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伊瓦涅

最新好看的“马克·伊瓦涅”的搜索结果推荐

已完结

新教宗

主演:裘德·洛,约翰·马尔科维奇,西尔维奥·奥兰多,塞西尔·德·弗朗斯,哈维尔·卡马拉,露德温·塞尼耶,毛里齐奥·隆巴迪,马克·伊瓦涅,安东尼奥·彼得塞利,基
简介:  保罗·索伦蒂诺携手裘德·洛和约翰·马尔科维奇,讲述《年轻的教宗》庇护十三世心脏病发陷入昏迷后,当代圣座权力斗争和教宗隐秘生活。
裘德·洛,约翰·马尔科维奇,西尔维..
HD中字

艾米莉亚·佩雷斯

主演:佐伊·索尔达娜 , 赛琳娜·戈麦斯 , 卡拉·索菲娅·加斯科恩 , 阿德里安娜·帕兹 , 埃德加·拉米雷兹 , 马克·伊瓦涅 , Eduardo Aladro , Emiliano Edmundo Hasan Jalil ,
简介:丽塔是一位资历很高但总被低估的律师。她工作的事务所更感兴趣的是让罪犯摆脱困境,而不是将他们绳之以法。  有一天,她得到了一条意想不到的出路。毒枭头目马尼塔斯雇佣她来帮他金盆洗手,并实现他多年来秘密准备的计划:像他一直梦想的那样,成为一个女人。
佐伊·索尔达娜 , 赛琳娜·戈麦斯..
HD中字

幽灵行动阿尔法

主演:Karel Dobrý / Radek Bruna / 马克·伊瓦涅
简介: 1.《环太平洋》美国,2013年,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主演查理·汉纳姆等。 " 巨大无比的巨兽从海洋崛起,摧毁了所有海岸城市,人类发明了机甲来对抗怪兽…… 2.《勇者行动》美国,2012年,导演迈克·麦克罗伊/斯科特·沃夫,主演埃米里奥·瑞弗拉等。 " 解救人质过程中,海豹突击队队员发现一个恐怖组织的阴谋,整个美国即将陷入危机。一个全世界范围的搜捕开始了…… 3.《菲利普船长》美国,2013年,导演保罗·格林格拉斯,主演汤姆·汉克斯等。 " 根据2009年真实事件改编。美国货轮遭到抢劫,船长被当作人质带走,美国海军展开营救…… 4.《黑鹰坠落》美国,2002年,导演雷德利·斯科特,主演乔什·哈奈特等。 " 1993年索马里战争,美国陆军因为情报错误陷入了持久的巷战…… 5.《太阳泪》美国,2003年,导演安东尼·福奎阿,主演布鲁斯·威利斯等。 " 尼日利亚内战失控,美籍志愿者医生被困,海豹突击队展开营救,但医生要求带领70名难民一起离开…… 6.《幽灵行动:阿尔法》美国,2012年,导演弗朗索瓦·阿洛/埃尔韦·德·克雷西,主演马克·伊瓦涅等。 " 时长只有20分钟的电影。4名幽灵小队成员深入俄罗斯,准备破坏武器交易以及刺杀恐怖组织核心成员…… 7.《铁血精英》美国,2011年,导演加里·麦肯德莱,主演杰森·斯坦森等。 " 海豹突击队前精英队员的老师被外国特工抓走,并试图设置陷阱来诱杀他…… 8.《拆弹部队》美国,2008年,导演凯瑟琳·毕格罗,主演杰瑞米·雷纳等。 " 美国入侵伊拉克,一组美拆弹专家被派往巴格达执行拆弹任务…… 9.《孤独的幸存者》美国,2013年,导演彼得·博格,主演马克·沃尔伯格等。 " 2005年,阿富汗大选即将开始,为了保证大选顺利进行,美海军陆战队联合特种部队对辖区进行清理。在除掉一个前塔利班头目时,行踪被一个牧羊人发现……
Karel Dobrý / Rad..
HD中字

辛德勒的名单

主演:连姆·尼森,本·金斯利,拉尔夫·费因斯,卡罗琳·古多尔,乔纳森·萨加尔,艾伯丝·戴维兹,马尔戈萨·格贝尔,马克·伊瓦涅,碧翠斯·马科拉,安德烈·瑟韦林,弗
简介: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 以色列著名小提琴家伊扎克·帕尔曼75岁生日。我们谨向这位因患小儿麻痹症而终身残疾的音乐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逆袭人生的大师用一生的琴音诠释了生命的终极意义。 在古典音乐历史长河中,我们有过许多身体残障却闪耀着最美的音乐光芒的大师。耳疾的贝多芬依然紧紧抓住命运的咽喉、因脑瘤导致半身瘫痪而后又遭遇火灾全身严重灼伤却坚持坐着轮椅指挥的奥托·克伦佩勒、晚年耳聋日趋严重的加布里埃尔·福雷创作到生命最后时刻、为人类奉献了传世之作《阿兰胡埃斯协奏曲》的盲人作曲家华金·罗德里戈、侏儒症患者德国男中音托马斯·夸斯托夫……他们用强大的内心克服束缚他们身体的障碍,他们用超过常人数倍的努力赢取了艺术世界的桂冠。 重播 播放 00:00 / 00:00 正在直播 00:00 进入全屏 50 画中画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连姆·尼森,本·金斯利,拉尔夫·费..
HD中字

德国往事

主演:莫里兹·布雷多,安婕·特拉乌,提姆·塞菲,马克·伊瓦涅,安纳托·陶布曼,帕尔·马可赛,约阿希姆·保罗·阿斯波克,乔尔·巴斯曼,杰夫·伯勒尔,塔妮娅·贾巴尔
简介:" ◎译 名 德国往事 / 王牌业务员(台) / 再见德国 ◎片 名 es war einmal in deutschland... ◎年 代 2017 ◎产 地 德国 / 卢森堡 / 比利时 ◎类 别 喜剧 ◎语 言 德语 ◎上映日期 2017-02-10(柏林电影节) ◎imdb评分 6.5/10 from 568人评价 ◎豆瓣评分 7.3/10 from 56人评价 ◎片 长 102分钟 ◎导 演 山姆·贾巴尔斯基 ◎主 演 安婕·特拉乌 / 莫里兹·布雷多 / 马克·伊瓦涅 / 安纳托·陶布曼 / 乔尔·巴斯曼 / 约阿希姆·保罗·阿斯波克 ◎简 介 1946年的法蘭克福,一群逃過納粹大屠殺的猶太倖存者,夢想到美國重新展開生活。能言善道的大衛為此召集友人,準備趁此艱難時期,一展自己三寸不爛之舌的推銷才華,狠狠海削德國人一筆。眼看資金即將籌足,光明未來也就在不遠處,大衛卻被懷疑是納粹幫兇而被召去問訊調查,他把過去說得天花亂墜、天衣無縫,但一切究竟是為了擺脫嫌疑,還是掩飾陰影? 德國名導山姆賈巴爾斯基繼《洞裡春光》後,又一部荒謬諷刺的社會喜劇。影片改編自德瑞小說家michel bergmann的作品,角色靈感源自作者親友的親身經歷,深入刻劃二戰主題中鮮少被討論的一群人──大屠殺過後仍居住在德國的猶太人們。面對戰後人事全非的創傷,不悲情控訴,而豁達自嘲地以荒誕的德式幽默,回應難以被述說的辛酸歷史。如果生活讓人無法忍受,那麼就用輕盈的謊言點綴它。
莫里兹·布雷多,安婕·特拉乌,提姆..
HD中字

圆舞360

主演:安东尼·霍普金斯,蕾切尔·薇兹,裘德·洛,本·福斯特,莫里兹·布雷多,贾梅尔·杜布兹,马克·伊瓦涅,皮特·摩根,特雷扎·萨博瓦,马利亚·弗洛
简介:" 我前几天看了两集刘涛那部频频登上热搜的剧《我是真的爱你》,结果第一集就劝退了。 现在的国产剧已经胡编乱造到为所欲为的境地了。 为了塑造刘涛饰演的独立女性角色,给她安排了这样一场戏,负责化妆品业务的刘涛去某公司提案,当场遇上公司老总太太前来质问老总小三的事情,后来刘涛在洗手间再次遇到那位灰头土脸的太太,刘拿出自己提案的化妆箱,给她画了个精致彩妆,并鼓励她永不放弃! " 老总太太幡然醒悟,拿着口红冲到老总办公室,在玻璃板上书写出两个大字:“离婚!” " 我感觉这场戏同时得罪了事业女性和全职太太两大群体,后面的剧情更是惨不忍睹。 是我们普通人的婚姻生活太精彩、太复杂、太丰满了吗?反衬之下,竟然显得这些文艺作品丧失了对生活的想象,对男人、女人以及婚姻关系的描摹都如此单调乏味又刻板。 一定是的。 正好我最近还看了一档芒果tv的离婚纪实综艺——《再见,爱人》,恰恰证实了我的推测,婚姻真的太复杂了,不怪国产剧写不出来,真人秀的近距离观察都让人觉得扑朔迷离。 " 节目组请来了三对“离婚相关”组合:一对离异一年;一对处在离婚冷静期;还有一对正在犹豫不决、准备离婚的档口。 闭眼想想就觉得节目组胆子挺大,更何况还要让他们通过18天的长途旅行,看看是否能找到最后的答案。 不得不佩服汉语的博大精深,最后是“再见,爱人”,还是“再,见爱人”? 好奇,太好奇了。 " 第一对,郭柯宇和章贺,婚龄10年、离异1年。两个人都是演员,年轻时候的郭柯宇名气更大,是演过《红樱桃》的三料影后,她和前夫章贺拍戏时认识,处了一个月章贺就向郭柯宇求婚,然后这俩就闪婚了,他们现在的口径倒是出奇的一致,都说当时完全是到了该结婚的年龄觉得对方还不错就试试。 " 没想到一试就是十年,还试了个孩子出来。这俩人从生活作息到朋友圈虽然融不到一起,但是脾气性格极为相似,都是很刚强的人,谁也不认输,谁也不愿意走进对方的生活,连彼此可能爱过的痕迹,谁也不愿意先承认。 " 弹幕调侃这一对完全拿了“先婚后爱”的虐恋剧本,但可惜,结局惨淡。 第二对,佟晨洁和魏巍,结婚七年。魏巍的职业是主持人+演员,性格超级外向,家里家外都是搞气氛一把手,佟晨洁之前和国脚谢晖有过一段不成功的婚姻,从性格到婚姻里的状态显然都更成熟,魏巍在老婆的衬托下成了很典型的“妻宝男”。 " 魏巍有自己的苦衷,想维持老婆之前的生活水准,面临不小的经济压力,但也有让佟晨洁无法忍受的酗酒问题,佟晨洁也因为魏巍情绪上的不稳定一直不能下定决心要小孩。这也成为两个人最大的矛盾激化点,作为家庭精神支柱的佟晨洁并不想经历丧偶式育儿,魏巍又显然不愿意为了要孩子戒酒。 " 有意思的是,这一对初入节目组时都让人以为他俩是来参加《妻子的浪漫旅行》,因为感情看上去完全没问题啊,彼此相爱、关心对方、有聊不完的共同话题。相处久了发现,他们的矛盾更接地气,涉及彼此的底线,吵起来也最激烈不可调和。 第三对, 06年的超女朱雅琼和编剧王秋雨,相识20年,结婚6年,现在分居一年。这俩有点复杂,之前离过一次,因为发现怀孕又复婚,现在小孩儿16个月,又准备离了,正在冷静期。 " 这一对是特别典型的性格差异巨大,朱雅琼是极致的浪漫主义,她敏感脆弱,需要呵护、鼓励、欣赏、情感共鸣,但老王是极致的务实主义,浪漫绝缘体, 从不注重形式,口头上又是典型的否定人格,对老婆形成了惯性打击,批评的时候不带丝毫调侃,说老婆丑,嫌老婆幼稚、不成熟,最经典的例子是,朱雅琼为他写情歌,他当年听了说没感觉,现在听完依然说没感觉,打击的话张口就来。 " 两个人离婚也是因为觉得彼此再也没办法忍受。 要说这三对的狗血程度,连国产剧的十分之一也到不了,不涉及出轨、家暴、婆媳矛盾等等,但他们遇到的问题确实是很多夫妻会面临的,大多向内指向亲密关系本身。 比如两个强硬的人在一起时的沟通障碍,比如女方因为男方的不成熟所造成的困扰担忧,比如两个性格迥异却相爱的人步入婚姻,最终被婚姻里的庸常消磨掉了对彼此的耐心。 " 最让我觉得震惊的是,看节目的时候,我的意志一直是摇摆不定的,虽有追剧的好奇,却完全没有追剧时的笃定,那种对故事结局一眼望到头的笃定。 真实的婚姻故事,怎么会如此可恨又可爱呢? 想起电影《圆舞360》结尾时对婚姻的经典总结:“婚姻实在是太残酷了,就像信仰一样——所有的残忍都以仁慈之名。” " 确实如此,看完第一期,我还坚决地希望三对该离的赶紧离,离了的千万不要复合。那些抱怨不解、情绪失控、口头上的打击否定,两个人的执着强硬,都是婚姻里实打实的丧,丧到作为旁观者都希望他们不再受折磨。 可是到了后面一期,随着旅行的深入,你又发现感情的多面和流动,郭柯宇和章贺十年的夫妻默契竟让人有些羡慕,他们对彼此的了解程度是自己都没有发觉的,他们对彼此嘴硬心软的关心都让人觉得越发遗憾,明明相爱过的两个人怎么会走散呢? " 还有老王对朱雅琼的默默付出,永远行动大过语言,确实能看出他是一个爱老婆、爱孩子,踏实顾家有责任感的男人,包括佟晨洁和魏巍像朋友一样欢脱的相处模式,找到有共同话题的人可不是件容易事。 哎呀,好可惜,还是不要离吧。 再多看一期,又摇摆了,十年都没解决的问题18天就能顺畅的沟通吗?总是情绪崩溃的魏巍确实让人觉得很累很窝火啊,雅琼的极度敏感和老王的木讷直男思维真的怎么都不搭。 " 心里的秤砣又倾斜到了另一头,离吧,千万不能回头。 节目里配置的7人场外观察团,也是每一期都讨论得热火朝天,除了点评分析,还有专业人士不断输出金句。 " 可是我看了3期,仍然次次怅然若失、左右为难,金句句句在理,就是没办法坚定立场,整个人像钟摆一样,焦灼地站在屏幕前来回变卦。 婚姻好难啊,结婚难,离婚也难。 离,还是不离呢? 一边上头一边纠结,没办法,我准备拿出追剧的执着热情,一直摇摆到大结局。 节目第二期有一首插曲,叫《直到对的人来》,是追星族乐队的歌,郭柯宇作词作曲担任主唱,这是她后来投身音乐和朋友一起组成追星族乐队后,出的第一首主打歌。 " 宝藏歌曲,很好听,推荐给大家。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删
安东尼·霍普金斯,蕾切尔·薇兹,裘..
更新至第12集

巴比伦柏林第四季

主演:沃尔克·布鲁赫,丽芙·丽莎·弗赖斯,本诺·菲尔曼,拉斯·艾丁格,汉娜·赫茨施普龙,马克·伊瓦涅,弗兰克·格里什,莱恩·库德里亚维斯基,戴维·马斯特森,Eri
简介:德剧《巴比伦柏林》(babylon berlin)第四季已经开播。前三季的主题曲《zu asche, zu staub》,随着上一季的1929年大萧条而退场。1930-31年之交,德国魏玛共和国的时代进入尾声。新一季的主题曲《ein tag wie gold》(金子般的一天)由麦克斯·拉伯(max raabe)和安妮特·恒普(annette humpe)联手创作,抓住舞会狂欢和地下世界的最后一片衣角,拉开纳粹阴云迅速扩散的序幕。 1930年除夕,无数柏林俱乐部和大大小小的舞会被这首歌送入新年。洛蒂(丽芙·丽莎·弗赖斯饰)在唱片店买到最后一张《ein tag wie gold》,准备在舞会上播放。实业大亨尼尔森(拉斯·艾丁格饰)身穿金灿灿的礼服,怀着颤抖的激情在宅邸舞会上向宾客炫耀他的成就——一枚射向夜空的火箭。如果下一枚火箭飞往月球,“我将是第一个登月的人”;如果目标是英国或法国,“火箭就是把德国从经济崩溃中捞出来的救世主”。 望着升空的火箭,尼尔森湛蓝的眼睛几乎变得透明。他左眼下的紫红色胎记与口鼻的黑洞预告不详。火箭爆炸时,人群一致向后仰身。管弦乐响起,银发的麦克斯·拉伯登场。这位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化身的德国国宝男中音搅动全场,男男女女不分老少,登时像触电般忘记刚才的震撼,忘情地投入舞池。 "" 在柏林的各处场所,于同一首歌的庇护下,一个犹太人看见尼尔森舞会的女主人、黑尔嘉(汉娜·赫茨施普龙饰)胸前佩戴的蓝宝石项链,打了一通往纽约的越洋电话。与此同时,柏林地下世界首领沃尔特(罗纳尔德·策尔费尔德饰)在一间餐馆与人接头。 歌声响起时,风云正变幻——除夕暴动、纳粹崛起、纽约犹太黑帮势力逼近、柏林地下王国力量重组……从警察局临时文员、妓女到警探,洛蒂为脱离街头付出过巨大的努力,然而一个浪花就把她拍回了来处。 丢掉工作后,洛蒂没有时间伤心,她更迫切的需求是填饱肚子。一张“女士跳舞马拉松大赛”的广告给了她赢到1000马克奖金的希望。此时的柏林已进入恶性通胀的时期。黑市交易旺盛,黑警怀揣偷来的珠宝来此交易;锅子里煮着狰狞的狗头,医生研发的药剂能让黄鼬咬死凶狼。 洛蒂参加的跳舞马拉松大赛主题曲,当然也是这一首《ein tag wie gold》。这一次,歌者是俱乐部的老板娘埃斯特(梅雷特·贝克尔饰)。接上一季,她已成为寡妇,鸦色的鸟羽披肩光泽闪烁。半老徐娘的纤直双臂指向穹顶,在音乐短暂停顿时,一个出人意料的反关节舞步把热浪弹回人人间。 " “夜幕降临,金子般的一天,最美不过今夜……生活如同幻梦,一切却如此残酷。人们太容易忘记,世事无常的道理。”警告再一次发出,人们充耳不闻,依旧只管跳舞。 “为何要在意账单,让我们尽情跳舞吧!”歌句洒脱,却未能冲淡这场跳舞马拉松折磨人的程度。它横贯了整整两集的长度,期间各条线索在这座城市奔突。在别处,事态高速进展。只有在这个舞池,一对对青年男女执着地跳着1920年代流行的查拉斯顿舞(charleston),用身体和热汗做着各式各样的实验。 查拉斯顿舞的要义是:越奇特,越正宗。人的关节变得无比灵活,如同一只只提线木偶在4/4拍的音乐中疯狂舞动。性别的差异消失,所有人都跳着怪诞的舞步,仿佛下了很大的决心似的要同此前的礼教、习俗决裂。 查拉斯顿舞不需要固定舞伴,甚至无需舞伴,独自就能跳得尽兴。虽然是一个人,他/她等于在和全舞池的人调情。虽然崇尚个体自由,剧中有大量集体舞的场景,凸显这种舞在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张力。 1920年代的魏玛德国,文化和艺术热火朝天至产生糜烂的幻觉。管弦乐已初具电子音乐的雏形,查拉斯顿舞也与后来在德国强力发展的电子乐精神相通。它们都鼓励舞者通往极致的自由。自由的个体因相近的频率而融入环境,所有感官打开,充分体验到与在场所有人身体、精神连通的美妙感觉。 "" 那一夜,人们满怀希望地跳入舞池,掏出口袋里宝贵的两马克(洛蒂就拿不出这笔钱)作入场费,期望博取1000马克的奖金。一个个女舞者因体力不支而离场,她们的号码牌被扔进一只桶里。这场舞初时带着新年的欢快,渐渐变成生存的搏命之战。埃斯特示意乐队加快节奏试炼舞者,金光闪闪的铜管乐器射出催命符,加剧活力从舞者体内的流失。 洛蒂和另一位职业舞者坚持到了最后。和从前一样,她又被卷入新的麻烦,只能主动退出。但观众早就看出她的体力严重透支,能赢走1000马克的一定是另外一位机器人般的女舞者。她让人联想到实验室里那只被改造过的超级鼬。 但是,这个场景和这首歌的化身一定是洛蒂。她的角色设定是 “坚韧而机智,穷困但性感”。跳舞马拉松至过半时,第二个男舞伴对洛蒂说:“你一定要坚持住。像我们这样来自街头的人,别无选择,只能一次次被打回街头后,再一次次站起来往上爬。” 此刻洛蒂腹背受敌,一边是无法战胜的超强对手,一边是数不尽的烂摊子和救不完的火。她借友人的两马克暂时躲避在俱乐部的歌舞升平中,得以忘记外面可怕的通胀、失业、暴力和仇恨。但舞会终将结束,她更无奈提前离场。 唱这支歌的两位歌者就算把各自的魅力发挥尽致——马克思·拉伯的优雅戏谑、梅雷特·贝克尔的性感世故,都只够维持住一晚上的无忧无虑。况且,就算赢到1000马克,一个女人又如何能够安全地把这笔钱带回家,把它换成食物果腹而不被人惦记? “怎么可能,酒水只卖出了这点钱?今晚我们至少吸引了半个柏林的人来这里喝一杯啊。”老板娘埃斯特对当晚的入账疑惑。她是否知道,当人们把买食物的钱用来孤注一掷地买酒,繁华也即将走到尽头。 " 从第一季开始,音乐和俱乐部的舞会就是这部剧的灵魂。导演之一汤姆·提克威(tom tykwer)是柏林俱乐部的常客。剧中的俱乐部歌舞场景,是他经常去的几间柏林俱乐部的合体——kater blau、berghain、heideglühen……他们各自有鲜明的文化语言,可以追溯到一个世纪之前。 1927年底之前,柏林有420万居民,自1920年代以来便成为仅次于伦敦和纽约的世界第三大城市。“每个人都至少来过一次柏林!”这是柏林早期的城市宣传口号。到了21世纪初,柏林的宣传语变成了“贫穷但性感”。这不就是洛蒂吗?百年一个轮回。 回到1920年代的柏林,工人阶层日益往赤贫下沉,公职人员中饱私囊。第四季中被割喉的柏林公务员,尸检显示死前曾饱餐一顿,胃中塞满价值数百马克的珍馐。惟有在舞场,鸿沟日益拉大的两个阶层人士才能不分你我地在一起挥汗。 “机器的噪音,几种不同音乐的叠加,喇叭声和口哨声,尖利的说话声、笑声,穿透各种声音传出来的尖叫。” 以上的描述和今天的德国夜店并无二致。只不过这段文字来自1922年的柏林高等行政法院,是法官用来形容一座市场噪音的文字。这位法官认为,这样的声音会严重损伤大都会居民的神经,应该在晚间10点以后关闭这样的市场。然而,平息噪音谈何容易。这种白天和黑夜永不停息的声音,正是魏玛共和国精神世界的标志。 俱乐部文化为遭人嫌弃的空间注入内涵,日后种种充满活力的地下文化均发轫于此。“在火山上跳舞。”这句把政局、经济动荡和文化繁荣合二为一的话,诞生于1919年魏玛共和国成立之前的三个月。 当德国宣布从此没有皇帝,各股势力摩拳擦掌争夺空出来的权力宝座。这个国家的未来似乎一片光明,因为充满了可能性而发出白茫茫的耀眼光芒,似星球即将爆炸时释出巨大能量。万事万物皆光彩闪耀。在街上还是肃杀的寒冬时,温暖的俱乐部发出紫罗兰色的丝绸光芒,但求夜晚不结束,歌舞不停息,末日的到来能推迟一日便是一日。 《ein tag wie gold》实际上唱的是,人们的心中早已有数,明日迟早会到来。在这之前,就请尽情跳舞吧。 “向莫斯科、巴黎和维也纳问好。我们向你招手,欢迎大家都来柏林。万物尖叫,人人伸手分一杯羹。他们一直知道,我们已经陷入疯狂。”
沃尔克·布鲁赫,丽芙·丽莎·弗赖斯..
HD中字

绝命空间站

主演:Julia Franz Richter,乔治·布莱顿,马克·伊瓦涅
简介:2056 - Company soldier Hannah and scientists Gavin and Dimitri are on board of RUBIKON space station researching an algae project aimed to provide humanity with a permanent supply of oxygen and food. But all of a sudden the earth beneath them disappears in a brown, toxic fog and all contacts are broken - are they the last survivors Should they leave the safe station, risk their lives by flying back What is worth living for, what is worth dying for
Julia Franz Richt..
全10集

远漂第一季

主演:希拉里·斯万克,乔西·查尔斯,特丽莎·贝特曼,奥托·艾森度,马克·伊瓦涅,雷·潘莎基,邬君梅
简介:Netflix 剧集《远漂》由安德鲁·欣德雷克打造,是一部史诗级的感人剧情片,歌颂了人类所能取得的不可思议的进步,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必须做出的个人牺牲。当美国宇航员艾玛·格林(希拉里·斯万克饰)准备率领国际团队首次前往火星执行任务时,她不得不权衡自己的决定,在丈夫(乔西·查尔斯饰)和十几岁的女儿(特丽莎·贝特曼饰)最需要她的时候离开他们。随着宇航员太空之旅的任务不断加重,他们的个人互动以及远离地球亲人对其造成的影响变得越来越复杂。《远漂》告诉我们,有时候要想实现梦想,我们必须背井离乡。该剧由剧集主管杰西卡·戈德堡、马特·里夫斯、杰森·卡蒂玛姆利、 爱德华·兹威克、希拉里·斯万克、亚当·卡桑、安德鲁·欣德雷克、詹尼·穆莱因和米歇尔·李担任监制。
希拉里·斯万克,乔西·查尔斯,特丽..

德国往事

主演:莫里兹·布雷多,安婕·特拉乌,提姆·塞菲,马克·伊瓦涅,安纳托·陶布曼,帕尔·马可赛,约阿希姆·保罗·阿斯波克,乔尔·巴斯曼,杰夫·伯勒尔,塔妮娅·贾巴尔
简介:你目前看过的最长的一部电影有多长? 2个半小时?3个小时?3个半小时? 这些,离最长电影的世界纪录还远着呢…… " 今天,和大家聊聊那些影史经典的“最长的电影”。 其实,对于大多数“正常”的电影人来说,夸张的片长是他们避之不及的事情。 原因很好解释,不管电影是长还是短,票价基本上都是一样的,所以在一天里,一部时长一个多小时的电影的排片场次,要比一部时长三小时的电影的排片场次多出不少,也因此能为影院赚回更多的钱。 而影院的排片量,便是电影公司的生命线,所以在一些时候,电影公司会在与导演的合约中规定影片的最高时长,若导演违约就只能后果自负。 "《细细的红线》 但电影人终归是一个头脑“不怎么正常”的人种,他们拥有着亚历山大大帝般的野心和堂·吉诃德般的理想色彩,相信自己能够用才华与魄力来征服观众,同时也能填补掉排片数量不足所引发的经济损失。 这类狂人早在默片时期就已出现,奥地利裔导演埃里克·冯·斯特劳亨深信,人性的狂妄与贪欲,只有用九个小时的篇幅才能展现得淋漓尽致,而这显然是当时的米高梅主管欧文·撒尔伯格所不允许的。 斯特劳亨的这部《贪婪》也因此被制片公司快刀斩乱麻地剪去了七个多小时,只剩下贫瘠的剧情骨架。然而即便在删减版中,影片仍然闪耀着伟大的光芒,这不禁让我们对那个早已佚失的完整版心存执念。 "《贪婪》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好莱坞大片的长度曾经膨胀过一段时间。这种膨胀说到底还是源于电视的影响,为了凸显出电影与电视的不同,好莱坞将银幕打造得越来越大,将画面抻得越来越宽,影片的片长自然也受到了这一趋势的影响。 那个时代的史诗巨作《十诫》、《宾虚》、《埃及艳后》与《出埃及记》,动辄有着接近四小时的片长,这也是好莱坞有意为观众传输的心理暗示—— 看电影不再像以前一样是一种消遣,而是像晚宴与舞会一样重要的事情,而你选择去观看的电影,便标示出了你个人的身份,能力越大,膀胱越大。 "《埃及艳后》 长电影的好日子是短暂的。 电影公司渐渐意识到,一味地把电影做大做长,终归是和自己较劲,于是在七十年代过后,电影的长度渐渐回归了正常。 然而在数字时代,我们又迎来了一次转折点:更具弹性的数码介质,让电影的长度受到的物理限制更少,只要有足够大的硬盘和足够强力的电池容量,电影完全可以将长度无限延展。 这方面的实验,更多地集中在前卫电影与录像艺术界,他们继承了那个能把帝国大厦拍上八个小时的安迪·沃霍尔的衣钵,为了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而叠加着片长。(1987年有一部名叫《治疗失眠》的“电影”长达87小时,主要内容是一个人坐着朗诵) "《帝国大厦》 回到剧情片领域。在史诗巨片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后,主流电影的长度也很少再去挑战观众的忍耐极限,除了像《指环王》一样对成功有着完全自信的系列电影。 但纪录片与艺术电影领域对片长的包容度还是很高的:法国人朗兹曼为了揭示纳粹大屠杀的成因、过程与余波,足足花了九个多小时时间;而我们的同胞王兵在这方面也不遑多让,他表现沈阳重工业基地的纪录片《铁西区》,至今还是世界上第六长的电影。 "《铁西区》 说到底,影片的片长从来都不是最重要的问题,重要的是电影本身是否有与片长相匹配的格局与信息量。 提到这种成功的长电影时,我们或许会想起莱昂内的《美国往事》与拉乌尔·鲁兹的《秘境里斯本》。它们都曾被人们拿来与那部最有名的鸿篇巨著《追忆似水年华》相比较;而他们也都是影片导演最后的天鹅绝唱。当一部电影有志于容纳生命的全部记忆时,我们又怎会对它的片长吹毛求疵呢? "《美国往事》 "《秘境里斯本》 最后,为大伙儿献上片单,看看10部最长的电影究竟有多长,有勇气的朋友们可以挑战一下。 《旅行》, 1987 14小时33分钟 " 彼得·沃特金的这部纪录片的拍摄跨越了五大洲,由十个国家联合制作完成。在其中,沃特金探讨了核武器,冷战时期军备竞赛,以及平民百姓的贫困问题。 《出局:禁止接触》,1971 12小时53分钟 " 这部法国影片本来是为电视台拍摄的迷你剧,但电视台的中途撤资,让导演里维特只能以长片形式将其发行。影片在2006年之前只公开放映过两次。 《愚公移山》,1977 12小时43分钟 " 纪录片大师伊文思在1972年至1976年造访了整个中国,用分成12个部分的这套纪录片记录了当时中国的方方面面。2014年法国首次发行了它的dvd套装。 《一个菲律宾家庭的进化》,2004 10小时47分钟 " “慢电影”大师拉夫·达兹最长的一部电影,用一个农耕家庭的故事,透视了菲律宾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变迁。 《浩劫》,1985 10小时13分钟 " 克劳德·朗兹曼的大屠杀纪录片重回集中营遗址,寻访了上百位与这一事件直接相关的幸存者、见证者与作恶者。影片从拍摄到完成总共历时十三年。 《铁西区》,2003 9小时11分钟 " 影片由王兵在1999年与2001年之间拍摄完成,表现了沈阳工业区“铁西区”在市场经济时期的衰落。被不少媒体认为是21世纪前十年最重要的电影之一。 《死在桃花源》,2007 9小时 " 拉夫·达兹再次上榜,这部九小时的伪纪录片讲述了一位菲律宾诗人从俄罗斯回到了故乡,追忆自己的童年与青春,写下自己的悲伤与渴望。 《耶利米启示录》,2006 9小时 " 拉夫·达兹的犯罪史诗片,探讨了宗教与罪孽等话题。 《蒙古生活》,1992 8小时21分钟 " 德国导演乌尔里克·奥丁格对蒙古游牧部落生活的八小时纪录片,具有巨大的人类学价值。 《悲伤秘密的摇篮曲》,2016 8小时5分钟 " 拉夫·达兹最后一次上榜,榜单中最新作品,让柏林电影节评审团主席梅丽尔·斯特里普偷着睡得死去活来的19世纪末菲律宾史诗。
莫里兹·布雷多,安婕·特拉乌,提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