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k影院
  • 首页
  • 电影
    • 动作片
    • 爱情片
    • 科幻片
    • 恐怖片
    • 战争片
    • 喜剧片
    • 纪录片
    • 剧情片
  • 电视剧
    • 国产剧
    • 华语剧
    • 欧美剧
    • 韩剧
    • 台湾剧
    • 日剧
    • 泰剧
  • 综艺
  • 动漫
  • 留言
播放记录
聊斋新编之婴宁

聊斋新编之婴宁 豆瓣评分:0

  • 分类:国产剧
  • 导演:内详
  • 地区:中国大陆
  • 年份:2021
  • 语言:汉语普通
  • 更新:2024-04-01 19:19
报错 收藏
  • 聊斋新编之婴宁是由周宇鹏主演的一部国产剧。 《婴宁》是《聊斋志异》中思想性与艺术性结合得较好的一篇。该篇小说写了书生王子服郊游遇到狐女婴宁,.. 更多

聊斋新编之婴宁剧情介绍

《婴宁》是《聊斋志异》中思想性与艺术性结合得较好的一篇。该篇小说写了书生王子服郊游遇到狐女婴宁,一见倾心、相思成疾,最终得谐鱼水的故事。它成功地塑造了婴宁这个无拘无束、天真烂漫、性格开朗、与封建礼教格格不入的少女形象。

在封建社会里,封建礼教要求父无才便是德,要求妇女端庄娴雅,讲究妇德、妇,妇容、妇功,笑不露齿。婴宁从小在山野林泉生活,在鬼母孤群中长大,养成了率直纯真的天性,浑身充满野性,无视一切封建礼敏,她的爱花爱笑,爽直任性,不受羁绊的行为,都与只礼教背道而驰。在婴宁生活的那个时代里,能做到这样需要多么大的胆量和勇气啊。由此也可窥见这个形象的社会意义了。

"

蒲松龄描绘婴宁形象时,为了突出其主要性格,借鉴了中国山水画的皴染法,从各个不同侧面对人物性格特征反复地加以刻画和描写,使形象鲜明突出。就像中国的山水画那样,对山石层层皴染,使之生动逼真,富有立体感。婴宁主要性格特征是爱笑,蒲松龄抓住这个特征,分别从正面、反面、侧面加以反复“皴染”,层层镂刻,使她的性格逐步得到展示和深化。

且看作品是如何皴染婴宁的笑。

首先是正面反复皴染,细致入微地重重复复地描写其千姿百态的笑声、笑容、笑态,精雕细镂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婴宁妩媚多姿,天真顽皮,乐观爽朗,聪慧多情但不乏深沉、憨厚的性格,是通过浓墨重彩皴染她在不同场合表现出不同的姿容、神态的“笑”显示出来的。

开头写她上元节出游,手捻梅花,“笑容可掬”,画出她妩媚婀娜、天真烂漫的神态。因见王子服注目不移,“目灼灼似贼”,乃遗花地上,“笑语自去"。这是她感情的自然流露,反映出她对突然闯进她生活中来的痴情王生有着一种若有若无意的微妙情意。显然,她对王“目灼灼似贼”的注视并不介意,分明是心存好感,暗含爱慕之心,遗花笑语自去,不能不说是她表达感情的独特方式。婴宁就这样带着姣好的笑容笑态和读者见面了。从此,她一路笑来,又一路笑去,在笑声中展现性格,在笑声中表情达意。

"

当王子服因怀恋婴宁,几经曲折,意外地追寻到家门外,徘徊不敢进入时,婴宁从园内走出见之,乃“含笑捻花而入",掩不住她见到王生到来的惊喜心情,但出于少女的羞怯,不便招呼,所以含笑而入,后仍频频来窥。当鬼母唤她出来与王生相见时一连串的笑是逐步推进,层次分明,含有深情密意的。婴宁人还未到,户外“隐有笑声”,继而“嗤嗤笑不已”,见面后犹掩口笑不可遏,生动地写出人物由远而近,由隐而显,由小到大的笑声,使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活绘出婴宁憨痴可爱之情态。

婴宁遭鬼母斥责后,抑制感情,“忍笑而立”,当鬼母说婴宁、王子服二人极相匹敌,王生再次凝视、流露出对婴宁的爱恋之情时,女又大笑,并借口逃出门外大笑。婴宁由“忍笑”而“大笑”,到以袖掩口,细碎莲步出至门外纵声大笑的过程,写得如同波翻浪滚,十分传神,把一个少女娇憨之态描画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这一连串的笑,既是婴宁心里的爱情蓓蕾初绽激起的欣喜之情状,也是她对王生痴情爱恋的回报。她虽不道一语,但对王生的一片情意,尽在笑声中传递了。这就为次日王生敢于在果园中向婴宁挑逗求爱打下思想感情的基础。

"

“园中共话”这一段写婴宁的笑声笑态更为恣肆狂放,显露出她在异性面前落落大方,毫无娇羞忸怩之态。到了王家后,小说对婴宁善笑的描写同样出神入化,精妙绝伦。王母对她是人是鬼是狐“彼此参疑”,进行探问,婴宁从不正面作答,也从不作任何辩解,只在不同场合吃吃而笑,浓笑,放声大笑,孜孜憨笑而已。

这段描写衬出她的内心感情世界。她本是人父狐母所生,自幼失父,生母改嫁,由鬼母抚育成人。刚到王家未获深信。如把真情和盘托出,又“恐致骇怪”;如公然否认,又不符合其纯真本性。她只好沉默不语,以笑代答,以观察王母对她身世问题的反应。终于巧妙地采取不置可否的态度,坦荡的笑声,驱除了王母疑虑,用心良苦。在她吃吃而笑、浓笑不顾,极力忍笑,放声大笑,孜孜憨笑不已的一系列笑声笑态中,蕴藏着她多少悲苦、多少难言之隐,同时又涵盖着她多少聪慧,几多才情。该如何回答是人是鬼是狐的难题,在她妩媚动人的笑声中消解。

"

其次是从侧面点染,突出婴宁之善笑,使其性格更显丰满。鬼母向王子服说婴宁是“弱息尚存,亦为庶产。渠母改醮,遗我鞠养。颇亦不钝,但少教训,嬉不知愁。”点出她的孤儿身世和聪明伶俐、嬉不知愁的性格。正因为她从小失去双亲,在鬼母身边长大,使她不像一般少女那样受到严厉的闺训,受到那么多的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的约束,她更多的是受到大自然的薰陶,从而使她的天性得以自由发展,思想无拘无束,养成她天真活泼,爱玩爱笑,嬉不知愁的个性。在邻女少妇眼里的婴宁“善笑,禁之亦不可止”和“笑处嫣然,狂而不损其媚”。

在邻女眼里,婴宁善笑。笑,是她天性的自然流露,禁之也不可止。她笑的时候,显得更为妩媚,更为娇娜。她的笑坦荡而不轻浮淫荡。末了,写其子“见人辄笑,亦大有母风”,是从其子来写其母,加深读者印象。作者巧妙地让各种人从不同的视角评说婴宁,都集中到一个焦点上:善笑。小说通过婴宁时时处处事事,不拘言谈的大量的具体描写,使她善笑的个性不断重复出现,使之得以深化和凸现。

"

小说对婴宁善笑的描写,可说是千皴万染,层层镂刻,使之声态并作,她娇憨纯真的性格在反复皴染的笑声笑态中显现,她与王子服的爱情在笑声中编织,婆母心头的浓云迷雾在她的笑声中驱散,甚至对西邻子的惩罚也是在笑声中完成。

最后写她向王生哭诉身世,求葬鬼母,表现她对养母的深情和孝心,同时也反衬出她的笑不是轻浮的笑,浅薄的笑,而是她无拘无束的自然天性的流露,是她内心丰满感情的自然流露,是对封建礼教的大胆蔑视的表现,有深沉厚重的内涵。

所以蒲松龄说:“观其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者;而墙下恶作剧,其黠孰甚焉。至凄恋鬼母,反笑为哭,我婴宁殆隐于笑者矣。”婴宁确实是位天真烂漫、聪慧多情而又深沉的女性,是一个含有社会深义的形象。

在构思上,作者把婴宁作为狐精的神异性虚写,使之成为主宰情节发展的暗线,开头并不点明,读起来有疑云迷雾之感,使作品平添魅力。最后,蒲老先生痛心于婴宁笑容的消失,所以让婴宁的孩子继承了她的“笑”,这样美好的一笔,充满了无限希望,当真是有无穷余韵。可是,等婴宁之子长大后,还能再笑得出来吗?这就很难说了。

若许人间有痴病,此生长作爱笑人!婴宁的故事令人唏嘘,引发人的无限思考。

原文

王子服,莒之罗店人。早孤。绝惠,十四入泮。母最爱之,寻常不令游郊野。聘萧氏,未嫁而夭,故求凰未就也。

会上元,有舅氏子吴生,邀同眺瞩。方至村外,舅家有仆来,招吴去;生见游女如云,乘兴独遨。有女郎携婢,捻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生注目不移,竟忘顾忌。女过去数武,顾婢曰:“个儿郎目灼灼似贼!”遗花地上,笑语自去。生拾花怅然,神魂丧失,怏怏遂返。

至家,藏花枕底,垂头而睡,不语亦不食。母忧之。醮禳益剧,肌革锐减。医师诊视,投剂发表。忽忽若迷。母抚问所由,默然不答。适吴生来,嘱密诘之。吴至榻前,生见之泪下。吴就榻慰解,渐致研诘。生具吐其实,且求谋画。吴笑曰:“君意亦复痴!此愿有何难遂?当代访之。徒步于野,必非世家。如其未字,事固谐矣;不然,拚以重赂,计必允遂。但得痊瘳,成事在我。”生闻之,不觉解颐。吴出告母,物色女子居里,而探访既穷,并无踪绪。母大忧,无所为计。然自吴去后,颜顿开,食亦略进。

数日,吴复来。生问所谋。吴绐之曰:“已得之矣。我以为谁何人,乃我姑氏女,即君姨妹行,今尚待聘;虽内戚有婚姻之嫌,实告之,无不谐者。”生喜溢眉宇,问:“居何里?”吴诡曰:“西南山中,去此可三十余里。”生又付嘱再四,吴锐身自任而去。生由此饮食渐加,日就平复。探视枕底,花虽枯,未便雕落。凝思把玩,如见其人。怪吴不至,折柬招之。吴支托不肯赴召。生恚怒,悒悒不欢。母虑其复病,急为议姻;略与商搉,辄摇首不愿。惟日盼吴。吴迄无耗,益怨恨之。转思三十里非遥,何必仰息他人?

怀梅袖中,负气自往,而家人不知也。伶仃独步,无可问程,但望南山行去。约三十余里,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寂无人行,止有鸟道。遥望谷底,丛花乱树中,隐隐有小里落。下山入村,见舍宇无多,皆茅屋,而意甚修雅。北向一家,门前皆丝柳,墙内桃杏尤繁,间以修竹;野鸟格磔其中。意其园亭,不敢遽入。回顾对户,有巨石滑洁,因据坐少憩。俄闻墙内有女子,长呼“小荣”,其声娇细。

方伫听间,一女郎由东而西,执杏花一朵,俛首自簪。举头见生,遂不复簪,含笑捻花而入。审视之,即上元途中所遇也。心骤喜。但念无以阶进;欲呼姨氏,顾从无还往,惧有讹悞。门内无人可问。坐卧徘徊,自朝至于日昃,盈盈望断,并忘饥渴。时见女子露半面来窥,似讶其不去者。忽一老媪扶杖出,顾生曰:“何处郎君,闻自辰刻便来,以至于今。意将何为?得勿饥耶?”生急起揖之,答云:“将以盼亲。”媪聋聩不闻。

  又大言之,乃问:“贵戚何姓?”生不能答。媪笑曰:“奇哉!姓名尚自不知,何亲可探?我视郎君,亦书痴耳。不如从我来,啖以粗粝;家有短榻可卧。待明朝归,询知姓氏,再来探访,不晚也。”生方腹馁思啖,又从此渐近丽人,大喜。从媪入,见门内白石砌路,夹道红花,片片堕阶上;曲折而西,又启一关,豆棚花架满庭中。肃客入舍,粉壁光明如镜;窗外海棠枝朵,探入室中;裀籍几榻,罔不洁泽。甫坐,即有人自窗外隐约相窥。媪唤:“小荣!可速作黍。”外有婢子噭声而应。

坐次,具展宗阀。媪曰:“郎君外祖,莫姓吴否?”曰:“然。”媪惊曰:“是吾甥也!尊堂,我妹子。年来以家窭贫,又无三尺男,遂至音问梗塞。甥长成如许,尚不相识。”生曰:“此来即为姨也,匆遽遂忘姓氏。”媪曰:“老身秦姓,并无诞育;弱息仅存,亦为庶产。渠母改醮,遗我鞠养。颇亦不钝,但少教训,嬉不知愁。少顷,使来拜识。”未几,婢子具饭,雏尾盈握。媪劝餐已,婢来敛具。媪曰:“唤宁姑来。”婢应去。良久,闻户外隐有笑声。媪又唤曰:“婴宁,汝姨兄在此。”户外嗤嗤笑不已。婢推之以入,犹掩其口,笑不可遏。媪瞋目曰:“有客在,咤咤叱叱,是何景象?”

女忍笑而立,生揖之。媪曰:“此王郎,汝姨子。一家尚不相识,可笑人也。”生问:“妹子年几何矣?”媪未能解。生又言之。女复笑不可仰视。媪谓生曰:“我言少教诲,此可见矣。年已十六,呆痴裁如婴儿。”生曰:“小于甥一岁。”曰:“阿甥已十七矣,得非庚午属马者耶?”生首应之。又问:“甥妇阿谁?”答云:“无之。”曰:“如甥才貌,何十七岁犹未聘?婴宁亦无姑家,极相匹敌;惜有内亲之嫌。”

生无语,目注婴宁,不遑他瞬。婢向女小语云:“目灼灼,贼腔未改!”女又大笑,顾婢曰:“视碧桃开未?”遽起,以袖掩口,细碎连步而出。至门外,笑声始纵。媪亦起,唤婢幞被,为生安置。曰:“阿甥来不易,宜留三五日,迟迟送汝归。如嫌幽闷,舍后有小园,可供消遣;有书可读。”

  次日,至舍后,果有园半亩,细草铺毡,杨花糁径;有草舍三楹,花木四合其所。穿花小步,闻树头苏苏有声,仰视,则婴宁在上。见生来,狂笑欲堕。生曰:“勿尔,堕矣!”女且下且笑,不能自止。方将及地,失手而堕,笑乃止。生扶之,阴捘其腕。

女笑又作,倚树不能行,良久乃罢。生俟其笑歇,乃出袖中花示之。女接之曰:“枯矣。何留之?”曰:“此上元妹子所遗,故存之。”问:“存之何意?”曰:“以示相爱不忘也。自上元相遇,凝思成疾,自分化为异物;不图得见颜色,幸垂怜悯。”女曰:“此大细事。至戚何所靳惜?待郎行时,园中花,当唤老奴来,折一巨捆负送之。”生曰:“妹子痴耶?”“何便是痴?”曰:“我非爱花,爱捻花之人耳。”女曰:“葭莩之情,爱何待言。”生曰:“我所谓爱,非瓜葛之爱,乃夫妻之爱。”女曰:“有以异乎?”曰:“夜共枕席耳。”

女俛思良久,曰:“我不惯与生人睡。”语未已,婢潜至,生惶恐遁去。少时,会母所。母问:“何往?”女答以园中共话。媪曰:“饭熟已久,有何长言,周遮乃尔?”女曰:“大哥欲我共寝。”言未已,生大窘,急目瞪之,女微笑而止。幸媪不闻,犹絮絮究诘。生急以他词掩之。因小语责女。女曰:“适此语不应说耶?”生曰:“此背人语。”女曰:“背他人,岂得背老母。且寝处亦常事,何讳之?”生恨其痴,无术可以悟之。食方竟,家中人捉双卫来寻生。先是,母待生久不归,始疑;村中搜觅几遍,竟无踪兆。因往询吴。吴忆曩言,因教于西南山村行觅。凡历数村,始至于此。

  生出门,适相值,便入告媪,且请偕女同归。媪喜曰:“我有志,匪伊朝夕。但残躯不能远涉;得甥携妹子去,识认阿姨,大好!”呼婴宁。宁笑至。媪曰:“有何喜,笑辄不辍?若不笑,当为全人。”因怒之以目。乃曰:“大哥欲同汝去,可便装束。”又饷家人酒食,始送之出曰:“姨家田产丰裕,能养冗人。到彼且勿归,小学诗礼,亦好事翁姑。即烦阿姨,为汝择一良匹。”

二人遂发。至山坳,回顾,犹依稀见媪倚门北望也。抵家,母睹姝丽,惊问为谁。生以姨女对。母曰:“前吴郎与儿言者,诈也。我未有姊,何以得甥?”问女,女曰:“我非母出。父为秦氏,没时,儿在褓中,不能记忆。”母曰:“我一姊适秦氏,良确;然殂谢已久,那得复存?”因审诘面庞、志赘,一一符合。又疑曰:“是矣。然亡已多年,何得复存?”

疑虑间,吴生至,女避入室。吴询得故,惘然久之。忽曰:“此女名婴宁耶?”生然之。吴亟称怪事。问所自知,吴曰:“秦家姑去世后,姑丈鳏居,祟于狐,病瘠死。狐生女名婴宁,绷卧床上,家人皆见之。姑丈殁,狐犹时来;后求天师符黏壁间,狐遂携女去。将勿此耶?”彼此疑参。但闻室中吃吃皆婴宁笑声。母曰:“此女亦太憨生。”吴请面之。母入室,女犹浓笑不顾。母促令出,始极力忍笑,又面壁移时,方出。才一展拜,翻然遽入,放声大笑。满室妇女,为之粲然。吴请往觇其异,就便执柯。寻至村所,庐舍全无,山花零落而已。吴忆姑葬处,彷佛不远;然坟壠湮没,莫可辨识,诧叹而返。

母疑其为鬼。入告吴言,女略无骇意;又吊其无家,亦殊无悲意,孜孜憨笑而已。众莫之测。母令与少女同寝止。昧爽即来省问,操女红精巧绝伦。但善笑,禁之亦不可止;然笑处嫣然,狂而不损其媚,人皆乐之。邻女少妇,争承迎之。母择吉将为合卺,而终恐为鬼物。窃于日中窥之,形影殊无少异。至日,使华妆行新妇礼;女笑极不能俯仰,遂罢。生以其憨痴,恐漏泄房中隐事;而女殊密秘,不肯道一语。

每值母忧怒,女至,一笑即解。奴婢小过,恐遭鞭楚,辄求诣母共话;罪婢投见,恒得免。而爱花成癖,物色遍戚党;窃典金钗,购佳种,数月,阶砌藩溷,无非花者。庭后有木香一架,故邻西家。女每攀登其上,摘供簪玩。母时遇见,辄诃之。女卒不改。

  一日,西人子见之,凝注倾倒。女不避而笑。西人子谓女意已属,心益荡。女指墙底笑而下,西人子谓示约处,大悦。及昏而往,女果在焉。就而淫之,则阴如锥刺,痛彻于心,大号而踣。细视,非女,则一枯木卧墙边,所接乃水淋窍也。邻父闻声,急奔研问,呻而不言。妻来,始以实告。爇火烛窍,见中有巨蝎,如小蟹然。翁碎木捉杀之。负子至家,半夜寻卒。

邻人讼生,讦发婴宁妖异。邑宰素仰生才,稔知其笃行士,谓邻翁讼诬,将杖责之。生为乞免,遂释而出。母谓女曰:“憨狂尔尔,早知过喜而伏忧也。邑令神明,幸不牵累;设鹘突官宰,必逮妇女质公堂,我儿何颜见戚里?”女正色,矢不复笑。母曰:“人罔不笑,但须有时。”而女由是竟不复笑,虽故逗,亦终不笑;然竟日未尝有戚容。

  一夕,对生零涕。异之。女哽咽曰:“曩以相从日浅,言之恐致骇怪。今日察姑及郎,皆过爱无有异心,直告或无妨乎?妾本狐产。母临去,以妾托鬼母,相依十余年,始有今日。妾又无兄弟,所恃者惟君。老母岑寂山阿,无人怜而合厝之,九泉辄为悼恨。君倘不惜烦费,使地下人消此怨恫,庶养女者不忍溺弃。”生诺之,然虑坟冢迷于荒草。女但言无虑。

  刻日,夫妻舆榇而往。女于荒烟错楚中,指示墓处,果得媪尸,肤革犹存。女抚哭哀痛。舁归,寻秦氏墓合葬焉。是夜,生梦媪来称谢,寤而述之。女曰:“妾夜见之,嘱勿惊郎君耳。”生恨不邀留。女曰:“彼鬼也,生人多,阳气胜,何能久居?”生问小荣,曰:“是亦狐,最黠。狐母留以视妾,每摄饵相哺,故德之常不去心。昨问母,云已嫁之。”由是岁值寒食,夫妻登秦墓,拜扫无缺。女逾年,生一子。在怀抱中,不畏生人,见人辄笑,亦大有母风云。

  异史氏曰:“观其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者;而墙下恶作剧,其黠孰甚焉。至凄恋鬼母,反笑为哭,我婴宁殆隐于笑者矣。窃闻山中有草,名‘笑矣乎’。嗅之,则笑不可止。房中植此一种,则合欢、忘忧,并无颜色矣;若解语花,正嫌其作态耳。”

"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关注遥山书雁,带您领略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关文章:

《聊斋·公孙九娘》一曲幽怨缠绵的悲歌,一场女鬼与书生的凄美爱情

《聊斋·连城》一曲生生死死的恋歌,知己挚爱是灵魂的交融

以孤愤之笔连接志怪世界与人间——《聊斋》中“异史氏曰”的作用

《聊斋·宦娘》超越情欲的百年女鬼,谙筝喜琴的绝世良缘

百年修得共枕眠,人狐不了情——《聊斋志异》中情化女狐们的爱情

《聊斋志异》通过光怪陆离的文学假象,展现透骨入髓的现实本质

  • 播放列表
  • 1080
  • 量子线路
排序
  • HD国语
  • 排序
  • HD中字
  • 剧情介绍

    《婴宁》是《聊斋志异》中思想性与艺术性结合得较好的一篇。该篇小说写了书生王子服郊游遇到狐女婴宁,一见倾心、相思成疾,最终得谐鱼水的故事。它成功地塑造了婴宁这个无拘无束、天真烂漫、性格开朗、与封建礼教格格不入的少女形象。

    在封建社会里,封建礼教要求父无才便是德,要求妇女端庄娴雅,讲究妇德、妇,妇容、妇功,笑不露齿。婴宁从小在山野林泉生活,在鬼母孤群中长大,养成了率直纯真的天性,浑身充满野性,无视一切封建礼敏,她的爱花爱笑,爽直任性,不受羁绊的行为,都与只礼教背道而驰。在婴宁生活的那个时代里,能做到这样需要多么大的胆量和勇气啊。由此也可窥见这个形象的社会意义了。

    "

    蒲松龄描绘婴宁形象时,为了突出其主要性格,借鉴了中国山水画的皴染法,从各个不同侧面对人物性格特征反复地加以刻画和描写,使形象鲜明突出。就像中国的山水画那样,对山石层层皴染,使之生动逼真,富有立体感。婴宁主要性格特征是爱笑,蒲松龄抓住这个特征,分别从正面、反面、侧面加以反复“皴染”,层层镂刻,使她的性格逐步得到展示和深化。

    且看作品是如何皴染婴宁的笑。

    首先是正面反复皴染,细致入微地重重复复地描写其千姿百态的笑声、笑容、笑态,精雕细镂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婴宁妩媚多姿,天真顽皮,乐观爽朗,聪慧多情但不乏深沉、憨厚的性格,是通过浓墨重彩皴染她在不同场合表现出不同的姿容、神态的“笑”显示出来的。

    开头写她上元节出游,手捻梅花,“笑容可掬”,画出她妩媚婀娜、天真烂漫的神态。因见王子服注目不移,“目灼灼似贼”,乃遗花地上,“笑语自去"。这是她感情的自然流露,反映出她对突然闯进她生活中来的痴情王生有着一种若有若无意的微妙情意。显然,她对王“目灼灼似贼”的注视并不介意,分明是心存好感,暗含爱慕之心,遗花笑语自去,不能不说是她表达感情的独特方式。婴宁就这样带着姣好的笑容笑态和读者见面了。从此,她一路笑来,又一路笑去,在笑声中展现性格,在笑声中表情达意。

    "

    当王子服因怀恋婴宁,几经曲折,意外地追寻到家门外,徘徊不敢进入时,婴宁从园内走出见之,乃“含笑捻花而入",掩不住她见到王生到来的惊喜心情,但出于少女的羞怯,不便招呼,所以含笑而入,后仍频频来窥。当鬼母唤她出来与王生相见时一连串的笑是逐步推进,层次分明,含有深情密意的。婴宁人还未到,户外“隐有笑声”,继而“嗤嗤笑不已”,见面后犹掩口笑不可遏,生动地写出人物由远而近,由隐而显,由小到大的笑声,使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活绘出婴宁憨痴可爱之情态。

    婴宁遭鬼母斥责后,抑制感情,“忍笑而立”,当鬼母说婴宁、王子服二人极相匹敌,王生再次凝视、流露出对婴宁的爱恋之情时,女又大笑,并借口逃出门外大笑。婴宁由“忍笑”而“大笑”,到以袖掩口,细碎莲步出至门外纵声大笑的过程,写得如同波翻浪滚,十分传神,把一个少女娇憨之态描画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这一连串的笑,既是婴宁心里的爱情蓓蕾初绽激起的欣喜之情状,也是她对王生痴情爱恋的回报。她虽不道一语,但对王生的一片情意,尽在笑声中传递了。这就为次日王生敢于在果园中向婴宁挑逗求爱打下思想感情的基础。

    "

    “园中共话”这一段写婴宁的笑声笑态更为恣肆狂放,显露出她在异性面前落落大方,毫无娇羞忸怩之态。到了王家后,小说对婴宁善笑的描写同样出神入化,精妙绝伦。王母对她是人是鬼是狐“彼此参疑”,进行探问,婴宁从不正面作答,也从不作任何辩解,只在不同场合吃吃而笑,浓笑,放声大笑,孜孜憨笑而已。

    这段描写衬出她的内心感情世界。她本是人父狐母所生,自幼失父,生母改嫁,由鬼母抚育成人。刚到王家未获深信。如把真情和盘托出,又“恐致骇怪”;如公然否认,又不符合其纯真本性。她只好沉默不语,以笑代答,以观察王母对她身世问题的反应。终于巧妙地采取不置可否的态度,坦荡的笑声,驱除了王母疑虑,用心良苦。在她吃吃而笑、浓笑不顾,极力忍笑,放声大笑,孜孜憨笑不已的一系列笑声笑态中,蕴藏着她多少悲苦、多少难言之隐,同时又涵盖着她多少聪慧,几多才情。该如何回答是人是鬼是狐的难题,在她妩媚动人的笑声中消解。

    "

    其次是从侧面点染,突出婴宁之善笑,使其性格更显丰满。鬼母向王子服说婴宁是“弱息尚存,亦为庶产。渠母改醮,遗我鞠养。颇亦不钝,但少教训,嬉不知愁。”点出她的孤儿身世和聪明伶俐、嬉不知愁的性格。正因为她从小失去双亲,在鬼母身边长大,使她不像一般少女那样受到严厉的闺训,受到那么多的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的约束,她更多的是受到大自然的薰陶,从而使她的天性得以自由发展,思想无拘无束,养成她天真活泼,爱玩爱笑,嬉不知愁的个性。在邻女少妇眼里的婴宁“善笑,禁之亦不可止”和“笑处嫣然,狂而不损其媚”。

    在邻女眼里,婴宁善笑。笑,是她天性的自然流露,禁之也不可止。她笑的时候,显得更为妩媚,更为娇娜。她的笑坦荡而不轻浮淫荡。末了,写其子“见人辄笑,亦大有母风”,是从其子来写其母,加深读者印象。作者巧妙地让各种人从不同的视角评说婴宁,都集中到一个焦点上:善笑。小说通过婴宁时时处处事事,不拘言谈的大量的具体描写,使她善笑的个性不断重复出现,使之得以深化和凸现。

    "

    小说对婴宁善笑的描写,可说是千皴万染,层层镂刻,使之声态并作,她娇憨纯真的性格在反复皴染的笑声笑态中显现,她与王子服的爱情在笑声中编织,婆母心头的浓云迷雾在她的笑声中驱散,甚至对西邻子的惩罚也是在笑声中完成。

    最后写她向王生哭诉身世,求葬鬼母,表现她对养母的深情和孝心,同时也反衬出她的笑不是轻浮的笑,浅薄的笑,而是她无拘无束的自然天性的流露,是她内心丰满感情的自然流露,是对封建礼教的大胆蔑视的表现,有深沉厚重的内涵。

    所以蒲松龄说:“观其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者;而墙下恶作剧,其黠孰甚焉。至凄恋鬼母,反笑为哭,我婴宁殆隐于笑者矣。”婴宁确实是位天真烂漫、聪慧多情而又深沉的女性,是一个含有社会深义的形象。

    在构思上,作者把婴宁作为狐精的神异性虚写,使之成为主宰情节发展的暗线,开头并不点明,读起来有疑云迷雾之感,使作品平添魅力。最后,蒲老先生痛心于婴宁笑容的消失,所以让婴宁的孩子继承了她的“笑”,这样美好的一笔,充满了无限希望,当真是有无穷余韵。可是,等婴宁之子长大后,还能再笑得出来吗?这就很难说了。

    若许人间有痴病,此生长作爱笑人!婴宁的故事令人唏嘘,引发人的无限思考。

    原文

    王子服,莒之罗店人。早孤。绝惠,十四入泮。母最爱之,寻常不令游郊野。聘萧氏,未嫁而夭,故求凰未就也。

    会上元,有舅氏子吴生,邀同眺瞩。方至村外,舅家有仆来,招吴去;生见游女如云,乘兴独遨。有女郎携婢,捻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生注目不移,竟忘顾忌。女过去数武,顾婢曰:“个儿郎目灼灼似贼!”遗花地上,笑语自去。生拾花怅然,神魂丧失,怏怏遂返。

    至家,藏花枕底,垂头而睡,不语亦不食。母忧之。醮禳益剧,肌革锐减。医师诊视,投剂发表。忽忽若迷。母抚问所由,默然不答。适吴生来,嘱密诘之。吴至榻前,生见之泪下。吴就榻慰解,渐致研诘。生具吐其实,且求谋画。吴笑曰:“君意亦复痴!此愿有何难遂?当代访之。徒步于野,必非世家。如其未字,事固谐矣;不然,拚以重赂,计必允遂。但得痊瘳,成事在我。”生闻之,不觉解颐。吴出告母,物色女子居里,而探访既穷,并无踪绪。母大忧,无所为计。然自吴去后,颜顿开,食亦略进。

    数日,吴复来。生问所谋。吴绐之曰:“已得之矣。我以为谁何人,乃我姑氏女,即君姨妹行,今尚待聘;虽内戚有婚姻之嫌,实告之,无不谐者。”生喜溢眉宇,问:“居何里?”吴诡曰:“西南山中,去此可三十余里。”生又付嘱再四,吴锐身自任而去。生由此饮食渐加,日就平复。探视枕底,花虽枯,未便雕落。凝思把玩,如见其人。怪吴不至,折柬招之。吴支托不肯赴召。生恚怒,悒悒不欢。母虑其复病,急为议姻;略与商搉,辄摇首不愿。惟日盼吴。吴迄无耗,益怨恨之。转思三十里非遥,何必仰息他人?

    怀梅袖中,负气自往,而家人不知也。伶仃独步,无可问程,但望南山行去。约三十余里,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寂无人行,止有鸟道。遥望谷底,丛花乱树中,隐隐有小里落。下山入村,见舍宇无多,皆茅屋,而意甚修雅。北向一家,门前皆丝柳,墙内桃杏尤繁,间以修竹;野鸟格磔其中。意其园亭,不敢遽入。回顾对户,有巨石滑洁,因据坐少憩。俄闻墙内有女子,长呼“小荣”,其声娇细。

    方伫听间,一女郎由东而西,执杏花一朵,俛首自簪。举头见生,遂不复簪,含笑捻花而入。审视之,即上元途中所遇也。心骤喜。但念无以阶进;欲呼姨氏,顾从无还往,惧有讹悞。门内无人可问。坐卧徘徊,自朝至于日昃,盈盈望断,并忘饥渴。时见女子露半面来窥,似讶其不去者。忽一老媪扶杖出,顾生曰:“何处郎君,闻自辰刻便来,以至于今。意将何为?得勿饥耶?”生急起揖之,答云:“将以盼亲。”媪聋聩不闻。

      又大言之,乃问:“贵戚何姓?”生不能答。媪笑曰:“奇哉!姓名尚自不知,何亲可探?我视郎君,亦书痴耳。不如从我来,啖以粗粝;家有短榻可卧。待明朝归,询知姓氏,再来探访,不晚也。”生方腹馁思啖,又从此渐近丽人,大喜。从媪入,见门内白石砌路,夹道红花,片片堕阶上;曲折而西,又启一关,豆棚花架满庭中。肃客入舍,粉壁光明如镜;窗外海棠枝朵,探入室中;裀籍几榻,罔不洁泽。甫坐,即有人自窗外隐约相窥。媪唤:“小荣!可速作黍。”外有婢子噭声而应。

    坐次,具展宗阀。媪曰:“郎君外祖,莫姓吴否?”曰:“然。”媪惊曰:“是吾甥也!尊堂,我妹子。年来以家窭贫,又无三尺男,遂至音问梗塞。甥长成如许,尚不相识。”生曰:“此来即为姨也,匆遽遂忘姓氏。”媪曰:“老身秦姓,并无诞育;弱息仅存,亦为庶产。渠母改醮,遗我鞠养。颇亦不钝,但少教训,嬉不知愁。少顷,使来拜识。”未几,婢子具饭,雏尾盈握。媪劝餐已,婢来敛具。媪曰:“唤宁姑来。”婢应去。良久,闻户外隐有笑声。媪又唤曰:“婴宁,汝姨兄在此。”户外嗤嗤笑不已。婢推之以入,犹掩其口,笑不可遏。媪瞋目曰:“有客在,咤咤叱叱,是何景象?”

    女忍笑而立,生揖之。媪曰:“此王郎,汝姨子。一家尚不相识,可笑人也。”生问:“妹子年几何矣?”媪未能解。生又言之。女复笑不可仰视。媪谓生曰:“我言少教诲,此可见矣。年已十六,呆痴裁如婴儿。”生曰:“小于甥一岁。”曰:“阿甥已十七矣,得非庚午属马者耶?”生首应之。又问:“甥妇阿谁?”答云:“无之。”曰:“如甥才貌,何十七岁犹未聘?婴宁亦无姑家,极相匹敌;惜有内亲之嫌。”

    生无语,目注婴宁,不遑他瞬。婢向女小语云:“目灼灼,贼腔未改!”女又大笑,顾婢曰:“视碧桃开未?”遽起,以袖掩口,细碎连步而出。至门外,笑声始纵。媪亦起,唤婢幞被,为生安置。曰:“阿甥来不易,宜留三五日,迟迟送汝归。如嫌幽闷,舍后有小园,可供消遣;有书可读。”

      次日,至舍后,果有园半亩,细草铺毡,杨花糁径;有草舍三楹,花木四合其所。穿花小步,闻树头苏苏有声,仰视,则婴宁在上。见生来,狂笑欲堕。生曰:“勿尔,堕矣!”女且下且笑,不能自止。方将及地,失手而堕,笑乃止。生扶之,阴捘其腕。

    女笑又作,倚树不能行,良久乃罢。生俟其笑歇,乃出袖中花示之。女接之曰:“枯矣。何留之?”曰:“此上元妹子所遗,故存之。”问:“存之何意?”曰:“以示相爱不忘也。自上元相遇,凝思成疾,自分化为异物;不图得见颜色,幸垂怜悯。”女曰:“此大细事。至戚何所靳惜?待郎行时,园中花,当唤老奴来,折一巨捆负送之。”生曰:“妹子痴耶?”“何便是痴?”曰:“我非爱花,爱捻花之人耳。”女曰:“葭莩之情,爱何待言。”生曰:“我所谓爱,非瓜葛之爱,乃夫妻之爱。”女曰:“有以异乎?”曰:“夜共枕席耳。”

    女俛思良久,曰:“我不惯与生人睡。”语未已,婢潜至,生惶恐遁去。少时,会母所。母问:“何往?”女答以园中共话。媪曰:“饭熟已久,有何长言,周遮乃尔?”女曰:“大哥欲我共寝。”言未已,生大窘,急目瞪之,女微笑而止。幸媪不闻,犹絮絮究诘。生急以他词掩之。因小语责女。女曰:“适此语不应说耶?”生曰:“此背人语。”女曰:“背他人,岂得背老母。且寝处亦常事,何讳之?”生恨其痴,无术可以悟之。食方竟,家中人捉双卫来寻生。先是,母待生久不归,始疑;村中搜觅几遍,竟无踪兆。因往询吴。吴忆曩言,因教于西南山村行觅。凡历数村,始至于此。

      生出门,适相值,便入告媪,且请偕女同归。媪喜曰:“我有志,匪伊朝夕。但残躯不能远涉;得甥携妹子去,识认阿姨,大好!”呼婴宁。宁笑至。媪曰:“有何喜,笑辄不辍?若不笑,当为全人。”因怒之以目。乃曰:“大哥欲同汝去,可便装束。”又饷家人酒食,始送之出曰:“姨家田产丰裕,能养冗人。到彼且勿归,小学诗礼,亦好事翁姑。即烦阿姨,为汝择一良匹。”

    二人遂发。至山坳,回顾,犹依稀见媪倚门北望也。抵家,母睹姝丽,惊问为谁。生以姨女对。母曰:“前吴郎与儿言者,诈也。我未有姊,何以得甥?”问女,女曰:“我非母出。父为秦氏,没时,儿在褓中,不能记忆。”母曰:“我一姊适秦氏,良确;然殂谢已久,那得复存?”因审诘面庞、志赘,一一符合。又疑曰:“是矣。然亡已多年,何得复存?”

    疑虑间,吴生至,女避入室。吴询得故,惘然久之。忽曰:“此女名婴宁耶?”生然之。吴亟称怪事。问所自知,吴曰:“秦家姑去世后,姑丈鳏居,祟于狐,病瘠死。狐生女名婴宁,绷卧床上,家人皆见之。姑丈殁,狐犹时来;后求天师符黏壁间,狐遂携女去。将勿此耶?”彼此疑参。但闻室中吃吃皆婴宁笑声。母曰:“此女亦太憨生。”吴请面之。母入室,女犹浓笑不顾。母促令出,始极力忍笑,又面壁移时,方出。才一展拜,翻然遽入,放声大笑。满室妇女,为之粲然。吴请往觇其异,就便执柯。寻至村所,庐舍全无,山花零落而已。吴忆姑葬处,彷佛不远;然坟壠湮没,莫可辨识,诧叹而返。

    母疑其为鬼。入告吴言,女略无骇意;又吊其无家,亦殊无悲意,孜孜憨笑而已。众莫之测。母令与少女同寝止。昧爽即来省问,操女红精巧绝伦。但善笑,禁之亦不可止;然笑处嫣然,狂而不损其媚,人皆乐之。邻女少妇,争承迎之。母择吉将为合卺,而终恐为鬼物。窃于日中窥之,形影殊无少异。至日,使华妆行新妇礼;女笑极不能俯仰,遂罢。生以其憨痴,恐漏泄房中隐事;而女殊密秘,不肯道一语。

    每值母忧怒,女至,一笑即解。奴婢小过,恐遭鞭楚,辄求诣母共话;罪婢投见,恒得免。而爱花成癖,物色遍戚党;窃典金钗,购佳种,数月,阶砌藩溷,无非花者。庭后有木香一架,故邻西家。女每攀登其上,摘供簪玩。母时遇见,辄诃之。女卒不改。

      一日,西人子见之,凝注倾倒。女不避而笑。西人子谓女意已属,心益荡。女指墙底笑而下,西人子谓示约处,大悦。及昏而往,女果在焉。就而淫之,则阴如锥刺,痛彻于心,大号而踣。细视,非女,则一枯木卧墙边,所接乃水淋窍也。邻父闻声,急奔研问,呻而不言。妻来,始以实告。爇火烛窍,见中有巨蝎,如小蟹然。翁碎木捉杀之。负子至家,半夜寻卒。

    邻人讼生,讦发婴宁妖异。邑宰素仰生才,稔知其笃行士,谓邻翁讼诬,将杖责之。生为乞免,遂释而出。母谓女曰:“憨狂尔尔,早知过喜而伏忧也。邑令神明,幸不牵累;设鹘突官宰,必逮妇女质公堂,我儿何颜见戚里?”女正色,矢不复笑。母曰:“人罔不笑,但须有时。”而女由是竟不复笑,虽故逗,亦终不笑;然竟日未尝有戚容。

      一夕,对生零涕。异之。女哽咽曰:“曩以相从日浅,言之恐致骇怪。今日察姑及郎,皆过爱无有异心,直告或无妨乎?妾本狐产。母临去,以妾托鬼母,相依十余年,始有今日。妾又无兄弟,所恃者惟君。老母岑寂山阿,无人怜而合厝之,九泉辄为悼恨。君倘不惜烦费,使地下人消此怨恫,庶养女者不忍溺弃。”生诺之,然虑坟冢迷于荒草。女但言无虑。

      刻日,夫妻舆榇而往。女于荒烟错楚中,指示墓处,果得媪尸,肤革犹存。女抚哭哀痛。舁归,寻秦氏墓合葬焉。是夜,生梦媪来称谢,寤而述之。女曰:“妾夜见之,嘱勿惊郎君耳。”生恨不邀留。女曰:“彼鬼也,生人多,阳气胜,何能久居?”生问小荣,曰:“是亦狐,最黠。狐母留以视妾,每摄饵相哺,故德之常不去心。昨问母,云已嫁之。”由是岁值寒食,夫妻登秦墓,拜扫无缺。女逾年,生一子。在怀抱中,不畏生人,见人辄笑,亦大有母风云。

      异史氏曰:“观其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者;而墙下恶作剧,其黠孰甚焉。至凄恋鬼母,反笑为哭,我婴宁殆隐于笑者矣。窃闻山中有草,名‘笑矣乎’。嗅之,则笑不可止。房中植此一种,则合欢、忘忧,并无颜色矣;若解语花,正嫌其作态耳。”

    "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关注遥山书雁,带您领略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关文章:

    《聊斋·公孙九娘》一曲幽怨缠绵的悲歌,一场女鬼与书生的凄美爱情

    《聊斋·连城》一曲生生死死的恋歌,知己挚爱是灵魂的交融

    以孤愤之笔连接志怪世界与人间——《聊斋》中“异史氏曰”的作用

    《聊斋·宦娘》超越情欲的百年女鬼,谙筝喜琴的绝世良缘

    百年修得共枕眠,人狐不了情——《聊斋志异》中情化女狐们的爱情

    《聊斋志异》通过光怪陆离的文学假象,展现透骨入髓的现实本质

    猜你喜欢
    许我耀眼 0分 2025
    许我耀眼
    赵露思,陈伟霆,万鹏,唐晓天,管梓净,钟雅婷,王伊瑶,许亚军,温峥嵘,范世錡,冯晖,刘敏
    闯关东2 7.2分 2009
    闯关东2
    王茜华,苗圃,董璇,濮存昕,张桐,刘佩琦,王馥荔,李玉刚,车永莉,于洋,涂们,英格玛,木村荣,郑昊,金桂斌,谢园,金巧巧,哈斯高娃,刘波
    献鱼 5.5分 2025
    献鱼
    陈飞宇,王影璐,王奕婷,高寒,吴宇恒,王雅佳,保剑锋,何中华,曾黎,漆培鑫,赵顺然,陈姝君,黄海冰,刘萌萌,马雅舒,李欣泽,陈博豪,郑合惠子
    琅琊榜 9.4分 2015
    琅琊榜
    胡歌,刘涛,王凯,陈龙
    悬崖2012 8.5分 2012
    悬崖2012
    张嘉益,宋佳,程煜,李洪涛,咏梅,姬他,孙浩,徐程,林源,林龙麒,马丽
    刘墉追案 5.4分 2021
    刘墉追案
    何冰,白冰,李乃文,王鹤润,路宏,曹征,黄海冰,王羽铮
    我的团长我的团 9.6分 2009
    我的团长我的团
    段奕宏,张译,张国强
    入青云 0分 2025
    入青云
    侯明昊,卢昱晓,余承恩,鹤男,全伊伦,朱丽岚,潘珺雅,胡耘豪,林江国,邓孝慈,鹿骐,于垚
    影片评论
    评论加载中...
    热播排行
    1火影忍者 9.1分
    2父子 6.9分
    3伊藤润二惊选集 7.7分
    4太平洋战争 9分
    5第一滴血5:最后的血 7.6分
    6创造101 5.9分
    7植物学家的中国女孩 6.5分
    8传奇故事 8.4分
    9天师撞邪 7.9分
    10大秦帝国之纵横 9.3分
    11明明是个碍事配角、却被王子给宠爱了 5.6分
    12毒魔复仇 7.1分
    13爸爸去哪儿第三季 8.6分
    14李卫当官2 7.2分
    15名侦探柯南 8分

    Copyright © 2023-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 首页
    • 会员
    • 留言
    • 顶部
    创造101   传奇故事   奔跑吧第四季   爸爸去哪儿第三季   暴君的厨师   天师撞邪   足球小将1983   1/2的魔法   伍六七之暗影宿命   乌云之上   喜羊羊与灰太狼(..   爱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