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与荣耀
主演:安东尼奥·班德拉斯,阿谢尔·埃特塞安迪亚,佩内洛普·克鲁兹,胡丽叶塔·塞拉诺,莱昂纳多·斯巴拉格利亚
简介:我们一帧一帧播放着的人生,如何能够持续的更久一点? 电影《一 一》里说,电影发明以后,人类的生命至少延长了三倍。 我们无法改变生命的绝对长度,但可以用电影来拓宽我们生活的宽度。 " 电影也分为两类,一类是专门拍给观众看的,它们的剧本构造精巧,镜头风格独树一帜,甚至还有各种各样能够刺激你肾上腺素分泌的炫酷场面。 这些电影的观看就像是一场最直接的“感官冒险”,让我们用最短的时间探索了最广阔的宇宙。 " 还有一类电影是创作者专门拍给自己看的,他们手里握着电影的“果”,从他们自己的回忆或是童年时代里,找到了潜藏在时光长河中的“因”。 当电影的画面和我们脑海中的回忆重叠时,那就是时光隧道打开的时刻。 " 与之相对应的,影评也分为两种,一种是献给电影本身的,我们分析,解剖电影中角色的行为,动用所有理性的思维为他找到相符合的逻辑,为的是找到我们观片时遗漏的精彩。 可还有另一种影评,是献给我们观众自己的。 去年上映的电影《痛苦与荣耀》,和我的这篇影评,皆为后者。 " 这部电影是佩德罗·阿莫多瓦(pedro almodóvar)在接近70岁之际,献上的第22部电影长片,也是他第6次参加戛纳电影节的代表作。 他在西班牙算是国宝级的导演,就跟张艺谋在我们国家的地位一样,同时他也是这个世界上最具想象力,最有趣也最特别的导演之一。 "导演阿莫多瓦 他几乎每一部作品都具有争议性,许多作品中都着重表现了欲望、抉择、争执、宗教,阿莫多瓦还非常善于用极其鲜艳的色彩,向观众展示出他后现代的审美眼光,以及对电影界权威的极大藐视。 "《关于我母亲的一切》1999 "《破碎的拥抱》2009 "《痛苦与荣耀》2019 说回电影本身,关于“阿莫多瓦”的关键词是什么? 其实这个问题是有标准答案的:女性、奇情、边缘、色彩。 "阿莫多瓦在片场 相比之前我们心目中那些色彩斑斓的阿莫多瓦电影,《痛苦与荣耀》大概是他拍过的最“朴素”的一部片子了。 阿莫多瓦一生拍过无数的电影,梦想,爱情、欲望、死亡,他什么题材都已拍遍,如今只剩下他自己。 是的,《痛苦与荣耀》是他的半自传电影。 " 阿莫多瓦是这么形容这部电影的:“我所有电影都代表我,但是这一次我走得更远,在这其中的是我的灵魂。” 即将步入古稀之年的他,《痛苦与荣耀》绝对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是他几十年导演生涯中的集大成之作。 " 就像是金庸在写《鹿鼎记》时,将自己毕生的感悟都放在了这最后一部作品里。 从郭靖到韦小宝,从中我们可以看见金庸几十年人生艰难的心路历程。 " 《痛苦与荣耀》这部电影亦是如此。 阿莫多瓦在他生命中最黑暗和最孤独的时刻创作了这部“自传”,其中有他最隐晦的秘密与和对过去所有的遗憾。 " 从内容层面上来看,《痛苦与荣耀》无疑是一部怀旧的温情电影,也是逐渐步入老年的阿莫多瓦导演对自我人生的一次总结。 电影剧情用一句话就能概括,一个年迈的,病痛缠身的导演,他通过创作了一个自传性质的电影剧本,回溯了自己年轻时的爱情以及童年时代的记忆。 " 甚至这部两个多小时的电影完全可以浓缩成一个问题: 我也曾年轻过,但你有老过吗? " 自我虚构的人生 虽然电影中的情节与导演的生活轨迹高度相似,但也如导演自己所说,这是由20%的真实写照加上80%的虚构而成,换言之,这叫做“自我虚构”。 作为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虚构作品”,阿莫多瓦导演运用了戏中戏的手法,借虚构的手法去认知与表达自我,这份真诚,观众们也能从他的镜头中体会到一二。 " 也在此,分析一下《痛苦与荣耀》这部电影中流于表象的“面子”和暗藏在故事情节之下的“里子”。 " 电影中的表象世界 影片主要由两条时间线展开,童年与现在。 主人公萨尔瓦多,幼时便是一个聪慧听话的孩子,在偶然一次窥见健美的男性裸体后,他的内心萌发了一颗名为“同性”的种子。 " 他从小便厌恶牧师,却渴望学习,热爱电影。为此他拼命努力,工作,长大后终于成为了优秀的电影导演。 " 长大后沉迷于药物不可自拔,放纵自己的同时又长期拼命工作。 步入晚年的他,病痛缠身、心情抑郁,无法专心于自己的创作。 " 他的性格使他拒绝了母亲同住的请求,直到母亲生命暮年,迟迟老矣,他才对此深深忏悔。 " 可对于萨尔瓦多来说,电影便是他人生中全部的意义。 " 在黯淡无光的生活最终还是选择砥砺前行。 他跟过去失去联络的演员取得联系,重新筹备创作,挣扎着从颓废与痛苦中站了起来,直到恢复了往日的工作能力。 " 影片在过去和现在两个时段里自由的切换,呈现出的是导演这些年来的人生历程。 阿莫多瓦将他一生的坎坷经历都浓缩在这短短的两个小时里。 " 区别于阿莫多瓦的其他电影,《痛苦与荣耀》无疑显得更加朴实无华,也更真挚深情。 影片中那一个个动人的细节,也时刻拨动着观众们潜藏于记忆深处的柔情。 " 从生命伊始,到成长过程中收获朋友,追寻着自身的欲望,中年时功成名就,而后逐渐失去了自己的青春,爱人,母亲... 观看这部电影,就好像窥视了导演写的日记一样。 " 我们看着他人生的高低起伏,经历浮沉后变得成熟平缓,最终学会与自己和解。 痛苦、悲伤、悔恨与宽恕,各种情绪在其中交织着。 波折的一生几乎摊开在所有观众眼前。 " 水中的自我救赎 影片中给人印象深刻的细节可以说是比比皆是。 也处处彰显了导演观察和提炼生活的高超水准。 "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便是一段主人公的自我解析,或者说是“抽象的刑罚”。 电影一开场,主人公萨尔瓦多便张开双臂悬浮于水下,与世隔绝。 " 为了表现此刻,处于病痛和抑郁折磨中的老年萨尔瓦多。 导演安排了他闭气潜入泳池的镜头,忧伤的音乐加上蓝色的池水。 这一幕暗示着过去与现在,也让我们看到了“真实”和“虚无”在萨尔瓦多身上是如何发生影响的。 " 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对于痛苦的理解,就十分符合电影中的这段主角的“自我认知”。 “千百种形态的痛苦随着年龄与情况交替变换,如疾病,恐惧,焦虑,空虚等等。” 他们从未消失,只是换了一个模样继续在你身旁。 " 主角的人生,在痛苦和空虚之间被抛来掷去。 在水底,自我剥析时,他也终于认识到痛苦是生命的本质。 焦虑与痛苦的状态在水底得以放松,童年的回忆便一下子涌入脑海中。 " 童年时的萨尔瓦多总是跟在妈妈身边,看着女人们在河边洗衣服,倾听她们的歌声。 明媚的阳光,河中的游鱼... 片刻的回忆,便让人感受到他童年的幸福。 " 也正是因为这些回忆,这些有意义的时刻,将他从痛苦里暂时推入幸福中,获得了短暂的内心平静。 " 万千“痛爱”于一身 阿莫多瓦导演对于痛苦的表达向来都是直白的。 而电影中平淡的叙述反而让人觉得痛得更加真实,无法抗拒。 萨尔瓦多的童年到老年,所遇到的苦难和折磨,似乎我们多数人都曾遇到过,真实的让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未来。 " 我们与“童年”和解 童年可能是所有人都没法轻易忘掉或是舍弃的一段宝贵经历。 萨尔瓦多进入暮年,“回忆当年”似乎慢慢成为了一种习惯,在人生的路上越往下走,回忆的次数便会越来越频繁,记起的片段也会变得越来越清晰... " 电影中有两段非常巧妙的设计,画作的巧合和意识觉醒般的晕倒,还有那个如同梦境般的美妙洞穴,这些都是萨尔瓦多人生中重要的转折。 或许有些事情就是天生注定的,因为一段儿时的经历,性取向在那一刻觉醒,也因此改变了一生。 " 不知道有多少人,因为儿时一次无意的经历,便决定了自己的未来,我不清楚别人,但我知道自己的确是这样。 小的时候,有一次在学校里看到墙上贴着“中小学生作文大赛”的海报,一等奖是一个米老鼠书包,便被这个奖品瞬间吸引,想都不想地报名参了赛,也阴差阳错下开启了我热爱写作的人生... " 我们与“衰老”和解 今年我三十多岁了,明显感觉和二十岁时的自己,身体上有着天差地别。 身体机能的缓慢退化,不复年轻时的硬朗,这是任何体育锻炼或是积极保养都无法挽救的一种下跌趋势... 好像人到中年后,时间的流逝速度便开始陡然加快。 " 衰老,这是谁也无法忤逆的自然现象。 可这也不是说变老就一定不好,年岁的增长,见识的扩宽和经验的积累,让我们每个人都褪去了年轻时的锋芒,磨平了棱角,变得更加的稳重和成熟。 在人生的下半场,能够以另一种更加平静释然的心态继续生活,或许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 我们与“病痛”和解 电影中有一个场景,萨尔瓦多去医院检查自己的身体状况,结果病状多的让人感觉头皮发麻。 失眠、哮喘、咽炎、耳鸣、头痛、抑郁,一连串的身体和心理症状.... " 因为家人的缘故,我从小到大就没少跑过医院,特别是在我姨奶奶发病期间,我在医院进进出出了一年半,那个时候真的是见证了太多的生老病死,苦难和折磨。 一直认为,病痛和死亡的重量是常人所难以承受的,或许病痛尚可挣扎,但死亡是人类再怎么拼命,再怎么努力抵抗和摆脱都无济于事的最终归宿。 殊途同归,每个人到了最后,都不得不面对和接受。 " 片中的萨尔瓦多也是如此,一身的毛病,整天需要吃一堆的药,身体上的痛苦一样也会影响到精神上的状态,整日折磨着他。 活到一把岁数,身体冒出来一些毛病,或许也在所难免,死亡虽无法避免,但认识并了解自己的身体,积极的治疗,试着去坦然的接纳这些苦难吧... " 我们与“家人”和解 电影中让我记忆犹新的另一个片段,便是萨尔瓦多看着躺在病床上的母亲,看着她病危,心中的那种愧疚和不舍,令每个人都潸然泣下... " " 人在异乡,总是经常怀念远在老家的父母。 家人可能是全世界最能包容,也最能体谅我们的人。 " 曾经我也和主人公一样,因为自己的任性和执拗,不听家人的劝告,想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愿和大多人一样屈服于主流之下。 一个人来到陌生的城市,想要证明,就算是“一无所有”,我也能凭借自己的努力活出精彩的人生。 " 可是最残酷的地方就是,人生中很多的事情,远远比我想象中要复杂的多得多... 也是因为自己天真和幼稚的想法,总是让家人为我担心,也不断地让他们失望,难过... 心中那份份沉甸甸的亏欠,也和萨尔瓦多一样,真的很难走出来... " 我们与“朋友”和解 忽然想到陈奕迅《最佳损友》里的一句歌词: 为何旧知己在最后,变不到老友? 来年陌生的,是昨日最亲的某某。 " 你有没有过,曾经大家因为意见不合,或是某种原则上的分歧,最后与之分道扬镳的朋友? 当然生活中更多的是大家不会多说什么,随着时间,大家自然而然就断了联系... 往后的生活,大家都不会再有交集。 " 片中的主人公导演和曾经的那位演员朋友,两人分分合合,无数次的和好,无数次的闹掰。 最后导演亲自找上门把演员朋友看中的《瘾》拿给他演,两人也因此化干戈为玉帛。 你在成长的过程中,对方也在长大,大家都到了一定的年纪,不再那么年轻气盛,任性妄为。 我们在漫长的人生里,也学会了如何克制情绪和理解他人,或许彼此之间能够主动一点,便能解开多年心结。 " 我们与“爱人”和解 电影中最另我感动的一幕便是萨尔瓦多和昔日爱人的重逢。 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三十二年,但萨尔瓦多对饱含热泪的恋人依旧难以忘怀,这样经过时间沉淀后,依旧留有温度的爱意,真的特别触动人。 " 曾经的年轻恋人如今也已年过半百,两个中年男人,深夜静坐在客厅,互相说着没有对方之后的人生际遇... 当曾经的恋人拿着儿子的照片笑着说起他为人父的经历,萨尔瓦多慢慢地摇晃着手中的酒杯,点着头,笑着说:“儿子长得真像你年轻时的模样”... " “你不必请求原谅…到今天为止没有任何人或事像你一样充实了我的人生”。 是啊,爱情并不是一定要天长地久,而是应该将最初的那份美好保留在心中。 就算大家有缘再见,早已时过境迁,彼此容貌不再,但你依然是当初我爱的那个模样。 时间把往日的伤痛都冲淡,唯有爱留在心底经年不散。 " 电影的最后一幕,萨尔瓦多站在家门微笑着,对着在电梯里回头的恋人轻轻说:“走吧”。 其实大家都知道,这句再见,恐怕是此生再也不见了。 萨尔瓦多藏于心底里那份的残念逐渐燃起,直到最终熄灭,重逢的激动,努力克制的情感,一切都显得尤为克制隐忍。 " 萨尔瓦多在剧中有一句台词:只会哭算不上好演员,懂得克制眼泪才是好演员。 这句话用来概况这部电影显得格外贴切。 坚韧的母亲,年轻的画工,青春时的露水情缘,藏在心底几十年的爱恋。 这一切的一切,都尽在他那双隐隐闪烁着泪光的眼睛里。 " 世间所有的离别 直到电影落幕的那一刻,我的眼泪还是流了下来。 终于到了散场的时刻,所有的相遇,愿望,痛苦,荣耀… 在这一刻都涌向那最初的记忆。 就像生命里的很多次的相遇,我们都不知道该如何去正确的告别。 " 对于导演而言,电影中有些情节和情感是很私人化的,他也是借着电影这个酒杯来浇自己心中的壁垒。 看到这样的好电影,没有人会愿意看到它结束,我们总是盼望着所有的故事都可以继续下去,希望人生没有任何遗憾。 可这部电影又在提醒我们,人生就是有无数痛苦和遗憾。 " 正如片名《痛苦与荣耀》所示,生活给导演带来了满身的痛苦,可这痛苦也是他创作的源泉。 在他看来:“人生没有电影将毫无意义,而我的人生已然如此”。 爱与被爱都被他放在电影里公诸于众了,可那些痛苦却留在现实里,无处安放,无法消弭。 是啊,哪有简简单单的生活呢?只有五味杂陈的经历罢了。 " 可人生究竟要有多少的运气,才能像阿莫多瓦一样在迟暮之年回望: 有过错,但没有错过。 有遗憾,但没有遗忘。 有迟到,但没有缺席。 " 白驹过隙,其实一生很短,也很长。 愿生命中的那些痛苦与荣耀,都可以化作是温柔的诗文。 正如电影中所说:我爱你,太美好,时间终究会知道... "
简介:我们一帧一帧播放着的人生,如何能够持续的更久一点? 电影《一 一》里说,电影发明以后,人类的生命至少延长了三倍。 我们无法改变生命的绝对长度,但可以用电影来拓宽我们生活的宽度。 " 电影也分为两类,一类是专门拍给观众看的,它们的剧本构造精巧,镜头风格独树一帜,甚至还有各种各样能够刺激你肾上腺素分泌的炫酷场面。 这些电影的观看就像是一场最直接的“感官冒险”,让我们用最短的时间探索了最广阔的宇宙。 " 还有一类电影是创作者专门拍给自己看的,他们手里握着电影的“果”,从他们自己的回忆或是童年时代里,找到了潜藏在时光长河中的“因”。 当电影的画面和我们脑海中的回忆重叠时,那就是时光隧道打开的时刻。 " 与之相对应的,影评也分为两种,一种是献给电影本身的,我们分析,解剖电影中角色的行为,动用所有理性的思维为他找到相符合的逻辑,为的是找到我们观片时遗漏的精彩。 可还有另一种影评,是献给我们观众自己的。 去年上映的电影《痛苦与荣耀》,和我的这篇影评,皆为后者。 " 这部电影是佩德罗·阿莫多瓦(pedro almodóvar)在接近70岁之际,献上的第22部电影长片,也是他第6次参加戛纳电影节的代表作。 他在西班牙算是国宝级的导演,就跟张艺谋在我们国家的地位一样,同时他也是这个世界上最具想象力,最有趣也最特别的导演之一。 "导演阿莫多瓦 他几乎每一部作品都具有争议性,许多作品中都着重表现了欲望、抉择、争执、宗教,阿莫多瓦还非常善于用极其鲜艳的色彩,向观众展示出他后现代的审美眼光,以及对电影界权威的极大藐视。 "《关于我母亲的一切》1999 "《破碎的拥抱》2009 "《痛苦与荣耀》2019 说回电影本身,关于“阿莫多瓦”的关键词是什么? 其实这个问题是有标准答案的:女性、奇情、边缘、色彩。 "阿莫多瓦在片场 相比之前我们心目中那些色彩斑斓的阿莫多瓦电影,《痛苦与荣耀》大概是他拍过的最“朴素”的一部片子了。 阿莫多瓦一生拍过无数的电影,梦想,爱情、欲望、死亡,他什么题材都已拍遍,如今只剩下他自己。 是的,《痛苦与荣耀》是他的半自传电影。 " 阿莫多瓦是这么形容这部电影的:“我所有电影都代表我,但是这一次我走得更远,在这其中的是我的灵魂。” 即将步入古稀之年的他,《痛苦与荣耀》绝对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是他几十年导演生涯中的集大成之作。 " 就像是金庸在写《鹿鼎记》时,将自己毕生的感悟都放在了这最后一部作品里。 从郭靖到韦小宝,从中我们可以看见金庸几十年人生艰难的心路历程。 " 《痛苦与荣耀》这部电影亦是如此。 阿莫多瓦在他生命中最黑暗和最孤独的时刻创作了这部“自传”,其中有他最隐晦的秘密与和对过去所有的遗憾。 " 从内容层面上来看,《痛苦与荣耀》无疑是一部怀旧的温情电影,也是逐渐步入老年的阿莫多瓦导演对自我人生的一次总结。 电影剧情用一句话就能概括,一个年迈的,病痛缠身的导演,他通过创作了一个自传性质的电影剧本,回溯了自己年轻时的爱情以及童年时代的记忆。 " 甚至这部两个多小时的电影完全可以浓缩成一个问题: 我也曾年轻过,但你有老过吗? " 自我虚构的人生 虽然电影中的情节与导演的生活轨迹高度相似,但也如导演自己所说,这是由20%的真实写照加上80%的虚构而成,换言之,这叫做“自我虚构”。 作为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虚构作品”,阿莫多瓦导演运用了戏中戏的手法,借虚构的手法去认知与表达自我,这份真诚,观众们也能从他的镜头中体会到一二。 " 也在此,分析一下《痛苦与荣耀》这部电影中流于表象的“面子”和暗藏在故事情节之下的“里子”。 " 电影中的表象世界 影片主要由两条时间线展开,童年与现在。 主人公萨尔瓦多,幼时便是一个聪慧听话的孩子,在偶然一次窥见健美的男性裸体后,他的内心萌发了一颗名为“同性”的种子。 " 他从小便厌恶牧师,却渴望学习,热爱电影。为此他拼命努力,工作,长大后终于成为了优秀的电影导演。 " 长大后沉迷于药物不可自拔,放纵自己的同时又长期拼命工作。 步入晚年的他,病痛缠身、心情抑郁,无法专心于自己的创作。 " 他的性格使他拒绝了母亲同住的请求,直到母亲生命暮年,迟迟老矣,他才对此深深忏悔。 " 可对于萨尔瓦多来说,电影便是他人生中全部的意义。 " 在黯淡无光的生活最终还是选择砥砺前行。 他跟过去失去联络的演员取得联系,重新筹备创作,挣扎着从颓废与痛苦中站了起来,直到恢复了往日的工作能力。 " 影片在过去和现在两个时段里自由的切换,呈现出的是导演这些年来的人生历程。 阿莫多瓦将他一生的坎坷经历都浓缩在这短短的两个小时里。 " 区别于阿莫多瓦的其他电影,《痛苦与荣耀》无疑显得更加朴实无华,也更真挚深情。 影片中那一个个动人的细节,也时刻拨动着观众们潜藏于记忆深处的柔情。 " 从生命伊始,到成长过程中收获朋友,追寻着自身的欲望,中年时功成名就,而后逐渐失去了自己的青春,爱人,母亲... 观看这部电影,就好像窥视了导演写的日记一样。 " 我们看着他人生的高低起伏,经历浮沉后变得成熟平缓,最终学会与自己和解。 痛苦、悲伤、悔恨与宽恕,各种情绪在其中交织着。 波折的一生几乎摊开在所有观众眼前。 " 水中的自我救赎 影片中给人印象深刻的细节可以说是比比皆是。 也处处彰显了导演观察和提炼生活的高超水准。 "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便是一段主人公的自我解析,或者说是“抽象的刑罚”。 电影一开场,主人公萨尔瓦多便张开双臂悬浮于水下,与世隔绝。 " 为了表现此刻,处于病痛和抑郁折磨中的老年萨尔瓦多。 导演安排了他闭气潜入泳池的镜头,忧伤的音乐加上蓝色的池水。 这一幕暗示着过去与现在,也让我们看到了“真实”和“虚无”在萨尔瓦多身上是如何发生影响的。 " 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对于痛苦的理解,就十分符合电影中的这段主角的“自我认知”。 “千百种形态的痛苦随着年龄与情况交替变换,如疾病,恐惧,焦虑,空虚等等。” 他们从未消失,只是换了一个模样继续在你身旁。 " 主角的人生,在痛苦和空虚之间被抛来掷去。 在水底,自我剥析时,他也终于认识到痛苦是生命的本质。 焦虑与痛苦的状态在水底得以放松,童年的回忆便一下子涌入脑海中。 " 童年时的萨尔瓦多总是跟在妈妈身边,看着女人们在河边洗衣服,倾听她们的歌声。 明媚的阳光,河中的游鱼... 片刻的回忆,便让人感受到他童年的幸福。 " 也正是因为这些回忆,这些有意义的时刻,将他从痛苦里暂时推入幸福中,获得了短暂的内心平静。 " 万千“痛爱”于一身 阿莫多瓦导演对于痛苦的表达向来都是直白的。 而电影中平淡的叙述反而让人觉得痛得更加真实,无法抗拒。 萨尔瓦多的童年到老年,所遇到的苦难和折磨,似乎我们多数人都曾遇到过,真实的让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未来。 " 我们与“童年”和解 童年可能是所有人都没法轻易忘掉或是舍弃的一段宝贵经历。 萨尔瓦多进入暮年,“回忆当年”似乎慢慢成为了一种习惯,在人生的路上越往下走,回忆的次数便会越来越频繁,记起的片段也会变得越来越清晰... " 电影中有两段非常巧妙的设计,画作的巧合和意识觉醒般的晕倒,还有那个如同梦境般的美妙洞穴,这些都是萨尔瓦多人生中重要的转折。 或许有些事情就是天生注定的,因为一段儿时的经历,性取向在那一刻觉醒,也因此改变了一生。 " 不知道有多少人,因为儿时一次无意的经历,便决定了自己的未来,我不清楚别人,但我知道自己的确是这样。 小的时候,有一次在学校里看到墙上贴着“中小学生作文大赛”的海报,一等奖是一个米老鼠书包,便被这个奖品瞬间吸引,想都不想地报名参了赛,也阴差阳错下开启了我热爱写作的人生... " 我们与“衰老”和解 今年我三十多岁了,明显感觉和二十岁时的自己,身体上有着天差地别。 身体机能的缓慢退化,不复年轻时的硬朗,这是任何体育锻炼或是积极保养都无法挽救的一种下跌趋势... 好像人到中年后,时间的流逝速度便开始陡然加快。 " 衰老,这是谁也无法忤逆的自然现象。 可这也不是说变老就一定不好,年岁的增长,见识的扩宽和经验的积累,让我们每个人都褪去了年轻时的锋芒,磨平了棱角,变得更加的稳重和成熟。 在人生的下半场,能够以另一种更加平静释然的心态继续生活,或许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 我们与“病痛”和解 电影中有一个场景,萨尔瓦多去医院检查自己的身体状况,结果病状多的让人感觉头皮发麻。 失眠、哮喘、咽炎、耳鸣、头痛、抑郁,一连串的身体和心理症状.... " 因为家人的缘故,我从小到大就没少跑过医院,特别是在我姨奶奶发病期间,我在医院进进出出了一年半,那个时候真的是见证了太多的生老病死,苦难和折磨。 一直认为,病痛和死亡的重量是常人所难以承受的,或许病痛尚可挣扎,但死亡是人类再怎么拼命,再怎么努力抵抗和摆脱都无济于事的最终归宿。 殊途同归,每个人到了最后,都不得不面对和接受。 " 片中的萨尔瓦多也是如此,一身的毛病,整天需要吃一堆的药,身体上的痛苦一样也会影响到精神上的状态,整日折磨着他。 活到一把岁数,身体冒出来一些毛病,或许也在所难免,死亡虽无法避免,但认识并了解自己的身体,积极的治疗,试着去坦然的接纳这些苦难吧... " 我们与“家人”和解 电影中让我记忆犹新的另一个片段,便是萨尔瓦多看着躺在病床上的母亲,看着她病危,心中的那种愧疚和不舍,令每个人都潸然泣下... " " 人在异乡,总是经常怀念远在老家的父母。 家人可能是全世界最能包容,也最能体谅我们的人。 " 曾经我也和主人公一样,因为自己的任性和执拗,不听家人的劝告,想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愿和大多人一样屈服于主流之下。 一个人来到陌生的城市,想要证明,就算是“一无所有”,我也能凭借自己的努力活出精彩的人生。 " 可是最残酷的地方就是,人生中很多的事情,远远比我想象中要复杂的多得多... 也是因为自己天真和幼稚的想法,总是让家人为我担心,也不断地让他们失望,难过... 心中那份份沉甸甸的亏欠,也和萨尔瓦多一样,真的很难走出来... " 我们与“朋友”和解 忽然想到陈奕迅《最佳损友》里的一句歌词: 为何旧知己在最后,变不到老友? 来年陌生的,是昨日最亲的某某。 " 你有没有过,曾经大家因为意见不合,或是某种原则上的分歧,最后与之分道扬镳的朋友? 当然生活中更多的是大家不会多说什么,随着时间,大家自然而然就断了联系... 往后的生活,大家都不会再有交集。 " 片中的主人公导演和曾经的那位演员朋友,两人分分合合,无数次的和好,无数次的闹掰。 最后导演亲自找上门把演员朋友看中的《瘾》拿给他演,两人也因此化干戈为玉帛。 你在成长的过程中,对方也在长大,大家都到了一定的年纪,不再那么年轻气盛,任性妄为。 我们在漫长的人生里,也学会了如何克制情绪和理解他人,或许彼此之间能够主动一点,便能解开多年心结。 " 我们与“爱人”和解 电影中最另我感动的一幕便是萨尔瓦多和昔日爱人的重逢。 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三十二年,但萨尔瓦多对饱含热泪的恋人依旧难以忘怀,这样经过时间沉淀后,依旧留有温度的爱意,真的特别触动人。 " 曾经的年轻恋人如今也已年过半百,两个中年男人,深夜静坐在客厅,互相说着没有对方之后的人生际遇... 当曾经的恋人拿着儿子的照片笑着说起他为人父的经历,萨尔瓦多慢慢地摇晃着手中的酒杯,点着头,笑着说:“儿子长得真像你年轻时的模样”... " “你不必请求原谅…到今天为止没有任何人或事像你一样充实了我的人生”。 是啊,爱情并不是一定要天长地久,而是应该将最初的那份美好保留在心中。 就算大家有缘再见,早已时过境迁,彼此容貌不再,但你依然是当初我爱的那个模样。 时间把往日的伤痛都冲淡,唯有爱留在心底经年不散。 " 电影的最后一幕,萨尔瓦多站在家门微笑着,对着在电梯里回头的恋人轻轻说:“走吧”。 其实大家都知道,这句再见,恐怕是此生再也不见了。 萨尔瓦多藏于心底里那份的残念逐渐燃起,直到最终熄灭,重逢的激动,努力克制的情感,一切都显得尤为克制隐忍。 " 萨尔瓦多在剧中有一句台词:只会哭算不上好演员,懂得克制眼泪才是好演员。 这句话用来概况这部电影显得格外贴切。 坚韧的母亲,年轻的画工,青春时的露水情缘,藏在心底几十年的爱恋。 这一切的一切,都尽在他那双隐隐闪烁着泪光的眼睛里。 " 世间所有的离别 直到电影落幕的那一刻,我的眼泪还是流了下来。 终于到了散场的时刻,所有的相遇,愿望,痛苦,荣耀… 在这一刻都涌向那最初的记忆。 就像生命里的很多次的相遇,我们都不知道该如何去正确的告别。 " 对于导演而言,电影中有些情节和情感是很私人化的,他也是借着电影这个酒杯来浇自己心中的壁垒。 看到这样的好电影,没有人会愿意看到它结束,我们总是盼望着所有的故事都可以继续下去,希望人生没有任何遗憾。 可这部电影又在提醒我们,人生就是有无数痛苦和遗憾。 " 正如片名《痛苦与荣耀》所示,生活给导演带来了满身的痛苦,可这痛苦也是他创作的源泉。 在他看来:“人生没有电影将毫无意义,而我的人生已然如此”。 爱与被爱都被他放在电影里公诸于众了,可那些痛苦却留在现实里,无处安放,无法消弭。 是啊,哪有简简单单的生活呢?只有五味杂陈的经历罢了。 " 可人生究竟要有多少的运气,才能像阿莫多瓦一样在迟暮之年回望: 有过错,但没有错过。 有遗憾,但没有遗忘。 有迟到,但没有缺席。 " 白驹过隙,其实一生很短,也很长。 愿生命中的那些痛苦与荣耀,都可以化作是温柔的诗文。 正如电影中所说:我爱你,太美好,时间终究会知道... "
安东尼奥·班德拉斯,阿谢尔·埃特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