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酷
剧情简介
文|赵丽芳
编辑|姬政鹏
在北京万寿路的博纳影城,和78个学生一起观看了《藏北秘岭-重返无人区》。80人的小厅,除了我们,只有1个观众购票。
“有史以来第一部真正深入西藏羌塘无人区腹地,并环绕‘世界第三极’普若岗日冰原拍摄的纪实探险电影”;“无人区”、“生命禁区”、“生死谅解书”......这些宣传字眼给了学生很高的观影期待与心理预期。
走出影院时,学生比想象中还要平静。“重返、和解”,导演希望表达的主题在同龄人这里没有得到太多的情感呼应,也许多来自于包场支持的“越野e族”。
我,虽不是“越野e族”,作为一个失去了父亲的人,与子君同行了这场寻父之旅。不管是子君的重返,还是蔡宇的乡愁,被诟病很多的过度抒情与情感铺陈,在海拔6000米无人区的极致情感宣泄与表达,一切都可以理解和“和解”。
“生命禁区”的习作
2016年,读大四的饶子君带着父亲登上八千米高峰时穿过的红色羽绒服,重返父亲当年走过的路,开始了与父亲的对话之旅,希望
“抵达父亲曾到过的高度,去接近和理解他”。
2016年冬天,42岁的蔡宇第一次“触电”,以制片人兼编剧的身份带着95后导演饶子君,开始了寻根的心灵故乡之旅。
“羌塘是整个西藏最古老的一个地方,那里曾发现过5万年前石器时代的痕迹,200万年前可以说是一个河流密布、绿草茵茵的地方,所以它就像人类童年的摇篮一样。”蔡宇说,“它是逐渐退化成现在这样人类不适宜生存的气候,现在的它就像一个白发苍苍的母亲。”
《藏北秘岭-重返无人区》成了二人合作的电影处女作,他们最初选择了纪实探险类型。
处女作,也是习作。出发时带着纪实探险的梦想,“重返”中的天寒、冰裂、设备故障、补给告急、致命疾病纷至沓来,梦想渐渐让位。
在40多天的极限环境下减员严重,进入无人区时主创只剩三人,担任延迟摄影和花絮拍摄的摄影师成为主摄影师,只能“有谁用谁,有啥拍啥,能用什么拍就用什么拍”,无人区最终成为了背景与布景,摄制组的镜头反转过来,聚焦为数不多的“自己人”,子君和蔡宇成为主角,
电影最终以个人纪录片混搭纪实探险纪录片的形态得以呈现。最终上映的87分钟版本是后期剪辑几十个版本中,蔡宇和子君最
满意的一版。
面对100小时素材,纪实探险类型和“菜鸟制片人老蔡很忙”或“95后导演与父亲以父亲喜欢的方式重遇”都有线索发展的可能性。主创最终选择了秘境、绝境与心灵之旅的意向叠加,难为剪辑师在23t庞大而混乱的素材面前捋出了一条线索,使得纪录片的叙事还算得上流畅。
作为导演和编剧的处女作,完成度并不高,以至于正片花絮化。就纪录片本身而言,导演、编剧都败给了领队。除了摄影和后期剪辑,不谈生命禁区的生死谅解,作为纪录电影本身,此片几乎乏善可陈。
当镜头对准每一个置身于无人区的平凡人物都会有生命的体悟和个人化的故事,走进无人区的题材本身就是故事,也不会缺乏故事。
影片叙事由纪实探险和“重返、和解”两条线推动。夕阳中的雪山、浩瀚夜空下的冰原、如银盘的湖泊、无人区的荒凉寂寥......纪实所带来的震撼、审美愉悦在所有观影者那里收获了赞叹。
而故事内核“重返、和解、乡愁”显得多多少少有些牵强与刻意为之。我理解子君要表达的“重返”是因为失去了父亲,坐在电影院的这一刻,它给了我想念的空间。但不是所有观众都如我一样。
“越野e族”理解“重返”是因为极限体验的共同经历与生死情谊,坐在电影院的这一刻,他们的每一次过往和“全力以赴”都格外具有生命的重量;“充满了危险与悬念,一群有理想的人聚在一起在无人区拍电影,很酷、很真实也很浪漫”,外国粉丝打call的方式有其迥异的文化语境,对生命的理解与认知这点上,子君的父亲和他们是同类。
但不是所有观众都理解极限挑战与自我挑战的意义,我的学生不会觉得这“很酷、也很浪漫”。我想说的是,我以及“我们”其实是被自己的情绪所推动,配合并呼应着子君的
“重返”,在她与父亲重逢的那一刻,“我们”也都与某种过往进行了和解,而非来自“重返”的影像叙事所推动。
学生说即便子君没有登上6000米的高度,但是她与父亲重遇也理解了父亲;学生说即使蔡总没有完成航拍,但他亲吻了那片土地。学生惯于总结并拔高思想大意。
好吧,这是一场重返本身大于纪录的纪录电影。在生命禁区的拍摄,还能强求多少呢?重要的是,他们活着回来了,并且完成了处女作。总行程达3441.511公里的探险,是最极限的深度和高度,他们选择了没有退路。仅从这个层面而言,镜头里的每一帧每一秒都可谓珍贵,也配得上喝彩。
“重返”的叙事与故事
子君说“电影拍摄的过程仿佛是置身在世间最大的迷宫中寻找出路”。事实上,导演真的迷路了。是纪实探险?还是“重返之旅”?“丰富的叙事可能性”使得子君在主题的表达上摇摆、游移,难以取舍。
年轻的导演虽然执拗,但走进无人区的题材显然超出了她的掌控能力。既没有拍摄的预期,也同样缺乏拍摄中的再组织与结构,任由素材散漫而随意地累积。
如果不是取景地平均海拔最高的电影作品和拍摄地的“人迹罕见”;如果不是摄制组立下生死令闯进无人区向死而生的坚毅与执拗;如果不是舍命救援的生死之托和山巅上诀别故人的真情流露,这部题材独特的纪录片能被记住的就是几张可当桌面的明信片。
100小时素材不缺少花絮,生命禁区的花絮弥足珍贵,因此,藉由一个个花絮也能推动影片的叙事。
但对于纪录电影而言,故事性依然是重要的指标,遗憾的是,本片的花絮未能形成有逻辑链条的故事线和段落推动情绪和故事内核的发展。
有评论说,“地球第三极,人类古老家园,心灵故乡等意向融合在一起,注定这部电影具有世界性,而不是区域性的自我表达。”的确,影片不缺乏原始粗砺的精神气质,不缺乏具有世界性的故事内核,冲突也常在。
可惜,影片在完成纪实探险的震撼之后,最后滑向了蔡宇和子君的自我表达,世界性的题材因内心世界过多的煽情与铺陈,致使故事失去张力,变成了生活空间。
全片最打动人的段落无疑是向导巴桑开着车门探路,以命换命在危机四伏的冰河上驾车护送病友狂奔九小时安全归来的完整故事。
面对生死时人性的抉择与人类的渺小在这个段落里表达地直接而酣畅。西藏汽车兵出身的土旦巴桑常年带领科考队出入羌塘和可可西里,熟知藏区本土知识。他不是主角,与重返主题无关,但全片最具有故事性、最能推动情绪的反而来自于藏族向导、藏族司机。与他们相比,子君的“重返与和解”少了点感动,也少了点普遍的共鸣。
陈冰献唱的电影主题曲《母亲已老》由蔡宇填词。溢美之词很多,深情大气,眷恋乡愁,真挚情感,悠扬空灵,但我恰恰听出了违和感,与影片的气质并不契合。
影片结束的方式有更好的选择。我喜欢定格在高山摄影师蹲在零下33度的雪地里守了通宵按下三千次快门捕捉到的那片星空。而星空之前配合“母爱之地”勉强捋出的“母爱”之线生硬而牵强,镜头的表现亦很乏力。
由巴桑返回的狂喜、登顶的失败、生命禁区的跨年喜悦所一步步推动叙事发展的高潮和爆发随着陈冰歌声的反复和高亢一次次地削弱了影片的表现力。违和感在歌声最激扬的时间也达到了顶点。诗意的语言、克制的旁白、配乐最后都输给了这首mv。
坚持而独裁的蔡宇作为领队完成了几乎不可能的探险之旅,所以最后的违和感,因为唱给母亲,我也选择了“和解”。
这是一支英雄的登山团队,他们选择了“不敢冒险,才是风险”这不是一支英雄的拍摄团队,因为,他们同样选择了“不敢冒险,才是风险”。
(作者为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声明
文章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获取授权请点击“阅读原文”
商务合作微信:214742506
纪录片藏北秘岭-重返无人区全集高清观看由4m影院整理于网络,并免费提供藏北秘岭-重返无人区高清剧照,藏北秘岭-重返无人区百度云在线播放等资源,在线播放有酷播,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爱奇艺视频等多种在线播放模式,在播放不流畅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切换播放源。如果你喜欢这部片子,可以分享给你的亲朋好友一起免费观看。4m影院收集各类经典电影,是电影爱好者不二的网站选择!