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管

状态: HD国语

主演: 林家栋 连凯 田蕊妮 方皓玟 陈望华 黄树棠 

导演: 邱礼涛

语言: 粤语

首播: 2008(中国香港)

更新: 2024-05-25 21:22

类型: 动作片

5.1

非凡线路

  • HD国语
  • 剧情简介

    九龙寨城(或称九龙砦城,俗称九龙城寨或者九龙城砦)是存在于大清及英属香港的一座已拆卸定居地,位于现今香港的九龙城,曾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

    九龙寨城由清朝政府于1847年扩建而成,是广州府新安县九龙具战略价值的军事驻地,1899年5月成为英属香港境内一座无政府状态的围城,1941年12月至1945年8月随香港全境被日军占领。1987年中国政府与英国政府达成协议清拆寨城,1987年和1989年首季分两期进行调迁,1993年完全拆除,1995年8月于遗址建成九龙寨城公园。至于寨城内的居民,除少数接受特惠赔偿或选择购买居屋外,绝大多数均迁入观塘区佐敦谷的彩霞邨。

    地理

    九龙寨城原来的面积达70亩地(约47000平方米),而其东南部本是九龙湾西北海岸,即今天的太子道东一带。但随着其后启德机场的兴建而变成一个内陆地区。在日占香港时期,因为城墙的拆除,周边一带后来都被划作英属香港的九龙城发展区,而令寨城的范围进一步收窄至贾炳达道以北,在衙门一带约只有2亩半地大的地方,使当地的居民在后期建楼房也只能在该范围兴建。

    历史

    建立初期

    宋朝时期,当时朝廷在尖沙咀与茶果岭之间一带设立名叫官富场的盐场,其旁设“官富寨”,并派遣盐官管理及驻军保护。

    因应1842年英国割占香港岛,1847年清朝政府扩建九龙寨城。九龙寨城与对岸的维多利亚城遥望对峙。

    1898年据《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九龙以北的新界成为英国向中国租借的殖民地,但在清朝外交官力争下,九龙寨城仍归清廷管辖,由广州府新安县大鹏协左营驻防,作为清朝官员办公场所,地位约等于现代的领事馆。

    "展示19世纪中期九龙寨城状况的模型

    "九龙寨城城门

    成为鬼镇

    "早期居民的生活情况

    "寨城内见城墙延至白鹤山(1898年)

    根据《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由1898年7月1日起英国将租借九龙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地方及附近逾200个离岛,为期99年。然而港英政府当时需要调查情况,并不急于接管新界,在1899年4月才开始公布接收详情。4月14日,以屏山邓氏为首的新界原居民各大氏族反抗,爆发新界六日战,政府在4月19日才正式接管新界。当新界乡民反英活动没有停止时,英军认为这是要求清军撤出九龙寨城的最佳时机。

    战后由于英国政府认为战争是由新安县官员策划,违反《专条》中的“不得与保卫香港之武备有所妨碍”,因此在5月16日派皇家威尔士火枪队和100名炮兵义勇军入侵寨城,将城内官员军队全数驱赶。其后寨城一度荒废,几乎无人居住,寨城遂变成无政府状态。清廷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于5月22日发紧急电报予英国外交部,抗议英国出兵攻击九龙寨城,要求对方立刻撤军。英国政府仍旧派军驻守于九龙寨城。

    12月27日,英国于温莎城堡单方面通过一个《九龙城枢密院令》,藉“中国官员在九龙城行使管辖权已被发现抵触了保卫香港的军事要求”为由。

    《枢密院令》下达三条命令,其中第二条提到“特此宣布,对于《专条》所述的租期内,九龙城为女王陛下(维多利亚女王)殖民地香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原来殖民地的组成部分实际上同样。”

    1900年,李鸿章前往广州就任两广总督时途经香港,与港督卜力就此问题进行交涉,其表示清政府绝不会放弃对九龙城的主权和治权,并指英国应遵守签订了的条约。鉴于清政府不断向英国施压和抗议,明确重申拥有九龙城的主权,英方觉得再占有九龙寨城名不正,言不顺,在英官员权衡后,终决定下令英军撤出九龙城,即使英方仍坚持该土地属“女王陛下殖民地香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却未敢把英国法律延伸至九龙城,直接管治;清廷则坚持对九龙城的合法管辖权,但同时已没有足够国力可恢复统治九龙城,直到宣统退位。九龙城遂成为非常特殊的三不管地带。

    日军占领

    1941年至1945年,日军在香港期间,为了扩建原名龙津河的启德明渠,拆毁了全部城墙。二战后,露宿者开始在九龙寨城聚居。

    二战香港重光后,1947年时任宝安县长的林子侠向外交部驻两广特派员郭德华建议恢复九龙城设治,并设民选镇长,同时为承认港九为永久割让地以向英国示好,在城内设“中国驻香港总领事馆”,但遭港府拒绝。

    九龙事件

    1947年12月2日,中国外交部驻香港特派员郭德华与香港总督葛量洪会谈,重申中国管治九龙寨城主权。

    12月5日,外交部重申未放弃九龙城立场。同年底,在宝安县政府支持下的“宝安县九龙城居民福利会”成功抵抗香港政府入城整顿,此事更引起广州市民发起反英示威,焚毁沙面的英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时任广东省政府主席的宋子文与英交涉,拒绝英人在寨城的权利。

    1948年1月5日,香港政府派大批军警武装进入九龙城,强拆民房70余间,并拘捕当地居民代表二人。香港政府突然下令拆毁九龙城民房,激起民众愤慨,广州沙面群众游行示威,蒋中正谕示人民,谨守秩序,并令外交部提出抗议,严正交涉。

    1月6日,外交部就昨日九龙城中国居民2000余人遭香港军警驱逐事向英国驻华大使施谛文提出抗议;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国政府已经要求英国大使通知香港政府,停止现正采用之强暴举动。而广东省宝安县县长王启俊在1948年1月7日更与县参议会议长等人亲临寨城巡视,宣示主权。

    1月8日,外交部为九龙事件向英国驻华大使施谛文提出严重抗议,强调指出中国政府对九龙寨城拥有辖权,对港英当局的违约行为予以谴责;监察院监察委员开谈话会,认为香港政府强驱九龙寨城中国居民有违国际公法,决定致函外交部敦促立即查明真相,切实与港英当局交涉。

    1月10日,香港政府就九龙事件发表声明称:九龙城之整个拆迁问题,完全为有关殖民部内部行政情事;中国外交部次长叶公超经香港到广州处理九龙事件。

    1月11日,广东省参议会组织之九龙城同胞慰问团一行八人,携慰问品由广州出发飞抵南京。

    无政府状态

    "1972年九龙寨城及旁边西头村

    "从远处看九龙寨城南面(1993年)

    "九龙寨城的牙医诊所(1991年)

    由于皇家香港警察以至港英政府都无权进入,在当时高速发展的香港,九龙寨城渐渐成了收纳罪恶温床的贫民区,更有以“三不管地带”——香港政府不敢管、英国政府不想管、中国政府不能管来形容当地复杂的管辖问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多年来大批难民从华南地区涌入香港并聚居于寨城。港英政府不管制此处,寨城为三合会活跃地带,成为黄、赌、毒的温床。妓院、赌档、鸦片烟馆、海洛因馆、狗肉餐厅等四处林立。

    1959年,寨城发生了一宗命案,中英两国政府互相推卸处理刑事案件的责任。此外,由于香港政府并不承认中国医生的资格,寨城成为了中国无牌西医、无牌牙医及中医诊所和仿冒品贩卖点的集中地。

    1961年,香港政府不堪其扰,徙置事务处拟收回九龙寨城、西头邨及东头平房区以兴建徙置区(即今日的美东邨),但因中国政府反对而作罢;及后,几经转折下,美东邨延至1974年才在附近落成,但仅建成第6座。

    1963年1月17日,港英政府再次试图拆迁,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约见英国驻华外交代办嘉雅,对港英当局拆除九龙寨城内居民住房一事提交抗议照会。郑重提出,九龙寨城是中国领土,管辖权属于中国,历史上一向如此,请英国政府责成港英当局立即撤销拆迁九龙寨城的决定,并停止任何有关拆迁的行动。1月21日,英国政府复照中国政府,暂停拆迁行动。

    1973至1974年,香港政府派出逾3,000名警察强行进入寨城,意图铲除寨城内的黑社会势力,但寨城依然“绝地再生”,钢筋水泥住房如雨后春笋般建成,非法扩建、违建严重,立体的贫民窟在一块地上突出,街道狭窄如走廊,各种奇怪店家皆有,成为都市奇景。居民由自己挖的井取水,搭配上八条公家水管的自来水。

    至1980年代初期,寨城的建筑由于完全未经城市规划,导致环境卫生恶劣,光线昏暗,犯罪率也远比香港平均数字高得多。

    由于九龙寨城从理论上说,属于中国在香港的外飞地,因此寨城贫民设立了一个没有实际权力的九龙城人民代表大会,意图跟中国政府靠拢。虽然名义上好像有中共背景,不过实际上是贫民自发的自治组织,没被中国承认,也不受中国控制,只是用以强调九龙寨城不是英国殖民地。

    改建公园

    "改建后的寨城公园

    "展示九龙寨城拆除前样貌的模型

    "九龙寨城公园内的“南门怀古”遗迹,包括寨城城墙残存的墙基还刻有“南门”和“九龙寨城”字样的花岗岩石额

    "公园南门放有拆除前的九龙寨城立体模型和日本探索家可儿弘明及其团队绘制的横切面图

    随着时间流逝,寨城内的罪案率有所下降。然而,无论是英国和中国政府,都发现寨城的现状越来越难以忍受。1984年12月,中英两国签订《中英联合声明》处理香港问题,1987年两国共同决定拆掉寨城,迁徙居民。1987年1月14日,英国政府与中国政府达成拆除寨城的协议,并于原址改建公园。而公园亦尽量保留寨城一些原有的建筑物及特色。

    寨城在1990年代拆除前,曾经让艺人成龙拍摄电影《重案组》,并容许一群日本探索家以一星期时间描绘寨城地图。拆除工程于1994年4月完成,香港政府将原址改建为公园。原本计划名为“九龙城寨公园”,因为其原称“九龙寨城”早已完全失传,但拆除期间得到老居民的指引,古物古迹办事处将一些遗迹发掘了出来,并揉合在公园的设计中或予以保存为展品,以供游人欣赏。

    整个发掘工作的最大收获是两块于寨城南门(此乃寨城正门)出土的花岗岩石额,分别刻有“南门”及“九龙寨城”字样。其他的遗迹还包括寨城城墙残存的墙基、东南两门的墙基、一条沿寨城内墙建筑的排水沟及旁边的石板街。其余的文物就有三座炮、石梁、对联及柱础等亦被一一保留下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民众为免石额被日军破坏,将之拆下埋于寨城内泥土中。政府将公园改名为九龙寨城公园。

    政治

    由于英国在1898年提出租借新界地区时并没有把九龙寨城划入租借范围,而虽然其后英国曾经对寨城进行过多次进攻,但多次都无功而返。满清政府以及其后的民国政府都没有表示要放弃寨城主权,因此法律上寨城一直都是中国的外飞地。而香港政府又多次无法取得寨城管治权,使寨城成为一个无政府状态的无主地地带。

    在寨城重光后,曾设“宝安县九龙城居民福利会”,隶属广东宝安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所有的事务都是由“城寨福利会”管理,而该组织声称寨城属于中国,但中国政府所推行的政策几乎不会对寨城有任何影响。为了表示“主权”,当地居民长期都有悬挂中国国旗。

    寨城的政制大致上沿用大清律例,而香港于1971年废除大清律例后虽然也有跟随,但也不完全跟随英式法例,例如寨城内并不受香港《猫狗条例》中对于食狗肉的管制;买卖住房没有地契,只靠“福利会”作见证。

    随着1987年中英双方同意拆除寨城,寨城的“政权”于1993年随着拆除工程的完成而结束,并划入香港,属九龙城区。

    “九龙皇帝”曾灶财整理祖先遗物时,发现九龙部分土地(九龙城)被割让给英国之前,曾获御赐为他祖先的食邑(封地)。香港成为英国属地后,他们却不再是九龙的地主。曾氏不满政府“霸占”其土地,故开始四处禀状,经常在家附近涂鸦“宣示主权”。

    人口

    九龙寨城早期人口只在零和几百之间波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完结后不久,人口却稳步增长。然而,此后大部分的寨城人口信息并没有被准确地记录。港英政府人口普查估计寨城的人口为1971年的10,004人,及1981年的14,617人,但这些数字被普遍认为是太低。在另一方面,非正式的估计,经常误将邻近的西头村木屋村计入寨城人口中。但许多报导称,寨城拥有高达50,000人。

    政府在1987年做的一个彻底的调查得出更清晰的数据:估计有33,000人在寨城居住。以寨城面积0.026平方千米推算,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269,230人,属于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澳门黑沙环(2017年每平方千米170,953人)的7倍多,全港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旺角(每平方千米130,000人)的9倍多。

    寨城内外建筑

    "1875年的龙津石桥

    "1875年的龙津石桥

    龙津石桥

    龙津石桥建于1873年,1875年完工落成,全长200米,宽2.6米,分为南、北两段,以花岗石建成,是当时全港最长和最坚固的石码头。桥柱共21条。其后因海泥淤积,1892年以木材加建至300米,桥头作丁字形,成为九龙寨城东门与海岸连接的登岸码头,龙津桥在靠岸一端筑有接官亭,以迎接派驻九龙寨城衙门的官员。龙津石桥经历多次扩建,在香港日占时期因扩建启德机场而被埋。2008年,考古专家发掘,终找到1875年龙津桥、上下船平台、码头石墩、接官亭墙基基石、上下船平台、1930年代九龙城码头水泥墩、木质防撞柱及梯级。政府正研究保育方案。

    "龙津石桥在2010年出土的遗迹

    "1875年的龙津石桥

    龙津义学

    龙津义学是九龙寨城最古老以及最有名的建筑之一。义学由九龙司巡检许文深于清道光廿七年开办,跟九龙寨城同期建成。其建筑结构一如古时的贡院,门前有走廊,两边有大石柱,门前有石刻,上面刻有当时新安县知县王铭鼎所题的“龙津义学”四字,大门两旁有门联(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每联第三字嵌有“龙津”二字:

    其犹龙乎,卜他年鲤化蛟腾,尽洗蛮烟疍雨;
    是知津也!愿从此源寻流溯,平分苏海韩潮。

    最初,义学兼作乡公所使用,所有九龙司的事务,都在这里商讨。

    民国之后,义学由附近居民改成小学,名为“九龙城公立高初两等义学”。

    1940年,由于寨城城墙已塌,香港政府以卫生为理由清拆寨城住房,当时只有广荫院和龙津义学没被清拆,到了七十年代,开始有地产商在寨城发展,龙津义学因而改建成“义学大楼”。

    "保存公园内的“龙津义学”石刻

    龙津赌坊

    龙津赌坊是九龙寨城里最大以及最有名的赌坊。

    圣保罗小学

    香港圣公会第一位华人牧师邝日修曾于1908年将九龙寨城内的九龙司衙门改为平民义学,并命名为“圣保罗小学”。学校主要以教育贫苦儿童为主。其规模虽小,但吸引了来自香港岛和新界的学生前来就读。圣保罗小学一直开办了三十多年,至1940年代结束。此前曾于1922年起改名为“天国学校”。这所学校位处于老人街附近[19]。

    拆除前城内街道

    九龙寨城虽然只有6.5英亩(26000平方米)的面积,但就多达20-30条街,可以算得上世界上同面积小城中最多街巷者。寨城主要街道分南北同东西两边方向的大街大路,在这些大街大路再分很多小路出来。

    东西向大路

    龙津路

    龙津路分别有6条街:龙津后街、龙津一巷、龙津二巷、龙津三巷、龙津尾巷、龙津横巷,而在广东省有很多城市都有龙津路。

    所有龙津路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它一定对凖城门口的津梁,因为龙津意思是“聚龙通津”,就是指城门同城门津梁。

    以前在九龙寨城确实有一个津梁,而且是由风水师看准,找出最好的所谓龙气位而定。龙津路亦是九龙寨城内,最古老的街道。

    龙津道

    "寨城大路以外楼宇之间的小路

    "城寨福利会于1980年代所制的街道图,显示寨城内的大厦和街道名称,现复印在寨城公园展馆内

    "寨城北面外东头村道夜景

    "贾炳达道公园望寨城南面(1991年)

    "1975年寨城南面,包括龙津道的入口,当时建筑已接近14层高的限制(左为西头村)

    龙津道是寨城城墙被拆之后,城内居民在原来城基的两旁建楼,楼与楼的中间就变成一条路,称作龙津道。

    它在1951年形成,以前最盛行的色情场所、赌场、毒品分销中心都聚集在这里,经营的人希望这条路能聚龙通津,因此命名。

    这里以前还有麻雀馆、牌九档、番摊馆、狗肉食堂和烟馆。

    南北向大路

    龙城路

    龙城路是和九龙寨城外的东正道平行的一条路,它北面的路口就是对正东头村道南边的人行道上,而南面的入口却十分隐蔽,因为它正好在龙津道和龙津路之间,又夹着益华楼和东南楼,正好在三岔路口上,如果自寨城外望进去,龙城路就正好被龙津路同龙津道隔着。

    寨城居民就将这条路称作龙城路,作为九龙寨城的代表,龙城就是九龙寨城的简称。

    光明街

    光明街以前两旁都是石屋以及寮屋,由于这里有很多毒品店铺,这些店铺都点很多蜡烛,给吸毒者认路,所以满街都是点燃的蜡烛,人们就称这条街为光明街。此外因为吸毒者称吸毒为“充电”,所以这些毒品店铺就称为“电台”。

    不过后来这里已经完全没有毒品店铺,全部改为食品生产,其中最大的有好几间制造鱼蛋的工场,另外还有一些做猪红、砵仔糕、烧猪和烧鸭的工场等。但其食物的卫生情况,不容乐观。

    老人街

    老人街和光明街都是处于龙津道112号和114号之间,这条街大约在1950年代初期形成,因为20年代有基督教团体把前九龙巡检司衙门那里作为老人院,然后居民围绕老人院建造很多村屋,所以居民称这条街为老人街,不过后来老人院改为青少年活动中心。

    由于老人院是由衙门改建,所以老人街有很多古迹,其中两尊嘉庆七年的古炮最具有代表性,老人院建筑风格亦可以看得出有衙门的特色。这条老人街亦是寨城内唯一能看到太阳的地方。那间老人院是在1993年政府拆除寨城时唯一保留的建筑,由于以前曾用作“九龙巡检司衙门”,因而被列为法定古迹。

    大井街

    大井街算得上寨城内其中一条最老的街,还没有寨城的时候就已经有这条街。大井街因为有一个大井而得名,而这个井在以前是整个寨城最主要的食水来源。不过到了1920-30年代,因为霍乱肆虐,而井又是有最多霍乱菌的地方之一,因此全港很多的井都要封掉,不过大井街的那个井到了1950年代才被封闭,然后开始改为用城外的八条水管供水。

    西城路

    西城路是寨城内唯一一条意译为英文名称的道路。顾名思义,西城路之所以称为西城,是因为这里是寨城内最西的地方。这里有很多僭建的寮屋,很多人去到九龙寨城,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些建筑。

    拆除后保留的建筑

    衙府

    衙府现存留在九龙寨城公园的中央,是唯一得以保留的清朝建筑。建于1847年,作大鹏协府及九龙巡检司衙署所在地。建筑风格为三进四厢的南方建筑物,墙身及柱础用青砖及麻石建造,而屋顶梁架则为传统木材结构,上铺素烧的筒瓦和布瓦。

    自1899年驻军撤离寨城后,衙门曾被用作多种慈善用途,其中包括用作安立间教会穷人院(广荫院)、老人院、寡妇和孤儿收容所、义学、诊所及在最后于寨城(除衙门)清拆前作为老人中心[20],也是寨城中心少数没有向上扩建的所在地。现被列为香港法定古迹。

    "1847年建成的衙门

    南门遗址

    香港政府在1994年四月清拆寨城内楼宇时,在南门原址发掘了分别刻有“南门”及“九龙寨城”的花岗岩石额,相信是居民二战时知道日军入侵而埋藏于泥土下。此外,城墙残存的墙基、一条沿内墙建造的排水沟及旁边的石板街亦先后出土。当年楼宇的钢筋水泥亦留于遗址中。整个南门遗址已列为法定古迹。

    "南门遗址的花岗岩石额及钢筋

    影响和文化描写

    由于惊人的超高住宅密度,漫无目的的都市发展,各式不法店家的兴起,九龙寨城的影像与人物故事太多,加上香港在西方的影响力,使得这个人造奇观广为世界所知,从有关建筑、文化和社会现象中,散见于世界各地的作品和记述,知名文化人类学家可儿弘明曾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其他例子有日本warehouse 游乐场、《师父·明白了》、《银河铁道物语》、《攻壳机动队》、《银翼杀手》、《闪灵夺还屋》、《莎木ii》、《九龙风水传(日语)》/《九龙风水传vr》、《city of darkness》、《功夫》、《城寨英雄》、《追龙》及“vertical city”建筑概念。

    city of darkness: life in kowloon walled city

    加拿大摄影师格雷格?吉拉德和英国建筑师林保贤于1993年合著出版之书籍,2015年翻译成中文版《黑暗之城:九龙城寨日与夜》。

    "cyber kowloon walled city

    warehouse

    位于日本神奈川县川崎市日进町一座名为 warehouse 的室内游乐场的设计布局仿照了九龙寨城,楼宇外围标示“城寨style”的肮脏甩色墙纸,入口大门标示“欢迎光临”的正体字,旁边则有几个块海报的展示牌。内里则重新建造残旧不堪的街道与密密麻麻的建筑物,设于一及二楼,不但设有破烂的旧式招牌,还有生锈的卷闸和电梯门,厕所墙壁亦有剥落,加上配以广东话的街市喧闹背景音乐。场内设有1990年代的旧式游戏机及扭蛋等不同游乐设施。三楼至五楼的环境则回复“正常”,设有现代化网吧、漫画店及按摩椅等。该家warehouse于2005年12月开业,运营者是曾经侨居香港的埼玉市议会议员吉田一郎;已于2019年11月17日结束营业。

    九龙寨城题材作品

    • 《省港旗兵》电影第一集
    • 《香城浪子》(1982年)
    • 《城寨出来者》(1982年)
    • 《街头霸王》(1995年中视动画,第二卷)
    • 《功夫》电影出现的猪笼城寨,以九龙寨城为参考背景
    • 《攻壳机动队》(1995年动画电影)
    • 《莎木ii》(2001年dreamcast游戏)
    • 《攻壳机动队》(2017年真人电影)
    • 《银翼杀手2049》
    • 《追龙》
    • 《三不管》(2008年邱礼涛执导香港电影)
    • 《九龙城寨》(2010年余咏良原作的香港漫画)
    • 《九龙城寨2》(2011年的漫画续篇)
    • 《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香港九龙财宝杀人事件”单元
    • 《情逆三世缘》(2013年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拍摄制作的跨越时空电视剧)
    • 《城寨英雄》(2016年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拍摄制作的怀旧功夫动作电视剧)
    • 《数码宝贝宇宙 应用怪兽》(2016年,数码宝贝动画系列第七作,当中的“数码九龙城”参照九龙城)
    • 《cage 笼》(一款 pc 平台的 3d 电子角色扮演游戏剧情解谜探险游戏,暂时未有预定推出日期)
    • 《大嫂》(2017年 由北京爱奇艺科技有限公司制作)全片充斥着70年代香港九龙城寨独有的黑暗面
    • 《使命召唤:黑色行动》(2010年由 treyarch 制作)梅森的同僚哈得逊和威弗尔在香港九龙城寨找到了克拉克博士并开始拷问他。
    • 《毒。诫》(2017年电影,以慈云山十三太保为题材,题及他们于九龙城寨的事迹)
    • 《南瓜先生2 九龙城寨》(2019年,steam 平台横向卷轴独立游戏,系列中第二作)
    • 《九龙大众浪漫》(2019年)
    • 《港诡实录》(2020年,steam 平台第一人称恐怖冒险独立游戏)
    • 《九龙城寨·围城》(2021年,郑保瑞执导香港电影)
    • 《kowloon walled city》(2022年,由香港元宇宙游戏工作室index game制作的the sandbox 元宇宙第三人称动作冒险独立游戏)

    九龙寨城出身的知名住户


    • 罗莽
    • 何家驹
    • 潘灵卓
    • 杜琪峯
    • 秦沛、姜大卫、尔冬升三兄弟
    • 林碧琪
    • 黄光亮
    • 黄毓民
    • 林家栋
    • 陈凯欣
    • 袁剑伟
    • 黄韵材
    • 苏民峰
    • 吉田一郎

    九龙城寨出生的香港名人

    • 陈维冠(1966年1月16日-)
    • 方骏钊(1966年10月21日-)
    • 陈耀全(1970年11月6日-)
    • 招石文(1945年7月6日-2015年2月9日)
    • 黄韵材(1951年11月18日-)
    • 楼南光(1954年7月3日-)
    • 张国荣(1956年9月12日-2003年4月1日)
    • 王喜(1967年7月27日-)
    动作片三不管全集高清观看由4m影院整理于网络,并免费提供三不管高清剧照,三不管百度云在线播放等资源,在线播放有酷播,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爱奇艺视频等多种在线播放模式,在播放不流畅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切换播放源。如果你喜欢这部片子,可以分享给你的亲朋好友一起免费观看。4m影院收集各类经典电影,是电影爱好者不二的网站选择!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