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伍福

最新好看的“王伍福”的搜索结果推荐

已完结

保卫延安

主演:唐国强,耿乐,潘雨辰,朱宏嘉,姚居,王伍福,孙维民,盖美,姚居德,高发,张凯丽,王健,郭连文,赵力强,李大光,王光辉,杨蓉,刘研,牛军,关新伟,周艺华,蒋瑞征,董少
简介:该剧根据著名作家杜鹏程先生的同名小说改编,全景式立体化展现了发生在六十年前陕甘宁地区的一场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战争。展现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运筹帷幄,指挥着全国战场从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艰难的过程;展现了彭德怀将军勇挑重担、能征善战,以少胜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的光辉业绩;展现了陕甘宁人民同仇敌忾,军民一心,付出巨大牺牲的感人情节……
唐国强,耿乐,潘雨辰,朱宏嘉,姚居..
已完结

东方

主演:唐国强,王伍福,曾秋生,孙维民,卢奇,张再新,赵小川,赵雍,谷伟,宗利群,林彪,杨紫茳,于小慧,马晓伟,由立平,马诗红,张平
简介:很抱歉,无法获取该网页的内容,解析该网页时出现错误,提示“网页解析失败,可能是不支持的网页类型,请检查网页或稍后重试”。由于无法访问网页,无法为你剧情等相关信息。你可以检查链接是否正确,或尝试更换问题再次提问。
唐国强,王伍福,曾秋生,孙维民,卢..
已完结

北平和谈

主演:古月,苏林,路希,王伍福
简介:《北平和谈》相关 一、基本信息 - 类型:电视连续剧 - 导演:王力民 - 主演:古月、苏林、路希、王伍福等 -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大陆 - 语言:汉语普通话 - 集数:7集 二、剧情详细讲述 1. 背景 - 1949年初,中国共产党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取得全面胜利,国民党在东北和华北的局势已全面溃败。1月21日,蒋介石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代理总统职务。李宗仁上台后试图与中共谈判停战。 2. 和谈代表团组成 - 国民政府和谈代表团以张治中为团长,成员包括邵力子、黄绍竑、刘斐、章士钊、李蒸。中共方面则由周恩来任代表团团长,成员有林伯渠、林彪、叶剑英、李维汉、聂荣臻。 3. 和谈过程 - 4月1日,国民政府和谈代表团乘飞机抵达北平南苑机场,中共代表团秘书长齐燕铭接机,随后代表团入住六国饭店。当天下午六时,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与张治中会谈。经过十多天的谈判,国共双方草拟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并商定于4月20日签字。 4. 和谈破裂 - 然而,南京当局于19日发表广播,称对和平协定未能全部同意,尤其难以接受解放军渡江这一条款,于是国共和谈全面破裂。之后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解放军渡过长江,发动渡江战役,迅速占领南京、上海等大城市,并向华南、西南、西北各省进军。
古月,苏林,路希,王伍福
已完结

八路军

主演:唐国强,王伍福,刘劲,姚居德,郭连文,卢奇,祝新运,张再新,郑强,宋佳伦,徐光明
简介: 该网页介绍了2005年首播的25集电视剧《八路军》。该剧首播于2005年8月10日,类型为历史战争,由宋业明、董亚春导演,王朝柱等编剧,众多演员参演,主创阵容强大。该剧全景式展现八路军抗战全过程,有重要历史意义,在拍摄过程中克服诸多困难,展现了剧组的敬业精神。 剧情 - 背景与开端:故事以抗日战争时期为背景,从宏观角度呈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程以及中国抗日战争进程,也涉及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的关系。该剧开篇便展现了当时复杂的局势,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在此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积极投身抗战,体现其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主导地位和重要作用。 - 抗战历程与重要事件:剧情涵盖了众多八路军抗战的重要历史事件,如战斗、战略决策等,生动展现了抗日战争持久战的三个阶段。在战斗过程中,八路军运用多种战术与日军作战,包括敌后游击战术等,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剧中也体现了国共合作联合抗日的情况,例如国民党将领卫立煌与八路军之间的关系等情节,丰富了故事内容。 - 人物与故事线索:通过塑造众多层面的抗日将领形象,如朱德、彭德怀、周恩来、毛泽东等领导人,以及虚构的五位八路军战士英勇杀敌和“五颗算盘珠子”等故事,从不同角度展现抗战风貌。这些人物在抗战过程中经历了各种艰难险阻,不断与日军战斗,在战斗中展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英勇无畏的精神,他们的故事相互交织,构成了丰富的故事线索,推动剧情发展,全景式地展现了八路军浴血抗战的全过程。
唐国强,王伍福,刘劲,姚居德,郭连..
已完结

八路军

主演:唐国强,王伍福,刘劲,姚居德,郭连文,卢奇,祝新运,张再新,郑强,宋佳伦,徐光明
简介:电视剧《跨过鸭绿江》不仅是今年的爆款,也可以昂首载入中国电视剧史册。 " 看完《跨过鸭绿江》第16、17集,38军奋勇阻击美军,杀声震天,打的美军丢盔卸甲,狼狈逃窜,尸横遍野,一战成为“万岁军”,看得荡气回肠,血脉喷张。 " 看到这里,为这部正剧拍案叫好。演技在线,服装在线,道具在线,情节在线,战场带入感极强。我选择的这些照片,看看我们这些最可爱的人,都好像是从土堆里、炮灰里、血泊里爬出来一样的,破烂的军装,油污凝固;干裂的嘴唇,毫无血色;陈旧的武器,让人心酸… " " 这才是真正的战场!这才是我们真正的中国志愿军勇士!看时热泪盈眶;看完之后,擦干眼泪内心很久难以平静。结合今年此前在一片骂声当中被停播了的“《雷人蘸酱》”(听说又名《亮剑3》),我有三点认识,愿与大家一起分享。 " 1,战争题材电视剧,必须由央视或者有实力、有良心的省级电视台来组织拍摄。坚决不能让一些娱乐至死的电视台来制做,坚决不能把这样的任务交给心术不正只看市场只认钱的电视台或影视公司,要严把审核关。在这点上,我们必须要向中央电视台致敬! " 中央电视台,是真正为历史而历史,为艺术而艺术,为社会而社会。拍摄的历史片,宁可不要经济效益,也要向全国人民奉献正能量,这一点上全国其他省级电视台是无法做到的。 " 《跨过鸭绿江》2020年8月15日在京开机,为什么年底就上映了?分五组拍摄!即便如此短促,细心的军事迷们已经发现,我志愿军战士使用的机枪是当时捷克式机枪,都是直弹匣,而不是现在随处可见六十年代改装的五六式弹匣。这个细节,哪个台可以做到呢? " 为了再现战争的残酷,《跨过鸭绿江》这部电视剧设置超过30000个炸点、子弹点13000多个、人身中弹5000多个。群演就动用了4万多人次,有400多个场景,375个有名字的角色,打出8万多发子弹。 " 为了更好地展现战争场面,《跨过鸭绿江》组织起500多人的美术置景团队,自制道具飞机4架,自制道具坦克、装甲车、汽车9辆,自制各类道具枪械1000多条。这些庞大的开支,只有中央电视台愿意不惜工本付出 ,目的仅仅是为了真实地还原历史。在这一点上,国内没有几家电视台能够做得到。 " 2,拍摄革命题材的严肃历史剧,坚决不能让流量明星、小鲜肉参与,一个都不能。一定要做出年龄限制,除士兵之外,主要演员至少应该在35岁以上,甚至40岁以上,要有丰富的表演经验才行。以中年演员为骨干,老年演员挑大梁。 " 《跨过鸭绿江》选择的演员都是成熟在线的实力派演员,如唐国强、孙维民、王伍福、丁勇岱、刘之冰、王志飞、姚刚、王同辉、王挺、赵波等等,他们都在影视剧领域辛勤耕耘几十年,演技都由青涩打磨到现在的炉火纯青,举手抬足之间非常有年代感和社会沉淀,绝不轻浮。 " 是他们的参演,决定了这部历史剧的人文厚度。即便一定要用20多岁的演员,也一定要选择有棱角、有刚性的演员来参与。女性尤其不能让娇滴滴的花瓶出现,要选择有英气的、有演技的人来参加,可以不要名气,不要颜值。 " 来对比一下《跨过鸭绿江》和“《雷人蘸酱》”两部剧当中的将领。难道左边的是武松,右边的是西门庆?两个同时上了战场,准备带兵再干一把? " 再来对比一下两部剧的女护士。《跨过鸭绿江里》的女护士面黄肌瘦,“雷”剧里女护士脸上嫩白出了水,还风吹杨柳一脸的傲娇。 " 《跨过鸭绿江里》的女护士看到战友遇到危难时,一脸的关切和慌张,如临其境。 " “雷”剧里女护士脸上的表情就告诉我们,“我们是来享受战场浪漫的,我们就是战地玫瑰,炮弹子弹坦克车也喜欢我,不打我的。” " 再看两句当中士兵的庆祝胜利。 《跨》剧里的士兵都是20出头,满脸的喜悦带着农家子弟的质朴。 " 再看这个雷剧,一副吊儿郎当的酷毙,还摆个造型,感觉是在拍写真。 " 3,严肃题材的电视剧,必须交给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有经典代表作品的、严肃认真有情怀的优秀导演来拍摄。比如董亚春,宋业民、金滔等,《井冈山》、《长征》、《延安颂》、《八路军》、《红色摇篮》、《彭德怀元帅》等优秀历史剧均出自这几位优秀导演。坚决不能把这样严肃的题材的电视剧交给那些连基本的历史观都暧昧不清的导演来做,比如搞出摩丝发蜡、雪茄别墅版“雷人蘸酱”的美女导演,坚决不能让这类人碰这样的严肃题材。看看这个雷剧导演拍出来的抗战剧的海报画风… " 把军装当成时装,最后军装彻底找不见。把抗战剧当偶像戏,战场谈恋爱吗?嗯,打猎归来… " " 没有对比,没有说明。我们看看《跨过鸭绿江》里面志愿军将士的脸,完完全全是从土煤窑里钻出来的。 " 这些雷剧也把这些帅哥们弄得“灰头土脸”的样子,可是我们都可以看到他们脸灰下面的厚厚的白粉底!连装都装的这么矫情! " 再看下面一组照片。上面一张是《跨过鸭绿江》战士的群体背影,虽然是背面,但依然杀气腾腾。下面张是“雷”剧的“进攻”,虽然是正脸儿,但您感觉到有一星半忽杀气了吗?觉得冲锋的战士里有哪一个是在做战?男人都走出猫步了! " 再看这两幅!《跨过鸭绿江》里的将领是一名师长,战斗结束,浑身像从土里捞出来的,形象跟普通士兵没什么两样。 " 那个“雷”将不就是一个团长吗?露出大少爷才有的跋扈,还有卫队营,还要亲率,呵呵呵,看来师长得去上战场,团长可以不用去。 " 还有这两幅。上面的下级因为没有完成交代的任务,一脸的愧疚,这就是军纪。下一幅,居高临下,一副花花大少无所谓的样子,哪有半点军人模样? " 结语:让不负责任的导演拍摄革命战争题材,就是对历史先烈的侮辱,是对公共视听的污染,是对中国精神的毁灭。请问拍出发蜡摩丝雷剧的导演,是怎么“炼”成的?他们是怎么被委以重任的?这些人还有一点点对先烈的尊重吗? 话确实不好听,但欢迎大家跟我一起交流。
唐国强,王伍福,刘劲,姚居德,郭连..
已完结

李克农

主演:张晓林,古月,刘劲,王伍福,寇振海
简介:  李克农是我党隐蔽战线的重要领导者之一,长期主持和领导我党情报、保卫工作。西安事变前夕,李克农曾单枪匹马代表我党同张学良的东北军进行谈判,为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立下头功,毛主席当即称赞“搞得不错”;抗美援朝的关键时刻,毛主席又一次亲自点将,派李克农主持谈判,从而上演了一出“板门店里伏山姆”的好戏。  电视剧《李克农》由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和国家安全部国安影视中心联合拍摄,以李克农同志一生的战斗经历和传奇故事为主线,讴歌了他和成千上万隐蔽战线工作人员的丰功伟绩。
张晓林,古月,刘劲,王伍福,寇振海
已完结

解放

主演:唐国强,刘劲,王伍福,郭连文,王健,卢奇,马晓伟,于小慧,姚居德,谷伟,刘鉴,黄港,张再新,由立平,孙继堂,翟万臣,张世会,刘伯英,陈强,周艺华,赵力强,黄若萌,杨
简介:《解放》是由唐国强、郭大群、董亚春执导,唐国强、刘劲、马晓伟、王伍福、郭连文等主演的史诗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 "电视剧—《解放》 1946年6月底,蒋介石不顾全国人民要求和平建国的美好愿望,悍然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英勇进行自卫,开始了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从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处于战略防御阶段,战争主要在解放 区进行。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军事方针,前后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从1947年7月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起,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同年8、9月,陈赓、谢富治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与陈毅、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主力也相继出师南征。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以"品"字形阵势展开于中原地区,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 区,在外线大量歼敌,迅速改变了敌我力量的对比。 从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歼灭了国民党军主力,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地区 。蒋介石于1949年初被迫下野,引退幕后,由李宗仁代理总统继续要求和谈。1949年3月,中共中央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制定了党对取得全国胜利及其以后的基本政策。4月21日,在国民党最后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后,毛泽东、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强渡长江天堑,23日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二十二年统治的覆灭。人民解放军乘胜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对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大追击。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 ,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本文章由头条百科用户两串葡萄没有籽、savabine参与编辑。
唐国强,刘劲,王伍福,郭连文,王健..
已完结

井冈山

主演:王霙,潘雨辰,王伍福,黄俊鹏,宋佳伦,刘鉴,李泓良,姚居德,温浩铎,东靖川,刘凌志,曹凯,叶欢,刘劲,侯勇,刘之冰,金韬,沈保平,李大强,段宇华,洪卫,赵恒煊,黄辉
简介: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 " " " " " "
王霙,潘雨辰,王伍福,黄俊鹏,宋佳..
已完结

开国领袖毛泽东

主演:唐国强,刘劲,王伍福,孙飞虎,徐光明,郭连文,邵宏来,许正廷,王健,崔可法,顾永菲,丁笑宜,田景山,许毛毛,谷伟,李树生,姚居德,谢钢,王丽媛,田甬,史鑫,车晓彤
简介:大家好,今天和小伙伴们推荐2部革命领袖的影视。 1、《开国领袖毛泽东》 " 这部剧集一共22集,上映于1999年9月,是由杨光远、王冀邢执导,唐国强,刘劲,孙飞虎等演员主演的电视剧。 整部电视剧重现了领袖毛泽东的故事及赞美新中国,更展示了人民斗争胜利的成果。这一部电视剧也让人见证了历史,见证了中国崛起的开始,其中的精神,后辈要铭记在心。 " 看了后,我们对祖国,要用力地保护,要爱国、强国,让这种情怀一直延续,从小培养,永远不能遗忘。 2、《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 这部剧集一共48集,上映于2014年8月,是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中共四川省委组织、指导,北京华影文轩影视文化有限公司、中央电视台等单位联合制作的一部历史题材电视剧。由吴子牛执导,马少骅、萨日娜、张嘉益、宋佳、印小天、何琳、于笑等主演。 " 这部电视剧也是现实中的历史转折,领袖邓小平为了祖国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当时中国的改革也让中国走上了正轨的道路上,也让小伙伴知道解放后,仍需我们一起努力,建设更好的生活,守护这得之不易的果实。 不得不说,应该从小让孩子观看一些革命影片,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怀,让我们不忘历史,缅怀先烈,更坚定我们的信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今天就为小伙伴介绍到这里,关注《快餐配影视》,更多精彩呈现给你。
唐国强,刘劲,王伍福,孙飞虎,徐光..
已完结

上将许世友

主演:张秋歌,范明,宁晓志,刘劲,王伍福,卢奇,陶玉玲,傅浤鸣,侯勇,祝新运,陶慧敏
简介:" 【编者按】近年来,军事题材的影视作品形成了一个热点,也越来越多地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前不久,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连续剧《上将许世友》无论从创新上,还是在塑造人物 上都受到观众的认可和肯定。总政领导看后批示:“这是一部好作品,有情有义、有血有肉,光辉形象、跃然心中。”国家重大革命历史题材领导小组的评价是:“这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一个突破,人物传记片的一个典范。”为此,我们邀请该剧的导演安澜就军事题材的创作谈了一些体会,目的是为繁荣军事题材影视创作开拓思路,提供借鉴。 我接手《上将许世友》的导演任务后,首先要面对的是“为谁拍和怎么拍”的问题。 许将军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在民间传说中更不乏他打出少林、飞檐走壁、杀富济贫乃至嗜酒如命等等奇闻逸事。如果塑造一个这样的武林豪杰、传奇英雄式的人物,无疑不必再对收视率有丝毫担心。但是,演绎一位被神化了的将军,显然有悖于我们的创作初衷和艺术追求。 我们的创作对象是军史、党史上一位功勋卓著、家喻户晓的人物——许世友曾任两大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顾委副主任等要职,决定了我们不仅不能把主人公娱乐化,也无法像《亮剑》、《历史的天空》那样在虚构的前提下,放开思路、随心所欲地去塑造人物。 那么,究竟怎样去刻画许世友呢?经过反复思考,我最终确立了创作走向:本着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努力寻求史与诗的交响、真实与虚构的交融,倾力塑造出一位可敬、可亲、更可爱的共和国元勋的感人形象。 “大事不虚”,是指在创作中必须严格遵循重大史实,尽量客观呈现许世友是如何从一个只为吃粮才当兵的乡野草莽,逐步成长为一位叱咤风云的常胜将军的革命历程。从一个侧面,为观众呈现出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从而使这部作品在体量与内涵上显得更加厚实饱满。 “小事不拘”,就是在恪守重大史实、吻合时代环境、依托生活逻辑、顺应人物性格的前提下,充分放飞想象的翅膀,在“上将许世友”这一规定题材中,最大限度地挖掘戏剧冲突,营造喜剧情境,渲染情绪高潮,强化生活气息,进而把一位已经被传奇化了的尘封偶像,还原成一个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 例如:许世友在担任胶东军区司令员时,一面扬言要响应上级要求,把自己最好的人马支援到东北战场(他确实拿出了十个主力团),一面却以“身患肺结核”为名把他最钟爱的战将聂凤智给截留下来,因为“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啊”(剧中许世友对白)。从组织原则来看,他这样做无疑欠妥,但我们只要设身处地一想,却也都在情理之中。毕竟,许世友的部队当时也处在犬牙交错的战争环境中,他作为支撑胶东战场的军事首脑,如果把“家底都掏空了”(剧中许世友对白),那又怎样应对其职业使命呢? 再如:1960年许世友曾响应毛主席号召“下连当兵”,这在当时是件相当严肃的大事,但我们在具体创作中挖空心思,把它演绎成了一段充满喜剧色彩和戏剧冲突的篇章,尽管“大将军”被“小班长”训得洋相百出——这似乎略显荒唐滑稽,然而,依许世友一不做二不休的性格逻辑来说,这样的演绎大体也是可以成立的。 既然众多的先例已经证明,那些“以史、事带人”的作品很难引起观众的共鸣,那么我想,《上将许世友》这个片子要在写人上下足工夫!从写许世友这个人入手,带出一个个历史时期和一桩桩历史事件,而“事”必须为人服务,在对待“史”和“事”上,必须有详有略、按需取舍。事实上,从受众心理和传播效应来看,我们只有把许世友本人的智勇双全、临危不惧、能征善战写够写足,在荧屏上把主人公塑造得生龙活虎、栩栩如生,观众才会对那些形形色色的战斗和事件感兴趣,从而也才有可能把那些沉潜在事件里面的意识形态有效地播撒到千家万户。 当然,如果想让《上将许世友》真正走入观众心田,我们还必须在冲锋陷阵、刀光剑影之外,再寻找新的、更有效的创作路径。经过反复琢磨之后,我认定这条路径的关键就在于:只有把这位主人公塑造得可亲、可爱了,才能使作品跟观众真正共鸣起来。 那么,怎样做才能让荧屏上的许将军赢得观众爱戴呢?这是我作为导演所必须迈过的一道难关。但从哪儿入手呢?在翻阅了大量资料之后,我深切体会到许世友是个真正的热血男儿、性情中人,他的“忠孝”大义就更是叫人叹服。 可以说,忠孝秉性堪称许将军一生最突出的性格特征,他用终身的实践铸就了一段又一段“真情”——战友情、同志情、母子情、夫妻情,以及对领袖人物的赤诚之情。尽管许将军的一生充满了戎马倥偬的壮怀激烈,但他却以一个农家子弟的朴实,始终呵护着自己内心深处那些最珍贵的情感。我们正是深入挖掘了许将军的诸多“情感佳话”,并在原剧本的基础上,将它们加以合情合理地充分演绎,才使得我们的主人公血肉丰满地走上了荧屏,才使得《上将许世友》走进了亿万观众的内心世界。 例如:许世友作为一名职业军人,“枪”无疑是他最钟情的“战友”,但枪对他的意义和价值却绝不仅限于战场。围绕着许世友和枪的关系,我们还在其他方面作了一系列文章。 在鄂豫皖时期,张国焘曾亲自给许世友越级授枪,以嘉奖他有勇有谋;在延安时期,毛泽东也曾亲自把枪交给许世友,并改变了他的命运。通过这样两个场面的呼应对照,既体现了“枪”对许世友的特殊意义,也含蓄地表现了他与两位领袖人物的特殊关系。 在许世友和田普的婚礼上,贺喜的人们把一个苹果放在新娘的头上,要许世友把它拿下来却不能用手,他听罢神情凝重地抽身离去。就在大家不知所措时,已走到门口的许世友突然回身甩手一枪——苹果应声炸开……许世友随即拾起那粒洞穿苹果的弹头,作为结婚礼物送给了自己的新娘。观众看到这里无不叫好,它好就好在既恰如其分地凸现了人物性格,又别具一格地呈现了他用枪来表达感情的独有方式,同时也举重若轻地渲染了革命战争年代的特殊环境。 我们为了把“用情写人”的思路推向极致,还特别设置了“吴德江”这一艺术形象——他与许世友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战友,在同舟共济一生后,俩人又几乎在同时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设置吴德江这个人物,也有助于结构戏剧、塑造人物。正是有了吴德江这样的瞻前顾后、插科打诨、亲切平凡、乃至婆婆妈妈,才更鲜明地衬托出了许世友那种刚毅果决、横眉立目、沉雄豪迈的大丈夫气概。 在这里,为设计好许吴俩人你来我往的“特殊礼物”,我们颇费了些心思。一方面,用相似的礼物表达同样的情感,可以充分表现俩人的声息相通、心心相映;另一方面,相似礼物的不同形态,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俩人的性格差异;同时,那些意趣横生的礼物本身也给这个严肃题材平添了几许喜剧色彩。 在《上将许世友》中,类似上面这些意趣兼备、“用情写人”的例子还有不少。从目前的观众反馈和收视率来看,我们所精心设置的这些“情节链”无疑是成功的。 “共和国名将系列”是我们八一厂近年来着力打造的重点项目,《上将许世友》是其中的第七部作品。 在这个“系列”的拍摄过程中,我常常会情不自禁地反思:如果说历史的经验和精神在过去曾经铸就过神般话的辉煌,那么在物欲横流的当下,那些横扫千军的经验、那种披肝沥胆的精神还有没有现实价值?还能不能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再度散发出金子般的光芒?…… 在导演《上将许世友》的过程中,上述问题久久地萦绕在我胸中。渐渐地,我似乎悟到了一些答案,并把这些抽象的思考有意识地化作直观的形象、贯穿在了我的创作当中…… 许世友在胶东抗战时,不仅和房东大娘建立了母子深情,而且还把自己的部下悉数打造成了人民子弟兵。他们在平时为乡亲们排忧解难,危急关头甚至能为老百姓舍生忘死。正是基于这样的鱼水深情、这样的血肉联系、这样的甘苦与共,许世友才在短短数年间建立起了一支洋洋数万人马的威武之师。 建国后,许世友在担任南京军区司令员时,抓军事——搞出了闻名全军的“郭兴福教学法”;讲政治——带出了享誉全国的“南京路上好八连”;重文艺——推出了雅俗共赏的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无疑,南京军区这“三件宝”也给许世友带来了无上荣光。但是,如果说摊上一件好事算许世友幸运的话,那么这一系列成就的取得,便决非偶然所致了。其中的关键何在?就在于他那种面向基层、深入群众的工作作风,以及他恪守一生的敬业精神和建功立业的不懈追求。 在这方面,许世友“下连当兵”的故事就具有很强的说服力。通过将军与士兵同吃、同住、同训练的密切交往过程,这不仅让一位高高在上的将军重新体验到了基层官兵的生活,更为重要的是,它同时还深刻地反映出了这样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领导干部如果长期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将会在世界观上与社情民意产生多么大的隔阂与差距!进一步来说,当领导干部意识到这些隔阂与差距时又该如何面对呢?在这里,许世友再一次用他的坦荡真诚与勇气,展现了表率风范。 许世友看到连队战士难得开荤,于是便兴冲冲地擅自上山打猎。然而当他满心欢喜地提着猎物归来时,却受到班长的质问——有哪个普通士兵能随便上山打猎呢?许世友一时语塞,愤懑地拂袖离去。但当他经过反复思考、认识到问题的严重后,不仅更加尊重这位班长,而且还当众真诚地做了深刻检讨,将军向一位士兵认错,这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这又需要怎样的一种气度啊! 我们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开发、推广“名将系列”,不是为了树碑立传,我们最恳切的创作诉求在于:通过影视媒体——这一最具影响力的大众传播渠道,去呼唤一种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去弘扬一种集体主义的情怀!去传承一种爱国主义的使命!★
张秋歌,范明,宁晓志,刘劲,王伍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