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知子罗,坐落在海拔约2030米的碧罗雪山梁脊之上,傈僳语意即称为“好地方”。原为一座普通的怒族村庄,通往兰坪、丽江的茶马古道西支僻路也要途经于此,并有驿站停歇(这一点与川滇古道上的“豆沙关”相似,山下河谷原陆路通达不易,大路通行便选择在了山上,进而促兴聚落)。1912年由兰坪县析置知子罗殖边公署,1916年改设行政区,开启了知子罗的近代化发展。1932年因临靠碧罗雪山与怒江,又改碧江设治局,治所曾迁驻营盘街(今属兰坪),后又回迁知子罗。1950年碧江正式设县,仍以知子罗为县城。1954年成立怒江傈僳族自治区(3年后改州),也将州府驻地设于知子罗,这座小山村+老驿站,一度作为了怒江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繁荣热闹。1961至1973年间,又相继开通了保山瓦窑-碧江、碧江-福贡-贡山的公路,使这里的交通环境也有了很大提升。

既然作为州府驻地,那么相关的城市功能配套则较为完善。如师范学校、电影放映站、气象台等,都先后在知子罗所设立。1974年怒江州府迁往山下怒江东岸的泸水县六库镇,再到1986年因地质滑坡易导致灾害等情况,碧江县也随之撤销,知子罗的辉煌时代从而结束,再次回归山地村庄的纯真本色。并留存了众多往事记录,由当地人来讲述,需我们去聆听。

知子罗航拍全貌,航拍人:李璜
如今知子罗利用老州府与老县城的遗存,营造“记忆之城”的观光旅游项目,主打情怀牌。

“碧江饭店”是这里一块延续而来的老县专名招牌。

知子罗街道上的老旧房屋,曾经都作为了怒江州及碧江县各机关事业单位、公共服务场所(商场、旅店、医院、车站等)的办公地点。

知子罗的一条主干道,靠近山脊崖线,很多商贸机构的旧址都集中在了这条路上。

老州府设在城中心的山坡上,由这段长石梯相连,两侧多为行政单位、公共事业场所等旧址,如公安局、武装部、州委招待所、州新华书店等。

怒江州府旧址,一座中西合璧风格的建筑,并彰显出与周边建筑不一样的气场,1954-1974,在此办公二十年。现在却成为当地居民的家禽饲养场地。

州府办公楼特写

州委正对面是州政府的办公楼旧址,就显得要简朴多了,一股浓浓的国营风。这里也是1949年国共双方代表举行和平谈判,促成碧江政权更迭的历史场所。

从行政街的长石梯角落,看碧江故城的山地视觉。故城所在的知子罗村,如今依然保持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格局和风貌。陈旧的街道旁,青砖白墙的建筑让人恍然回到过去,也让时间在这里记忆凝固!

碧江故城的地标建筑—八角楼。曾经的县图书馆,共有三层,目前改建为了怒族博物馆,我们到达时,临近傍晚,早已闭馆。前边是小型体育场,故城内举行活动、集会的露天场所。

傍晚时分,在八角楼前打篮球的当地青少年

知子罗政区今属福贡县匹河怒族乡的一个行政村,文保单位目前也仅为县级。其在宣传上,则重点突出了“州府驻地”的功能,而这也是知子罗一个高光鼎盛的时代!

知子罗入口处,“碧江老县城”的聚落指示牌。1986年碧江县建制撤销,老县域一分为二,原匹河、子里甲、架科底三乡划归福贡县;原洛本卓、古登两个乡划属泸水县,泸水与福贡以碧福公路大桥为界(此桥已历经三代:1960、1992以及正在新建的一座)。知子罗由州府驻地直降为了一个村落,也成为中国行政区划史上的一大奇观。

知子罗的导览略图。当地也俗称这里为“旧州府”。可见地级政区治所的地位情节对知子罗仍带有强烈的记忆认同。

《碧江县志》中所插页的县域行政区划地图。如今碧江县早已成为历史,此县志则尤显珍贵了。按照地图中的要素信息所示,此图时间应为八十年代初期,怒江州府已搬迁至六库,知子罗仅作为碧江县城治所。如若前往需从匹河北侧分路盘山,途经老姆登村而到达(现在仍是)。碧江县域人口少,山林多,又多受地质灾害影响,所以最终撤并。不然可将县城迁到山下怒江畔的匹河乡,按照福贡模式进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