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的收音机
主演:东明相,严艺文,吴若湄,杨凯琪
简介: 2015年,一部韩国家庭剧火了。 ——《请回答1988》。 没有高颜值的演员。 没有大喜大悲的人物情感。 也没有跌宕起伏的人物命运。 国内豆瓣评分至今却还保持着9.7分的高分。 "《请回答1988》 说是韩剧的历史最佳也绝不为过吧? 为何? 因为真实。 接地气。 看似寻常的亲情故事。 看似再平凡不过的生活琐事。 却像海绵一般拥有巨大的张力。 惹你哭,逗你笑。 "《请回答1988》 为什么人家能拍出来这样的佳作? 别羡慕。 我们也有。 ——《俗女养成记》。 "《俗女养成记》 《俗女养成记》是华视(cts)的自制剧。 改编自作家江鹅的同名散文。 由严艺文执导。 严艺文,何许人也? 中国台湾演员。 曾凭借《天使的收音机》荣获第50届台湾电视金钟奖迷你剧集女主角奖。 这部《俗女养成记》,是她跨行执导的处女作。 "严艺文(左) 看名字很像口水剧? 可千万别小瞧了它。 该剧播出之后,首播收视率直接超过了《我们与恶的距离》。 创下了华视13年来自制剧的收视纪录。 口碑也非常不错。 豆瓣评分高达9.1分。 成为了2019年又一部9分华语剧。 也被不少观众誉为“台版《请回答1988》”。 "《俗女养成记》 这无疑代表着一种认可。 不过小嗨并不十分认同这个名号。 因为《俗女养成记》并没有在模仿。 主创们只是认真拍摄了一部属于自己的时代剧而已。 但和《请回答1988一样》。 赢在了真实。 如果说《请回答1988》是跨越国界都能让人理解和感动的话。 那么《俗女养成记》几乎就是在还原我们的生活。 或者说,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 "《俗女养成记》 女主角陈嘉玲是个大龄女青年。 39岁,未婚。 她的老家在台南乡下。 三代同堂。 全靠阿公开的中药行为生。 陈嘉玲当年不惜引发“家庭革命”也要离开家乡。 然而在台北奋斗了将近20年的她,一事无成。 "《俗女养成记》 工作方面。 陈嘉玲是一位董事长特助。 不仅要处理公司的大小杂务。 还要安排好老板见情人的时间。 面对老板、老板娘,两边不讨好。 "《俗女养成记》 情感方面。 和许多大龄女性一样,陈嘉玲在感情上已经麻木。 交往四年,同居三年半。 按照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与其说是谈恋爱,不如说已经变成了室友。 就连去参加前男友的婚礼,都比在男朋友面前打扮得好看。 "《俗女养成记》 没错。 陈嘉玲就是这样一个“俗女”。 长相普通,能力普通,家庭普通。 什么都普通。 普通到不像是虚构的人物。 更像是邻家大姐姐。 甚至是你自己。 "《俗女养成记》 她和大多数80、90后一样。 事业算不上成功。 家庭算不上美满。 生活算不上糟糕。 但似乎时常经历着令人抓狂的琐碎。 焦虑、胆怯、狂躁。 面对老板的使唤,明明已经想好了怎么怼回去。 可到实际行动上却犯了怂。 攒了一抽屉的辞呈。 最终还是不得不向金钱低头。 "《俗女养成记》 面对相处了几年的恋人。 早已失去了激情。 分手? 不。 好不容易在一起那么久。 分开容易,年纪却不等人。 不分手? 迟迟不结婚。 恋人变成了住在一起的室友。 很多时候,焦虑已经成为了单身女性的专属。 但陈嘉玲告诉你,有恋人的人,也有自己的情感焦虑。 "《俗女养成记》 陈嘉玲的生活如此。 现实生活中很多大龄青年的生活现状不也是如此吗? 只要生而为人,只要吃五谷杂粮。 都要品尝酸甜苦辣。 都要承受生活的压力。 谁也逃不过。 "《俗女养成记》 片中有两条时间线。 一条是上文提到的陈嘉玲成年以后的艰难生活。 另一条则是她小时候的成长点滴。 也向我们展示了“俗女”是怎样养成的。 那时陈嘉玲的姑姑已经30岁。 还没嫁出去。 因为受不了婆家的刁难,单方面撕毁婚约。 家里人大发雷霆。 "《俗女养成记》 “你住在这里被人家笑的是我们”。 “30岁不结婚以后该怎么办。” 女人到了年龄就要结婚。 这样的观念,在当时陈嘉玲幼小的心灵里扎下了根。 够真实吗? 这正是那个时代墨守成规的世俗。 包括婚前性行为。 剧中也有提到。 "《俗女养成记》 再看,何为“俗女”? 被一个“俗”字困住的女人。 她们想要活出自我。 却不得不迎合别人的看法和眼光。 最终成为了自己身处的时代的“大多数”。 正如剧名的字体变换那样。 从淑女,变成俗女。 我们总是太过在意别人的看法。 太多人反反复复告诉你,怎样活成淑女。 你按照那个目标,一再努力。 最后还是活成了“俗女”。 与其这样折腾,倒不如从一开始就活成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 "《俗女养成记》 这样的真实让人感觉很压抑? 恰恰相反。 反而很治愈。 曾经的陈嘉玲不顾家人反对,执意前往台北。 她让家人伤透了心。 家人也让她伤透了心。 可到头来,冰霜终究被融化。 三代人在世俗的观念下相互碰撞。 在碰撞中相互包容。 又在包容中和解。 我没有活成你们期待的样子。 但依然被你们深爱着。 多么深情。 "《俗女养成记》 当然了,如果只是这样,算不上有多么真实。 它的真实感,还表现在对于生活细节的刻画上。 一家人一起看碟片。 看到亲密的画面,尴尬到不知所措。 一个人打破沉默。 其余的人该干什么干什么。 好像刚才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俗女养成记》 城里的表姐回家吃饭。 表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两个孩子难免被家长们拿来比较。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足够真实吗? 看这部剧,就看到了我们自己。 毫不夸张。 "《俗女养成记》 剩下的,就留给大家自己去体会吧。 (本文由high电影原创,如需借鉴,请务必标识!)
简介: 2015年,一部韩国家庭剧火了。 ——《请回答1988》。 没有高颜值的演员。 没有大喜大悲的人物情感。 也没有跌宕起伏的人物命运。 国内豆瓣评分至今却还保持着9.7分的高分。 "《请回答1988》 说是韩剧的历史最佳也绝不为过吧? 为何? 因为真实。 接地气。 看似寻常的亲情故事。 看似再平凡不过的生活琐事。 却像海绵一般拥有巨大的张力。 惹你哭,逗你笑。 "《请回答1988》 为什么人家能拍出来这样的佳作? 别羡慕。 我们也有。 ——《俗女养成记》。 "《俗女养成记》 《俗女养成记》是华视(cts)的自制剧。 改编自作家江鹅的同名散文。 由严艺文执导。 严艺文,何许人也? 中国台湾演员。 曾凭借《天使的收音机》荣获第50届台湾电视金钟奖迷你剧集女主角奖。 这部《俗女养成记》,是她跨行执导的处女作。 "严艺文(左) 看名字很像口水剧? 可千万别小瞧了它。 该剧播出之后,首播收视率直接超过了《我们与恶的距离》。 创下了华视13年来自制剧的收视纪录。 口碑也非常不错。 豆瓣评分高达9.1分。 成为了2019年又一部9分华语剧。 也被不少观众誉为“台版《请回答1988》”。 "《俗女养成记》 这无疑代表着一种认可。 不过小嗨并不十分认同这个名号。 因为《俗女养成记》并没有在模仿。 主创们只是认真拍摄了一部属于自己的时代剧而已。 但和《请回答1988一样》。 赢在了真实。 如果说《请回答1988》是跨越国界都能让人理解和感动的话。 那么《俗女养成记》几乎就是在还原我们的生活。 或者说,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 "《俗女养成记》 女主角陈嘉玲是个大龄女青年。 39岁,未婚。 她的老家在台南乡下。 三代同堂。 全靠阿公开的中药行为生。 陈嘉玲当年不惜引发“家庭革命”也要离开家乡。 然而在台北奋斗了将近20年的她,一事无成。 "《俗女养成记》 工作方面。 陈嘉玲是一位董事长特助。 不仅要处理公司的大小杂务。 还要安排好老板见情人的时间。 面对老板、老板娘,两边不讨好。 "《俗女养成记》 情感方面。 和许多大龄女性一样,陈嘉玲在感情上已经麻木。 交往四年,同居三年半。 按照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与其说是谈恋爱,不如说已经变成了室友。 就连去参加前男友的婚礼,都比在男朋友面前打扮得好看。 "《俗女养成记》 没错。 陈嘉玲就是这样一个“俗女”。 长相普通,能力普通,家庭普通。 什么都普通。 普通到不像是虚构的人物。 更像是邻家大姐姐。 甚至是你自己。 "《俗女养成记》 她和大多数80、90后一样。 事业算不上成功。 家庭算不上美满。 生活算不上糟糕。 但似乎时常经历着令人抓狂的琐碎。 焦虑、胆怯、狂躁。 面对老板的使唤,明明已经想好了怎么怼回去。 可到实际行动上却犯了怂。 攒了一抽屉的辞呈。 最终还是不得不向金钱低头。 "《俗女养成记》 面对相处了几年的恋人。 早已失去了激情。 分手? 不。 好不容易在一起那么久。 分开容易,年纪却不等人。 不分手? 迟迟不结婚。 恋人变成了住在一起的室友。 很多时候,焦虑已经成为了单身女性的专属。 但陈嘉玲告诉你,有恋人的人,也有自己的情感焦虑。 "《俗女养成记》 陈嘉玲的生活如此。 现实生活中很多大龄青年的生活现状不也是如此吗? 只要生而为人,只要吃五谷杂粮。 都要品尝酸甜苦辣。 都要承受生活的压力。 谁也逃不过。 "《俗女养成记》 片中有两条时间线。 一条是上文提到的陈嘉玲成年以后的艰难生活。 另一条则是她小时候的成长点滴。 也向我们展示了“俗女”是怎样养成的。 那时陈嘉玲的姑姑已经30岁。 还没嫁出去。 因为受不了婆家的刁难,单方面撕毁婚约。 家里人大发雷霆。 "《俗女养成记》 “你住在这里被人家笑的是我们”。 “30岁不结婚以后该怎么办。” 女人到了年龄就要结婚。 这样的观念,在当时陈嘉玲幼小的心灵里扎下了根。 够真实吗? 这正是那个时代墨守成规的世俗。 包括婚前性行为。 剧中也有提到。 "《俗女养成记》 再看,何为“俗女”? 被一个“俗”字困住的女人。 她们想要活出自我。 却不得不迎合别人的看法和眼光。 最终成为了自己身处的时代的“大多数”。 正如剧名的字体变换那样。 从淑女,变成俗女。 我们总是太过在意别人的看法。 太多人反反复复告诉你,怎样活成淑女。 你按照那个目标,一再努力。 最后还是活成了“俗女”。 与其这样折腾,倒不如从一开始就活成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 "《俗女养成记》 这样的真实让人感觉很压抑? 恰恰相反。 反而很治愈。 曾经的陈嘉玲不顾家人反对,执意前往台北。 她让家人伤透了心。 家人也让她伤透了心。 可到头来,冰霜终究被融化。 三代人在世俗的观念下相互碰撞。 在碰撞中相互包容。 又在包容中和解。 我没有活成你们期待的样子。 但依然被你们深爱着。 多么深情。 "《俗女养成记》 当然了,如果只是这样,算不上有多么真实。 它的真实感,还表现在对于生活细节的刻画上。 一家人一起看碟片。 看到亲密的画面,尴尬到不知所措。 一个人打破沉默。 其余的人该干什么干什么。 好像刚才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俗女养成记》 城里的表姐回家吃饭。 表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两个孩子难免被家长们拿来比较。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足够真实吗? 看这部剧,就看到了我们自己。 毫不夸张。 "《俗女养成记》 剩下的,就留给大家自己去体会吧。 (本文由high电影原创,如需借鉴,请务必标识!)
东明相,严艺文,吴若湄,杨凯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