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k影院
  • 首页
  • 电影
    • 动作片
    • 爱情片
    • 科幻片
    • 恐怖片
    • 战争片
    • 喜剧片
    • 纪录片
    • 剧情片
  • 电视剧
    • 国产剧
    • 华语剧
    • 欧美剧
    • 韩剧
    • 台湾剧
    • 日剧
    • 泰剧
  • 综艺
  • 动漫
  • 留言
播放记录
请叫我总监

请叫我总监 豆瓣评分:6.5

已完结
  • 分类:国产剧
  • 导演:姚婷婷,杨同坤
  • 地区:中国大陆
  • 年份:2022
  • 语言:汉语普通
  • 更新:2024-06-28 19:17
报错 收藏
  • 请叫我总监是由林更新,谭松韵,刘畅,苏鑫,王秀竹,刘恩佳主演的一部国产剧。2022年5月22日 刊| 总第2880期 " 跟《匆匆那年》时相比,现在的网剧创作已经发生了翻天.. 更多

请叫我总监剧情介绍

2022年5月22日 刊| 总第2880期

"

跟《匆匆那年》时相比,现在的网剧创作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网剧的工业化流程已经非常成熟了,特别是在类型化上,已经有很多创作经验。所以,《请叫我总监》我们从一开时就很明确,定位是职场爱情轻喜剧。

对一个导演来说,拍东西从最开始的一个想法到最后的成片,是要靠团队去实现的。有了每个人的智慧和付出,最后才能有一个好的结果。我这几年拍戏时组成的团队,大家结成了非常深厚的“战斗”情谊,很多到现在也一直在合作。

创作中我们需要根据故事去寻找匹配的视角,但天然的女性视角并不是限制。很多时候,我自己的经历,包括女性特有的成长经验对创作也有很大帮助。

从真实的经验出发寻找自己讲故事、拍片的方式,这也是必经之路吧。

2014年的夏天,28岁的姚婷婷凭借她执导的第一部剧集《匆匆那年》在业界崭露头角。这部在“自制剧元年”创下诸多第一的作品,正式将网剧带入了与电视剧比肩的上升循环,也为姚婷婷的职业生涯按下了加速键。

有些意外的是,在这之后的数年间,姚婷婷密集的创作脚步却与爆发式增长的网剧重合不多。直到今年初夏,一部画风轻快的职场爱情剧《请叫我总监》开播,我们才看到了她交上的第二份剧集创作答卷。

从青春质朴的《匆匆那年》跃入轻巧灵动的《请叫我总监》,姚婷婷的创作跨度看起来似乎不大。但从更宏观的角度看,这种稳定反而更具有戏剧性。

"

2014年到2022年正是剧集行业经历摆动周期的八年。从视频网站入局、行业迅速繁荣到业外资本出清、整体降本增效,在这个大循环中,姚婷婷的创作并没有被带节奏。

《匆匆那年》后,她先后执导了校园青春电影《谁的青春不迷茫》、奇幻爱情电影《我在时间尽头等你》、vr电影《时光投影里的秘密》等。姚婷婷的作品并不是总是越来越“贵”,但都有她按照自己步调进行的创新尝试。

《请叫我总监》是在影视寒冬周期中启动的项目,从筹备、拍摄到播出都在疫情防控的节奏下推进,但姚婷婷却在这部剧中看到了给观众欢喜和力量的可能。她为这部剧投入了2年的时间,之前积累的创作经验、磨合的团队班子,在这部剧中得到了充分发挥。

《请叫我总监》临近收官时,我们与姚婷婷做了一次深度对谈,聊了她拍摄这部剧的感触与体验,也回溯了她八年来的创作历程。

以下是姚婷婷的讲述。

宁檬让我有共情

2020年《请叫我总监》的剧本初稿刚出来的时候,澜姐(制片人黄澜)就发给我了。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宁檬这个人物很吸引我。

"

一个有投资人梦想的秘书,怎么面对各种困难,一步步变不可能为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样一个成长为主线的故事,让我有很多共鸣。我刚入行时,状态跟宁檬就很像,做导演就像是个遥遥无期的梦。对表现一个女孩怎么摸索、成长,最终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我比较有感觉。

当然,剧中宁檬这个人物,我们突出的是她坚定、有韧劲的一面,有理想主义的色彩。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在她身上寄托的希望——希望能鼓励到那些有梦且还在追梦的人,希望观众在经历生活的琐碎和工作的压力后,还能在这部剧里获得欢喜和力量。

"

跟《匆匆那年》时相比,现在的网剧创作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4年的时候,大家都是试着来。对故事怎么跟观众链接、观众会有怎样的反馈,都没有明确的概念。但现在,网剧的工业化流程已经非常成熟了,特别是在类型化上,已经有很多创作经验。所以,《请叫我总监》我们从一开时就很明确,定位是职场爱情轻喜剧。

职场和爱情并行的时候也得有个侧重点。《请叫我总监》以宁檬这个人物为主视角去讲故事。她的目标是想做一个投资人,而不是想去谈恋爱。这就决定了,这个戏注定是以职场成长为主线,爱情是在两人关系变化中才慢慢发生的。用轻喜剧的方式,是为了增强可看性,让观众更容易投入一些。原著的风格本来就很风趣,也给我们打了底子。

职场成长为主线跟行业剧还不同,我们拍的每个投资案都是为了写人。为了表现主角们在介入到一个项目之后,做了什么样的选择,遇到了怎样的困难,又是怎么去克服这些困难的,还是围绕着人物成长去写。

"

为了把职场部分做实在,我们前期也做了很多的调研,广州、上海、杭州包括在北京都采访过一些投资公司和创业公司。我自己也是个投资的外行,创作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我们把采访过程中自己能感知到的很多细节,放到剧里,那观众肯定也就容易接受。

比如,宁檬在剧里发现的第一个投资项目加热水杯,就是我们去广州东菱,一个做小家电的公司采访的时候发现的。当时我看到那个水杯,就说这水杯真好,还买了好几个。包括后面的健身器材、多功能锅之类,这些跟日常生活是有关系的,能让观众迅速理解里面的逻辑。

这部戏是去年的3月份开机的,我们先在杭州拍了3个多月,然后又转场去上海的两个取景地拍了接近1个月,前后拍了120天。

剧里的城市背景是上海,但很多内景戏,包括大家看到的既明资本公司的主场景,其实都是在杭州的棚里拍的。我们当时在棚里用了led屏,虽然是棚拍,但是演员一进去就好像是在上海金融中心似的,很有沉浸感。

"

这部戏在拍摄上最大的特点,是我们用了很多对应手法。这是为了突出宁檬的个人成长,也是想强调她和陆既明之间关系的变化。

比如,宁檬第一集在公司出场,也就是陆既明在办公室大发雷霆,她回公司救火。这里她从电梯里出来之后的镜头,跟后来既明资本倒闭,她最后一次回公司看一眼的镜头,几乎完全一样。但公司的景象、宁檬的身份气质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有非常强烈的今非昔比的感觉。

"

"

包括宁檬和陆既明,他们两人之间的视角其实也是一直在发生变化。一开始表现这俩人,因为陆既明个儿比较高,我们拍他们俩的对手戏的时候,很多时候是他俯视宁檬的感觉。但在后半部分,我们有一个重场戏,是陆既明在柠檬家楼下,他一直仰视看着柠檬在窗边接电话。

"

还有一些前后照应的贯穿细节,比如宁檬留在公司里的那个小玩偶,后来又多次出现,甚至还影响了两人的情感发展。

因为剧的篇幅长,前后时间跨度也大,这些对应关系观众不一定全部都能捕捉到。但只要发现一处,看剧的感觉就不一样了。

一部短片带我走出迷茫

《请叫我总监》好看,离不开演员们的好表演。松韵(谭松韵)和小新(林更新)的搭档很有反差感和火花,他们身边的几对儿——苏鑫和王秀竹演的一对青梅竹马,王丽娜和罗辑演的“顺手牵羊”组合——观众也都挺喜欢。

"

这部剧里合作的演员,很多都跟我之前拍的戏有点渊源。小新在我之前拍的《谁的青春不迷茫》的时候客串过,松韵也是之前就认识,但因为档期原因一直没能合作。

大家都觉得很有喜感的司机小宋,这个演员叫罗辑,是我硕士毕业短片《顶缸》的男主角。那个短片是我回东北老家拍的,在我奶奶家取的景,罗辑当时还是辽宁大学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那是他主演的第一个片子。

"

回想当时拍《顶缸》的时候,心里真的是非常挣扎迷茫。这个片子不仅是我的毕业作品,为我的学生生涯画句号,还是我能不能再继续坚持梦想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个片子拍出来后,在first青年电影展和金鸡百花微电影大赛上都拿到了一些奖项。虽然也没有人因为这个就找我来拍片,但起码自己的内心是坚定了一些的。

"

《顶缸》剧照

大概在毕业半年之后,我拍了短片《特殊交易》,这对我来说是一个转折点。

这个故事的灵感是我妈妈跟我讲的一件事。我妈妈是小学老师,她有天打电话跟我说了一个奶奶找人给孩子代开家长会的事,当时我就很喜欢,很有拍出来的冲动。但那时候的市场确实没有机会,没有像现在这么多渠道能让你去创作。

当时正好听说中央六套在做类型短片创投季,可以去投稿,我就把这个故事投了过去。创投选了12个故事,我的故事非常幸运地入围了。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别人投钱给我拍东西。我特别珍惜这个机会,尽一切的可能去拍了这个短片。

"

《特殊交易》也是回我沈阳老家拍的,我的父母、同学、老师都给了非常多的支持。像片子里面的学校,都是在我妈工作的学校取的景。里边的老师,包括这个男主角的同学、家长,都是妈妈学校的学生跟老师演的。

当时拍片组成的团队,大家也结成了非常深厚的“战斗”情谊,很多到现在也一直在合作。《特殊交易》的制片人赵力帜比我高两级,是中国传媒大学03级摄影方向的。我拍毕业作品《顶缸》的时候,他就过来帮忙做制片,现在也是《请叫我总监》的执行制片人。《特殊交易》的摄影周文操后来还帮我拍了《匆匆那年》《谁的青春不迷茫》和《我在时间尽头等你》。包括《请叫我总监》的联合导演杨同坤,也是在《顶缸》的时候就有参与。

"

对一个导演来说,拍东西从最开始的一个想法到最后的成片,是要靠团队去实现的。有了每个人的智慧和付出,最后才能有一个好的结果。创作中,我遇到了很多好的合作伙伴,《请叫我总监》的编剧澍玲是我同班同学,周游和我是同级校友。仲宁也是和我一起写过《谁的青春不迷茫》。大家都是老战友,默契度很高。

《特殊交易》当时是在搜狐展映的,监制尚娜和制片人朱振华看到了这个短片,就联系到我,说这有个小说,你看看感觉怎么样。再然后,就有了《匆匆那年》。

《匆匆那年》是我拍的第一部剧,它给我留下了很多印记,但最重要的是它给我竖立了一个非常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认知。

"

当时,制片人给了我们非常好的创作空间,让我们去拍想要的80后青春的感觉。包括选演员,每个角色都必须选到大家都认为最适合的演员为止。我们当时都是一起投票,编剧、导演、制片人包括casting团队,每人都有1票。所有选角都是投出来的结果。

《匆匆那年》的整个拍摄过程非常和谐也非常紧凑,大家都全情付出。当时我们还体验了一把边剪边播的状态。当我的工作全部完成的时候,真的有一种失恋的感觉。

找到自己的声音

《匆匆那年》刚播了几集,我就接到了光线的邀约,说有一个项目叫《谁的青春不迷茫》,愿不愿意一起来聊。就像我刚才说的,在毕业前后我是真的经历过一段非常迷茫的时间,所以对这个主题很有共鸣。

"

这个电影虽然有原著小说,但是跟作者也是编剧之一刘同聊的时候,我们并没有一个确定的故事。原著是散文体的,从一个北漂的男青年视角出发。我们聊的时候就说,要做一个全新的故事,只是主题围绕着“迷茫”展开。所以相当于是重新做了一个原创的剧本。

这个片子的剧本周期很长,前后做了四稿。最终的电影,我们其实是从一个高中女生的视角展开的,表现的是她从所谓的乖乖女一步步成长的过程。我也把我很多个人的成长经验,融入到了这个故事中。

进入拍摄阶段,《谁的青春不迷茫》对我也是一个挑战。电影对导演的视听要求,包括在90-120分钟之内去讲一个完整故事的能力,跟剧还是完全不同的。它需要在集中的时间内把很多东西高强度地传递给观众。包括拍摄节奏也不一样,电视剧讲的是一天杀几页纸,电影是一天拍几个镜头。

《谁的青春不迷茫》之后,我又拍了电影《我在时间尽头等你》,包括到现在我也是电影和剧都在做。但电影的思维方式和剧的思维方式,确实在创作中有很大的不同,我自己的状态也会根据项目去调整。

"

在拍毕业短片《顶缸》的时候,我挺喜欢的一个评价是,这短片不像是女导演拍出来的。就是觉得,抹去女性视角,才是跟大家都站在同一起点上了吧。

但现在我不那么觉得了。创作中我们需要根据故事去寻找匹配的视角,但天然的女性视角并不是限制。很多时候,我自己的经历,包括女性特有的成长经验对创作也有很大帮助。《谁的青春不迷茫》是这样,《请叫我总监》也是这样。从真实的经验出发寻找自己讲故事、拍片的方式,这也是必经之路吧。

【文/铁皮小鼓】




  • 播放列表
  • 1080
  • 非凡线路
排序
  • 第01集
  • 第02集
  • 第03集
  • 第04集
  • 第05集
  • 第06集
  • 第07集
  • 第08集
  • 第09集
  • 第10集
  • 第11集
  • 第12集
  • 第13集
  • 第14集
  • 第15集
  • 第16集
  • 第17集
  • 第18集
  • 第19集
  • 第20集
  • 第21集
  • 第22集
  • 第23集
  • 第24集
  • 第25集
  • 第26集
  • 第27集
  • 第28集
  • 第29集
  • 第30集
  • 第31集
  • 第32集
  • 无需安装任何插件,即可快速播放 排序
  • 第01集
  • 第02集
  • 第03集
  • 第04集
  • 第05集
  • 第06集
  • 第07集
  • 第08集
  • 第09集
  • 第10集
  • 第11集
  • 第12集
  • 第13集
  • 第14集
  • 第15集
  • 第16集
  • 第17集
  • 第18集
  • 第19集
  • 第20集
  • 第21集
  • 第22集
  • 第23集
  • 第24集
  • 第25集
  • 第26集
  • 第27集
  • 第28集
  • 第29集
  • 第30集
  • 第31集
  • 第32集
  • 剧情介绍

    2022年5月22日 刊| 总第2880期

    "

    跟《匆匆那年》时相比,现在的网剧创作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网剧的工业化流程已经非常成熟了,特别是在类型化上,已经有很多创作经验。所以,《请叫我总监》我们从一开时就很明确,定位是职场爱情轻喜剧。

    对一个导演来说,拍东西从最开始的一个想法到最后的成片,是要靠团队去实现的。有了每个人的智慧和付出,最后才能有一个好的结果。我这几年拍戏时组成的团队,大家结成了非常深厚的“战斗”情谊,很多到现在也一直在合作。

    创作中我们需要根据故事去寻找匹配的视角,但天然的女性视角并不是限制。很多时候,我自己的经历,包括女性特有的成长经验对创作也有很大帮助。

    从真实的经验出发寻找自己讲故事、拍片的方式,这也是必经之路吧。

    2014年的夏天,28岁的姚婷婷凭借她执导的第一部剧集《匆匆那年》在业界崭露头角。这部在“自制剧元年”创下诸多第一的作品,正式将网剧带入了与电视剧比肩的上升循环,也为姚婷婷的职业生涯按下了加速键。

    有些意外的是,在这之后的数年间,姚婷婷密集的创作脚步却与爆发式增长的网剧重合不多。直到今年初夏,一部画风轻快的职场爱情剧《请叫我总监》开播,我们才看到了她交上的第二份剧集创作答卷。

    从青春质朴的《匆匆那年》跃入轻巧灵动的《请叫我总监》,姚婷婷的创作跨度看起来似乎不大。但从更宏观的角度看,这种稳定反而更具有戏剧性。

    "

    2014年到2022年正是剧集行业经历摆动周期的八年。从视频网站入局、行业迅速繁荣到业外资本出清、整体降本增效,在这个大循环中,姚婷婷的创作并没有被带节奏。

    《匆匆那年》后,她先后执导了校园青春电影《谁的青春不迷茫》、奇幻爱情电影《我在时间尽头等你》、vr电影《时光投影里的秘密》等。姚婷婷的作品并不是总是越来越“贵”,但都有她按照自己步调进行的创新尝试。

    《请叫我总监》是在影视寒冬周期中启动的项目,从筹备、拍摄到播出都在疫情防控的节奏下推进,但姚婷婷却在这部剧中看到了给观众欢喜和力量的可能。她为这部剧投入了2年的时间,之前积累的创作经验、磨合的团队班子,在这部剧中得到了充分发挥。

    《请叫我总监》临近收官时,我们与姚婷婷做了一次深度对谈,聊了她拍摄这部剧的感触与体验,也回溯了她八年来的创作历程。

    以下是姚婷婷的讲述。

    宁檬让我有共情

    2020年《请叫我总监》的剧本初稿刚出来的时候,澜姐(制片人黄澜)就发给我了。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宁檬这个人物很吸引我。

    "

    一个有投资人梦想的秘书,怎么面对各种困难,一步步变不可能为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样一个成长为主线的故事,让我有很多共鸣。我刚入行时,状态跟宁檬就很像,做导演就像是个遥遥无期的梦。对表现一个女孩怎么摸索、成长,最终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我比较有感觉。

    当然,剧中宁檬这个人物,我们突出的是她坚定、有韧劲的一面,有理想主义的色彩。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在她身上寄托的希望——希望能鼓励到那些有梦且还在追梦的人,希望观众在经历生活的琐碎和工作的压力后,还能在这部剧里获得欢喜和力量。

    "

    跟《匆匆那年》时相比,现在的网剧创作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4年的时候,大家都是试着来。对故事怎么跟观众链接、观众会有怎样的反馈,都没有明确的概念。但现在,网剧的工业化流程已经非常成熟了,特别是在类型化上,已经有很多创作经验。所以,《请叫我总监》我们从一开时就很明确,定位是职场爱情轻喜剧。

    职场和爱情并行的时候也得有个侧重点。《请叫我总监》以宁檬这个人物为主视角去讲故事。她的目标是想做一个投资人,而不是想去谈恋爱。这就决定了,这个戏注定是以职场成长为主线,爱情是在两人关系变化中才慢慢发生的。用轻喜剧的方式,是为了增强可看性,让观众更容易投入一些。原著的风格本来就很风趣,也给我们打了底子。

    职场成长为主线跟行业剧还不同,我们拍的每个投资案都是为了写人。为了表现主角们在介入到一个项目之后,做了什么样的选择,遇到了怎样的困难,又是怎么去克服这些困难的,还是围绕着人物成长去写。

    "

    为了把职场部分做实在,我们前期也做了很多的调研,广州、上海、杭州包括在北京都采访过一些投资公司和创业公司。我自己也是个投资的外行,创作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我们把采访过程中自己能感知到的很多细节,放到剧里,那观众肯定也就容易接受。

    比如,宁檬在剧里发现的第一个投资项目加热水杯,就是我们去广州东菱,一个做小家电的公司采访的时候发现的。当时我看到那个水杯,就说这水杯真好,还买了好几个。包括后面的健身器材、多功能锅之类,这些跟日常生活是有关系的,能让观众迅速理解里面的逻辑。

    这部戏是去年的3月份开机的,我们先在杭州拍了3个多月,然后又转场去上海的两个取景地拍了接近1个月,前后拍了120天。

    剧里的城市背景是上海,但很多内景戏,包括大家看到的既明资本公司的主场景,其实都是在杭州的棚里拍的。我们当时在棚里用了led屏,虽然是棚拍,但是演员一进去就好像是在上海金融中心似的,很有沉浸感。

    "

    这部戏在拍摄上最大的特点,是我们用了很多对应手法。这是为了突出宁檬的个人成长,也是想强调她和陆既明之间关系的变化。

    比如,宁檬第一集在公司出场,也就是陆既明在办公室大发雷霆,她回公司救火。这里她从电梯里出来之后的镜头,跟后来既明资本倒闭,她最后一次回公司看一眼的镜头,几乎完全一样。但公司的景象、宁檬的身份气质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有非常强烈的今非昔比的感觉。

    "

    "

    包括宁檬和陆既明,他们两人之间的视角其实也是一直在发生变化。一开始表现这俩人,因为陆既明个儿比较高,我们拍他们俩的对手戏的时候,很多时候是他俯视宁檬的感觉。但在后半部分,我们有一个重场戏,是陆既明在柠檬家楼下,他一直仰视看着柠檬在窗边接电话。

    "

    还有一些前后照应的贯穿细节,比如宁檬留在公司里的那个小玩偶,后来又多次出现,甚至还影响了两人的情感发展。

    因为剧的篇幅长,前后时间跨度也大,这些对应关系观众不一定全部都能捕捉到。但只要发现一处,看剧的感觉就不一样了。

    一部短片带我走出迷茫

    《请叫我总监》好看,离不开演员们的好表演。松韵(谭松韵)和小新(林更新)的搭档很有反差感和火花,他们身边的几对儿——苏鑫和王秀竹演的一对青梅竹马,王丽娜和罗辑演的“顺手牵羊”组合——观众也都挺喜欢。

    "

    这部剧里合作的演员,很多都跟我之前拍的戏有点渊源。小新在我之前拍的《谁的青春不迷茫》的时候客串过,松韵也是之前就认识,但因为档期原因一直没能合作。

    大家都觉得很有喜感的司机小宋,这个演员叫罗辑,是我硕士毕业短片《顶缸》的男主角。那个短片是我回东北老家拍的,在我奶奶家取的景,罗辑当时还是辽宁大学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那是他主演的第一个片子。

    "

    回想当时拍《顶缸》的时候,心里真的是非常挣扎迷茫。这个片子不仅是我的毕业作品,为我的学生生涯画句号,还是我能不能再继续坚持梦想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个片子拍出来后,在first青年电影展和金鸡百花微电影大赛上都拿到了一些奖项。虽然也没有人因为这个就找我来拍片,但起码自己的内心是坚定了一些的。

    "

    《顶缸》剧照

    大概在毕业半年之后,我拍了短片《特殊交易》,这对我来说是一个转折点。

    这个故事的灵感是我妈妈跟我讲的一件事。我妈妈是小学老师,她有天打电话跟我说了一个奶奶找人给孩子代开家长会的事,当时我就很喜欢,很有拍出来的冲动。但那时候的市场确实没有机会,没有像现在这么多渠道能让你去创作。

    当时正好听说中央六套在做类型短片创投季,可以去投稿,我就把这个故事投了过去。创投选了12个故事,我的故事非常幸运地入围了。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别人投钱给我拍东西。我特别珍惜这个机会,尽一切的可能去拍了这个短片。

    "

    《特殊交易》也是回我沈阳老家拍的,我的父母、同学、老师都给了非常多的支持。像片子里面的学校,都是在我妈工作的学校取的景。里边的老师,包括这个男主角的同学、家长,都是妈妈学校的学生跟老师演的。

    当时拍片组成的团队,大家也结成了非常深厚的“战斗”情谊,很多到现在也一直在合作。《特殊交易》的制片人赵力帜比我高两级,是中国传媒大学03级摄影方向的。我拍毕业作品《顶缸》的时候,他就过来帮忙做制片,现在也是《请叫我总监》的执行制片人。《特殊交易》的摄影周文操后来还帮我拍了《匆匆那年》《谁的青春不迷茫》和《我在时间尽头等你》。包括《请叫我总监》的联合导演杨同坤,也是在《顶缸》的时候就有参与。

    "

    对一个导演来说,拍东西从最开始的一个想法到最后的成片,是要靠团队去实现的。有了每个人的智慧和付出,最后才能有一个好的结果。创作中,我遇到了很多好的合作伙伴,《请叫我总监》的编剧澍玲是我同班同学,周游和我是同级校友。仲宁也是和我一起写过《谁的青春不迷茫》。大家都是老战友,默契度很高。

    《特殊交易》当时是在搜狐展映的,监制尚娜和制片人朱振华看到了这个短片,就联系到我,说这有个小说,你看看感觉怎么样。再然后,就有了《匆匆那年》。

    《匆匆那年》是我拍的第一部剧,它给我留下了很多印记,但最重要的是它给我竖立了一个非常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认知。

    "

    当时,制片人给了我们非常好的创作空间,让我们去拍想要的80后青春的感觉。包括选演员,每个角色都必须选到大家都认为最适合的演员为止。我们当时都是一起投票,编剧、导演、制片人包括casting团队,每人都有1票。所有选角都是投出来的结果。

    《匆匆那年》的整个拍摄过程非常和谐也非常紧凑,大家都全情付出。当时我们还体验了一把边剪边播的状态。当我的工作全部完成的时候,真的有一种失恋的感觉。

    找到自己的声音

    《匆匆那年》刚播了几集,我就接到了光线的邀约,说有一个项目叫《谁的青春不迷茫》,愿不愿意一起来聊。就像我刚才说的,在毕业前后我是真的经历过一段非常迷茫的时间,所以对这个主题很有共鸣。

    "

    这个电影虽然有原著小说,但是跟作者也是编剧之一刘同聊的时候,我们并没有一个确定的故事。原著是散文体的,从一个北漂的男青年视角出发。我们聊的时候就说,要做一个全新的故事,只是主题围绕着“迷茫”展开。所以相当于是重新做了一个原创的剧本。

    这个片子的剧本周期很长,前后做了四稿。最终的电影,我们其实是从一个高中女生的视角展开的,表现的是她从所谓的乖乖女一步步成长的过程。我也把我很多个人的成长经验,融入到了这个故事中。

    进入拍摄阶段,《谁的青春不迷茫》对我也是一个挑战。电影对导演的视听要求,包括在90-120分钟之内去讲一个完整故事的能力,跟剧还是完全不同的。它需要在集中的时间内把很多东西高强度地传递给观众。包括拍摄节奏也不一样,电视剧讲的是一天杀几页纸,电影是一天拍几个镜头。

    《谁的青春不迷茫》之后,我又拍了电影《我在时间尽头等你》,包括到现在我也是电影和剧都在做。但电影的思维方式和剧的思维方式,确实在创作中有很大的不同,我自己的状态也会根据项目去调整。

    "

    在拍毕业短片《顶缸》的时候,我挺喜欢的一个评价是,这短片不像是女导演拍出来的。就是觉得,抹去女性视角,才是跟大家都站在同一起点上了吧。

    但现在我不那么觉得了。创作中我们需要根据故事去寻找匹配的视角,但天然的女性视角并不是限制。很多时候,我自己的经历,包括女性特有的成长经验对创作也有很大帮助。《谁的青春不迷茫》是这样,《请叫我总监》也是这样。从真实的经验出发寻找自己讲故事、拍片的方式,这也是必经之路吧。

    【文/铁皮小鼓】




    猜你喜欢
    许我耀眼 0分 2025
    许我耀眼
    赵露思,陈伟霆,万鹏,唐晓天,管梓净,钟雅婷,王伊瑶,许亚军,温峥嵘,范世錡,冯晖,刘敏
    闯关东2 7.2分 2009
    闯关东2
    王茜华,苗圃,董璇,濮存昕,张桐,刘佩琦,王馥荔,李玉刚,车永莉,于洋,涂们,英格玛,木村荣,郑昊,金桂斌,谢园,金巧巧,哈斯高娃,刘波
    献鱼 5.5分 2025
    献鱼
    陈飞宇,王影璐,王奕婷,高寒,吴宇恒,王雅佳,保剑锋,何中华,曾黎,漆培鑫,赵顺然,陈姝君,黄海冰,刘萌萌,马雅舒,李欣泽,陈博豪,郑合惠子
    琅琊榜 9.4分 2015
    琅琊榜
    胡歌,刘涛,王凯,陈龙
    悬崖2012 8.5分 2012
    悬崖2012
    张嘉益,宋佳,程煜,李洪涛,咏梅,姬他,孙浩,徐程,林源,林龙麒,马丽
    刘墉追案 5.4分 2021
    刘墉追案
    何冰,白冰,李乃文,王鹤润,路宏,曹征,黄海冰,王羽铮
    我的团长我的团 9.6分 2009
    我的团长我的团
    段奕宏,张译,张国强
    入青云 0分 2025
    入青云
    侯明昊,卢昱晓,余承恩,鹤男,全伊伦,朱丽岚,潘珺雅,胡耘豪,林江国,邓孝慈,鹿骐,于垚
    影片评论
    评论加载中...
    热播排行
    1父子 6.9分
    2伊藤润二惊选集 7.7分
    3太平洋战争 9分
    4第一滴血5:最后的血 7.6分
    5创造101 5.9分
    6植物学家的中国女孩 6.5分
    7传奇故事 8.4分
    8天师撞邪 7.9分
    9大秦帝国之纵横 9.3分
    10明明是个碍事配角、却被王子给宠爱了 5.6分
    11毒魔复仇 7.1分
    12爸爸去哪儿第三季 8.6分
    13李卫当官2 7.2分
    14名侦探柯南 8分
    15奔跑吧第四季 6.2分

    Copyright © 2023-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 首页
    • 会员
    • 留言
    • 顶部
    创造101   传奇故事   奔跑吧第四季   爸爸去哪儿第三季   暴君的厨师   天师撞邪   足球小将1983   1/2的魔法   伍六七之暗影宿命   乌云之上   喜羊羊与灰太狼(..   爱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