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京生

最新好看的“廖京生”的搜索结果推荐

全46集

康熙王朝

主演:陈道明,高兰村,斯琴高娃,茹萍,李建群,薛中锐,胡天鸽,廖京生,李洪涛,刘钧,宫雪花,朱晏,安亚平,刘大印,芦勇,曹永祥,苏廷石,侯永生,朱艺丹,姚长安,宋来运
简介:来源:北京青年报 中广联合会电视剧导演委员会原会长、长春电影制片厂国家一级导演陈家林同志,因长期患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7月7日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79岁。 陈家林导演是国内最先涉足电视剧创作的专业导演之一,是中国电视剧行业里众所公认的开创者与先驱者。 陈家林导演1965年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毕业后,进入长春电影制片厂任演员,1979年开始任导演。首次执导电影《鸟岛》,即获得1979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其后执导的电影《飞来的仙鹤》(1982)和历史人物传记电影《谭嗣同》(1984),同获当年的文化部优秀影片奖。 自1986年起,陈家林导演先后执导了多部脍炙人口的电视连续剧,尤以擅长导演历史题材剧而闻名遐迩。 他执导的电视连续剧《努尔哈赤》(1986),获第7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连续剧一等奖,陈家林导演本人获得最佳导演奖; 他执导的电视连续剧《末代皇后》(1987)获第4届巴西利亚国际电影节电视录像节评委特别奖; 他执导的电影《百色起义》(1990)获广电部优秀影片奖; 他执导的电视连续剧《唐明皇》(1992)获得第11届“金鹰奖”优秀长篇连续剧奖,第13届“飞天奖”长篇特等奖; 他执导的电视连续剧《武则天》(1993)、《贺兰雪》(1995)、《汉宫飞燕》(1996)、《太平天国》(1998)、《康熙王朝》(2001)获得中国电视剧产业二十年“百部优秀电视剧”奖; 他执导的电视连续剧《江山风雨情》(2003)、《沧海百年》(2004)、《大清风云》(2005)、《王昭君》(2005)、《大敦煌》(2006)、《嘎达梅林》(2011)、《楚汉争雄》(2011)、《瀛寰之志》(2011)、《老子传奇》(2014)等作品,都给广大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与此同时,陈家林导演还努力尝试其他类型的作品,先后执导了历史爱情剧《法门寺猜想》(1997)、《走出蓝水河》(2003)《女人一辈子》(2006);家庭情感剧《继父》(2006)、《好男当家》(2007)、《乔省长和他的女儿们》(2008);军旅剧《仰角》(2009)、《勋章》(2009);革命剧《洪流》(2010)、《红岩魂》(2012)等等。 陈家林导演的作品具有独特的人文气息和厚重的历史沉淀,他的作品提升了我国电视剧的文化品格和品位,同时他对待历史题材作品的严谨创作态度和爱业敬业精神,更是为电视剧导演从业者树立了榜样。 陈家林导演是电视剧导演界的前辈和领军人物,他于2009 年开始担任中国电视剧导演委员会的首任会长,在任期间,他为电视剧创作水平的提升、电视剧市场的规范及电视剧导演的权益保护,殚精竭虑,做了大量的建言及实际的工作,受到导演界全体同行的尊敬和景仰。 陈家林导演的离世,是我国电视剧行业的巨大损失。我们以无比沉痛的心情深情悼念这位为中国电视剧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前辈。 陈家林导演一路走好! 中广联合会电视剧导演委员会 2022年7月8日 """""
陈道明,高兰村,斯琴高娃,茹萍,李..
已完结

醉拳国语2003

主演:张家辉,孙莉,袁咏仪 Anita Yuen,郭亮,吴孟达,廖京生,崔杰,吴玉芳
简介:  龙少玉是清雍正年间扬州富商龙五独子,天性好动,调皮捣蛋;又聪明伶俐,讨人喜爱。有个指腹为婚的媳妇红梅,虽然少玉一直都不愿意接受她做龙家媳妇,她仍对少玉一往情深,不断为少玉排难解纷,就像少玉的守护神一般。后邂逅两江总督之李湘国,性格直率开朗的李湘园好打抱不平,对少玉一片真情数次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帮少玉解危,无奈少玉之心另有所属。少玉对聂三阳与明珠之女聂冰一见倾心,别有用心的万祈也对其痴心一片,让她无所适从,经历了一段复杂的恋情。  少玉因误救洪天昭的父亲,而莫名其妙的成为天地会的堂主,而惨遭灭门,红梅拼死相救,并激发少玉重拾斗志,被聂三阳收为关门弟子,令少玉习练醉拳为死去的龙五报仇。最后少玉找到了自己的真爱。...
张家辉,孙莉,袁咏仪 Anita ..
已完结

打破沉默

主演:廖京生,陈宝国,黄梅莹,刘红雨
简介: " 2011年7月,在第28届金鸡奖颁奖典礼上,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讲述我国第一代航天人故事的影片《飞天》,一举获得了最佳影片奖。同年8月,该片又获得了第14届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 而参与执导该片的导演王珈也获得了本届华表奖的优秀导演奖。 " 王珈是谁? 看过电影《飞天》的观众,一定不会忘记片中刘之冰、于波、巫刚、赵晓明、金鑫、张小斐、冯恩鹤、李幼斌等知名演员的精彩表演。 但对执导影片的王珈,却知之甚少。 不过提到他前妻的名字,那也是大名鼎鼎。她就是昔日北影厂和刘晓庆、李秀明、张金玲等齐名的被誉为“北影四美”之一的张力维。 " 那么王珈有着怎样的艺术人生?他和著名女星张力维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情感纠葛? 网络上有人称他将张力维“坑”了一生,这也并非完全都是事实。 一、 1953年7月,王珈出生于北京。他的父母都是电影导演。他的父亲王冰原本是演员,曾在电影《回到自己队伍来》中出演过我军战士一角。后来成为八一厂导演,执导过《激战前夜》、《长空比翼》、《碧海丹心》等脍炙人口的老电影。 " 尤其是1959年,由他执导的向国庆十周年献礼的影片《战上海》,上映后获得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至今片中的许多桥段和台词大家都津津乐道和记忆犹新。 " 王珈从小就在八一厂的大院里长大,亲眼目睹了一部部经典电影的诞生过程,深受感染。 这也为他日后成为电影导演,奠定了基础。 1960年,王冰计划将梁信创作的电影剧本《碧海丹心》搬上银幕。他选择了李长华扮演男主角肖汀,田华扮演女主角金小妹。而片中还需要一个小演员,来扮演男主角肖汀的少年时期。于是王冰就大胆启用了自己的儿子王珈。 " 那年王珈虽然只有6岁,但在镜头前的表现却很是活灵活现。将一个“红小鬼”塑造得惹人喜爱。 那应该是王珈最快乐的童年时光,也是他的父亲王冰在艺术创作上最如鱼得水的年代。这之后,王冰还执导过一部叫《胜利在望》的影片。该片的剧照还曾经刊登在1966年《大众电影》杂志第一期的封面上。 " 可是好景不长,随着1966年一场运动的到来,王珈的父亲王冰被“打翻在地”。他们一家人被赶到一间小平房居住,不久王冰便死于非命。王珈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他说,那时候他眼中的天空,永远都是灰色的。 " 1969年,16岁的王珈就加入到了上山下乡的队伍,乘坐了几天几夜的火车,来到了黑龙江建设兵团。在这里,他抢着干重活和累活,积极主动地表现自己,目的就是能给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 同时他还特别爱看书,在兵团6年时间,他阅读了大量书籍,对于影像和构图也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电影梦悄悄地在他的心中生根发芽了。 " 但那个时候想拍电影,对于他来说,还无异于“痴人说梦”。 同样对电影心怀向往的,还有张力维。这个出生于1954年11月17日的北京女孩,比王珈小一岁。虽然家里没人从事艺术工作(她的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教师),但她却从小就有一个电影梦。 天生丽质的她很想成为电影演员。 " 但和王珈一样,张力维也是因为父亲有“历史问题”没查清,所以屡次报考艺术院校都被拒之门外。 记得有一次她去报考中央五七艺术大学,面对考官她朗诵了《包身工》,声情并茂。还在小品里演了个小老太太惟妙惟肖。老师们都觉得她演得好,是个可造之材。主考官是著名影星崔嵬的妻子,也对她说,你呀,就在家好好等通知吧。 可是那通知左等右等都没等到。后来张力维一打听才知道,她是“政审”没通过。 王珈也曾报考北京电影学院,并且成绩优异。但也因为同样的原因,吃了“闭门羹”。 不过人生的命运总会在关上大门的同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1975年,张力维因在电影《海霞》中出演彩珠一角而声名鹊起,并顺利成为了北影厂的演员。 " 而王珈也在1976年9月走进了大连工学院的校门。 1978年,王珈的父亲王冰被八一厂平反昭雪,恢复名誉。王珈也从东北回到了北京,并穿上军装,进入八一厂,成了一名小场记。 " 王珈和张力维,这两个原本并不相识的年轻人,因为机缘巧合,而越走越近。他们的人生命运,也交织到了一起。 二、 1978年,已经成名的张力维来到八一厂,参演了严寄洲导演执导的反特片《猎字99号》。她在其中出演陈敏一角。出演这部电影的演员,除了她来自北影厂之外,其他的基本上都来自八一厂,如田华、高保成、里坡、林默予、周楚、陈佩斯、洪学敏等。 " 而也正是在拍完这部电影之后不久,引领张力维走上演艺之路的启蒙老师,给她介绍了一个对象。这个小伙子,就是王珈。 当时追求张力维的异性特别多。其中不乏一些艺术界名人或高干子弟。然而那时张力维通过媒体对外公开的说法是,她不想过早考虑婚姻问题,也不想让无谓的爱情纠葛阻碍自己前进的步伐。 " 然而遇见王珈之后,她却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我想,也许是两人有过相似的经历,所以使得张力维对王珈产生了惺惺相惜的感觉。也许是王珈的博学和才华,以及他那不服输的精神,打动了张力维的芳心。总之,两人在认识后不久,就走到了一起,确认了恋爱关系。 1981年,王珈和张力维在北京低调完婚。当时因为王咖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场记,所以很多人都不理解张力维的选择。但张力维却相信王珈能够干出成绩。因为他那么努力,那么爱学习,那么懂上进。 他们刚结婚时,也曾有过非常幸福温馨的甜蜜时光。并在不久就生下了一个宝贝儿子。他们在事业上互相帮助,在生活中恩爱有加,出双入对,羡煞旁人。 " 当时两人工作都很忙。张力维正处于当红期,是各大电影厂争相邀请的女主角。短短几年时间,她就跑遍了长影厂、上影厂、北影厂、八一厂、西影厂、珠影厂等几大电影厂,主演了《春雨潇潇》、《r4之谜》、《东方剑》等电影。她所塑造的女公安的形象颇受好评,她那端庄秀美的形象,也非常深入人心。她因此被誉为“北影厂四美”之一。和刘晓庆、李秀明、张金玲等女星并驾齐驱。 " 相比之下,王珈的发展似乎并不十分抢眼。但他很踏实,一步一个脚印,从场记干起,然后成为副导演,再然后成为编剧,稳步前进。 1984年,这对夫妻还共同合作了一部电影,那就是《绿荫》,由王珈担任编剧,张力维担任演员。 " 因为两个人经常外出拍戏,所以他们的儿子就交给了张力维的父母代为照顾。 但是甜蜜的时光仿佛总是非常短暂。他们结婚没几年,彼此之间的感情,就出现了裂痕。 因为他们的工作性质,所以总是聚少离多。不是王珈跟着剧组去了外地,就是张力维在外景地一待就是数个月。长时间的分离,即使再浓的感情也容易变淡。而且他们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也存在较大的分歧,于是在1990年,他们在沟通无效的情况下,办理了离婚手续。儿子判给了张力维。 " 他们曾经深深地相爱过,所以两人离婚时都感到黯然神伤。他们之间也没有发生任何争吵。张力维只是带着儿子搬离了他们曾经居住的小屋,然后回到了北影厂的职工宿舍。母子俩相依为命。 其实这时,王珈遇到了他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次发展机会。就因为这个机会,他一飞冲天。 三、 1989年,八一厂筹拍电影《冒险的美国女人》。但因为原定导演身体抱恙,无法执导,所以八一厂领导便将导演的重任,交到了原本担当副导演的王珈身上。 " 面对这来之不易的机会,王珈十分珍惜。他从1979年进入八一厂,经过十年的历练,他已熟悉了电影制作的每个工序。所以拿起执导筒时也分外镇定。他将自己所学都运用到实践中,并坚持启用戴比·盖茨出演片中的女主角。结果电影上映后,颇受好评,大家都认为“很好看”。王珈也因此一炮而红。 " 这之后,王珈就迎来了自己事业的上升期。紧接着他又参与执导了《我们当过兵》、《蓝天佳丽》、《大进军——南线大追歼》、《塔山阻击战》、《别再让女人流泪》、《打破沉默》、《强渡嘉陵江》、《民工回家》等影视剧,成为了一名佳作频现的影视导演。 " 但我觉得真正使王珈奠定“大导演”地位的,还是由他执导的几部主旋律影片。 2004年,他和沈东一起,共同执导了灾难片《惊心动魄》,通过独特的视角,将故事浓缩在一辆封闭的列车上,通过各色人等在灾难面前的不同表现,体现了“灾难无情人有情”这一永恒的主题。该片荣获第2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主演李幼斌获得百花奖影帝称号。 " 2006年,他在老导演翟俊杰的带领下,参与执导了故事片《我的长征》,影片通过男主角瑞伢子一家的遭遇,反映出了长征的伟大意义。著名影星王心刚在影片中的出现,令广大影迷感到惊喜。2007年,该片在第26届金鸡奖评选中,获得评委会特别奖。在第12届华表奖评选中,获得优秀故事片奖。 " 2009年,在汶川大地震刚发生不久,王珈再次和沈东合作,在最短的时间内,便推出了群星荟萃的电影《惊天动地》。导演用1440个镜头,全景式地展现出了全民抗震救灾的壮举,500多个特效镜头使得场景细节更加真实可信。这部电影上映后好评如潮。2010年,在第30届百花奖评选中,该片获得优秀故事片奖。 " 王珈最成功的作品,无疑是2011年执导的《飞天》。这部影片场面大气磅礴,视角宏大,成功地塑造了以张天聪为代表的中国航天英雄的艺术群像,揭示了航天员那鲜为人知的精神世界和崇高的英雄情怀。该片不仅获得第28届金鸡奖最佳影片奖,而且在第14届华表奖的评选中,王珈和搭档沈东,还获得了优秀导演的荣誉。 " 这年王珈58岁,他成功地跻身于国内著名导演的行列。 他凭借一部部作品,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也间接证明了当初张力维选择嫁给他的眼光,没有错。只是他们之间缘分太浅,彼此相守,也只有9年。 在王珈不断在事业上取得“佳绩”的时候,他的前妻张力维却选择了沉寂下来。1996年,张力维在出演了电视剧《英雄无悔》之后,便退隐到了幕后。最主要的原因,一方面是她想更好地陪伴儿子成长,另一方面是她的身体状况不太良好。严重的腰肌劳损和膝关节的疼痛使她不得不远离自己所钟爱的镜头。 " 张力维息影后,就很少再进入公众的视线。用她的话说就是,要退就退得干净些。这很符合她的性格。尽管身处演艺圈,她也始终保持着自己的那份安静和淡泊。与如今那些动不动就炒作自己的女明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如今王珈和张力维都可以说是功成名就。他们的儿子也早已经长大成人并成家立业。因为有儿子做纽带,所以他们依然会有联系。纵然不再是夫妻,也仍然还是好朋友。 再次,衷心祝福他们,各自安好。 文/dj雅清编辑部:安静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dj雅清(yaqngzhuli99)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廖京生,陈宝国,黄梅莹,刘红雨
已完结

苍天在上

主演:李鸣,廖学秋,廖京生,刘亦婷,高明,陈慧娟
简介:在“重温经典”频道公布的首批片单中,有周寰导演的两部作品——《末代皇帝》与《苍天在上》。其中,即将于5月18日(本周六)收官的《末代皇帝》以末代皇帝溥仪的一生折射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变迁,凭借着对历史场景的真实还原、人物塑造的精准把握和思想内涵的纵深开掘,在历史剧的创作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该剧于1988年播出后,曾引发广泛关注和赞誉,并获得第9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连续剧特别奖、优秀编剧奖(王树元)、最佳男主角奖(陈道明,饰演青年溥仪)、优秀男配角奖(牛星丽,饰演太监张谦和)及优秀美术奖(服化道)等诸多荣誉,也是亚洲首获国际奖项的剧集。如今,随着《末代皇帝》在“重温经典”频道再次热播,作品背后的故事也在岁月沉淀下有了更多的余味。 近日,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特别邀请周寰导演接受访谈,回顾《末代皇帝》台前幕后的故事。 《末代皇帝》是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以下简称“艺委会”)发起人、时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金山先生倡议并亲自参与早期创作的剧集,剧作家王树元担任编剧,时任中央电视台副台长、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主任阮若琳组织并力邀北京人艺著名导演梅阡担任艺术指导……各岗位诸多老艺术家的躬身力行,共同造就了这部经典之作。此前凭借《奖金》《生命的故事》等剧作已多次获得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等荣誉的导演周寰执导并见证了该剧诞生的全过程。 " 由金山开启《末代皇帝》的“序幕” 问:您与《末代皇帝》的缘分是怎样开始的? 答:当时,金山发起成立艺委会是中央特别批的,然后他跟王树元就商量,说咱们艺委会得拿出个作品呐,就让王树元考虑。王树元正好看了溥仪回忆录《我的前半生》,他说咱们能不能拍?金山说行啊,可以。所以当时王树元就写了这个剧本。但是当时金山要求王树元写的是喜剧,所以我们后来拍的戏当中有很多很幽默的(台词),其实都是原来的那个剧本留下来的。结果没拍成,金山就去世了。 后来台里(中央电视台)决定拍这个戏,就请来了梅阡。梅阡在20世纪30年代排过电影的。他说电视剧我也没排过啊,你们能不能给我找一个年轻的(导演),排过电视剧的?因为我是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以后调回(中央广播剧团)的,当时的老团长排话剧锻炼演员,让我排《于无声处》,(团长)陈庚同志就特意说我给你请一个老师,请了梅阡给我当艺术指导,我们俩在那认识的,他对我有了解。所以梅阡跟阮若琳提出来,让周寰来做(导演)。旁边“吹风”的就是王树元,因为王树元是我老师,我们俩在中戏时关系也很好。王树元也跟阮若琳说,让周寰来。所以决定让我来做(《末代皇帝》的)导演。整个拍摄过程当中,我就很感激梅阡先生,他坚持要把我推到前面去。 问:您为完成这部剧做了哪些努力? 答:《末代皇帝》这个戏排下来,第一,梅阡先生对我们严格要求,要我们真正地去了解历史。一个是亲自带着我们搜集资料,当时请了故宫的清史专家朱家溍来给我们讲课,溥杰、还包括溥仪的一个朋友给我们做顾问。因为朱家溍所掌握的都是宫廷里的生活,故宫里都是大殿什么的,真正宫里的生活没有记载。从小皇帝进宫,包括皇宫里的所有规矩……我们当时派了一个场记叫钱岳声,让他跟着朱家溍,朱家溍讲,他全部拿笔记下来。你知道我们的资料记了多少吗?三大木箱。 " 再有一个,北京人艺的于是之非常支持这个戏,我数过,剧里有将近60位北京人艺的老艺术家。不是都演主角,包括当群众(演员)的都是很有名的,但是他们是没有当成群众演员来演的。当时我们做案头工作,于是之就把北京人艺的首都剧场会议室给我们用。梅阡说周寰你来谈导演构思,我说您可别介,底下这都是我的长辈,都是老艺术家,我跑那儿去侃侃而谈导演构思?这不行。(梅先生说)必须你讲。我就讲,老爷子坐我旁边,所有这些老艺术家都在那认真作笔记。然后朱家溍、溥杰都在讲,介绍资料,教他们礼仪,人艺演员都在那儿老老实实学宫廷礼仪。 朱旭因为一起排话剧《奖金》,我们两人成好朋友了。我说,这个老年溥仪得你演,我给陈道明造了型,不行,他还是太年轻,就你演。(朱旭开玩笑说)我不演,人家吃香的喝辣的都演完了,到最后改造了找我,不演。我说那这事儿吹了。没有想到过了几天,这老爷子他看了所有的资料,包括纪录片他看了多少遍,最后打电话给我,我演。他才接了这个戏。 我们这个团队的很多风气都是这些老艺术家给我们带出来的。 " 人艺老艺术家的言传身教,成就了《末代皇帝》 问:老艺术家们如何演绎这部剧? 答:我举几个例子。 我们在排故宫漱芳斋演戏、皇上看戏的时候,蓝天野、吴雪他们(演)大臣只能坐在廊子上,正殿只有溥仪跟他的皇妃在里头。那天热死了,北京那高温,我太受教育了。所有的老演员,吴雪、蓝天野他们穿着朝服,因为他是在皇上面前,一动不动坐在那儿,就是停机了休息也绝对不动,汗都下来了也不能动。当时也没有空调,就正殿有个电扇。有位年轻演员热得不行了,就把衣服一脱系在腰上,蹲在电扇旁边、坐那儿了。牛星丽过去一把把他拽起来,干嘛呢你?这衣服都皱了。拉上他,你过来看,看那是干嘛呢,就指走廊上的吴雪和蓝天野。你知道干嘛呢吗?那叫上阵了。你这随随便便脱了衣服坐这儿!那人老老实实把衣服穿上了。这就是人艺这些艺术家,说老实话,我们这个队伍,这个创作集体,都是看着这些老艺术家这么过来的。 " 我们在(颐和园)乐寿堂排戏,冬天,那太冷了,不许生火。朱琳演慈禧,她的戏(加起来)顶多20分钟,得了(第七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女配角奖。我太佩服她了,我们在排她(慈禧)死前见皇上(的戏),给她穿皇太后的睡衣,就是一个袍。别的演员包括我们都穿两件棉衣,里头穿着棉袄、外头再穿个棉大衣,太冷了。她就只穿了一件睡衣。她躺在那儿,那个(床)垫子因为是道具,非常薄。后来排戏之前我就跟老太太说,您里头穿着毛衣吧。(她说)穿什么毛衣啊?我是皇太后,我能穿得鼓鼓囊囊地在我宫里头睡觉,能行吗?就穿了这么一件。后来我到人艺去,老太太碰上我了,(开玩笑说)周寰你赔我这腿,我就是那时得了寒腿了。说完她就“嘎嘎”笑了,(又说)没事你别担心,我治好了。这就是人艺的艺术家,感动了我们所有的工作人员。 童超当时是去演了谢晋的一个电影,得了脑血栓,不能受凉。他每一次来乐寿堂排戏,都是我们的工作人员把两根扁担绑到椅子上,把他从颐和园的东门接进来,椅子下边垫两件棉大衣,上面又给他盖两件棉大衣,一直抬到乐寿堂。到了以后,旁边有一个管理人员用的屋子,那里生着火,把童超抬来以后就搁在那个屋,排他戏了请他过来到乐寿堂。童超外边披着棉大衣,一进现场马上脱掉,因为他们见皇太后都得跪着啊,那地下冰凉,“咣唧”就跪下。演婉容爸爸的(丁尼),他那个腿本来就不行。后来我们说,对光就得半天,对光的时候您别跪着,工作人员替您跪在那儿,正式拍了您再跪。不行,他们绝对不(同意),你怎么拽都不行。(说)你懂不懂?我的脸型跟他的脸型都不一样,必须我跪在这儿对光。就穿一个朝服,冰凉的地上“咣”跪在那儿,感动得我们这些工作人员啊。一说停机,工作人员都上去把棉大衣给他披上,不光披上,把这人都抱在怀里。所以为什么我说我们这个队伍是这些老艺术家带出来的。 " 排戏的时候,梅阡就坐在我旁边,他都是把他的意见告诉我,由我来转达,他给我讲都小声的。而且他跟我讲,你跟演员、跟各个部门谈意见的时候,不能大声喊话,你要尊重人家,要轻轻地跟他讲应该怎么样。所以我们的拍摄现场没有大声喧哗的事,这个创作气氛老艺术家也非常高兴。后来我们排所有的戏,我的团队可以说在现场绝对没有大声地去闹,大家的关系都是互相尊重。梅先生不仅仅是在艺术上把我向前推,更重要的是教会我很多东西,包括道德品德。 问:现在如何看待《末代皇帝》的意义? 答:我认为王树元和金山是伟大的艺术家。为什么这么讲?《末代皇帝》在今天太有现实意义了。 我们这个戏为什么吸引观众?其实是创作主题好,把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怎么变成一个虐待狂的故事讲清楚了。这个不是光嘴上说,而是在一点一滴的生活细节里具体展现的,是(皇宫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他变坏了。人性为什么发生改变?是封建社会造成的。但是我们这个戏没有单纯地去说。 陈道明演的溥仪(为了)骑自行车,把故宫的门槛都砍了,这是事实,不是编造的,说明他想冲(出去)。这个戏里很重要的一条线就是他想我要冲出这个黄圈圈(紫禁城),这是一个外国老师教给他的。我觉得这段戏有现实意义,今天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可要小心,不是说你光会打或者光会嚷嚷,或者跟他讲多少道理,不是,其实是潜移默化。当年播出后我知道的一个最有意思的事情是,很多家里都管小孩儿叫小皇帝。哎呀,你们家别这么惯了,那不成了小皇上了嘛。这都是这个戏造成的影响。 " 《末代皇帝》这个戏,我觉得今天有现实意义的就是千万不能当亡国奴。王树元厉害就厉害在这里。他是通过很多生活细节说明做亡国奴是多么痛苦。这个戏的主题在哪儿?在朱旭,在老年溥仪。是如何在抚顺(战犯)管教所,从一个没有人性的人变成了一个真正的人。把皇帝改造成普通公民,这是个震惊世界的大事啊。我们在排的时候,抚顺(战犯)管理所的所长一直跟着我们,李默然就演的是那个所长。他通过很多的细节说明如何把溥仪的人性转变过来。 这个戏写了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把一个鬼又变回到人,剧本写得非常巧。比方说最后这场戏,战犯们过节,要演一个活报剧,说溥仪你也演一个吧,让他演美国兵,就给他一句台词,叫“我怎么那么惨呢”。演着演着到他了,他就说他忘了,旁边人提醒说“我怎么那么惨呢”。这句话一说出来,溥仪一听“咣”就站起来了,“我不惨呐,我真的不惨。”就讲了他自己。你不像现在(排戏),咱一说接受教育什么的就像社论,在那儿坐着说有什么意思?他用了这样一个细节。所以我就说王树元是非常有才华的一个作家,金山、李伯钊对王树元是绝对翘大拇哥的。 所以《末代皇帝》这部戏,我们是从王树元的剧本开始、运用梅先生教给我们的方法,在艺术创作当中又上了一层楼。 李翰祥、贝托鲁奇与《末代皇帝》 问:香港导演李翰祥曾将这部剧的前十集素材缩编成电影《末代王朝》,您们的合作是如何展开的? 答:那时候我们正在棚里拍戏,老阮(阮若琳)有一天突然间来了,还带了个人,跟我说今天李导来看看你。谁是李导啊?她说李翰祥。我一听李翰祥脑子就炸了,因为那个时候我们排末代皇帝,他也准备排溥仪的(题材)。(阮若琳)又告诉我,李导准备把你们前10集磁转胶,做一个电影。我更生气了,捡便宜是吧?这是我们俩头一次相见。所以我跟李翰祥从一开始就这么“顶”着。 " 《末代王朝》的首映式在香港。我们刚下了飞机,李翰祥还挺殷勤的,(对我们说)你看这是(影片的)招贴画。我一看那上面写着“督导李翰祥、导演周寰”,就我一个名,张建民没有名字。我所有的戏都是周寰、张建民并列的,这哥们儿跟了我一辈子。结果那上头没他名,我就火了。下了飞机去开新闻发布会,我的发言第一句话:这个片子不是李翰祥拍的,是我拍的。另外,导演是周寰、张建民。我都没客气。这一般人哪受得了,但是李翰祥也没生气。第二天去开发布会,结果我一看,那个广告还没改。张建民跟着我一起去的香港,我说我不去了,我们俩都不去。我们俩就在宾馆坐着。我本来想这个事(会引发不愉快),结果李翰祥从来都没有跟我发过脾气。他的副导演夏祖辉就奇怪,说李翰祥在港台等于老大,牛得很,像我这么当面拍桌子骂他的没有。他说很奇怪,李翰祥为什么对周导那么(和气),他怎么弄李翰祥都不(生气)。 李翰祥在北京有个房子,后来逢年过节都把我接到他家,我们喝酒聊天。他排《火烧阿房宫》的时候心脏病复发,他老婆的弟弟是他的灯光,给我打电话说周导,李导不行了。我说那赶快抢救啊。他说我们在抢救,刚才李导跟我说了一句话。(李翰祥)抓着他说,你们将来没饭吃的时候,去找周寰。后来《苍天在上》的时候,他那个妻弟就给我当灯光师,工作非常勤奋。 我从李翰祥那里偷着学了很多东西。他剪那个片子虽然我骂了,但是片子拿回来我一看,学了好多。因为他前期都给剪好了嘛,他很多东西我都“偷”过来了。后边我才明白镜头剪接上的节奏,包括镜头语言是什么。所以我说李翰祥是我的师傅、恩师。 问:与同时期的电影版《末代皇帝》导演贝托鲁奇是否有交集? 答:当时澳门有人找到我,要拍传教士利玛窦的电影,请我去做导演。这个事情传出来以后,突然有一天有个人来找我,说贝托鲁奇派我来的,听说你要拍《利玛窦》,他想跟你合作一起拍。 这个人说,贝托鲁奇一直在说的一件事,是当年《末代皇帝》电视剧播出以后,意大利当时很有名的《团结报》派了两个女记者来采访我:现在有两个《末代皇帝》,你怎么评价?我就讲,贝托鲁奇作为国际上有名的导演,在艺术上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另外,一个外国人愿意将中国的故事带到国外,我作为同行要感谢他。但是有一个问题,他毕竟是外国人,论起了解溥仪还是我了解。如果让我拍意大利的独裁者墨索里尼,可能我拍不过他。但是拍溥仪,我不一定比他差。 这个人说,当时她们采访回去跟贝托鲁奇讲了,贝托鲁奇对你印象非常深,非常希望跟你合作。我也很高兴能和贝托鲁奇一起合作,可是万万没想到,这个人回去以后,贝托鲁奇就脑溢血半身不遂,这个事后来也没有成功。 这是我们《末代皇帝》的一点余音。 重温经典,也是重温经典的创作过程 问:您如何看待这次“重温经典”频道播放《末代皇帝》? 答:我觉得这样一个活动很好。希望我们今天还在工作的、在战斗的编导们,你们一定要有观众感,一定要跟上时代。要深入生活,你一定要贴进去,从他们身上找到最可爱的、感动人的——我们叫“戏”,而不是像社论一样去讲,那不是艺术作品。要用你的艺术手段去感染观众。 口述嘉宾:周寰(国家一级导演) 特约访谈、整理:林卉(中国传媒大学口述历史专家) 制作组:李岩 魏科 刘达(中国传媒大学团队) 策划:赵聪 李璇 附:周寰导演艺术简历 周寰,1943年2月出生,籍贯北京。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国家一级导演,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员,中华说唱艺术研究学会理事。1991年批准享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荣获中央戏剧学院首届学院奖(导演奖)。 主要导演作品 电视剧《最后一个癌症死者》(1979)(导演的第一部电视剧) 电视剧《萤火虫》(1980) 电视剧《天山故事》(1981) 电视剧《奖金》(1981) 电视剧《小城的故事》(1982) 电视连续剧《生命的故事》(1983) 电视连续剧 《末代皇帝》(1988) 电视剧《酒友》(1988) 电视连续剧《同仁堂的传说》(1990) 电视连续剧《离别广岛的日子》(1993) 电视连续剧《苍天在上》(1995) 电视连续剧《关东吉卜赛人》(1997) 电视连续剧《天下财富》(1998) 话剧《青山常在》(2003-2006) 电视电影《油漆未干》(2004) 电视连续剧《执行局长》(2002) 电视连续剧《生命的对话》(1994) 话剧《油漆未干》(2014) 获奖作品 荣获中国电视剧“飞天奖”: 电视剧《奖金》荣获第3届“飞天奖”单本剧二等奖 电视连续剧《生命的故事》荣获第4届“飞天奖”连续剧二等奖 电视连续剧《末代皇帝》荣获第9届“飞天奖”连续剧特别奖 电视连续剧《酒友》荣获第10届“飞天奖”短篇电视剧三等奖 电视连续剧《离别广岛的日子》荣获第14届“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三等奖 电视连续剧《苍天在上》荣获第16届“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三等奖 电视连续剧《末代皇帝》 荣获第25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优秀电视节目奖、全美第十三届“ace”最佳外国电视连续剧奖提名 电视连续剧《离别广岛的日子》 荣获日本影视评论家大奖、日本nhk特别奖 话剧《青山常在》 荣获黑龙江省艺术之冬优秀剧目奖、黑龙江省戏剧剧目《丁香奖》、国家林业局森林文化奖
李鸣,廖学秋,廖京生,刘亦婷,高明..
已完结

裸雪

主演:鲍国安,高明,赵恒煊,高曙光,廖京生
简介:  新年临近,清田市市政府领导班子将要换届选举:正当官员们上下纷纷活动之际,突然发生了严重的教师罢课事件,此时市长已去疗养,副市长李芒临时主持政府工作,他深感问题严重,立即责令有关部门联合调查,竟发现巨额教育资金被挪用一空,所有知情人士都不吐真言,好像极为畏惧什么……身为党内干部及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责任感驱使他坚决要求彻查此案。他的这一举动遭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强烈反对,下属又阳奉阴违,导致调查进度艰难,而这起案件的幕后操纵者为消除罪证,手段之毒辣,完全超乎想象,知情人士非死即疯,他也几次历经生死,面临着极在原危险。  正当案件逐渐明朗之际,副市长李芒因涉嫌受贿,被省纪委隔离审查,他百口难辩,他深知自己所触及的并非一般的案件,而是面临着一张巨大的黑网,正义与邪恶之间,他几乎被完全淹没…
鲍国安,高明,赵恒煊,高曙光,廖京..
已完结

红罂粟2

主演:廖京生,朱铁,车晓
简介:  律师韩绪年轻有为,事业成功但夫妻关系冷淡。 碍于朋友情面,韩绪出面为被控涉嫌贩运毒品的缪兰做辩护律师。缪兰入狱前是“红翻天”的老板,年轻漂亮。入狱后一直喊冤不止,认为自己是被诬陷的。当韩绪在看守所会见缪兰时,情绪过激的缪兰竟挟持韩绪要求释放。警方紧急出动,韩绪沉着应对,化解危机。出于职业敏感,韩绪对此案展开了深入调查,但立功心切的公安局徐局长却认为本案已经铁证如山,刻意阻挠。多亏当年的警队好友孙智……
廖京生,朱铁,车晓
已完结

阿丕书记

主演:廖京生,柯蓝,迟帅,刘佳,白志迪,苇青,郑铮,潘婕,付斌,毕彦君
简介:" 廖京生,1955年7月4日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西奉新,中国内地影视男演员。 " 1983年因参演首部电视剧《巧哥们》而进入演艺圈。1985年主演由石斌执导的剧情片《男人们和女人们》。 " 1990年与谭天谦、孙长江合作拍摄的剧情片《剑吼长城东》上映,在片中饰演鲍真。 1995年在李明、廖学秋主演的反腐剧《苍天在上》中饰演夏志远;同年与徐帆、徐秀林合作拍摄家庭伦理剧《我家的故事》。 " 1997年与吴玉华共同主演由王俊执导的都市情感剧《别说再见》饰演机关干部钟承志[9] ;此外,他还出演了警匪剧《新霸王花》。 " 1998年主演由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出品的反腐剧《人间正道》,在剧中饰演肖道清。 2000年9月出演的剧情片《生死抉择》上映 ;此外,他还拍摄了以医疗事故为题材的悬疑剧《白色陷阱》,在剧中饰演医院肿瘤科主任郎森 。 " 2001年参演由巍子、邬倩倩主演的悬疑剧《非常接触》,在剧中饰演范青春 ;同年出演由陈家林、刘大印联合执导的古装历史剧《康熙王朝》饰演李光地 ;此外,他还主演了情感剧《至爱亲朋》。 2002年参演王珈执导的悬疑剧《打破沉默》 ;同年在奚美娟、王新军主演的警匪剧《公民良心》中饰演唐良生 ;此外,他还主演了剧情片《我用我的方式爱你》和情感剧《沉默的爱人》 。 " 2003与叶璇、钱泳辰合作拍摄了悬疑剧《迷蝶》饰演周德生 ;同年在薛立业执导的情感剧《越走越好》中饰演廖鹏远 ;此外,他还参演了由左翎、马跃主演的商战剧《行棋无悔》 。 2004年出演范秀明执导的刑侦剧《红罂粟》,在剧中饰演李廷宇 ;同年与东方丝丝、李琳、郑晓东合作拍摄情感剧《极度性骚扰》。 " 2006年主演家庭伦理剧《谁是我爸爸》,在剧中饰演文化厅厅长颜效峰 ;同年在黄海冰、王艳主演的时装剧《走出天堂的女人》中饰演苏一;11月出演的古装剧《大敦煌》播出 。 2007年参演以中国证券业为背景的时装剧《坐庄2》,在剧中饰演梁宽;6月30日与刘松仁、苗侨伟合作拍摄的商战剧《岁月风云》播出,在剧中饰演国产车厂工程部科长华文鸿 [5-6] 。 " 2010年8月在焦恩俊、文清主演的神话剧《远古的传说》中饰演谨慎稳重的玉帝;11月出演神话剧《仙女湖之墨仙》。 2011年参演由刘钧、曹颖主演的历史剧《莞香》,在剧中饰演莞香第四代传人易天农 ;12月在吴耀权、马华干联合执导的历史剧《大唐文宗》中饰演慷慨仗义的陈元敬 ;此外,他还拍摄了神话剧《麻姑献寿》 。 2012年主演由贾钢执导的电视剧《阿丕书记》,在剧中饰演主人公陈丕显。 " 2013年参演了皓威执导的谍战剧《刀影》,在剧中饰演国民党军统上海站站长陆伯成 ;8月拍摄由龚智勇执导的年代剧《我的中国心》;10月出演的悬疑剧《冲出迷雾》播出 ;同年在王学圻、冯恩鹤、鲍国安主演的历史剧《三国归晋》中饰演司马师 。 2015年8月参演的年代剧《岁月如金》播出 ;同年与吴卓翰、李彩桦合作拍摄古装剧《天下正道》 。
廖京生,柯蓝,迟帅,刘佳,白志迪,..
已完结

寻人大师3

主演:胡耘豪,何花,钟镇涛,付嘉,钱迪迪,印小天,耿乐,王德顺,颜丹晨,周晓鸥,廖京生,郭轩呈,李倩,刘美含,田丽,于波,贺刚,陈松伶,范湉湉,樊野,郭柯彤,曲高位,姜尘
简介:  《寻⼈大师》讲述当代都市⾥关于“寻找爱、再寻找到真实的自己”的暖心治愈故事。五个性格迥异的人从不打不相识到携手同行公益,成立“寻人社”,以“服务”为宗旨,为他人寻找失散、失联与失去的人。独自混迹市井的林元素,一次机缘巧合参加了网上发起的“寻爱狗计划”后,结识了楪祈、丘陵、夏骨朵和周期四个性格迥异的人,通过这一次寻狗的合作,他们凑在一起成立了一个爱心公益寻人组织,在空余时间无偿帮助有需要的人。刚开始大家互相看不对眼,但一次次携手同行让他们逐渐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在曲折离奇的经历中收获助人的感动——帮助老兵寻找到战友妻儿时的动容、寻找校园初恋带来的青涩悸动。他们也在寻人的过程中治愈了各自的伤痕,直面自己的内心,找到真实的自己,明白了寻人的真正意义。林元素在看过太多亲人相聚的场面后,终于承认自己内心深处所渴望的东西,勇敢地向众人提出,希望能够找到在自己成长过程里消失了22年的父亲,大家决定一同帮助他寻找父亲,找到属于他自己的圆满。
胡耘豪,何花,钟镇涛,付嘉,钱迪迪..
已完结

寻人大师2

主演:胡耘豪,何花,钟镇涛,付嘉,钱迪迪,印小天,耿乐,王德顺,颜丹晨,周晓鸥,廖京生,郭轩呈,李倩,刘美含,田丽,于波,贺刚,陈松伶,范湉湉,樊野,郭柯彤,曲高位,姜尘
简介:1《灵魂摆渡2》 该剧讲述了:原班人马颤栗回归 " 2《黄金瞳》 该剧讲述是由张艺兴获异瞳鉴宝识珍 " 3《寻找前世之旅2》 该剧讲述了:马可付辛博为爱开撕 " 4《灵魂摆渡3》 该剧讲述了:铁三角身份揭秘 " 5《牧野诡事2》 该剧讲述了:王大陆金晨再探霸王冢 " 6《寻人大师3》 该剧讲述了寻人天团击破疑云迷阵 " 7《老九门》 该剧讲述了热血收官九门同心 " 8《画江湖之不良人》 该剧讲述了花样少年执剑快意江湖 " 9《牧野诡事》 该剧讲述了热血冒险探秘巨制 " 10《寻人大师》 该剧讲述了寻人团诠释另类推理 " 11《假如我有超能力》 该剧讲述了普通青年拯救世界 " 12《灵魂摆渡》 该剧讲述了中国恐怖故事 " 13《寻人大师2》 该剧讲述了寻人天团暖心回归 " 14《灭罪师》 该剧讲述了异国追凶极限烧脑 " 15《无证之罪》 该剧讲述了首部社会派推理悬疑剧 " 16《都市妖奇谈》 该剧讲述了东方奇幻异闻录 " 17《心理罪》 该剧讲述了犯罪猎奇挑战烧脑极限 " 18《盲侠大律师》 该剧讲述了心眼为证 无惧黑暗 " 19《盲侠大律师2》 该剧讲述了案情高能更虐心 " 20《美人为馅3》 该剧讲述了杨蓉白宇揭惊天迷案 " 21《穿越谜团》 该剧讲述了袁弘张歆艺揭骇人真相 " 22《寻找前世之旅》 该剧讲述了前世今生的奇幻史诗 " 23《美人为馅2》 该剧讲述了杨蓉白宇甜虐升级 " 24《河神》 该剧讲述了津门天团水下探奇案 " 25《美人为馅》 该剧讲述了美艳警花身陷惊天阴谋 " 26《涩世纪传说》 该剧讲述了花样骑士魔幻降临 "
胡耘豪,何花,钟镇涛,付嘉,钱迪迪..
HD国语

男人们和女人们

主演:张玲,廖京生,万琼,普超英,丁铁宝,白莉
简介:最近在热搜上翻飞的影视剧不少,有拍出大女主内核的,也有被批审美降级的。 但有时影视剧带来的快乐,还不及原著来得所向披靡。 " 毕竟在读者的脑海里,角色形象可以被自主想象,字面上的内容被转化成充沛的情感。 完全不用担心选角不当和魔改的问题。 霸道总裁爱上我、修仙、追妻火葬场......言情文的小把戏们,也真是叫人一眼误终身,生生不息、百看不厌。 " 只是后来每天太忙、时间又碎,渐渐也就把言情小说这项爱好给忘了。今天不妨让羊为各位介绍一下,把看文爱好坚持下来,你可能度过什(多)么(快)样(乐)的人生。 " 出走半生,归来还是最爱言情文 小说解读账号“聊点什么叭”就很好地诠释了言情小说深度爱好者的快乐。 这个账号由自称渣女的杨老二和母胎单身的张老三共同运营。从千禧年前后开始读言情的两个女人,对粉丝最大的要求是:不要在作者的评论里提到我们。 " 主要内容是她们看小说的日常和她们的日常。 用粉丝的话来总结,是类似相声的剧情解说。 " 作为思想成熟、身心健康的成年人,多年后,拿起青春时代读过的玛丽苏,总能读出点认知不协调的意味。 经典桥段如,男女主人公的第一次会面,是在一家理发店。 为了“教训”女主,霸道男主等她烫头等了两个小时。 也仅仅是抱怨一句,“你是猴子进化么?!”。 " 你品,你细品。 能说出这句话的,一看就没烫过头。 如此桥段,并不妨碍青涩的读者们对它的喜爱。 甚至对于把言情小说看进去的稚嫩的杨老二来说,总裁文是妥妥的爱情导师。 于是,她秉持“对喜欢的人表达讨厌”的大原则,向自己暗恋的男生,递了一封挑战书。 结局有些许残忍,对方无情地把挑战书撕了丢进垃圾桶。 " 但是当时的杨老三完全不认为是方法的问题,直到若干年后,才幡然醒悟:它害了我一辈子,不然我现在可能都已经结婚了。 咱就是说,这位书粉,倒也不用如此大彻大悟,自行升华结局哈。 " 和无数嘴硬美女一样,这两位姐妹表面上说看言情是种消遣,看着看着就陷进去了。 在一期节目中,杨老二讲了一个因为失忆没有破镜重圆的故事。 " 嘴上吐槽这小说让人火大,实际上却被虐得比自己失恋还不得劲。 " 失忆主角忘却的痛苦,读者买单。 感谢言情,带来前男友、前前男友、前前前男友都未曾带来的绝美爱情。 " 这部虐文也在评论区引发热烈的讨论。 因为主人公的分别并没有轰轰烈烈洒狗血,只是很顺理成章地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让围观了他们感情发展全过程的读者们感到非常意难平。 不少粉丝觉得,平平淡淡的悲惨结局最是扎心。“现实生活就是没有那么多的he,有的只是错过和分别”、“人生是不会那么让人如意的”。 " 虽然作品是虚构的,但因为读者在阅读时投注了真实情感,角色和情节一下子就变得有温度了。 也有粉丝留言,“看到结局我觉得我像被砍头砍了一半结果断头台卡住了、要死不活的路易十六”。 " 眼泪是对一部成功虐文的最高礼遇,对于部分洒狗血的剧情,老二和老三一整个无语凝噎jpg.,表情如下 " 并且在剧情结束后,专门花一分钟吐槽这个骗了老二29.9块的小说平台。29.9的人民币,看一本小说剩挺多,看两本差一点,想要再次充值,最低门槛29.9。 " 有时候吧,读者也不是对作品不热爱,也不是对血汗钱不珍惜,就是营销套路太深了,你看看,这一波操作下来,都有点恨29.9这个数字了是怎么肥四! 这充值陷阱,比虐文还虐。 和不少人一样,杨老二也是学生时期用手电筒“挑灯夜读”的勤奋读书人。 " 张老三也有一些“拿命看小说”的过往。 不仅有把主角的名字、代号、英文名、日文名、韩文名都焊在心里的经历。 " 发现自己付出过真感情的作品竟然是抄袭文时候,她形容自己的感觉是“飞来横祸”。 " 只能说,纯爱的哪止是小说,因为小说泪流满面的我们,也很纯情呀。 " 在各科目的习题和试卷满天飞的学生时代,霸道男主和倔强小白花的爱情故事,为我们在特定的人生阶段开了一扇窗。 偶尔探头吸一口外面的空气,也能让大家感觉到一丝振奋。 当代网友看言情小说前后的精神状态 事实证明,长期阅读言情小说,对人的精神状态,会产生一定影响。 " up主@錦鯉大人_,看言情之前,也是标准的美女子一枚。 " 显然言情是一种令人振奋的存在。在小说的感召之下,她成功看破红尘,变成了一个奋发图强的美女子。 " 正道的光太强了,羊的都有点不敢直视。 如果你观察过小说解读视频的评论区,应该会对读者们的出神入化的语言功底感到大为震撼。 " 比如这位打了鸡血的网友。ta的评论简直撼动天地,珠穆朗玛峰看到了都要表达一下震惊。 " 还有这位以字数取胜的网友,一时激动打下一两百字,这字数一看就有点喘不上气。 " 楼下的评论估计表达出不少网友的心声:一口气念下来快憋死了。 言情的魔力,在杨老二和张老三身上,也得到很好的印证。 看文前,这是一对大杀四方的快乐姐妹花。 " 两人的视频风格,也很好地沿袭了网文界的调调。 具体来说,就是一种三分正经四分搞笑五分漫不经心,着实让人欲罢不能。 " 解说有笑有泪还有梗,内容不仅在情理之外,也在意料之外。 " 比如,有时候讲着讲着,做后期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前情讲错了。 " 严谨中带着一丝玩世不恭,散漫中又有一点一丝不苟? " 在某一些画面里,你甚至有点分不清这是小说解读视频还是吃播视频? " 这左一口右一口的密度,是没给言语留任何空隙。 以及,由于过度关注食物,搞不清楚谁是谁的一些瞬间。 " 外公:感谢张老三为我专设的剧情线。 " 在长期看文的快乐日子里,她们逐渐演变出了一些获(逐)得(渐)开(疯)心(狂)的超能力。 贵为小说解读up主的杨老二和张老三,在自我放飞这一块子,也是颇有建树。 关于她们开心日常的视频,露齿程度是百分之一千。 " 心血来潮,想知道一下胖了20斤之后的自己,还能不能穿进之前买的衣服? 结果就是穿着拉不上拉链的裙子在镜头面前得瑟。 胖了几斤状态还是很好的,还被阿姨说是小姑娘呢! " 是的,胖几斤没问题,拉不上裙子的拉链也没毛病,完全不影响镜头前的臭美和开心。 以及cos自己多年前不忍直视的照片,模仿以前的自己,对观众输出鸡汤。 主打的就是一个自我突破。 好嘛,言情小说还有激励人类直面自我的效果。 杨老二化身2019年的自己,告诉大家:当下的困境根本就不算什么,没有钱也不要紧,未来也许你就是百万网红呢? " 但别说,这种调侃式鼓舞,有点戳人是怎么回事?果然看遍网络言情的女人,是懂掳获人心的。 " 或许长期的言情熏陶,也有益于审美升级? 心情好的时候,老二和老三自己画妆,拍出来的视频,也有模有样。 " 一出注定错过的大戏都要拉开了。 事实证明,多看虐文是有助于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的。@聊点什么叭还在视频里公开朗读各自十年前的日记。 于是,我们又知道了杨老二曾经喜欢一男生并且擅自为其取名的行为。 喜欢到害怕五一放假见不到对方。 喜欢到觉得对方是自己“幸运星”。只要见到对方,回家都不会挨骂。 " 果然,看言情的人好纯情! 羊比较好奇的一件事是,在杨老二眼里,韩智锡与挨骂孰轻孰重? 尽管自己都笑出了画面,@聊点什么叭还是坚持提醒各位观众,一定要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为了方便十年后来嘲笑自己。 " 不愧是读遍天下虐文的两个女人,结尾也不忘刀一刀观众。 " 感谢网文,感谢言情,让两个原本快乐的人,更加快乐了。 并且她们毫不吝于分享自己的快乐,还把自己的精神状态通过网线传给了网友们。 在这里,羊相对全体网文爱好者说,男人女人们,这快乐,是你们应得的。 " 言情小说,角色的爱恨,读者的笑泪 言情小说是不少中国宝宝们读书时期的集体白月光,也是不少人的爱情启蒙。 尽管成年后打开某些故事,总感觉言情里有些不忍直视的成分。但好像不得不承认,言情小说在我们的青葱时期,率先开启了学校和家之外的新世界,让不少人第一次对一些新鲜的情感期待。 只是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有些人离开了这个爱好,也有人一直在这个领域坚持阵地。 " 和追剧类似,看网文,看的也是一种心理投射,不少人在故事里寻找现实生活里没有的那些爱恨情仇。 对喜欢言情的人来说,目光在词语句子里穿梭而过,感情和三观已经开始在和文中的字句纠缠。 故事也许是假的,但观众得到的欢笑和眼泪,并不亚于现实生活给我们带来的那部分。 " 对老二和老三这对好姐妹来说,尤其如此。 她们每一期主题都不是在寻求快乐,但笑容确实遍布在每一帧。也许这就是拥有兴趣爱好的其中一项收获吧。 " 在充实的精神世界里自由行走,开心也就逐渐变得轻而易举了。 而对于那些暂时难以突破的事,她们也维持自己的松弛态度,那就算了吧,不要为难自己呀。 " 毕竟还有霸道总裁和杰克苏作为精神世界里的一份子,为读者撑腰。
张玲,廖京生,万琼,普超英,丁铁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