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警予

状态: 已完结

主演: 胡静 隋咏良 侯京健 姜峰 郭玮洁 吴冕 黄品沅 由立平 熊悦希 金靖承 肖婷佳 高冬雨 孙叮咚 

导演: 刘毅然

语言:

首播: 2021(内地)

更新: 2024-04-18 19:45

类型: 国产剧

剧情简介

1928年的5月1日,向警予比平日起得早,特地换上那件在法国结婚时穿过的油绿色旗袍。她走到铁窗前,默默注视着曙色初现的天空,对助手陈桓乔说:“五一,记得吧!”陈桓乔点点头。5时,牢门突然打开,看守大声喊叫向警予的名字。向警予回过头来,神色自若,嘴角挂着微笑,从容地走出牢房……这天,向警予牺牲了,终年三十三岁。“革命夫妻有几人,当时蔡向各成仁。和森流血警予死,浩气巍然并世尊。” 这是柳亚子先生缅怀革命伴侣蔡和森与向警予的诗句,应是“向蔡同盟”最好的褒奖和注解。2020年5月1日,本刊奉上周海滨先生整理的蔡和森与向警予之女蔡妮的口述,纪念这对革命夫妻。

蔡和森与向警予的“血色浪漫”"蔡妮

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和爱人

我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很短暂,对于他们的了解更多是从亲戚的描述中得知的。在我童年的记忆当中,爸爸的身影似乎多一些。

父亲在1895年诞生于上海江南机械制造总局的一个小官员家里。1899年的春天,父亲跟随祖母回到了家乡双峰县永丰镇,不久祖父也从上海回故乡,并买下位于双峰县井字镇杨球的光甲堂定居下来。

1908年全家又迁回了永丰镇。为了谋生,年仅十三岁的父亲进了蔡广祥辣酱店当学徒。三年学徒期满后,他不愿经商而立志读书,进入了永丰国民小学读三年级。由于他学习刻苦用功,只用了一个学期,就越级考入了双峰高等小学。

1913年秋天,父亲考入了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第二年春,毛泽东由第四师范学校并入第一师范,他们同在一个年级学习。由于共同的志向,他们俩结成了志同道合的学友,开始了“恰同学少年”的生活。学校有个君子亭,父亲和毛泽东经常来到这里讨论治学、做人等问题。两个年轻人就这样走到一起了。

1915年4月,湖南高等师范学校设立了专科文学部,杨怀中、徐特立等老师转到了文学部任教。父亲历来爱好文史。他在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了两年后,于1915年秋天跳级考进了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文史专科。

1917年6月,父亲在湖南高等师范毕业了,他没有回家去,而是与毛泽东同志寄居在半学斋杨怀中先生寓所,继续共同探求救国道路,准备建立革命团体。

1917年秋,父亲动员祖母,把全家迁到岳麓山荣湾镇刘家台子住了下来。从此,这里成了父亲和一师的同学毛泽东、罗学瓒、张昆弟等青年畅谈理想、探讨人生观的场所。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他们共同得出一个结论:要改造社会,光靠几个人的力量不行,必须集合很多志同道合的同志,结成坚强有力的团体。于是,1918年4月14日,他们在父亲家里正式成立了新民学会。据说这是五四运动前成立最早的革命团体之一。父亲认为 “新民”二字包含着进步与革命的意义。会上通过了《新民学会章程》,会后又出了《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其中父亲写给毛泽东等会友的信有十一封。他写给毛泽东的信中说:“只计大体之功利,不计小己之利害,墨翟倡之,近来俄之列宁颇能行之,弟愿则而效之。”有学者说,在新民学会会友中,我的父亲蔡和森第一个吹响了欢迎十月革命的号角。

为使学会向外发展,1918年6月23日,父亲受学会委托,赴北京组织赴法勤工俭学事宜。这时杨怀中先生已应聘到了北京大学当教授,经杨老师介绍,父亲来到留法俭学会,与李石曾等人取得了联系。1919年12月25日,父亲与祖母葛健豪、妹妹蔡畅以及向警予(后成为父亲的第一任妻子,我的母亲)一起在上海乘坐“央脱莱蓬”号法国邮船赴法勤工俭学。

父亲和母亲是同年出生的,母亲只比父亲小了五个月。

1912年春,母亲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两年后,转学至长沙私立周南女校,与我的姑姑蔡畅同学。通过蔡畅,她结识了父亲与毛泽东等进步青年,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18年,父亲受学会委托,前往北京联系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事宜。母亲得到消息,很想跟他们干一番“真事业”。于是,她也来到北京。

1919年7月,母亲应姑姑蔡畅之邀,赴长沙发起女子赴法勤工俭学行动,并成为“新民学会”第一个女会员。12月25日,母亲同父亲等三十余人一起远涉重洋,赴法国勤工俭学,“向蔡同盟”的爱情之舟随之也扬帆启航。

有趣的事

漫长的航行中,在政治问题和学术问题的研究学习当中,在你争我论的雄辩里,因为共同的革命理想,两颗青春火热的心,怦然跳动。父亲和母亲开始了恋爱。经过三十五个昼夜的海上航行,父亲等三十多人于1920年1月30日抵达法国马赛。2月2日到达巴黎。在巴黎逗留五天后,他们到达法国的一个小县城蒙达尼,正式开始了勤工俭学生活。

1920年5月,父母在法国蒙达尼正式结婚。这虽然是个简单的婚礼,却轰动了蒙达尼全城。看热闹和祝贺的人们不仅有留法勤工俭学的中国同学,还有许多素不相识的蒙达尼人。他们的结婚照为二人捧着一本打开的马克思《资本论》。婚礼上,二人将恋爱过程中互赠的诗作编印成书,题为《向上同盟》,分赠给大家。萧子升在看完诗集后幽默地对他们说:“你们两位都是我最好的朋友,我深深地祝福你们,并献给你们四个字——‘向下同盟’。这是你们书的名称,我只不过改换了一个字而已。”远在东半球的毛泽东收到诗集后,“为之一喜”,表示“我们正好奉蔡做首领”。

蔡和森与向警予的“血色浪漫”"蔡和森和向警予

婚后,母亲给父母寄了一张印有一对十分可爱的小孩的明信片。她针对明信片上的小孩,借题发挥,写道:“和森是九儿(母亲在家排行第九,小名九儿)的真正所爱的人,志趣没有一点不同的。这画片上的两小也合他与我的意。我同他是一千九百廿年产生的新人,又可叫做廿世纪的小孩子。”

有趣的是,在此之前,父亲和母亲两人都曾立下终生不婚的誓言。1918年,“湘江三友”毛泽东、萧子升和我父亲一起来到岳麓山爱晚亭谈古论今。当谈到个人婚姻问题时,毛泽东首先提议为寻求救国真理,甘愿终生不娶。岂料时间才过去一年,父亲便率先食言。

婚后,父亲一边学习,一边进了一个豆腐工厂做工,但没做几天,他就没再做了。父亲喜欢看书,经常一大早到公园去,拿一个字典,拿本书。公园里有个看守,父亲看不懂法文时,就去问他。母亲去了一个橡胶厂。奶奶没进工厂,她像在国内时一样在家绣花,法国人很喜欢奶奶绣的花。一家人的开支基本上靠奶奶。奶奶也学法文,但姑姑蔡畅不耐烦,不愿教她,奶奶的法文由母亲来教。奶奶很喜欢我母亲,她们感情非常好。

奶奶很会做饭,那个时候,很多人都喜欢来我家,邓小平、李富春等经常来。“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我看到邓小平和李富春关系很好,因为他们那个时候就认识了。

蔡和森与向警予的“血色浪漫”"青年时期的向警予

父亲他们在法国组建了中国共产党法国支部

在留法勤工俭学青年中,存在着各种思想倾向,他们信奉各种主义。当时法国的新民学会会员分成两派。另一派以萧子升为代表,他们主张改良。

为了把大多留法青年团结起来,父母结婚后不久,便与李维汉等商量,决定邀集散居法国各地的十三名新民学会会员到蒙达尼聚会,就如何改造中国与世界等重大问题进行讨论。

1920年7月初,新民学会会员从法国各地先后来到蒙达尼,他们在蒙达尼郊外森林里召开留法新民学会会员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如何改造中国与世界,7月6日到10日,他们在蒙达尼公学的教室里举行了五天会议,会上父亲提出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学会的方针,得到了大家的赞成。

如何改造中国与世界呢?父亲主张先要组织共产党,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他在1920年8月13日和9月16日两次写长信给在国内的毛泽东,旗帜鲜明地提出:“社会主义真为改造现世界对症之方,中国也不能外此”,而“社会主义必要之方法”为“阶级战争——无产阶级专政”;父亲还特别提出:“我以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他是革命运动的发起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以中国现在的情形看来,须先组织他,然后工团、合作社才能发生有力的组织,革命运动、劳动运动才有神经中枢。”父亲建议毛泽东立即物色人物,着手建党的准备工作,说:“此事关系不小,望你注意。”此外,信中还提出了关于中国革命必须和国际无产阶级取得联系,与俄国打成一片等。

毛泽东于1920年12月和1921年1月给父亲写了两封复信。信中对父亲提出的主张表示深切的赞同。毛泽东回信说:“你这一封信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他告诉父亲,“成立中国共产党的事,陈仲甫(即陈独秀)先生等已进行组织”。

在我们党内,第一个提出建立“中国共产党”这个名词的,首先见于文字的是父亲,他是我们党内第一个系统宣传列宁建党学说的人。

为了争取大多数留法勤工俭学学生都信奉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蒙达尼会议后,父亲向“工学世界社”的成员宣传他的主张,举行会议,并发表了“怎样救中国”的演说,不久,工学世界社发展到三十多人,成为一个强有力的革命组织。

父亲在法国一年多的时间,不仅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而且还着手共产党的组织工作。1921年7月,父亲与工学世界社成员开会讨论建立共产党的问题。同年,父亲在法国发起了建党活动,组织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周恩来任书记。与此同时,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建立。湖南共产主义小组派毛泽东、何叔衡出席了“一大”,因法国支部没有得到消息,所以没有派代表出席。后来毛泽东在回忆建党时说:“在法国,许多勤工俭学的人也组织了中国共产党,几乎是同国内的组织同时建立起来的,那里的党的创始人之中有周恩来、李立三和向警予,向警予是蔡和森的妻子,唯一的一个女创始人,罗迈(即李维汉)和蔡和森也是法国支部的创造人。”

和周恩来等发起 “占里昂大学”的斗争

父亲在法国从事建党活动的同时,还发起组织了多次革命斗争。留法勤工俭学学生到法国后,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华法教育会不仅不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还多方进行排斥和刁难,甚至迫害,于是父亲和王若飞等组织开展了同北洋政府、驻法公使馆和华法教育会的斗争。迫使驻法公使馆不得不解决留法学生的生活等困难。

1921年秋,北洋政府驻法公使馆和法国当局,借勤工俭学的名义,在欧洲各国募捐了一笔巨款,创办了“里昂中法大学”。原来答应在法国招收一部分勤工俭学学生入学,但到开学时,得到的消息却是只招收国内的富家子弟,激起了留法勤工俭学学生的义愤。父亲和周恩来、赵世炎等发起了一场“占里昂大学”的斗争。我母亲也组织了十几个女学生,组成助威团。9月21日,父亲率领一百多名学生冲进里昂中法大学,占领了校舍,驻法公使馆要求法国当局派警察拘捕中国学生。9月21日上午,三百多名法国武装警察包围了学校,父亲和一百零四名学生被拘捕。10月1日,他们在学校院内发起了绝食斗争,反抗中国驻法公使馆和法国当局的暴行。10月18日,法国当局给他们加上“扰乱治安”的罪名,无理地把父亲等一百零四名留法学生武装押上轮船,强行遣送回国。没多久,我母亲也回来了。

有次我去法国,看到了当时被抓学生录口供后签的名。我看到了我父亲的名字和陈毅的名字。他们签的是汉字,法国警察在旁边写上了他们的法文名字。

“向蔡同盟”的血色浪漫

从法国留学回来,父母一同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会后,父亲担任了中央第一任宣传部长,母亲担任了中央第一任妇女部长。

那时,我们家租住在上海公共租界阁楼上一间很小的房子里,阴暗潮湿。

在艰难困苦的革命岁月里,父母有了我。1922年4月1日,母亲在上海生下我。我的出生给双亲带来了为人父母的喜悦,为了纪念他们在蒙达尼的结合,父母亲特地给我取名妮妮。

在那艰苦的岁月,家里经济拮据,平日不得不靠朋友和同志们的资助。母亲带着才几个月大的我,坚持工作。为了维持全家的生活,父母亲白天工作,夜深人静之后,用笔名给一家杂志写文章,以换取微薄的稿酬。由于革命工作的需要,后来我被母亲送回湖南,住在长沙五舅向仙良家。

仅仅几年的时间,我的父亲和母亲就迅速成长起来。父亲成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局的核心成员,陈独秀的左膀右臂。母亲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女性中央委员,妇女运动领袖。他们俩同时当选为中央委员,这在党的早期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向蔡同盟”的佳话也由在党内和许多进步青年中迅速传播开来。

关于“向蔡同盟”的由来,有很多浪漫的演绎。在我看来,父母的那张结婚照片是对“向蔡同盟”最真实的诠释:一对马克思主义的虔诚信徒并肩坐在草坪上,共同捧着一本打开的《资本论》。

那时父亲负责主编中央机关刊物《向导》,只有一个编辑,父亲整天埋头看稿、改稿、写稿,足不出户,连说话都舍不得多占时间。为赶印刷出版日期,他时常通宵达旦,彻夜不眠,实在太疲倦了,连鞋子都不脱,和衣躺在床上睡一会,醒来再继续工作。有时哮喘病发作,气喘得像拉风箱,也不肯休息。冬天,父亲冷得实在受不了,只好烧一两张废稿纸暖暖冻僵的手,又埋头编稿。

1927年3月,母亲从苏联东方大学学习归来,这期间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母亲从莫斯科归国,由广州去武汉,顺道到长沙来看望我们。当时我和蔡博、李特特都在,晚上睡觉的时候,母亲问:“谁想和我一起睡呀?”我急忙说:“我想我想。”因为很少见到妈妈,早上醒来时我害羞地把头扭向了一边,妈妈拍了拍我的屁股,叫我起床。之后,在外婆的张罗下,母亲去照相馆拍了一张相片,这算是唯一的一张“全家福”了。

蔡和森与向警予的“血色浪漫”"

1927年,向警予(后左一)及其儿子蔡博(前左一)、女儿蔡妮(前左二)等合影

母亲只在长沙呆了短短的两三天,就去了武汉。

来到大革命的中心武汉后,母亲工作极其繁忙,几乎每天都要去开会。4月12日,蒋介石叛变后,武汉形势日趋严峻。母亲经常亲自到工人家里去作动员。她早出晚归,常常在小摊子上买一个烧饼,边吃边跑,赶到会场,上台就讲话发言了。有人看到母亲眼睛深陷,瘦弱不堪,想办法弄来一袋奶粉,她却送给了患病的同志。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叛变后,武汉三镇陷入白色恐怖之中。党中央迅速撤往上海,各级党组织全部转入地下活动,许多公开活动的党员向各地疏散。父亲不顾自己多病虚弱的身子,一再向中央请求,去湖南参加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党中央最后派他担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

母亲坚持要留在武汉。中央考虑她国共合作时期经常抛头露面,不适合从事地下工作。母亲说:“大家都离开了,各方面的工作没有人联系,《大江报》也得停办,那会叫许多工人失望的!” 于是母亲着手复刊早已停办的《大江报》,将铅印改为油印,尽快给广大工人群众带去党的声音,点燃新的希望。她独自编辑、油印。《大江报》上还刊登了母亲撰写的复刊词:

《大江》愿做你们的伴侣,和你们永久共甘苦,同生死!《大江》愿做你们的明灯,在暗夜中照着你们走上光明的大路!

1928年3月中旬,因叛徒出卖,母亲和助手陈桓乔一同被捕,母亲对陈桓乔说:“人都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然而到了不能珍惜的时候,只有勇敢地牺牲生命!人迟早总是要死的,但死也要死得慷慷慨慨,光明正大!”

几位留法的女同学,通过李宗仁夫人郭德洁的关系,到牢房探望她,母亲泰然自若地说:“死算什么!我早决定必死,为主义牺牲,视死如归!”

在臭气熏天的牢房里,母亲带领狱友们背诵唐诗宋词。她在狱友缝隙中来回走圈子,有时双手按在床上,脚不着地,撑起全身,以此锻炼身体。

母亲每天黎明即起,梳洗穿戴完毕,然后镇静安详地等候那一刻的到来。

蔡和森与向警予的“血色浪漫”"向警予

据说,1928年的5月1日,母亲比平日起得早,特地换上那件在法国结婚时穿过的油绿色旗袍。她走到铁窗前,默默注视着曙色初现的天空,对陈桓乔说:“五一,记得吧!”陈桓乔点点头。5时零5分,牢门突然打开,看守徒大声喊叫母亲的名字,母亲回过头来,神色自若,嘴角挂着微笑,从容走出牢房。沿途观者人山人海,母亲一路奋力高喊,做了人生最后一次演讲:

我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向警予,为解放工农劳动大众革命奋斗,流血牺牲!反动派要杀死我,可革命是杀不完的!无产阶级团结起来,反动派的日子不会太长了!

…… ……

三十三岁的母亲慷慨就义,最终践行了她的誓言:“一点泪一点血都应为我们的红旗而流!”

噩耗传来,父亲为母亲奋笔写下传记纪念“我的妻”。他动情地写道:“伟大的警予,英勇的警予,你没有死,你永远没有死!你不是和森一个人的爱人,你是中国无产阶级永远的爱人!”

我没有多少关于父母亲的直接记忆,却时时感受到父母的精神力量。我至今清楚地记得母亲在牢里给我 写的信:小宝宝,小宝宝,妈妈忘不了……希望你像小鸟一样,在自由的天空飞翔……



蔡和森与向警予的“血色浪漫”"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删除内容!特别说明,本站分享的文章不属于商业宣传。

国产剧向警予全集高清观看由4m影院整理于网络,并免费提供向警予高清剧照,向警予百度云在线播放等资源,在线播放有酷播,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爱奇艺视频等多种在线播放模式,在播放不流畅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切换播放源。如果你喜欢这部片子,可以分享给你的亲朋好友一起免费观看。4m影院收集各类经典电影,是电影爱好者不二的网站选择!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