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

状态: HD

主演: 赵文瑄 成龙 李冰冰 胡歌 孙淳 

导演: 张黎

语言: 汉语普通

首播: 2011(大陆)

更新: 2022-10-08 08:17

类型: 剧情片

6.5

剧情简介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历程中有许多红色题材的电影值得铭记。从上世纪 40 年代到 70 年代,在中国老百姓还不知道电视机为何物的时候,红色电影已经慢慢在大银幕上展现它的魅力,代表作有《林海雪原》《烈火金刚》《红岩》《红色娘子军》《南征北战》等等。红色电影曾经陪伴了一代人走过青春岁月,是他们童年的回忆,在他们心中烙下了红色的印记。

贵州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停留时间最长、留下遗迹最多的省份,红军足迹遍布全省多个县 ( 市、区 ) ,省内各地都留存着红军的足迹,流传着红军的故事。一部部与贵州相关联的红色电影也从无到有、从一到多,让观众通过影视剧了解到贵州红色历史,回味红色的故事,感悟老一辈共产党人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1937 年,首部红色电影进贵州

翻阅贵州电影史,第一部红色电影,可追溯到 1937 年。1937 年,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张道藩创作了《密电码》的电影剧本,并由黄天佐导演,在贵阳黔灵西路进行拍摄。该片取材于真实事件,剧情惊险刺激,开创了中国谍战电影的先河,是贵州影史上剧情片的开山之作,并被当时不少影评人认为是具有进步思想的影片。除此之外,贵州优秀演员罗军等人积极参演了爱国主义影片《日本间谍》(1939)《保家乡》(1939)《胜利进行曲》(1940)等影片,这些影片播放以后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新中国成立后,由贵州作家汪德荣小说改编的电影《云雾山中》(1959)将影片思想集中体现在了反压迫、求解放的表述上,导演黄野通过呈现解放军歼土匪、解放吴家寨这一革命事迹,再现了广大农民渴望解放、解放军英勇战斗的生动画面。1960 年,贵州电影制片厂又拍摄了几部影响较大的新闻纪录片,如《周总理和贵州各族人民同庆 " 五一 "》《朱德委员长视察贵州》。


《山寨火种》,第一部彩色故事片

贵州地处西南边陲,因特殊历史环境,贵州电影进入了一段较为长期的沉寂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春风扑面而来,贵州文坛艺苑迎来了万紫千红、百花齐放的好时期,红色电影同样迎来了一轮热潮。

贵阳市京刷团副团长杨昆先、老艺人邢再春和李云飞 ( 执笔 ) 共同创作了大型京剧现代戏《苗岭风雷》,它讲述农民出身的苗族青年龙岩松参加红军 15 年后,带领部队解放家乡的故事。这部从 1962 年就开始创作的剧本,1964 年参加了全国的京剧汇演,1978 年该剧由峨眉电影制片厂搬上了银幕。

同年,《山寨火种》(彩色故事片)由长影厂搬上银幕。这是在贵州拍摄的第一部彩色故事片。编剧为蔡葵(执笔)、李今、王安。影片讲述 1935 年春,红军路经布依族山区,营救了被土司白山魈迫害的布依族姑娘刺梨。在红军地教育下,刺梨带领当地穷苦百姓与敌人展开斗争,为红军扫清了北上障碍,一举歼灭了敌人。这部影片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荣获了第三届 " 大众电影百花奖 " 最佳故事片、最佳编剧、最佳导演等十多项提名。

彩色故事片《火娃》(北影厂摄制)是作家叶辛根据自己创作的小说《高高的苗岭》改编的。影片讲述了西南剿匪斗争时,从小给山魔王放羊的火娃知道解放军就是当年救过他的红军时,他不顾危险,帮助解放军查匪情、送情报,使解放军顺利消灭了敌人,解放了扎旺寨的故事。

进入上世纪 80 年代,贵州出品了多部红色电影,其中,《四渡赤水》《血溅秋风楼》带有浓烈的红色印记。


红色电影里的贵州故事(上篇)"

让年轻观众 " 看见 " 贵州红色历史

近几年,为跟上人们的观影品味,全国又有一批新的红色电影陆续上映。《建国大业》《建党伟业》《辛亥革命》等,这些影片明星荟萃、气势宏伟,不仅重现了红色历史年代,也吸引了许多年轻人观影。这其中包括取材于贵州、取景在贵州或是由贵州团队参与的一批制作精良、情节精彩、故事动人的红色电影涌现在大银幕上,让年轻观众 " 看见 " 了贵州的红色历史,让曾经经历过那段历史的老一辈回顾了那段激情岁月。

以青春视角解读长征故事的《先锋之那时青春》(2016),由当红组合 " 至上励合 " 成员马雪阳、张远、刘洲成主演。该片先后在贵州娄山关、海龙屯、赤水河等地取景拍摄,讲述了 1935 年遵义会议后,以孔承义为首的情报小分队克服困难夺取情报,帮助红军勇夺娄山关的传奇故事。而剧中孔承义的原型正是遵义会议纪念馆首任馆长孔宪权。

以传教士视角讲述长征故事的《勃沙特的长征》(2016),取材于 1934 年红军长征时期,在黄平旧州发生的关于萧克将军和外国传教士勃沙特的真实历史故事。从筹备、拍摄到后期制作,电影《勃沙特的长征》历时半年有余,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列为 "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 " 重点影片。该片展现了红军将士与勃沙特在信仰和情感上的碰撞过程,勾勒出红军当年克服艰难险阻、寻求革命胜利道路的历史图景。

取景于安顺黄果树景区、云峰八寨、云台山、轿子山知青林场、西秀黔秀通影视基地、平坝凤凰林场的《生死 96 小时》(2016),展现了红军的信念、血性、牺牲与壮别。该片的男一号为贵州籍著名演员聂远。在安顺关岭县白水镇郎宫景区拍摄,记者探班时,聂远与其他演员在炸点之间奔跑,稍不留神就可能出现意外。聂远说:" 别说炸点,枪一响,我都会闭眼睛。但在镜头前就必须克服这些情况。" 聂远饰演的是为红军大部队开辟血路的侦察连连长,聂远还协助工作人员安排其余主演及群众演员站位,颇有 " 连长 " 风范。

该片讲述一支由性格各异、出身各异、年龄各异的队员组成的红军侦察小分队,接受为红军大部队战略转移开辟血路的特殊使命。在通过安顺少数民族地区的 96 个小时里,经历人生大考,每前进一步都面临生死抉择,最终以巨大牺牲铺平了一条前进道路。

同样由聂远主演,取材于贵州史实的电影《勇士》(2016)真实展现了红军在 3 天之内从安顺场赶到泸定桥的故事。这一路,山路险峻,赤脚穿着草鞋的红军在崇山峻岭中挑战人体极限,取得了这场决定红军生死存亡的战斗的胜利。导演宁海强说:" 电影着力将这段真实的历史呈现出来,把战略部署、战役过程和战斗打法清晰地展现给观众,从枪弹、烟火、动作等各个方面让观众产生代入感,坐在电影院也犹如亲临战场。" 影片营造的这种效果令宁海强非常满意。

电影《遵义会议》(2016)讲述了 1935 年 1 月在红军第五次反 " 围剿 " 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的历史史实。《遵义会议》旨在激励更多人了解、重温那段动人心魄的历史,弘扬红色文化,是一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优秀教材,是 "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 " 的成功典范。该片的编剧是全国政协委员、八一电影制片厂原副厂长刘星。在他看来,用电影讲述一个荡气回肠却不乏温暖的故事,是要坚定我们前行的勇气:" 红军长征结束了,中国梦的长征正在路上。"

电影《江城 1943》(2019)讲述了 1943 年,铜仁的进步青年、爱国商人联合中共地下党员,为支持共产党的抗日部队,积极筹集战略物资和医疗药品,与敌对特务斗智斗勇的故事。导演赵洪纪觉得,电影《江城 1943》讲述的不是一个人的故事,而是一段时光内一群爱国者的缩影。赵洪纪说:" 这部影片是第一部反映贵州铜仁抗战历史的电影,全部在本地实景拍摄。希望能通过电影的呈现方式,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贵州,当然也更希望贵州本地的观众在观看影片时,被激发起内心深处那一份对贵州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的景仰。"

取材于贵州、拍摄在贵州,还有贵州主创参与其中的红色电影《极度危机》(2019)上映时引起了年轻人的关注。激烈而宏大的战争场面制造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悬念重生的剧情也不断制造着紧张感。方言对白、彝族音乐、奇险山地,都彰显出独特的贵州符号。影片讲述了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在长征途中建立 " 黔大毕 " 革命根据地,红十七师奉命在将军山阻挡敌人,掩护军团进行战略转移的故事。电影《极度危机》总导演、编剧欧阳黔森表示,影片最大的突破在于学习了好莱坞大片的经典叙事模式,在以往主旋律的电影类型基础上做了重要突破,用平行的手法叙述了明暗两条故事线,结构紧凑、人物集中,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同时,影片将谍战、悬疑、爱情等元素进行了巧妙地融合,更是向理想与信仰致敬,弘扬了红色主旋律,又充满了人性光辉。

贵州,是红军长征走过的一片热土,那些轰轰烈烈的历史值得被认真、深入地挖掘。不忘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贵州红色电影将这段历史重现在了银幕上,已让更多的人知晓。


红色电影里的贵州故事(上篇)"


红色经典之:《勃沙特的长征》真实故事最具张力

贵州作为红军长征途中转战时间最长、发生重大历史事件最多的省份,现存重要长征遗址遗迹 750 多处。这些封存在岁月中的红色记忆,转化为影像,出现在大银幕上,为更多人所知。由潇湘电影集团有限公司与贵州省电影家协会联合出品的历史剧情片《勃沙特的长征》,正是一段红军长征时发生在贵州黄平境内的真实故事。

《勃沙特的长征》讲述的是 1934 年 10 月,由萧克将军带领的先遣团路过贵州省黄平县旧州时,在古镇天主教堂里发现了一张法文版的贵州地图,后经传教士勃沙特口述,萧克将军标注,将一张法文版的地图翻译成了中文,而这张珍贵的地图为红军顺利转战贵州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的故事。

影片以勃沙特的叙述为脉络,从他的视角切入讲述红军的故事。贵州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郝南飞说:" 以‘老外’视角拍摄的红军长征电影,这独一无二的。" 影片无限贴近这段历史,在拍摄前,潇湘电影集团有限公司的欧总便多次赴京拜访萧克将军的儿子,获得了签字授权。" 萧克将军的儿子很支持《勃沙特的长征》的拍摄。"

这部原本计划在湖南拍摄的电影,经郝南飞的努力," 回到 " 了发生这段历史的地方黄平进行拍摄。该片从 2016 年 6 月 18 日开始,分别在贵洲平溪翁岩、旧州仁寿宫、东城门、上塘喜家桥古驿道、飞云崖弹药库、野洞河和冷屏山取景拍摄,7 月 8 日在黄平境内拍摄结束。影片开拍时,摄制组来到黄平,找到了发生这段历史的 " 原版 " 教堂,但那里已经成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而且四面围着围墙,根本没法拍。郝南飞回忆道," 我们一行人四处寻找适合的拍摄地,最终在安顺黄果树附近找到一个教堂。巧的是,周围的房子都拆了,独独剩下一个天主教堂没有拆,我们立即在那里开拍了。"

郝南飞聊起《勃沙特的长征》,熟悉得仿佛在述说一件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 最开始,勃沙特认为红军是‘坏人’,坚持不翻译地图。但跟着红军一路走来,他慢慢了解到红军是好人。" 郝南飞说,勃沙特与红军战士们朝夕相处,目睹了红军是怎样为信仰而战,也亲历了红军将士在突围过程中的流血和牺牲。后来,当萧克请求勃沙特帮忙翻译地图时,得到了勃沙特的鼎力相助。事实也证明,这份约 1 平方米大小的地图,对于刚刚进入贵州、道路不熟且缺乏向导的红六军团具有重要的意义——正是通过这张地图,萧克与王震最终选择了与贺龙领导的红三军团会师。

1936 年 4 月 12 日,在红二、六军团即将由云南北上川康时,勃沙特将与他们告别。" 萧克给勃沙特准备了践行饭,准备了盘缠,准备了两匹马 ……" 郝南飞讲述着那一段真实而特别的历史。勃沙特离开红军之后,开始着手整理自己在红军中的那段亲身经历,最后形成了一本长达 12 章、共计 288 页的英文回忆录。1936 年 11 月,当红二、六军团还在长征途中时,勃沙特的回忆录《神灵之手》已经由伦敦哈德尔—斯托顿公司出版发行,成为西方最早介绍红军长征的专著。"《神灵之手》比美国记者埃德加 · 斯诺所著的《红星照耀中国》出版整整早了一年。" 郝南飞说。

勃沙特在《神灵之手》中记录了大量红军的生活。里面有这样一段描述:" 行军路上,我的一只鞋子坏了,红军给我找了一双非常合脚的橡胶雨鞋,它是刚从一位同志的脚上‘没收’的。因为气候潮湿多雨,我们提出要块雨布,结果给了一条床单。我们后来才知道,这在红军中已是非常奢侈的供应了。"

在拍摄过程中,这段历史的细节也被众人再度关注。上个世纪 90 年代,萧克将军请中国驻美首任大使柴泽民带了一封亲笔信慰问远在英国的勃沙特,并邀请他再 " 回 " 中国。90 多岁的勃沙特已力不从心,但他仍请柴泽民带上了回赠给萧克的礼物。" 这两个人还有很多的‘佳话’。" 郝南飞说。


红色电影里的贵州故事(上篇)"


红色经典之:《极度危机》致敬红色信仰

回忆起电影《极度危机》的制作,导演盛树华说:" 这是一帮拥有红色信仰的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块儿,共同完成的一件事。"

《极度危机》讲述了红军历经五次围剿后,被迫开始长征,一路经历艰险困难的故事。

与欧阳黔森合作过《二十四道拐》《雄关漫道》的导演盛树华,此次看到欧阳黔森编写的《极度危机》剧本,被当中的内容吸引。" 欧阳黔森的作品看似讲贵州,实则折射了整个国家,包含了大国意志。"

在盛树华看来,红军长征堪称人类历史上最惊心动魄的一段历史。"《极度危机》无限地接近历史的真实。当时,红军在贵州的艰难困苦超过我们的想象。历史就是最好的编剧!贵州丰厚的红色历史也是孕育红色影视剧的沃土。把原本的历史呈现在电影上,就已经够震撼了。"

在《极度危机》的拍摄过程中,盛树华写下了这么一句话:" 看在贵州、听在贵州、思索在贵州、红色传承在贵州。"

沧桑、大气、凄美,是《极度危机》在影像上呈现的关键词。在拍摄取景时,不仅包含了贵州山水的大气壮观,同时也有细腻小巧的秀美景色。" 我们在大方县取景,随后在安顺云峰堡取景,凌晨三四点赶夜路过去,到了以后立马背器材上山开拍。在拍摄的 40 多天里,我们没有遇到瓢泼大雨,拍摄很顺利。" 盛树华回忆。在画面质感上,该片是凝重、朴实的风格。" 当时这个剧应该是国内最后一次使用氢气炸药拍摄。氢气炸药没有烟,但是火药燃速很快,爆破很猛烈。" 经过一系列历史考证后,烟火师精心设计了每一场战争戏。现场爆破的猛烈,加之后期大量的特技丰富了画面,令该片的力量感和张力得以表达。这便是 " 看在贵州 " 的体现。而 " 听在贵州 " 则体现在电影的两首歌曲中。" 我们没用专业歌唱家演唱主题曲,而是请了一位彝族同胞演唱。他用原生态的嗓音清唱,后期进行了配音,非常有力量。"

盛树华回忆,在一次为电影准备资料的途中,他从四川返回贵州,高温难耐的他想要下车在路边小溪中稍作休整。" 我们一路沿着红二、六军团的路线走,很多地方都不是高速路,甚至有些路只能单向通车,很窄。司机开着车慢慢前行,我先下车采风,不久风云突变、电闪雷鸣。" 这样的恶劣天气让盛树华顿时想到了当年红军的艰难,他更理解了红军心中怀揣的信仰。" 红军在极端情况下,食不饱、穿不暖,每天行走五六十里地,而且穿的是草鞋。我如今正值壮年,每天酒足饭饱,但要走五六十里路都觉得不容易。但是,红军在贵州境内行军,没有被打垮、被累垮,也没有被饿垮。遇水架桥、逢山开路,有什么障碍都能过。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力量!直到我亲自踩着贵州的土地,我才明白。只有满怀信仰,才能支持着两万多人完成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壮举。"

盛树华发现,在贵州红军走过的地方,红军的精神也感染着周遭的百姓,这里的人一代代讲述着红军的故事,传承着他们的精神。

在拍摄过程中,盛树华被感动着。" 那年 11 月,我们请了毕节武装部预备役军人参与拍摄。" 当时山上仅有 5-6 ℃,五六百名军人穿着薄薄的夹衣,认真地拍摄每一个镜头。" 他们没有一个人叫苦,更没有一个人提前离开,这种精神令我很感动。这不正是红军信仰的延续与传承的体现吗?"

一个普通老百姓,也能成为红色历史的 " 传承人 "。" 在毕节七星关区有一个老百姓,他是个残疾人。他住的地方很偏僻,与外界接触很少,但没想到开口却滔滔不绝地说起红军的故事,洋溢着激情。听者从中可以感受到浓浓的革命传承,而且完全看不出他只是大山中的一个普通老百姓。"

" 这块泥土的芬芳可以带来思想的绽放。" 盛树华说,还有更多在贵州的红色历史值得被大家铭记。

贵阳晚报·数字报

红色电影里的贵州故事(上篇)"


贵阳日报传媒集团 贵阳影业集团 联合推出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杜立????

剧情片辛亥革命全集高清观看由4m影院整理于网络,并免费提供辛亥革命高清剧照,辛亥革命百度云在线播放等资源,在线播放有酷播,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爱奇艺视频等多种在线播放模式,在播放不流畅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切换播放源。如果你喜欢这部片子,可以分享给你的亲朋好友一起免费观看。4m影院收集各类经典电影,是电影爱好者不二的网站选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