的汽车,还有大队的俘虏,显示敌人无法通过康平桥逃跑,被我军歼灭。影片也以五号首长、朝鲜人民军和方勇、阿妈妮、小分队、游击队,在公路上胜利会师,作为最后一个镜头。

    "

      先遣队刚炸毁武陵桥,从德川方向南逃的敌人也蜂拥到桥北,有坦克和汽车百余辆。先遣队随即展开了阻击战,和逃敌激战一整天,击退敌人四次较大规模进攻,守住阵地,确保了全歼南朝鲜军第7师。不过这已属于“奇袭”之后的战斗,影片就没有体现了。先遣队的伤亡基本都发生在此时,从出发到夺桥时只牺牲了一名战友。这次奇袭,后来被志愿军总部誉为“我军敌后破袭战的范例之一”。
    作为《奇袭》一片蓝本的《奇袭武陵桥》,现在已很难看到。两部影片的情节一模一样,但《奇袭》里都是专业演员,而《奇袭武陵桥》是由真正的官兵出演。说起该片的拍摄,还有一些故事。1958年秋,解放军总参二部召开工作会议时,有人建议通过采访当事人,把战争年代丰富的情报侦察经验,好好总结一下。之后38军侦察科长张魁印写的《朝鲜战争穿插》一文,引起上级注意。送到沈阳军区情报部后,提议拍成军教片,得到总参二部、38军的大力支持。军里成立的创作组,又感觉这个题材颇具传奇色彩和故事性,提出突破当时普通军教片的框框,以故事片的形式拍军教片,也得到军首长和总参二部的支持。八一电影制片厂看过剧本后,特别感兴趣,又提出一个新点子——官兵本色参演。在这些支持下,《奇袭武陵桥》拍得非常顺利,年底就在全军上映,而且立刻引起轰动。部队家属等外部人员看到该片后,也被深深吸引,弄得某些地方单位纷纷到部队来要拷贝。看到该片如此受欢迎,八一电影制片厂就再次找到部队,提出拍摄一部故事片版本的。这样可以减少一些不适合对外公演的镜头,比如战术分析等等。改拍后的《奇袭武陵桥》,片名换成了《奇袭》,于1960年在全国公映。该片连片头画面,都是原片的,只是把“0948部队供稿”去掉。中间删掉些有关指挥方面的细节,增加了一些文戏,采用了更艺术化的剪辑方法。电影公映后受到地方干部群众的喜爱,一直在各地热映不衰,是我国战争片中的经典。
    有了这次以故事片形式拍摄军教片的成功探索,八一电影制片厂又接连拍了《地雷战》、《地道战》等类似的军教故事片,深受部队指战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好评,至今仍有着强大的艺术魅力。

    ??投稿邮箱:bqzs@cos.org.cn

    "

    战争片奇袭地道战全集高清观看由4m影院整理于网络,并免费提供奇袭地道战高清剧照,奇袭地道战百度云在线播放等资源,在线播放有酷播,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爱奇艺视频等多种在线播放模式,在播放不流畅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切换播放源。如果你喜欢这部片子,可以分享给你的亲朋好友一起免费观看。4m影院收集各类经典电影,是电影爱好者不二的网站选择!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