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k影院
  • 首页
  • 电影
    • 动作片
    • 爱情片
    • 科幻片
    • 恐怖片
    • 战争片
    • 喜剧片
    • 纪录片
    • 剧情片
  • 电视剧
    • 国产剧
    • 华语剧
    • 欧美剧
    • 韩剧
    • 台湾剧
    • 日剧
    • 泰剧
  • 综艺
  • 动漫
  • 留言
播放记录
大梦小家 第一季

大梦小家 第一季 豆瓣评分:0

10期全
  • 分类:综艺
  • 导演:内详
  • 地区:大陆
  • 年份:2017
  • 语言:国语
  • 更新:2022-05-15 11:39
报错 收藏
  • 大梦小家 第一季是由胡海泉,吉克隽逸,苏醒,孙骁骁,大左,董力,主演的一部综艺。撰文/ 《财经天下》周刊作者 刘冬雪 编辑/ 陈芳 46岁的中公教育创始人李永新,大概没想到自己的.. 更多

大梦小家 第一季剧情介绍

撰文/ 《财经天下》周刊作者 刘冬雪

编辑/ 陈芳

46岁的中公教育创始人李永新,大概没想到自己的2021年过得像坐过山车一般。

2021年3月上线的视频节目《十三邀》里,一直致力于研究中国富豪的胡润,在北京的街头一边走一边告诉主持人许知远:他做富豪榜是因为里面有故事,他发现教育界首富由教英语的俞敏洪,变为教孩子考试的张邦鑫,又变为教人考公务员的李永新;这很有意思,首富更迭背后是教育需求的转变,最终折射的是中国经济的变迁。

李永新坐上教育界首富之位,得益于他创办的中公教育。伴随着公务员考试的大热,借壳上市的中公教育股价屡创新高,2021年2月冲高到43元每股的峰值区间,总市值超2600亿元,让李永新的身价成功问鼎全球教育界首富的宝座。

次月,李永新更因豪掷十亿捐给北大成为风云人物,而到了年末却是另一番景象。

连番被证监会问询的中公教育,2021年12月中旬惨遭证监会立案调查,股价则持续走低,全年跌幅高达78%,成为2021年a股跌幅最高的股票,排在其后面的是正在进行债务重组的华夏幸福。2022年1月14日,中公教育股价继续下跌,市值仅剩466亿元,不足高峰时期的零头。

在公务员考试热度不减的背景下,李永新及其掌舵的中公教育究竟怎么了?

教育界首富四面楚歌:家族身价一年缩水上千亿,业绩大变脸被调查"

家族身价缩水超1200亿

中公教育创始人李永新被外界关注,是从成为教育首富开始的。

2019年一个新名字闯进了《2019胡润百学·教育企业家榜》,43岁的李永新和他母亲鲁忠芳凭借585亿元的财富成为中国教育界新任首富。此前两年,这个位子上坐着的是好未来创始人张邦鑫;再往前11年,是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2019年他俩均被打败,只能屈居第二和第三。

一次榜单或许有偶然因素,但多次上榜就是实力了。2020年胡润教育企业家榜继续发布,李永新不仅继续问鼎中国教育首富,还以910亿元的财富登顶全球教育首富,这年张邦鑫继续坐在第二的宝座,俞敏洪则跌到了第六名。

虽然2021年胡润教育企业家榜单还没发布,但从2021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单上也能窥见一二,李永新依然榜上有名,以426亿元的身价,位列第91名。而遭遇“双减”风波的张邦鑫和俞敏洪,则无缘富豪榜。

说起李永新、张邦鑫、俞敏洪这三位教育界大佬,他们身上还有一个光环,都毕业于北大。决胜网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阙登峰曾做过统计,在教育行业顶级公司的前100名中,至少有三分之一来自北大。所以也有人说,北大是中国教育行业的发轫之地。

至于原因,同样毕业于北大的拼图资本创始合伙人王磊总结为,北大人有教育情怀、教育理想,加上新东方和好未来两大教育巨头创始人的指引,很多北大校友会选择教育创业。情怀理想之外,从现实角度来看,或许还有国内顶级学府光环带给家长和学生的信任感和信念感。

观察上述三位大佬坐上教育首富位子的时间线后发现,他们的成功多少沾了点时代和政策背景的光。俞敏洪是赶上了出国热和语言培训红利,张邦鑫碰上了k12赛道和在线教育的爆发,李永新则是遇到了“公考热”。

2003年,中国报考公务员的人数从6万多人增长至12.5万人,自此以后公务员报考人数以直线上升的态势在高速增长。2009年,国家公务员报名人数首次突破100万,2021年国考报名人数再创新高,超过200万名考生报名,通过资格审查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68:1,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这些报考公务员的大多怀着“背水一战”的心态,这种心态下也造成了一种普遍现象,那就是舍得花钱,这点在中公教育的财报中体现的尤为明显。2018年,中公教育通过一份高达185亿元的重组方案,期望借亚夏汽车的壳实现曲线上市。当时双方签订了《盈利预测补偿协议》,承诺在完成资产重组之后,中公教育在2018年至2020年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不少于9.3亿元、13亿元和16.5亿元。

为了完成业绩对赌的承诺,中公教育疯狂拉高业绩,2018年到2020年营收分别为62.37亿元、91.76亿元和112.0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13亿元、17.19亿元和18.67亿元,均超额完成业绩对赌承诺。

也正是看到财报中靓丽的业绩表现,二级市场和机构对中公教育报以很高的期待。上市后,中公教育股价一路猛涨,收获了雪片般投来的买入评级,李永新家族的身价也跟着水涨船高,最高一度超过1600亿元。

“富贵不归乡,如锦衣夜行。”大概李永新怀着跟项羽一样的心思,自己名利双收了,也得表现表现。2021年3月,李永新非常豪气地拿出10亿元捐赠给北大,创下北大建校以来个人捐款的历史纪录,一时风光无两。

教育界首富四面楚歌:家族身价一年缩水上千亿,业绩大变脸被调查"

捐赠仪式上,李永新发表一翻感恩母校的演讲,强调中公教育还得继续努力,未来争取给北大捐赠100亿元。

有如此豪爽的校友,北大无疑是高兴的,然而二级市场的13万名投资者却只能默默流泪。

对赌期刚过,中公教育的业绩来了个翻脸不认人。2021年上半年中公首次出现亏损,净亏9716.25万元,三季度单季亏损更是高达7.94亿元,前三季度共亏8.91亿元,而上年同期为盈利13.21亿元,同比降幅高达167.45%。三季度营收也出现罕见下滑,同比大跌15.29%,为63亿元。

这让本就低迷的中公教育股价再次应声下跌。截至1月14日,中公教育每股报收7.57元,总市值为466亿元,与最高峰相比缩水2100多亿元。按照李永新母子59.71%的持股比例算,二人身价不到一年缩水超1200亿元。

寒门出贵子

也许是时代造成的共性,回顾李永新的创业史,依然是熟悉的“寒门出贵子”的剧本。

李永新的父母都是工人,每月工资只有100多元,他还有三个姐姐,六口人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好在李永新父母人缘不错,李永新的成绩也一直拔尖儿,在亲朋好友的接济下,他把中学课程读完了。

眼看着临近高考填志愿,据说父母希望李永新报考军校,因为不用交学费。可李永新态度坚定,非北大不可,家里人拗不过只能同意。高考成绩出来后,李永新被北大录取,虽然不能免学费,但小镇出来个大学生不容易,更何况是北大。

与其他人不同,进入北大后,摆在李永新面前的首要问题不是学业,而是温饱。他每个月仅有100多元的生活费,刨去其他花销,每月也就剩80元左右的伙食费,与同学们250元的伙食标准比算得上是贫困。

为了省钱,李永新选择喝食堂的免费粥。李永新后来发家致富后,给北大捐赠的第一个亿时,就特意要求要拿一半给北大后厨。中公教育在全国各地的学校、培训机构,也有条不成文的规定,食堂要提供免费的粥、汤、咸菜。

1999年,李永新从北大政府管理学院毕业,那一年,中国教育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6月16日,原国家发改委和教育部联合发出通知,决定当年中国高等教育在年初扩招23万人的基础上,再扩招33.7万人,使得普通高等院校招生总人数达153万。

扩招意味着学生毕业后需要更多的就业岗位,看到市场前景的李永新,找来30万元启动资金,和同学们一起创业开了家素质教育公司。可这笔钱还没握热乎,一个月后,李和投资人在一次董事会中发生争吵,随后投资人决定撤资,李的第一次创业宣告失败。当时《东方时空》播出的节目,还播出过李永新历时俩月的初次创业经历。

创业失败的李永新带着团队搬出北大,租了一间六平方米的办公室,开始白天啃馒头、晚上打地铺的日子。之后,他开过小学培训、奥数培训、高考培训、计算机培训等,无一例外均以失败告终。

2001年左右,老师于心不忍,将几位请教自己关于公务员考试相关问题的学生介绍给了李永新,让其辅导申论,结果这些同学都通过了公务员考试。这让李永新看见了新的商机,开始筹备再次创业。也是这一年,比李永新大七岁的湖南人易定宏赴京创立了华图教育。

教育界首富四面楚歌:家族身价一年缩水上千亿,业绩大变脸被调查"

创业屡试屡败,投资人都被吓跑了,再好的设想也成了一纸空谈。母亲鲁忠芳得知后,想都没想拿出自己3万元的养老钱,支持儿子创业。但东北人好面子,尤其还是个东北男人,为了让儿子心安理得接受这笔钱,鲁忠芳对李永新说,这笔钱不是白给,将来成与不成都要还。李永新接下这笔钱,对母亲保证,“如果赔了,我把三万还您;如果赚了,我还您三亿。”

为招揽生源,2002年,李永新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公务员考试门户网站——中国公务员考试资讯网;同年,他的中国第一个公务员考试远程辅导课程也正式上线。次年,中公教育成立,李永新将母亲提供的3万元以资入股,鲁忠芳成为中公教育第一大股东。

之后,中公教育和华图教育都开始了扩张之路,彼此重合的业务线越来越多。但两家的风格截然不同,华图教育模仿的是“新东方”,靠名师;中公教育选择的是“好未来”,即重标准化。

2005年,中公教育开启了代理商合作模式推进集团化,先后与十多个城市的培训机构建立合作。这种合作模式说白了就是中公教育出课程、师资和教材,代理商负责招生,然后双方分成。代理模式初期所向披靡,帮助中公教育快速跑马圈地,但时间一久,问题开始暴露出来。代理商之间经常发生招生纠纷,另外教研和管理投入受阻,集团运行效率降低。

李永新开始意识到,若想实现高效标准化管理,总部就必须有绝对的话语权,因此改为直营化运营。2009年,做好决定的李永新快速完成了中公全国300多个机构的直营化、标准化建设。这一模式让中公实现了资源的打通和标准化教学,从此开启了爆发式增长,并在2015年底反超华图,成为市占率第一的公考培训机构。而这些年华图在忙什么呢?在忙上市,却一直没能成功。

与易定宏相比,李永新显然更聪明,同样想上市的他避开直接上选择借壳。2018年,经证监会批准,中公教育借壳亚夏汽车登陆a股。2019年2月21日,“亚夏汽车”正式更名为“中公教育”。同年9月,中公教育市值突破千亿元,成为继好未来、新东方之后第三家市值千亿的教育公司。

教育首富四面楚歌

李永新曾说过,自己很欣赏德鲁克的话:“管理就是解决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问题。”

“大家觉得中公教育很光鲜,但我是创始人,作为团队主要负责人,我会看到千疮百孔,中公随时会倒下,我每天如履薄冰,特别想把一天的8个问题解决好。”不过现在看来,一天解决8个问题可能还不够。

从2021年三季度报公布以来,业绩大跳水的中公教育就不断收到来自监管部门的“问候”。10月18日,深交所给中公教育下发关注函,要求公司就业绩下滑做出解释。11月30日收到证监会警示函;接着12月5日收到来自证监会的立案告知书;13日又收到深交所的“关注函”……

也真不怪监管部门一直盯着它,实在是中公教育的操作太迷了。

一面是李永新口中“要真心对学生好,愿意为我们的学生付出生命”,一面因为退费难的问题被学员在黑猫投诉平台上频繁投诉。

在中公教育财务上面,更是一笔糊涂账。2019年年底的一次演讲中,李永新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跟我的团队说得很清楚,我一分钱都不要,我说到做到。中公教育股份我一分不要,都给大家分享。将来你们也不要想要,都回归给社会,这就是我的想法。你们可能不信,不信很简单,看20年、看30年、40年、50年,看我死那天,盖棺定论。”

其实不用那么多年。2018年,中公教育分红14.18亿,次年,又分红14.8亿,占当年净利润的82.02%。而同期中公的短期借款余额分别高达16.07亿元和28.67亿元。对此,中公教育曾回应称,分红合理合法,不影响公司运营,还强调这是响应监管部门号召,与中小股东利益共享。而实际上,李永新母子合计持有中公教育近六成的股份,也就是说分红的钱大部分都落入这二人的口袋了。

当然这还不是最迷的操作。掏空家底式分红不久,2020年11月中公教育向证监会提交了非公开发行 a 股股票的申请文件,拟募集不超过60亿元。其中,约42亿元用于怀柔学习基地建设项目,18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公司缺不缺钱不知道,但李永新肯定不缺钱。

这次募资没成功,中公教育白折腾了一年。12月6日中公教育发布公告称,公司终止了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事项,并向中国证监会撤回申请文件。随后13日,证监会回复予以许可。

还有大股东不断升级的股权质押也引发关注。11月26日,李永新将其持有的公司部分股份办理了股票质押担保业务,补充质押2600万股;12月9日李永新再次质押1300万股;12月17日李永新又质押了5000万股。

据和讯网统计,中公教育大股东进行股份质押的比例已达半数。公司前三名大股东以及第七、第八名大股东均进行了股份质押,质押比例分别约为24.3%、34.22%、42.39%、73.42%和23.61%。

质押这么多股份,有投资者质疑,李永新是不是要跑路了?现在还不好下结论,不过这样的操作,显然不利于公司的稳健经营,且一旦公司面临经营风险时,大股东是可以全身而退,而普通投资者只能认栽。

除了内部问题,当下中公教育还面临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2020年,疫情迫使大量学员转到线上学习,七成营收来源于线下渠道的中公教育严重受挫,反而是依靠线上起家的粉笔教育趁机迅速扩张。

凭借低价手段,粉笔教育迅速吞下80%的线上公考市场,甚至有业内人士称,2020年,疫情冲击下,粉笔教育趁机用高薪挖走了不少中公名师,准备进军线下市场。2021年年初,粉笔教育宣布完成3.9亿美元a轮融资,隐隐有撬动公考培训市场竞争格局的趋势。

此外,在“双减”政策的影响下,许多曾经从事k12的培训机构纷纷转型职业教育,意图抢占中公的市场。2021年5月,高途教育宣布成人教育业务板块已被定位为公司新的增长引擎;7月,好未来发布“轻舟”品牌,宣布进入职业教育领域。这几乎也预示着,曾在k12赛道发生的混战故事或许将再次于公考培训中上演。作为守擂者的中公教育,自己已经是一团乱麻了,能拿出多少本事应对虎视眈眈的对手,还是个未知数。

李永新曾用“企业永远要过苦日子、难日子。企业一旦过上资本太富足的日子,那么一把手的整个决策动作基本都会变形”激励同行,如他所愿,现在中公教育的苦日子、难日子已经来了。
本文由《财经天下》周刊旗下账号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 播放列表
  • 优酷视频
无需安装任何插件,即可快速播放 排序
  • 第20170928期
  • 第20171005期
  • 第20171012期
  • 第20171026期
  • 第20171102期
  • 第20171109期
  • 第20171116期
  • 第20171123期
  • 第20171130期
  • 第20171207期
  • 剧情介绍

    撰文/ 《财经天下》周刊作者 刘冬雪

    编辑/ 陈芳

    46岁的中公教育创始人李永新,大概没想到自己的2021年过得像坐过山车一般。

    2021年3月上线的视频节目《十三邀》里,一直致力于研究中国富豪的胡润,在北京的街头一边走一边告诉主持人许知远:他做富豪榜是因为里面有故事,他发现教育界首富由教英语的俞敏洪,变为教孩子考试的张邦鑫,又变为教人考公务员的李永新;这很有意思,首富更迭背后是教育需求的转变,最终折射的是中国经济的变迁。

    李永新坐上教育界首富之位,得益于他创办的中公教育。伴随着公务员考试的大热,借壳上市的中公教育股价屡创新高,2021年2月冲高到43元每股的峰值区间,总市值超2600亿元,让李永新的身价成功问鼎全球教育界首富的宝座。

    次月,李永新更因豪掷十亿捐给北大成为风云人物,而到了年末却是另一番景象。

    连番被证监会问询的中公教育,2021年12月中旬惨遭证监会立案调查,股价则持续走低,全年跌幅高达78%,成为2021年a股跌幅最高的股票,排在其后面的是正在进行债务重组的华夏幸福。2022年1月14日,中公教育股价继续下跌,市值仅剩466亿元,不足高峰时期的零头。

    在公务员考试热度不减的背景下,李永新及其掌舵的中公教育究竟怎么了?

    教育界首富四面楚歌:家族身价一年缩水上千亿,业绩大变脸被调查"

    家族身价缩水超1200亿

    中公教育创始人李永新被外界关注,是从成为教育首富开始的。

    2019年一个新名字闯进了《2019胡润百学·教育企业家榜》,43岁的李永新和他母亲鲁忠芳凭借585亿元的财富成为中国教育界新任首富。此前两年,这个位子上坐着的是好未来创始人张邦鑫;再往前11年,是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2019年他俩均被打败,只能屈居第二和第三。

    一次榜单或许有偶然因素,但多次上榜就是实力了。2020年胡润教育企业家榜继续发布,李永新不仅继续问鼎中国教育首富,还以910亿元的财富登顶全球教育首富,这年张邦鑫继续坐在第二的宝座,俞敏洪则跌到了第六名。

    虽然2021年胡润教育企业家榜单还没发布,但从2021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单上也能窥见一二,李永新依然榜上有名,以426亿元的身价,位列第91名。而遭遇“双减”风波的张邦鑫和俞敏洪,则无缘富豪榜。

    说起李永新、张邦鑫、俞敏洪这三位教育界大佬,他们身上还有一个光环,都毕业于北大。决胜网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阙登峰曾做过统计,在教育行业顶级公司的前100名中,至少有三分之一来自北大。所以也有人说,北大是中国教育行业的发轫之地。

    至于原因,同样毕业于北大的拼图资本创始合伙人王磊总结为,北大人有教育情怀、教育理想,加上新东方和好未来两大教育巨头创始人的指引,很多北大校友会选择教育创业。情怀理想之外,从现实角度来看,或许还有国内顶级学府光环带给家长和学生的信任感和信念感。

    观察上述三位大佬坐上教育首富位子的时间线后发现,他们的成功多少沾了点时代和政策背景的光。俞敏洪是赶上了出国热和语言培训红利,张邦鑫碰上了k12赛道和在线教育的爆发,李永新则是遇到了“公考热”。

    2003年,中国报考公务员的人数从6万多人增长至12.5万人,自此以后公务员报考人数以直线上升的态势在高速增长。2009年,国家公务员报名人数首次突破100万,2021年国考报名人数再创新高,超过200万名考生报名,通过资格审查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68:1,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这些报考公务员的大多怀着“背水一战”的心态,这种心态下也造成了一种普遍现象,那就是舍得花钱,这点在中公教育的财报中体现的尤为明显。2018年,中公教育通过一份高达185亿元的重组方案,期望借亚夏汽车的壳实现曲线上市。当时双方签订了《盈利预测补偿协议》,承诺在完成资产重组之后,中公教育在2018年至2020年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不少于9.3亿元、13亿元和16.5亿元。

    为了完成业绩对赌的承诺,中公教育疯狂拉高业绩,2018年到2020年营收分别为62.37亿元、91.76亿元和112.0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13亿元、17.19亿元和18.67亿元,均超额完成业绩对赌承诺。

    也正是看到财报中靓丽的业绩表现,二级市场和机构对中公教育报以很高的期待。上市后,中公教育股价一路猛涨,收获了雪片般投来的买入评级,李永新家族的身价也跟着水涨船高,最高一度超过1600亿元。

    “富贵不归乡,如锦衣夜行。”大概李永新怀着跟项羽一样的心思,自己名利双收了,也得表现表现。2021年3月,李永新非常豪气地拿出10亿元捐赠给北大,创下北大建校以来个人捐款的历史纪录,一时风光无两。

    教育界首富四面楚歌:家族身价一年缩水上千亿,业绩大变脸被调查"

    捐赠仪式上,李永新发表一翻感恩母校的演讲,强调中公教育还得继续努力,未来争取给北大捐赠100亿元。

    有如此豪爽的校友,北大无疑是高兴的,然而二级市场的13万名投资者却只能默默流泪。

    对赌期刚过,中公教育的业绩来了个翻脸不认人。2021年上半年中公首次出现亏损,净亏9716.25万元,三季度单季亏损更是高达7.94亿元,前三季度共亏8.91亿元,而上年同期为盈利13.21亿元,同比降幅高达167.45%。三季度营收也出现罕见下滑,同比大跌15.29%,为63亿元。

    这让本就低迷的中公教育股价再次应声下跌。截至1月14日,中公教育每股报收7.57元,总市值为466亿元,与最高峰相比缩水2100多亿元。按照李永新母子59.71%的持股比例算,二人身价不到一年缩水超1200亿元。

    寒门出贵子

    也许是时代造成的共性,回顾李永新的创业史,依然是熟悉的“寒门出贵子”的剧本。

    李永新的父母都是工人,每月工资只有100多元,他还有三个姐姐,六口人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好在李永新父母人缘不错,李永新的成绩也一直拔尖儿,在亲朋好友的接济下,他把中学课程读完了。

    眼看着临近高考填志愿,据说父母希望李永新报考军校,因为不用交学费。可李永新态度坚定,非北大不可,家里人拗不过只能同意。高考成绩出来后,李永新被北大录取,虽然不能免学费,但小镇出来个大学生不容易,更何况是北大。

    与其他人不同,进入北大后,摆在李永新面前的首要问题不是学业,而是温饱。他每个月仅有100多元的生活费,刨去其他花销,每月也就剩80元左右的伙食费,与同学们250元的伙食标准比算得上是贫困。

    为了省钱,李永新选择喝食堂的免费粥。李永新后来发家致富后,给北大捐赠的第一个亿时,就特意要求要拿一半给北大后厨。中公教育在全国各地的学校、培训机构,也有条不成文的规定,食堂要提供免费的粥、汤、咸菜。

    1999年,李永新从北大政府管理学院毕业,那一年,中国教育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6月16日,原国家发改委和教育部联合发出通知,决定当年中国高等教育在年初扩招23万人的基础上,再扩招33.7万人,使得普通高等院校招生总人数达153万。

    扩招意味着学生毕业后需要更多的就业岗位,看到市场前景的李永新,找来30万元启动资金,和同学们一起创业开了家素质教育公司。可这笔钱还没握热乎,一个月后,李和投资人在一次董事会中发生争吵,随后投资人决定撤资,李的第一次创业宣告失败。当时《东方时空》播出的节目,还播出过李永新历时俩月的初次创业经历。

    创业失败的李永新带着团队搬出北大,租了一间六平方米的办公室,开始白天啃馒头、晚上打地铺的日子。之后,他开过小学培训、奥数培训、高考培训、计算机培训等,无一例外均以失败告终。

    2001年左右,老师于心不忍,将几位请教自己关于公务员考试相关问题的学生介绍给了李永新,让其辅导申论,结果这些同学都通过了公务员考试。这让李永新看见了新的商机,开始筹备再次创业。也是这一年,比李永新大七岁的湖南人易定宏赴京创立了华图教育。

    教育界首富四面楚歌:家族身价一年缩水上千亿,业绩大变脸被调查"

    创业屡试屡败,投资人都被吓跑了,再好的设想也成了一纸空谈。母亲鲁忠芳得知后,想都没想拿出自己3万元的养老钱,支持儿子创业。但东北人好面子,尤其还是个东北男人,为了让儿子心安理得接受这笔钱,鲁忠芳对李永新说,这笔钱不是白给,将来成与不成都要还。李永新接下这笔钱,对母亲保证,“如果赔了,我把三万还您;如果赚了,我还您三亿。”

    为招揽生源,2002年,李永新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公务员考试门户网站——中国公务员考试资讯网;同年,他的中国第一个公务员考试远程辅导课程也正式上线。次年,中公教育成立,李永新将母亲提供的3万元以资入股,鲁忠芳成为中公教育第一大股东。

    之后,中公教育和华图教育都开始了扩张之路,彼此重合的业务线越来越多。但两家的风格截然不同,华图教育模仿的是“新东方”,靠名师;中公教育选择的是“好未来”,即重标准化。

    2005年,中公教育开启了代理商合作模式推进集团化,先后与十多个城市的培训机构建立合作。这种合作模式说白了就是中公教育出课程、师资和教材,代理商负责招生,然后双方分成。代理模式初期所向披靡,帮助中公教育快速跑马圈地,但时间一久,问题开始暴露出来。代理商之间经常发生招生纠纷,另外教研和管理投入受阻,集团运行效率降低。

    李永新开始意识到,若想实现高效标准化管理,总部就必须有绝对的话语权,因此改为直营化运营。2009年,做好决定的李永新快速完成了中公全国300多个机构的直营化、标准化建设。这一模式让中公实现了资源的打通和标准化教学,从此开启了爆发式增长,并在2015年底反超华图,成为市占率第一的公考培训机构。而这些年华图在忙什么呢?在忙上市,却一直没能成功。

    与易定宏相比,李永新显然更聪明,同样想上市的他避开直接上选择借壳。2018年,经证监会批准,中公教育借壳亚夏汽车登陆a股。2019年2月21日,“亚夏汽车”正式更名为“中公教育”。同年9月,中公教育市值突破千亿元,成为继好未来、新东方之后第三家市值千亿的教育公司。

    教育首富四面楚歌

    李永新曾说过,自己很欣赏德鲁克的话:“管理就是解决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问题。”

    “大家觉得中公教育很光鲜,但我是创始人,作为团队主要负责人,我会看到千疮百孔,中公随时会倒下,我每天如履薄冰,特别想把一天的8个问题解决好。”不过现在看来,一天解决8个问题可能还不够。

    从2021年三季度报公布以来,业绩大跳水的中公教育就不断收到来自监管部门的“问候”。10月18日,深交所给中公教育下发关注函,要求公司就业绩下滑做出解释。11月30日收到证监会警示函;接着12月5日收到来自证监会的立案告知书;13日又收到深交所的“关注函”……

    也真不怪监管部门一直盯着它,实在是中公教育的操作太迷了。

    一面是李永新口中“要真心对学生好,愿意为我们的学生付出生命”,一面因为退费难的问题被学员在黑猫投诉平台上频繁投诉。

    在中公教育财务上面,更是一笔糊涂账。2019年年底的一次演讲中,李永新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跟我的团队说得很清楚,我一分钱都不要,我说到做到。中公教育股份我一分不要,都给大家分享。将来你们也不要想要,都回归给社会,这就是我的想法。你们可能不信,不信很简单,看20年、看30年、40年、50年,看我死那天,盖棺定论。”

    其实不用那么多年。2018年,中公教育分红14.18亿,次年,又分红14.8亿,占当年净利润的82.02%。而同期中公的短期借款余额分别高达16.07亿元和28.67亿元。对此,中公教育曾回应称,分红合理合法,不影响公司运营,还强调这是响应监管部门号召,与中小股东利益共享。而实际上,李永新母子合计持有中公教育近六成的股份,也就是说分红的钱大部分都落入这二人的口袋了。

    当然这还不是最迷的操作。掏空家底式分红不久,2020年11月中公教育向证监会提交了非公开发行 a 股股票的申请文件,拟募集不超过60亿元。其中,约42亿元用于怀柔学习基地建设项目,18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公司缺不缺钱不知道,但李永新肯定不缺钱。

    这次募资没成功,中公教育白折腾了一年。12月6日中公教育发布公告称,公司终止了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事项,并向中国证监会撤回申请文件。随后13日,证监会回复予以许可。

    还有大股东不断升级的股权质押也引发关注。11月26日,李永新将其持有的公司部分股份办理了股票质押担保业务,补充质押2600万股;12月9日李永新再次质押1300万股;12月17日李永新又质押了5000万股。

    据和讯网统计,中公教育大股东进行股份质押的比例已达半数。公司前三名大股东以及第七、第八名大股东均进行了股份质押,质押比例分别约为24.3%、34.22%、42.39%、73.42%和23.61%。

    质押这么多股份,有投资者质疑,李永新是不是要跑路了?现在还不好下结论,不过这样的操作,显然不利于公司的稳健经营,且一旦公司面临经营风险时,大股东是可以全身而退,而普通投资者只能认栽。

    除了内部问题,当下中公教育还面临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2020年,疫情迫使大量学员转到线上学习,七成营收来源于线下渠道的中公教育严重受挫,反而是依靠线上起家的粉笔教育趁机迅速扩张。

    凭借低价手段,粉笔教育迅速吞下80%的线上公考市场,甚至有业内人士称,2020年,疫情冲击下,粉笔教育趁机用高薪挖走了不少中公名师,准备进军线下市场。2021年年初,粉笔教育宣布完成3.9亿美元a轮融资,隐隐有撬动公考培训市场竞争格局的趋势。

    此外,在“双减”政策的影响下,许多曾经从事k12的培训机构纷纷转型职业教育,意图抢占中公的市场。2021年5月,高途教育宣布成人教育业务板块已被定位为公司新的增长引擎;7月,好未来发布“轻舟”品牌,宣布进入职业教育领域。这几乎也预示着,曾在k12赛道发生的混战故事或许将再次于公考培训中上演。作为守擂者的中公教育,自己已经是一团乱麻了,能拿出多少本事应对虎视眈眈的对手,还是个未知数。

    李永新曾用“企业永远要过苦日子、难日子。企业一旦过上资本太富足的日子,那么一把手的整个决策动作基本都会变形”激励同行,如他所愿,现在中公教育的苦日子、难日子已经来了。
    本文由《财经天下》周刊旗下账号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猜你喜欢
    创造101 5.9分 2018
    创造101
    黄子韬 , 陈嘉桦 , 张杰 , 胡彦斌 , 罗志祥 , 王一博 , Abby , 王玥 , 陈芳语 , Cindy , 陈怡凡 , 陈意涵 , 陈盈燕 , 陈语嫣 , 杜金雨 , 段奥娟 , Dora , 范薇 , 傅菁
    奔跑吧第四季 6.2分 2020
    奔跑吧第四季
    杨颖,李晨,郑恺,蔡徐坤,沙溢,郭麒麟
    爸爸去哪儿第三季 8.6分 2015
    爸爸去哪儿第三季
    刘烨,刘诺一,胡军,胡皓康,夏克立,夏天,邹市明,邹明轩,林永健,林大竣,王宝强,王子珊,刘霓娜,邹明皓,李锐,黄嘉千,周冬齐,安娜伊思·马田,冉莹颖,马蓉,苑
    奔跑吧第四季 6.2分 2020
    奔跑吧第四季
    杨颖 , 李晨 , 郑恺 , 黄旭熙 , 蔡徐坤 , 沙溢 , 郭麒麟
    下一站传奇 4.4分 2018
    下一站传奇
    吴亦凡,陈伟霆,宋茜,邓紫棋,周笔畅,胡海泉
    小明星大跟班 7.2分 2016
    小明星大跟班
    吴宗宪,吴姗儒
    抖包袱大会 0分 2023
    抖包袱大会
    郎昊辰 张九林 王霄颐 陈九品 樊霄堂 张霄帅 徐筱竹 肖霄月 张霄雷 常霄鲲 王洋 赵鹏 张浩森 姬生虎 郭浩远
    这就是中国 0分 2019
    这就是中国
    张维为,
    影片评论
    评论加载中...
    热播排行
    1父子 6.9分
    2伊藤润二惊选集 7.7分
    3太平洋战争 9分
    4第一滴血5:最后的血 7.6分
    5创造101 5.9分
    6植物学家的中国女孩 6.5分
    7传奇故事 8.4分
    8天师撞邪 7.9分
    9大秦帝国之纵横 9.3分
    10明明是个碍事配角、却被王子给宠爱了 5.6分
    11毒魔复仇 7.1分
    12爸爸去哪儿第三季 8.6分
    13李卫当官2 7.2分
    14名侦探柯南 8分
    15奔跑吧第四季 6.2分

    Copyright © 2023-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 首页
    • 会员
    • 留言
    • 顶部
    创造101   传奇故事   奔跑吧第四季   爸爸去哪儿第三季   暴君的厨师   天师撞邪   足球小将1983   1/2的魔法   伍六七之暗影宿命   乌云之上   喜羊羊与灰太狼(..   爱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