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往事

状态: 已完结

主演: 黄渤 巩峥 刘向京 傅淼 黄小蕾 萨日娜 王绘春 王凯 瑛子 陈逸恒 黄诗佳 宋佳伦 傅晶 

导演: 张新建

语言: 汉语普通

首播: 2015(中国大陆)

更新: 2024-04-12 13:13

类型: 台湾剧

剧情简介

——取材自父亲的日记

文|李红伟

前言

1982年1月17号,小年。今冬的大雪,昨天夜里才姗姗而来。来得晚,却很猛,一晚上的功夫,就蒙脚脖了。

出队是不可能了。地质队员们都铺开前期的野外资料,写写画画,做开了内业。

临近下班、雪依旧紧着下。大家在图板上趴了一天,都纷纷直起腰,望着窗外的漫天飞雪,把有些僵硬的双手伸到炉子跟前一边烤,一边搓,盼着去开会的队长能带回来放假的消息。

队长带来的却是任务,是给我一个人的。

我国辽阔的海域里,有很多岛屿、礁石。海防建设和商业开发都需要更精确、详尽的区域地质调查资料。上级决定从全国调集业务骨干,用两年时间突击完成,为海防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第一手资料。于是我这个全国测绘比武第一名就成了首选。

区域地质调查队,我们都叫区调队,它是以1:20万国际标准图幅地形为底图,将现实的各种地质现象,用统一图例填绘在地形图上。是最苦的技术活,用一句话说明白了,就是用脚把目标区域量一遍。这也是排在所有工作最前端的,找矿(资源、能源、地下水)、工程地质勘察、防灾与保护环境。这些任务的完成都要先进行区域地质调查工作。

那年,阳历1月24日是农历大年初一,按照要求,1月底前必须报到,左右算也是正月初六就得赶到集合地:山东青岛。

大年初二,告别了家人,又从器材库里选了一套最新的水准仪和经纬仪,被队上的嘎斯车送到西宁,托运好仪器,就登上了东去的列车。

第一次走出雪山大漠,要去看比青海湖还大的大海,心情实在是摁不住天高任我飞的张扬。

往事

两天的日夜颠簸,到了青岛。

火车到站时天才麻麻亮,那时候青岛站还是光绪二十六年时建的老样子,高耸着尖尖塔顶的钟楼,红瓦黄墙;候车大厅也有个红瓦做成的屋脊,所有的门窗都是圆弧顶的,很有欧洲文艺复兴建筑风格。

一出站,冰冷的寒风瞬间吹走了在火车上挤了两天的热呼气。这里的冷和青藏高原不同,湿漉漉的阴冷。顺着钟楼往东看,目光越过星星点点的尖顶洋房,会被一座小山(后来知道这是信号山)挡住,时不时把散着的雾气笼成团,沿山势缓缓飘移,给清晨的岛城罩上重重纱幔。

也许是地域原因,东出站口的广场显得有些局促,正对着的广西路还算周正,门前的泰安路则弯弯曲曲的拐着弯向西去了。街上稀疏的看不见几个行人,远处不时有零星的鞭炮声传来,告诉我现在还是大年间。

那时的火车站周边,远没有中山路的繁华。原先洋气的欧式建筑,早已熏上了岁月的风尘,记忆中站外破破烂烂的背街小巷里,翻滚着海风卷起的树叶、纸屑,漫无目的,不知要刮向哪里。

那个时候,刚开始走向富裕的人们对过年的仪式感非常强。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外地的青岛人走了,还没回来,原住的青岛人还沉浸在“哈”的年味里,很多店铺门上都贴着红纸,写着“春节放假”的字样。街上很冷清,让人更觉得从心里往外冷。

闻惯了牛羊的膻味,猛然换成海腥味,鼻子极不适应地打了两个响亮的喷嚏。也就放弃了要先去往海边大声喊几嗓子的念头。

冷呵呵的,为了能抄起手来,原本提在手里装着脸盆、饭盒和一些零碎生活用品的网兜,干脆系在了臂弯里,随着脚步悠悠荡荡地拐到了蒙阴路上,这里就热闹许多,不到三百米的街巷(干测绘的眼,应该能看准),两侧大都是小吃店,清早晨很多就开着门。后来才知道,这里除了流动食客外,周边住的基本都是铁路职工,早出晚归的也没个节假日,久了,就成了四季不打烊的小吃集中地。

又冷又饿的我,看见啥都香。于是在一个叫“沓卤海鲜水饺”的小店前住下了脚,其实吸引我的先是那口锅上升腾的热气,其次才是门玻璃上这个“沓”字。学工科的我真不知道“沓”是啥,猛然想起李白的一句诗“漏流昔吞翕,沓浪竟奔注”,猜想这“沓”字应该与锅里翻滚的水花有关吧。

开店的一老一少,应该是父女,老人在案板上揉着一大块面团,女儿则用手托着腮,怔怔的望着墙上一幅刻印的年画,花花绿绿夸张的人物造型,像天津同学寄给我的杨柳青木板年画那样的。记忆里墙上没有菜谱项目一类的东西,只有这张年画,应该是主人喜欢的,正好给小店增添了几分喜庆。

我在靠门口的一张桌前坐下来。老者告诉我:饺子有五毛和一块的两种,区别在于一块的沓卤是鸡汤,五毛的沓卤就是饺子汤。

正好兜里还有张买车票找回来的一块票,于是我大声喘了口粗气:“要碗一块的”。

“多放些辣子”。我又跟着追了一句。西北大漠极少见到菜,才有了“油泼辣子一道菜,是人见人爱”这句话。

穿碎花土布棉袄的女娃,系上围裙,麻利的从老者揉的面团上揪下一块,撮成小剂子,开始赶皮包饺子。

后来,过了好多年,有一次在北京参观非遗展,我才知道女娃穿的这件土布棉袄,竟是著名的“胶东靛蓝粗布”,印染技术是省级非遗。

片刻,一碗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带汤水饺”上桌了,粗瓷的海碗冒着热气,透着亲切,满碗的鸡肉丝、鸡蛋丝、胡萝卜丝、黑木耳丝和芫荽末,堆在一层红彤彤的辣椒油上,四溢着撺鼻的香。一把木制的汤勺,架在碗上,要比老家的铝质调羹大一圈多。

隔着从青藏高原带来的干冷和青岛冬天早晨的阴冷,我还是感到面前碗里的热度。所以第一口汤,是舀在勺里吹了三吹后,才噘着嘴吮到口腔里的。瞬间,舌头就像烈性的惊马一样爆跳起来,本能地张开嘴任凭一遍遍地探出头来,不断向外吹气,试图减轻一些火灼般的刺激,但终究还是带起一阵剧烈的咳,胀红的脸憋得发紫。

女娃飞快地抓起一把餐巾纸,递了过来。老者则淡定地拿起瓶啤酒到了一杯,放在我面前,“喝上就好了”。

也许是辣急了,赶忙端起酒喝了一大口。冰凉的感觉,使原本辣的疼痛的口腔,平和了许多。喝第二口时还品出了这酒的醇厚、浓郁,带有一股特有的芳香味,就像糖焦糊了,苦味占先,再回味里又透出了甘甜。

我好奇地把目光投向余剩的大半瓶酒。

“著名的青岛啤酒,登州路56号的”。女娃解释了一句。

平息了咳嗽的我拿起木勺,小心翼翼地再舀一口,汤里呛人的干辣却轻了许多,浓香占了主导。

“这个辣子,过瘾”。说完,我抬眼看了看老者,他在细心地用刻刀雕着一块精致的木板,专心的好像忘了我这个桌前的食客。

“这瓶酒多少钱”?我又问。

“不要啦。今天是我最后一天卖饺子,明天有个远房亲戚会来接手。这杯酒算我请你的”。老人停下手里的刻刀,翻着眼皮看着我。

“咋不干了?不挣钱吗”?我好奇地探问。

“等过了初八,这里人多的挤都挤不动,能不挣钱吗!可这人也不能光看见钱”。老者说完,就不再言语,女娃也低头揉搓着碎花棉袄的衣角。

我觉得气氛有些尴尬,便专心吃起饭来。

“溜边沉底、轻捞慢起”在老者言传下,从厚厚的辣椒油底下舀起一个饺子,差不多有平常的一个半大。薄皮晶莹剔透,轻轻的放到嘴边吹了又吹,才极仔细小口咬下一半,那馅的美味和皮的滑溜感融合在一起,瞬间覆盖了浑身的疲惫和一个人身处异乡的孤独。蜷曲的腰身都感觉舒展了许多。

一碗水饺,正好十五个,却有三种馅:虾仁、墨鱼、还有鲅鱼的,无一例外都有韭菜做配料,皮质极软却又柔、韧兼有;汤味浓郁,含到嘴里,就沿着喉咙滑向灵魂深处,这种柔和顺滑,伴随着热辣,暖暖地落入心底。极符合冬日寒冷时节食客对美味与温度的期盼。

我满足地长出了一口气,掏出盒“青海湖”香烟,递给老者一支。老人踅了一眼烟盒,问:“青海来的”?

“对”。

“那里印经文还用刻板的”?

“对啊。经书、插图都是刻板印的,唐卡也有手绘和套色版印的”。

“来!啦啦”。老者从抽屉里摸出一盒“蓝金鹿”,一脸热切地拉着凳子凑了过来。

交谈中我明白了这对父女放弃门店的原因:老人是宗家庄人,他们村里往上几代人都是做木版年画的,每到年前,满村子飘的都是颜料的香味,满街都是来批发年画的人。家家户户齐下手,还印不上卖的。近几年,随着各种电光纸的年画诞生,再加上更多人喜欢挂港台明星的美人照,传统的木板年画风光不再,人们纷纷外出务工,或者做起了生意。他和老伴就来青岛开了家水饺店,闺女是放年假来帮忙的。

年前听说政府在寻找制作木版年画的手艺人,但是很多人早就悄悄把先人传下来的印版卖给了搞收藏的,也耐不住木板拓印的繁琐,外加又不如打工赚钱。已经没有人愿意受这个累了。

老者放弃生意,就是为了回去把木板年画的手艺续起来,刚才我看见老者在刻的就是印年画的母版,“老祖宗的东西不能在咱这一辈失传咾。”

“我也要回去跟跟娘学唱戏了”。穿碎花棉袄的闺女接过父亲的话:她姥姥家和父亲家就隔着一条大沽河,姥姥村里有个唱胶东“茂腔”的戏班子,娘一直就是台柱子也是组织者。

从年前,娘就回去组织唱戏去了。这几年,电影、电视、歌舞团对传统的地方戏冲击太大,观众群也只剩下一帮老戏迷了。戏也没人唱、没人学了,茂腔面临着也要后继无人,今年好不容易才联系了几场年戏,母亲早早就回去排练去了。“娘说,明天回去就教我唱花木兰。”闺女的脸上写满了自豪。

第一次到青岛,第一次遇见如此像大海一样胸怀的家庭,这对父女,还有那个未曾谋面的母亲,已成为我一生中难以忘怀的记忆。

告别了热情的父女,走到街上,太阳已经出来了,暖暖的晒在身上。从广西路,往东走,那时候中山路也不宽,走在街上,年味很浓,路上的行人不少,也有骑自行车的一路晃着铃铛逶迤而过,都穿着节日新装,却行迹匆匆。不时会有红白相间的公交车从身边经过,但能看见的车里坐着寥寥几个人。那时候大家都还不富裕,日子要算计着过。

穿过老舍公园,奔上福州路,就到了区调工作的集合地:山东地质902大队。

我路途最远,来的却是最早的。其他人到下午才有来的,但第二天就全部到齐了。大家托运的仪器设备也到了,区调队是用一辆大解放去车站提来的,当时我也想跟着去车站,顺便看看昨天那对父女走没走,但领导要做动员讲话,只好放弃了。

简短的相互认识,职责分工后,两个区调组成立了,一个组负责大陆海岸线调查,另一个组负责岛屿调查。我分在了岛屿组。

地方上调来一条渔船,负责区调工作的海上交通。登上船,远看青岛,冬山如睡;近瞰黄海,气势磅礴,一波海浪刚刚放缓,却又迅速地升腾起另一波,奔涌而来,没有停消之意。

立在船头,一阵海风吹来,原本灰蒙蒙的天上飘起的说不清是雨还是雪,落在甲板上的是雨水;落在桅杆上迎风面的却落锢下来,形成比雪坚硬的冰坨挂在那里。我本能地使劲裹了裹身上的棉衣。

后语

在后来一年半的时间里,我走遍了青岛在册的69个岛屿,其中57个没有常住居民。最大的是灵山岛,面积不到8个平方公里,有十几个小村子;其次是田横岛,面积一个平方公里多点,也就有几十户人家。但有人住的岛上都有学校,老师都是从市里来的,水平很高。在竹岔岛上,不仅有保存完整的火山口,还有个女老师上岛都二十多年了,学生送走了一批又一批。我去的时候,学校里虽然只有四个学生,但守岛的老师却初心依旧。

最漂亮的是小公岛,因为一个欧式的带尖灯塔显得格外起眼。这个长宽一百多米的无人岛,生长着茂密的植物,簇拥着红白相间的灯塔,远看像是童话中的小岛。

紧邻的大公岛,是个有驻军的岛,我们凭介绍信才上去的,岛也不大,在岛上的日子,每天都和军人们一起升国旗、唱国歌。很庄严,也很鼓舞人。

最感人的是大福岛上负责看管灯塔的守岛人,整个岛上只有他一个人,还是名现役军人,当兵就上岛,我去的时候,他已经守岛十三年了。

植被最茂盛的是牛岛,建国后在50年代,国家对所有岛屿和海岸线都绿化过,叫防风林建设。牛岛保存的最好,我上岛上时黑松、刺槐等树木都有手臂粗了。远远望去,牛岛就像一颗镶嵌在唐岛湾内的“绿宝石”。

最小的岛是小桥岛,一盘百米测绳就到两头。

最远的岛是千里岩,离陆地有近70公里。我们登岛时,正好烟台区调的同志也到了。原来这个岛地盘是青岛崂山区的,但岛上的气象、水文观测设备是烟台市的。

这一次青岛区调工作,历时一年半时间。原来准备的仪器设备都没用上,因为很多小岛,在20万分之一的图上根本找不到,所以地质调查工作只能做5万分之一的图,或者是万分之一的。

在工作中我们还发现了许多岛屿,在既有的地图和调查坐标上没有显现,我们也都进行了标注,并在汇总上报材料中做了详尽介绍。

依此,国家在1984年开展了海岛普查工作,青岛所属岛屿由69个变成了后来的120个。

岁月记忆沉淀的故事里,总会有几片晶莹、有几瓣多彩,虽有世尘蒙落,寂寞难掩磬香。华年若梦,无数个冬天的早晨,想起匆匆过客青岛,想起潮起潮落中的人情世故,日月星辰下的青岛往事,总是被那些个面目不清的身影感动着。

"

作者简介:李红伟,中共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临沂市作家协会会员,《齐鲁晚报》青未了副刊签约作家。

壹点号五味杂陈在山中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台湾剧青岛往事全集高清观看由4m影院整理于网络,并免费提供青岛往事高清剧照,青岛往事百度云在线播放等资源,在线播放有酷播,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爱奇艺视频等多种在线播放模式,在播放不流畅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切换播放源。如果你喜欢这部片子,可以分享给你的亲朋好友一起免费观看。4m影院收集各类经典电影,是电影爱好者不二的网站选择!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