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

最新好看的“Di”的搜索结果推荐

HD中字版

被绑架的小孩

主演:Giuseppe Cristiano,Mattia Di Pierro,Diego Abvatantuono,Dino Abbrescia
简介:" 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曾在2021年9月23日的例行记者会上提及澳大利亚对土著居民实施种族灭绝的历史,称:“历史上,澳大利亚对土著居民实施种族灭绝,将10万土著儿童强行带离家庭,给‘偷走的一代’造成永久性的伤痛。” " “被偷走的一代”,正是澳大利亚历史上一群充满悲剧色彩的人,是20世纪初澳政府推行的“白澳政策”的牺牲品。 被政府绑架的孩子 电影《澳洲乱世情》(australia)中就有关于这段历史的情节。影片中,小孩诺拉是土著女人遭受白人男性强暴生下的混血儿。电影以诺拉看到警察或陌生人来到牧场时慌忙地躲进大水罐的镜头拉开序幕,而诺拉的母亲就在一次躲避中不幸溺水死亡,诺拉也不得不在脸上涂上黑炭以防自己被人发现并带走。 "电影《澳洲乱世情》剧照 当时的澳洲,白人为了保持崇高的地位和高贵的血统,打着为了后代有利进化的幌子,扬言必须彻底清除土著混血儿。1901年澳大利亚《公报》说道:“如果澳大利亚要成为适合我们孩子及他们的后代生存的地方,我们必须保证我们种族血统的纯正。混血儿通常并未继承两个种族的任何优点,难道你希望澳大利亚变成杂种的世界?” 于是,“白澳政策”顺理成章地被提上日程。 “白澳政策”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澳大利亚盛行的极端种族主义思想——白澳思想。1901年澳大利亚联邦成立后,其演变为“白澳政策”,成为一项基本国策。它宣扬白种人优于其他一切种族,致力于把澳大利亚建成一个纯白种人的国家。 澳大利亚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国家,最古老的原住民可以追溯到七万年前。土著人以打猎和采集为生,在水源附近搭起临时帐篷,食物耗尽后便寻找下一个栖息地。 1770年,英国航海家库克船长发现了澳大利亚的东海岸。1788年1月26日,英国海军带着家属及780名囚犯正式在澳大利亚定居。英国人宣布土著非法占有王室土地,凭借着枪炮将土著驱赶到内陆的荒凉地区。 土著居民不但在生活环境方面处境艰难,就连他们的孩子都会被政府“偷走”。 受“白澳政策”的影响,澳大利亚政府曾于1910年至1970年间实行了影响一代人的同化政策,强行将近10万名土著儿童集中在白人家庭和专门机构收养,切断他们与原生族群的语言和文化联系,使得这些人成为“被偷走的一代”。 为实现这一目标,澳大利亚政府对外拒绝和排斥有色人种移民,对内认为原住民“低贱无知”,因而通过欺骗或强行的手段把共计10万土著儿童永久地送往白人家庭或政府机构,以“白化”原住民,加速土著种族灭亡。 澳大利亚女作家加利梅拉的小说《防兔篱笆》(follow the rabbit-proof fence)也再现了这段历史。 主人公莫莉是一位原住民小女孩,14岁时她和妹妹戴希、表妹格雷西一起被白人警察从母亲身边带走。她们在收养营里不能说自己的语言,只能讲英语。莫莉无法忍受收养营的压抑生活,在她的号召下,三名女孩携手踏上了沿着防兔篱笆回家的漫漫长路。 故事结尾,格蕾西被抓走,莫莉和戴希历经千辛万苦回到了部落。然而现实生活中,莫莉回到家乡几年后,和一名原住民男子结婚,生下两个女儿多莉丝和安娜。1940年,大女儿多莉丝3岁时,母女三人又被强行带回摩尔河营地。第二年莫莉带着18个月大的安娜从营地逃回家乡。两年之后,安娜再次被政府抢走。 悲剧就这样不断地轮回延伸。 就像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海报上所说的那样:当政府绑架了你的孩子,你能做什么? "《防兔篱笆》(又译:末路小狂花)电影海报 30年后,莫莉才得以与多莉丝团聚。多莉丝根据母亲的悲惨经历写下了基调悲凉的小说《防兔篱笆》。 土著儿童的“噩梦” 年幼时被“偷走”,对于土著儿童无异于一个“噩梦”。 他们变得没有人身自由,与部落和家人的一切联系均被切断。为了防止寻亲,政府甚至专门销毁儿童及其土著父母的信息。 在养育院或者白人家庭中,土著儿童不得不说白人的语言,接受白人的宗教,进而接受白人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到十五六岁时就开始为白人干活以获取微薄的报酬。 根据1997年澳大利亚人权与机会平等委员会发布的题为《带他们回家》的报告,在养育院中,土著儿童受到非人的待遇,儿童营养不良,虐待、凌辱时常发生。 这对澳大利亚土著的健康水平影响深远。世界卫生组织2007年的一份报告指出,澳大利亚土著的健康水平要比澳其他居民落后一个世纪,平均寿命短近二十年。报告还说,他们的状况甚至不如新西兰的毛利人,一些在一般澳大利亚人来讲已经绝迹的疾病,在原住民中仍然猖獗。 "澳大利亚土著居民 此外,缺少父母的关爱,又受到白人的歧视与虐待,这些孩子们既难以回归本族文化,也难以融入白人社会。他们的犯罪率、自杀率和失业率,远远高于全澳同代人的平均水平。许多儿童不知道自己的身份,一辈子都见不到自己的亲人,在无根的困境中悄无声息地死去。 布鲁斯·特雷沃罗就是这些儿童当中的一个。1957年圣诞节那天,13个月大的特雷沃罗出现腹痛,父亲约瑟夫请邻居把他送到阿德莱德的一家医院进行治疗。到达医院后,他的个人信息被写成“没有父母”,被交给一对白人夫妇抚养。 从此,特雷沃罗再没有见过他的父亲。10岁那年,他与母亲重新团聚,然而童年的种种给他的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后来他酗酒、抑郁,甚至无力保住一份工作。法庭判定,这些都归因于他幼年被“偷走”的经历。 另一个“被偷走的一代” 1973年,澳大利亚政府终于放弃对当地土著的同化政策。然而直到2008年2月13日,土著居民才等来了政府的道歉——时任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在国会正式向原居民表示歉意,对澳大利亚政府过去的“错误行为”表示反省,称之为“国家历史上的一个污点”。 "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在招待会上拥抱“被偷走的一代”,来源:新华社 当天,大约1000名澳大利亚土著族群民众从全国各地赶到首都堪培拉,亲眼见证这一重要时刻。澳大利亚各大电视台同步直播道歉仪式,很多人冒雨聚集在电视大屏幕下观看,流下了眼泪。 然而土著居民的实际生活和地位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悲剧仍在延续。 据《澳大利亚人报》2009年8月23日报道,新南威尔士州一城镇有40多名原住民的孩子被福利机构工作人员从他们的父母身边带走,其中包括一名出生仅4天的婴儿。 这名婴儿被带走时正在母亲怀里吃奶。福利人员第一次来医院要带走婴儿时,护理人员以不人道为由予以拒绝。4天后福利人员再次来到医院,将正在母亲怀里吃奶的婴儿带走,寄养到一户很远的人家。实际上,村镇里既没有毒品泛滥,也没有酗酒问题,这些孩子被带走的原因只是贫困和落后。 澳反对党儿童安全事务发言人德姆帕塞担心“另一个被偷走的一代正在形成”。 有人这样述说被带离家庭、长大成人后的感受,“我们也许可以回家,但我们无法重新回到我们的童年。我们也许可以与父母、亲人再次团聚,但是光阴已经流逝,我们无法体味亲人的爱与关心,这种遗憾终身无法抹平。我们可以再次回家,但是身心所受到的伤害无法消除,因为‘监护人’们认为他们的任务就是消除我们的土著身份。” 没有哪个民族或人种生来就更高贵,维护人的尊严是文明社会的基本共识。如何真正解决“被偷走的一代”这一历史问题,如何弥合创伤,真正改善澳大利亚土著的实际生活和地位,澳大利亚政府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参考资料: 1. 王宇博:《澳大利亚——在移植中再造》,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 涂成林:《澳洲观察》,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 杨洪贵:《论澳大利亚土著人的同化政策》,《世界民族》2003年第6期。 4. 汪诗明:《澳大利亚陆克文政府向土著居民致歉的原因探析》,《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5. 《澳生产力委员会报告指出——澳大利亚原住民人权状况堪忧》,《人民日报》2021年8月18日第16版。 6. 陈小方:《澳大利亚延续“被偷走的一代”悲剧》,《光明日报》,2009年8月24日,第8版。 7. 曹杨:《澳大利亚:原住民子女被强制与父母分离 现代版“被偷走的一代”恐在形成》,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8月25日第5版。 8. 郝爽言:《澳大利亚无奈赔偿“被偷走的一代”,将为部分原住民每人提供7.5万澳元赔偿金》,环球时报,2021年8月6日。 https://world.huanqiu.com/article/44eic88jslu 9. 环球网:《澳大利亚侵犯人权的行为遭到广泛批评,外交部:澳大利亚欠世界一个交代》,2021年9月23日。 https://www.sohu.com/a/491581711_162522 10.《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正式向原著民公开道歉》,cctv.com,2008年2月13日。 https://news.cctv.com/special/c17274/01/20080213/103091.shtml 11.乔瑜:《澳大利亚国庆背后的痛楚:“白澳”政策造成多少牺牲品》,澎湃新闻,2016年8月26日。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82765 本文系微信公众号『中国反邪教』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作者:介拾 ● 往期精选 ■ 助力扶贫 我们在行动 "
Giuseppe Cristian..
HD

冰上火

主演:Leonardo DiCaprio
简介:这部深具启发性的纪录片说明在地球各个层面过多的碳排放对现代的影响,同时探索人们能够降低碳排放以及「减少」目前过多排放量的方法。本片到全世界九个国家中拍摄,造访不同年纪的前瞻者与科学家,虽然地球正快速的暖化,他们仍致力于寻求各种方式减缓气候变迁,使气候相关的问题降至最低。
Leonardo DiCaprio
正片

我想藏起来

主演:埃利奥·杰曼诺,奥利弗·尤伊,Leonardo Carrozzo,Pietro Traldi,Orietta Notari,Andrea Gherpelli,Denis Campitelli,Filippo Marchi,Maurizio Pagliari,Francesca Manfredini,Daniela Rossi,Mario Perrot
简介:" 像是看出周依然在想什么似的,易北宸解释道:“我小时候被绑架过,家里人始终觉得危险,所以妹妹出生之后,一直对外隐藏。她跟妈妈姓,尽可能让她过了普通人的生活。至于身份要不要完全公开,要等她18岁之后看她自己的意愿。” 易家竟然还有个女儿!周依然心想,这要是陈艾在这里,肯定要高兴疯了,惊天大新闻啊! “我明白了,”周依然微微点头,“如果阿颜决定继续隐藏的话,我也不会告诉别人的。” 不过……周依然还是有些疑惑,这么用心保护的妹妹,为什么会让自己发现呢? 到时候易北宸不会真的要灭口吧! “带你来其实是因为,想问你一件事,”易北宸缓缓道,“之前听你和霍飞瀚说,你在四年多以前,曾经去过x国的爱情海,是吗?” 周依然先是一愣,才点点头:“是的。” “在那里,有发生过什么特别的事情吗?”阿颜开口问道。 她眼里写满了期待。 周依然更加疑惑,皱着眉开口道:“额……我,时间太久了,我其实已经不太记得了。” “那条项链,能让我看看吗?”阿颜指着周依然已经重新戴回到脖子上的项链。 周依然点点头,将项链取下来递给阿颜,然后自己也似乎想起来了什么似的,仔细看着阿颜。 的确很眼熟。 难道…… “是你!真的是你呀姐姐!这条项链,我不会看错,就是这条项链!”阿颜仔细看了项链之后大喊道。 “姐姐,你真的不记得我了吗?”阿颜激动地看着周依然。 当年的事情虽然已经过去很久,但对周依然来说,确实还有一些印象很深刻的事。 “你……是那个小姑娘吗?”周依然缓缓问道。 一旁的易北宸插嘴:“什么时候的事?” “13年的1月。虽然是s国的冬天,但x国在热带,很多人会选择冬天去那里旅游。”周依然当然还记得日期。 阿颜将项链紧紧攥在手里,已经流下了眼泪:“姐姐,你当年救了我的命,对吗?可我只朦朦胧胧地看到了你,描述不清你的长相,当时你给我做心肺复苏术,我醒过来的第一眼,就看到了你脖子上的项链,你握着我的手,我跟你说谢谢,你却说……” “应该是我谢谢你。”周依然深吸了口气,“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你。” 阿颜泪眼朦胧:“当年你救了我,其他救援人员赶到,你就离开了,我和家里人四处打听,都没有找到你,姐姐!作为救命恩人,你走的也太直接了当了吧!” 周依然苦笑了一下:“对不起啊,我看你没事了,其他救援人员也来了,就想着先离开了。我不知道你一直在找我,其实你不用特别感激我的,当年我只是碰巧,如果是其他人看到,也会救你的。” “依然姐姐,你在说什么傻话。那天海边突然起了大风,风浪那么大,我被卷进去,海岸边有男人,都不敢下海去救我,只有你奋不顾身,救了我,还及时给我做了心肺复苏,我才能活过来的。”阿颜握紧了周依然的手,“这几年,我每年都会去一趟爱情海边,也遇到过其他人冒认身份,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找到你了!”
埃利奥·杰曼诺,奥利弗·尤伊,Le..
HD高清中字

爱与希望:瓦尔特·梅尔卡多传奇

主演:瓦尔特·梅尔卡多,Willy,Acosta,林-曼努尔·米兰达,Raul,de,Molina,欧赫尼奥·德尔维斯,Betty,Benet,Mercado,Ivonne,Benet,Mercado,Nydia,Caro,帕洛玛·莫拉莱斯,Bill,Bakula,Lawrence
简介:瓦尔特·梅尔卡多是一位雌雄莫辨的著名占星家。几十年来,他的奢侈作风和积极的态度使 1.2 亿拉美裔观众为之着迷。后来,他从大众的视线之中消失了。《Mucho Mucho Amor》由获奖的纪录片导演克里斯蒂娜·科斯坦蒂尼(《科学展览会》)和卡里姆·塔布舍(《最后的圣地》)共同执导,并由亚历克斯·富梅罗(《蒂姆·罗宾逊短剧:还不快走》)担任制片人。
瓦尔特·梅尔卡多,Willy,Ac..
HD

我家也有贝多芬

主演:Charles,Grodin,邦尼·亨特,Dean,Jones,Nicholle,Tom,Sarah,Rose,Karr,约翰·休斯,埃米·霍尔登·琼斯
简介:爱丽丝和乔治带着三个孩子瑞思,泰德与艾米丽住在城郊的大房子里,生活过得平静而又幸福,直到一天,一只可怜又可爱的流浪狗出现在了纽顿家门口。在三个孩子的苦苦恳求下,小狗成为了纽顿家新的一员,取名贝多芬。时间流逝,长大的不仅仅是纽顿家的三个孩子,还有贝多芬,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原本娇小可爱的贝多芬已然成为了一只庞然大物,在不断制造麻烦的同时,贝多芬也为纽顿一家带来了深深的快乐。贝多芬的存在吸引了兽医瓦尼克的注意,邪恶的医生开始想尽千方百计,企图将贝多芬据为己有。
Charles,Grodin,邦尼..
HD高清中字

马拉多纳

主演:迭戈·马拉多纳,Claudia,Villafañe,Diego,Maradona,Jr.,Corrado,Ferlaino,Maria,Rosa,Maradona,Cristiana,Sinagra
简介:他是足球天才、球場上帝、叛逆英雄,還是騙徒一名?馬勒當拿由窮家小子變身神一樣的球星,天價轉會拿玻里,世界盃上帝之手舉世聞名。然而登上事業頂峰,人生也開始變質走樣,在黑手黨橫行之城,沉淪毒海,私生活一塌糊塗。拍過《極速傳奇:冼拿》( 2 0 1 0 ) 及奧斯卡得獎作《A m y 》(2015)的卡巴迪亞,嘗試重組球王的璀璨歲月與成名代價,搜羅超過五百小時從未曝光珍貴片段,近距離呈現風光背後的失意、背叛、腐敗和救贖。 康城影展
迭戈·马拉多纳,Claudia,V..
BD高清

以假乱真:赝品的真实故事

主演:Patty,Cohen,Domenico,De,Sole,José,Carlos,Bergantiños,Díaz,Jack,Flam,Ann,Freedman,Michael,Armand,Hammer,杰伊·埃尔南德斯,Maria,Konnikova,Luke,Nikas,Pei-Shen,Qian,Michael,Shnayerson
简介: 视频加载中... 第三期“凯迪拉克·众望艺术之链”在与大众阔别已久之后于近期再次呈现。本次艺术之链项目呈现了日本青年艺术家金氏彻平的一件兼具艺术收藏价值和日本文化特性的雕塑作品《青春粉丝俱乐部》。配合此期艺术之链项目,北京当代于4月15日在凯迪拉克品牌空间举办了一场主题为“新力量、新变化:艺术收藏新生态”的艺术沙龙活动。 "金氏彻平《青春粉丝俱乐部》在凯迪拉克品牌空间展示现场 合伙人、上海睿威律师事务所毕马威全球法律服务网络中国成员所赵苗、星空间画廊创办人房方、《国际金融报》总编辑助理卫容之和北京当代艺术总监鲍栋作为参与嘉宾,分别从法律从业者、画廊主、媒体工作者和策展人的视角对于大众对于艺术品收藏最好奇和关心的议题进行了发言和讨论。 "沙龙“新力量、新变化:艺术收藏新生态”现场 如何潇洒入市?如何避免入坑? 《国际金融报》总编辑助理卫容之,作为此次沙龙论坛的主持人,以媒体从业者的话题敏感度出发,针对大众对于艺术收藏的好奇和对于当代艺术行业的迷惑,以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出几位嘉宾对于目前中国艺术收藏生态的讨论。她先提及了近期在网飞(netflix)上映的一部纪录片《以假乱真:赝品的真实故事》(made you look: a true story about fake art,2020)。其中讲述了一位赴美闯荡的艺术家钱培琛,他所模仿的抽象表现主义大师的作品,在后来却造就了纽约史上最大金额的艺术赝品案。这种艺术赝品案件的频频发生,无疑加深了人们对于艺术品收藏回报和意义的担忧。卫容之针对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的变与不变;收藏艺术品应选择的入市策略;以及如何能做到避免入坑和被骗,这些大众最好奇而又没机会问出的议题,邀请各位嘉宾各抒己见。 "《国际金融报》总编辑助理卫容之在对谈环节进行主持 艺术品作为财富传承的可能性 赵苗律师,从法律从业者的视角,针对艺术品收藏和传承作为一种资产规划方式的可行性和特殊性,提出了各式的现实案例和争议焦点。例如国画家许麟庐自书的遗嘱,其效力和真实性被子女质疑;另一位书画大家徐邦达去世后,作为其遗产的几幅书画作品无法做到法律意义上的“诸子均分”。使我们看到艺术品作为资产或者动产时,其特殊的资产属性。在资产配置角度,赵苗律师向大家推荐了美国的保罗·盖蒂信托(paul getty turst)管理艺术品资产的方式,以艺术品收藏、信托基金和美术馆等多种形态,使得盖蒂的家族收藏和个人名望传承至今。 "上海睿威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赵苗在沙龙上进行主题演讲 当代艺术品收藏离你很近很近 房方作为具有十六年历史的画廊——星空间的创办人,以画廊主的身份,向大家介绍了在美国现当代艺术史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画廊主利奥·卡斯泰利(leo castelli)。作为房方在画廊事业上的偶像,卡斯泰利开创了画廊对于艺术家持续性的发掘、培养、推广这样的模式,与艺术家一同成长,同时实现艺术家作品的逐渐升值。房方认为中国的现当代艺术一定可以和当年的美国艺术一样得成功和具有影响力,在画廊行业能出现更多像卡斯泰利一样的画廊人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收藏策略,房方觉得当代艺术的收藏其实离每一个人都很近,例如美国的甘茨(ganz)夫妇、日本的宫津大辅,都是工薪阶层进行艺术收藏的典型案例。他们都是以时间和坚持换来了收藏价值上如今的成功。关于收藏风险的规避,房方建议大家要有非功利的平和心态,去充分了解年轻艺术家和他们的创作。房方觉得艺术收藏也往往存在戏剧性,就如梵高这类在日后才被发掘的艺术家,需要收藏者不要过早作出判断,投入沉默成本。 "星空间画廊创办人房方在沙龙上进行主题演讲 "艺术评论家、策展人、北京当代艺术总监 鲍栋在沙龙中进行发言 走上并建立自己的收藏之道 鲍栋认为中国当代艺术的生态在经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所迎来的市场增长时期,和几届上海双年展带来的学术和知识传播普及之后,逐渐从无序发展到有序的状态,新的不同年龄段的藏家也层出不穷。他建议大家应该在有序的艺术生态当中,在一定的范围和门槛之上来选择符合自己财力和品味的艺术品。可以尝试在好的博览会发现好的画廊,在好的画廊寻找到好的艺术家,在他们的作品中找到自己的收藏方向。对于收藏的风险,鲍栋指出当代艺术不像古董书画存在很多的真伪问题,而更多是对于作品价值判断的考验。另一部分风险可能是当投资没有达到预期,但要看到艺术品中审美价值的稳固性,以及收藏所带来的除了投资收益以外,在即时乐趣、开拓视野和生活品质提升等其他维度上所能带来的收获。 "金氏彻平作品《青春粉丝俱乐部》局部 2021年是凯迪拉克与北京当代携手合作,持续支持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第四年。第四期的“凯迪拉克·众望艺术之链”将很快和大家见面,敬请期待下期所呈现的艺术作品,以及关于文化议题的艺术沙龙活动。 "凯迪拉克品牌空间外景 关于凯迪拉克·众望艺术之链 为了长期、持续通过公共艺术激发公众层面的思想碰撞,凯迪拉克与“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共同打造了“凯迪拉克·众望艺术之链”公共艺术项目。每期项目都会甄选一组公共艺术作品展示于上海凯迪拉克品牌空间中。同期举办学术讲座及对谈,并邀请艺术、设计与生活方式媒体等进行跨领域的深度探讨,从而激发出更多对未来话题的展望与可能性,意在打破人们对艺术与商业所抱有的二元对立的惯常思维,探索艺术内核与品牌文化之间的交织,将公共艺术带给广大公众。
Patty,Cohen,Domen..
HD

编码歧视

主演:Joy Buolamwini,Meredith Broussard
简介: 全文共2045字,预计学习时长6分钟 "图源:unsplash 弗洛伊德之死掀起了美国乃至全球各地又一轮反对种族歧视的运动,人们对结构性不平等的认识也进一步提高了。尽管大众关注的焦点是美国警察的暴行,但也有许多学者、活动家和艺术家发出警告——全面的种族主义是如何通过通讯和监控技术在科技行业等其他领域被加剧的。 在沙里尼·坎塔亚的纪录片《编码歧视》中,导演跟随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研究员、算法正义联盟(algorithmic justice league)创始人乔伊·布兰维尼,发现了面部识别的一个根本问题:布兰维尼意识到计算机视觉软件无法跟踪她的脸,但当她戴上白色面具时,效果却很好。这是面部识别和人工智能系统中存在歧视的最新证据。 坎塔亚与布兰维尼一起采访了作家、研究人员和活动家,例如凯茜·奥尼尔、梅勒迪斯·布鲁萨德、萨菲亚·诺布尔和西莉·卡洛,探讨了面部识别或犯罪预测等软件目前存在的技术问题。这些技术常常与种族监控、优生学或人相学等黑暗的历史实践有关。 这部在圣丹斯电影节上放映的影片,以批判的眼光审视了假定的算法“客观性”,奥尼尔将其定义为“利用历史信息对未来做出预测”。虽然算法通常被看作是公正、客观且理性的,但它们可以重现创造者的偏见。 布鲁萨德说,我们给科技灌输了“神奇的思维”,这虽然赞扬了它的好处,却掩盖了它的负面影响。 "图源:第七帝国传媒 《编码歧视》纪录片展现了算法歧视对现实世界产生负面影响的。影片描述了休斯顿的一个学区如何在其“增值”教师评价系统中使用秘密算法,该算法甚至将获奖教师归类为“差老师”;警察使用的面部识别软件也经常将黑人误判为嫌疑犯。 影片还展示了深深植根于我们生活中的技术如何增强了现有的不对称权力动态。影响人们生活的算法通常隐藏在“黑匣子”中,它们由大型科技公司建立,利用所有权保护政策来阻止公众了解其算法如何工作,公司正在收集我们的数据。 坎塔亚通过电话向onezero讲述了她是如何了解算法歧视的,她希望《编码歧视》纪录片能够帮助公民理解并保护自己的权利。《编码歧视》将于今年秋季在部分影院上映。 q:您是如何开始了解算法歧视的?是什么启发您拍了一部关于它的电影? 坎塔亚:我的很多工作都是关于颠覆性技术,以及它们是如何让这些技术或多或少变得公平和平等的。我常常思考关于种族、性别和阶级的问题,而且我还发现了像乔伊·布兰维尼、凯茜·奥尼尔和泽伊内普·图菲克希等女性的作品。我开始对大型科技公司的黑暗面感兴趣,同时这也让我陷入了困境。 "图源:unsplash q:影片中有哪些算法歧视的例子? 亚马逊曾经有一种算法,技术本身无法歧视,但该算法在招聘实践和保留方面借鉴了过去的性别歧视,并开始挑选出简历上有女子大学或体育经历的女性。所以,这个人工智能在招聘过程中会不自觉地歧视女性。 电影的核心部分是面部识别在深色面孔或女性身上的效果不佳,而这些人是最容易被种族定性的目标。就在最近,底特律的一名男子因面部识别错误而被拘留了30个小时,这种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q:正在开发该技术的公司和人员,需要做些什么来消除算法中的编码歧视呢? 我的电影的观众实际上并不是技术人员,而是公民。公司在招聘时应该更负责任,更具包容性吗?当然,但我的关注点并不是公司。对我来说,我并不是要制定一个完美的算法,而是想要建立一个更加人性化的社会。 这部电影的关注点是让公民去理解这些工具,以便我们可以使用法律和保护措施来防止这些歧视行为的发生;这样一来,就不会任由科技公司把他们的技术卖给联邦调查局、警察或其他没有被选举出来的人参与的企业。企业做这件事并不比政府做得更好,公民需要开始要求谷歌公司和苹果公司不要复制这种独裁的监控技术。 "图源:unsplash q:普通公民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对抗这些监控系统? 现在正是科技巨头该倾听的时刻。上个月,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表示,它将基本退出面部识别项目,即停止研究、停止提供服务和停止销售。亚马逊表示将暂停向警方出售产品一年,微软公司也将停止向警方出售产品。 正因为我们有机会在街头举行争取平等的运动,我们才有机会通过意义非凡的立法。我们需要推动立法者,将我们的数据信息作为人权的一部分加以保护,并保护我们远离侵犯公民权利的侵略性技术。 "图源:unsplash 技术中立,可技术背后的人有偏向,如何约束根植在渊源中的歧视与偏见,仅仅靠科技公司的自觉是不够的,需要我们的大声疾呼。 " 留言点赞关注 我们一起分享ai学习与发展的干货 如转载,请后台留言,遵守转载规范
Joy Buolamwini,Me..
HD

关于查理的真相

主演:ThandieNewton,马克·沃尔伯格MarkWahlberg,蒂姆·罗宾斯TimRobbins
简介:作为巴菲特化身的查理·芒格,其一生充满了波澜壮阔的起伏:青年时期奥马哈律师家庭走出去;在经历一系列人生变故后与巴菲特相遇,并成为巴菲特的挚友和商业伙伴;此后他从律师转变为专业的投资者,与巴菲特一起建立起伯克希尔金融王国,成为举世瞩目的个人投资者。 " 作为投资界的风向标,巴菲特一直备受公众关注,不过熟悉巴菲特及伯克希尔集团的人都知道,有一位黄金搭档身处巴菲特幕后,与巴菲特一起缔造属于他们自己的金融帝国。他便是查理·芒格,伯克希尔的灵魂人物,也是巴菲特的心灵导师,是公认比巴菲特更聪明的人。作为巴菲特化身的查理·芒格,在投资领域久负盛名,行事却极为低调,他曾经是一名出色的律师,却在婚姻的变革和长子的逝世后变得一无所有,尔后命运让他与巴菲特相遇,并在巴菲特的影响下成为了一名专业投资者,并与巴菲特一步步建立起他们的金融帝国。 从一无所有跻身福布斯400首富排行榜,芒格的一生可谓传奇。书中,作者通过对芒格、其家人及密友三年的访谈,还原了这位投资界大咖的一生,并在诸多细节和小事情上向世人展示了查理·芒格的处事原则和投资技巧。巴菲特曾表示:正是因为芒格对我们的教导,伯克希尔才得以成为一家更有价值而且受人尊重的公司。 纵观查理的一生,成功之下实则充满着坎坷与不幸,相比于巴菲特一帆风顺的人生,查理的成功对普罗大众而言更具有指导意义。面对生活的种种挫折,查理·芒格秉承了自己的人生信条,坚强面对生活的磨难并抓住人生的每一次机会让自己成长,本书作者通过记录查理人生中的每个重要片段,向人们展示了查理顽强拼搏的一生。 下面我来为你来详细讲述书中的主要内容,总结查理·芒格的一生。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在原生家庭和婚姻家庭的影响下青年芒格塑造自身正直、博学且坚韧不拔的品质,二是通过系列投资为自己积累了人生第一笔财富,并与巴菲特相遇转变成专业投资者,三是与巴菲特合作建立起伯克希尔集团,通过财富的成功获得他渴求的独立。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查理·芒格是如何一步步走向人生的成功的。 第一部分 从不轻言放弃的芒格 要全面了解查理芒格,就要先从他早期的生活入手。整体来看早期的查理可以17岁为界限,在17岁之前他主要受到来自原生家庭的影响,这一时期查理跟随父母生活在内部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在这里芒格度过了他美好的青春时光,并在家庭的教养下培养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性格品质。 首先是阅读习惯的养成。可以说芒格一生都在读书,当人们提到芒格时,往往会提及他惊人的阅读量,即便在晚期芒格左眼失明后,他仍然坚持着阅读的习惯。他本人也坦诚相较于学校教育,他更多的知识来源于那些离世的伟人们。而这一习惯便源自芒格的家庭传统。芒格全家人都热爱阅读,他的父亲喜欢悬疑故事和名人传记,他的妈妈则更喜欢当代作品,每年芒格家给孩子们的圣诞节礼物一定少不了书籍。查理表示他在七八岁时就开始看托马斯·杰斐逊的书,而本·富兰克林则成为他一生致力于模仿的偶像。阅读让查理在书中结识伟人,并通过他们学习到纪律、知识和自律精神。 其次是高尚的品格和良好的理财行为。在这方面查理的祖父芒格法官对他的影响最为明显。芒格法官曾在艰苦的环境下,靠着自律和努力工作成为一位受人敬仰的大法官,并在经济大萧条时期,用毕生大半积蓄资助女婿的银行度过整顿时期,还出钱让芒格的一位姑爷就读药剂师学院并盘下一个药房让其经营。在祖父的熏陶下芒格成为一个拥有高尚品格的人,这在后来朋友古瑞恩急需一笔钱时,他多付10万美元时可见一斑。同时祖父保守的理财方式和从不乱花钱的行为也对查理影响深远,即便日后查理成为举世瞩目的投资者,他仍然坚持在出差时只坐经济舱,并在伯克希尔的管理上将经营成本降至最低。 原生家庭塑造了查理的良好品质,但成年组建家庭后,查理却遭遇了一系列糟糕且惨痛的经历。1941年,查理17岁,他离开家乡前往密歇根大学读书,并在这之后遇到珍珠港事件爆发,他因此离开大学入伍成为空军。在从军期间,查理遇到他的第一位妻子南希·哈金斯,开始了自己的家庭生活。然而这段婚姻最后以离异结束,并在离婚不久后他的儿子泰迪患上严重的白血病,那一年查理29岁,在当时没有医疗保险的情况下,芒格需要支付全部的费用,同时血液疾病在当时几乎没有康复的可能,挣扎一年后年仅9岁的泰迪去世。 对芒格来说,这一时期的家庭生活无疑是黑暗的,但他仍坚强地挺了过来。多年后当年迈的查理回想起痛失爱子的这段岁月时,他提到人们不应该在面对一些难以置信的悲剧时,因为自己失去信念而让一个悲剧演变成两个甚至三个悲剧。而提及婚姻的变革,他指出生命就是一系列的机会成本,人们应该和能方便找到的最好的那个人结婚。 1956年,查理与第二任妻子南希·巴里·博思威克结婚,并一直维持至今。第二段婚姻将查理从婚姻的失败和爱子的去世中解救出来。冷静稳重的南希毕业于斯坦福大学,主修的是经济学。她在婚后与查理共同抚育着8个孩子,并包揽着全部家务,让查理有足够空间专注于事业。此外作为贤内助的南希,还会充当着查理的智囊团,查理经常找她一起探讨自己的想法。芒格并未对自己的婚姻生活做更多的解释,但从周围人的讲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正是这位女士将查理从黑暗中解救到光明世界,让他的生命再度充满了各种新的可能。 总的来看,原生家庭塑造了查理高尚的品质,并帮助他培养了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这为他后来成为一位具备良好职业操守的律师和睿智的投资者打下了基础,同时婚姻家庭的变故磨砺了他坚毅的品质,并为他寻找到了终身伴侣,稳定的家庭关系成为他坚强的后盾,为他日后事业的稳步发展提供了空间。 第二部分 人生的第一个100万 了解完家庭对查理的影响,我们将目光转移到查理的事业上。纵观查理的一生,我们发现他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到中年时期才开始逐渐出现转折的。从哈佛大学毕业后,查理回到南加州,进入律师事务开始了身为律师的职业生涯,这期间查理积累了法律方面的丰富经验,同时也为查理提供了接触投资领域的机会。 查理事业的成功是从他人生中赚到的第一个100万开始的。20世纪六十年代南加州爆发式增长的人口和充裕的土地储备,让查理预见到做土地开发商会赚钱,于是在1961年,当奥蒂思·布思寻找作为律师的芒格帮忙处理房产问题时,芒格便建议布思拆除旧房子,重新建造公寓进行售卖,芒格也一起参与了此次投资项目。事实证明芒格的眼光是对的,他们的公寓项目大受欢迎,投入的10万美元收回了50万美元。可观的利润让芒格继续开展了好几个地产开发项目,这个过程中查理除了投资几乎不怎么花钱,因此他最终为自己积攒了140万美元,正是这笔钱为他后面开展独立的投资事业奠定了经济基础。 多年后芒格提起这段经历,他认为在没有本金的情况下积累第一个10万美金是财富建设过程中最艰难的阶段,赚到第一个100万则是第二大障碍,因为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常年保持收入大于支出。他认为财富的积累就像是滚雪球,而这个雪球要开始的早,并尽可能延长滚动的时间。 似乎是上天注定,在投资领域初露锋芒的查理,正好遇见了年轻的沃伦·巴菲特。那时查理35岁,他的父亲悄然离世,在回乡料理父亲的后事时,查理与巴菲特进行了第一次交流。那一次会面改变了查理的一生,甚至可以说影响了很多人的命运。两个智力超群,价值观相同的人从此走到一起,并成为一生的朋友兼商业伙伴。 “一个理想的合伙人应该有独立工作的能力,你可以做一个主导合伙人、从属合伙人或者一直都是地位相同的合伙人,这三种我都做过。我并没有特别放不下的自尊,总有人在某些方面比你厉害,做领导人,你就要先学会跟随别人。“这是芒格在和巴菲特共事时秉承的理念。在巴菲特心中,芒格是“他能找到的最佳拍档”。 也许是受到巴菲特的影响,芒格开始正式思考跨入投资领域,成为独立投资人的事情。1962年芒格离开工作了13年的律师事务所,与罗伊·托尔斯等7名律师成立芒格和托尔斯律师事务所。同年在巴菲特的建议下,芒格与杰克·惠勒成为合伙人,成立芒格和惠勒投资咨询公司,在这里他开始以专业投资人的身份运作别人筹集到的资金。 作为芒格踏入投资领域的起点,芒格和惠勒证券公司在最初的八年里战绩傲人,1962年至1969年期间,公司平均回报率在扣除佣金之前是37.1%,远超道琼斯指数。虽然在1973到1974年间,公司受股市震荡资产缩水了31.5%,但芒格还是坚强地挺了过来,到1975年,公司获得了73.2%的收益,大大恢复了元气。 值得一提的是,在芒格和惠勒证券公司成立之初,尽管当时的芒格已经积累了约30万美元,但他和惠勒仍然坚持在一间租金便宜,空间狭小的夹层办公室里工作,以此降低运营成本。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前面讲过的,来自家庭的理财方式对查理行为理念的影响。 不过这种节俭克制的生活方式,并不意味着查理是一个吝啬的投资者,事实上他对待朋友和其他投资者要大方的多。当查理的朋友古瑞恩急需一笔钱退出k&w股权时,他认为自己的股份值20万美元,但查理却认为他的股份值30w美元并支付给古瑞恩,这样的事情在威斯科金融事件中同样上演。正是这样正直高尚的品质,加上在投资领域上的独特眼光,让查理被众多投资者追随,并放心将自己的资产交给他打理。 1965年芒格正式离开芒格和托尔斯律师事务所,对于退出,芒格说一方面是因为他性格强烈,不愿抹杀自我按照客户的方式来处理事情,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渴望获得足够独立的资本,来模仿自己的儿时偶像本杰明·富兰克林,而对业务有所有权,他才能变得真正富有。 总结查理从律师转变成投资者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早期家庭生活对芒格良好性格的塑造让他在投资领域广受欢迎和信任,同时他在稳健的投资和节俭的生活中也为自己积累了可观的创业财富。查理关于人生中第一个100万的积累的经验和建议,更是值得当代众多创业者学习。 第三部分 与巴菲特建立起伯克希尔 在芒格正式成为专业的投资者后,巴菲特开始接管伯克希尔公司,随后他们二人在长达三十多年的合作中,将伯克希尔一步步建立成全球顶尖的投资公司。接下来我们就从伯克希尔的发展过程,来研究查理·芒格是如何一步步成为著名的投资者的。 在伯克希尔公司的演变过程中,我们首先要说的是蓝筹印花公司,这家公司对芒格和巴菲特而言意义重大,它是他们二人正式合作的开始,同时也在收购喜诗糖果、布法罗新闻集团和威斯科金融公司的过程中充当了载体,而这三家公司后来成为了伯克希尔的文化和金融基础。蓝筹印花的主营业务是向零售出售各色印花,运作模式是零售商在蓝筹公司存入资金换取印花,公司会运作这笔资金,用于购买人们集齐印花后兑换的商品。由于顾客通常需要花较长的时间集齐印花,同时还有顾客将印花丢弃从不兑换,因此产生了备用金。20世纪70年代初,蓝筹印花的备用金大约有1亿美元。巴菲特和芒格看中的便是印花公司可观的备用金价值。1965年,巴菲特、查理·芒格与李克·古瑞恩一同买下了蓝筹印花的实际控制权,并在之后致力于开发备用金账户中的价值,进行收购投资业务,其中就包括喜诗糖果、威斯科金融、《布法罗晚报》以及精密钢业。 喜诗糖果是查理和巴菲特第一次公开收购的公司,也是当时他们进行的最大宗的收购行动。对芒格和巴菲特而言,喜诗糖果的收购是他们转变投资观念的重要转折点,也是在此之后他们开始接受为优质资产付出更高价格的理念。喜诗糖果以生产高质量的糖果和提供优质的服务为人称道,在市场中占据着领导位置。1972年查理和巴菲特以蓝筹的名义花费2500万美元的价格购入喜诗糖果,收购价格是喜诗糖果账面价值的三倍,这是查理和巴菲特此前从未做过的事情。但事实证明这场交易是值得的,比起那些便宜且麻烦不断的公司,喜诗糖果在购入后不断发展,为他们带来丰厚利润的同时,还无需他们投入额外的资金。正是喜诗糖果的成功,芒格开始敦促巴菲特改走购买优质企业的方向,尽管这与巴菲特导师格雷厄姆的投资理念背道而驰,但巴菲特还是听从芒格的建议,在此后的投资行为中进行了一系列有非凡价值的特许企业的收购行为,这其中就包括可口可乐公司股票的购买。 接下来是威斯克金融公司的收购,这家公司的收购虽然给芒格和巴菲特带来了巨大的麻烦,但也帮助他们梳理了自己的财务关系,并将伯克希尔整改为最高层的控股公司,为后来伯克希尔投资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事情发生在1973年,当时查理和巴菲特出手阻止威斯科金融被廉价收购,并在之后出于人道主义考虑,以17美元一股的价格购买了更多威斯科金融股票,而当时威斯科金融的股票价格还不到10美元,这一非正常的收购举动,引来了证交所的怀疑。证交所怀疑蓝筹印花是否以某种方式违规操控了威斯科金融的股价,认为他们以明显偏高的价格收购股票是出于某种强制收购的目的,而非仁慈。此后证交所对蓝筹印花以及巴菲特的投资公司进行全面调查。 证交所的调查为他们的投资引来各种麻烦,芒格和巴菲特意识到他们的财务关于过于复杂,很难向证交所解释清楚,于是他们决定重新组建,把事情简化。查理结束了惠勒和芒格证券所,巴菲特则关闭了自己的合伙公司,把注意力集中到伯克希尔身上。威斯科金融事件最终以蓝筹印花向威斯科金融的股东支付十余万美元告终,这件事也促成伯克希尔成为一家规模更大、结构更简单的公司。在重组过程中,蓝筹印花卖出了资源资本的股份,威斯科金融与蓝筹印花合并,多元零售则与蓝筹印花一起并入伯克希尔,至此伯克希尔成为了最高层的公司,统筹着包括蓝筹印花在内的多家公司。在这个过程中芒格成为蓝筹印花的主席,并得到了伯克希2%的股份,担任公司副主席。 在经历几轮投资后,伯克希尔在查理和巴菲特的经营下,逐渐成长为全球数一数二的投资公司,其在股票市场上的优异表现,也为查理带来了巨额的财富,至此芒格终于通过事业的成功得到了他一直渴望的独立能力。但财富并不是他的终点。 查理认为富人有义务支持社会中无法通过市场资本实现的那些方面,人们不应该只为自己的家庭积累财富。因此查理在工作之余,还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业。多年来查理一直担任洛杉矶计划生育组织的信托人兼首席财政官,支持堕胎合法化。同时他对报纸和新闻行业的追求促使他收购了《每日新闻》,借此为社会做出贡献。查理还担任慈善撒玛利亚医院董事会主席,帮助医院转变成“全美国最好的医院“之一。此外,他还慷慨地向慈善玛利亚医院、计划生育组织、斯坦福大学法学院以及哈佛-西湖学院赠予过一部分他所持有的伯克希尔股票。令人敬仰的成功人士从来不只关注财富的积累,查理·芒格的公益行为为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 总结 查理·芒格一生中三个不同时期的成长经历。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十分重要的三点: 第一是遵循正确的价值观,不要被人生中的挫折打败。查理的家庭教育敦促他成长为一位品格高尚的人,并在日后的投资事业中获取朋友的信任和追随,同时他坚毅的品格也帮助他度过人生中一次次的难关,婚姻的失败、长子的逝世、股市的跌宕起伏以及左眼的失明都曾冲击着他的人生,但他从未被这些挫折打败过。 第二是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行有目的终身学习终会使人受益匪浅。查理的一生都在进行阅读,从书中前人的经验中汲取智慧,即便在晚年时期他患上眼疾视力下降后,他也从未停止过阅读。正是海量的阅读让他保持着智慧的大脑,并在投资过程中进行精明的决策,帮助巴菲特一步步走向成功。 第三是努力工作,尽可能早地为自己积累人生的第一笔财富。在1993年登上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之前,查理已经兢兢业业地工作了40多年,而他财富的成功,更早是源于人生第一个100万的积累。如他所言,财富的积累就像滚雪球,虽然最初的第一笔财富最难以获得,但一旦雪球形成,财富积累会越来越快且越来越多。 最后附上查理对人们真诚的箴言:不要被挫折打败,牢记生命中充满兴衰变迁,一生只进行正确的思考,遵循正确的价值观,努力工作,你的一生最终会发展得很好。恭喜你又经历了一段不一样的财富之路。
ThandieNewton,马克·..
正片

鬼娘子2

主演:贾维·卡普尔,拉吉·库玛,瓦伦·沙玛,Alexx,O,Nell
简介: 说起中国的武打女明星,很多人肯定首先会想到杨紫琼、李赛凤、杨丽菁和惠英红等等。而有一个名字,正在渐渐的,或者说早已被观众所遗忘——她就是活跃在上世纪70年代,有着“功夫女王”和“旋风女侠”之称的香港武打女星茅瑛,她曾为中国功夫片做出过不可磨灭的突出贡献,她成名时,成龙还只是其电影里的小小替身。 " ? 茅瑛原名茅复静,1950年出生于香港,6岁时,被父母送往台北复兴学校学习戏曲,练就了一身轻盈功夫。70年代初,因为李小龙的功夫片为成立不久的嘉禾创造了巨额利润,因此老板邹文怀也在积极物色一个“女版的李小龙”,最后他挑中了茅瑛。 " ? 茅瑛签约嘉禾,再度证明了邹文怀眼光独到。她为嘉禾贡献出了《五雷轰顶》、《鬼怒川》、《迎春阁之风波》、《跆拳震九州》和《中泰拳坛生死战》等数部卖座片。不过真正让茅瑛扬名国际的是1972年的《合气道》,敬业的她为了演好这部电影还专门去韩国学习合气道,一练就练到了黑带水平,也为这部电影增加了很多看点。尤其是在打斗过后,她将辫子潇洒地甩到一边的举动也成为了茅瑛的标志性造型。为此《合气道》的美国版预告片中,还将”小心那条辫子,它会让你心神荡漾,也会把你彻底摧毁“作为本片的宣传口号,由此可见这一设计究竟有多么触动人心。 " ? 与此同时,她还在台湾出演了10多部反响不俗的女性功夫片,风头一时无两。人们说嘉禾创业初期有两大功臣,一个是李小龙,那么另一个就是茅瑛,而当年的美国《纽约时报》更称其为“香港影坛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功夫女影星”,她的成功,也为后来各家电影公司纷纷推出自己的女打星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 ? 六七十年代的很多女打星,通常只是在武打场景中耍耍花架子,但茅瑛和李小龙一样,在电影中使出的完全是真功夫。在她的作品里,茅瑛曾贡献出了许多能为人津津乐道的打斗场面,譬如用她的高踢腿扫倒一群对手,与比她身形庞大数倍的反派进行恶斗…… " ? 尽管茅瑛习武算是半路出家,但她在认真拍戏的过程中也不经意间练成了高手。据说某一次她在回家的路上遭到了一个男人的袭击,她只用了简单几招便将对方打得逃走。李小龙曾十分欣赏茅瑛的从业精神,为此还邀请她在《龙争虎斗》中饰演了自己的姐姐,虽然她出场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却用敏捷利落的打斗动作,尤其是尽显深厚功力的连环踢,给很多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 ? 后来随着洪金宝和成龙功夫片的兴起,自觉女打星地位渐渐有所下降,不甘心在电影中充当“花瓶”的茅瑛在1982年宣布退出影坛。直至杨紫琼、杨丽菁、大岛由加利再度掀起“女性动作电影”的潮流后,茅瑛曾有过短暂的复出,不过无奈时过境迁,风光不再。1992年茅瑛给影迷留下了最后一部作品《鬼娘子》之后,便宣布正式息影,随后移居美国,彻底消失于公众视野。 " ? 茅瑛的电影事业虽然短暂,但她曾在海外很多国家产生过广泛的影响力,也彻底改变了外国人对中国女性怯懦软弱的看法。当年日本capcom公司推出的经典街机游戏《街头霸王》,里面的春丽就是根据茅瑛为原型创作出来的。 " ? 茅瑛曾与台湾小生雷震成婚,不过这段婚姻只维持了六年便草草结束,他现任的丈夫身份至今仍是个谜。 " ?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移居美国纽约后,她的晚年生活十分开心,还开设了一家名叫“南北和”的中餐馆,此名颇有“武术不分门派,才有天地”的感觉。看来女侠果真是女侠,连起个餐厅名,听起来都是如此有富有哲意。 在此祝愿这位传奇女侠,能一直幸福下去!
贾维·卡普尔,拉吉·库玛,瓦伦·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