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k影院
  • 首页
  • 电影
    • 动作片
    • 爱情片
    • 科幻片
    • 恐怖片
    • 战争片
    • 喜剧片
    • 纪录片
    • 剧情片
  • 电视剧
    • 国产剧
    • 华语剧
    • 欧美剧
    • 韩剧
    • 台湾剧
    • 日剧
    • 泰剧
  • 综艺
  • 动漫
  • 留言
播放记录
郁达夫传奇

郁达夫传奇 豆瓣评分:6.8

HD国语版
  • 分类:国产剧
  • 导演:方令正
  • 地区:香港
  • 年份:1988
  • 语言:粤语
  • 更新:2024-04-01 19:10
报错 收藏
  • 郁达夫传奇是由周润发,霍达华,王钰铃,板仓睦,中村幸子主演的一部国产剧。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至关重要的一位,但由于他独特的审美诉求,从第一部小说《沉沦》出版以来,评.. 更多

郁达夫传奇剧情介绍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至关重要的一位,但由于他独特的审美诉求,从第一部小说《沉沦》出版以来,评价都是毁誉参半。早期小说中感伤的浪漫基调,凌乱的小说结构,以及关于“性的苦闷”的内容题材,都让郁达夫饱受诟病,很多人怀疑郁达夫小说的内涵是否经得起推敲。

自《春风沉醉的晚上》和《迟桂花》以后,郁达夫小说的内容和结构开始趋于严谨,叙述的主题也从“性的苦闷”转向“生的苦闷”。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郁达夫的狷狂之气有所收敛,但行文中依然洋溢着强烈的个人风格。本文将以《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等作品为例,从理念、结构、内涵等角度解读郁达夫小说的创作特色。

"郁达夫




一、受浪漫主义情怀的影响,郁达夫小说的整体基调都是充满感伤的,语言风格浓而不艳

郁达夫早期留学日本,接触到了德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他的一生都对这种浪漫主义倍加推崇。

“浪漫主义者大都强调自我,强调主体性,在美学观念上受康德的艺术无功利性的思想的影响,认为文学应该表达自我内心的情感和感受,应该表现出人的强烈感情,以对内心感受的表现去代替对外在世界的客观再现。”

浪漫主义文学最早在德国兴起,融合了英国的感伤主义,其特点是推崇感情自由和个性解放,侧重于人物的内心世界,并且常常使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和夸张的想象来表现人物形象。纵观郁达夫的小说,可以发现浪漫主义色彩是贯穿始终的,尤其是早期的小说《沉沦》体现得最为彻底,如: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人物的自我感伤、柔美的语言风格等;

"电影《郁达夫传奇》


(一)注重人物内心的感受,常用主观抒情的方式写人物的自我感伤

德国早期浪漫派的精神领袖弗·施莱格尔常常使用“感伤”一词,他把这个看成浪漫主义的特征之一。郁达夫的小说基调是感伤的,主人公因为生活中的各种境遇,总是顾影自怜。

《沉沦》里面的“他”常常觉得“孤冷”,与世人不相容,隔着厚厚的屏障,只有无人的平原和自然之物才能让他有安全感。他极度渴望友情,但敏感怯懦,日本同学欢笑的时候他总怀疑人家在笑他,最后只能越来越疏远;他极度渴望爱情,但怕羞卑怯,总是怀疑别人知道他是中国人;他极度渴望性,却把这种渴望当作是邪念与罪恶,并且将自己所有的不幸遭遇全部归结于祖国的孱弱,最终走向绝路。

"


《银灰色的死》也是写一个人的孤单和无着落,新婚的妻子去世了,他痛苦难耐,不愿意面对现实,只把心思寄托在各处的酒馆,醉生梦死。知道静儿要嫁人以后,唯一的安慰也失去了,最后脑溢血死在异乡。

而成熟期的代表作《春风沉醉的晚上》里面的“我”失业了,神经衰弱,住所换了三处,总是呆呆得坐着书堆上面,唯一的财产就是一件破烂不堪的棉袍子,夜深人静以后,常常去马路上乱走。

"


郁达夫的作品里面没有完全的喜剧,哪怕是在老郁的眼里生活恬淡安逸的《迟桂花》也透着悲凉的意味,翁矩的信里讲述了十几年的过往,肺病、退学、退亲、家道中落,人生种种的不如意让他蜗居在故乡的小山村里。

郁达夫生长于动荡的时代,加上个人敏感多虑的性格特质,自己也带着传统文人的顾影自怜,他把人物的内心剥开给读者,用主观的方式来写苦闷的现实。

"电影《郁达夫传奇》


(二)清新的笔调,浓而不艳的语言风格

清新柔美、富有韵律的文字是浪漫主义的特征之一,郁达夫的笔调干净,不浓艳。

郭沫若曾评价到:郁达夫清新的笔调,在中国的枯槁社会里好像吹来了一股春风,立刻吹醒了当时的无数青年的心。

相对于郁达夫写作主题的大胆露骨,他的文字反而柔美淡雅,没有太多雕琢的痕迹,譬如《银灰色的死》里的月光“那十三夜的明月,同银盆似的浮在淡青色的空中”,“街上岑寂得很,远近都洒满了银灰色的月光,四边并无半点动静”,明月这个意象多次出现在小说里面,每一次都代表着不同的故事发生,“银灰色”三个字就写尽了环境的悲凉意味。

"


“秋天又到了。浩浩的苍空,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他的旅馆旁边的稻田,都带黄金色来。朝夕的凉风,同刀也似的刺到人的心骨里去,大约秋冬的佳日,来也不远了。”

《沉沦》里面的我忧郁症慢慢变得严重了,景语皆情语,秋天的风都能像刀子一样刺骨,平淡却伤感,我们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看到人物的凌乱崩溃的内心。

而《迟桂花》则更像是一曲悠扬的赞歌,老郁的眼里看什么都是爽朗的,“山中的清晓”、“吱吱唧唧的鸟声”整个叙述的过程就像秋高气爽的时节,色调明亮,情感的渲染又恰到好处,就像老郁最后的寄语“希望我们都是迟桂花!”一样温暖闲适。

"


(三)浪漫主义不是一味地缅怀过去,而是基于现实产生

郁达夫如此钟爱浪漫主义,不仅仅因为它是苦闷现实的避风港,更重要的是其和郁达夫本人的反抗精神不谋而合。

启蒙运动以后,欧洲的封建势力和新生的资产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斗争,社会动荡不安。人们发现革命带来的成果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美好,现实依然残酷,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人们饱受盘剥,在这种现实环境的影响下,人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古典主义走向灭亡,浪漫主义文学应运而生。

浪漫主义反映客观现实,并且侧重于主观内心世界,追求个性的解放。郁达夫的小说世界里面人物虽然面对苦难的现实,但他始终关注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存亡,即把个人的不幸遭遇和祖国联系在一起。《沉沦》里面主人公在死亡之前仍然在高喊“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这是基于祖国贫穷的现实,做的最后的呐喊。

"电影《郁达夫传奇》




二、郁达夫的小说有着浓厚的自叙味道,小说结构新颖独特、打破常规

苏雪林曾批评郁达夫的小说道:“郁氏作品不讲结构,原也不算什么奇怪,但篇篇如此却也讨厌,更显得作者对文字缺乏安排组织的天才。”

郁达夫早期的小说结构是非常紊乱的,没有传统小说的框架,全部由人物来主导,注重主观情绪的抒发,甚至从很多小说的主人公中都找到郁达夫本人的影子;同时郁达夫又是个非常具有叛逆精神的人,他打破了小说的体裁限制,把诗歌、书信等引入作品里面,也曾多次出版过自己的日记。

"


(一)抛弃传统小说框架,关注人物的情感,用“自叙”来串联结构

在郁达夫的小说里面,很容易找到作者本人的生活痕迹。《沉沦》的第三节几乎是作者的自传《远一程,再远一程》的复刻版,而自传之四《水样的春愁》里面也解释了人物“性的苦闷”的由来。

“我虽则胆量很小,性 知识完全没有,并且也有点过分的矜持,以为成日地和女孩子们混在一道,是读书人的大耻,是没出息的行为。”

因为作者本人的经历,《沉沦》里面的“我”把“性”的冲动看作是原罪,在之后的小说《银灰色的死》、《南迁》等也有这个思想的体现。

"《金秋桂花迟》


郁达夫认为,“文学的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自叙传不单指作者的人生经历与思想,还体现为一种文学形式,《春风沉醉的晚上》是郁达夫成熟期的小说,结构非常严谨,但依然是由主人公的情感来构建作品,即小说的“自叙传”。

一般使用第一人称,即“我”直抒胸臆,在事情的发展过程中自我剖析。《春风沉醉的晚上》的我失业了,搬到了平民窟,和女工陈二妹两个生活轨迹完全不一样的平行线开始相交,我生活颓废而困顿,二妹在工厂暗无天日的干活,各自经历着最难的人生。在经历了那个美丽的误会后,“我”看见纯真的二妹,“想把两只手伸出去拥抱她一回”。郁达夫关心的是“我”的内心世界,即个人的情感,甚至是变态的心理欲望。

郁达夫的作品里有着非常浓厚的自叙味道,他认为文学就是要重视人的主观感受。郁达夫把这种自叙带入小说中,成为了一种新颖的体裁。

"电影陈二妹


(二)郁达夫将书信体裁引入小说,结构精巧独特

郁达夫的研究者曾经提出,郁达夫的小说不仅仅是自传经历,而是郁达夫的文体追求,即把书信、日记体裁加入小说中来,用零距离的方式叙事。这种日记的体裁区别于鲁迅的《狂人日记》,不作为叙事的依据,只进行一种情感的宣泄,表达人物的心理欲求。

郁达夫:“新的小说的技巧,似乎在竭力把现代人的呼吸,现代生活的全景和拍子,缩入到文学里去。 ……结构总须得新颖而不冗,造句务求其明快而有力,叙事又致意在简洁而深沉 ……所以新小说的技巧,是系和内容紧接在一起的技巧,并不是涂抺在俗妇面上的浓艳的粉白黛绿”。

《迟桂花》讲述的是老郁(我)收到一封老朋友的来信,在信里,翁则生讲述了回到故乡那十几年里发生的事情,并邀请“我”去吃喜酒。

"《金秋桂花迟》


郁达夫将书信引入小说,是为了增加读者的代入感,即从“我”的角度来倾诉,使小说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迟桂花》里面两条线索并进,翁则生和老郁各自从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叙事,简洁有力,而且不同的观察角度有不一样的感悟,两者之间的冲突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新奇的观看体验。

如翁则生家道中落,孤儿寡母常遭族人剥削,他生病回家以后,又遭未婚妻退婚,母亲觉得是丢尽了翁家颜面,于是母子两人的生活充满了沉默,在他翁则生看来,这是一种“炼狱里似的沉闷日子”。

而老郁看到的是“青葱的山”、“如云的树”、“撩人的桂花香”,还有客厅里面精致的摆设,“原来翁家山是在这样的一个好地方。”

"《金秋桂花迟》


在《迟桂花》里面,我们从翁则生的书信里感受到他生活的痛苦,又从老郁的眼里去审视翁则生的生活,欣赏自然的美景,看翁莲的天真率直,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即“零距离”接触。书信和小说两种文体交织,行文中带有强烈的主观情绪。

郁达夫认为“日记文学是正统文学以外的一个宝藏”,《沉沦》里面日记的作用被作者用得淋漓尽致,“我”的内心世界通过日记的形式展现,人们透过日记看到“我”沉默羞怯的外表下藏着的一颗躁动不安的心。

“苍天呀苍天,我并不要知识,我并不要名誉,我也不要那些无用的金钱,你若能赐我一个伊甸园内的‘伊扶’(夏娃),使她的肉体与心灵,全归我有,我就心满意足了。”

"电影《郁达夫传奇》


一部小说里面不同的文学体裁打破了常规的小说结构,观察视角新奇,文章情感具有很强的渲染性,让人如临其境。郁达夫的小说,除了结构精巧,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深刻内涵也值得我们关注。



三、郁达夫小说丰富的内涵:借人物的悲惨命运,讲述苦闷的现实

郁达夫是一个抗日救国的爱国主义者,他的小说里面也处处在探寻一个出路,这是现代小说史上作家的共同特征。

《沉沦》里的主人公自认为是中国人,正是祖国的弱小让他没办法获得日本少女的青睐,青年人的强烈欲望又让他充满自责,这是“性的苦闷”;郁达夫回国以后,看见国内的生存现状,《春风沉醉的晚上》诞生了,在病态的社会里面,知识分子没有存在的意义,他读的书甚至养活不了自己,二妹工作辛苦,每个月的工资还不够付房钱买衣服,这是“生的苦闷”。

"


作品的主题发生变化,但小说的内涵从始至终都是一个,即作者希望祖国能强大起来,他在借每一个悲剧人物的悲剧生活讲述他的追求。只是叙述的对象发生了改变,从知识分子、留日学生转向劳苦大众,意味着郁达夫本人对黑暗社会现实的认识更加深刻。

郁达夫:我的抒情时代是在那荒淫残酷军阀专权的岛国里过的。眼看到故国的陆沉,身受异乡的屈辱,与夫所感所思,所经所历的一切,剔括起来没有一点不是失望,没有一处不是忧伤,同初丧了夫主的少妇一样,毫无气力,毫无勇毅,哀哀切切,悲鸣出来,就是那一卷当时很惹起了许多非难的《沉沦》。

十三岁的那年冬天,光绪帝去世,在学堂里,教员指着被卖国奴残忍杀害的青年军官画像,告诉他们家国的概念,那是郁达夫上的第一堂爱国主义教育课,所谓革命,所谓国家,在他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年以后,“复仇”这个词被他写入小说中。

"


郁达夫的青年时代是在日本度过,作为一个“异乡人”,他生活在强大的日本和衰弱的中国之间,《沉沦》里面的他常常感觉到外在世界的恶意,与其说这是小说人物的感受,不如说是郁达夫自己的生活状态。彼时的他,自觉前途一片光明,在强大专权的日本,却发现祖国贫穷弱小,而他作为一介书生,百无一用,“但是我这一双弱腕,怕吃不下一部黄包车的重量。”做不了筋骨的劳动,改变不了现实,常有读书无用之感,就像鲁迅先生说过的“学医救不了中国”。

郁达夫逐渐将目光从知识分子转向普通的平民百姓,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所以郁达夫在小说里面借人物的悲惨命运向封建专制的社会做最后的呐喊,并希望在废墟上面重新建立一个民主、自由、富强的新世界。


"




写在最后

就郁达夫本人而言,长期浸淫在中华传统文化里,加上西方浪漫主义的影响,形成了郁达夫独特的性格特质和行文风格。他身上有着魏晋时期文人的风骨,文字慷慨悲凉,有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的豪迈,却只能“梦回吹角连营”,对现实世界充满了无奈之感。但是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即便遇到种种坎坷,他的文章慢慢变得平和,内心深处却依然拥有一颗赤子之心。

图片来自于网络,侵权删

  • 播放列表
  • 1080
排序
  • HD国语版
  • 剧情介绍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至关重要的一位,但由于他独特的审美诉求,从第一部小说《沉沦》出版以来,评价都是毁誉参半。早期小说中感伤的浪漫基调,凌乱的小说结构,以及关于“性的苦闷”的内容题材,都让郁达夫饱受诟病,很多人怀疑郁达夫小说的内涵是否经得起推敲。

    自《春风沉醉的晚上》和《迟桂花》以后,郁达夫小说的内容和结构开始趋于严谨,叙述的主题也从“性的苦闷”转向“生的苦闷”。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郁达夫的狷狂之气有所收敛,但行文中依然洋溢着强烈的个人风格。本文将以《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等作品为例,从理念、结构、内涵等角度解读郁达夫小说的创作特色。

    "郁达夫




    一、受浪漫主义情怀的影响,郁达夫小说的整体基调都是充满感伤的,语言风格浓而不艳

    郁达夫早期留学日本,接触到了德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他的一生都对这种浪漫主义倍加推崇。

    “浪漫主义者大都强调自我,强调主体性,在美学观念上受康德的艺术无功利性的思想的影响,认为文学应该表达自我内心的情感和感受,应该表现出人的强烈感情,以对内心感受的表现去代替对外在世界的客观再现。”

    浪漫主义文学最早在德国兴起,融合了英国的感伤主义,其特点是推崇感情自由和个性解放,侧重于人物的内心世界,并且常常使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和夸张的想象来表现人物形象。纵观郁达夫的小说,可以发现浪漫主义色彩是贯穿始终的,尤其是早期的小说《沉沦》体现得最为彻底,如: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人物的自我感伤、柔美的语言风格等;

    "电影《郁达夫传奇》


    (一)注重人物内心的感受,常用主观抒情的方式写人物的自我感伤

    德国早期浪漫派的精神领袖弗·施莱格尔常常使用“感伤”一词,他把这个看成浪漫主义的特征之一。郁达夫的小说基调是感伤的,主人公因为生活中的各种境遇,总是顾影自怜。

    《沉沦》里面的“他”常常觉得“孤冷”,与世人不相容,隔着厚厚的屏障,只有无人的平原和自然之物才能让他有安全感。他极度渴望友情,但敏感怯懦,日本同学欢笑的时候他总怀疑人家在笑他,最后只能越来越疏远;他极度渴望爱情,但怕羞卑怯,总是怀疑别人知道他是中国人;他极度渴望性,却把这种渴望当作是邪念与罪恶,并且将自己所有的不幸遭遇全部归结于祖国的孱弱,最终走向绝路。

    "


    《银灰色的死》也是写一个人的孤单和无着落,新婚的妻子去世了,他痛苦难耐,不愿意面对现实,只把心思寄托在各处的酒馆,醉生梦死。知道静儿要嫁人以后,唯一的安慰也失去了,最后脑溢血死在异乡。

    而成熟期的代表作《春风沉醉的晚上》里面的“我”失业了,神经衰弱,住所换了三处,总是呆呆得坐着书堆上面,唯一的财产就是一件破烂不堪的棉袍子,夜深人静以后,常常去马路上乱走。

    "


    郁达夫的作品里面没有完全的喜剧,哪怕是在老郁的眼里生活恬淡安逸的《迟桂花》也透着悲凉的意味,翁矩的信里讲述了十几年的过往,肺病、退学、退亲、家道中落,人生种种的不如意让他蜗居在故乡的小山村里。

    郁达夫生长于动荡的时代,加上个人敏感多虑的性格特质,自己也带着传统文人的顾影自怜,他把人物的内心剥开给读者,用主观的方式来写苦闷的现实。

    "电影《郁达夫传奇》


    (二)清新的笔调,浓而不艳的语言风格

    清新柔美、富有韵律的文字是浪漫主义的特征之一,郁达夫的笔调干净,不浓艳。

    郭沫若曾评价到:郁达夫清新的笔调,在中国的枯槁社会里好像吹来了一股春风,立刻吹醒了当时的无数青年的心。

    相对于郁达夫写作主题的大胆露骨,他的文字反而柔美淡雅,没有太多雕琢的痕迹,譬如《银灰色的死》里的月光“那十三夜的明月,同银盆似的浮在淡青色的空中”,“街上岑寂得很,远近都洒满了银灰色的月光,四边并无半点动静”,明月这个意象多次出现在小说里面,每一次都代表着不同的故事发生,“银灰色”三个字就写尽了环境的悲凉意味。

    "


    “秋天又到了。浩浩的苍空,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他的旅馆旁边的稻田,都带黄金色来。朝夕的凉风,同刀也似的刺到人的心骨里去,大约秋冬的佳日,来也不远了。”

    《沉沦》里面的我忧郁症慢慢变得严重了,景语皆情语,秋天的风都能像刀子一样刺骨,平淡却伤感,我们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看到人物的凌乱崩溃的内心。

    而《迟桂花》则更像是一曲悠扬的赞歌,老郁的眼里看什么都是爽朗的,“山中的清晓”、“吱吱唧唧的鸟声”整个叙述的过程就像秋高气爽的时节,色调明亮,情感的渲染又恰到好处,就像老郁最后的寄语“希望我们都是迟桂花!”一样温暖闲适。

    "


    (三)浪漫主义不是一味地缅怀过去,而是基于现实产生

    郁达夫如此钟爱浪漫主义,不仅仅因为它是苦闷现实的避风港,更重要的是其和郁达夫本人的反抗精神不谋而合。

    启蒙运动以后,欧洲的封建势力和新生的资产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斗争,社会动荡不安。人们发现革命带来的成果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美好,现实依然残酷,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人们饱受盘剥,在这种现实环境的影响下,人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古典主义走向灭亡,浪漫主义文学应运而生。

    浪漫主义反映客观现实,并且侧重于主观内心世界,追求个性的解放。郁达夫的小说世界里面人物虽然面对苦难的现实,但他始终关注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存亡,即把个人的不幸遭遇和祖国联系在一起。《沉沦》里面主人公在死亡之前仍然在高喊“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这是基于祖国贫穷的现实,做的最后的呐喊。

    "电影《郁达夫传奇》




    二、郁达夫的小说有着浓厚的自叙味道,小说结构新颖独特、打破常规

    苏雪林曾批评郁达夫的小说道:“郁氏作品不讲结构,原也不算什么奇怪,但篇篇如此却也讨厌,更显得作者对文字缺乏安排组织的天才。”

    郁达夫早期的小说结构是非常紊乱的,没有传统小说的框架,全部由人物来主导,注重主观情绪的抒发,甚至从很多小说的主人公中都找到郁达夫本人的影子;同时郁达夫又是个非常具有叛逆精神的人,他打破了小说的体裁限制,把诗歌、书信等引入作品里面,也曾多次出版过自己的日记。

    "


    (一)抛弃传统小说框架,关注人物的情感,用“自叙”来串联结构

    在郁达夫的小说里面,很容易找到作者本人的生活痕迹。《沉沦》的第三节几乎是作者的自传《远一程,再远一程》的复刻版,而自传之四《水样的春愁》里面也解释了人物“性的苦闷”的由来。

    “我虽则胆量很小,性 知识完全没有,并且也有点过分的矜持,以为成日地和女孩子们混在一道,是读书人的大耻,是没出息的行为。”

    因为作者本人的经历,《沉沦》里面的“我”把“性”的冲动看作是原罪,在之后的小说《银灰色的死》、《南迁》等也有这个思想的体现。

    "《金秋桂花迟》


    郁达夫认为,“文学的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自叙传不单指作者的人生经历与思想,还体现为一种文学形式,《春风沉醉的晚上》是郁达夫成熟期的小说,结构非常严谨,但依然是由主人公的情感来构建作品,即小说的“自叙传”。

    一般使用第一人称,即“我”直抒胸臆,在事情的发展过程中自我剖析。《春风沉醉的晚上》的我失业了,搬到了平民窟,和女工陈二妹两个生活轨迹完全不一样的平行线开始相交,我生活颓废而困顿,二妹在工厂暗无天日的干活,各自经历着最难的人生。在经历了那个美丽的误会后,“我”看见纯真的二妹,“想把两只手伸出去拥抱她一回”。郁达夫关心的是“我”的内心世界,即个人的情感,甚至是变态的心理欲望。

    郁达夫的作品里有着非常浓厚的自叙味道,他认为文学就是要重视人的主观感受。郁达夫把这种自叙带入小说中,成为了一种新颖的体裁。

    "电影陈二妹


    (二)郁达夫将书信体裁引入小说,结构精巧独特

    郁达夫的研究者曾经提出,郁达夫的小说不仅仅是自传经历,而是郁达夫的文体追求,即把书信、日记体裁加入小说中来,用零距离的方式叙事。这种日记的体裁区别于鲁迅的《狂人日记》,不作为叙事的依据,只进行一种情感的宣泄,表达人物的心理欲求。

    郁达夫:“新的小说的技巧,似乎在竭力把现代人的呼吸,现代生活的全景和拍子,缩入到文学里去。 ……结构总须得新颖而不冗,造句务求其明快而有力,叙事又致意在简洁而深沉 ……所以新小说的技巧,是系和内容紧接在一起的技巧,并不是涂抺在俗妇面上的浓艳的粉白黛绿”。

    《迟桂花》讲述的是老郁(我)收到一封老朋友的来信,在信里,翁则生讲述了回到故乡那十几年里发生的事情,并邀请“我”去吃喜酒。

    "《金秋桂花迟》


    郁达夫将书信引入小说,是为了增加读者的代入感,即从“我”的角度来倾诉,使小说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迟桂花》里面两条线索并进,翁则生和老郁各自从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叙事,简洁有力,而且不同的观察角度有不一样的感悟,两者之间的冲突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新奇的观看体验。

    如翁则生家道中落,孤儿寡母常遭族人剥削,他生病回家以后,又遭未婚妻退婚,母亲觉得是丢尽了翁家颜面,于是母子两人的生活充满了沉默,在他翁则生看来,这是一种“炼狱里似的沉闷日子”。

    而老郁看到的是“青葱的山”、“如云的树”、“撩人的桂花香”,还有客厅里面精致的摆设,“原来翁家山是在这样的一个好地方。”

    "《金秋桂花迟》


    在《迟桂花》里面,我们从翁则生的书信里感受到他生活的痛苦,又从老郁的眼里去审视翁则生的生活,欣赏自然的美景,看翁莲的天真率直,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即“零距离”接触。书信和小说两种文体交织,行文中带有强烈的主观情绪。

    郁达夫认为“日记文学是正统文学以外的一个宝藏”,《沉沦》里面日记的作用被作者用得淋漓尽致,“我”的内心世界通过日记的形式展现,人们透过日记看到“我”沉默羞怯的外表下藏着的一颗躁动不安的心。

    “苍天呀苍天,我并不要知识,我并不要名誉,我也不要那些无用的金钱,你若能赐我一个伊甸园内的‘伊扶’(夏娃),使她的肉体与心灵,全归我有,我就心满意足了。”

    "电影《郁达夫传奇》


    一部小说里面不同的文学体裁打破了常规的小说结构,观察视角新奇,文章情感具有很强的渲染性,让人如临其境。郁达夫的小说,除了结构精巧,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深刻内涵也值得我们关注。



    三、郁达夫小说丰富的内涵:借人物的悲惨命运,讲述苦闷的现实

    郁达夫是一个抗日救国的爱国主义者,他的小说里面也处处在探寻一个出路,这是现代小说史上作家的共同特征。

    《沉沦》里的主人公自认为是中国人,正是祖国的弱小让他没办法获得日本少女的青睐,青年人的强烈欲望又让他充满自责,这是“性的苦闷”;郁达夫回国以后,看见国内的生存现状,《春风沉醉的晚上》诞生了,在病态的社会里面,知识分子没有存在的意义,他读的书甚至养活不了自己,二妹工作辛苦,每个月的工资还不够付房钱买衣服,这是“生的苦闷”。

    "


    作品的主题发生变化,但小说的内涵从始至终都是一个,即作者希望祖国能强大起来,他在借每一个悲剧人物的悲剧生活讲述他的追求。只是叙述的对象发生了改变,从知识分子、留日学生转向劳苦大众,意味着郁达夫本人对黑暗社会现实的认识更加深刻。

    郁达夫:我的抒情时代是在那荒淫残酷军阀专权的岛国里过的。眼看到故国的陆沉,身受异乡的屈辱,与夫所感所思,所经所历的一切,剔括起来没有一点不是失望,没有一处不是忧伤,同初丧了夫主的少妇一样,毫无气力,毫无勇毅,哀哀切切,悲鸣出来,就是那一卷当时很惹起了许多非难的《沉沦》。

    十三岁的那年冬天,光绪帝去世,在学堂里,教员指着被卖国奴残忍杀害的青年军官画像,告诉他们家国的概念,那是郁达夫上的第一堂爱国主义教育课,所谓革命,所谓国家,在他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年以后,“复仇”这个词被他写入小说中。

    "


    郁达夫的青年时代是在日本度过,作为一个“异乡人”,他生活在强大的日本和衰弱的中国之间,《沉沦》里面的他常常感觉到外在世界的恶意,与其说这是小说人物的感受,不如说是郁达夫自己的生活状态。彼时的他,自觉前途一片光明,在强大专权的日本,却发现祖国贫穷弱小,而他作为一介书生,百无一用,“但是我这一双弱腕,怕吃不下一部黄包车的重量。”做不了筋骨的劳动,改变不了现实,常有读书无用之感,就像鲁迅先生说过的“学医救不了中国”。

    郁达夫逐渐将目光从知识分子转向普通的平民百姓,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所以郁达夫在小说里面借人物的悲惨命运向封建专制的社会做最后的呐喊,并希望在废墟上面重新建立一个民主、自由、富强的新世界。


    "




    写在最后

    就郁达夫本人而言,长期浸淫在中华传统文化里,加上西方浪漫主义的影响,形成了郁达夫独特的性格特质和行文风格。他身上有着魏晋时期文人的风骨,文字慷慨悲凉,有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的豪迈,却只能“梦回吹角连营”,对现实世界充满了无奈之感。但是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即便遇到种种坎坷,他的文章慢慢变得平和,内心深处却依然拥有一颗赤子之心。

    图片来自于网络,侵权删

    猜你喜欢
    许我耀眼 0分 2025
    许我耀眼
    赵露思,陈伟霆,万鹏,唐晓天,管梓净,钟雅婷,王伊瑶,许亚军,温峥嵘,范世錡,冯晖,刘敏
    闯关东2 7.2分 2009
    闯关东2
    王茜华,苗圃,董璇,濮存昕,张桐,刘佩琦,王馥荔,李玉刚,车永莉,于洋,涂们,英格玛,木村荣,郑昊,金桂斌,谢园,金巧巧,哈斯高娃,刘波
    献鱼 5.5分 2025
    献鱼
    陈飞宇,王影璐,王奕婷,高寒,吴宇恒,王雅佳,保剑锋,何中华,曾黎,漆培鑫,赵顺然,陈姝君,黄海冰,刘萌萌,马雅舒,李欣泽,陈博豪,郑合惠子
    琅琊榜 9.4分 2015
    琅琊榜
    胡歌,刘涛,王凯,陈龙
    悬崖2012 8.5分 2012
    悬崖2012
    张嘉益,宋佳,程煜,李洪涛,咏梅,姬他,孙浩,徐程,林源,林龙麒,马丽
    刘墉追案 5.4分 2021
    刘墉追案
    何冰,白冰,李乃文,王鹤润,路宏,曹征,黄海冰,王羽铮
    我的团长我的团 9.6分 2009
    我的团长我的团
    段奕宏,张译,张国强
    入青云 0分 2025
    入青云
    侯明昊,卢昱晓,余承恩,鹤男,全伊伦,朱丽岚,潘珺雅,胡耘豪,林江国,邓孝慈,鹿骐,于垚
    影片评论
    评论加载中...
    热播排行
    1火影忍者 9.1分
    2父子 6.9分
    3伊藤润二惊选集 7.7分
    4太平洋战争 9分
    5第一滴血5:最后的血 7.6分
    6创造101 5.9分
    7植物学家的中国女孩 6.5分
    8传奇故事 8.4分
    9天师撞邪 7.9分
    10大秦帝国之纵横 9.3分
    11明明是个碍事配角、却被王子给宠爱了 5.6分
    12毒魔复仇 7.1分
    13爸爸去哪儿第三季 8.6分
    14李卫当官2 7.2分
    15名侦探柯南 8分

    Copyright © 2023-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 首页
    • 会员
    • 留言
    • 顶部
    创造101   传奇故事   奔跑吧第四季   爸爸去哪儿第三季   暴君的厨师   天师撞邪   足球小将1983   1/2的魔法   伍六七之暗影宿命   乌云之上   喜羊羊与灰太狼(..   爱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