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k影院
  • 首页
  • 电影
    • 动作片
    • 爱情片
    • 科幻片
    • 恐怖片
    • 战争片
    • 喜剧片
    • 纪录片
    • 剧情片
  • 电视剧
    • 国产剧
    • 华语剧
    • 欧美剧
    • 韩剧
    • 台湾剧
    • 日剧
    • 泰剧
  • 综艺
  • 动漫
  • 留言
播放记录
新呼啸山庄

新呼啸山庄 豆瓣评分:7.4

正片
  • 分类:剧情片
  • 导演:罗伯特·富斯特
  • 地区:英国
  • 年份:1970
  • 语言:英语
  • 更新:2024-04-01 11:15
报错 收藏
  • 新呼啸山庄是由提摩西·道尔顿,安娜·考尔德-马歇尔,哈里·安德鲁斯主演的一部剧情片。" 怪物马戏团 | 文 注:文章,很长 所以,黑人真的不能演《小美人鱼》吗? 前几天,迪士尼放出了.. 更多

新呼啸山庄剧情介绍
"

怪物马戏团 | 文

注:文章,很长

所以,黑人真的不能演《小美人鱼》吗?

前几天,迪士尼放出了黑人女主版《小美人鱼》的预告,它在油管上被狂踩接近200万次,给当成笑话传进国内。

"

基本上每篇聊这事的文章下,都能看到“对,就是不能**”,或者“对,我就是歧视**”的发言。大家认为这是政治正确毁原著的典范,而魔怔的老外们总算醒悟过来反抗了。

"

看不惯的网友还做了ai换脸

但其实,这件事非常复杂,它触到了政治正确运动的根源问题。要判断其对错,光凭图一乐的碎片新闻是做不到的,因为它们很多都很片面,误解还不少。

今天我们就来认真分析一下这波节奏,让你能更靠谱地思考其中是非,说不定真能改变你对整件事的看法。毕竟,被节奏盲目带着跑这种事,配不上大家。

首先,政治正确运动为什么会影响这么大?

这是第一个误解,它的影响没有我们这边盛传的这么大,完全不是全民性的运动。这种过分追求政治正确的行为,在海外叫做woke文化。它一直就有海量反对者,最近一年,反对声已经变成狂潮。

"

在tiktok上,有种不要笑挑战,就是看宣扬woke文化的视频,它们是很多人眼中的笑料——在海外,反对woke运动的不止有保守派,还有很多黑人和lgbt群体;因为明眼人都能看出这运动有多虚伪,对真正的平权有多大伤害,本来不歧视的人都会被逼出歧视。

"

woke运动看着影响力很大,是因为它影响了大公司,这背后的原因却很少在国内被提及——esg评估体系。esg是30年前出现的评估方式,它以赚钱能力之外的条件去评估公司和项目,包括员工待遇、环境友好度等。

esg的初衷是让资本家不要太短视,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没被主流金融界采用。但在esg评估中拿了高分的公司,真比拿低分的公司盈利更多,这让esg慢慢流行起来。这几年,esg已经走入主流。

但esg有个问题,它没有固定的评判标准。这种可塑性,让大基金会的高层两眼一亮:他们可以用它绕过客观数据,秀一下肌肉,增加自身影响力。

"

就这样,esg成了工具。2018年,美国最大的投资管理集团贝莱德,直接威胁如果不按照他们的esg评估运营公司,他们就会撤掉支持,而他们选择的新esg评估标准,自然拥抱了那时最火的woke文化——我们熟悉的大多数魔改游戏和电影,都是那段时间成型的,包括《小美人鱼》。

"

投资界巨头的言行,会直接影响股价,所以大公司不敢忽视,他们最怕的其实不是魔怔女拳的诉讼。这些基金会展示了自己的影响力,让更多人信任他们,其高层也因“人道关怀”登上各种杂志封面。

"

最初,人们也确实为一些作品买账了,这让更多公司开始相信esg评估,直到事情开始反噬。

所以很大程度上,woke运动是资本和资本博弈的后果。

第二个误解,是《小美人鱼》的预告其实不算过街老鼠。它确实被踩了快200万次,但同时也被顶了75万下;这比例在被抵制的woke作品中,其实很少见。

"

比如,《指环王》美剧预告片的踩是顶的十多倍,而用黑人男演员演仙女教母的《灰姑娘》预告,踩是顶的五倍——这样比烂很可笑,但它确实能说明异样。

""""

而且,《小美人鱼》的预告最初是有不少好评的。烂番茄发的预告下,第一热评是对女主的称赞,人们说听到她的歌喉后,立刻就意识到她能演好爱丽儿。当时,这条热评有5000多赞,而下面的嘲讽回复最多只有几百赞。

后来,烂番茄关掉了评论区,而这预告也出圈,导致海量反woke人士涌入官方预告评论区,用嘲讽轰炸。

但就算现在,你去迪士尼的其他视频下看,也会发现大量《小美人鱼》女主海莉·贝莉的支持者。例如迪士尼世界五十周年的庆典上,她唱了狮子王的主题曲,其下的热评几乎都是称赞——基本只有迪士尼的粉丝才会看这个庆典,欧美抽象老哥不会来这儿玩梗,你可以看出,她其实受很多迪士尼粉丝欢迎。

""

而像《指环王》美剧这种作品,却基本哪儿都在骂,粉丝恰恰骂得最狠,和《小美人鱼》不是一个待遇。为什么?难道它们做的不是同一件事吗——把原著中的漂亮白人换成相貌平庸的黑人?

有可能是因为很多人知道,所谓的“原著”,并没神圣到不可背叛。

在国内,你能看到很多人抱怨黑人女主毁掉了他们童年的小美人鱼形象。

"

我是个迪士尼铁粉,看过他们70年代后几乎所有动画电影,光《冰雪奇缘》就去电影院看了五遍,迪士尼乐园也去过五次。但我对迪士尼了解得越多,就越无法忽视公主动画背后的问题。

迪士尼的“公主文化”出现在我们这代人的童年,我们倾向于把15岁前接触到的东西奉为经典,35岁后接触到的东西打为异端,所以它们在我们眼中是有滤镜的。

"

我们熟悉的迪士尼公主,基本诞生在上世纪90年代左右,且就由《小美人鱼》开头。除了早期的灰姑娘和白雪公主、睡美人,所有“公主”都诞生自这个时期。

那时的迪士尼,早已不是华特的迪士尼。华特·迪士尼已于60年代死去,留下一个被颠覆的动画业、无数风格迥异的经典,以及一座奇迹般的游乐园。

"

那之后,迪士尼就处于低谷,直到这些公主音乐动画拯救了它——看起来很美好,细想后会变质。当时的迪士尼高层可能根本不关心少女的公主梦,他们想要的是做出爆款,拯救公司。

因为同期,迪士尼的扩张策略导致大量失败项目出现;巴黎的游乐园更是首日游客量只有预期的1/20,两年亏了20亿美金。迪士尼急需成功ip给乐园输血。

"

于是他们用了最容易成功的套路:把大众熟知的故事,改成漂亮公主与英俊王子相爱的梦,再配上好音乐和快乐结局。人人都爱美少女,少女们更是梦想能被富有英俊的王子深爱——至于这种设定是不是有拜金且颜值至上的价值观,无人关心。

他们成功了,《小美人鱼》成了爆款。于是,他们把它作为模板,复制出一部又一部公主动画。

"

在迪士尼早期,华特就把中世纪和维多利亚时期,家长用来吓孩子的黑暗民谣,改成了明亮的童话。但在30年代,华特的改编,是为了给孩子做出天真烂漫的娱乐(那时连芭比娃娃都不存在),并为被萧条所困的社会注入希望。

"

但到《小美人鱼》的90年代,小孩早已不缺天真的娱乐,大战和大萧条也已结束。新公主动画对原著的改动,只是为了迎合市场;《小美人鱼》对原著的改动甚至有些冒犯,不过这点我们最后再说。

像《风中奇缘》这种讲述异族公主和英国探险家打破隔阂相爱的动画,实际上男女主原型是殖民者和被侵略土著的关系,两人也没相爱:女主和族人订婚后,被迫为了和平,与另一个英国人政治联姻,并被带到英国当成殖民成果的象征,在上流社交圈展示,21岁病逝。

"

这种任何被侵略过的民族都能看出高血压的故事,也能被改成公主动画卖钱——你应该能看出当时迪士尼的改编态度到底是什么。它们根本不是原著,反而破坏了原著,只为将其变成同质化审美的畅销品。

迪士尼对审美的维护非常僵化,在当时的欧洲迪士尼乐园,只有发型保守的人才能进入。

"

我相信很多女孩会觉得《美女与野兽》中的野兽有魅力,它温柔、勇猛、忧郁、狂野又有修养(还是个福瑞),但它最后一定会变成一个俊王子,胡子都瞬间剃干净;再看看勃朗特姐妹《简爱》《呼啸山庄》中的男主,你会发现成人女作家从19世纪就开始反抗这种奶油审美了。

"

所以华特的公主动画能征服所有年龄和性别的观众,但90年代的公主动画却主要吸引女孩。为此,迪士尼一直试图夺回男孩的市场,所以后来他们买下了星战(并把它搞砸),又买下了漫威,并把《钢铁侠》当成漫威的《小美人鱼》,拍出一系列漫威版的公主电影。

一个90年代的迪士尼公主,是只能由美少女扮演的,这是精准商业策略的结果。

"

华特的迪士尼,是敢逆传统开辟蓝海的先驱,但90年代的迪士尼却更像复制机器。他们复制自己,可能还复制别人——那时的迪士尼动画其实有海量抄袭质疑。

最著名的是《狮子王》和手冢治虫的《森林大帝》,它们有很多相似细节,让《狮子王》像个用了《哈姆雷特》剧本的《森林大帝》。《小美人鱼》也受过质疑,人们觉得它像日本在1975年拍的《小美人鱼》动画,两者对女主性格,以及跟班小鱼的塑造很类似。

""

而在1970年,日本还有一部小美人鱼的tv动画,里面的女主长这样:

"

迪士尼一直否认这些抄袭假说,甚至发表轻视手冢治虫和日本动画的言论。当《森林大帝》被拍成剧场版后,迪士尼还告了对方一把抄袭,但因为被骂得太狠,在两个月后撤诉了。

你可能不信,但那时的迪士尼真的很爱模仿。比如90年代,佛罗里达州的坦帕湾布希花园将主题公园和动物园混合,获得成功后,迪士尼立刻建了类似的动物王国,且选址就离竞争者一小时车程;当奥兰多的教堂街站商业区发达后,迪士尼立刻建了类似的迪士尼欢乐岛,离竞争者一个半小时车程。

"

就连当时公主的多样化,也可能是因为迪士尼在推行全球化战略:制作不止像美国人的公主,在海外大量建造游乐设施。没人知道这种多样化有多少是真心的,在巴黎迪士尼乐园落成时,迪士尼只允许员工说英语,气得法国人来了场全国抵制。

以上所有事件,都发生在迪士尼ceo michael eisner的领导下。这是金融史上争议最大的ceo之一,他引导了迪士尼的复兴,同时催生了今天这个极富商业侵略性,近乎垄断的商业巨头。最后,是华特年迈的侄子以辞职掀起抵制运动,才把eisner逼下了位——他痛骂eisner领导的迪士尼毫无灵魂,只会复制。

"

其实很多海外的迪士尼粉丝,都明白华特死后,迪士尼就成了以赚钱为本的商人。但可能我们接触迪士尼的时间太短,且不常看到它的负面新闻,所以对后期的它有种不现实的滤镜。

不少长大了的公主粉实际上也知道,这些公主动画的重点在于美貌——这其实没关系,毕竟谁不爱唱歌好听的美少女呢?问题在于:我们不该把它们神圣化,更不该为此对一个22岁的女人进行排山倒海的相貌攻击,我不觉得故事里的反派是她。

一切只是生意而已。

最后,为什么迪士尼的《小美人鱼》改编其实有点冒犯?

在安徒生的原著中,小美人鱼是家族里最年轻漂亮的,皮肤如玫瑰花瓣般娇嫩,所以她一定是个美人。但安徒生的原著不是个美女与帅哥相爱的故事。

"

我们不能在聊《小美人鱼》时略过安徒生的原著,迪士尼的《小美人鱼》诞生了30多年,但在那之前的近乎200年,是安徒生的原著打动了世人。人们是为安徒生的故事立下小美人鱼铜像的,不是为了迪士尼的动画。

而在安徒生的原著中,王子没有爱上小美人鱼,他和另一个公主结婚了。小美人鱼的姐妹以头发换取魔刀,让她用其杀死王子,以变回人鱼。可小美人鱼无法下手,最后在阳光下化作了泡沫。

"

故事里没有反派,女巫从不欺骗隐瞒,只有情感的本性和命运从中作梗。

很多评论家认为,这个故事是人类关于爱情最好的作品之一,因为它以极富诗意的方式写出了爱情的真相:大多数人的爱就是求而不得的,但就算为其受伤,我们也还是不愿避开锋芒。这是一个永恒的悲剧,但它永远具有美感。

可笑的是,安徒生其实是在一个叫《undine》的作品上改编出的《小美人鱼》。他在信中说自己不喜欢原作的结局:人鱼靠和王子结婚,获得了救赎。因为他认为不论是拯救一个灵魂,还是描绘爱情,都不能用这么简单肤浅的方式——可迪士尼又给改回去了。

"

迪士尼创造了我们这一辈人的童话,但实际上,他们改变了童话的存在方式,把它变成了某种内核低幼的东西。

在他们之前,伟大的童话常带着悲剧色彩,不论它们来自哪个民族。王尔德的快乐王子在目睹世间疾苦后,心碎地与挚友燕子死在一起;《星孩》中,星孩历经万苦,付出一切,终于成了贤王,可他受的苦很快就让他病逝,他的继承人是一个暴君。

"

宫泽贤治的《银河铁道之夜》说的是死亡和回忆。郑渊洁《舒克和贝塔》没被拍成动画的后半段里,充满成长与离别、时间不可逆的流逝,以及生与死。

因为这些童话之所以诞生,是为了让孩童在真善美的守护下成长,了解世间的真实;然后,它们要以孩童的眼,让成人看清自己毁掉了多少美好。所以它们身上的形容词是伟大,而非畅销。

孩童终将长大成人,告诉他们去爱富有英俊的王子、高贵美丽的公主,他们就会去追寻金钱和美貌。告诉他们人会心想事成,仙女教母会机械降神,锅都是反派的,他们就会在别处以其他方式学到真相。

"

迪士尼的公主故事是没有成长的温室,让人沉浸在幸福的空想中,善良是留给王子和公主的;钱,留给股东。

迪士尼的《小美人鱼》抹去了安徒生写出来的内涵;然后,又抹去了他没写出来的那些。小美人鱼确实美丽,但她是安徒生的公主,那个写《丑小鸭》和《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人,少女的美貌怎么可能是他作品的重点呢?

"

实际上,《小美人鱼》融入了大量安徒生的亲身经历。在童年,他本靠唱诗班糊口,却因病失去歌喉,只能活在贫穷中,就像失声的小美人鱼。

而这个故事是安徒生在一次失恋后写下的,他在信件中提到了这段经历——收信人是安徒生的男性挚友edvard collin。安徒生对edvard倾诉,他渴望他就像渴望卡拉布里亚的少女;edvard结婚后,安徒生在信中说他失去了自己的王子,然后写下了《小美人鱼》。

"

所以如果在另一个世界,有人让一个相貌有缺陷的黑人女孩演了一部《小美人鱼》,没有美貌,只有天籁般的歌喉;再把她生活的海洋塑造得一片黑暗,让她渴望阳光,然后让她爱上不同种族的王子,却无法坦白自己的爱,也没有得到回报,最后变成泡沫死去——安徒生真会为这样的电影愤怒不已吗?

"

但那是另一个世界,是一个迪士尼没有改编《小美人鱼》,女拳和政治正确没有遍地走,人们真心为平权奋战的世界。这个世界是不存在的,我们只有我们拥有的东西。

讽刺海莉·贝莉相貌的人,常嘲笑“小美人鱼”中的“美人”没了,但他们忘了故事从来就不叫“小美人鱼”。mermaid的mer是代表人鱼的前缀,所以小美人鱼的父亲叫merking;而maid,是代表少女的后缀——它从来就不带“美”字。这个故事原本还有另一个著名的译名,叫《海的女儿》。

"

这个译名源自安徒生给故事取的第一个名字:《天空的女儿(daughters of the air)》。因为最后,当人鱼少女死后,她变成了在天空翱翔的精灵。

因为“美人鱼”从来不是她的身份,她是天空和大海的子嗣,远离人类的一切阶级标签和颜值、身份差距,远离财富和权力的纷争,远离以牙还牙的仇恨循环,她愿意为爱付出一切,最后孤单死在她诞生的海洋中——她就是这片古老、宽容、沉默且怀抱星球的大海的女儿。

在哥本哈根的海岸,坐着人鱼少女的铜像,她会一直静静凝望终将流向大洋的浅浪。但近年来,少女的雕像已经成了政治标语和下流涂鸦的目标,人们在她身上写下不断变换的口号,把愤怒的词织成衣裳,这是她爱的人类献给她的婚纱。

"

因为这里没有海浪和人鱼,这是岸上的世界;这里高楼林立,这里衣着华美,海水拍上街道,只会在艳阳中被晒成回忆般的浅痕。光阴荏苒,童话也会化作铜锈,可能最后,一切终将只剩下喧嚣中的金子和珠宝吧。

"

-感谢读完-

  • 播放列表
  • 1080
排序
  • HD中字版
  • 剧情介绍
    "

    怪物马戏团 | 文

    注:文章,很长

    所以,黑人真的不能演《小美人鱼》吗?

    前几天,迪士尼放出了黑人女主版《小美人鱼》的预告,它在油管上被狂踩接近200万次,给当成笑话传进国内。

    "

    基本上每篇聊这事的文章下,都能看到“对,就是不能**”,或者“对,我就是歧视**”的发言。大家认为这是政治正确毁原著的典范,而魔怔的老外们总算醒悟过来反抗了。

    "

    看不惯的网友还做了ai换脸

    但其实,这件事非常复杂,它触到了政治正确运动的根源问题。要判断其对错,光凭图一乐的碎片新闻是做不到的,因为它们很多都很片面,误解还不少。

    今天我们就来认真分析一下这波节奏,让你能更靠谱地思考其中是非,说不定真能改变你对整件事的看法。毕竟,被节奏盲目带着跑这种事,配不上大家。

    首先,政治正确运动为什么会影响这么大?

    这是第一个误解,它的影响没有我们这边盛传的这么大,完全不是全民性的运动。这种过分追求政治正确的行为,在海外叫做woke文化。它一直就有海量反对者,最近一年,反对声已经变成狂潮。

    "

    在tiktok上,有种不要笑挑战,就是看宣扬woke文化的视频,它们是很多人眼中的笑料——在海外,反对woke运动的不止有保守派,还有很多黑人和lgbt群体;因为明眼人都能看出这运动有多虚伪,对真正的平权有多大伤害,本来不歧视的人都会被逼出歧视。

    "

    woke运动看着影响力很大,是因为它影响了大公司,这背后的原因却很少在国内被提及——esg评估体系。esg是30年前出现的评估方式,它以赚钱能力之外的条件去评估公司和项目,包括员工待遇、环境友好度等。

    esg的初衷是让资本家不要太短视,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没被主流金融界采用。但在esg评估中拿了高分的公司,真比拿低分的公司盈利更多,这让esg慢慢流行起来。这几年,esg已经走入主流。

    但esg有个问题,它没有固定的评判标准。这种可塑性,让大基金会的高层两眼一亮:他们可以用它绕过客观数据,秀一下肌肉,增加自身影响力。

    "

    就这样,esg成了工具。2018年,美国最大的投资管理集团贝莱德,直接威胁如果不按照他们的esg评估运营公司,他们就会撤掉支持,而他们选择的新esg评估标准,自然拥抱了那时最火的woke文化——我们熟悉的大多数魔改游戏和电影,都是那段时间成型的,包括《小美人鱼》。

    "

    投资界巨头的言行,会直接影响股价,所以大公司不敢忽视,他们最怕的其实不是魔怔女拳的诉讼。这些基金会展示了自己的影响力,让更多人信任他们,其高层也因“人道关怀”登上各种杂志封面。

    "

    最初,人们也确实为一些作品买账了,这让更多公司开始相信esg评估,直到事情开始反噬。

    所以很大程度上,woke运动是资本和资本博弈的后果。

    第二个误解,是《小美人鱼》的预告其实不算过街老鼠。它确实被踩了快200万次,但同时也被顶了75万下;这比例在被抵制的woke作品中,其实很少见。

    "

    比如,《指环王》美剧预告片的踩是顶的十多倍,而用黑人男演员演仙女教母的《灰姑娘》预告,踩是顶的五倍——这样比烂很可笑,但它确实能说明异样。

    """"

    而且,《小美人鱼》的预告最初是有不少好评的。烂番茄发的预告下,第一热评是对女主的称赞,人们说听到她的歌喉后,立刻就意识到她能演好爱丽儿。当时,这条热评有5000多赞,而下面的嘲讽回复最多只有几百赞。

    后来,烂番茄关掉了评论区,而这预告也出圈,导致海量反woke人士涌入官方预告评论区,用嘲讽轰炸。

    但就算现在,你去迪士尼的其他视频下看,也会发现大量《小美人鱼》女主海莉·贝莉的支持者。例如迪士尼世界五十周年的庆典上,她唱了狮子王的主题曲,其下的热评几乎都是称赞——基本只有迪士尼的粉丝才会看这个庆典,欧美抽象老哥不会来这儿玩梗,你可以看出,她其实受很多迪士尼粉丝欢迎。

    ""

    而像《指环王》美剧这种作品,却基本哪儿都在骂,粉丝恰恰骂得最狠,和《小美人鱼》不是一个待遇。为什么?难道它们做的不是同一件事吗——把原著中的漂亮白人换成相貌平庸的黑人?

    有可能是因为很多人知道,所谓的“原著”,并没神圣到不可背叛。

    在国内,你能看到很多人抱怨黑人女主毁掉了他们童年的小美人鱼形象。

    "

    我是个迪士尼铁粉,看过他们70年代后几乎所有动画电影,光《冰雪奇缘》就去电影院看了五遍,迪士尼乐园也去过五次。但我对迪士尼了解得越多,就越无法忽视公主动画背后的问题。

    迪士尼的“公主文化”出现在我们这代人的童年,我们倾向于把15岁前接触到的东西奉为经典,35岁后接触到的东西打为异端,所以它们在我们眼中是有滤镜的。

    "

    我们熟悉的迪士尼公主,基本诞生在上世纪90年代左右,且就由《小美人鱼》开头。除了早期的灰姑娘和白雪公主、睡美人,所有“公主”都诞生自这个时期。

    那时的迪士尼,早已不是华特的迪士尼。华特·迪士尼已于60年代死去,留下一个被颠覆的动画业、无数风格迥异的经典,以及一座奇迹般的游乐园。

    "

    那之后,迪士尼就处于低谷,直到这些公主音乐动画拯救了它——看起来很美好,细想后会变质。当时的迪士尼高层可能根本不关心少女的公主梦,他们想要的是做出爆款,拯救公司。

    因为同期,迪士尼的扩张策略导致大量失败项目出现;巴黎的游乐园更是首日游客量只有预期的1/20,两年亏了20亿美金。迪士尼急需成功ip给乐园输血。

    "

    于是他们用了最容易成功的套路:把大众熟知的故事,改成漂亮公主与英俊王子相爱的梦,再配上好音乐和快乐结局。人人都爱美少女,少女们更是梦想能被富有英俊的王子深爱——至于这种设定是不是有拜金且颜值至上的价值观,无人关心。

    他们成功了,《小美人鱼》成了爆款。于是,他们把它作为模板,复制出一部又一部公主动画。

    "

    在迪士尼早期,华特就把中世纪和维多利亚时期,家长用来吓孩子的黑暗民谣,改成了明亮的童话。但在30年代,华特的改编,是为了给孩子做出天真烂漫的娱乐(那时连芭比娃娃都不存在),并为被萧条所困的社会注入希望。

    "

    但到《小美人鱼》的90年代,小孩早已不缺天真的娱乐,大战和大萧条也已结束。新公主动画对原著的改动,只是为了迎合市场;《小美人鱼》对原著的改动甚至有些冒犯,不过这点我们最后再说。

    像《风中奇缘》这种讲述异族公主和英国探险家打破隔阂相爱的动画,实际上男女主原型是殖民者和被侵略土著的关系,两人也没相爱:女主和族人订婚后,被迫为了和平,与另一个英国人政治联姻,并被带到英国当成殖民成果的象征,在上流社交圈展示,21岁病逝。

    "

    这种任何被侵略过的民族都能看出高血压的故事,也能被改成公主动画卖钱——你应该能看出当时迪士尼的改编态度到底是什么。它们根本不是原著,反而破坏了原著,只为将其变成同质化审美的畅销品。

    迪士尼对审美的维护非常僵化,在当时的欧洲迪士尼乐园,只有发型保守的人才能进入。

    "

    我相信很多女孩会觉得《美女与野兽》中的野兽有魅力,它温柔、勇猛、忧郁、狂野又有修养(还是个福瑞),但它最后一定会变成一个俊王子,胡子都瞬间剃干净;再看看勃朗特姐妹《简爱》《呼啸山庄》中的男主,你会发现成人女作家从19世纪就开始反抗这种奶油审美了。

    "

    所以华特的公主动画能征服所有年龄和性别的观众,但90年代的公主动画却主要吸引女孩。为此,迪士尼一直试图夺回男孩的市场,所以后来他们买下了星战(并把它搞砸),又买下了漫威,并把《钢铁侠》当成漫威的《小美人鱼》,拍出一系列漫威版的公主电影。

    一个90年代的迪士尼公主,是只能由美少女扮演的,这是精准商业策略的结果。

    "

    华特的迪士尼,是敢逆传统开辟蓝海的先驱,但90年代的迪士尼却更像复制机器。他们复制自己,可能还复制别人——那时的迪士尼动画其实有海量抄袭质疑。

    最著名的是《狮子王》和手冢治虫的《森林大帝》,它们有很多相似细节,让《狮子王》像个用了《哈姆雷特》剧本的《森林大帝》。《小美人鱼》也受过质疑,人们觉得它像日本在1975年拍的《小美人鱼》动画,两者对女主性格,以及跟班小鱼的塑造很类似。

    ""

    而在1970年,日本还有一部小美人鱼的tv动画,里面的女主长这样:

    "

    迪士尼一直否认这些抄袭假说,甚至发表轻视手冢治虫和日本动画的言论。当《森林大帝》被拍成剧场版后,迪士尼还告了对方一把抄袭,但因为被骂得太狠,在两个月后撤诉了。

    你可能不信,但那时的迪士尼真的很爱模仿。比如90年代,佛罗里达州的坦帕湾布希花园将主题公园和动物园混合,获得成功后,迪士尼立刻建了类似的动物王国,且选址就离竞争者一小时车程;当奥兰多的教堂街站商业区发达后,迪士尼立刻建了类似的迪士尼欢乐岛,离竞争者一个半小时车程。

    "

    就连当时公主的多样化,也可能是因为迪士尼在推行全球化战略:制作不止像美国人的公主,在海外大量建造游乐设施。没人知道这种多样化有多少是真心的,在巴黎迪士尼乐园落成时,迪士尼只允许员工说英语,气得法国人来了场全国抵制。

    以上所有事件,都发生在迪士尼ceo michael eisner的领导下。这是金融史上争议最大的ceo之一,他引导了迪士尼的复兴,同时催生了今天这个极富商业侵略性,近乎垄断的商业巨头。最后,是华特年迈的侄子以辞职掀起抵制运动,才把eisner逼下了位——他痛骂eisner领导的迪士尼毫无灵魂,只会复制。

    "

    其实很多海外的迪士尼粉丝,都明白华特死后,迪士尼就成了以赚钱为本的商人。但可能我们接触迪士尼的时间太短,且不常看到它的负面新闻,所以对后期的它有种不现实的滤镜。

    不少长大了的公主粉实际上也知道,这些公主动画的重点在于美貌——这其实没关系,毕竟谁不爱唱歌好听的美少女呢?问题在于:我们不该把它们神圣化,更不该为此对一个22岁的女人进行排山倒海的相貌攻击,我不觉得故事里的反派是她。

    一切只是生意而已。

    最后,为什么迪士尼的《小美人鱼》改编其实有点冒犯?

    在安徒生的原著中,小美人鱼是家族里最年轻漂亮的,皮肤如玫瑰花瓣般娇嫩,所以她一定是个美人。但安徒生的原著不是个美女与帅哥相爱的故事。

    "

    我们不能在聊《小美人鱼》时略过安徒生的原著,迪士尼的《小美人鱼》诞生了30多年,但在那之前的近乎200年,是安徒生的原著打动了世人。人们是为安徒生的故事立下小美人鱼铜像的,不是为了迪士尼的动画。

    而在安徒生的原著中,王子没有爱上小美人鱼,他和另一个公主结婚了。小美人鱼的姐妹以头发换取魔刀,让她用其杀死王子,以变回人鱼。可小美人鱼无法下手,最后在阳光下化作了泡沫。

    "

    故事里没有反派,女巫从不欺骗隐瞒,只有情感的本性和命运从中作梗。

    很多评论家认为,这个故事是人类关于爱情最好的作品之一,因为它以极富诗意的方式写出了爱情的真相:大多数人的爱就是求而不得的,但就算为其受伤,我们也还是不愿避开锋芒。这是一个永恒的悲剧,但它永远具有美感。

    可笑的是,安徒生其实是在一个叫《undine》的作品上改编出的《小美人鱼》。他在信中说自己不喜欢原作的结局:人鱼靠和王子结婚,获得了救赎。因为他认为不论是拯救一个灵魂,还是描绘爱情,都不能用这么简单肤浅的方式——可迪士尼又给改回去了。

    "

    迪士尼创造了我们这一辈人的童话,但实际上,他们改变了童话的存在方式,把它变成了某种内核低幼的东西。

    在他们之前,伟大的童话常带着悲剧色彩,不论它们来自哪个民族。王尔德的快乐王子在目睹世间疾苦后,心碎地与挚友燕子死在一起;《星孩》中,星孩历经万苦,付出一切,终于成了贤王,可他受的苦很快就让他病逝,他的继承人是一个暴君。

    "

    宫泽贤治的《银河铁道之夜》说的是死亡和回忆。郑渊洁《舒克和贝塔》没被拍成动画的后半段里,充满成长与离别、时间不可逆的流逝,以及生与死。

    因为这些童话之所以诞生,是为了让孩童在真善美的守护下成长,了解世间的真实;然后,它们要以孩童的眼,让成人看清自己毁掉了多少美好。所以它们身上的形容词是伟大,而非畅销。

    孩童终将长大成人,告诉他们去爱富有英俊的王子、高贵美丽的公主,他们就会去追寻金钱和美貌。告诉他们人会心想事成,仙女教母会机械降神,锅都是反派的,他们就会在别处以其他方式学到真相。

    "

    迪士尼的公主故事是没有成长的温室,让人沉浸在幸福的空想中,善良是留给王子和公主的;钱,留给股东。

    迪士尼的《小美人鱼》抹去了安徒生写出来的内涵;然后,又抹去了他没写出来的那些。小美人鱼确实美丽,但她是安徒生的公主,那个写《丑小鸭》和《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人,少女的美貌怎么可能是他作品的重点呢?

    "

    实际上,《小美人鱼》融入了大量安徒生的亲身经历。在童年,他本靠唱诗班糊口,却因病失去歌喉,只能活在贫穷中,就像失声的小美人鱼。

    而这个故事是安徒生在一次失恋后写下的,他在信件中提到了这段经历——收信人是安徒生的男性挚友edvard collin。安徒生对edvard倾诉,他渴望他就像渴望卡拉布里亚的少女;edvard结婚后,安徒生在信中说他失去了自己的王子,然后写下了《小美人鱼》。

    "

    所以如果在另一个世界,有人让一个相貌有缺陷的黑人女孩演了一部《小美人鱼》,没有美貌,只有天籁般的歌喉;再把她生活的海洋塑造得一片黑暗,让她渴望阳光,然后让她爱上不同种族的王子,却无法坦白自己的爱,也没有得到回报,最后变成泡沫死去——安徒生真会为这样的电影愤怒不已吗?

    "

    但那是另一个世界,是一个迪士尼没有改编《小美人鱼》,女拳和政治正确没有遍地走,人们真心为平权奋战的世界。这个世界是不存在的,我们只有我们拥有的东西。

    讽刺海莉·贝莉相貌的人,常嘲笑“小美人鱼”中的“美人”没了,但他们忘了故事从来就不叫“小美人鱼”。mermaid的mer是代表人鱼的前缀,所以小美人鱼的父亲叫merking;而maid,是代表少女的后缀——它从来就不带“美”字。这个故事原本还有另一个著名的译名,叫《海的女儿》。

    "

    这个译名源自安徒生给故事取的第一个名字:《天空的女儿(daughters of the air)》。因为最后,当人鱼少女死后,她变成了在天空翱翔的精灵。

    因为“美人鱼”从来不是她的身份,她是天空和大海的子嗣,远离人类的一切阶级标签和颜值、身份差距,远离财富和权力的纷争,远离以牙还牙的仇恨循环,她愿意为爱付出一切,最后孤单死在她诞生的海洋中——她就是这片古老、宽容、沉默且怀抱星球的大海的女儿。

    在哥本哈根的海岸,坐着人鱼少女的铜像,她会一直静静凝望终将流向大洋的浅浪。但近年来,少女的雕像已经成了政治标语和下流涂鸦的目标,人们在她身上写下不断变换的口号,把愤怒的词织成衣裳,这是她爱的人类献给她的婚纱。

    "

    因为这里没有海浪和人鱼,这是岸上的世界;这里高楼林立,这里衣着华美,海水拍上街道,只会在艳阳中被晒成回忆般的浅痕。光阴荏苒,童话也会化作铜锈,可能最后,一切终将只剩下喧嚣中的金子和珠宝吧。

    "

    -感谢读完-

    猜你喜欢
    加勒比海盗4:惊涛怪浪 7.8分 2011
    加勒比海盗4:惊涛怪浪
    约翰尼·德普,佩内洛普·克鲁兹,杰弗里·拉什,伊恩·麦柯肖恩
    团圆饭 7.7分 2014
    团圆饭
    李光洁,李健,代旭,傅晶,马苏,何泓姗,曲高位,黄爱玲,张宁江,李依玲,徐囡楠,陈卫,石燕京,李勤勤,班赞,赵雷棋
    指环王1:护戒使者 9.1分 2002
    指环王1:护戒使者
    伊利亚·伍德,西恩·奥斯汀,伊恩·麦克莱恩,维果·莫腾森,奥兰多·布鲁姆,多米尼克·莫纳汉,比利·博伊德,克里斯托弗·李,马尔顿·索克斯,梅根·爱德华兹
    遥远的诺邓 7.9分 2009
    遥远的诺邓
    颜丹晨,樊志起
    唐探1900 6.5分 2025
    唐探1900
    王宝强,刘昊然,周润发,白客,张新成,岳云鹏,约翰·库萨克,太保,王雨甜,张傲月,柯国庆,萨姆·海登·史密斯,肖恩·科恩克,暗真,魏翔,尹正,安娜,奚美娟,李诚
    警察故事3:超级警察 7.9分 1992
    警察故事3:超级警察
    成龙,杨紫琼,张曼玉,元华,曾江
    绝杀 8.1分 2017
    绝杀
    李智雪,陈南飞,纪雨浩
    太坏了 6.9分 2007
    太坏了
    乔纳·希尔,迈克尔·塞拉,克里斯托夫·梅兹-普莱瑟,塞斯·罗根
    影片评论
    评论加载中...
    热播排行
    1火影忍者 9.1分
    2父子 6.9分
    3伊藤润二惊选集 7.7分
    4太平洋战争 9分
    5第一滴血5:最后的血 7.6分
    6创造101 5.9分
    7植物学家的中国女孩 6.5分
    8传奇故事 8.4分
    9天师撞邪 7.9分
    10大秦帝国之纵横 9.3分
    11明明是个碍事配角、却被王子给宠爱了 5.6分
    12毒魔复仇 7.1分
    13爸爸去哪儿第三季 8.6分
    14李卫当官2 7.2分
    15名侦探柯南 8分

    Copyright © 2023-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 首页
    • 会员
    • 留言
    • 顶部
    创造101   传奇故事   奔跑吧第四季   爸爸去哪儿第三季   暴君的厨师   天师撞邪   足球小将1983   1/2的魔法   伍六七之暗影宿命   乌云之上   喜羊羊与灰太狼(..   爱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