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魂记1960

状态: HD

主演: 珍妮特·利 安东尼·博金斯 维拉·迈尔斯 马丁·鲍尔萨姆 约翰·加文 

导演: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语言: 英语

首播: 1960(美国)

更新: 2022-10-11 16:12

类型: 科幻片

云播

  • HD高清
  • 剧情简介

    《惊魂记》又名《精神病患者》,是环球宇宙公司出品的惊悚片,是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技巧最为纯熟的作品之一,同时也是心理恐怖惊悚片的开山之作。

    《惊魂记》开辟了一个惊悚电影类型,恐怖片不仅限于躲在门后惊吓观众,精神问题所导致的犯罪行为、对于人类心理直至精神层面的剖析,使《惊魂记》成为心理恐怖惊悚片的经典之作。

    影片讲述的是玛丽莲偷了老板的4万元美金逃离凤凰城,因为暴雨原因,不得不在高速路口贝茨旅馆住宿一晚。汽车旅馆的老板诺曼·贝茨性情古怪,对于卧病在床的母亲又爱又怕,玛丽莲吃完诺曼为她准备的晚餐后,回到房间洗澡,却被诺曼的“母亲”乱刀砍死。经调查后,诺曼的母亲10年前已离世,杀死玛丽莲的是拥有双重人格的诺曼。

    从人格面具角度分析,《惊魂记》为何能惊动死去10年母亲的灵魂"


    影片没有过于血腥的场面,但诡异的特写、镜头的移动以及恐怖的声音剪辑,让整部影片充满了惊悚的气氛。简单的故事随着剧情的推进不断复杂,双重人格的表达方式使观众恐由心生,为最后的结局所震惊。

    诺曼母子之间病态的依恋模式、诺曼的双重人格以及玛丽莲浴室之死使影片成为经典。接下来从矛盾性依恋模式、诺曼体内共存的“儿子面具”“母亲面具”,以及人格分裂的治疗方式对影片进行深入分析。

    从人格面具角度分析,《惊魂记》为何能惊动死去10年母亲的灵魂"


    01 病态的矛盾型依恋模式,是导致诺曼的“母亲面具”杀害玛丽莲小姐最根本原因

    根据英国发展心理学家的依恋理论,婴儿对母亲的依恋一般有三种模式:安全型、冷漠型、矛盾型。安全型依恋的特点是,妈妈离开的时候哭闹,妈妈回来就安静;冷漠型的特点是,妈妈离开无所谓,回来也没什么反应;矛盾型的特点是,妈妈离开的时候哭闹,妈妈回来闹得更凶,妈妈不理他了,就缠着妈妈。而诺曼与其母亲的模式属于病态的矛盾型依恋模式。

    诺曼,是孝顺的儿子,但对“母亲”又爱又恨。当“母亲”严令禁止诺曼带玛丽莲回家吃饭,尽管诺曼对玛丽莲这个美丽的女子一见钟情,却不敢带她到“母亲”面前,甚至拒绝玛丽莲的邀请到她房间共同进餐。但因为诺曼对玛丽莲的好感,诺曼依然给玛丽莲准备了晚餐,带着玛丽莲到宾馆服务台里吃饭。

    “母亲”是诺曼另外一个人格面具,是一个拥有极度黑暗扭曲内心的“母亲”。在她没见过玛丽莲的情况下,就断定诺曼带玛丽莲回家吃饭是低俗色情的心理,甚至觉得跟儿子谈论其他女子是都令人反胃的事,儿子不得不拿着饭菜到服务台给玛丽莲吃,甚至不敢与玛丽莲一起吃,只能看着她吃。

    从人格面具角度分析,《惊魂记》为何能惊动死去10年母亲的灵魂"


    “母亲”的话不多,但简单的几句话就可以看出母亲的占有欲和控制欲都非常强,不允许儿子离开,更不允许儿子身边出现任何人。“母亲”对诺曼的依恋模式,是病态的矛盾型依恋。

    有人说,儿子在行为和语言上不停地反驳“母亲”,为何不是冷漠型依恋?当玛丽莲问诺曼是否会跟朋友出去时,诺曼说:“一个男孩最好的朋友就是他母亲。”当玛丽莲建议诺曼离开她,诺曼以各种理由拒绝;当玛丽莲暗示送她到“疯人院”时,诺曼的表情非常狰狞,眼里已出现杀人的冲动。

    诺曼永远都无法离开“母亲”,母亲死后也要把她做成标本留在身边。诺曼对“母亲”的依恋,也是到了病态的程度。

    从人格面具角度分析,《惊魂记》为何能惊动死去10年母亲的灵魂"


    诺曼的“母亲”并不是真正活在宾馆后面的房子里,而是活在诺曼的身体里。“母亲”对儿子的一切都是一清二楚的。在诺曼以“儿子面具”跟玛丽莲交谈时,“母亲面具”已在体内不断酝酿杀意。儿子对玛丽莲的情意,儿子对自己的反叛,玛丽莲“要求”儿子离开自己,送自己到疯人院,成了“母亲”杀害玛丽莲的充分理由。

    02 爱恨交织的情感纠葛,不仅是矛盾型依恋模式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诺曼人格分裂,同时拥有“儿子面具”和“母亲面具”的根本源头

    人格分裂和精神分裂不同。当一个人出现精神分裂时,多个人格会同时出现,导致患者会出现幻觉和妄想。《美丽心灵》里的纳什,因为对博弈论的追求,导致压力过大,幻想出室友汉森、汉森的小侄女以及情报局“大老板”威廉。这三个幻想人物伴随了他一生。

    而人格分裂是患者的人格面具轮流出现,每个人格面具都有自己的名字和性格,但是他们会共用一个身体。比如诺曼的身体里就住着爱着玛丽莲的“儿子面具”和恨着玛丽莲的“母亲面具”。“儿子面具”和“母亲面具”互不干扰,甚至可以轮流出现进行对话。

    从人格面具角度分析,《惊魂记》为何能惊动死去10年母亲的灵魂"


    十年前,诺曼杀了他的母亲和她情人。自从他父亲去世后,他的精神就极度紊乱了。他的母亲是一位执着而苛刻的女性。他们两个多年来就像生活在没有其他人的世界里。然后,她母亲爱上了一个男人,对于诺曼来说,感觉就像是她为了那个男人把自己抛弃了,这让他无法忍受,最终将二人全部杀死。

    在诺曼的世界里,只有自己和母亲。母亲死前,作为儿子,他不仅拥有着孝顺的“儿子面具”和应对母亲时的“母亲面具”。尽管母亲经常羞辱他,他依然依赖着母亲生存,对她又爱又恨,形成了矛盾型依恋的相处模式。母亲死后,诺曼为了加强“母亲面具”,自己扮演母亲,直至“成为”了母亲。诺曼对母亲爱恨交织的情感纠葛,是导致这场悲剧发生的根本原因。

    从人格面具角度分析,《惊魂记》为何能惊动死去10年母亲的灵魂"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面具会产生转化,当一个相处时间比较长的客体面具(母亲面具)消失时,当事人会把客体面具内化,变得越来越像客体面具。即便现在对方不在了,主体面具会承担起客体面具的工作,当事人不得不把客体面具转化为主体面具。这个过程称之为丧失者认同。

    于是,诺曼所经营旅馆的招牌经常不开,不希望别人打扰自己和母亲的生活。诺曼会自己打扮成母亲,人格面具之间来回切换,依然是小时候般“母亲”严苛对待诺曼的样子。为了强化“母亲面具”,他还把母亲的尸体做成标本,永远把母亲留在身边。

    03 通过面具重建治疗方式,不再惊动“母亲”的灵魂

    诺曼对母亲产生矛盾型依恋,从源头上看,是母亲对诺曼畸形的“爱”。从诺曼的潜意识里,“一个男孩最好的朋友就是他母亲。”这句话是母亲对诺曼影响最大的一句话。从此诺曼不再拥有其他朋友,不再出门,只活在这个母亲构建的世界里。

    从人格面具角度分析,《惊魂记》为何能惊动死去10年母亲的灵魂"


    母亲希望把诺曼绑在身边,她没想到的是,不允许对方身边出现别人,也是诺曼对母亲的要求。于是产生悲伤的结局:母亲“背叛”了诺曼,诺曼以极端的方式把母亲永远留在身边。

    影片结尾,“母亲面具”依然主导着诺曼的身体,一番自言自语后,影片结束。这部惊悚片有条不紊地叙述着情节的发展,却给了我们一个开放性的结局。最后,诺曼究竟怎样了?最后的胜利者是诺曼本身,还是“母亲”,还是跟以往一样共生?我们无法得知。

    从人格面具角度分析,《惊魂记》为何能惊动死去10年母亲的灵魂"


    从人格面具理论分析,杀死人格面具无法治愈患者,只会加重患者人格的分裂。就算诺曼的母亲死了,她依然活在诺曼的身体里,一旦有陌生女子出现在诺曼旁边,依然会惊动“母亲”的灵魂。除却手术治疗,可以尝试通过让人格面具之间停止对抗及面具重建的方式使患者得以康复。

    ① 让人面具停止对抗,和睦相处。

    在诺曼病态的矛盾型依恋模式里,“母亲面具”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如若强制性“杀死”他的“母亲面具”,有可能引起诺曼更为激烈的报复,甚至出现母亲的加害者认同,出现报复性的杀人欲望。

    从人格面具理论上分析,患者需要接受他的“母亲面具”。面具之间相互认识,要让诺曼知道,“母亲”是存在的,并且活在他的身体里。只有当面具之间能共同作出正确的决定,人格才会完整。

    ② 重建“恋爱面具”和“朋友面具”,通过模仿与实践,活在真正的世界里。

    面具的重建,如同婴儿蹒跚学步,牙牙学语,需要不断地模仿与实践,才能真正建立起适应社会的面具。患者可以在医师和朋友的帮助下,不断模仿与人交往的过程,建立起正确的交往模式。

    只有建立起“恋爱面具”和“朋友面具”,才能与自己真正喜欢的人正常交往,不再出现被“母亲面具”控制身体并杀人的事件。

    04 结言

    每个人都会有多个人格面具,面具间出现干扰、对抗、分裂和发作,都会引起人的心理障碍,从而导致无法适应社会,成为社会的“异类”。

    诺曼对“母亲”的“背叛”和离去迟迟不能释怀,只有通过扮演母亲,跟“母亲”对话,才不会孤单地活在这个世界里。只有惊动你的灵魂,才能让自己再次见到你,我的“母亲”。

    从人格面具角度分析,《惊魂记》为何能惊动死去10年母亲的灵魂"

    ——end——


    本文由@爱打机的妹子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科幻片惊魂记1960全集高清观看由4m影院整理于网络,并免费提供惊魂记1960高清剧照,惊魂记1960百度云在线播放等资源,在线播放有酷播,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爱奇艺视频等多种在线播放模式,在播放不流畅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切换播放源。如果你喜欢这部片子,可以分享给你的亲朋好友一起免费观看。4m影院收集各类经典电影,是电影爱好者不二的网站选择!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